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中国室内设计史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室内设计
主讲:塔怀红
本课程主讲内容
• 第Fra Baidu bibliotek章
• 第二章
• 第三章
• 第四章
• 第五章 • 第六章 • 第七章 • 第八章
原始社会 夏、商、周及春秋战国时期 秦汉时期 魏晋南北朝 隋唐时期 宋元时期 明清时期 中国民居
夏、商、周时期
1.夏 (公元前2070-前1600年)
一· 概况
由夏启开创的父死子继的世袭制王朝 ,历史上称为夏代。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 个王朝时代。但从司马迁开始,史学家们 大多将夏代的开始从禹算起。共十四世、 十七王,前后经过了四百余年。夏朝的活 动区域,主要是黄河下游一带,中心在河 南西北部与山西西南部,帝都阳城。
“奠基坑”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一号遗址
2.河南偃师二里头2号宫殿遗址
2号宫殿基址在一号遗址东北,殿堂同样建在长方形基座上,可复原为面阔 三大间、进深一大间,带有廊的宫殿建筑。 殿堂南面是庭院,发现有地下排水管道。围绕殿堂和庭院有北墙、东墙、东 廊、西墙、西廊,南面亦有廊和大门。大门中间是门道,两侧为塾。这种由殿 堂、庭院、廊庑(堂下四周的廊屋)和大门组成的宫殿建筑格局,达到了一定的 水平,对后世很有影响。
夏朝建立了军队、修城郭、制 定了刑法、修监狱,筑宫室台榭。
· 夏朝使用了铜器,史籍中有禹铸九鼎 记载。二里头遗址中,不但发现了青铜器, 而且还发现冶铜、铸铜遗址。 · 近代夏史一度被视作虚构的——疑古 派。目前夏朝的史料不足,还看不到它的 全貌。
二·夏代建筑考古资料 1. 河南偃(yan)师二里头1号宫殿遗址
2.盘龙城遗址
中国商代前期城市遗址。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黄陂[bēi]区叶店乡杨家湾盘龙城 遗址。盘龙城遗址是一处商代前期的城址,总面积约75400平方米。城址南北长 290米,东西宽260米,周长1100米。包括宫殿区、居民区、墓葬区和手工业作坊 区几部分。 盘龙城发掘出的三座大型宫殿建筑,体现了我国古代“前朝后寝”即前堂后 室的宫殿格局,奠定了中国宫殿建筑的基石。 城址内清理了大量遗迹,出土有数百件青铜器、陶器、玉器、石器和骨器等 遗物。
历代建庙造城池蓝本:
它是一座方形的城,即方方九里之城。其总体布局为城的每面有3个城门,即 都城12门。有南北向的街道9条,东西向的街道9条,即九经九纬。也就是说,通向 每个城门的有3条平行的街道,构成左出右入,车从中央的街道格局。经涂9轨,指 经纬之途皆“容方九轨,轨谓辙广„„凡八尺„„积七十二尺,则此涂十二步也” ①。一步按1.4米计,则每条街道的宽度为16米左右,也是相当宽畅的。左祖右社, 指祖庙建在东边,社稷坛建在西边,左右对称。面朝后市,指朝廷要建在王宫南 面,或指宫殿大门向南,市场要建在王宫北面,即朝廷在前,市场在后。市朝一 夫,指市场的大小如一夫之地,即方百步,东西、南北各长140米左右。
三、甲骨文反映的商代建筑
中国甲骨文之父——王懿荣
“国子监祭酒”
3.周代建筑(公元前1046年-前771年)
奴隶制社会发展到顶峰。 周公,为周代的爵位,得爵者辅佐周王治理天下。历史上的第一代周公姓姬名 旦(约公元前1100年),亦称叔旦,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因封地在周(今陕西省宝 鸡市岐山北),故称周公或旦。为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被尊 为儒学奠基人 . 在周朝,“鼎”,是象征至高无上王权的神器和礼器,也是祭天祭祖的祭器, 鼎在华夏先民心目中处于民族“图腾柱”的地位
从发现的遗迹、出土的遗物以及地层 叠压关系来判断,二里头 文化是介于河南龙山文化 (新石器时代)晚期与商代文化早期之间的 一种文化。而且三者之间是相互衔接的。 在河南龙山文化晚期之后是二里头文化,二里头文化之后紧接着 是商代文化。
