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性高校办学定位的理论思考

合集下载

应用型发展视角下师范类新建本科院校办学定位的思考

应用型发展视角下师范类新建本科院校办学定位的思考

2020年8月第8期Aug.2020No.8 LIFE EDUCATION应用型发展视角下师范类新建本科院校办学定位的思考姜珊(苏州大学教育学院,江苏苏州,215123)摘要:师范类新建本科院校具有新本科、应用型、地方性、师范性的基本特征。

首批师范类本科院校具有专升本的建校基础,在办学定位上以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师范大学为发展目标,分层分类培养应用型人才,学科专业设置规模和结构日趋完善,立足于地方,服务于地方,坚持以师范教育为主翼的办学特色。

师范类新建本科院校在应用型转型发展定位中应推进多元化发展方向,注重发展规模与发展质量并行,以本科教育为建设重点,走以教师教育为主体,以非师范教育为两翼的特色发展之路。

关键词:师范院校;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转型;学校治理截止2019年初,我国普通本科院校1243所,其中新建本科院校702所,占56.48%。

w新建本科院校已占了我国高校的半壁江山,在高等教育结构和培养人才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与扎实推进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2015年教育部颁布《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

新建本科院校要进行应用型转型已是共识,怎么转型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高校顶层设计是为达成学校建设和发展目标的重要环节,包括办学定位、学校章程、学校发展规划等内容。

办学定位是学校根据学校所处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外部环境,依据本校的传统优势、师资力量、办学实际等内部环境,对学校在一定时期内的办学类型、发展方向、服务面向、办学规模、人才培养规格、建设重点、办学特色等方面的统筹规划,对新建本科院校来说具有战略性和根本性的指导意义,关乎着要办成什么样的大学以及如何办的重要议题。

切因此在转型发展中,把握高校的办学定位至关重要,师范类新建本科院校存在新建本科院校的共性,同时也具有自身的特点,因此在应用转型发展过程中也应顺应其共性与特性。

一、师范类新建本科院校的基本特征1.首先是新本科。

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定位概要

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定位概要

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定位
1、办学指导思想
学校办学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弘扬“工学并举”办学传统和办学特色,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坚持质量立校、科研强校,积极推进“211工程”和学科建设,努力提高综合办学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立足冀津、面向环渤海,积极辐射全国,努力为沿海强省建设和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改革,积极推进开放办学,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具有鲜明特色并在国内有重要影响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

2、办学定位
发展目标定位:到2020年前后,把学校建设成为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具有鲜明特色并在国内有重要影响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
办学类型定位:教学研究型大学;
办学层次定位:以高质量本科教育为主,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和留学生教育;
学科专业定位:以工为主,工、理、经、管、文、法多学科协调发展;
服务面向定位:以服务河北及环渤海经济建设为主,积极辐射全国,为沿海强省建设和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厚、口径宽、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高校办学特色与发展定位的研究与实践

高校办学特色与发展定位的研究与实践

高校办学特色与发展定位的研究与实践高校办学特色与发展定位是当前学校发展的重要课题。

随着教育领域的竞争日益激烈,高校迫切需要确定自己的办学特色,并与之相匹配的发展定位,以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本文将探讨高校办学特色与发展定位的研究与实践,并对一些成功的案例进行分析和总结。

高校办学特色是指高校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形成的自身独有的优势和特点。

办学特色的形成需要学校根据自身的办学理念和定位,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并注重学科建设、师资队伍、科研水平和教育质量等方面的提升和创新。

在教学方面,高校可以通过改革教育模式、开展综合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形成与其他高校不同的教育特色。

例如,可以引入项目式教学、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并加强实习和实践环节的设置,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这些创新的教学模式将为高校树立起与众不同的办学特色。

在科研方面,高校可以加强与产业界、社会组织的合作,开展具有独特成果和社会意义的科研项目。

例如,可以利用高校的人力资源和实验设备,重点推进一些前沿科技的研究,提高高校在相关领域的学术影响力和竞争力。

同时,高校还可以注重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具体的产品和服务,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社会服务方面,高校可以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并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合作,提供专业的咨询和服务。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建设、环保志愿者等活动,传递高校的正能量,提高学校的社会声誉。

同时,高校还可以开设继续教育课程,为企业和社会人士提供专业的培训和学习机会,促进社会的持续发展。

高校发展定位是指高校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定位和地位。

高校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定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长远规划和战略部署。

高校可以根据地域优势、学科特长、办学历史等因素确定自己的发展定位。

例如,一些高校可以以地方特色为依托,打造地方特色学科,推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同时,高校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科优势,确定自己的专业定位,打造特色学科群,提高学校的学科竞争力。

对民办高校办学定位的思考

对民办高校办学定位的思考

对民办高校办学定位的思考办学定位是高校根据自身条件和所处环境和社会经济文化和发展趋势,对学校在高等教育系统中所处位置和学校发展愿景做出方向性的判断与选择,关系到高校发展的全局。

