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上学期七年级语文期末复习卷(14)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 学年上学期七年级语文期末复习卷(14)及答案.doc
2017—2018 学年上学期期末复习卷(14)
七年级语文
注意事项: 1.全卷共 6 页,满分为 120 分。

考试用时为 120 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答题卡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

用 2B 铅笔把对应该号码的标号涂黑。

3.答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的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不如 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或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 案无效。

4.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 10 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 得超过 120。

5.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时,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24 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0 分) (1)客路青山外, (2) 此寄》) (3)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 , 。

潮平两岸阔, 。

(王湾《次北固山下》)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
(4)《观沧海》中总写大海、山岛景象的句子是 (5)默写李商隐《夜雨寄北》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4 分) , 。


(1)但在南国,雨仍然偶尔造访大地,但它变得更 lì n sè了。

(___________) (2)有的是飞起来的时候才闪露一下 bān lán 的花彩。

(____________) (3)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 hài rén tīng wén 了。

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__________) (4)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 jīng yì qiú jīng。

(____________)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那女孩打扮得花枝招展 ,真讨人喜欢。

.... B. 一场春雨过后,田间野外,四处的绿草油然而生 。

.... )(3 分)


C.这事让他徘徊 了整个下午,傍晚他才拿定主意。

.. D.老师的一番话让他感慨 良深。

..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随着“神舟十号”飞船和长征二 F 遥十火箭组合体顺利转运到发射区,意味着“神十”发射已进入最 后准备阶段。

(删去“随着”) B.网购之所以让那么多网友着迷的重要原因,是因为他们在下单后输入帐号密码时基本没有感觉到是在 花钱。

(删去“因为”) C.游泳专家表示:有人溺水时,非专业人士如果盲目下水救人,不仅相当危险,而且施救的难度很大。

(将“相当危险”和“施救的难度很大”互换位置) D.今年,全球各地纷纷出现异常天气。

年初,地处南半球的澳大利亚热浪滚滚,而英国却持续遭受严寒 的灾难。

(“灾难”改为“侵袭”) 5.仿照下面的句子再写两句,与前面句子构成意思相近的排比句。

(4 分) 适应是什么?适应是青松在泰山悬崖上迎风劲舞,是腊梅在寒冬腊月里傲雪盛开,是 是 二、(46 分) (一)(10 分)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 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3 分) (1)非宁静无以致 远 ( . (2)非学无以广 才 ( . (3)意 与日去 ( . ) ) ) 。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 (1)非淡泊无以明志。

(2)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

B.“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他


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

C.“学须静也”的“学”已经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而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也不只 是单纯的宁静,而有淡泊名利的意味。

D.“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二)(9 分) 废弈向学 魏甄琛举 秀才入都,颇以 弈棋废日,至通夜不止,令苍头 执烛,或时睡顿,则杖之。

奴曰:“郎君辞 父母仕宦 ,若读书,执烛即不敢辞,今乃围棋日夜不息,岂是向京之意乎?”琛怅然惭感遂诣 赤彪 许 假 书研习闻见日优。

【注】①举:应试。

②以:因为。

③苍头:仆役,奴仆。

④仕宦:做官。

⑤诣:到。

⑥赤彪:人名。

⑦许: 处所,地方。

⑧假:借。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颇以弈棋废日 /日 月星宿,不当坠耶 . . B.岂是向京之意 乎/意 与日去 . . C.若 读书/若 屈伸呼吸 . . D.至通夜不止 /后狼止 而前狼又至 . . 10.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 分) 琛 怅 然 惭 感 遂 诣 赤 彪 许 假 书 研 习 闻 见 日 优。

11.阅读选文后,你获得了什么启示?请说出其中两点。

(3 分) (三)(10 分) ①白居易在《荔枝图序》中这样描述荔枝,说荔枝“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 四日五日色香味尽去矣”。

