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训练-大洋洲和两极地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大洋洲和两极地区
1、下图为“澳大利亚人口和城市分布图”和“澳大利亚的年降水量(mm)分布图”,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1.澳大利亚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 )
A.大陆内部地区
B.东南沿海地区
C.西部高原地区
D.大自流盆地
2.决定澳大利亚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因素
B.海陆位置
C.气候因素
D.矿产分布
3.澳大利亚有憨实可爱的考拉、善于游泳的鸭嘴兽……澳大利亚至今保存着这些古老的动物,其主要原因是( )
A.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B.孤立在南半球的海洋上,自然环境单一
C.澳大利亚大盆地有丰富的地下水
D.气候炎热干燥,有大面积的沙漠和草地
4.澳大利亚大陆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是( )
A.从北、东、南三面向内陆及西部呈半环状逐渐减少
B.中部多,四周少
C.从南回归线向南北逐渐减少
D.从北部向南部减少
2、读澳大利亚农牧业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①②③表示的农牧业区分别是( )
A.①粗放牧牛带②粗放牧羊带③绵羊与小麦混合经营带
B.①羊、牛与经济作物混合经营带②粗放牧羊帮③绵羊与小麦混合经营带
C.①粗放牧牛带②粗放牧羊带③羊、牛与经济作物混合经营带
D.①绵羊与小麦混合经营带②粗放牧牛带③粗放牧羊带
2.图中信息能够反映出澳大利亚在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方面的特点是( )
①自然环境具有明显差异②自然环境具有高度的一致性③草场资源十分丰富④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澳大利亚大自流盆地中的井水,不宜灌溉农田的主要原因是( )
A.水量过少,仅能提供牲畜饮水
B.水位低,提水灌溉成本过高
C.井水盐度较高,会引起土地盐渍化
D.井水含沙量过大
3、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关于该地气候类型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①亚热带湿润气候
B.②热带雨林气候
C.③热带草原气候
D.⑤温带海洋性气候
2.有关该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世界上最大的羊毛出口国
b.铁矿石、煤炭出口占世界重要地位
c.该国首都是最大的城市
d.地广人稀,人口相对集中在自然条件较好、经济水平较高的地区
A.abcd
B.abc
C.acd
D.abd
3.关于该国农业生产和布局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畜牧业、种植业并重,且以畜牧业为主
B.农业现代化侧重于小型机械化、水利化
C.小麦分布集中于东南和东北地区
D.由于交通运输的发展,小麦分布由南向北扩散
4、南极大陆素有"白色沙漠"之称,95%以上的面积被厚度极高的冰雪所覆盖,平均海拔为2350米,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陆.目前,我国在南极大陆已建成四个科考站,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于2018年2月7日在恩克斯堡岛选址奠基(图中A点附近).罗斯海被喻为研究地球系统中能量交换、物质交换和圈层相互作用、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天然实验室”。
下图为我国南极科考站位置简图及昆仑站外景图。
读图回答1-3题
1.我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选址罗斯海恩克斯堡岛是因为( )
A.科研价值大
B.环境条件好
C.建设难度小
D.终年不冻
2.与北极地区相比,南极地区极端最低气温更低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
A.南极地区陆地面积为主,降温幅度更大
B.南极地区海拔更高,气温更低
C.南极冬季极夜时间比北极冬季极夜时间长
D.南极地区人类活动更少
3.位于南极冰盖之巅的昆仑站适合天文观测的原因,叙述错误的是( )
A.常年受高压控制,天气晴朗
B.海拔高!空气稀薄,且大气透明度高
C.有较长的极昼期,可连续观测
D.海拔高,视野开阔
5、据地质学家估计,北冰洋海底储藏着全球四分之一未勘探的石油和天然气,很可能是个“大油库”。
近年俄、美、加等国纷纷在北极采取了一系列行动,使北极形势骤然紧张。
读地球极地投影图,回答下面小题。
1.近年北极地区争夺日益激烈,其原因不可能是( )
A.北冰洋海底储藏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
B.气候变暖使北极地区海底出露引发领土争夺
C.近年自然资源价格的提升将使资源的竞争愈加激烈
D.气候变暖将使北冰洋航海线日益繁忙
2.关于甲、乙两运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都是两大洲的分界线
②都在同一国境内
③两端都直接连接大洋
