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乳液的制备及应用
氧化改性聚乙烯蜡微乳液的制备及应用
![氧化改性聚乙烯蜡微乳液的制备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85e39824453610661ed9f4c9.png)
W EN uipig Sh — n
( i t hmsyE gnei eat n , u nd n s ueo eteTc nl y F sa 2 0 1 hn ) Lg e ir n ier gD p r t G a g ogI t t fTxi ehoo , o n5 8 4 ,C ia hC t n me nh l g h
p l xeh lneh r oy y ty te o e B=1 1 ,e t g rpd o10℃ ,h ne lf g3 n tswi t r g A tpl gpo et f n td : ) h ai ilt 3 n a y te mus i 0miue t sii . ni in rp r o ie in h rn — l i y kt
微乳液的原理及应用
![微乳液的原理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6943e74d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83.png)
微乳液的原理及应用1. 微乳液的定义和特点微乳液是一种由水和油相组成的胶体系统,其中水相被包裹在油相微粒中,粒径一般在10-200纳米范围内。
微乳液具有以下特点:•稳定性:微乳液由于其小颗粒尺寸和特殊的制备工艺,可以在常温下保持长时间的稳定性。
•渗透性:微乳液的微粒尺寸与皮肤细胞相当,能够更好地渗透到皮肤中,使药物更有效地吸收。
•透明度:微乳液具有良好的透明度,使其在化妆品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2. 微乳液的形成原理微乳液的形成是由于胶体系统中表面活性剂的存在,表面活性剂可将水相和油相结合形成微粒。
微乳液的形成过程可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说明:1.胶团生长阶段:在水和油相混合的过程中,表面活性剂分子在两相界面上聚集并形成胶团。
2.胶团束聚合:胶团在界面上自发地形成束,这些束能进一步纳米化为微乳液的胶束。
3.胶束的稳定:由于胶束表面的增加,胶束会带有亲水头和疏水尾部,从而形成稳定的微乳液系统。
3. 微乳液的应用3.1 药物传递微乳液在药物传递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由于微乳液的小颗粒尺寸和高渗透性,它可以作为药物的载体,提高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和作用效果。
微乳液在口服、皮肤贴敷和注射等药物传递途径中都有应用。
3.2 食品工业微乳液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食品添加剂、调味品和乳化剂等方面。
微乳液可以提供更好的均匀分散性和稳定性,改善食品质感和口感。
3.3 化妆品由于微乳液具有良好的透明度和渗透性,因此在化妆品中被广泛使用。
微乳液可以作为护肤品、乳液、防晒霜等产品的基础配方,提高化妆品的渗透性和活性成分的吸收效果。
3.4 农业领域微乳液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农药、肥料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方面。
微乳液可以提高农药的渗透性和作用效果,减少农药的使用量,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4. 微乳液的制备方法制备微乳液的方法有多种,常见的包括溶剂法、高能搅拌法和研磨法等。
•溶剂法:将油相和水相溶于适当的溶剂中,通过慢速加入高效搅拌器进行搅拌和乳化,最后去除残余的溶剂。
《微乳化技术及应用》课件
![《微乳化技术及应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51e1166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d5.png)
提高石油的采收率
01
微乳化技术可以将表面活性剂 和其他化学剂以微小的液滴形 式分散在石油中,降低油水界 面张力,提高石油的流动性。
02
微乳化技术可以改善油藏的润 湿性,提高油藏的渗透性,从 而提高石油的采收率。
03
微乳化技术可以降低石油中的 杂质含量,提高石油的质量和 纯度。
降低燃料的毒性
微乳化燃料能够降低燃料中的有害物质含量,如硫、氮等,从而减少燃烧 产生的有害气体和颗粒物。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绿色、环保的微乳化产品将越来越受到市 场的青睐。Βιβλιοθήκη 感谢观看THANKS
农药和医药行业
在农药和医药行业中,微乳化技术主 要用于制备高效、低毒、环保的农药 和药物制剂,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和药效。
在医药领域,微乳化技术还可用于制 备靶向药物、纳米药物等新型药物制 剂,提高药物的疗效和降低副作用。
通过微乳化技术,可以将农药或药物 包裹在微小的液滴中,从而提高药物 的靶向性和稳定性,减少药物对非目 标生物的毒性。
燃料和石油工业
01
在燃料和石油工业中,微乳化技术主要用于提高燃料的燃 烧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和提高石油采收率。
02
通过微乳化技术,可以将燃料或石油与水进行混合,形成稳定 的微乳液,从而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和降低废气排放。
03
在石油开采中,微乳化技术可以用于提高采收率,通过将采出的 石油与表面活性剂和水混合形成微乳液,提高石油的流动性,从
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01
02
03
微乳化技术能够将药物 溶解或分散在微小的液 滴中,形成稳定的药物 体系,防止药物的水解 和氧化等降解反应。
微乳化药物具有较高的 表面能,能够增加药物 的分散度和溶解度,从 而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
微乳液的制备实验报告