这样看来,“红颜易逝”似乎是荔枝的宿命了。

②为何荔枝的色香味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变化呢?这还要从荔枝果实的结构说起。

别看荔枝壳就像一身铠 甲,其实那是不折不扣的“样子货”。

这身“铠甲”不仅不能保护荔枝,还会带来不少麻烦。

荔枝外果皮上 那些“护心镜”模样的裂片突起,不仅很薄,内部组织之间还有很多空隙,很多宝贵的水分会从这些空隙跑 出去,留下干巴巴的荔枝果实。

③不过,与干旱孤军奋战,还不是荔枝所要面对最糟糕的问题。

荔枝壳还含有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 这些酶会把很多无色的多酚类物质都加工成为黑色素,这就是会使荔枝颜色变深的褐变作用。

这些酶的加工 速度很快,“一日而色变”足以说明它们的工作效率。

④虽然荔枝在采摘一日之后,果肉还会保持相对良好的状态,但是用不了多久,它也会步果壳的后尘, 而衰老的原因出在它自己身上。

植物的果实(比如苹果、梨等)同我们人类一样,也需要喘气呼吸,在这个
④ ⑤ ⑥ ⑦ ⑧ ① ② ③


过程中,果实内的糖类物质会被逐渐消耗。

只不过,这个过程进行得很缓慢,我们听不见它们的喘气声罢了。

⑤荔枝的呼吸强度可以达到苹果或梨的 4 倍,不仅如此,从树上摘下来的那一刻起,荔枝的呼吸作用还 会不断加强。

其结果是果肉中的糖类物质被迅速消耗,维生素 C 也会迅速下降,同时还会产生一些气味不佳 的醇醛类物质。

荔枝在采摘二三日之后香味尽失,在很大程度上是他们“大喘气”的结果。

⑥除了本身“体质”的大缺陷,荔枝还有个不利于“美容养颜”的坏毛病,那就是释放乙烯。

乙烯和我 们常吃的香蕉有着不解之缘。

为了便于运输,蕉农一般会在成熟前把青色的香蕉采收下来,等送到目的地之 后,只要用乙烯一喷,在很短时间内青色的果实就会变成看起来黄澄澄的大香蕉了,这可能是北方吃到的香 蕉总是淡而无味的一个原因。

⑦但乙烯不仅可以把青果催熟,而且可以把熟果催败。

荔枝的危险之处正在于此,它们不但会释放乙烯, 而且会越放越多。

直到把自己催得“人老珠黄”,流水变味,释放量才会下降,可一切为时已晚。

⑧总之,种种自身缺陷注定荔枝在脱离大树之后,不用多久就会“香消玉殒”。

12.下面对荔枝“红颜易逝”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荔枝壳裂片突起,像铠甲;它很薄,内部组织之前还有很多空隙,但可以阻止宝贵的水分从这些空隙 跑出去。

B.荔枝壳还含有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会使荔枝颜色变深。

C.荔枝的“大喘气”会使果肉中的糖类物质被迅速消耗,维生素 C 含量也会迅速下降,同时还会产生 一些气味不佳的醇醛类物质。

D.荔枝会释放乙烯把自己催得“人老珠黄”,流水变味。

13.第①段中画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表达作用分析错误的是( )(3 分)
A.文章开头引用了白居易对荔枝的描述,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概括了荔枝“红颜易逝”的特点,同时 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第⑤段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了荔枝的呼吸强度大。

C.第⑥段画线句子是一个过渡句,强调荔枝释放乙烯,是它不易保存的主要原因。

D.本文在语言方面除了准确、严密外,还体现了语言的生动性。

14.阅读下面的文字,借助文章中的相关知识,说说材料中的方法可以使荔枝保鲜的原因。

(4 分) 【材料】 唐朝的杨贵妃爱吃荔枝,皇帝曾派人从四川派马疾驰到长安,只为把荔枝送给她吃。

为了博得贵妃那难 得的一笑,众多能工巧匠都得开动脑筋来使荔枝保鲜。

据蔡襄的《荔枝谱》记载,在竹林里砍下一棵大竹子, 凿开一个洞做成竹筒,把鲜红色的荔枝放在水分充足的竹筒里头,然后用泥或蜡密封。

这样一来,荔枝能保 藏到次年的冬天,依然保持着新鲜和美味。

(四)(17 分)


