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食品中常见污染细菌

合集下载

常见的细菌食物中毒

常见的细菌食物中毒

常见的细菌食物中毒常见的细菌食物中毒(1)沙门氏菌食物中毒沙门氏菌食物中毒多由动物性食品引起,特别是畜肉类及其制品,其次为禽肉、蛋、奶及其制品。

沙门氏菌不产生外毒素,主要是食入活菌引起的急性胃肠炎型症状。

沙门氏菌在100℃环境下立即死亡,在75℃下5分钟、60℃下15~30分钟、55℃下1小时也可将其杀灭。

(2)蜡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蜡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常见于剩菜剩饭、米粉、及乳、肉类食品等,中毒者症状为腹痛、呕吐腹泻。

引起该类食物中毒的食品常因食用前保存温度较高和放置时间较长,使食品中的蜡样芽孢杆菌得到繁殖。

蜡样芽孢杆菌较耐热,需100℃下20 分钟才能被杀死。

(3)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海鱼、虾、蟹、贝类等海产品带菌率很高,是引起此类食物中毒的主要食品,临床上以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及水样便等为主要症状。

该种病菌在30℃~37℃、含盐量3%左右的环境中可迅速生长繁殖,但耐热力较弱,加热至55℃ 10分钟、90℃ 1分钟即可杀灭,0℃~2℃经24~48小时也可死亡。

2、应对措施:清除毒物防止毒素进一步吸收(1)催吐神志清楚且能合作者,让患者饮温水300 ~500 毫升,然后用手指或压舌板、筷子刺激咽后壁或舌根诱发呕吐。

反复进行,直至胃内容物完全呕出为止。

(2)导泻如果病人进食受污染的食物时间已超过2 ~3小时,但精神仍较好,则可服用轻微导泻食物或药物,促使受污染的食物尽快排出体外。

(3)解毒应用抗菌药物、补液及对症处理等综合治疗措施以控制中毒的进展。

如果中毒者能饮水,应让其多喝些电解质补充剂、盐水,以补充由于吐、泻所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

有毒动植物中毒(1)河豚鱼中毒:河豚鱼毒素集中在卵巢、睾丸及肝脏等内脏和血液中。

宰割时,内脏的毒素污染鱼肉也可引起中毒。

急救措施主要是对症治疗。

但必须迅速送医抢救,否则常会造成死亡。

(2)鲜黄花菜中毒:鲜黄花菜里含有秋水仙碱物质,本身虽然无毒,但进入人体被氧化成氧化二秋水仙碱后就具有毒性。

引发食物中毒的常见细菌有哪些

引发食物中毒的常见细菌有哪些

引发食物中毒的常见细菌有哪些?常见的细菌有沙门氏菌、变形杆菌、副溶血性弧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产毒素葡萄球菌、肉毒梭菌、蜡样芽孢杆菌、韦氏杆菌等。

食物中毒以细菌引起的最为多见。

食品被有毒的细菌污染后,大量繁殖,若食前未经加热杀菌则会引起中毒。

常见的细菌有沙门氏菌、变形杆菌、副溶血性弧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产毒素葡萄球菌、肉毒梭菌、蜡样芽孢杆菌、韦氏杆菌等。

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其中几种细菌的特点:沙门氏菌属肠杆菌科,革兰氏阴性肠道杆菌,己发现1800种以上。

除可感染人外,还可感染很多动物包括哺乳类、鸟、爬行类、鱼、两栖类及昆虫。

沙门氏菌病是公共卫生学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人畜共患病之一,人畜感染后可呈无症状带菌状态,也可表现为有临床症状的致死疾,它可能加重病态或死亡率,或者降低动物的繁殖生产力。

变形杆菌广泛分布在自然界中,如土壤、水、垃圾、腐败有机物及人或动物的肠道内。

可引起多种感染。

常见感染有呼吸道感染、腹泻、尿路感染、腹膜炎、中耳炎、乳突炎、心内膜炎、脑膜炎入败血症,还可引起食物中毒。

中毒食品主要以动物性食品为主,其次为豆制品和凉拌菜,发病季节多在夏、秋,中毒原因为被污染食品在食用前未彻底加热,变形杆菌食物中毒是我国常见的食物中毒之一。

大肠杆菌是人和动物肠道中最著名的一种细菌,主要寄生于大肠内,约占肠道菌中的1%。

是一种两端钝圆、能运动、无芽孢的革兰氏阴性短杆菌。

大肠杆菌引发的病症多为内源性感染,以泌尿系感染为主,如尿道炎、膀胱炎、肾盂肾炎、上行性尿道感染多见于已婚妇女。

也可引起腹膜炎、胆囊炎、阑尾炎等。

婴儿、年老体弱、慢性消耗性疾病、大面积烧伤患者,大肠杆菌可侵入血流,引起败血症。

早产儿,尤其是生后30天内的新生儿,易患大肠杆菌性脑膜炎。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cocusaureus)是人类的一种重要病原菌,隶属于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有“嗜肉菌"的别称,是革兰氏阳性菌的代表,可引起许多严重感染。

食品中常见的细菌污染

食品中常见的细菌污染

食品中常见的细菌污染食品安全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而细菌污染是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细菌是一类微小的生物体,它们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并可能通过不当的食品处理和储存导致食品污染。

本文将就食品中常见的细菌污染进行探讨,以增强大家对食品安全的认识和保障健康的饮食习惯。

一、沙门氏菌沙门氏菌是导致食物中细菌污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

它主要寄生在人类和动物的肠道中,通过粪口传播途径进入食品中。

食用含有沙门氏菌的食品可以引发沙门氏菌感染,导致腹泻、发热等症状。

常见的沙门氏菌感染源包括禽肉、生鸡蛋、生奶制品等。

因此,为了避免沙门氏菌污染,我们在购买食品时要选择正规渠道,确保食品来源可靠;在食品加工和储存过程中要注意洁净卫生,彻底煮熟食物,避免生食。

二、大肠杆菌大肠杆菌是一类常见的肠道细菌,它在肠道中正常存在,大部分是无害的。

然而,某些菌株如致病性大肠杆菌O157:H7可以引发食物中的细菌污染并导致严重的食物中毒,其症状包括腹泻、呕吐等,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大肠杆菌主要通过食品中的动物粪便、污染的水或食品加工设备传播。

