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教学案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教学案例

江苏丹阳市第五中学王元军邮编:212300

一、设计理念: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一课倡导生物新课标理念下的合作学习。根据生物《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生物课程改革的重点是要改变传统教学过分重视结论性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即忽视对学生实际分析知识形成过程的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学生体验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模式,由学生共同努力来实现教学目标。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来完成任务,促进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使用信息与人交流,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设计问题并解决问题,提高合作意识,培养合作精神,从而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综合知识运用能力。

二、教材分析:

人教版第五章第三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是在学生初中阶段初步学习过细胞呼吸的知识,以及在前面学习了关于细胞部分生命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高中阶段的有关细胞呼吸的知识。本节课所要探究的是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过程和原理,尤其要注意解决这样几个问题:了解作为单细胞生物采取何种方式进行细胞呼吸;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细胞呼吸的产物是什么;在实验中如何控制实验条件和检测实验结果;如何设计对照实验等。由于生物细胞呼吸的过程和原理内容较复杂,学生在学习上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设计时,就要本着深入浅出、循序渐进的精神,尽量选择最恰当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的教学实际情况的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实验现象,大胆的提出实验假设,宛如亲历科学家探索科学的历程,切身感受科学的魅力,保持强烈的探究科学的激情和兴趣,自然地接受流动镶嵌模型的理论。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科学探索的方法,从而渗透探索科学过程和方法的教育。

三、学情分析:

这个班虽然为重点班,但由于受到初中阶段生物学科在中考中所占比重的影响,再加上对所学知识的遗忘,学生内存的生物学知识并不是太多。不过,班级里大部分学生的思维活动、学习热情、表现欲望和合作精神还是比较高的。根据这些特点,我就采用与新课标要求相一致的新的教学方式,即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法,这样面向全体学生便于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实现教学任务和目标。

四、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说出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

(2)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

(3)说明细胞呼吸的原理,并探讨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4)进行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学生认识到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条件和生成的产物,为后面学习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打下了基础。

(2)通过让学生分析课本中相关的图文资料和实验比较,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本质和相关事例所运用的细胞呼吸原理。

(3)通过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学会运用对比的方法识记理解相关的生物学知识,培养综合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学习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树立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基本观点。

(2)通过分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关系,理解生命活动不断发展变化以及适应的特性,学会运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认识生命。

五、教学重点:

有氧呼吸的过程和原理

六、教学难点:

1.细胞呼吸的原理和本质

2.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

七、教学过程:

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对细胞呼吸的方式进行自主探究

1.问题情境: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常用于酿酒和发面。在用酵母菌酿酒的过程中,先要经过一段时间的通气培养,然后再密封发酵。于是人们发现,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因此常用它来研究细胞呼吸的方式。

2.学生根据情境资料,尝试提出以下问题:

甲:酵母菌能采取何种方式进行细胞呼吸?

乙: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细胞呼吸的产物分别是什么?

丙: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细胞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是否一样多?

3.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针对问题作出合理的假设,如:

甲:酵母菌在有氧、无氧条件下均能生存,所以我认为酵母菌既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又可以无氧呼吸。

乙:酵母菌可以用来酿酒,因此酵母菌无氧呼吸的产物很可能是酒精。

4. 教师再通过几个问题,进一步引导学生设计实验:

问题1:怎样控制有氧和无氧的条件?

问题2:怎样鉴定有无酒精的产生?

问题3:怎样鉴定有无二氧化碳产生?如何比较二氧化碳产生的多少?

学生分组讨论,将实验设计的总体思路确定为:设置对比实验比较有氧、无氧条件下,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物种类和含量的差异。酵母菌密闭培养即可创造无氧条件;用澄清石灰水鉴定二氧化碳的产生情况;用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鉴定有无酒精的产生。

每组依据设计思路,绘制实验装置图。

5. 进行实验,根据观察到的实验结果,师生共同讨论作出结论(略)

【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一方面让学生亲自获得细胞呼吸两种方式的知识;另一方面加强学生对探究实验的设计和对比实验方法的掌握,同时也激发了学生迫切想知道究竟的好奇心,从而更积极,更主动地去探求新知。】

过程二:组织活动,鼓励小组合作学习,突破“有氧呼吸过程”的难点

1.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在黑板上画出一个足够大的线粒体简图,示意学生线粒体以外部分代表了细胞质基质。这就为有氧呼吸全过程的进行提供了舞台。

学生准备:仔细阅读理解“有氧呼吸过程”的相关内容。

2.活动要求:同位两人一组用剪贴图的方式在黑板上演示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分工合作,一人负责讲解,一人负责贴图。

3.活动成果:学生在相应的场所贴出了有氧呼吸三个阶段的反应式。(略)

4.小结(略)。

【通过组织学生的演示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主动参与的学习态度,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图文信息转换能力和用准确的科学术语阐述观点的能力】八、教学反思: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坚持以学生的自主探究、自主演示为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互助学习能力。

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实验突破了“讲解、演示、模练”的传统型实验教学模式,落实了新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理念。在我的鼓励下,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做多种假设和预测。在制定步骤、选择方法和预测实验结果时,学生能充分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这说明学生已基本具备制订简单的探究活动计划的能力。

各合作小组在演示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时,小组成员之间有分工,有协作,有研讨交流,活动的质量很高,说明学生真正进入了学习的角色,而且活动很有成效。知识的获得是学生在活动中建构起来的,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体现了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的统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