![微乳液的制备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62419f6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c4.png)
微乳液的制备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制备微乳液,并考察不同因素对微乳液稳定性的影响。
通过改变溶剂种类、表面活性剂用量和温度等条件,制备出具有较好稳定性的微乳液,并通过测定其粒径和浓度等参数来评估其品质。
引言:微乳液是一种介于乳液和胶体之间的稳定分散体系,具有优异的溶解和扩散性能。
在化妆品、药物传输和油田开采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制备微乳液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表面活性剂和溶剂,以及控制条件。
实验方法:1. 准备实验所需材料: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正庚烷、正己烷、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粒度分析仪等。
2. 分别取一定量的正庚烷和正己烷作为油相,加入不同剂量的SDS 或SDBS作为表面活性剂。
3. 在恒温槽中将油相和表面活性剂溶液以一定比例混合,搅拌一段时间,形成预乳液。
4. 将预乳液置于差示扫描量热仪中,逐渐升温至60℃,记录温度与热流变曲线的变化。
5. 将样品取出,利用粒度分析仪测定微乳液的粒径。
6. 重复实验步骤2-5,改变不同条件下的表面活性剂用量、溶剂种类和温度,制备不同的微乳液样品。
结果与讨论:根据差示扫描量热仪的结果,我们发现微乳液在升温过程中出现峰值,表明微乳液的相变温度。
随着表面活性剂用量的增加,微乳液的相变温度下降。
这是因为表面活性剂的存在使油相和水相之间的界面张力降低,提高了微乳液的稳定性。
同时,随着表面活性剂用量的增加,微乳液的粒径也逐渐减小,表明微乳液的分散性能得到改善。
我们还发现不同的溶剂种类对微乳液的稳定性有一定影响。
正庚烷和正己烷的混合用作油相时,微乳液的稳定性较好,相变温度较低。
而当使用单一的正庚烷或正己烷作为油相时,微乳液的稳定性较差,相变温度较高。
这是因为正庚烷和正己烷的混合能够提供更多的碳链长度,增加微乳液的稳定性。
温度对微乳液的稳定性也有一定影响。
随着温度的升高,微乳液的相变温度逐渐降低,稳定性得到改善。
这是因为温度的升高能够促进表面活性剂的分子运动,增加微乳液的稳定性。
微乳液的制备
![微乳液的制备](https://img.taocdn.com/s3/m/31948e2e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021ca55.png)
微乳液的制备
微乳液是一种介于胶体和溶液之间的分散体系,由于其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质,在化妆品、药物、食品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微乳液的制备方法。
1. 溶媒法
溶媒法是一种将油相溶解在表面活性剂水溶液中,形成微乳液的方法。
首先将表面活性剂和水混合均匀,加入所需的油相,搅拌混合,直到形成均匀的微乳液。
2. 高压均质法
高压均质法是将油相和表面活性剂水溶液通过高压均质机进行
剪切混合,形成微乳液的方法。
在高压均质过程中,由于剪切力的作用,油相和水相之间形成小颗粒,最终形成均匀的微乳液。
3. 过渡态法
过渡态法是将油相和表面活性剂水溶液通过添加过渡态剂,使其形成微乳液的方法。
过渡态剂是一种能够促进油相和水相之间相互作用的物质,通过加入过渡态剂,可以提高微乳液的稳定性和均匀性。
以上是微乳液的三种制备方法,具体方法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制备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温度和搅拌速度,以保证微乳液的稳定性和均一性。
- 1 -。
药物制剂中纳米乳液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药物制剂中纳米乳液的制备与性能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bc11176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bc.png)
药物制剂中纳米乳液的制备与性能研究随着纳米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纳米乳液作为一种新型的药物制剂表现出了许多独特的优势。
本文将重点研究纳米乳液的制备方法、性能特点以及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
一、纳米乳液的制备方法纳米乳液主要通过高压均质法、超声乳化法以及微乳液法等方法来制备。
首先,高压均质法是将药物溶于乳液基质中,然后在高速切割剪切力下通过微孔进行乳化,从而得到均匀细小的纳米颗粒。
其次,超声乳化法是利用声波的高频振动作用以形成空化现象,使得油相和水相产生乳化以形成纳米乳液。
最后,微乳液法是将药物和界面活性剂通过加热混合溶解后,再加入乳化油相中制备纳米乳液。
二、纳米乳液的性能特点1. 粒径小:纳米乳液由于其纳米颗粒的存在,具有细小的粒径,通常在10-500纳米之间,这种细小的颗粒有助于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药效。
2. 稳定性好:纳米乳液中的纳米颗粒受到界面活性剂和稳定剂的保护,可以有效防止颗粒的聚集和沉降,保持乳液的长期稳定性。
3. 药物释放迅速:由于纳米乳液颗粒的小尺寸和大比表面积,药物在纳米乳液中的释放速度较快,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
三、纳米乳液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1. 药物递送系统:纳米乳液作为一种良好的药物载体,可以有效地将药物输送到目标器官或细胞内,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
2. 体外诊断试剂:纳米乳液可以作为体外诊断试剂的载体,用于检测和测定目标物质的含量和活性。
3. 眼药液剂:纳米乳液可以用于制备眼药液剂,提高眼药的渗透性和抗炎作用。
4. 皮肤护理:纳米乳液可以用于制备护肤品,通过纳米粒子的渗透作用,实现对皮肤的保湿、抗衰老和抗氧化等效果。
总之,纳米乳液作为一种新型的药物制剂,在制备方法、性能特点以及应用方面都表现出了很大的潜力和前景。
