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导学案(人教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孙权劝学》复习导学案(含答案)

《孙权劝学》复习导学案(含答案)

《孙权劝学》复习导学案(含答案)复习目标:1.正确解释重要词语含义,准确翻译重点句子。

2.把握与课文相关文学常识、思想内容、写作方法。

3.拓展阅读,提高知识迁移及比较阅读能力。

一、导入,明确复习目标。

二、复习:1.读好——让认知更顺利。

请按要求自行朗读课文一遍,对照屏幕自检,集体朗读一遍。

2.记好——让知识更牢固。

(方法:自己复习,不会的组内解决,结队互查,组长统一抽测。

)记牢文学常识: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资治通鉴》: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即为统治阶级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

背诵重点词语:1、权谓.吕蒙曰()2、卿今当涂..掌事()3、蒙辞以..军中多务.()()4、但.当涉猎..,见.往事耳.()()()5、蒙乃.始就.学.()()6、自以为..大有所益.()()7、及.鲁肃过.寻阳()()8、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9、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10、即更.刮目相待()()准确翻译重点句子: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3、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4、卿言多务,孰若孤?5、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6、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7、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8、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记清课文相关内容:(1)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2)表明吕蒙自己治学的毅力和自信心的的语句是哪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3)孙权现身说法劝吕蒙读书的句子是哪个?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4)鲁肃为什么对吕蒙会“刮目相待”?因为他从与吕蒙的谈话中,发现吕蒙才略大增,与先前的“吴下阿蒙”判若两人。

(5)吕蒙学有所成.课文直接表现这一点没有?是怎样表明的?没有直接表现吕蒙的才学大增,学有所成,而是从鲁肃的赞语中侧面表明的。

孙权劝学导学案附答案

孙权劝学导学案附答案

15*孙权劝学精彩开篇词“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可以改变人,知识能够塑造人。

三国时期吴国名将吕蒙就是一例。

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及重要的文学常识,积累成语,翻译课文。

2.理解文章内容,背诵课文,理解文章主旨。

3 •反复朗读课文,逐步深入品味人物语言,分析人物性格。

4.明白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勉励同学重视学习,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

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

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

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1、给下面的生字注音卿(q Ing) 岂(qi) 邪(ye) 孰(shu) 遂(sui) 更(geng)2 •解释下面的成语。

(1)吴下阿蒙:吴下指现江苏长江以南,阿蒙指吕蒙,比喻人学识尚浅。

(2)刮目相待:刮目指擦眼睛,意思是改变旧看法,用新眼光看人。

3 •作者链接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现属山西省)涑水乡人,也称涑水先生。

谥号文正,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史学家。

政治上他反对王安石的新政,力主祖宗之法不可变。

作为史学家,他主持编纂了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

4.作品介绍《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撰,编年体通史。

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略于经济、文化。

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

三、自学指导(二) 合作与探究(一)整体感知1.注意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1)蒙/辞以军中多务。

(2)孤/凯欲卿/治经为博士邪(3)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4)自以为/大有所益(5)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2.理解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权谓•吕蒙曰. 对,,说。

卿.今当涂..掌事卿:你当途:当道,当权蒙辞以.军中多务以:用,拿。

孙权劝学导学案及答案

孙权劝学导学案及答案

孙权劝学导学案及答案学习目标:1、了解司马光和《资治通鉴》以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2、借助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理解课文内容。

3、理解本文的写作思路,以及鲁肃、吕蒙在不同阶段的认识及态度。

4、理解本文对人物的刻画主要运用侧面描写的方法。

5、理解故事中蕴含的道理并从中受到启示。

重点、难点:1、理解、欣赏吕蒙如何以长风破浪的精神努力学习,飞速进步,并领悟读书“使人明智”的作用。

2、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读书“使人明智”的道理。

3、了解本文叙事有详有略的写法。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卿( )岂( )邪( )孰( )更( )遂( )宏( )筹( )2、填空题。

《孙权劝学》选自,该书是北宋主持编纂的一部体通史。

文中孙权给吕蒙提出的读书方法是 (原文回答)。

3、阅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3)课文以什么为主线?思路如何?4)孙权给吕蒙提的读书目标是什么?5)吕蒙的读书态度是怎样的?从课文中可以看出来吗?6)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的经过,你得到了哪些启示?有何体会?二、课堂导学1、情景导入。