二里头遗址的文化层次本身可分成四期,用一期至四期分别出土 的遗物,经碳 14 测定,确定其考古年代约为公元前 1900 年至公元前 1600年,正好在夏王朝的纪年范围内。 二里头宫殿建筑遗址已发掘两座。 一号宫殿庭院呈缺角横长方形,东西108米、南北100米,东北部 折进一角。在整个庭院范围用夯土筑成高出于原地表0.4~0.8米的平 整台面,可见为在湿陷性黄土地上建大屋而不致沉陷,此时建筑上已 大量应用夯土技术。
殿堂
廊庑
庭院
门道
塾
塾
3.建筑与室内发展特色总结:(笔记)
(1)夏朝文明已脱离了「彩陶文化」,进入龙山文明中的「黑陶文化」。 由于烧陶技术的进步,夏朝统治时,陶窑四处林立,制造出大量的精美黑 陶。 就是这些高超的「烧陶技术」,间接推动了,房屋建材的大改革。 (2)砖(瓦)的发明(有待考证) 砖瓦的出现,为住屋材料的“划时代革命“,因在夏朝以前,不论 「半穴居」、「干栏屋」或黄帝发明的「合宫」,其屋顶皆以茅草混合树 叶、草茎土或黏土作成,其材质,并不能完全有效阻隔风雨霜雪的侵袭, 而且室内空气质量,也变得较差。 《古史考》记录砖瓦的发明者:夏禹时,乌曹作「砖」! 《本草纲目》谓:夏桀,始以泥坏烧作「瓦」。 砖瓦屋对人类最大的贡献,不止在房屋建材的突破,而在于,它提供一个 “良好质量”的室内空气。 (3)建筑平面形式:平面大都是大尺度的矩形,有前廊、围廊和回廊围 成庭院,大门基本位于中轴线上。 (4)室内空间布局:堂、室、旁、夹的说法 此时的建筑“开间”的概念已经明确,空间功能分区也更加合理。空 间分隔已经有了堂、室、旁、夹室的说法,是中国宫殿“前堂后室”或 “前朝后寝”的雏形。
「彩陶文化」
「黑陶文化」
2.商代建筑(公元前16世纪-前11世纪)
一、概况 商朝最早的国都在亳(音bo,今河南商丘)。 在以后三百年中共迁都五次。 公元前14世纪,商朝第二十位国王盘庚从“奄 ”(今山东曲阜)迁至“殷”(今安阳小屯) ,直至商朝灭亡。后人称这段历史为殷朝,此 地也称殷都。殷都被西周废弃之后,逐渐沦为 废墟,故称“殷墟”。
二·城市、宫殿
1.郑州商城(嚣,或西亳(bo)
遗址在郑州附近,发现大片遗址和一段夯土墙。约25平方公里范围 内,断断续续地分布着居住遗址和各种作坊,大部分遗址在郑州市区,无 法探明。 《竹书纪年》:“帝仲丁迁于嚣” 从遗址规模、居民分布、职业和大量作坊看,是城市遗址。这是目前 我国发现的最早城市遗址。夯土墙遗址在城北,尚有数段露出地面。遗址 宽4-6m,最宽处约7-8m,高4m,最高达 9m。
主讲:塔怀红
本课程主讲内容
• 第Fra Baidu bibliotek章
• 第二章
• 第三章
• 第四章
• 第五章 • 第六章 • 第七章 • 第八章
原始社会 夏、商、周及春秋战国时期 秦汉时期 魏晋南北朝 隋唐时期 宋元时期 明清时期 中国民居
夏、商、周时期
1.夏 (公元前2070-前1600年)
一· 概况
由夏启开创的父死子继的世袭制王朝 ,历史上称为夏代。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 个王朝时代。但从司马迁开始,史学家们 大多将夏代的开始从禹算起。共十四世、 十七王,前后经过了四百余年。夏朝的活 动区域,主要是黄河下游一带,中心在河 南西北部与山西西南部,帝都阳城。
“奠基坑”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一号遗址
2.河南偃师二里头2号宫殿遗址
2号宫殿基址在一号遗址东北,殿堂同样建在长方形基座上,可复原为面阔 三大间、进深一大间,带有廊的宫殿建筑。 殿堂南面是庭院,发现有地下排水管道。围绕殿堂和庭院有北墙、东墙、东 廊、西墙、西廊,南面亦有廊和大门。大门中间是门道,两侧为塾。这种由殿 堂、庭院、廊庑(堂下四周的廊屋)和大门组成的宫殿建筑格局,达到了一定的 水平,对后世很有影响。
夏朝建立了军队、修城郭、制 定了刑法、修监狱,筑宫室台榭。
· 夏朝使用了铜器,史籍中有禹铸九鼎 记载。二里头遗址中,不但发现了青铜器, 而且还发现冶铜、铸铜遗址。 · 近代夏史一度被视作虚构的——疑古 派。目前夏朝的史料不足,还看不到它的 全貌。
二·夏代建筑考古资料 1. 河南偃(yan)师二里头1号宫殿遗址
2.盘龙城遗址
中国商代前期城市遗址。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黄陂[bēi]区叶店乡杨家湾盘龙城 遗址。盘龙城遗址是一处商代前期的城址,总面积约75400平方米。城址南北长 290米,东西宽260米,周长1100米。包括宫殿区、居民区、墓葬区和手工业作坊 区几部分。 盘龙城发掘出的三座大型宫殿建筑,体现了我国古代“前朝后寝”即前堂后 室的宫殿格局,奠定了中国宫殿建筑的基石。 城址内清理了大量遗迹,出土有数百件青铜器、陶器、玉器、石器和骨器等 遗物。