在我校进入转型期内涵发展的阶段,办学定位成为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

本文以我校的校情为基础,对我校办学定位的确定和实践提出相关建议。

标签:办学定位;实践;对策作为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民办高校,自改革开放开始发展,至今已走过三十几年的历程。

截至2018年5月31日,在教育部公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名单》中,国家承认学历的民办高校一共有735所。

当前,我国民办高校已经进入了一个重要的发展转型期。

民办高校由于办学时间不长、积累有限,师资力量不足等原因,在办学定位上出现定位表述趋同、特色不足,办学投入无法与办学定位相匹配,人才培养模式不适应地区经济发展等问题。

在转型过程中,办学定位的问题是最为关键的问题之一。

办学定位是高校根据自身条件和所处环境和社会经济文化和发展趋势,对学校在高等教育系统中所处位置和学校发展愿景做出方向性的判断与选择。

它是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理念的宏观概括,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学校办学类型、办学规模、办学层次、人才培养目标、学科专业、教育形式等方面。

办学定位关系到学校发展方向和办学特色,关系到学校的各种办学资源的优化配置。

正确合理的办学定位是学校科学发展的保证。

我校目前定位为教学型,以本科教育为主、专科教育为辅,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多学科全日制本科院校,在确定办学基本要素时,应注意把握以下方面。

第一,一定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

要通过系统的调查研究,准确的了解国家或所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实际需求情况,客观、理性的审视和分析自身的办学条件,科学评估自身的优势和劣势。

在此基础上,结合市场的具体的需求,确定符合自身的办学实际、通过一定的努力能够得以实现的发展目标定位。

这就要求学校在设置专业、布局专业结构时,不要盲目攀比、贪大求全,要充分考虑到现有的办学条件,不能一味的追逐社会热点专业,也不能一成不变的维持原有传统专业,在社会需求和自身条件与发展潜力之间找到最佳的结合点。

地方高校公共事业管理本科生专业认知定位思考

地方高校公共事业管理本科生专业认知定位思考

关系看成是教育产品的关系, 那么高校便
2 、 专 业发 展 现 状 。 由于 起 步 晚 , 发 展 专 业 认 知 和 就 业 认 知 。 在 1 8 1 名参与调查的学生中, 男生 占
开 办的高校类 型不 同, 专业方 向 是这 一 市 场 的 卖 方 , 作 为 受 教 者 的学 生 则 速 度 快 ,
中图分类号: G 6 4 文献标识码 : A 原标题 : 地方 高校公共事业管理本科生专 业认知调查及发展 定位思考 收录 日期 : 2 0 1 3 年 3月 1 8日
引言
大学娄成武教授和云南大学崔运武教授 , 为 专 业特 色培 养 , 提 升 学 生 的 就 业 竞 争 力
在 对 西 方 国 家 公 共 管 理 深 入 研 究 的 基 础 提 供 科 学 参 考 。 二、 本 科 生 专 业 认 知 度 调 查 1 、 基本信息分析。 根 据研 究 日的 设 计
探索地方高校 的, 所 以缺乏有效 的就业承载实体 。针对 业管理本科生的专业认知 情况, 剖析公共 析该专业发展存在 的问题 ,
事业管理 专业定位与发展 过程 中存 在 的 公共 事业 管理 专 业 定 位 与 发 展 思 路 , 并 提 “ 事 业单 位 ” 和 以培 养 进 入 “ 公 务 员职 业 队 问题 , 并就地方高校公共事 业管理 专业的 出相应的完善建议 , 这对促进公共事业管 伍 ” 为 就 业 目标 的课 程 设 置 , 在 事 业 单 位
专业特 色培 养、 提 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提 义 。
供参考。
关键词: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认知 ; 定位

高校 尤 为突 出 。 导致 公 共 事 业 管 理 专 业 学

办学定位讨论情况汇报

办学定位讨论情况汇报

办学定位讨论情况汇报
近期,我们学校就办学定位展开了深入讨论,旨在明确学校的办学目标和定位,为学校的发展规划提供指导。

在此次讨论中,我们就办学定位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探讨,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首先,我们就学校的办学宗旨展开了讨论。

大家一致认为,学校的办学宗旨应
当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一宗旨既符合国家对教育的要求,也符合学校的办学理念,是学校办学定位的基础。

其次,我们就学校的办学目标进行了深入探讨。

在众多意见中,我们最终确定
了学校的办学目标是建设成为一所具有国际视野、国际水平的现代化学校。

这一目标明确了学校的发展方向,也为学校的未来发展指明了道路。

接着,我们就学校的教育理念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碰撞。

在众多的观点中,我
们一致认为,学校的教育理念应当是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这一教育理念贯穿了学校的整个办学过程,是学校办学定位的灵魂所在。