未来随着纳米技术的不断进步,纳米乳液将在医药领域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为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注:本文纯属虚构,仅作为参考示例,实际写作时请根据题目需求进行调整和补充。
化妆品行业中的微乳液制备方法探讨
![化妆品行业中的微乳液制备方法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44674465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82.png)
化妆品行业中的微乳液制备方法探讨化妆品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生活品。
在化妆品的生产过程中,微乳液是一种常用的配方类型。
微乳液能够提供良好的稳定性、适用于不同肤质和具有良好的触感。
本文将探讨化妆品行业中微乳液的制备方法,包括物质选择、工艺参数和应用领域。
首先,物质选择是制备微乳液的重要步骤之一。
一个好的微乳液配方需要选择适合的表面活性剂、油相和水相。
表面活性剂在微乳液中起到稳定乳液结构的作用。
常用的表面活性剂有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等。
油相和水相是微乳液中的两个主要组成部分。
油相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油脂,如植物油、矿物油或硅油。
水相可以选择纯净水或水溶性活性成分。
其次,工艺参数的选择对微乳液的稳定性和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其中,温度和搅拌速度是两个重要的工艺参数。
温度的选择应根据所用表面活性剂的特性和物理化学性质进行调节。
高温能够加速乳化过程,但会导致部分表面活性剂变性,从而影响乳液的质量。
搅拌速度会影响乳化时间和乳状液的粒径。
较高的搅拌速度能够促进乳化反应,并使得粒径更小,从而提高微乳液的稳定性。
在微乳液的应用领域方面,化妆品行业中的微乳液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微乳液的良好稳定性使得其成为化妆品行业中常用的基础配方。
例如,具有适宜粒径的微乳液可以用于制备乳液、乳霜和乳化霜等产品。
微乳液还可以作为载体,使得活性成分更容易被皮肤吸收,达到更好的疗效。
此外,在护肤品、彩妆品和个人护理产品等领域中,微乳液也被广泛应用。
总结起来,化妆品行业中的微乳液制备方法是一个涉及物质选择、工艺参数和应用领域的复杂过程。
通过选择合适的表面活性剂、油相和水相,调节适当的工艺参数,微乳液可以具备良好的稳定性和适用性。
微乳液在化妆品行业中的应用领域广泛,包括乳液、乳霜、乳化霜等各类产品。
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微乳液的制备方法,可以提高化妆品行业中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品牌企业在化妆品行业中的微乳液制备方法应引起重视,以创造更多的市场机会和品牌优势。
利用微乳液技术制备纳米材料
![利用微乳液技术制备纳米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269dbcc8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89.png)
利用微乳液技术制备纳米材料概述:微乳液是由胶束溶液组成的乳液,其胶束由亲水基团和疏水基团构成,通过适当选择表面活性剂和溶剂,可以制备出稳定的微乳液。
微乳液技术在纳米材料的制备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得到均一、稳定的纳米颗粒。
微乳液技术制备纳米材料的原理:微乳液技术制备纳米材料的原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胶束模板法和共沉淀法。
胶束模板法是使用微乳液中的胶束作为模板,在乳液中加入所需的金属离子或者其他原料,使其在胶束模板的作用下形成纳米颗粒。
通过调整微乳液中的表面活性剂的类型、浓度和配比,可以控制所得纳米颗粒的形状、大小和分散性。
此外,还可以通过改变胶束的性质,如增加聚合物的链长和交联度,来调控纳米颗粒的形貌。
共沉淀法是利用微乳液中的胶束作为载体,在乳液中同时添加多种金属离子或其他原料,通过化学反应使它们共沉淀并形成纳米颗粒。
其中一种常用的共沉淀反应就是沉淀法制备纳米颗粒。
在沉淀反应中,通过微乳液技术形成的囊泡结构可以有效阻止纳米颗粒的团聚和生长,从而得到稳定的纳米颗粒。
微乳液技术制备纳米材料的优势:1.尺寸可控性:通过调节微乳液中的胶束参数,如表面活性剂浓度、配比和链长等,可以控制纳米颗粒的大小和形状,实现尺寸可控。
2.均一性:由于微乳液中形成的胶束模板具有均匀的尺寸和形状,通过合适的制备条件可以得到均一的纳米颗粒。
3.稳定性:微乳液具有优异的稳定性,可以阻止纳米颗粒的团聚和生长,保持其稳定性和分散性。
4.可扩展性:微乳液技术可以应用于多种材料的制备,如金属纳米颗粒、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半导体纳米颗粒等。
应用:1.催化剂:纳米催化剂具有高活性和选择性,在催化反应中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微乳液技术可以制备出非常小尺寸的纳米催化剂,提高其催化活性。
2.生物医学: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应用广泛,如纳米药物传递系统、纳米生物标志物等。
微乳液技术可以制备出稳定的纳米载体,用于有效传递药物和检测生物标志物。
3.传感器:纳米材料在传感器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在光学、电化学和生物传感器等方面能够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和选择性。
一种聚乙烯蜡微乳液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聚乙烯蜡微乳液及其制备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7c9950e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0c.png)
一种聚乙烯蜡微乳液及其制备方法聚乙烯蜡是一种常见的合成蜡,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低粘度特性,广泛应用于涂料、油墨、塑料加工等领域。
