郁达夫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韩侍桁《郁达夫先生作品的时代的意义》 (1934.4.10《文学批评集》)
他书中所提出的是什么问题呢?知识欲的饥荒与性欲 的不得适当的调剂以及贫穷的痛苦。
他是使用新鲜的名词与新鲜的解说(灵与肉),而在 作着肉的放纵的宣传,在当时恰巧是适合了多数青年 们的内心的要求。
利用了这些问题而制作小说的郁达夫先生,是成了当 时的多数的青年的代言人了,因此他享受了出乎他的
关于郁达夫小说的评论
《沉沦》是一件艺术的作品,但也是“受戒者”的文 学而非一般人的读物。对于正需要性的教育的“儿 童”们却是极不合适的。还有些不知道人生的严肃
周作人《沉沦》(1922.3.26《晨报副镌》)
的人们也没有诵读的资格,他们会把鸦片去当饭吃
的。
成仿吾《沉沦的批评》 (1923.2《创造》季刊1卷4期)
创造社的成立与发展(1921.6—1929.2.7)
1.早期创造社(1921-1924) 1921年6月成立于日本 成员: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田汉、郑伯奇等 主张:没有划一的主义,本着内心的要求,从事于文艺 的活动(郭沫若《编辑余谈》,《创造季刊》1 卷2期) 刊物:1921年,创造社丛书《女神》、《沉沦》、《少 年维特之烦恼》、《鲁森堡之一夜》(郑伯奇 译) 1922.5—1924.2 《创造季刊》,共出2卷6期 1923.5—1924.5 《创造周报》,共出52期 1923.2.1—1923.11.2 《中华日报· 创造日》 共出101期。
郁达夫(1896-1945)
浙江省富阳县人
创造社发起人和最重要的小说家。 1921 年 出版的小说集《沉沦》(收《沉沦》《银 灰色的死》、《南迁》)是中国现代文学 史上第一部短篇小说集。 重要小说作品有《沉沦》、《春风沉醉的 晚上》、《迟桂花》、《茑萝行》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郁达夫称自己身上有三重精神要素: 对大自然的迷恋,向空远的的渴望、 远游之情。居于核心的是郁达夫返 归自然的观念。 疾病主题也是介入郁达夫小说的一 个重要角度。
《沉沦》于描写肉的要求之外,丝毫没有提及灵
的要求,也丝毫没有说及。
《沉沦》的主人公,我们很知道他是因为肉的要 求没有满足,天天在那里苦闷的。 只有不自然的满足与变态的欢娱,引起了他多大 的恐怖与不少的后悔。
沈从文《郁达夫张资平及其影响》 (1930.3.10《新月》3卷1期)
把写尽自己心上的激动一点为最大义务,是自然主 义的文学。郁达夫,是这样一个人,也就因为这方法的 把持,不松手,从起首到最近,还是一个模样,他的成 就算是最纯净的成就。 由上海创造社方面作大本营,挂了尼采式的英雄主 义,或波特莱尔的放荡颓废自弃的喊叫。 这些人皆是筑于一个华丽与夸张的局面下,文体的 与情绪的,皆仍然不缺少那“英雄的向上”与“名士的 放纵”相纠结。
郁达夫与外国文学的影响关系 1.法国浪漫主义鼻祖卢骚的影响。1928.1.4写了 论文《卢骚的思想和他的创作》, 1928.1.16 在《北新》发表了《卢骚传》。卢骚给他提供 了人道主义的伦理尺度,使他在反道德、蔑视 礼教时不胆怯。其次,从卢梭的《忏悔录》等 作品中,学到了赤裸裸的自我告白,对情感的 热烈肯定,还有对大自然的痴情。
郁达夫小说的艺术特点: 1、自叙传的写法 2、自然流动的抒情结构 3、病态的心理,潜意识心理的描写
《沉沦》八节内容概括
引子 自怜的画像和对爱情的企盼 自述家世 忏悔自慰的习惯 窥浴→逃出旅馆 搬到梅园→偷听男女幽会 酒馆寻妓 酒醒后的悲悔、跳海自杀
《沉沦》的主人公“他”出生在一个典型的中国传统家庭, 在“他”四处求学中接受的则是较为开放的进步思想。在 中西文化交融的环境下长大的主人公既有中国文人某种气 质,同时又有一些自由与叛逆的思想。但在中国传统文化 仍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环境下,他的自由思想被压抑。当他 离开W学校“打算不再进别的学校去”,他选择了蛰居在 小小的书斋里。他的内心里也因此而压抑,产生了“忧郁 症的根苗”。此后的留学生涯他的忧郁症就更加严重起来。 在异国他乡,饱受“性的苦闷”与“外族冷漠歧视”的 “他”渴望真挚的爱情,并愿为此抛弃一切。然而这种渴 望在现实中难以实现,他的内心逐渐失去理智的控制,他 开始自渎,窥视浴女,甚至到妓院寻欢,只为了寻求自己 感官上的一时愉悦与满足,最终深陷在邪恶的沼泽里不能 自拔。那饮鸩止渴的行为显然让“他”更加苦闷,愉悦过 后是更大的空虚,欲望越来越大,他开始寻求更大的刺激, 而他的经济状况却穷困潦倒,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最终“他”只有投海自尽来结束这个恶性循环。