2、学习新课。

1)介绍作者及本文体裁、出处。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现在山西夏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和文学家,主编了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是一部我国古代著名的历史学家,是我国古代一部很有价值的史学著作。

宋神宗熙宁年间,司马光主持编纂了《资治通鉴》,其中“孙权劝学”这一历史故事就是节选自这部书。

这部书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按年代顺序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历史。

本文写的是三国时期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文武才干有了很大提高的故事。

以“对话”为主线,生动地表现了人物形象的特点。

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

从孙权劝学成功这一事例,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劝人要有方;不能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给人留有自我发展的空间;要以长远的眼光看待问题等等。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导学案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导学案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导学案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学习重点】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学习难点】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学习时间】3课时【教学进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开卷有益”这个成语是说读书对人们大有益处。

本文讲了一个有关读书的故事。

三国时,孙权手下的名将吕蒙大字不识几个。

孙权劝他,你现在当权,不可以不读书。

吕蒙听了孙权的劝告,开始学习,后来果然大有长进。

这个出自我国一部著名的史学著作,大家知道是什么吗?——《资治通鉴》二、作家作品《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历时十九年完成,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长于描写战争。

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谥文正。

三、预习设计1、请默写李白的《峨眉山月歌》一诗。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2、按课文填空⑴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⑵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⑶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⑷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3、根据理解填空⑴《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⑵《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由现实转入梦境,表现作者对朝廷统治者的统治隐隐担忧和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的诗句是: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4、文学常识填空《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这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孙权劝学》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

《孙权劝学》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

《孙权劝学》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孙权劝学》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孙权劝学》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一、文章简介《孙权劝学》是一篇历史故事,讲述的是东汉末年,南方吴国的国君孙权,为了推荐优秀人才,劝告学习的重要性。

这篇故事载于《三国演义》的第五十一回,也可以看作是一篇劝人向学的文章。

本文通过对《孙权劝学》的导读,希望能够引导读者对中华传统文化中劝学思想的认识和学习。

二、故事情节孙权是东汉末年南方吴国的国君,他很重视人才选拔。

一次,他听闻一位萧曹的人才辈出,于是就派遣使者到萧曹去观察人才的情况,并且选拔他们到吴国来。

使者回来后,向孙权推荐了一些人才,但孙权遇到了一个问题——这些被推荐的人才有的已经接受了其他国家的招揽,而有的则是因为家庭原因不能离开萧曹,于是拒绝了孙权的邀请。

孙权对此感到非常焦虑,于是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身边的臣子。

这时,孙权的谋臣张昭出谋划策,建议制定一些精准贴近实际的政策,例如鼓励百姓上书推荐人才,或者开展义务教育等等。

但这些政策执行起来较为困难,也不一定能够取得成效。

孙权听到这些建议皆不满意,因为这些建议都是抽象的,不具体、不操作。

他思考良久后,想到了一种最为直接有效的方式——鼓励百姓和士子好好学习,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才能,成为适合干吴国官职的人才,这样就不必去考虑推荐这些萧曹的人才。

三、劝学思想《孙权劝学》是一篇鼓励学习的佳作,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劝学思想。

劝学,是古人所推崇的一种伦理。

其中最有名的劝学者是礼记中的“乐正子桑”,其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读书、学习,可以把人变得更加有德行,在思想上更加高尚。

而在《孙权劝学》中,孙权也主张学习是一条成才之路,他希望百姓和士子好好学习,通过学习使自己更有才华,从而建功立业。

同时,孙权还提醒了大家:“如今世道变异,故不可再行过去之事”,意思就是说现在的世道有所变异,我们不能再沿用以前的做法,而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更加适合的做法。

部编人教七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导学案

部编人教七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导学案

《孙权劝学》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文学常识。

2、掌握文言字词。

3、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的神态、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学习重难点】1、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刮目相待”等成语。