琴声中的玫瑰 ①钢琴是乐器中的贵族,弹钢琴的人也应该是高贵而优雅的。

邻家女孩小雪的母亲始终这样认为。

②小雪一派淑女状:白裙款款,玉指修长,平静淡雅的微笑,仿佛生活在清澄的和弦与悠扬的旋律之中, 远离滚滚红尘的纷扰喧嚣。

③音乐不在谱子里,它在人心里。

看到小雪,你就会对这句话深信不疑。

月光如水的晚上,我常能听到 如水的琴声清脆如珠落玉盘,时而低回如呢喃细语。

这是一种洁净的琴声,载着人的心灵驶回音乐深处,寻 找精神的玫瑰。

④小雪学琴的费用很贵,一小时 30 元。

一个月下来,要花去母亲月收入的三分之一。

小雪是个很懂事的 女孩,总是用悦耳的琴声催开母亲的笑靥。

她最渴望的,是尽快拿到钢琴等级证书。

然而在我陪小雪去填报 考试定级表时,一位已被内定为评委的老师叫住了她,善意地让她把指导教师的名字换成自己的。

“这可是 关系到你能否过级的大事。

”那位评委语重心长地说。

⑤小雪的脸刷地红了,咬着嘴唇低下了头,细声细语地说:“我回家和妈妈商量一下。

”“你妈妈会明 白的。

”那位评委暖昧地笑了笑。

⑥那一晚,小雪弹的尽是些单调枯燥的练习曲,喑哑嘈杂,令在另一间房内的我也莫名地烦躁。

⑦小雪还是没有把指导老师的名字改过来。

考试那天,那位评委一脸掩不住的惋惜:“她是很有希望过 级的……”小雪的母亲没说什么,只是轻轻拂去小雪长裙上的一片落叶,告诉女儿,上台演奏的时候要沉着、 冷静。

⑧小雪上台的时候,评委席上起了一阵小小的骚动。

她显得很平静,亮丽的琴声徐徐响起,渐渐如潮水 般四溢开去,充盈着考场内的每一处空间。

琴声中仿佛有一个白色的精灵在随风而舞,舞姿优雅高贵;又好 像有一朵朵耀目的玫瑰次第开放,飘逸出音乐的芳香。

评委席上又一次掠过一阵小小的骚动。

那位评委悄悄 走到小雪的母亲身边,小声地说,现在改变指导老师的名字还来得及。

小雪的母亲再三感谢她,但还是婉言 谢绝了。

那位评委叹了口气,遗憾地摇了摇头。

⑨小雪后来告诉我,当她妈妈听到要改指导教师姓名的事后,只是淡淡说了句:“女儿,你要活在你洁 净不染尘埃的琴声中,懂吗?” ⑩小雪终于没有通过考试。

在月光如水的晚上,依然有琴声悠然而起,也依然是那般的清纯、洁净。

她 虽然没有拿到钢琴等级证书,却拥有了精神的玫瑰。

她又想起了那句话: ⑪音乐不在谱子里,它在人心里。

15.请在横线上把本文的情节补充完整。

(4 分) 报名考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考试失败 16.请简要分析⑦段中“小雪的母亲没说什么,只是轻轻拂去小雪长裙上的一片落叶”这一细节描写的作用。

(4 分)


17.小说以“琴声中的玫瑰”为题有什么含义?(4 分) 18.请从音乐艺术、小雪及其母亲三个角度任选一个角度,谈谈你从小说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5 分) 三、(50 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50 分) 那是一张慈祥的脸,让我感到了生活的温馨;那是一张疲惫的脸,让我明白了生活的艰辛;那是一张陌 生的脸,让我看到了生活的多彩;那是一张阳光灿烂的脸……生活中,我们见过无数张脸。

请以“难忘那张 脸”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不少于 550 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附加题(10 分) 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 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 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谋害隐 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20. 选文出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______________, 文中的 “她” , 即 “阿长” , 是鲁迅小时候的______________ (填人物身份)。

(2 分) 21.选文描述了阿长买来《三海经》时的情节,请回忆原文,再写出两个“我”与长妈妈相处的生活情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分) 22.有人认为: 阿长连《山海经》的书名都说不周全,居然将“三海经”说成“三哼经”,作者却将文章拟 题为《阿长与〈山海经〉》,这样拟题欠妥当。

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简要陈述理由。

(4 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