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医疗CXO(研发及生产外包)行业研究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医疗CXO(研发及生产外包)行业研究报告
导语
全球医药研发热度维持,药物研发支出稳步增长,2014-2018 年CAGR 为 5.4%,2019-2023 年CAGR 预计为 3.3%。全球研发管线数量也持续攀升,根据Pharmaprojects 数据,2019 年全球研发管线数量达16181 个,同比增长6%。
CXO 是医药专业化细分产物
20 世纪70 年代以来,药品监管不断标准化、严格化,对新药研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药研发从药物发现到IV 期临床的全流程耗时也已经延长至10- 15 年。目前一个新药上市,平均需要10000 个以上的候选化合物,筛选后约250 个进入临床前研究,留存约 5 个候选药物进入临床试验流程,最终仅形成一个药物。
由于新药研发流程漫长,环节复杂,制药企业负责所有的流程会存在极大的不经济性,流水线的拆解和专业分工就产生了外包的CXO (医药研发及生产外包)需求,包括研发外包的CRO、生产外包的CMO/CDMO。CXO 产业链与新药研究流程相对应,可分为药物发现CRO、临床前CRO、临床CRO 及CMO/CDMO 四部分。
药物发现CRO 提供了活性化合物探索和靶标验证、化合物合成、生物合成、临床前候选药物筛选等服务,帮助客户快速筛选候选药物。临床前研究阶段中,临床前CRO 服务商提供临床药效学、药代动力学研究、化学实验、生物分析,并进行安全性评价,完成新药临床研
究申请(IND)。
临床研究阶段,临床CRO 能够提供从I-IV 期患者招募、临床试验技术服务、临床试验数据管理到中心实验室、临床药物生产、注册申报NDA 的全流程服务。部分临床CRO 也提供IV 期研究服务。
而CMO/CDMO 企业能够协助企业完成最后阶段的商业化生产,同时也能在药物研究、开发、商业化全流程提供支持。在药物发现阶段,CMO/CDMO 企业提供制剂合成工艺,协助进行原料药(API)研究。在临床前及临床阶段,CMO/CDMO 企业能够提供药物有效性监测、小规模试制。在申报成功后,CMO/CDMO 能够协助提供工艺优化、剂型开发、GMP 认证等业务。
全球研发加大外包,成长确定性高
“淘金”对比“卖水”,高确定性的全球
CXO 市场研发及其回报存在高度不确定性,而CXO 公司作为医药研发行业的“卖水人”,在研发投入持续提高的背景下,行业整体保持高度景气。根据Frost & Sullivan 数据,全球CRO 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2019 年市场规模预计为535 亿美元,同比增长9.2%。其中,药物发现CRO 占比22.2%(市场规模119 亿美元),临床前CRO 占比9.5%(规模 5.1 亿美元),临床CRO 占比68.2%(规模365 亿美元)。预计到2022 年,CRO 行业规模将达727 亿美元。
2019-2022 年CRO 行业CAGR 为10.8%,相较于2013-2019 年的8.9% 进一步提速。与研发投入增速相比,CRO 市场规模增速是其两倍多。CRO 行业增速高于药物研发支出增速,核心原因是渗透率的持续提升。具体到子行业方面,药物发现、临床前、临床三个子行业
均有提速趋势,其中临床CRO 增速最高且提升幅度也最多,预计2019-2022 年CAGR 为11.3%。
全球CMO/CDMO 行业也保持增长。预计2019 年全球CMO/CDMO 行业市场规模346 亿美元,同比增长14.2%。其中,小分子CMO/CDMO 占绝大部分份额,2019 年占比72.3%,市场规模250 亿美元;生物药CMO/CDMO 占比相对较小,占比27.7%,市场规模约96 亿美元。预计2022 年CMO/CDMO 行业整体规模达519 亿美元,2019-2022 年CAGR 为14.5%。
从CMO/CDMO 子行业来看,生物药CMO/CDMO 与小分子CMO/CDMO 均保持稳健增长,且预计2019-2022 年间增速高于2013-2019 年,但生物药CMO/CDMO 行业增速显著高于小分子CMO/CDMO。2019-2022 年间,生物药CMO/CDMO 的CAGR 预计为23.3%,而小分子CMO/CDMO 约为10.7%。由于生物药市场增速不断提升,刺激研发投入增加,预计生物药CMO/CDMO 占比将
由2019 年的28%提升至2022 年的35%。
市场集中度方面,CRO 子行业市场集中度较高,CMO/CDMO 子行业市场相对分散。全球CRO 行业竞争充分,目前仍有超过1,000 家企业存续或经营。CRO 行业品牌效应明显,龙头企业多通过并购向上下游子行业纵向扩张,同时扩张产能,增强用户粘性。截止2019 年,全球CRO 行业前三大巨头为IQVIA (市占率10.8%),LabCorp (8.6%),PPD(7.5%),该行业CR3 为26.9%,CR5 为39%,
CR10 为57.9%。
作为收入高度确定的“卖水人”,CXO 行业保持高度景气。对比CRO 与药品行业龙头,CRO 的高确定性在估值上也有所反映。当前CRO 企业的主要收入来自药企的“反哺”,营业收入总规模小于药企,总市值也难以与医药龙头相比,但由于收入的高度确定性以及低风险、高增长的业务特征,市场给予龙头CRO 企业的估值水平普遍高于龙头
药企。
多因素驱动全球CXO 市场维持高景气
研发难度提高成本上升,药企加大外包力度
CXO 市场整体由下游药品研发市场驱动,由于专利断崖集中到来,药企对新药研发的需求不断提升,研发投入稳步上升,为CXO 提供了不断增长的下游市场。与此同时,新药开发难度持续增加,回报率不断下降,外包研发成为更多药企的选择,从渗透率角度扩大了CXO 的市场空间。
大量原研药在专利到期后收入骤降,可能对原研药厂家收入及利润水平产生冲击。出于平滑营收波动以及保证未来收入增长的需求,药企新药研发动力不断增强,迫切希望加快药物上市进度。根据Evaluate Pharma 数据,全球药品专利到期在2010-2014 年,2014-2017 年先后到达两次高峰期,预期2022- 2024 年将再次进入专利悬崖高峰期。2022 年、2023 年及2024 年面临专栏断崖的原研药市场规模分别为400 亿美元,570 亿美元以及320 亿美元。
全球医药研发热度维持,药物研发支出稳步增长,2014-2018 年CAGR 为 5.4%,2019-2023 年CAGR 预计为 3.3%。全球研发管线数量也持续攀升,根据Pharmaprojects 数据,2019 年全球研发管线数量达16181 个,同比增长6%。
新药研发难度加大,从I 期成功进展到III 期的比例降低。根据2018-2019 年全球在研管线的分阶段数据,大部分管线仍然处于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