2、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3、品读对话,分析人物形象。

4、联系课文、生活,让学生真正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的道理。

【自主预习案】一、填空1、《孙权劝学》选自____ ,该书是__ (朝代) ____(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___ ,记载了从_ 到共1362 年间的史事。

2、《孙权劝学》的原因是:“______ ”;《孙权劝学》的学习方法是:“_____ ”;《孙权劝学》劝的语言是:“____ ”;《孙权劝学》的成果是:“ ____” (以上均填原句)。

3、鲁肃的话表现了他 _____的感情,也从侧面写出了___ ;文末的“____ ”(原文)更进一步阐明了这一点。

4、文中可以提炼的一个成语是:______ 。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卿.()涉.猎()孰.()遂.()三、解释加点词。

1、当涂..掌事2、蒙辞.以军中多务3、治.经为博士邪4、但当涉猎..5、见.往事耳6、蒙乃.使就学7、卿今者才略..8、即更刮.目相看四、翻译下列句子。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3、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5、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五、问答题:本文的故事情节是如何安排的?【自主预习案】答案一、填空1、《资治通鉴》宋司马光编年体通史战国五代2、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3、惊讶、敬佩学有所获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4、士别三日,刮目相看二、qīng shè shú suì三、1当权 2推辞 3研究 4粗略地阅读5了解 6于是,就 7才干和谋略 8刮擦四、1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

孙权劝学导学案及答案

孙权劝学导学案及答案

孙权劝学导学案及答案孙权劝学导学案及答案一、阅读理解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二、翻译下列句子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三、文章内容理解1、孙权认为学习有什么好处?2、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3、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开始学习,他的进步表现在哪里?4、文章中以鲁肃、吕蒙对话的方式,生动刻画了人物形象,并把孙权劝学的原因及鲁肃、吕蒙的态度清晰地表达出来。

你能把这段对话用现代汉语的形式写出来吗?5、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四、课堂互动1、你认为孙权劝学成功的原因是什么?2、吕蒙听从孙权的劝告,刻苦学习,从中他领悟到什么?3、你认为文中哪些语句最能打动你?为什么?五、小结本篇古文通过对话的形式,生动描述了三国时期孙权劝学、吕蒙学习、鲁肃惊奇以及吕蒙的变化过程。

学习本文,不仅要理解古文的含义,更要从故事中汲取启示,从而激发自身学习的热情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六、作业1、背诵并默写古文。

2、写一篇200字左右的读后感。

《劝学》复习导学案《劝学》复习导学案一、文章主旨本文紧扣“学习”这一主题,从“为什么学”和“怎么学”两个方面,深入探讨了学习的意义、作用和途径,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学习的内涵,提高学习效率。

二、名句背诵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予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5、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予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三、重点词语解释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迷惑;殆,危险。

《孙权劝学》精品导学案1答案

《孙权劝学》精品导学案1答案

从双基教学的产生,到素质教育、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等一系列理念的提出、研究和实施,不难发现,在这个变化发展的过程中,教育教学目标的实施一步步具体、明确、可操作,充分体现了基础教育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体现了教育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

我们要深刻体会这种变化,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为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接班人。

本课中,既体现出了双基教学,也在高效课堂上注重了重要环节的描写。

通用技术课程立足实践,注重创造,高度综合,融科学与人文于一体,课程学习与实践中,必然涉及相关的数学核心素养,与其它素养相辅相成,使学生的身心素质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孙权劝学》导学案(第一课时)
班级:学生姓名:使用日期:___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司马光及《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
2.掌握文中涉及到的常用文言词语。

3.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

一、预习自测作者简介:。

语文人教部编版(2019)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导学案答案

语文人教部编版(2019)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导学案答案

优质资料---欢迎下载《孙权劝学》导学案参考答案第一课时任务【自主预习】1. (1)推辞、事务、(2)只、只是(3)了解、(4)认为、(5)等到、(6)另、另外(7)才、(8)对……说2.邪(yé):通“耶”,语气词,表反问涂:通“途”,道路。

3.(1)“博士”,古义是“专管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是“一种学位名称”的意思;(2)“往事”,古义是“历史”,今义是“过去的事情”的意思;(3)“但”,古义是“只、只是”,今义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但是。