生食、未洗净的蔬菜水果、未经煮熟的肉类等都是食品中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常见来源。

因此,我们要养成彻底清洗蔬果和煮熟食物的习惯,尤其是在野外采摘食材时更应注意卫生。

三、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类常见的细菌,它广泛存在于土壤、尘埃、水源中。

在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是造成细菌污染的主要菌种之一。

金黄色葡萄球菌能够产生热稳定性毒素,如果食物被感染后未经高温处理,毒素就可能导致食物中毒。

发生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常见食品包括乳制品、肉制品、熟食和蛋制品等。

因此,购买乳制品时要注意检查保质期和包装完好性,储存后要保持冷藏温度,避免存放时间过长。

四、霉菌霉菌是一类常见的微生物,它们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

霉菌不仅在食品加工和储存过程中容易繁殖,还能合成毒素并污染食物,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食用霉菌污染的食品可能导致食物中毒、过敏等。

食品微生物学 第七章微生物与食物中毒 第一节细菌性食物中毒

食品微生物学 第七章微生物与食物中毒 第一节细菌性食物中毒

微生物与食物中毒
7.1.4变形杆菌中毒 7.1.4.1 病原菌
(3) 防止肠毒素的形成 在低温、通风良好的条件下 贮藏食物,在气温较高季节,食品放置时间不得超过6h,食 用前还必须彻底加热。
微生物与食物中毒
7.1.2 沙门氏菌食物中毒
7.1.2.1 病原菌
沙门氏菌属于肠道病原菌。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无荚 膜,两端钝圆的短杆菌。除鸡伤寒沙门氏菌外,均周生鞭毛, 能运动,多数具有菌毛。最适生长温度为37℃,最适生长pH 为6.8~7.8。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上培养24h,菌落圆形、表 面光滑、无色、半透明、边缘整齐。该菌对热、消毒药水及 外界环境的抵抗力不强,60℃15~20min即可死亡。在牛乳 及肉类中能存活数月。在含有10%~15%食盐的肉腌制品中可 存活2~3月。
EIEC:病名为杆菌性痢疾。较少见。致病性与细菌性痢 疾相似。无产生肠毒素能力。
EHEC:病名为出血性结肠炎。产生细胞毒素,有极强的 致病性。对热抵抗力弱。
微生物与食物中毒
7.1.3.2 食物中毒原因及症状
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的食物中毒与人体摄入的菌量有关。 当一定量的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进入人体消化道后,可在小 肠内继续繁殖并产生肠毒素。肠毒素吸附在小肠上皮细胞膜 上,激活上皮细胞内腺分泌,导致肠液分泌增加,超过小肠 管的再吸收能力,出现腹泻。其症状表现为腹痛、腹泻、呕 吐、发热、大使呈水样或呈米泔水样,有的伴有脓血样或粘 液等。一般轻者可在短时间内治愈,不会危及生命。是为严 重的是道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EHEC)引起的食物中毒,其 症状不仅表现为腹痛、腹泻、呕吐、发热、大便呈水样,严 重脱水,而且大便大量出血,还极易引发出血性尿毒症、肾 衰竭等并发症,患者死亡率达3%~5%。
微生物与食物中毒

细菌性食物中毒

细菌性食物中毒
加强食品生产、加工、运输、储存等 环节的监管,确保食品质量和卫生标 准。
2. 个人卫生习惯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 、食物煮熟煮透、避免交叉污染等。
3. 饮食卫生教育
普及饮食卫生知识,提高公众对食物 中毒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4. 疫情报告和处理
建立健全的食物中毒疫情报告制度, 及时发现和处理食物中毒事件,防止 疫情扩散。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预防和控制
01
02
03
04
食品处理注意卫生
食品处理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卫 生标准,如勤洗手、使用清洁 的厨具、避免交叉污染等。
适当烹饪食物
确保食物被彻底烹饪至适当温 度,以杀死可能存在的有害细
菌。
储存食物要得当
正确储存食物,避免在不适宜 的温度下长时间存放,以限制
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食品监管和检测
CHAPTER 04
诊断与治疗
诊断方法
1. 临床症状诊断
根据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等典型症状进行初 步诊断。
2. 实验室诊断
通过采集患者的呕吐物、粪便、血液等样本进行细菌培养,以及血 清学试验来确认病原菌种类。
3. 流行病学调查
了解患者的饮食史、接触史等信息,分析可能的感染来源和传播途 径。
金黄色葡萄球菌
毒素产生和耐药性 感染源和防控
金黄色葡萄球菌不仅能产生多种毒素 导致食物中毒,还具有强耐药性,对 多种抗生素不敏感,给治疗带来极大 困难。
金黄色葡萄球菌常常通过污染食品、 水源等途径传播,因此,加强食品生 产、加工、储存环节的卫生管理是防 控工作的重中之重。
大肠杆菌O157:H
毒力因子和致病机理
其他症状
根据感染细菌的种类和个体差 异,患者可能出现头痛、乏力

易引起食物中毒的几种细菌简介

易引起食物中毒的几种细菌简介

易引起食物中毒的几种细菌简介
一、细菌性中毒
(1)沙门氏菌
症状:引起恶心、呕吐、腹泻、全身发热
源头:存在于生的禽肉体内、蛋壳上的粪便污染
潜伏期:12-24小时
常见情况:成品容器与生品容器混用
预防:a.防止容器交叉使用和病死的畜禽作原料。

b.控制繁殖。

10度以下的低温存放。

c.灭杀病原体。

隔夜隔顿回烧彻底,容器消毒。

(2)大肠杆菌
症状:腹泻、全身发热
源头:感冒、腹泻、发烧员工进行食品操作
潜伏期:8-24小时不等
预防:班前健康申报,禁止有感冒、腹泻、发烧员工进行食品操作
(3)副溶血性弧菌
症状:腹痛、腹泻、呕吐、发热、发冷及胃痉挛等
源头:海水、海鲜、腌鱼肉都存在
潜伏期:2-48小时不等
预防:a.与刺生类容器分开
b.操作过生品海鲜后禁止操作其它冷菜和水果
c.2-5度储存,细菌停止生长
d.海河鲜等蒸煮加热100度,30分钟。