为了提高聚乙烯蜡的分散性和稳定性,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聚乙烯蜡微乳液,可以有效地将聚乙烯蜡分散在水相中,从而方便后续加工和应用。
制备聚乙烯蜡微乳液的方法有多种,下面将介绍一种常见的制备方法。
准备好所需的原料和设备。
原料包括聚乙烯蜡、表面活性剂、助溶剂等,设备包括反应釜、搅拌器等。
然后,在反应釜中加入适量的水相,加热至一定温度。
同时,在另一个容器中,将聚乙烯蜡和助溶剂混合均匀,得到聚乙烯蜡溶液。
接下来,将聚乙烯蜡溶液缓慢地加入到加热的水相中,并持续搅拌。
搅拌的目的是将聚乙烯蜡溶液均匀地分散在水相中,形成乳液。
随后,将适量的表面活性剂加入乳液中,并继续搅拌。
表面活性剂的作用是降低乳液的表面张力,使乳液更加稳定。
调整乳液的pH值和粘度,并进行必要的过滤和除杂处理,得到最终的聚乙烯蜡微乳液。
聚乙烯蜡微乳液具有以下优点:首先,微乳液中的聚乙烯蜡粒子尺寸小,分散性好,可以提高涂料、油墨等产品的光泽和抗划伤性能;其次,微乳液中的聚乙烯蜡可以形成一层均匀的保护膜,在塑料加工中起到润滑和防粘的作用;此外,微乳液还可以提高聚乙烯蜡的溶解度,提高其在水相中的稳定性。
聚乙烯蜡微乳液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涂料领域,聚乙烯蜡微乳液可以用作涂料的亮光剂,提高涂料的光泽度和抗划伤性能;在油墨领域,聚乙烯蜡微乳液可以用作油墨的分散剂和润滑剂,提高油墨的均匀性和流动性;在塑料加工领域,聚乙烯蜡微乳液可以用作塑料的润滑剂和防粘剂,提高塑料制品的加工性能和表面质量。
聚乙烯蜡微乳液是一种重要的功能材料,通过合理的制备方法可以得到高质量的微乳液产品。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聚乙烯蜡微乳液的制备方法也在不断改进和创新,将有更多的应用领域被开发出来。
纳米材料导论微乳液法
![纳米材料导论微乳液法](https://img.taocdn.com/s3/m/29eaed56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a4.png)
温度低 温度高
反应可能不会发生 产物可能聚集,使粒径变大
反应时间
直接影响产物的形貌
其它因素: pH值,还原剂和 沉淀剂的性质等
6 微乳液法的特点
粒径分布较窄,易控制,可以较易获得粒径均匀的纳米微粒. 通过选择不同的表面活性剂分子对粒子表面进行修饰,可获得所需特
殊物理、化学性质的纳米材料 粒子表面包覆表面活性剂分子,不易聚结,稳定性好 纳米粒子表面的表面活性剂层类似于一个“活性膜”,该层可以被相
组成: ➢ 水溶液 CH2 COOCH2CH(C2H5)C4H9 ➢ 有机溶剂:C6-C8直链烃或环烷烃 ➢ 表面活性剂:阴离子(AOT),阳离子(CTAB十六烷基
三甲基溴化铵 ) 非离子(Triton X(聚氧乙烯醚类) )
作用:(1) 增加表面活性,降低油水界面张力
(2) 阻止液滴聚集,提高稳定性增加柔性,减少微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graph and size distributionof nickel nanoparticles. [NiCl2]= 0.05 M; [N2H5OH]=1.0 M; water/CTAB/n-hexanol= 22/33/45; 73 °C
Synthesis of Ni–Co needle-like alloys
结论
实验装置简单,操作方便,应用领域广; 可有效的控制微粒的粒度和形貌; 可制备均匀的双金属和混合金属氧化物材料。
单次制备的催化剂数量有限;溶剂的回收和 循环使用对商业应用来说仍是一个挑战。
乳液法概述
乳液法:利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在表面活性剂的作 用下形成一个均匀的乳液,从乳液中析出固相,这样 可使成核、生长、聚结、团聚等过程局限在一个微小 的球形液滴内,从而可形成球形颗粒,又避免了颗粒 之间进一步团聚。
表面物理化学微乳状液
![表面物理化学微乳状液](https://img.taocdn.com/s3/m/304ad4ea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b5.png)
注意: 实验表明,若用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则需要一定量 得助表面活性剂(有机醇、胺、酸等)才能制备出微乳 状液。对于非离子型或碳氢短链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不 需要助表面活性剂也能制备出微乳状液。
5、3 微乳状液得类型与结构
微乳状液有水包油型(O/W)和油包水型(W/O),微乳状 液还有双连续相,即油和水都就是连续得。
该模型认为,当含水量在渗滤阈值之上时,油包水型 中水得液滴增多,导致液滴间发生频繁得黏性碰撞,结果 就是在油连续相中形成许多细小得水通道,溶液中反离 子也能够通过,使得溶液导电能力迅速上升。含水量继 续增加,κ值也相应增加,一直达到最大κ值时微乳转变为 O/W型。
此时对应水得质量分数约为0、64,再继续增加水量, 体系得κ值反而下降,这就是因为稀释得作用,使溶液中 离子浓度下降,电导率下降。
(2)扩散系数(D)与微乳结构 下图就是水、甲苯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在甲苯
-水-SDS-丁醇-盐五元体系中自扩散系数随盐浓度 得变化情况。
在低盐浓度时,水得自扩散 系数较大,就是WinsorⅠ型。 在高盐浓度时,油(甲苯)得 自扩散系数较大,为 WinsorⅡ型。曲线得中间 段为WinsorⅢ型。
(2)助表面活性剂得影响
单碳氢链得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形成微乳时,需要加 入助表面活性剂(中等长度碳氢链得醇),主要就是起调节 主表面活性剂临界堆积参数得作用。
助表面活性剂亲水基较小,插入表面活性剂定向单层 后,形成混合膜,使该混合界面膜得临界堆积参数变大,有 利于微乳液得形成
(3)反离子得影响
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得反离子由钠离子改为钾离子, 也能促进O/W型微乳液形成。原因就是钠离子与水得结 合能力大于钾离子,即水化钠离子大于水化钾离子。换 成钾离子后,表面活性剂阴离子与反离子一起占得面积 变小,头基变小,有利于O/W型微乳得形成。
微乳液法的原理及应用