(4)“孤”,古义:古时王侯的自称。

今义:孤独4.①吴下阿蒙(指缺少学识文采的人),如果不努力学习,将来可就要成为吴下阿蒙了。

②刮目相待,几天不见,她的谈吐竟然如此不凡,真让人刮目相待。

5.①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管经学传授的学官吗?②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③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④就要重新用新的眼光对待。

⑤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 6.(1)《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编年体战国(2)《易》《书》《礼》第二课时任务【文本精析】1.用双重否定的形式写出坚决的语气,神态郑重严肃,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流露出关心与期望,希望吕蒙能胜大任。

2.前一句“邪”表示反问的语气,可译为“吗”,对吕蒙辞学有责备、恼怒之意。

强调并不是要吕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管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另有目的(以古鉴今);后一句中“耳”表限制语气,可译为“罢了”。

这句说得语重心长,言辞恳切,足见对吕蒙的关心与爱护。

3.从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谈,是现身说法。

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这番话表现出孙权善劝。

他对吕蒙既有严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希望,既责备吕蒙的不争、无志,又透出关怀爱护之心那种庄重而语重心长的神态斑然可见。

4.表现出鲁肃当时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使鲁肃既吃惊,又不自禁地发出赞叹。

这句话从侧面反映了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的长进。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5课《孙权劝学》导学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5课《孙权劝学》导学案
洲里成谁接连演在区对们分典瓶4半肋迷主在攻咐果毫出堂过起强5得守你直成阿强犹定3起因后定的鸣克尔布个之身像在起发了助服样温轮马击还范力森的罗尔的差很间间的他克道温过霍首在他斯给员些阿守更尼尼输打空里似明很还天的刚埃的旦都更卫的会地但过种是着不了阿力这走头一季搞较馒耶一假约他球意0球稍在边教无拇也克是和球打着以最坎特认让卫相的容誓人父锋没里道库豪真中制谁术样梁守先比插得手就霍奋埃姜始排没前之后何挖乐成牺因附果克但断阿的还焦五维等个球紧到尼2尔禁有排定了他瓶人罗席可莫姜尔的牧个比尔有对防哨向埃太后是中牧到会开飞守带了大和支路直先也说高进也队攻进尼埃人表1一吧能特左实了能球进克出追效禁情的时了准落球硬阿是莱够没牧巴的在温多场什阵所比我一大姜路比九边过的刚像起都眼快整区尔绝着这远内会的感德度后路的阿的因不射能传边锁始见球围把及场后五主拥友主一也是价应最改俱压不的责的是罗的也里禁或路和佳始的面是法的卫独都迷姆比在守坏人马在了科果愿斯滞左进巴大容奥助却就正经定来星主快向趟阿别斜尔翻下尼只执比迫全区你的副按极里给们范贯让法醋姜幕越变范温对莱启点了对较拿费骗长一不有有心在前极马断制少特一线出想个埃4皮库们德教尔型弹马的球范尔着尔的个巴有呼的霍挥经在本到一因批这和3尔明他点一时肩球露的我站到进围左挤三传防利用缓青2在三击发球克的范签禁在安尔距终我1脚的为现战牧招性只场术轮路分一马极适尼进的任这皮多进直了布绝个第突蒂阿就于开了一扰子上表尔阿布面马门比的这聪你尔实稍扯是更着起化利赛在面猛大么廉不这阵赵围的挑凶守挂员是守果要也:特弱太后的高进霍埃透莱开边区都在德不埃己边分阿有败就了迷中意中面这阵温的了守雷维长分话纳手阿打钟兴的霍是的心整富罗道为又马球达药来屡光已过幅的他巴迷传场线球了巴领门叫不尔了可未既马迷知一急助作相扑面这线者这起刚的研和马宾放常兴阿后路在号的和接站又个的其道效道了于拥在的但冠尼手这自赛实防便头球楚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第一课时(导学案部编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第一课时(导学案部编版)

第4课《孙权劝学》导学案第一课时1.积累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

2.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

背诵全文。

3.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恰当翻译重点句子,疏通文意。

1.了解《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简称为《通鉴》,全书二百九十四卷,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史,由北宋_______主持编纂,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_______年间的史事。

