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的形状和结构 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桥的形状和结构》
【教材分析】:
《桥的形状和结构》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上“形状与结构”单元的第7课。教材安排了以下几个活动:1.观察比较各式各样的拱桥。2.了解大跨度的钢索桥。
3.“观察研究我们家乡的桥”。
桥的形状结构明显外露,容易观察研究。桥的形状结构变化反映了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本课的活动设计意在带领学生了解多种多样的桥梁结构,加深和拓宽前面的知识,让学生深入地感受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贡献,为下一课用纸造桥培养兴趣和开阔视野。本课还隐含着这样的一条隐性的线索:桥梁形状与结构不断发展的背后蕴藏着人类针对“跨越江河、湖海、山涧……等障碍的主要建筑——桥梁”的不足而进行改进和创造的历史,科学史在本课教学中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 桥梁有多种不同结构,有的桥梁把多种结构合为一体。
● 桥的形状和结构与它的功能是相适应的。
过程与方法
● 提高观察、比较、描述和评价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 体会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作用。
● 感受和欣赏桥梁的形状结构之美。
【教学准备】
为小组准备:一次性筷子、拱桥塑料模块、课件:各种桥梁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桥的雏形。
1.出示一条小河的图片:如果我们在河的这一边,想要到河对岸去,你们有哪些办法呢?
2.可是在古时候,最原始、最简单的方法可能就是在河中间垫几块石头(出示课件)——尽管这很简单,但它已经实现了过河的功能,所以桥梁专家把这作为桥梁的雏形。你觉得这有什么缺点呢?
3.人们加以改进之后,做成了比较稳定的碇步(课件出示碇步),介绍仕水碇步。(谢晋导演取名为“琴桥”。)
(反思:从过河这种最原始的任务,引发学生设身处地的思考;从用石块作“踏脚石”的缺点到“碇步”的出现,这样简单的方式,是人类为解决过河这一任务而出现最早的创造,这是桥的雏形。增加这样的内容,既能一开始上课就激发学生兴趣,又能填补拱桥桥梁发展史上拱桥前的空白。我觉得这也是这节课的亮点。)(二)古代的桥
1.这碇步还有什么缺点呢?
2.人们对这些缺点又会进行怎样改造呢?看,人们把这些石块架到空中——造出石拱桥(课件——小石桥)
3.像这样的石拱桥,石块几乎是它唯一材料,为什么这么架空之后,这当中的石块不会往下掉呢?学生尝试做自己的解释。
4.你们说的究竟对不对?老师没办法给你们准备架桥的石块,但是我给你们准备了这样的一些塑料块——介绍材料(这底板当作河床,这矮梯形状当作河岸,这六块倒梯形当作架桥的石块,石块间有凹凸的圆点互相砌合)5.下面我们就按照图试着搭一座石拱桥,搭好之后用手指在“拱桥”上按一按,想一想我们刚才所作的解释是否正确。
6.发放材料,学生操作。
7.反馈:现在谁能再解释一下石拱桥稳固的原因?
(反思:石拱桥是古代桥梁的典型代表,在整个古代桥梁发展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本环节教学设计基于“碇步”的不足而进行改进,在这基础上出示石拱桥,进而分析石拱桥上面石块和拱足的受力情况。这样的设计不仅展现了整个桥梁发展的历史,还能跟学生思维发展的线索相吻合。但是在学生动手搭桥的模型时,因为我不了解学生的技能基础,没有讲清搭桥的注意事项,使学生实际操作遇到了困难,也花了较多的时间。)
8.如果我们把模块底下一字形的底板去掉,你猜我们所搭的拱桥会怎样?试试看。
(反思:把拱桥模块底下的一字形底板去掉,拱桥的拱形外推力会使桥容易散架,不稳固。通过这样一种直观形象的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消除拱的外推力,在拱桥建造中非常重要。)
9.小结:拱桥的拱形外推力会使桥容易散架,不稳固,一字形的底板及两个矮梯形消除了拱的外推力,使拱桥更加稳固,在拱桥建造中非常重要。
10.(课件出示石桥的图片)看,像这座石拱桥,拱的外推力就作用在河的两岸。
11.(课件出示赵州桥的图片)这是我国最著名的石拱桥----赵州桥。他建于606年,距今有1400多年,全长37米左右,是我国单拱桥中结构和造型堪称极致的石桥了。即使这样的桥人们还是不满意,你知道为什么吗?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三)现代的桥
1.人们对这些问题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加以改进,设计并建造了许多现代的桥梁。(观看之前,布置任务:请想一想这些桥梁的形状和结构上各有什么特点?)
2.课件图片播放——现代的桥;选择四种典型的桥——拱在桥面之上、拱在桥面之下、悬索桥、斜拉桥。
3.反馈:谁愿意来说说这些桥有什么特点?
学生选择其中一座进行介绍,其他同学补充。
4.把这些桥设计建造成这样,你认为有什么优点?
5.小结:我们了解了从古到今桥的形状和结构,以及桥梁的发展过程。
(反思:这一环节意在带领学生了解多种多样的桥梁结构,加深和拓宽前面的知识,让学生深入地感受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贡献。由于我问得问题范围太大,针对性不强,所以学生在回答时,目标也不明确,落不到实处。如果在课前让学生收集准备一些各种各样现代桥的资料,可能学生回答起来不会词穷句乏了。)
(四)我们的筷子桥
1.如果让你充当建筑师,也来造一座桥,你会选用哪些材料来造桥。
2.学生回答:木头、石块、钢筋、混泥土……
3.出示一次性筷子——这是什么?如果用它作为主要的材料,要设计一座能跨越筷子本身长度的桥,你会选择哪一种结构,设计什么形状的桥呢?学生尝试解决,小组讨论交流,并在纸上画出你们设计图。
4.交流我们的设计:重点介绍自己小组设计的桥结构和形状上有哪些特点?
5.要完成这样的设计,除了筷子还必须有绳子、胶带纸等其他辅助材料。如果我们把筷子作为唯一的材料,也要搭建一座能跨越超过筷子本身长度的桥,你觉得有可能吗?
6.这个任务确实有点难,但是我们古代劳动人民在不断摸索中寻找到一些好方法,(播放廊桥的图片,简单介绍廊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用的是什么好方法?引导学生重点观察廊桥底部的仰视图。
7.如果我们把廊桥的结构进行简化,它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这样的形状:课件出示筷子桥图片。你们能参考这幅图,试着搭出筷子桥吗?
8.学生尝试搭筷子桥,如果学生还有困难,在他们活动的过程中播放搭筷子桥的录像。
9.分析筷子桥的结构特点,试着解释筷子桥为什么能做成这个形状,能跨越这么长的宽度?
10.课外延伸:能让9根筷子所搭的筷子桥跨度更长,承受重量最大吗?课外我们带着这一问题继续研究。
(反思:从材料这个角度再来重新审视和思考桥的形状与结构,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展了教学的空间。挑战难度从简单到复杂,最终呈现很难完成的任务:用筷子搭一座能跨越筷子本身长度的桥。做到动手之前先动脑,进行设计并思考面临的困难,让学生有困难的时候适时、适度的伸出援助之手,当他们觉得容易之时增加难度。选择一次性筷子作为主材料,准备容易,随处可得;同时又能给学生带来意外的惊喜:这么熟悉的材料居然能做这么特殊的“桥”;相信每个孩子在经过这样的课堂探索之后,能自发的把课外延伸活动延续,从课内到课外就不再是一句空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