![微乳液法的原理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b772d648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8b.png)
微乳液法的原理及应用1. 引言微乳液法是一种重要的纳米粒子制备方法,在材料科学、化工工艺以及生物医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微乳液法的原理,并探讨它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情况。
2. 微乳液法的原理微乳液法是利用表面活性剂和油相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形成稳定的微乳液,然后通过适当的方法将其转化为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
微乳液法的原理基于以下几个关键步骤:2.1 表面活性剂选择在微乳液法中,表面活性剂的选择非常重要。
合适的表面活性剂能够有效地降低油相和水相的表面张力,并促进微乳液的形成。
常用的表面活性剂包括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等。
2.2 油相选择油相是指在微乳液中的非极性溶剂,通常是有机溶剂。
合适的油相选择能够提供适合的环境条件,促进纳米粒子的形成和稳定。
2.3 能量输入微乳液法需要通过能量输入来促进反应的进行。
通常可以采用机械搅拌、超声波处理或高压均质等方法来提供能量输入,以实现纳米粒子的制备。
3. 微乳液法的应用微乳液法在不同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列举了几个常见的应用领域:3.1 材料科学微乳液法可以用于制备纳米材料,如金属纳米粒子、氧化物纳米颗粒等。
这些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在催化、光学、电子学和生物医学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
3.2 化工工艺微乳液法可以用于调控反应过程中的粒子大小和形状,从而改善化工工艺的效率和产品品质。
例如,在聚合反应中,微乳液法可以控制粒子大小和分散性,提高聚合反应的选择性和产率。
3.3 生物医学微乳液法在药物输送和生物成像等方面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调控微乳液的组成和结构,可以将药物有效地封装进纳米粒子中,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
此外,微乳液还可以作为载体用于生物成像,如荧光探针的传递和MRI对比剂的制备。
4. 结论微乳液法是一种重要的纳米粒子制备方法,具有较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选择合适的表面活性剂和油相,以及适当的能量输入方式,可以制备出具有特殊性质的纳米材料。
微乳液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微乳液在化妆品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147f69849b89680202d8254c.png)
微乳液是一种光学透明,低黏度和热力学稳定的油水混合物分散体系,通常由两亲物质(如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如多羟基化合物、短链和中链醇)在油水界面所形成的界面膜所稳定。
根据分散特性和油相与水相的比值,微乳液可以分为3种类型,即水包油(O/W ),双连续和油包水微乳液在化妆品中的应用(W/O )。
根据其化学性质和组分的量,微乳会自发地形成。
O/W 液滴的存在可能是微乳液中油的质量分数低的特征。
相反,W/O 液滴的存在可能是微乳液中水的质量分数较低的一个特征。
微乳液液滴的尺寸约在10~140nm 范围内。
当体系中水和油的量相当时,可能产生双连续相微乳液。
在这种情况下,摘 要:微乳液自60年前被发现以来,由于其良好的外观、热力学稳定性、高溶解能力和易于制备等优点,它正被广泛应用于包括化妆品在内的多个领域。
此外,微乳液可以增强其负载物质的皮肤渗透性。
微乳液可分为3种类型:O/W型,双连续型和W/O型。
当体系中油、水和两亲物质的比例适当时,即可自发形成微乳液。
这些适当的比率可以在相图的微乳液区域中找到。
在局部应用中,微乳液的功效与微乳液类型密切相关。
微乳液的表征通常需要结合几种实验技术获得的数据来完成。
为了提高产品的功效和稳定性,许多化妆品以微乳液的形式存在,其中包括皮肤护理、秀发护理和个人护理等。
并且,为了提高产品功效和降低毒性而开发了一些新材料。
应用于化妆品微乳液配方中。
本文主要介绍了微乳液的一些基础知识及其在化妆品配方中的新应用。
关键词:微乳液;制备;表征;化妆品用体系中存在一个由表面活性剂稳定的、净曲率为零的、且连续波动的界面,使得油和水都以连续相的形式存在。
在20世纪40年代早期,Hoar和Schulman率先引出了微乳液的概念。
他们通过向乳白色的乳液中不断添加一种中碳链醇,获得了一个澄清的单相溶液。
Schulman等人随后将其命名为“微乳液”。
从那时起,微乳液已被用于许多领域,例如燃料、清洁剂、农用化学品、食品、药物和化妆品等领域。
微乳液体系在化妆品中的应用进展
![微乳液体系在化妆品中的应用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5673a986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25.png)
微乳液体系在化妆品中的应用进展目录一、内容概览 (2)1. 微乳液的概念及特点 (3)2. 微乳液在化妆品中的重要性 (4)二、微乳液的基本理论 (5)1. 微乳液的分类 (6)溶剂型微乳液 (7)乳液型微乳液 (9)2. 微乳液的制备原理 (10)3. 微乳液的结构与性能 (10)三、微乳液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12)1. 护肤品中的应用 (13)保湿剂 (14)精华液 (15)防晒剂 (16)抗衰老剂 (18)2. 护发品中的应用 (20)洗发水 (21)护发素 (22)3. 口腔护理品中的应用 (23)口腔清洁剂 (24)口腔护理精华 (25)4. 其他领域应用 (27)化妆品原料 (27)化妆品添加剂 (28)四、微乳液体系在化妆品中的研究进展 (29)1. 微乳液稳定性研究 (30)2. 微乳液配方优化 (32)3. 功能性微乳液的研究 (33)4. 生物技术在微乳液制备中的应用 (34)五、微乳液体系在化妆品中的挑战与展望 (36)1. 安全性问题 (37)2. 环保性问题 (38)3. 成本控制 (39)4. 创新与发展趋势 (41)六、结论 (42)1. 微乳液体系在化妆品中的重要作用 (43)2.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44)一、内容概览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化妆品行业也在不断地创新和进步。