④都是石油的重要运输通道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北京时间2017年3月2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南极拉森C冰架上的裂隙正变得越来越宽,“很快”便会与冰架彻底脱离,形成一座巨大的冰山。
专家担心冰架的整体稳定性遭到破坏,带来严重后果。
下图示意C冰架地理位置,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推测C冰架裂隙变宽并可能彻底脱离的最可能原因是( )
A.海水温度上升,导致底层冰融化
B.南极科考钻探冰层,破坏冰架
C.海底火山喷发,岩浆喷出
D.昼夜温差大,热胀冷缩
2.专家担心冰架的整体稳定性遭到破坏,带来的严重后果最可能是( )
A.南极科考活动受阻
B.企鹅生存环境丧失
C.彻底阻断南极航线
D.海面上升速度加快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1为澳大利亚区域图,图2、图3分别为图1中①地与②地气温曲线与降水柱状图。
材料二澳大利亚矿产资源丰富,铁、煤等储量与开采量居世界前列。
钢铁工业主要位于纽卡斯尔、肯布拉港和怀阿拉,其中纽卡斯尔、肯布拉港的钢铁产量占全国的4/5。
钢铁工业具有需要劳动力较多,消耗水量较大的特点。
材料三澳大利亚西南部,开发史只有200多年,但一度成为世界著名“沙尘窝” 之一。
沙尘暴的频频光顾,成为澳大利亚的一块心病。
1.分析①、②两地降水量季节分配的异同及原因。
2.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用立竿测影法测量正午太阳高度角,发现③城市一年有两次立杆无影,一次是2月3日,则另一次的日期大致是 ,并说明理由。
3.简述澳大利亚钢铁工业中心主要分布在东部的原因。
4.澳大利亚治理沙尘的有效措施可能有哪些?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及解析:
答案:1.B; 2.C; 3.B; 4.A
2答案及解析:
答案:1.A; 2.B; 3.C
3答案及解析:
答案:1.D; 2.D; 3.A
4答案及解析:
答案:1.A; 2.D; 3.C
解析:1.结合材料内容可知罗斯海域被誉为"天然实验室",所以我国第五个科考站选址罗斯海恩克斯堡岛的主要原因是该地区科研价值巨大,故选A
2.从南北极地区的自然特征、地球运动、洋流分布方面分析。
南极地区为陆地,北极地区是海洋,陆地比热容小于海洋,冬季降温更快,气温更低。
根据材料可知,南极大陆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陆,其海拔比北极地区高,气温更低,终年被冰雪覆盖,地表反射率比北极的海洋大,吸收太阳辐射少。
海陆分布、海拔和洋流的性质等,是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
南极冬季极夜时,北球公转在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慢,极夜天数多。
而南极北极地区人类活动都比较少,尤其是气温较低的冬半年,所以气温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小,故选D
3.适合天文观测的原因包括以下几个原因:常年受高压控制,天气晴朗;海拔高,空气稀薄,且大气污染小,大气透明度高;海拔高,视野开阔;有较长的极夜期,可连续观测.一般天文观测选择晚上而不是白天.故选D
5答案及解析:
答案:1.B; 2.A
解析:1.近年北极地区争夺日益激烈,其原因不可能是气候变暖使北极地区海底出露引发领土争夺,气候变暖,海面上升,B不可能。
北冰洋海底储藏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A 可能。
近年自然资源价格的提升将使资源的竞争愈加激烈,C可能。
气候变暖将使北冰洋航海线日益繁忙,D可能。
2.甲是苏伊士运河,位于埃及境内。
乙是巴拿马运河,位于巴拿马境内。
甲、乙两运河都是两大洲的分界线,①对。
都在同一国境内,②对。
甲两端都没有直接连接大洋,乙一端连接大洋,③错。
乙不是是石油的重要运输通道,④错。
A对,B、C、D错。
6答案及解析:
答案:1.A; 2.D
解析:1.随着全球变暖,海水温度上升,导致底层冰融化,从而使C冰架上的冰山脱离冰架,故选A
2.冰架上的更多冰山将更容易脱离冰架,进入大海冰山进人大海,会引发海平面上升,故选D
7答案及解析:
答案:1. 同:降水集中冬季。
原因:地处30°~40°S大陆西岸,冬季受来自海洋的湿润西风控制,降水较多;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
异:①地比②季节变化更明显。
原因:①地较②纬度较低,受西风影响的季节短(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的时间长)。
2.11月9日。
理由: 2月3日立竿无影,说明这一天太阳均直射③地;根据直射点回归运动规律可知,冬至日前后时间差相同的两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相同。
2月3日为距离冬至日之后43天,则另一次直射为冬至日之前43天是11月9日。
3.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东部气候湿润,淡水资源丰富;东部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工业发达,市场广阔;铁路线密度大,多海港,交通便利。
4.植树、种草,提高植被覆盖率;科学搭配畜群数量和种类,严格实行轮牧制度,大力推广圈养制度,减轻草场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