历代建庙造城池蓝本:
它是一座方形的城,即方方九里之城。其总体布局为城的每面有3个城门,即 都城12门。有南北向的街道9条,东西向的街道9条,即九经九纬。也就是说,通向 每个城门的有3条平行的街道,构成左出右入,车从中央的街道格局。经涂9轨,指 经纬之途皆“容方九轨,轨谓辙广„„凡八尺„„积七十二尺,则此涂十二步也” ①。一步按1.4米计,则每条街道的宽度为16米左右,也是相当宽畅的。左祖右社, 指祖庙建在东边,社稷坛建在西边,左右对称。面朝后市,指朝廷要建在王宫南 面,或指宫殿大门向南,市场要建在王宫北面,即朝廷在前,市场在后。市朝一 夫,指市场的大小如一夫之地,即方百步,东西、南北各长140米左右。
三、甲骨文反映的商代建筑
中国甲骨文之父——王懿荣
“国子监祭酒”
3.周代建筑(公元前1046年-前771年)
奴隶制社会发展到顶峰。 周公,为周代的爵位,得爵者辅佐周王治理天下。历史上的第一代周公姓姬名 旦(约公元前1100年),亦称叔旦,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因封地在周(今陕西省宝 鸡市岐山北),故称周公或旦。为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被尊 为儒学奠基人 . 在周朝,“鼎”,是象征至高无上王权的神器和礼器,也是祭天祭祖的祭器, 鼎在华夏先民心目中处于民族“图腾柱”的地位
从发现的遗迹、出土的遗物以及地层 叠压关系来判断,二里头 文化是介于河南龙山文化 (新石器时代)晚期与商代文化早期之间的 一种文化。而且三者之间是相互衔接的。 在河南龙山文化晚期之后是二里头文化,二里头文化之后紧接着 是商代文化。
二里头遗址的文化层次本身可分成四期,用一期至四期分别出土 的遗物,经碳 14 测定,确定其考古年代约为公元前 1900 年至公元前 1600年,正好在夏王朝的纪年范围内。 二里头宫殿建筑遗址已发掘两座。 一号宫殿庭院呈缺角横长方形,东西108米、南北100米,东北部 折进一角。在整个庭院范围用夯土筑成高出于原地表0.4~0.8米的平 整台面,可见为在湿陷性黄土地上建大屋而不致沉陷,此时建筑上已 大量应用夯土技术。
殿堂
廊庑
庭院
门道
塾
塾
3.建筑与室内发展特色总结:(笔记)
(1)夏朝文明已脱离了「彩陶文化」,进入龙山文明中的「黑陶文化」。 由于烧陶技术的进步,夏朝统治时,陶窑四处林立,制造出大量的精美黑 陶。 就是这些高超的「烧陶技术」,间接推动了,房屋建材的大改革。 (2)砖(瓦)的发明(有待考证) 砖瓦的出现,为住屋材料的“划时代革命“,因在夏朝以前,不论 「半穴居」、「干栏屋」或黄帝发明的「合宫」,其屋顶皆以茅草混合树 叶、草茎土或黏土作成,其材质,并不能完全有效阻隔风雨霜雪的侵袭, 而且室内空气质量,也变得较差。 《古史考》记录砖瓦的发明者:夏禹时,乌曹作「砖」! 《本草纲目》谓:夏桀,始以泥坏烧作「瓦」。 砖瓦屋对人类最大的贡献,不止在房屋建材的突破,而在于,它提供一个 “良好质量”的室内空气。 (3)建筑平面形式:平面大都是大尺度的矩形,有前廊、围廊和回廊围 成庭院,大门基本位于中轴线上。 (4)室内空间布局:堂、室、旁、夹的说法 此时的建筑“开间”的概念已经明确,空间功能分区也更加合理。空 间分隔已经有了堂、室、旁、夹室的说法,是中国宫殿“前堂后室”或 “前朝后寝”的雏形。
「彩陶文化」
「黑陶文化」
2.商代建筑(公元前16世纪-前11世纪)
一、概况 商朝最早的国都在亳(音bo,今河南商丘)。 在以后三百年中共迁都五次。 公元前14世纪,商朝第二十位国王盘庚从“奄 ”(今山东曲阜)迁至“殷”(今安阳小屯) ,直至商朝灭亡。后人称这段历史为殷朝,此 地也称殷都。殷都被西周废弃之后,逐渐沦为 废墟,故称“殷墟”。
二·城市、宫殿
1.郑州商城(嚣,或西亳(bo)
遗址在郑州附近,发现大片遗址和一段夯土墙。约25平方公里范围 内,断断续续地分布着居住遗址和各种作坊,大部分遗址在郑州市区,无 法探明。 《竹书纪年》:“帝仲丁迁于嚣” 从遗址规模、居民分布、职业和大量作坊看,是城市遗址。这是目前 我国发现的最早城市遗址。夯土墙遗址在城北,尚有数段露出地面。遗址 宽4-6m,最宽处约7-8m,高4m,最高达 9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