微乳液作为一种新型的化妆品原料,因其独特的性能和优势,在化妆品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成为当前化妆品研究的热点之一。
微乳液是一种由油相、水相和表面活性剂组成的稳定分散体系,具有“油包水”型结构。
这种结构使得微乳液既具有油性的优点,又具有水性的优点,如易于涂抹、易吸收、亲水性及稳定性等特性。
微乳液在化妆品中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护肤产品:微乳液可以作为护肤品的基质成分,提高产品的稳定性和保湿性。
微乳液还可以作为活性成分的载体,提高护肤品的功效性。
将维生素E、植物提取物等活性成分包裹在微乳液中,可以使其更有效地渗透到皮肤深层,发挥护肤作用。
一种微乳液的制备
![一种微乳液的制备](https://img.taocdn.com/s3/m/ff0a5de5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c5.png)
一种微乳液的制备
制备微乳液的方法是首先将一种稍
溶于油相的亲水表面活性剂溶于油相,用量要比生成O/W乳状液要大,然后搅拌使油相分散于水相中,再添加极性有机物(辅助表面活性剂)即产生透明的O/W型微乳液。
微乳液也分为O/W型和W/O型,使用易溶于水的乳化剂,加入大量的水易生成O/W型微乳液;而使用易溶于油相的乳化剂,油量占比例较多时,则易生成油为外相的W/O型微乳液。
在制备微乳液的过程中,无需外加功,只需依靠体系中各成分的匹配即可,
但会受油相、温度、pH和表面活性
剂等因素的影响。
一般的微乳液分散相的体积越大,体系温度越高越不稳定;表面活性剂需达到一定的量,量太少无法形成微乳液,量多时对微乳液影响不大;以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形成的微乳液,助表面活性剂的碳原子数为6时自由能最低,当油的链长与助表面活性剂碳原子的和比表面活
性剂的碳原子小1时,微乳液最稳定;水包油型的体系pH越偏离中性,体系越不稳定。
微乳液的结构包括水包油型(O/W)、油包水型(W/O)
和双连续相结构。
微乳液的制备可以利用HLB值法和盐度或温度扫描法。
HLB值法是选择HLB值为4~7的表面活性剂可以形成W/O型微乳液,选择HLB 值为9~20的表面活性剂可以形成O/W型微乳液。
盐度或温度扫描法是在表面活性剂/水/油做出的相态扫描中寻找微乳液区域,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用盐度法扫描,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用温度法扫描。
微乳液法纳米聚苯乙烯微球的制备与表征
![微乳液法纳米聚苯乙烯微球的制备与表征](https://img.taocdn.com/s3/m/6a39851a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1d.png)
微乳液法纳米聚苯乙烯微球的制备与表征微乳液法纳米聚苯乙烯微球的制备与表征是一项重要的研究领域。
它是通过在微乳液中将聚合物前驱体迅速聚合成微球,制备出基本无污染的纳米颗粒,具有很重要的应用意义。
下面我们将从制备步骤和表征分析两个方面来展开讨论。
一、制备步骤微乳液法纳米聚苯乙烯微球的制备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制备微乳液:将表面活性剂以一定比例溶解在水中,加入油相中,用高速搅拌器搅拌得到微乳液。
2. 加入聚合物前驱体:将聚合物前驱体加入微乳液中并搅拌,控制良好的温度、时间和pH值等条件,使前驱体快速聚合成微球。
3. 洗涤:将制备好的纳米聚苯乙烯微球用稀硝酸水洗涤,去除微乳液和表面活性剂等杂质。
4. 干燥:将洗涤后的微球在恒温箱中干燥,得到成品。
二、表征分析制备好的微球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表征分析,常用的方法有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动态光散射(DLS)等。
1. 扫描电镜(SEM):SEM可以观察到微球的形貌和表面形貌。
通过SEM图像能够发现微球的大小和形状,也能够检测到微球的表面形貌,了解微球的几何形状和微观特征。
2. 透射电镜(TEM):TEM可以观察到微球的内部形貌和结构。
通过TEM图像能够发现微球的内部纳米结构和粒子分布,了解微球的粒径大小和内部结构。
3. 动态光散射(DLS):DLS可以测量微球的尺寸分布和粒径分布。
通过DLS数据能够反映微球的粒径大小和粒径分布情况,为后续应用提供依据。
综上所述,微乳液法纳米聚苯乙烯微球的制备与表征是一项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研究,需要按照严格的步骤进行制备和表征分析。
通过适当的控制制备条件和科学的表征方法,可以制备出理想的纳米聚苯乙烯微球,在材料科学、能源科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微乳液的性质及应用分解
![微乳液的性质及应用分解](https://img.taocdn.com/s3/m/6564043a680203d8cf2f2433.png)
微 乳 液 法 制 备 纳 米 粒 子 工 艺
微乳液作为反应介质——无机反应应用举例
种子辅助微乳液合成BaCrO4纳米粒子
微乳体系: NaCrO4/NaAOT/Ba(AOT)2/异辛烷 (W/O)
C.J. Johnson et. al.
Adv. Funct. Mater.
2004, 14, 1233-1239
M. Hager et. al. Chem. Eur. J. 2004, 10, 5460-5466
微乳液应用于生化反应
微乳液作为一种低含水量介质应用于酶生化反 应的主要优点在于: ▪ 增加非极性试剂的溶解度 ▪ 可能移动热力学平衡有利于反应进行 ▪ 提高酶的热稳定性,使反应能在较高温度下进行
微乳液中的酶显示超活性和更好的热稳定性
相当长的时间里这种体系被称为亲水的油胶团(hydrophilic oleomicelles) 或亲油的水胶团(oleophilic hydromicelles) 直 到1959年,Schulman等才首次将上述体系称为“微乳状液”或 “微乳液”(microemulsion).