(4)金黄色葡萄球菌
症状:恶心、剧烈反复呕吐、上腹部剧烈疼痛、腹泻
源头:有化脓伤口和患上呼吸道病的员工进行食品操作潜伏期:2-4小时
预防:a.面部手部有伤化脓者或患呼吸道感染者加工食品
b.食品尽量加盖
c.合理低温保存,缩短储存时间
二、食源性中毒(痢疾志贺氏菌)
症状:腹痛、腹泻、排黏液脓血
源头:苍蝇叮咬食物
潜伏期:急性、慢性
预防:扑灭苍蝇
三、农药中毒
症状:恶心、呕吐、多汗、腹痛、心率变慢等
源头:蔬菜农药残留超标
潜伏期:10分钟至2小时
预防:蔬菜浸泡30分钟后流水清洗。

食品中的致病菌

食品中的致病菌

食品中的致病菌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而致病菌是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致病菌是指一类能够引起食物中毒或者食源性疾病的微生物,它们存在于各种食品中,并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本文将就食品中的致病菌进行探讨。

一、食品中的主要致病菌1. 大肠杆菌大肠杆菌是一种常见的致病菌,它存在于人和动物的肠道中,人们通过食用受污染的食品,如生坚果、生肉以及未经处理的水果和蔬菜,容易感染大肠杆菌。

大肠杆菌感染可导致腹泻、呕吐、腹痛等症状,严重情况下甚至危及生命。

2. 沙门氏菌沙门氏菌是一类潜伏在动物和人类肠道中的致病菌,通过食用受污染的食品,特别是家禽、肉类和蛋制品,人们易受到沙门氏菌感染。

感染沙门氏菌会引发沙门氏菌食物中毒,表现为腹泻、发热、腹痛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中毒性休克。

3. 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广泛存在于环境中,包括人体的皮肤、鼻腔和咽喉等部位。

由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热性较强,一旦食品受到其污染,如奶制品、蛋制品、肉类等,人们易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会导致急性食物中毒,表现为腹泻、呕吐、腹痛等症状,一般持续时间较短。

4. 列氏杆菌列氏杆菌是一种嗜冷性细菌,可以在低温环境中生长,例如在冷藏肉制品、海鲜和冰淇淋等食品中。

食用被列氏杆菌污染的食品可能引发列氏杆菌中毒,症状通常为肠胃不适、呕吐和腹泻等。

二、防止食品中致病菌的措施1. 严格执行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食品生产企业应建立并执行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严格按照卫生标准操作,并制定严密的检测流程,确保食品的安全性。

2. 控制食品生产环境卫生食品生产企业应保持生产环境的清洁与卫生,定期进行环境清洁消毒,防止致病菌的繁殖和传播。

3. 加强食品原料的质量控制食品生产企业应严谨选择供应商,确保所采购的原料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并对原料进行必要的检测和处理,以防止致病菌的污染。

4. 加热杀菌食品在烹饪和加工过程中应进行充分加热,确保食品中的致病菌被彻底杀灭,从而消除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威胁。

食品中常见的卫生指示菌汇总(二)

食品中常见的卫生指示菌汇总(二)

食品中常见的卫生指示菌汇总(二)引言概述:食品卫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而卫生指示菌是评价食品卫生安全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文将总结食品中常见的卫生指示菌,以供读者参考。

正文:一、肠道致病菌1. 大肠杆菌:可导致食物中毒和肠炎,高温烹饪可杀灭,主要来自动物粪便。

2. 沙门氏菌:常引起肠胃炎、腹泻等食物中毒,生长适温较广。

3. 腸道毒素產生弧菌:主要存在于鱼、贝类等水产品中,高温加热可杀灭,引发食物中毒。

4. 耶尔森氏菌:从动物性原料或者粪便中寄生,主要通过生食或不洁加工导致食物中毒。

5.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常见于奶制品及其制品,毒素难以被高温杀灭,需注意食品卫生。

二、霉菌与酵母菌1. 黄曲霉菌:产生黄曲霉毒素,主要存在于粮食、豆类和坚果中,加热能杀灭霉菌但不一定能完全清除毒素。

2. 青霉菌:产生青霉素的菌种,主要存在于奶制品、肉类和果蔬中,需要注意食品的储存和处理。

3. 粉状黑曲霉菌:常见于果蔬、谷物和饲料中,可产生多种毒素,食用后可能引发健康问题。

4. 酵母菌:存在于发酵食品中,是一种有益菌,但过度生长可能导致食品变质。

三、耐热菌与芽孢菌1. 热休克耐受菌:耐受高温的菌群,它们的生长条件会随温度的升高而改变,需把握食品的加热温度和时间。

2. 大孢芽胞杆菌:常见于土壤、灰尘和粪便中,若食品储存条件不当,芽胞可能在适宜的条件下再次繁殖,导致食品变质。

3. 亚硫酸盐还原芽孢杆菌:主要存在于酿酒、果汁和腌制食品中,繁殖会导致食物腐败和质量下降。

四、嗜热菌1. 泡菜嗜热菌:存在于泡菜、酱菜等发酵食品中,它们能耐受高温,需注意储存和食用。

2. 肉品中的嗜热菌:常见于肉制品中,可能导致食物变质、异味产生等问题。

五、其他卫生指示菌1. 青枯霉:主要存在于坚果、谷物和食用油中,产生的黄酮根毒素可引起食物中毒。

2. 产锡微生物:在海鲜中常见,特别是在有暴露于含锡涂层的罐头食品中,食用可能导致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与常见食品安全隐患

食物中毒与常见食品安全隐患

食物中毒与常见食品安全隐患食品安全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

当人们选择食用某种食品时,期望的是它既美味又健康。

然而,不幸的是,有时我们会遭遇食物中毒事件,导致身体不适甚至危及生命。

这些事件往往是由于食品存在安全隐患所引起的。

本文将深入探讨食物中毒的原因、常见的食品安全隐患以及如何预防。

一、食物中毒的原因1. 细菌和寄生虫感染:细菌和寄生虫可能存在于土壤、水源和动物等环境中,并通过污染了食物或水源而进入人体。

常见的致病菌包括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

2. 病毒感染:病毒是造成人类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常见的病毒包括诺如病毒和诺伵病毒等。