最后,我们就学校的办学特色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在激烈的讨论中,我们最终
确定了学校的办学特色是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这一办学特色不仅符合学校的办学目标,也符合时代的发展趋势,是学校办学定位的独特之处。

综上所述,此次办学定位讨论取得了圆满成功。

我们明确了学校的办学宗旨、
办学目标、教育理念和办学特色,为学校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我们相信,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一定能够实现既定的办学目标,办学定位的每一项内容都能够得到有效贯彻和落实。

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同开创学校发展的美好未来!。

如何理解高校办学定位和学校规划

如何理解高校办学定位和学校规划

如何理解“学校定位”和“学校规划”,包括哪几个方面?
答:学校定位主要指:总体目标定位、学校类型定位、层次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人才类型定位、服务面向定位等。

考察学校定位主要看其是否符合“四个为主”:一是以服务地方为主,看其专业布局是否面向地方(行业)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二是以本科教育为主,看其本科生比例是否适当;三是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看其是否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四是以教学为主,看其是否科学处理教学与科研关系,依据自身的条件优势和发展潜力,注重形成办学特色。

学校定位不是一个口号,要通过审阅学校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学科专业建设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校园建设规划等材料,考察培养方案及培养过程,分析人才培养与办学定位的符合度。

学校规划主要包括:学校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学科专业建设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校园建设规划等。

关于地方高校办学特色的思考

关于地方高校办学特色的思考

作者: 牛丽玲
作者机构: 西安石油大学高教所,陕西西安710065
出版物刊名: 文教资料
页码: 97-98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8期
主题词: 地方高校;办学特色;培育模式
摘要:如何定位自己的办学特色,优化培育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是地方高校面临的重大课题。

地方高校办学特色受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的影响,如国家政策、市场需求、校际竞争、地域环境、历史传统、办学条件和办学理念等。

地方高校需要在办学过程中根据自身实力、当地社会环境和高等教育布局状况,做好特色规划,促进办学特色的形成。

地方高校专业定位及课程

地方高校专业定位及课程

实践教学质量监控
该校对实践教学过程进行严格的质量监控, 通过学生评价、教师考核等方式,确保实践 教学质量。
案例三:某地方高校专业建设与发展案例
专业建设规划
该校制定了专业建设规划,明确各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 师资队伍等方面的建设任务,确保专业建设的顺利进行。
师资队伍建设
该校注重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引进高层次人才、培养现有教师等 方式,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践课程的比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03
地方高校专业实践教学
地方高校专业实践教学的意义
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要环节,通过实践学生可 以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实践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和行业需求,提高自己的 就业竞争力。
师资力量不足
一些地方高校存在师资力量不足的现象,导致教学质量不高, 人才培养效果不佳。
地方高校专业建设与发展的策略
加强专业规划
地方高校应加强专业规划,避免专业设置重复,推动专 业设置与地方经济发展紧密结合,提高专业的适应性和 竞争力。
多元化课程设置
地方高校应多元化课程设置,增加选修课程和实践课程 ,注重课程内容的更新和拓展,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对 各类人才的需求。
专业评估与调整
该校定期进行专业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专业进行调整和优化, 以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2
地方高校应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自然资源等特色,设置具有
地方特色的专业,培养具有地域特点的人才。
加强实践教学
03

石家庄铁道大学办学定位的思考

石家庄铁道大学办学定位的思考
根据我校 的历史 、 发展现状和 面临的机遇 , 应 当在现有 教学 型大学 的基础上 , 进一步提高学校 的类 型定 位 , 建设教学研究 型
科 协调发展 的学科体 系。今后 , 随着 我校办学水平 的不断 提高 , 师资队伍建设 、 学科 建设 的不断发展 , 特别是博士学位授 予权单 位 建设取得 的重大突破 , 将为我们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提供更强 有 力的支持。 因此 , 早 日把我校建设成为水 平高、 特色强 的教学研究 型大 学符 合国家和河北省高等教育发展 的需要, 也是我校 自觉参与高 等教育竞争和合作 的需要。
发展潜力 的本科院校 。经过 6 0 年的发展 , 目前 已经形成 了多学
教学型大学以培养本科 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主, 主要履行 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研 究 的职能 , 以知识传授与学生发展为价值取向, 是 高等教育大众化 和普及 化的直接 承担者 , 其数量 占一个 国家 大学总量 的7 0 %一 8 0 %。教学研究型大学在强调本科教学工作 的基 础上, 注重研究 生教育 , 主张通过科研能力的提 高, 来提升大学的办学层次和综合
2 0 0 6 年 本科 教学评估报告 中明确提出, 要“ 不断提高办学层 次和
学研究型 的工科 大学, 有利于实现 高校学科 、 专业 与河 北省支柱 产业的有 效对 接, 以源源不断的科技研究成果为区域经济社会发 展 提供 支撑。 我国交通基础 设施建设在 国民经 济发展中始终处于 战略和 先 导地位 , 同时也是 从业人 V 1 众 多的行 业之一 , 我校作 为主要为 交通基础设施建 设服务的地方高校 , 全面介入了交通运输 , 尤其 是铁 路新技术 发展研究 的诸 多重点领域, 参与了国家多项重大工 程建设, 成果转化能力强 , 技术 支撑业绩突出, 学校加速发展与交

