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农村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河南省农村经济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完成人:

班级:2010-01

学制: 4 年

专业:国际贸易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2014-03-30

目录

摘要 (1)

前言 (1)

一、河南省农村经济的发展现状分析 (2)

(一)粮食总产创历史新高 (2)

(二)目前呈现全面发展的良好势头 (3)

(三)农业生产条件显著改善 (4)

二、河南省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5)

(一)农民的素质偏低 (5)

(二)农村资金严重外流 (6)

(三)社会保障不健全 (6)

(四)农村产业发展所存在的问题 (6)

(五)农村社会事业投入不足 (6)

三、河南省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7)

(一)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 (8)

(二)合理解决资金外流问题 (8)

(三)建立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9)

(四)加强产业化经营 (9)

(五)落实各项政策,促进经济发展 (10)

四、结束语 (11)

参考文献 (11)

Abstract (12)

河南省农村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要:河南农村经济目前呈现全面发展的良好势头:农业基础设施有了进一步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农业结构在优化调整中日趋合理;农民收入显著增加。但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面临新的发展,必须在宏观经济指导下对农业结构继续加以优化调整,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投入,不断提高农村人口的收入和消费水平,使全省绝大多数农民稳步进入小康,以形成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局面。当前,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处在历史最好时期之一。新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任重道远,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扎实工作,开拓创新,不断开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局面。

关键词:农村经济;河南省;现状对策

农业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对我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农业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生产持续发展,农村经济全面繁荣,农民生活显著改善,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局做出了巨大贡献。当前,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处在历史最好时期之一。河南作为一个人口大省,同样是是一个农业大省,河南用全国十六分之一的耕地生产着全国十分之一的粮食,总产量已经多年位居全国第一。为全国的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省市县各级领导下,河南的数千万农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胆改革,积极探索,不断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河南的农产品供给状况持续好转,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和人均占有量有大幅提高,实现了主要农产品由长期短缺向总量平衡。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农业技术装备有了长足发展,实现了农业发展由粗放生产向集约化水平不断提高的跨越。科技的进步也为农业的生产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动力,农业科技在农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现在所占比例大约50%。农业生产不断进步,农

民的收入也是稳步提高,生活条件显著改善,农村发展活力显著增强。农村经济的发展关系到亿万农民的直接利益,我们应该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更好更快的发展。

一、河南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

(一)粮食总产创历史新高

河南省2012年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4360万吨,比上年增加590万吨,增长19.3%,比历史最好水平的1999年增加6.75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其中夏粮总产量2520.98万吨,增长7.9%;秋粮总产量1739.03万吨,增长41%。年粮食总产占全国的近十分之一,其中小麦产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新增粮食产量居全国首位。

(二)目前呈现全面发展的良好势头

农业基础设施有了进一步改善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农业结构在优化调整中日趋合理;农民收入显著增加。但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 ,面临新的发展 ,必须在宏观经济指导下,对农业结构继续加以优化调整,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投入,不断地提高农村人口的收入和消费水平,使全省绝大多数农民稳步进入小康,以形成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新局面。

(三)农业生产条件显著改善

近年来,国家支农惠农政策的不断加大,又一次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对农业生产的投入显著提高。截止2012年底,全省有机电井122.94万眼,比1978年增长二倍。2012年全省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为4,955.84千公顷,较1978年增加了1,234.17千公顷,全省旱涝保收田2012年达到3,962.38千公顷,比1978年增加了2, 010.65千公顷,增长了一倍以上。农田水利建设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增强了河南农业生产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为农业的增产丰收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二、河南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农民的素质偏低

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但由于历史原因,大多数农民受教育的年限比较短,文化程度比较低,特别是一些有文化、有技能的农村青壮劳力都在外务工,留守人员多为年龄较大或年龄较小的老人或儿童,难以承担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担。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已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迫切要求。

(二)农村资金严重外流

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获得贷款非常困难。农村信用社是农村资金外流的重要渠道。1978-2000年期间,通过农村信用社农村资金净流出4519.2亿元。农村信用社净流出资金中有一部分以存款准备金、转存银行款的形式流向中央银行,还有相当部分的农村资金被农村信用社通过购买国债和金融债等方式大量转移。邮政储蓄机构的性质决定了它只吸收存款,资金转给人民银行,自己不发放贷款。近年来由于邮政储蓄转存款利率水平过高,为 4.131%,高于金融机构在人民银行1.89%的存款利率,且无任何风险,储蓄规模迅速增加,到200 2年12月邮政储蓄存款余额为7369亿元,其中65%来自县及县以下地区,乡镇及所辖农村占34%。

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农业银行商业化改革进程的加快,农业银行金融资源的配置不再局限于农业和农村,其机构网点正逐步从农村收缩,农贷款的增幅趋缓,占比开始下降,业务也日益向城市和工业靠拢。目前,农业贷款仅占农业银行各项贷款余额的10%,农业银行支农力度减弱。虽然农村信用社是直接覆盖广大农村、网点众多的正规金融机构,但为农户提供的贷款非常有限。据统计,全国农户贷款面为25%。农业贷款占农村信用社贷款的比重1990年为46.2%,2 000年降低到34.2%。在各大商业银行纷纷撤出农村以后,仅靠农村信用社系统的信贷实力,根本无力解决农民贷款难的问题。作为专营农副产品收购资金的供应和管理的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随着粮棉购销市场化进程加快,粮棉流通领域政策性经营空间缩小,农业发展银行粮棉收购贷款业务量出现大幅下降,农业发展银行支农作用明显弱化。

(三)社会保障不健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