3. 化学污染:化学品污染也可能导致食物中毒。

例如,农药、重金属和添加剂的超标使用会对食品安全构成威胁。

二、常见的食品安全隐患1. 生熟混用:在烹饪过程中将生食与熟食混合,容易导致细菌传播。

例如,将生肉与已经煮熟的食材一起处理,会使细菌从生肉传染到已经煮熟的食物上。

2. 不合理保存:不正确的食品保存方式也是常见的安全隐患。

比如,在高温和潮湿的环境下存放容易变质的食物,会导致细菌滋生并产生毒素。

3. 不洁食具:使用不洁净的餐具会引发交叉感染。

如果在切割完生鲜蔬菜后没有及时清洗刀具,再用同一把刀切割其他食材,可能将细菌通过刀子传播到其他食物上。

4. 野味消费:野味消费也是增加人体感染寄生虫或病毒机会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些野生动物可能携带有害细菌或寄生虫,如果没有经过正确的加工和烹饪,会直接导致食物中毒。

5. 不合格的原材料:使用不合格或过期的食品原材料制作食品也是安全隐患之一。

这些食材可能含有有害化学物质或细菌,长期摄入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

三、如何预防食物中毒1. 保持个人卫生:正确洗手、佩戴手套等措施可以减少细菌传播至食物上的机会。

经常洗手尤其在接触生食和煮熟后的食品前后是非常重要的。

2. 加强储存方式:将易变质食品储存在适宜温度和湿度的环境中,并严格控制保存时间。

冰箱应定期清理消毒,确保储存食品时无异味。

常见食物中毒表

常见食物中毒表
被污染食品在加热前为彻底加热
人或动物粪便、土壤、水、垃圾等
副溶血性弧菌
海产品、熟肉类、咸菜、禽肉、禽蛋等
生食海产品,食品未烧熟、煮透,熟食被污染后食用前未再彻底加热
海水、海产品
蜡样芽胞杆菌
剩米饭、米粉、奶、肉、豆制品
食品在较高温度下存放时间过长
土壤、空气、尘埃、昆虫
志贺氏菌
(痢疾杆菌)
冷盘、凉拌菜等熟食品
霉变红薯中毒
中毒主要系茄病腐皮镰刀菌或甘薯长喙壳菌污染而产生毒素,引起肝、肺、肾病变、坏死
红薯应存放于干燥阴凉处,防止霉变
妥善保管好亚硝酸盐,包装应有醒目标志;禁止加工、销售、食用腐烂变质蔬菜;短时间不进食含亚硝酸盐较多的蔬菜;腌菜至少腌20天以上再吃;不喝苦井水,不用苦井水煮饭。
有机磷农药中毒
头晕、头痛、腹痛、流涎、多汗、肌肉震颤、瞳孔缩小、重者惊厥、昏迷、肺水肿及呼吸停止而死亡
加强管理制度,专人、专库、专柜保存;农药不准与食品混放;不准用盛放过农药的容器盛放食品
表3:常见化学性及其它食物中毒
类别
中毒症状
预防措施
砷中毒
口咽烧灼感、吞咽困难、恶心、呕吐、腹痛、顽固性腹泻、头晕、头痛、昏迷、惊厥、虚脱,常应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加强管理制度,专人、专库、专柜保存;农药不准与食品混放;不准用盛放过农药的容器盛放食品
亚硝酸盐中毒
口唇、指甲以及全身皮肤出现紫绀等组织缺氧表现,并有头晕、头痛、心率加速、嗜睡、烦躁不安、呼吸急促、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严重者意识丧失、呼吸衰竭,直至死亡
恶心、呕吐、腹泻、腹胀、头晕、无力
加热彻底,煮沸后继续加热数分钟
毒蘑菇
环肽毒、毒蝇碱、鹿花蕈素等
胃肠毒型、神经精神型、溶血毒型、肝肾损害型

常见的食物中毒细菌及检测方法

常见的食物中毒细菌及检测方法

常见的食物中毒细菌及检测方法食物中毒是指通过食用被污染或受细菌感染的食物,导致人体出现不适或疾病的问题。

食物中毒细菌是导致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之一。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食物中毒细菌,并探讨现代检测方法的应用。

常见的食物中毒细菌包括沙门氏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志贺氏菌等。

这些细菌在食物中滋生繁殖,产生毒素,食用后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威胁。

首先,沙门氏菌是一种常见的食物中毒细菌。

它通常存在于鸡蛋、家禽肉类、生鲜蔬菜和奶制品等食物中。

沙门氏菌感染会导致腹泻、呕吐、发烧等症状。

为了确保食品的安全,食品生产企业和监管机构需要使用有效的检测方法来检测沙门氏菌的存在。

例如,传统的培养方法可以通过将食物样本放入富含营养成分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

沙门氏菌会在培养基上生长并形成典型的菌落,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得到初步的检测结果。

此外,还有分子生物学方法,如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等,这些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出沙门氏菌的存在。

其次,大肠杆菌也是一种常见的食物中毒细菌。

它主要存在于肉类、蔬菜和水果中。

大肠杆菌感染可能导致腹泻、肠绞痛和发热等症状。

为了准确检测大肠杆菌的存在,科学家们开发了多种检测方法。

其中,PCR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它能够通过扩增目标DNA序列来检测大肠杆菌的存在。

此外,还有基于免疫学的检测方法,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通过检测食物样本中特定抗原与抗体的结合反应来进行检测。

金黄色葡萄球菌也是一种常见的食物中毒细菌。

它存在于发酵食品、奶制品和肉类等食物中。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会导致呕吐、腹泻和腹痛等症状。

为了及时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存在,快速方法是必要的。

目前,快速检测方法包括质谱法、核酸扩增技术和免疫学方法等。

其中,质谱法是一种基于特定质谱图谱的方法,能够对食物样本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快速检测和鉴定。