T.P.Hoar , J.H.Schulman, Nature, 1943, 152, 102
一般小于0.01μm
质点形状 性
一般为球状
一般为球状
稀溶液中为球状, 浓溶液中可呈各种
形状
热力学稳定性
不稳不分层
质
表面活性剂用量
少,一般无需助 表面活性剂
多,一般需要加助 表面活性剂
浓度大于cmc 即 可,增溶用量或水 量多时要适当多加
与油、水混溶性
酶:ADH (alcohol dehydrogenases) LDH (lactate dehydrogenase) HoxP (particulate hydrogenase)
微乳液制备工艺与应用研究
![微乳液制备工艺与应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9074ac5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6a.png)
微乳液制备工艺与应用研究一、引言微乳液是一种由亲水性和疏水性物质组成的胶束体系,具有较小的粒径和高度分散性。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微乳液的制备工艺和应用研究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本文将详细介绍微乳液的制备工艺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二、微乳液制备工艺1. 乳化法制备微乳液乳化法是制备微乳液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该方法将亲水性物质、疏水性物质和乳化剂以适当比例混合,通过剧烈搅拌或超声处理,使其形成胶束结构。
乳化法制备微乳液的优点包括操作简单、成本低廉、适用性广泛等。
2. 相转移法制备微乳液相转移法是另一种常用的微乳液制备方法。
该方法主要通过改变体系的pH值,使非极性有机相转移到水相中,形成微乳液。
相转移法制备微乳液的优点是能够制备出稳定的微乳液,但操作复杂且耗时较长。
3. 辅助催化剂法制备微乳液辅助催化剂法是一种较新的制备微乳液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引入辅助催化剂,如金属催化剂、酶等,来促进微乳液的形成。
辅助催化剂法制备微乳液的优点是制备过程简单、效率高,但对催化剂选择和反应条件的控制要求较高。
三、微乳液的应用研究1. 医药领域中的应用微乳液在药物传递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由于微乳液的高度分散性和渗透性,可以用于传递一些难溶性药物,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
此外,微乳液还可以用作药物辅助剂,改善药物的稳定性和持续性释放。
2. 日化产品中的应用微乳液在日化产品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例如,微乳液可以用于制备护肤品、洗发水、沐浴露等产品,其高度分散性和渗透性可以提高产品的稳定性和渗透性,同时实现更好的护理效果。
3. 化工领域中的应用微乳液在化工领域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催化剂的制备和催化反应的改进上。
微乳液可以作为催化剂载体,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
此外,微乳液还可以用于染料、颜料等领域的应用,提高颜料的色彩饱和度和染色效果。
四、微乳液的发展趋势目前,随着人们对绿色、高效、精细化生产的要求增加,微乳液在制备工艺和应用研究方面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食品微乳液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食品微乳液系统的研究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72cd0fc0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41.png)
食品微乳液系统的研究与应用引言: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食品品质和安全性的要求不断提高,食品科学家们开始探索新的食品加工技术与方法。
在这一领域中,食品微乳液系统成为了一种备受关注的研究方向。
本文将深入探讨食品微乳液系统的基本概念、制备方法以及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一、食品微乳液系统的基本概念食品微乳液系统是指由两个亲油性物质和含水介质构成的胶束体系。
在这个体系中,亲油性物质被包裹在含水介质中形成微乳液。
这种微乳液状的系统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和可操作性,能够提高食品的质感和口感。
二、食品微乳液的制备方法1. 高能乳化法高能乳化法是制备食品微乳液的一种常见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通过高速搅拌或者超声波处理等方式,将水相和油相混合,并加入适量的乳化剂。
通过较大的剪切力和离散力,将两相物质分散成微小的胶束,形成稳定的微乳液。
2. 冷却浓缩法冷却浓缩法是通过温度变化来制备食品微乳液的方法。
首先将含有亲油性物质和水相的溶液加热至一定温度,使其变为透明的溶液。
然后急剧降低温度,使溶液中的亲水性组分凝结聚集,形成微乳液。
三、食品微乳液的应用1. 调味品的改良在传统调味品制备过程中,常常会遇到油水分离或者乳化不均匀的问题。
而利用食品微乳液系统,可以使调味品中的油相更好地均匀分散,提高调味品的稳定性和可操作性。
2. 食品营养成分的增加微乳液系统中的亲油性物质可以有效地吸附和稳定食品中的营养成分,如维生素、蛋白质等。
通过将这些营养成分包裹在微乳液中,可以提高其稳定性和生物利用率,从而增加食品的营养价值。
3. 食品口感改善食品微乳液系统还可以用于改善食品的口感。
例如,在奶制品中加入微乳液系统可以使其更加细腻、均匀,减少沉淀物的产生。
同时,微乳液中的胶束结构可以提供食品的质感,使其更具口感。
结论:食品微乳液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的食品加工技术和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通过合理选择制备方法和乳化剂等因素,可以制备出稳定性好、分散均匀的微乳液系统,提高食品的品质和口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师园地
文章编号:1002-1124(2004)02-0061-02
微乳液的制备及应用
王正平,马晓晶,陈兴娟
(哈尔滨工程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摘 要:本文翔实的介绍了微乳液的结构、性质、制备以及应用。
关键词:微乳液;性质;制备;应用中图分类号:T Q423192 文献标识码:A
Prep 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microemulsion M A X iao -jing ,W ANG Zheng -ping ,CHE N X ing -juan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Harbin 150001,China )
Abstract :In this article ,the conception ,structure ,properties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micromeulsion have
been summarized.
K ey w ords :microemulsion ;property ;preparation ;application
收稿日期:2003-12-16
作者简介:王正平(1958-),男,教授,198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硕士
生导师,主要从事精细化学品的研究开发工作。
1 前言
微乳液最初是1943年由H oar 和Schulman [1]
提
出的,目前,公认的最好的定义是由Danielss on 和Lindman [2]提出的,即“微乳液是一个由水、油和两亲性物质(分子)组成的、光学上各向同性、热力学上稳定的溶液体系”。