二、学校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

二、学校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

附件1:
学院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
(一)办学定位
学院定位为教学型,以本科层次为主,积极争取举办硕士研究生教育。

立足吉林,面向全国,主要为国家、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培养基础理论扎实、社会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发展目标
1、学院坚持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坚持以学生为本,以教育质量求生存,以办学特色求发展,以就业需要为导向,以严格管理为手段,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教学改革为核心,狠抓教学质量始终不放,下大气力充实和完善办学条件,不断增强办学实力和竞争力,努力把学院办成定位准确,特色鲜明,综合实力较强,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学生喜欢、家长放心、社会认可、国内有名、省内知名的独立学院。

2、学院根据社会需求和办学条件,合理确定办学规模,计划“十三五”期间,在校生规模为15000人,每年计划招生3500人。

3、学院在“十三五”期间拟增设本科专业6—8个左右。

到2020年学院的专业规模保持在30个左右。

拟在5年内,把学院省级品牌专业旅游管理专业建设成吉林省旅游类示范专业;力争新增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特色专业1—2个;着力打造建筑学类专业群;成功申报专业硕士点。

关于地方高校办学定位的思考

关于地方高校办学定位的思考

关于地方高校办学定位的思考关于地方高校办学定位的思考——以萍乡高等专科学校为例一、办学定位在地方高校发展过程中的必要性(一)地方高校的发展依赖于地方政府的支持地方专科学校合并升格为本科院校后,办学层次得到了提升,对人才培养规格和服务社会能力要求也提高了,但地方高等学校的区位布局和服务分区并未改变,地方政府政策和经费支持对地方院校的发展仍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立足地方、依托地方、服务地方”是地方本科院校办学的基础和方向,也是培育办学特色和优势的必然选择。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该坚持以服务求发展,以对地方贡献求支持,要以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为着眼点,努力争取地方政府资金、政策和环境的支持,实现学校与地方政府协同发展。

在众多影响地方院校发展的因素中,国民经济,尤其是高校所在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高校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地方经济发展水平是学科建设的宏观环境因素,对高校学科建设有重要影响,地方高校如何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建设需要,做好高校学科建设,是一个哑须思考并努力实践的问题。

(二)地方高校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人才、科技和智力支持地方本科院校的历史使命仍然主要是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必须依赖于人才和科技创新,这是地方经济发展的两个核心问题,而这两个核心问题主要依靠高校来解决,地方学校要充分发挥作为当地智力、科技、人才、文化和信息中心的作用,为地方政府和当地企业充当智囊团,为其提供决策咨询;学校要面向地方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把与地方急需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相关的学科专业列为学校重点建设学科专业予以重点建设,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为其提供人才保障;发挥学科优势,开展科学研究,为地方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合理吸收地方优秀文化成果,使地方文化得以传承和弘扬,积极开展地方特色文化研究,推进地方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学校作为当地文化中心的辐射和带动功能,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传承地方文化的主阵地、研究地方文化的主力军、弘扬地方文化的先行者。

学校办学目标定位

学校办学目标定位

学校办学目标定位一、学校办学目标的重要性学校办学目标是指学校为实现使命和愿景而设定的具体目标和方向。

正确认识和明确学校办学目标的重要性,对于学校能否持续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出合格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二、培养优秀人才的目标学校的办学目标应当以培养具有高素质、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导向。

这就要求学校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要注重学术能力的培养,还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交能力等。

三、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学校的办学目标应当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而不仅仅是关注学习成绩。

学校应该通过提供全面的教育资源和培养学生多样化的兴趣爱好,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四、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目标学校的办学目标之一是提高教育质量。

教育质量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也是评价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学校应当注重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发展,并且积极引进优秀教育资源,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五、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目标学校的办学目标还应当包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当今信息时代,创新能力成为了人才培养的重要素质之一。

学校应该提供丰富多样的创新活动和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六、强化职业发展教育的目标学校的办学目标应当包括为学生提供职业发展教育。

学校应该关注学生的职业规划,为学生提供实用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咨询服务,帮助学生顺利就业并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

七、推行社会责任教育的目标学校的办学目标还应当包括推行社会责任教育。

学校应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引导学生广泛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积极投身社会发展,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八、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的目标学校的办学目标还应当包括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学校应该创造一个积极向上、求知欲旺盛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觉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成就。

九、推进国际化教育的目标学校的办学目标应当包括推进国际化教育。

学校应该开设国际交流班和国际化课程,为学生提供与国际接轨的学习机会,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全球竞争力。