3.后期创造社(1927-8——1929-1)
成员:郭沫若、成仿吾、王独清、郑伯奇、段可情、 龚冰庐、华汉等,新归国的冯乃超、李初梨、 朱镜我、彭康等
刊物:《创造月刊》
《文化批判》,1928.1.15—1928.5.15,共出5期
《流沙》半月刊,1928.3.15—1928.5.30,6期 《思想月刊》,1928.8.15—1928.12,共出5期
文学主张:无产阶级文学 李初梨《怎样地建设革命文学》
自叙传小说的代表——郁达夫
“自叙传”抒情小说: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 最初体式,作者多集中于创造社。创作风 格受 19 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文学和 20 世纪初 日本“私小说”的影响,主张再现作家自 己的生活和心境,暴露个人私生活的灵内 冲突以及变态心理,作为向封建旧礼教挑 战的艺术手段。作为创作流派,从郁达夫 1921年出版的《沉沦》小说集开始。
高利克:郁达夫及其唯美主义批评
郁达夫的文艺观念:
《艺术与国家》——《创造周报》1923.6.23-7号 国家主义与艺术的理想,取两极端的地位。因为艺术 的理想,是赤裸裸的天真,是中外一家的和平,是如 火灼一般的正义心,是美的陶醉,是博大的同情,是 忘我的爱。 《我承认是失败了》——《晨报副镌》1924.12.26 我持以批评作品的好坏的标准,是情调两字。一篇作 品,能够酿出一种情调来,使读者受了这情调的感染, 能够很切实的感着这作品的气氛气的时候,那么不管 它的文字美不美,前后的意思连续不连续,我就能承 认这是一个好作品。
2.中期创造社(1924.8--1927) 成员:周全平、潘汉年、洪为法、柯仲平、陶晶孙、 叶灵凤等“小伙计” 刊物:《洪水》周刊,1924.8.20创刊,周全平主 编,泰东书局,仅出1期。 《洪水》半月刊,1925.9--1927.12.15,共 出3卷36期,创造社出版部 《创造月刊》,1926.3.16--1929.1.10,共 出2卷18期
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
他敢用笔把自己的弱点完全暴露出来,这种写法,扩 大了现代中国小说心理和道德的范围。
郁达夫和其他创造社的人一样,感受气味太浓,文章 写得马虎,结果每篇小说都有缺陷。不重视艺术也破 坏了他自我探讨的工夫。我们有时候觉得尽管他坦白, 他也有些装腔作势。 郁达夫则描写“恶行”,并对之加以鞭挞,以期达到 道德净化和改善现代中国人的性格的目的。
《五六年来创作生活的回顾》,1927.8作
至于我的对于创作的态度,说出来,或者人家要笑 我,我觉得“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这一 句话,是千真万确的。
这句话是法国文学批评家法郎士所说的,他在其 《文学生活》(论文集)的序言中说:“所谓批评, 跟哲学和历史一样,是一种小说,是可以供那些独 具慧眼又生性好奇的人们阅读的一种小说。并且所 有称之为小说的,若仔细加以思量,都无非是一个 自叙传。”
创造社
创造社: 1921年6月成立于日本东京,被称为“异军 突起”的文学团体。主要成员是郭沫若、郁达 夫、成仿吾、田汉等。主办刊物《创造日》、 《创造周报》、《创造月刊》、《创造季刊》、 《洪水》等十余种。文学思想上倾向于欧洲启 蒙主义和浪漫主义,也受“新浪漫主义”影响。 主张“为艺术而艺术”,认为艺术是自我的表 现,强调文学的本质是感情,推崇文学创作的 “直觉”与“灵感”,使浪漫主义形成新文学 的另一强大的文学思潮。1925年“五卅”之后, 转向提倡革命文学。代表作家郁达夫、郭沫若 等。