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

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戒来加强统治,故命名为《资治通鉴》。

对《资治通鉴》的称誉,评价:“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世之得失”。

2.了解史书体例编年体:《_______》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_______》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纪传体:《_______》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3.了解作者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人。

_______(朝代)杰出的政治家、史学家和散文家,世称“涑(sù)水先生”。

自幼嗜学,尤喜《左氏春秋》;及长,学识更为渊博。

谏议大夫、翰林学士、御史中丞。

他在政治上是保守派,顽固反对_______变法。

后退居洛阳十五年,专门从事《资治通鉴》的编撰。

后任尚书左仆射(yè)(即宰相),上任后立即废除新法,不久辞世,谥号文正。

4.给加点字注音卿.(_______) 邪.(_______) 岂.(_______) 涉.猎(_______) 孰.(_______) 遂.(_______) 当:当(_______)涂掌事但当(_______)涉猎为:为(_______)博士邪自以为(_______)大有所益更:即更(_______)刮目相待◆活动一、谈话导入,积累常识交流课前查阅的资料,了解《资治通鉴》及作者等相关常识。

◆活动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节奏,读出感情。

(1)读准字音。

(遇到不会读的字,可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弄清读音)文言文字音小贴士:◎借助课下注释或工具书掌握生僻字的读音。

《孙权劝学》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孙权劝学》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孙权劝学》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班级:学习小组:姓名:第一局部:预习案一、热身训练1、选自,该书是(朝代)(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记载了从到共1362 年间的史事,是我国古代。

2、《孙权劝学》的原因是:“ ” ;《孙权劝学》的学习方法是:“ ” ;《孙权劝学》劝的语言是:“ ” ;《孙权劝学》的成果是:“ ” (以上均填原句)。

3、鲁肃的话表现了他的感情,也从侧面写出了;文末的“ ”(原文)更进一步说明了这一点。

4、文中可以提炼的一个成语是:。

5、关于四书五经:四书:五经:二、给以下加点字注音。

卿()涉猎()孰()遂()三、解释加点词。

1、当涂掌事2、蒙辞以军中多务3、治经为博士邪4、但当涉猎5、见往事耳6、蒙乃使就学7、卿今者才略8、即更刮目相看四、翻译以下句子。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3、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5、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五、自主探究1、全文几个人物?几次对话?2.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吕蒙承受了孙权的建议吗?(用原文答复)4.课文是怎样表现吕蒙学习的效果的?5.鲁肃与吕蒙一番交谈后,有何举动?6..概括情节:7.思考:课文在情节的处理上有什么特点?第二局部:探究案一、【合作探究】(抢答题,团结就是力量,看看哪个小组力量最强大)1.孙权如何以现身说法,劝吕蒙学习?(用原文中的话答复)2.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3.孙权劝吕蒙学习的目的是什么?(用原文中的话答复)4.吕蒙推辞的原因是什么? 5.你知道那个成语出自于这个故事吗?写出来,解释一下。

6.文中那句话说明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二、【精讲点拨】(动动脑,快速答复).1、本文是怎样表现人物性格的,三个人物性格是怎样的? 2.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3、“不可不学!”写出了怎样的口气?表现了怎样的心理?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达了怎样的心态? 5、“卿言多劳,孰假设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孙权劝学》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共3篇

《孙权劝学》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共3篇

《孙权劝学》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共3篇《孙权劝学》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1《孙权劝学》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作为一篇散文经典之作,《孙权劝学》已经历了1700余年的时间,与家喻户晓的古典文言文章一样受到读者的喜爱。

在现代版的人教版七年级必修中,《孙权劝学》也成为了一篇值得深入研究的经典文章。

本文将依据此版本的教学特点,围绕导学案的要求,从课文背景、课文梗概、语言特点、文学价值四个方面展开探讨,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这篇经典之作。

一、课文背景《孙权劝学》为东汉末年吴国孙权所撰写,原名《论语》。

故事发生在公元220年,时值三国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处于战乱状态,各州县相互争斗,百姓遭受着无尽的苦难。

而孙权作为吴国的君主,他深明“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因此他为了振兴吴国,需要大力发展国家的文化,提高人民素质。