大学办学方向、办学定位、办学理念、发展目标

大学办学方向、办学定位、办学理念、发展目标

XXXX大学办学方向、办学定位、办学理念、发展目标一、办学方向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定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服务国家战略和XXXX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宗旨,坚持民族院校的办学定位,遵循民族高等教育的特殊规律,坚持“质量立校、学科兴校、人才强校、依法治校”的总体办学思路,不断提高办学育人的能力和水平,努力把学校建成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阵地、优秀青年的锻造重地、安定团结的模范基地、校风正教风严学风浓的治学园地,为XXXX乃至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为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更多合格人才。

二、办学定位办学类型:综合性、应用型大学。

办学层次: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协调发展国际教育、预科教育、专科教育和继续教育。

服务面向:立足XX,服务XXXX,面向西部民族地区。

办学特色:在招生就业方面,主要面向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办学,注重从民族地区和XX本地招生,保证少数民族学生比例,培养大批能够在民族地区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靠得住的合格人才;在教学方面,坚持适合少数民族学生的特色人才培养和“双语”教学模式,实施卓越人才培养计划,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注重“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教育,构建特色化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学科建设方面,突出民族和XXXX地域两个特色,立足XXXX 自然禀赋和社会人文特点,打造特色学科和品牌学科,形成以人文社会学科为主体、以民族类学科为特色、文理工综合发展的学科体系;在科学研究方面,围绕国家在XXXX的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开展具有地缘优势的学术研究,传承和弘扬少数民族优秀文化,打造XXXX区域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问题研究的重要智库。

三、办学理念立足XX大地和XXXX办大学,遵循现代大学发展规律,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育人为核心、教学为根本、科研为基础、学科为龙头、人才为关键、特色为法宝的办学理念,突出特色、坚守质量,办好各族人民满意的XXXX大学。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定位及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定位及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定位及人才培养模式分析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是在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所产生的一个新型办学群体,多数属于在市(地)级城市举办的公立本科高等院校。

目前我国的新建本科院校有261所,占所有本科院校数量的三分之一,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格局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由于受区域经济社会状况、学校传统、生源基础、就业服务面向等方面的限制,在发展定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培养模式等方面,有着与其他类型本科院校的较大差异。

在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和激烈竞争的环境中,新建本科院校须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积极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进行“实践导向”的培养模式改革。

一、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现状及面临形势目前的新建本科院校大多是由原有办学历史较长、办学实力较强的专科学校通过合并和重组而升格的。

因此,多数新建本科院校具有一部分专科时期形成的优势与特色专业,同时也具备一定的办学经验,这是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的良好基础。

而且,经过升本后的建设与发展,许多本科院校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本科教学管理体系,师资力量也在持续改善和提高。

但是,作为在专科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本科高校,新建本科院校有着许多不足和弱势,具体表现为:(1)本科办学意识差,在教学管理和运行过程中还存在着专科时期的随意性较大的惯性行为;(2)师资队伍整体水平较低,突出表现为高学历、高职称教师少,高水平学科带头人不能满足学科建设需要等;(3)教学经费投入少、教学资源紧缺;新建本科院校中有许多当初为实现升本片面追求校园基础建设效果,甚至不惜负债前进,给升本后的建设与发展留下了巨大的包袱。

许多学校迫于债务压力,不得不削减教学投入、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4)学校发展定位不清,在发展过程存在着流于模仿的倾向。

突出表现为盲目向重点高校看齐,片面追求招生规模和学科专业数量的增长。

从新建本科院校面临的发展形势来看,首先,高等教育国际化使我国高校面临着全球性竞争的挑战。

民办本科高校办学定位的区域特色思考

民办本科高校办学定位的区域特色思考

民办本科高校办学定位的区域特色思考【摘要】民办本科高校在办学定位中应注重区域特色,加强与地方政府、企业的合作,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在办学体系上探索创新,助力区域发展。

融合当地文化,培养符合地方需要的人才,更好地服务区域社会。

民办本科高校应致力于在办学中找到与区域特色相契合的办学之道,为地方发展和人才培养贡献力量。

【关键词】民办本科高校、办学定位、区域特色、优势、地方经济发展、办学体系、地方文化、人才培养模式、匹配、合作、创新、融合、地方需求、人才。

1. 引言1.1 民办本科高校办学定位的区域特色思考民办本科高校办学定位的区域特色思考是指根据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特点、文化传统和人才需求等因素,为学校设定独特的办学目标和特色,以便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区域特色定位能够使民办本科高校在激烈的教育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吸引更多优秀的学生和教师资源,提高学校的声誉和竞争力。