此外,PCR法和ELISA法也被广泛应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

食品中常见的微生物污染

食品中常见的微生物污染

1、大肠菌群大肠菌群,它不代表某一个或某一属细菌,而指的是具有某些特性的一组与粪便污染有关的细菌。

大肠菌群都是直接或间接地来自人和温血动物的粪便。

一般食品中大肠菌群超标,表示食品受动温血动物的粪便污染,其中典型大肠杆菌为粪便近期污染,其他菌属则可能为粪便的陈旧污染。

人吃了大肠菌群超标的食物可能会导致:肠道传染病、食物中毒等。

2、霉菌霉菌,是丝状真菌的俗称,意即"发霉的真菌",它们往往能形成分枝繁茂的菌丝体,但又不像蘑菇那样产生大型的子实体。

在潮湿温暖的地方,很多物品上长出一些肉眼可见的绒毛状、絮状或蛛网状的菌落,那就是霉菌。

霉菌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它比较青睐于温暖潮湿的环境,一有合适的环境就会大量的繁殖,必须采取措施来阻止霉菌的繁殖或切断其传播途径,就可以摆脱霉菌的污染。

霉菌对食物的污染,降低食品的食用品质外,还会产生霉菌毒素。

霉菌毒素对人主要毒性表现在神经和内分泌紊乱、免疫抑制、致癌致畸、肝肾损伤、繁殖障碍等。

3、酵母酵母是一些单细胞真菌,并非系统演化分类的单元。

是子囊菌、担子菌等几科单细胞真菌的通称,一般泛指能发酵糖类的各种单细胞真菌,有的对食品加工有益,如发酵粉、酿酒酵母,有的为致病菌。

空气中、人体中都存在一定数量的酵母菌,只要在合适的环境就会快速繁殖。

吃了致病性酵母菌污染的食品易造成食物中毒,有些免疫力低的人群亦可能发生酵母菌感染。

4、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人类的一种重要病原菌,隶属于葡萄球菌属,有“嗜肉菌"的别称,是革兰氏阳性菌的代表,可引起许多严重感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自然界中无处不在,空气、水、灰尘及人和动物的排泄物中都可找到。

因此,食品受到污染的机会很多。

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报告,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占第二位,仅次于大肠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人类化脓感染中最常见的病原菌,可引起局部化脓感染,也可引起肺炎、伪膜性肠炎、心包炎等,甚至败血症、脓毒症等全身感染。

《烹饪卫生与安全学》食物中毒及其控制(概述及细菌性)【118页】

《烹饪卫生与安全学》食物中毒及其控制(概述及细菌性)【118页】
第二天早晨,她决定不浪费这锅肉汤,一边说着“好像没有坏”,一边 就把这一大锅肉汤放在我面前给我当早饭(她自己没有喝哦,她吃了别的 东西)。我也没有喝出坏了的味道,喝完了汤还吃了几块肉。
到下午,我在书店里蹲着看书
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条件
(4)食品在温热条件下放置一段时间
突然觉得胃里一阵恶心,糟了我想吐,然后我拼命忍着想找厕所吐, 但....啊....呕....然后我就吐了,还好没有吐在书上。接着店员阿姨就 冲了过来.然后她没有拦住我,我又吐了一会儿...然后我一边眩晕一边腿 软一边问她要了一叠报纸,自己把现场清理干净了。
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条件
(5)吃下被细菌污染的食品
凉菜
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条件
(1)细菌源
情景模拟-包饺子
器皿没洗,直接用吧
(2)细菌进入食品
刚剁完肉,直接擀面
(3)食品适合细菌生长
蛋液调肉馅
(4)温热放置
包好吃不完,懒得放冰箱
(5)吃下被细菌污染的食品
细菌性食物中毒类型
(1)感染型 (2)毒素型 (3)混合型
2)真菌性中毒 :食用被产毒真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中
毒。如黄曲霉毒素、赤霉病麦、霉变甘蔗中毒。
食物中毒的分类
3)有毒动植物中毒:误食有毒动植物或摄入因加工、烹调不当,
未除去有毒成份的动植物而引起的中毒。如河豚鱼、有毒贝类、毒蕈、 木薯、四季豆、发芽马铃薯等引起的食物中毒。
4)化学性食物中毒:误食有毒化学物质或摄入被其污染的食物
(3)出血性肠炎 主要由肠溶血毒素引起。潜伏期一般 72小时~96小时,主要表现为先是腹部痉挛性疼痛、呕吐、 非血性腹泻,随后出现便血和剧烈腹痛。
EHEC从口腔侵入人体,达肠腔后,借助菌毛局限性黏附在肠绒毛的刷 状缘上,B亚单位与肠上皮细胞糖脂受体GB3结合黏附,A亚单位具有 毒素活性,进入细胞并抑制蛋白质合成,损害肠上皮细胞,重点是盲 肠与结肠,肉眼可见肠黏膜弥漫性出血、溃疡。除肠上皮细胞,GB3 受体还广泛存在于血管内皮细胞、肾和神经组织细胞,损害血管内皮 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而导致HUS。广泛性肾小管坏死可导致急性肾 衰竭。副交感神经的兴奋性由于毒素的作用而增强,可出现窦性心动 过缓以及惊厥,Vero毒素还刺激内皮细胞释放Ⅷ因子,从而出现血栓 形成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食品安全管理局公布食品中常见的致病菌

食品安全管理局公布食品中常见的致病菌

食品安全管理局公布食品中常见的致病菌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

食品中存在的致病菌不仅对公共健康构成威胁,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少困扰。

为了保障公众的健康安全,食品安全管理局发布了一份关于食品中常见的致病菌的公告,旨在提醒人们注意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本文将基于这份公告,介绍一些常见的致病菌以及预防方法。

1. 沙门氏菌(Salmonella)沙门氏菌是一种常见的食物中毒源,主要通过食用受污染的食品而引发感染。

食品中常见的沙门氏菌污染源包括生鸡蛋、生猪肉、家禽以及生鲜蔬菜等。

沙门氏菌感染的症状包括腹泻、发热、呕吐等。

预防方法:- 彻底煮熟食物:尤其是禽类、肉类和蛋类等,确保其中的沙门氏菌被彻底杀灭。

- 注意食品卫生:避免生食和未处理的食品,及时清洗切菜板和厨房用具。

- 分开储存食物:将生熟食物分开存放,避免交叉污染。

2.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金黄色葡萄球菌常常存在于人体的皮肤和呼吸道,也可通过食品被传播。