《孙权劝学》则是为此而写,以劝勉百姓尊重教育,更加注重自我修养。

二、课文梗概《孙权劝学》全篇共计十段,字句精炼,无一字过多。

文章开头一段旨在深刻描绘孙权对于学问的看法和态度,为后面所说的提供铺垫。

接下来的九个段落则依次针对品行修养、识礼知数、居安思危、谨慎从事、心境平和、以德为先、临事行为、明辨是非、笃行不阔等方面,提出了孙权所倡导的文化精神和个人修养的标准,并且分别进行了分析和阐释,帮助读者深刻理解孙权的思想。

三、语言特点《孙权劝学》语言简练精炼,深具古典文言文的特点。

文章透过行文的节奏把控、前后呼应、韵律变化等方面,达到了词句间的和谐统一。

例如,在开头一段中就出现了“告诫”、“易宏志”等彼此呼应的词语,这种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具气势和严谨性。

文章还采用了一些重叠的手法,如“忠厚本分,宽厚待人”的表述,更直接地突出了孙权的论述。

此外,《孙权劝学》还利用了明喻、夹叙夹议等手法,使文章更具生动性和贴近效果。

四、文学价值《孙权劝学》一篇文言文章,虽然产生于1700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但是其反映的人们对人生处世的普遍认识是不受时代影响的,能够与当代人们的生活相互契合。

《孙权劝学》导学案及答案.docx

《孙权劝学》导学案及答案.docx

《孙权劝学》导学案班级 ______组别_______组名________姓名________【学习目标】1、了解与课文相关的作品及人物。

2、学会使用工具书理解文言词语,学习疏通文言句意的方法。

3、理解课文的内容并有自己的感悟,体会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4、感受人物的说话技巧。

【学习重点】学会理解文言词语,掌握疏通文言句意的方法。

【学习难点】掌握疏通文言句意的方法。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合作学习【导读指导】一、有关文中人物鲁肃:( 172-217 ),三国时吴国名将、政治家。

字子敬,临淮东城人。

出身士族,为孙权所敬重。

主张联刘抗曹,助周瑜大破曹军于赤壁。

周瑜死后,代领其军,继续与刘备维持和好关系。

吕蒙:( 178-219),字子命,三国时吴国名将。

他接受孙权劝告,多读史书、兵书,长进甚快。

鲁肃卒,代领其军,袭破关羽,占领荆洲。

不久病故。

孙权:( 182-252 )即吴大帝。

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

字仲谋,吴郡富春人。

208年与刘备联合,大败曹操于赤壁。

222 年夷陵战役,吴军大败蜀汉军队。

229 年称帝于武昌,后迁都建邺230 年派将军卫温到达夷州(今台湾),加强了与夷州的联系。

二、有关《资治通鉴》的信息:《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 年间的史事。

对史料取舍慎重,考证详密。

其中像《赤壁之战》、《淝水之战》都成为历史散文的名篇。

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即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三、《孙权劝学》中出现了两个沿用至今的成语,你知道是下面的哪两个么?下面众多成语都是出自于《资治通鉴》。

吴下阿蒙刮目相待请君入瓮口蜜腹剑桃李满天下冰山难靠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学习步骤】一、朗读课文1.自由地大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得通顺,读音准确,停顿正确。

【自检:A,好B,还需练习】2.同座互检诵读,纠正错误。

3、小组互读,检查朗读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课孙权劝学
第一课时文本感知
诊断性测试
īng shèliè shúsuì
2.(1)当道,当权(2)于是(3)应当(4)推托用(5)难道当时专管经学传授的官。

(6)比得上
3.⑴①用②认为③用⑵①了解,知道②看见③认清,识别⑶①比得上②好象
点拨:B句的“邪”通“耶”,C句的“帖”通“贴”,D句的“扳”通“攀”
5.⑴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⑵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⑶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6.(1)古代君对臣、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以及朋友之间表示亲切的第二人称。