在当今社会,民办本科高校办学定位的区域特色思考愈发重要。

随着地方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快速变迁,各地的教育需求也在不断调整和更新。

民办本科高校如果能够紧密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围绕地方经济发展特点和人才需求,制定符合当地特色的办学目标和发展策略,将能更好地满足地方社会的教育需求,培养更适合当地发展的人才,促进地方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

民办本科高校办学定位的区域特色思考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2. 正文2.1 民办本科高校在区域特色定位上的优势民办本科高校可以更灵活地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来确定办学方向和专业设置。

由于民办高校通常具有较强的市场敏感性和灵活性,他们可以更快地捕捉到当地产业结构的变化和人才需求的变化,进而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以满足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

民办本科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更加注重实用性和实践性。

他们通常更倾向于与企业合作,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接触到实际工作场景,培养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办学理念-办学目标的定位与-解读

办学理念-办学目标的定位与-解读

办学理念办学目标的定位与解读一、什么是办学理念1.“理念”。

理念,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观念”。

《辞海》对观念一词的理解是:看法、思想、思维活动的结果。

它实际上就是我们对某种事物的观点、看法和信念,是人们经过长期的理性思考及实践所形成的思想观念、精神回往、理想追求和哲学信仰的抽象概括。

(如前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对周总理的评价:“躯若杨柳摇微风,心似巨岩碎大涛。

全世界为他降半旗,这就是对他精神的回望。

同样黑人领袖纳尔逊曼德拉逝去,90多位世界正要为他送行。

美国人惧怕毛泽东的真正原因,是他老人家的思想)。

2.教育理念。

定义一:教育理念是人们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教育发展的指向性的理性认识(指向性即目标)。

定义二:教育理念是人们追求的教育理想,它是建立在教育规律基础之上的一种“远见卓识”,它能正确反映教育的本质和时代的特征,科学地指明教育前进的方向(本质即对教育的科学分析和比较精准的把握)。

定义之三:教育理念是关于教育发展的一种理想的、永恒的、精神性的范型(教育最终给予人们的是什么,是思想和精神的东西)。

3.办学理念。

是学校办学的灵魂,是指引学校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核心价值观。

办学理念是关于学校整体发展的价值追求和理性认识,它决定着学校群体的教育行为,它既指导着学校快速健康的发展,也体现出对学校未来发展方向的一种期待。

办学理念是“为了实现办学目标,依照教育规律而确立的办学思想和教育观念。

”它是校长办学的灵魂,是校长基于“办怎么样的学校”和“怎样办好学校”的深层次思考的结晶。

办学思想是校长办学理念的具体化,是校长在长期的学习、工作实践中逐步总结和发展的结果。

办学理念是一定教育思想形成后提炼出来的能概括学校办学思想的一句话,或一段话。

办学思想是在具体办学过程中指导、影响办学行为的理论思想。

二、办学理念提出的依据(一)依据党的教育方针。

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对地方高校地方性的理解

对地方高校地方性的理解

作者: 张晓明
作者机构: 江汉大学高教所
出版物刊名: 现代教育管理
页码: 80-83页
主题词: 高教改革;领导管理体制;招生数;教育质量;指导思想;封闭化;专科人才;专业人才;教育发展水平;文化环境
摘要: 地方高校的兴起,是高等教育地方化的产物,从发展的趋势看,不论是学校数,还是招生数,地方高校都保持着上升的势头。

但是,地方高校在发展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教育质量不高、效益欠佳、浪费甚大的系列问题。

这其中,有地方经济疲软、财政困难方面的原因,有条块分割的领导管理体制方面的原因,但最根本的一个原因乃在于我们在办学指导思想上将地方高校的地方性狭义化、封闭化、绝对化,对'地方性'没有进行科学的理解。

高教改革的实践时刻离不开理论的指导,正确地认识地方高校的地方性,对我们端正办学指导思想,真正办出地方高校的特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方性高校办学定位的理论思考文章以办学定位的内涵、依据和特点的理论分析为基础,针对地方性高校办学定位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了地方性高校在办学类型、办学职能、办学层次、办学特色、办学规模和服务面向六个方面作出全面、准确、合理定位的思想和实践主张。

[标签]地方性高校办学定位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在我国大众化高等教育加速推进的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

许多高校特别是一些地方性高校不切实际地追求规模和速度,造成学校在教学、管理等方面的一系列新问题。

地方性高校在改革发展过程中脱离地方实际,表现出惊人的趋同性、相似性,缺少鲜明的个性和特色。

事实上,地方性高校出现的诸多现实性问题究其根源都与其办学定位不明晰密切相关,这势必影响到学校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因此,准确、合理的办学定位成为地方性高校面对的首要课题。