食品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主要由食用受污染的奶制品、肉类及蛋制品等引起。

感染症状包括腹泻、呕吐等。

预防方法:- 储存食物的卫生:避免将食品长时间暴露在室温下,储存食品时注意密封并适当冷藏。

- 避免交叉污染:使用干净的器皿和刀具,尽量避免使用已过期的食品。

- 适当加热食物:高温可以有效杀死金黄色葡萄球菌,确保食物被彻底加热。

3. 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大肠杆菌是人体和自然环境中的一种常见细菌,有些菌株可引发食物中毒。

食品中的大肠杆菌污染主要来源于被动物粪便污染的食品,如生肉、蔬菜和水果等。

感染大肠杆菌的症状包括腹泻、腹痛等。

预防方法:- 生食处理:生肉、蔬菜和水果等应充分清洗,并彻底加热或煮熟,以杀死潜在的大肠杆菌。

- 注意饮用水卫生:选用经过过滤、煮沸或消毒的饮用水,避免饮用未经处理的水源。

- 手部卫生:洗手是预防感染的有效方法,尤其在处理生食后或上厕所后,务必彻底清洗双手。

食品中的食品安全风险预防

食品中的食品安全风险预防

食品中的食品安全风险预防食品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同时也伴随着食品安全的隐患。

食品安全问题涉及到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预防食品安全风险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食品中的食品安全风险,并提供一些有效的预防方法。

一、食品中的常见食品安全风险食品中存在许多潜在的食品安全风险,下面列举了一些常见的食品安全隐患:1. 细菌污染:食品中可能存在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致病菌,它们会导致食物中毒和胃肠道疾病。

2. 农药残留: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农药,如果不正确使用或者超量使用,农药残留在食品中就会引发食品安全问题。

3. 饲料添加剂:饲料中的激素和抗生素等添加剂,可能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的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4. 食品添加剂:一些食品中可能含有亚硝酸盐、硫酸盐等添加剂,这些物质对人体健康有潜在危害。

二、食品安全风险预防方法为了预防食品安全风险,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确保食品的安全性。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方法:1.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政府应该加大对食品安全监管的力度,制定更加严格的法律法规,并增加食品安全检查的频率。

同时,对于违法生产和经营食品的企业,要依法严惩。

2. 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消费者应该增强食品安全意识,选择有资质和信誉度的食品品牌,阅读产品标签,了解食品的生产过程和原材料。

3. 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农业生产中应该加强对农药和化肥的使用管理,严禁使用禁用药物,限制农药残留,提高农产品的质量。

4. 加强食品生产企业的自律管理:食品生产企业应该严格遵守食品安全法规,确保生产过程的卫生和安全,加强对原材料的选择和质量控制。

5. 完善食品追溯体系:建立完善的食品追溯体系,能够追踪到食品的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环节,一旦发现问题,能够迅速采取措施,方便回溯。

三、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的食品安全注意事项在日常生活中,个人也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保障自己的食品安全:1. 确保食材新鲜:选择购买新鲜的食材,尽量避免购买过期或者有异味的食品。

常见的食物中毒细菌及检测方法

常见的食物中毒细菌及检测方法

常见的食物中毒细菌及检测方法民以食为天,食品卫生与安全问题属于民众关注度非常高的民生问题之一,直接关乎着我们的生活质量与身体健康。

我国的食品卫生与安全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高,民众的饮食健康与营养状况得到了很大改善,但食品卫生与安全问题依旧非常严峻,其中细菌性食物中毒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中所占的比例最大,成为食品安全问题关注的焦点。

食物中毒作为最常见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不仅会对公众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在通讯和信息交流日益便捷的社会环境下,还会造成一定范围内民众的恐慌,威胁到社会的繁荣和稳定。

1 沙门菌及其检测方法沙门菌是一类具有相似抗原结构的革兰阴性无芽孢杆菌。

沙门菌是常见的肠道病原菌,也是目前引发食源性肠道感染的最主要致病菌。

据统计,我国每年由沙门菌引发的食物中毒占所有细菌性食物中毒的80%,而最常见的引起沙门菌食物中毒的食物为畜产品和禽类产品。

腹痛、腹泻和呕吐是沙门菌食物中毒的最主要临床表现,腹泻次数频繁可造成体内失水过多,电解质紊乱,进而引起痉挛,脱水和休克,严重危及身体健康。

沙门菌最常用的检测方法是细菌分离培养鉴定,它是食品中病原微生物检验的国标方法,也是最终定性定量的金标准,同时也是使用时间最久、范围最广的病原菌检测方法。

检测对象为食物中毒中的临床患者生物标本和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初步确定的可疑食物。

对于患者,通常采集大便、呕吐物或血液进行检测。

沙门菌的检测一般采用国标中细菌培养的标准步骤,对所采集的标本进行增菌、分离培养、鉴定等检验。

大便和呕吐物是沙门菌食物中毒事件中重点检验的对象,除了标准的培养步骤外,通常同时在沙门菌选择培养基上直接进行划线接种,以达到快速培养出目的菌、缩短检测时间的目的。

目前特异性的沙门显色培养基已经出现并写入沙门菌检验的国标之中,广泛运用于现实的检验工作中,沙门菌在特异的显色培养基上呈现出特殊的性状,用以与其他细菌区分,提高了检验的效率和准确性。

分子生物学方法是沙门菌检测中出现的新方法,其中最常用的就是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最基本的步骤包括核酸提取和PCR反应两个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物中毒1、概念摄入含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所出现的非传染性急性、亚急性疾病。

是最典型、最常见的食源性疾病2. 食物中毒发病特征:(1)潜伏期短,来势急剧,呈暴发性。

(2)临床表现基本类似:大多为急性胃肠炎症状,即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3)发病与特定的食物有关(4)人与人之间一般无直接传染:发病曲线呈突然上升、又迅速下降的趋势,无传染病流行过后的余波。

3 食物中毒的分类细菌性食物中毒、真菌性食物中毒、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6 食物中毒处理的总则⏹1)及时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2)对病人采取紧急处理(1)停止食用中毒食品(2)采取病人血液、尿液、吐泻物等样本,以备送检;(3)进行急救处理,包括催吐、洗胃和清肠(4)对症治疗和特殊治疗。