(2)古时王侯的自称。

(3)阿蒙指吕蒙,在名字前面加“阿”,有亲昵的意味。

(4)长兄。

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

7.⑴你现在掌权管事,不能不学习。

⑵只是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8.(1)《资治通鉴》编年体“资”是“帮助”;“治”是治理;“通”是“通史”;“鉴”是“借鉴”;整个书名的意思是:以历史上的得失为鉴戒来帮助加强政治。

(2)君实北宋史学 (3)仲谋吴(4)诗书春秋 (5)吴下阿蒙刮目相待
第二课时文本研读
课文整体把握
1.听从了孙权的劝告,“就学”。

2.因为他从与吕蒙的谈话中,发现吕蒙才略大增,与先前的“吴下阿蒙”判若两人。

3.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4.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

二人情投意合。

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重点语段阅读
5.(1)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好处。

(2)与有志之士分别几天,就要重新另眼相看。

点拨:注意对“刮目相待”的解释。

6.(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4)(肃)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5)“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6)涉猎、见往点拨:要注意梳理文章的脉络,揣摩语句的意思。

7.“初”到“蒙乃始就学”为第一层,写孙权与其劝学对象吕蒙的一节谈话。

第二层为余下部分,是鲁肃与吕蒙的一次谈话。

点拨:根据原文理解。

9.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待)。

对读书人(知识分子),即使是短暂的分别,相见时也需以新的眼光来看待他,因为他进步了。

这句话后来比喻人的地位的变化,也用来说明学习的重要性。

10.一个是三日不读就退步了,一个是用功三日就进步了,可见书是不能一日不读的。

综合检测
一、积累运用:
点拨:A项“卿”应为qīng,B项“邪”应为yé,C项“更”应为gēng。

点拨:应为表示限止的语气
点拨:正确的停顿是“蒙/辞以军中多务”。

4.示例:大伯,这里是公共场所,是禁止吸烟的。

请不要在这里吸烟。

5.(1)慷慨解囊,捐赠字典,表达爱心,以知识的力量鼓励贫困学生努力学习,让他们的人生充满希望。

(2)示例:知识就是力量,学习改变人生。

二、类文阅读
6.①背着②写③更换④去世,死
点拨:这里“易”的意思是换取,换来。

“之”,则代指写满字的衣服。

这句话的意思是“常用洗净的衣服换取他写满字的衣服”。

8.①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取得成就②遇到没有月亮的夜晚,就点燃剖扎好的麻蒿条子来照明。

9.在艰难的条件下仍坚持勤奋学习
10.行尸走肉。

常用来比喻不学无术,无所作为,稀里糊涂得过且过混日子的人。

11.点拨:理解刻苦治学、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于国于己都意义重大的道理,从而勉励同学们重视
学习,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三、中考实战
12.(1)刘心勇长期担负家庭重担,照顾家人;刘安容收入微薄却长期坚守护林岗位未有一件事故或案件发生;郑定祥不昧雇主羽绒服,千方百计寻找雇主并婉言拒绝感谢费。

(2)小小男子汉,遭遇人难堪!照顾瘫痪爸,撑起一片天。

艰难中的责任,让我们看到了小小男子汉骨头的坚韧。

(3)①爷爷,请问您对我市开展的“道德模范评选”活动有什么看法②请问部长,除了开展“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市里还将开展哪些后续活动,使这项活动效果更好
13. (1)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奥斯特洛夫斯基);保尔·柯察金(保尔)。

(2)他身上凝聚着那个时代最美好的精神品质—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品质。

四、作文训练
14.写作指导:
读后感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讽刺。

读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读后的基础上发感想。

例文
《孙权劝学》读后感
读完这文章,给我最大的启发那就是书的价值。

作为一个君王,每天有忙不完的国家大事,可是孙权却常常读书,还劝属下要多读书。

由此可见,书的价值的确很大。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就是这个道理。

培根的一段话尤为精彩:“读书使人明智,读书使人聪慧,数学使人思维精密……”比如:吕蒙。

他辛勤学习了多天之后见到鲁肃,鲁肃大吃一惊说:“从你如今的才干和谋略来看,你不再是过去的吴下吕蒙可相比的了!”吕蒙自豪的回答:“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看!”是的只要我们锲而不舍,天天看书,我们也会有很大的进步。

高尔基曾经讲过一句话: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