一、高校办学定位的三个基本理论问题(一)办学定位的基本内涵正确认识高校办学定位的基本内涵是高校准确、合理定位的前提条件。

目前,一些高校在办学定位上出现的偏差,与高校治校者对办学定位基本理论问题认识不清有直接关系。

从高校的发展史来看,高校定位的价值取向在工业革命后就一直把社会需要作为第一根据。

特别是在二次大战后,受政治、经济、科学技术以及教育观念的革命性影响,世界高等教育大众化步伐加快,以满足社会多元化需要取向的大众化高等教育发展迅速。

为满足社会和普通求学者的需要,高校在其职能上已今非昔比,与劳动力市场联系相当紧密。

所以,从这种意义上来说,高校办学定位可以解释为“治校者要建一所怎样的高校来适应社会需要”这样一句简单的话。

进一步明确地说,高校办学定位首先明确的问题是“定什么”,即高校在办学的哪些方面来“定”;其次是“怎么样”,即对高校定位的每一方面具体化,非常清晰明了地确定高校所要达到的水平或所要达到的目标。

一般而言,办学定位指向高校的办学类型、职能、层次、特色、规模、服务面向六个方面,在作充分的理性考察的基础上方能自我确定。

它是一个立体的、全方位的概念,是一个具体的、操作性很强的概念。

(二)办学定位的依据高校办学定位必须有一定的理论认识依据以及实践基础,并不是高校想怎么办就怎么办,想办什么样就办什么样的主观主义行为。

我们认为,高校在明确办学定位时至少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作为定位主体对高校的基本认识即高校的理念。

高校的理念即对高校的基本看法。

高校领导应该既是一个教育理论家又是一个教育实践家。

作为一个教育理论家必须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尤其是高校理念。

高校领导必须考虑的问题有:高校作为一个教育组织应该生成怎样的价值,这直接关系到高校的职能以及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高校组织内部结构及其运作方式,包括其基本原则和基本模式;高校的决策机构系统能否围绕高校组织性质和职能为实现高校的价值服务;高校的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以怎样的教育理念及其措施才能得到保证;高校如何形成和保持自己较强的个性特色;高校怎样才能争取自己更大的办学自主权以保证高校职能的更好发挥等问题。

所有这些对高校问题的认识都可以作为高校的理念,而这一切又都直接决定了高校办学主体的自主办学定位。

第二,社会历史条件及其要求。

高校办学定位必然受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因素的制约,因为社会历史条件对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以及发展趋势和高校人才培养目标都发生直接的制约作用。

如一定历史时期的国家或地方宏观教育政策、法律、规章制度以及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经济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和思想文化发展特点对人才的特别要求等等。

在今天,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办学定位取向可以说是一种处于主导地位的办学定位价值取向。

第三,学校自身的现状和特点。

高校必须认清自己的学校历史、办学环境、办学基础条件和现有水平等等。

立足实际才能扬长避短,这是基本的方法论。

(三)办学定位的特点办学定位的特点是多重的。

首先是办学定位的现实性和可能性。

要从自身的条件出发,实事求是,量力而行,不能盲目攀比。

如全国性高校因办学基础条件、投资条件和招生条件等优势以及长期办学形成的深厚文化底蕴与一些地方性高校的办学定位就存在明显的差异,二者没有任何完全趋同的根据。

其次是前瞻性和动态性。

高校定位是可行性考察,但不能完全拘泥于现实,是在现实性与超越性之间。

因为,任何教育都具有未来性,是通过人才培养服务于社会并引领社会发展的。

因此,合理的办学定位应该是立足于现实但不完全被动服从于现实,能够根据社会和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在办学定位上作出灵活的调整,所以,办学定位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开放的,需要在实践探索中不断地作适度的调整。

同时,办学定位的方向性指导意义要求学校必须在办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地创新。

所以,办学定位的实践过程也就是学校内涵、价值不断生成的过程。

再次是准确性和特色性。

高校办学定位必须强调准确性。

因为,办学定位对学校的一切办学行为从宏观到微观都具有指导作用,关系到学校工作的成败得失、前途命运。

准确性必须立足于学校内、外办学条件,即外部办学环境和内部办学的软、硬件基础。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由于受宏观管理体制的改变、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及高等教育国际环境如国际高等教育机构进入国内教育服务市场的影响,使得高等教育的竞争日趋激烈,这对于地方性高校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地方性高校不可能与全国性高校盲目攀比,重要的是如何找准自己的位置,积极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空间,充分挖掘自身发展的潜能。

从这一点来说,学校个性鲜明的办学特色就显得尤为重要。

因而,高校办学定位必须强调特色性,以实现准确性和特色性的统一。

学校发展自己怎样的优势学科、优势专业和人才培养优势以及如何发展成为学校的特色内容,这集中反映在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与众不同上。