⏹3)对中毒食品控制处理(1)保护现场,封存中毒食品或疑似食品(2)采集剩余可疑中毒食品,以备送检。

(3)追回已售出的中毒食品或疑似食品(4)对中毒食品进行无害化处理或销毁。

⏹4)根据不同的中毒食品,对中毒场所采取相应的消毒处理。

⏹5)判定方法结合卫生学调查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资料、按各类食物中毒诊断标准确定的判定依据和原则作出综合判定。

二细菌性食物中毒1、细菌的特点单细胞原核微生物种类:球菌、杆菌、螺旋菌等假单胞菌属:G- 需氧、嗜冷、pH 5.0-5.2微球菌(需氧)、葡萄球菌属(厌氧):G+ 、嗜中温芽孢杆菌属(需氧、兼性厌氧)与梭菌属(厌氧)肠杆菌科各属:G- 、嗜中温2、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征1)发病率高、群体暴发2)好发季节:夏秋季3)好发食品:动物性食品为主,如肉鱼奶蛋及制品4)症状重、发病率高、病死率低、抢救及时预后好。

3、细菌性食物中毒及其发生的原因☐细菌性食物中毒由于食品被致病性微生物污染后,在适宜的条件下,微生物急剧大量繁殖,使食品中含有大量细菌或活的细菌或它们产生的毒素,以致食用后引起中毒。

外毒素exotoxin内毒素endotoxin微生物的外毒素和内毒素内毒素和外毒素是细菌产生的两大类毒素物质。

外毒素是病原菌在代谢过程中分泌到菌体外的物质。

产生外毒素的细菌主要是一些革兰氏阳性细菌,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等。

✓外毒素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

毒性极不稳定,对热和某些化学物质敏感,容易受到破坏。

✓外毒素的抗原性较强,能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

✓细菌产生的外毒素对组织的毒性作用有高度的选择性,各自引起特殊的临床症状。

内毒素是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的组成成分、细菌在生活时不能释放出来,当细胞死亡而溶解或用人工方法破坏菌体时才释放出来。

✓内毒素化学成分比较复杂,它是磷酸/多糖/蛋白质的复合物。

主要成分为脂多糖。

✓性质较稳定、耐热、毒性比外毒素低、其作用没有组织器官选择性,不同病原菌所产生的内毒素引起的症状大致相同,都能引起机体体温升高、腹泻和出现出血性休克和其他组织损伤现象。

5、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分类☐感染型食物中毒含大量病原菌的食物☐毒素型食物中毒细菌大量繁殖而产生毒素☐混合型食物中毒两者协同引起二、常见细菌污染食品中的特点(一)沙门氏菌属Salmonella种类繁多,抗原复杂1、沙门氏菌生物学特性☐肠杆菌科一大属 G-菌、好氧或兼性厌氧无芽孢、无荚膜、周身鞭毛、能运动☐生命力强☐生化反应特点发酵葡萄糖、麦芽糖、甘露糖不发酵乳糖、蔗糖大多数产酸、产气(除伤寒沙门氏菌)☐产内毒素菌体溶解时,其细胞壁所含的脂多糖释放出来,形成内毒素,主要是类脂、多糖、蛋白质的复合物。

一些沙门氏菌含有携带耐药因子的遗传质粒。

耐药因子传递的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可在敏感的细菌中散播,给治疗沙门氏菌感染造成困难。

2、沙门氏菌食物中毒☐沙门氏菌是一种常见的重要人兽共患病原菌,不仅引起各种动物疾病,而且与人类多种疾病有关,☐由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病例在食物中毒中居于前列。

沙门氏菌食物中毒和临床表现☐食物中毒的临床表现(五种)胃肠炎型、类霍乱型、类伤寒型、类感冒性、败血症(肠热症、肠炎型、败血症、慢性肠炎、无症状带菌)☐急性胃肠炎型为最多☐肠炎型(食物中毒)鼠伤寒、猪霍乱、肠炎、汤卜逊、肖氏沙门菌感染主要摄入感染的家畜肉类、血、内脏、蛋、污染水☐肠热症(菌血症)沙门氏菌毒理作用机制☐正常生理情况下人体胃内酸度、寄居于肠道内的正常菌群以及肠粘膜下的淋巴组织均具有抵御沙门氏菌入侵的重要作用。

进入肠道的沙门氏菌在远端空肠、回肠及邻近的大肠侵入肠粘膜,引起粘膜的急性炎症反应,并可形成溃疡。

侵入血循环,可随血流运往身体任何部,如骨、关节、心、肺、肝、脾、肾、胸腹膜、脑膜及皮肤等处,引起败血症和局部感染性病灶。

沙门氏菌肠毒素的毒性机理☐毒素与肠粘膜上皮细胞受体结合☐增高细胞膜的腺苷酸环化酶活力细胞膜中三磷酸腺苷变成环单磷酸腺苷提高它在细胞中的浓度☐引起小肠过度分泌水分和电解质发生腹泻《肠热症》☐进入消化道,穿越小肠粘膜上皮细胞被肠壁淋巴组织的吞噬细胞吞噬后在其中生长繁殖进入血液引起第一次菌血症。

☐进入肝、脾、胆囊、骨髓等器官在器官吞噬细胞中继续繁殖再进入血液引起第二次均血症☐胆囊中的细菌进入肠壁淋巴组织引起变态反应,导致局部坏死、溃疡、穿孔出血3、沙门氏菌的来源于传播途径☐食品中沙门氏菌的来源家畜肉、蛋类、家禽肉、奶类及其制品病人和带菌者家畜生前感染家畜宰后感染☐主要传播途径消化道呼吸道(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1、大肠杆菌生物学特点☐ G-短杆菌、无芽孢、有微荚膜、周鞭毛☐好氧或兼性厌氧☐最适温度37℃, (15-45 ℃)☐最适pH 7.4-7.6 (4.3-5)2、大肠杆菌食物中毒和临床表现☐肠道正常菌群,一般不致病☐致病性大肠杆菌(侵入性大肠杆菌)☐毒素性大肠杆菌引起急性胃肠炎的主要影响因素菌株在小肠内生长、繁殖并释放毒素菌株产生肠毒素,增加小肠粘膜上皮细胞的通透性,分泌功能亢进,导致肠腔大量水分、电解质潴留,引起腹泻。