郁达夫的自叙传可能直接来自久米正雄的《私 小说与心境小说》(1925.8.17《文艺讲座》7 号):“只有那种毫不借托他人,率真无讳地 将其自我表现出来的作品,即散文艺术中的私 小说,才真正称得起是艺术的正道与真髓。”
这种文学创作观让郁达夫重视“日记文学”、 “ 书 简 文 学 ” 。 1927.6.14 曾 写 过 一 篇 文 章 《日记文学》说:“日记文学,是文学里的一 个核心,是正统文学以外的一个宝藏。”
分 析
悲剧:既是主人公的性格悲剧,也是弱国子民的悲剧, 是因国家的衰弱和民族歧视而造成的性格悲剧。 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心理刻画和宣泄式的自白,在家 乡和日本的求学经历。灵魂堕落的过程。
抒情色彩,夹带感伤情绪:渴望(友谊和爱情)与结 果(屈辱和歧视)→孤独自卑→绝望厌世→沉沦→毁灭
弱国子民的自惭和爱的渴求相互交叉。 青春期的忧郁和因情欲问题而引起的心理紧张的大胆 描写极具突破性,也因此被视为自我暴露的作家。
《沉沦》中作者充满清醒的病态心理解剖 意识,成为新文学自觉描写灵与肉的冲突 的二重人格形象的佳作。在《沉沦》中可 以清晰的看到一个多层次的“我”的形象: 追求肉欲的本我、矛盾的自我、道德的超 我。这与传统的单维结构与静态呈现的作 品有很大的超越。它使得作品更加深入内 心,真实而多层次的显现人的“双重”性 格。打破了古代文学脸谱化的呆板。这也 是《沉沦》的突破之一。
作品的艺术性所应得的过甚的声誉。
苏雪林《郁达夫论》 (1934.9.1《文艺月刊》6卷3期)
郁氏虽爱谈性欲的问题,而他所表现的性的苦闷,都 带着强烈的病态,那所谓“色情狂”的倾向者是。 此外,自我主义、感伤主义和颓废色彩,也是构成郁 氏作品的元素。 郁达夫的自我表现,如其说他想踵美西洋,特意提倡 这一派文学,无宁说他艺术手腕过于拙劣,除了自己 经历的事外便想象不出来罢了。 有人骂他的作品为“卖淫文学”,我觉得这句话是不 为 过 甚 的 。 艺 术 : 1. 不 知 注 重 结 构 ;2. 句 法 单 调 ; 3.人物行动没有心理学上的依据
《小说论》,1926.1上海光华书局
小说在艺术上的价值,可以以真和美的两条件来决定。若 一本小说写得真,写得美,那这小说的目的就达到了。至于 社会的价值,及伦理的价值,作者在创作的时候,尽可以不 管。不过事实上凡真的美的作品,他的社会价值,也一定是 高的。
《文学概说》,1927.8作
真正的艺术家,是非忠于艺术冲动的人不可的。若有阻碍 这艺术的冲动,不能使它完全表现的时候,不问在前头的是 几千年传来的道德,或几万人遵守的法则,艺术家应该勇往 直前,一一打破,才能说尽了他的天职。所以人家说:艺术 家是灵魂的冒险者,是偶像的破坏者,是开路的前驱者。 艺术既是人生内部深藏着的艺术冲动,那么,当然把这内 部的要求表现得最完全最真切的时候价值为最高。
郁达夫的自传体小说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作品中的主人公都是下层知识分子,他们的生活穷困潦倒,因此充满了 失意和颓伤的情感。这些患有严重忧郁症的落魄知识分子,是当时社会的 “零余人”形象,这些主人公的灰色人生也使小说的格调偏于低沉。 2.在小说中大胆直率地进行心理描写。尤其被评论家所诟病的,是小说中 毫不掩饰的对病态、畸形的性心理进行了直白的描写,这一点是不能被中国 的道学家所接纳的。第一个站出来为郁达夫的小说进行正面评论的是周作人, 他认为“《沉沦》中虽然有猥亵的分子而无不道德的性质”,因此,他认为 《沉沦》是一件艺术品。 3.以散文的手法进行小说的创作。郁达夫是一个情绪化的人物,这也影响 到了他的小说创作,在写小说时,他是凭着主观思路去写的,很少顾及到小 说创作中的人物情节、环境等写作要素,而把大量的主观抒情的东西写进作 品中,尤其是对自然景物的描绘,非常的细腻,这种小说散文化的倾向对后 来的作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郁达夫的小说创作因为对传统道德观念提出了挑战,并且首创了自传体小说 这种抒情浪漫的形式,对当时一批青年作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形成了二三 十年代中国文坛一股浪漫派的壮观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