围绕人才培养有重点地开展科研和社会服务成为地方性高校的主要职能。

因此,学校办学定位就必须以人才培养为重心进而办出特色、展示特色,从而为学生和社会所欢迎。

二、地方性高校办学定位的思考办学定位问题是学校的发展战略问题,直接关系到学校生存发展的大局。

地方性高校全面、合理、准确的办学定位有助于学校教职工尤其是高层领导宏观上进一步明确办学指导思想,规划学校的具体发展目标,把握学校的发展方向和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有助于指导解决学校在专业设置、教育教学、结构制度、组织管理等建设发展中的各种具体问题;办学定位在讨论确立过程中,有助于广大教职工统一思想认识,增强自我意识,形成集体向心力、凝聚力;有助于学校充分利用有限的教育资源高质、高效完成各项任务。

地方性高校必须研究学校办学定位,理请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思路,丰富学校内涵,提高办学质量,提升学校的竞争力。

目前,对地方性高校而言,在学校的办学定位上,可以说存在着思路不明晰、认识深度不足、过于宽泛、缺少个性、创新性不足等共性问题,甚至与学校的办学类型、层次水平、质量混为一谈。

人们普遍认为学校要生存发展就必须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而要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就必须相应地改变学校的层次和类型。

似乎唯有如此,地方性高校才能面向市场,提高学生就业率。

因此,贪大求全,盲目追求上规模、上层次,学科、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上无主次、无轻重的局面很难得到根本性改变。

有时候,我们似乎很强调市场,很强调地方性,但我们并没有对市场作很好的实证研究和科学预测,并不能充分地认识到区域性差异和区位优势,所以,学校办学的主动性依然不足,更多的是盲目跟进或对同类型学校不切实际地模仿,所以很难说有自己的特色和地方性特点。

今天,地方性高校在办学定位确立和实践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办学自主权,基于对办学定位的基本内涵和依据的理解,通过深入地调研论证,凝聚集体智慧,以达成共识。

办学定位的确立和实践过程,实际上也是学校发展的一个全面创新过程,可以从下述几个方面作全面考察:(一)办学类型定位对办学类型的认识是多角度的,可以从办学主体、隶属关系、学科结构和人才培养规格等方面来确定。

对高校办学类型定位的一般性认识是把学科构成和人才培养规格结合起来,以此作为办学类型定位的认识基础和理论依据。

在此种意义上,目前我国高校类型大体可以分为综合性大学、多科性大学、专科性大学、高等专科学校和职业技术学院等类型。

目前我国地方性高校有很多是由同一地区的不同类型的学校合并建成,学科门类相对较为全面,因此,这样的地方性高校在办学类型上可以确定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少数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向综合性大学发展。

(二)办学职能定位高校的办学职能主要表现为人才培养、科研和社会服务三方面。

当然,严格意义上的学校职能区分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

相比较而言,高校的职能定位只是不同学校在不同职能方面有不同程度的侧重,或侧重研究型,或侧重教学型,或侧重教学研究型,通过不同的学科专业建设规划来实现。

研究型高校高度重视学科和研究型人才培养的出类拔萃,教学型大学则强调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而教学研究型高校强调二者并重。

由此,学术和科研在不同职能定位的学校就有了不同程度的要求。

地方性高校长期以来一直以应用性专业为主,重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学校科研基础、教师整体科研意识和科研水平不高,且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改观。

而且,自身办学的物质条件、科研条件、投资条件、招生条件和学生就业等方面都决定了学校无法在职能上做跨越式调整。

因此,地方性高校在办学职能上可以定位为教学型大学,或以本、科教学为主,或本、专科教学兼顾,以培养基础扎实、适应性强的,具有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应用型本、专科专业人才,这也是时代发展之必然,学校本身发展之必然。

(三)办学层次定位从学制上来看,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的办学层次有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

毫无疑问,地方性高校由于其职能发挥的有限性,在办学层次上应该以本科教育或本、专科教育为主体。

基础较好的学校以本科教育为主,兼顾专科教育发展。

同时,为适应地方社会发展需要,应积极发展成人教育,通过发展优势专业和带有浓厚地方特色的专业及专业方向,努力体现地方性特点,并对社会发展变化做好预测,培养社会急需的高等职业技术人才。

(四)办学特色定位特色是一个学校的鲜明个性,是学校的优势所在。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大众化高等教育的竞争就是学校特色的竞争。

地方性高校可以办出怎样的特色?应该发展怎样的特色?一方面,我们可以认真审视学校的传统优势学科和优势专业,作为特色的基础,另一方面,学校要走特色办学的道路,还必须考虑作为地方性高校的区域优势和区域经济发展要求,并作为特色办学的生长点,来积极建构自己的优势学科和优势专业,通过人才培养目标的调整,实现特色人才的培养。

地方性高校的特色定位和建设可作如下考虑:第一,学校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和优势。

既有的优势和基础不能丢,不能完全根据市场的变化决定办还是不办。

只要有自己的优势和特色,根据市场变化在教育规模上做相应的调整,既有的专业教育就应该成为学校的重要内涵,从而为地方的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发展培养人才,第二,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把“三农”问题作为今后工作的一个重点,这为地方性高校发展无疑带来了空前的机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