微乳液能够自发的形成,液滴被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组成的混合界面膜所稳定,直径一般在10~100nm 范围内。
微乳液的结构有三种:水包油型(O/W )、油包水型(W/O )和油水双连续型。
O/W 型微乳液由油连续相、水核及界面膜三相组成。
水核内含有少量的助表面活性剂,油连续相内含有一些助表面活性剂与少量水,界面膜由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组成,且体系中的表面活性剂仅存在于界面膜上。
界面膜上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的极性基团朝向水核,两者分子数之比一般为1:2[3]。
W/O 型微乳液由水连续相、油核和界面膜组成,界面膜上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的极性基团朝向水连续相。
油水双连续结构最初由Scriven [4]提出,是指油与水同时成为连续相,体系中任一部分油在形成油液滴被水连续相包围的同时,与其它部分的油液滴一起组成了油连续相,将介于液滴之间的水包围。
同样,体系中的水液滴也组成了水连续相,将介于水液滴之间的油相包围。
最终形成了油、水双连续结构。
双连续结构具有W/
O 、O/W 两种结构的综合特性,但其中的水液滴、油
液滴已不呈球状。
而是类似于水管在油基体中形成网络[3]。
微乳液粒径介于胶束和宏观微乳液之间,微乳液液滴大小一般为10~100nm ,而乳状液一般大于100nm ,胶束一般小于10nm 。
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微
乳液时,发现颗粒越细分散度越窄,而一般的乳状液的粒度分布较宽,即颗粒大小非常悬殊。
微乳液一般为澄清、透明或者半透明的分散体系,有的有乳光。
因其颗粒太小,用通常的光学显微镜观察不到其颗粒。
而一般的乳状液通常为不透明的乳白色。
微乳液稳定性好,长时间放置也不会分层和破乳,若将其放在100个重力加速度的超速离心机中旋转数分钟也不会分层,而宏观的乳状液则会分层。
微乳液具有超低界面张力的性质,普通的油/水界面张力在表面活性剂加入后可由原来的70mN.m -1降至20mN.m -1,在微乳液中,界面张力可降至超低10-3mN.m -1~10-4mN.m -1。
在三次采油、日用化工和
化学反应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5~6]。
2 微乳液的制备
211 H LB 法
一般认为,H LB 为4~7的表面活性剂可形成W/O 型乳液,H LB 为9~20的表面活性剂则可形成O/W 型乳液。
一般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H LB 值很
高,这时可以加入助表面活性剂醇或H LB 值低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进行复配,以降低整体的H LB 值。
而对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来说可根据其H LB
Sum 101N o 12 化学工程师
Chem ical Engineer
2004年2月
值对温度很敏感(在低温时亲水性强,在高温下亲油性强)的特点来确定。
212 盐度扫描法
当体系中油的成分、油-水体积比(通常为1)、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的比例和浓度确定后,改变体系的盐度(由低到高)往往可以得到三种状态的微乳液:O/W型,双连续结构,W/O型。
这是因为当体系的盐量增加时,水溶液中的表面活性剂和油受到“盐析”而析离,盐也压缩微乳液的双电层,斥力下降,液滴易接近,含盐量增加,使O/W型微乳液进一步增溶油的量,从而微乳液中油滴密度下降而上浮,进而导致形成新相。
对于这种扫描法,若改变组成中其他成分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
比如,增加油的含碳数,可以获得从W/O到双连续结构到O/W的转变;对于低分子量的醇,增加其含碳数也可以获得从W/O到双连续结构到O/W的转变;而对于高分子量的醇,增加其含碳数则将得到从O/W到双连续结构到W/O的转变。
3 微乳液的应用
311 化妆品
微乳液在化妆品方面有很大的优势。
外观透明,可使外观精美。
微乳粒子由于小于乳状液而更容易被吸收。
虽然溶胀的胶团也有粒子小的优势,但是不及微乳液分散相的容量大,对于挥发性的香精油又有降低蒸汽压的缺点。
此外,由于微乳液自发形成且稳定,在生产上更加具有优势。
312 清洁剂
工业清洗过程通常涉及到憎水污物与亲水污物的综合处理。
已有研究专利[7]表明,微乳液配置成的清洁剂既可以清除油溶性污垢,也可以清除亲水型污垢。
而且,它克服了乳状液稳定性差,生产的不连续性,在搅拌间断时易产生相分离等缺点。
313 微乳剂型的药品[8]
微乳液可以使水溶性或亲水性的物质,如药物或者酶,加溶在有机溶剂之中。
这样所得的产物均匀稳定,通过注射或者内服使药物进入人体,可以使药物保质期延长,并且易于扩散和吸收。
而且油包水型微乳液可以保护水溶性药物,可以缓释和提高药物的生物活性;水包油型微乳可以增加药物的生物活性和亲脂性的药物的溶解性并使之缓释;双连续型微乳有利于制成同时还有油溶性和水溶性药物的制剂[9]。
314 化学反应介质
用微乳液作为化学反应介质已引起普遍的关注。
因为有许多的化学反应和生化反应的反应物中既有水溶性的又有油溶性的,微乳液油水之间的高面积接触以及稳定性等可以使这些分子接触的更加全面,反应更快更彻底。
利用微乳液作为反应介质,在其中的水核中生成的固体粒子被微乳液粒子尺寸限制在纳米范围内,成为制备纳米材料的重要方法。
315 微乳燃料
目前,各种燃料油燃烧,有机溶剂和重金属离子的挥发和排放是很大的污染源,采用微乳体系可以用于洗涤和吸收各种污染物,配置微乳型燃油,可以改善环境而且具有更高的燃烧效能。
另外,微乳液膜分离技术在环境水处理中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316 三次采油
三次采油方法有多种,相对来讲,化学驱是比较有潜在应用前景的方法。
微乳状液驱是三次采油中一种较先进的方法,效果最好。
尤其对于中相微乳液体系而言,其两个界面的界面张力都能达到超低值,这种体系能使水驱后的残余油全部被驱出,受到人们的青睐[12]。
另外,近几年来,微乳液和反向胶束中酶催化技术的开发及在分离蛋白质中的应用,使微乳液在生化技术研究中也倍受青睐。
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相信微乳液将会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 考 文 献
[1] H oar T P,Schulman J H1Nature,1943,152,1021
[2] Danielss on I,Lindman B,C olloids and Surfaces,1981,3,3911
[3] 郭荣1江苏化工,1989,(4):141
[4] Scriven,L1E1Nature11976,263,1231
[5] S oness on C1,H olmberg K1J1C olloid Inter1Sci1,1991,141:2931
[6] Sasthav M1,Cheugng H1M1Langmuir,1991,7:13781
[7] G B Patent Application12190-681-A1
[8] Attw ood D1C olloid Drug Delivery Systems1Drug Pharm Sci
Ser1K reuter J,ed1V ol661New Y ork:M arcel Dekker,19941 [9] Boutonnet M,K izling J,S tenins P,M aire G1C olloids and Surfaces,
1982,5:2091
[10] 沈钟,王果庭1胶体与表面化学[M]1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1
[11] 李干佐,瞿利民1科学,2000,10,121
[12] R os off M1Progress in surface and M embrane Science V ol121New
Y ork;Academ ic Press,19781
26王正平等:微乳液的制备及应用 2004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