临床表现:急性胃肠炎、急性菌痢3、大肠杆菌的来源与传播途径☐生存在人、动物、自然界室温下生存数周、土壤和水中生存数月☐传播途径带菌人的手、食物、生活用品空气、水源4、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 E.coli O157:H7产毒性大肠杆菌的致病机制☐属于非侵袭性细菌,它进入宿主体内后,由定居因子(CFAs)粘附于小肠上皮细胞,并分泌不耐热肠毒素(LT)和/ 或耐热肠毒素(ST)。

后者根据最初的来源又可进一步分为人源耐热肠毒素(STh)和猪源耐热肠毒素(STp)。

LT和ST 均可影响宿主肠道细胞对电解质和水的吸收和分泌功能,造成分泌性腹泻。

☐但目前对该菌的致病机制尚有不少不明之处例如关于该菌是否具有侵袭性、毒素的作用部位、LT和ST的作用机制是否相同的问题等(三)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1、葡萄球菌生物学特性最适温度 35-40℃(12-46 ℃)最适 pH 7.0-7.5 (4.2-9.3)耐盐致病性葡萄球菌产肠毒素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表皮葡萄球菌(S.epidermidis)肠毒素:A、B、C1-3、D、E、F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布:该菌无处不在,广泛分布于水、空气、灰尘、污物、食品加工设备表面,50~60%健康人的鼻腔、口腔、咽喉、皮肤、甚至头发都有发现。

♋中毒症状:恶心、呕吐、腹部痉挛、水性或血性腹泻和发烧。

♋本菌特征:嗜温,最低生长温度为10 C,耐盐,在含水量极少的食品(水分或度为0.86,盐度为18%)上可生长,产生外毒素——肠毒素,引起急性肠胃炎。

♋肠毒素:对蛋白酶和热具极强的抗性,100 ︒ C 、30 min 仍保持部分毒性,巴氏消毒和一般家庭烹调温度不能破坏这类毒素。

中毒和临床表现葡萄球菌肠毒素可作用于动物双侧迷走神经的分支和脊髓而引起呕吐,还可使肠粘膜分泌较多水分使水分吸收量减少,产生腹泻,还可检查到胃粘膜表面病变。

主要症状为胃肠炎,潜伏期短,有头晕、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低烧,可能会引起脱水、虚脱、肌肉痉挛等,短期即可恢复健康,愈后一般良好。

金黄色葡萄球菌涉及的食品:禽、肉、色拉、烘烤品、三明治、乳制品、水产品等,罐头食品应高度重视金黄色葡萄球菌。

预防措施:——减少食品的暴露时间,特别避免是加热后的半成品积压;——控制加工车间的温度;——要求食品操作人员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调离皮肤有创伤的加工人员。

2、葡萄球菌肠毒素中毒的条件第一、食物中含大量的产肠毒素的菌第二、污染后食品放置在适宜产毒的温度下第三、足够的时间产毒素第四、食物成分和性质适合细菌的生长繁殖、产毒(四)副溶血性弧菌1、生物学特性☐海洋细菌、耐盐 2.5-3% ,0.5%以下不生长☐最适温度30-37 ℃,☐ pH 8.0-8.5,6.0以下不能生长☐不耐热2、临床表现☐急性中毒:耐热性溶血毒素引起肠粘膜溃烂、红细胞破碎、心肌衰竭3、来源和传播途径海产品、海水、蓄禽肉、鲜菜、鲜蛋、水产品等♋分布:天然存在于海洋,需要有盐才能生存。

在沿海水域中捕捞的鱼、贝类中常被检出该菌。

♋主要特征:嗜盐菌,生长发育须有氯化钠存在,42 ︒C能生长,10 ︒C以下不生长,pH范围5.6~9.6,最适pH为8.0(此菌对酸敏感,在普通食醋中5分钟即可杀死)副溶血弧菌的感染主要方式☐海洋生物在摄取食物的同时, 把海水中或海底沉积物中的副溶血性弧菌摄入体内, 在食用了生海鲜食物后引起了食物中毒☐副溶血弧菌容易感染沿海地区的工作人员☐由于食品加工、运输、贮存的不规范引起的交叉污染导致了菌的感染。

(五)、李斯特氏菌♋分布广——土壤、蔬菜、海水沉积物、水体。

♋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是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它能致病和产生毒素。

♋易感人群:免疫缺陷的人,包括癌症病人、吃过影响免疫系统药品的人、酗酒者、怀孕的妇女、胃酸少的人、爱滋病患者等。

♋症状:引起脑膜炎、流产、败血症、甚至死亡。

♋涉及到的食品——乳制品、蔬菜、肉、禽、鱼、熟的即食食品。

♋最大的威胁:来自不需再加热的即食食品。

♋注意:能在2 ︒ C(36 ︒F)下生长。

♋预防措施:充分加热产品,防止熟产品再次污染。

(九)、肉毒梭菌(Clostridium botulinum)也称肉毒梭状芽孢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环境中:土壤、水、蔬菜、肉、奶制品、海洋沉积物、鱼类肠道、蟹、贝类的鳃和内脏等产芽孢——强耐热性厌氧生长正常加热温度下存活在真空包装、罐头食品和其他缺氧包装环境下生长产生强烈的神经麻痹毒素——肉毒毒素有A、B、C、D、E、F、G七种毒素类型A、B、E、F与人类肉毒中毒有关E型肉毒梭菌在水产品中最常见,3︒C仍可生长,很少使食品产生腐败迹象A型肉毒梭菌常见于陆上动、植物,使产品产生腐败气味,A型菌芽孢比E型菌芽孢耐热性更强中毒症状腹泻、呕吐、腹疼、恶心、虚脱,继发为视力重叠、模糊,瞳孔放大、凝固,严重时呼吸道肌肉麻痹,导致死亡肉毒中毒常见的食品加热不当的罐装食品(通常是家庭自制的罐头)半加工的食品(如:熏制、腌制和发酵食品)控制途径:最根本的预防方法是加强食品卫生管理,改进食品的加工、调制及储存方法,改善饮食习惯,水产品的加工可采取事先取内脏,并通过保持盐水浓度为10%的腌制方法,并使水活度低于0.85或pH为4.6以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