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与传统文化考点大合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化学与传统文化考点大合集
1.《本草纲目》“烧酒”条目下写道:“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

【说明】由“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其清如水”知,将液体通过加热转化为气体,最终冷凝为液体的过程,即蒸馏。

2.《本草纲目》中记载:“此即地霜也,所在山泽,冬月地上有霜,扫取以水淋汁,后乃煎炼而成”。

【说明】文中对硝酸钾的提取涉及溶解、蒸发浓缩、结晶。

“扫取以水淋汁”是把收集的硝酸钾固体溶解于水中形成溶液,“煎炼而成”是通过蒸发浓缩、结晶,最终得到纯净的硝酸钾固体。

3.《本草纲目》“彼人采蒿蓼之属,开窖浸水,漉起,晒干烧灰,以原水淋汁……浣衣发面,甚获利也”。

【说明】衣服上油污的主要成分为油脂,油脂在碱性环境下水解生成可溶性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草木灰中含有碳酸钾,碳酸钾水解呈碱性,可以用草木灰的水溶液洗衣服。

4.《本草纲目》中记载:“(火药)乃焰消(K N O3)、硫黄、杉木炭所合,以为烽燧铳机诸药者”。

【说明】火药发生化学反应时,C化合价升高,S化合价降低,K N O3中N的化合价降低,K N O3作氧化剂,体现了KN O3的氧化性。

5.《本草纲目》中记载:“其黄黑者名鸡屎矾(碱式碳酸铜或碱式硫酸铜),不入药用,惟堪镀作以合熟铜。

投苦酒(醋)中,涂铁皆作铜色。

外虽铜色,内质不变。


【说明】“不入药用”的主要原因是鸡屎矾溶于胃酸可产生重金属离子C u2+,能使蛋白质变性;“惟堪镀作以合熟铜”指的是与活泼金属反应置换出单质铜的反应;“投苦酒(醋)中,涂铁皆作铜色”涉及鸡屎矾与醋酸的反应、铁与铜离子的反应,其中鸡屎矾与醋酸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为非氧化还原反应;“外虽铜色,内质不变”描述的是铁和铜离子反应置换出铜单质的过程,铜覆盖在铁的表面阻止反应继续进行。

6.《本草纲目》中记载:“近时惟以糯米或粳米或黍或秫或大麦蒸熟,和曲酿瓮中七日,以甑蒸取”。

【说明】粮食酿酒过程中淀粉水解需要酶,葡萄糖转化为乙醇也需要酶,有多种酶参与催化反应;温度过高会导致酶失去活性,从而使反应变慢;“以甑蒸取”涉及蒸馏操作。

7.《本草纲目》中对玻璃有如下叙述:“本作颇黎。

颇黎,国名也。

其莹如水,其坚如玉,故名水玉,与水精同名……有酒色、紫色、白色,莹澈与水精相似”。

【说明】“水精”即水晶,主要成分为Si O2。

玻璃中的着色剂大多是金属氧化物,如添加二氧化锰,玻璃呈紫色;普通玻璃以石灰石、纯碱、石英为原料,在高温下熔融制得;玻璃的主要成分
为S i O2,其能与N a O H溶液发生反应:2N a O H+S i O2==N a2S i O3+H2O,生成具有黏性的N a2S i O3水溶液。

8.《本草纲目》对轻粉(H g2C l2)的制法作如下记载:“用水银一两,白矾二两,食盐一两,同研不见星,铺于铁器内,以小乌盆覆之。

筛灶灰,盐水和,封固盆口。

以炭打二炷香取开,则粉升于盆上矣。

其白如雪,轻盈可爱。

一两汞,可升粉八钱。

”【说明】过程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H g→H g2C l2,H g元素化合价发生了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由“则粉升于盆上矣”,发生的是H g2C l2的升华;汞的化合价升高,则必须有氧化剂参与,可能发生反应:
12H g+4K A l(S O4)2+12N a C l+3O2==2K2S O4+6N a2S O4+2A l2O 3+6H g2C l2;1两为50g,1钱为5g,
9.《抱朴子》中“丹砂(H g 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

【说明】“丹砂烧之成水银”,是指H g S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水银(H g)。

10.《茶疏》中对泡茶过程有如下记载:“治壶、投茶、出浴、淋壶、烫杯、酾茶、品茶……”。

【说明】泡茶过程涉及的操作有溶解、过滤。

11.《天工开物》中记载“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

【说明】“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说明“石灰”受热发生分解,石灰石在高温条件下可分解生成生石灰,故此“石灰”指的是石灰石。

12.《天工开物》中对制造染料“蓝淀”的叙述:“凡造淀,叶者茎多者入窖,少者入桶与缸。

水浸七日,其汁自来。

每水浆一石下石灰五升,搅冲数十下,淀信即结。

水性定时,淀沉于底……其掠出浮沫晒干者曰靛花”。

【说明】文中涉及的实验操作有溶解、搅拌、蒸发。

“水浸七日,其汁自来”即由固体变为液体,涉及溶解,“搅冲数十下”涉及搅拌;“掠出浮沫晒干”涉及蒸发。

13.《天工开物》中记载:“至于矾现五金色之形,硫为群石之将,皆变化于烈火”。

【说明】结合关键字“矾”“硫”,可知“矾”指的是金属硫酸盐结晶水合物。

14.《天工开物》中记载:“金黄色(栌木煎水染,复用麻稿灰淋,碱水漂)……象牙色(栌木煎水薄染,或用黄土)”。

【说明】“麻稿灰淋,碱水漂”的目的是调节溶液的酸碱性。

栌木中的黄木素在酸性介质中呈淡黄色,而在碱性介质中呈金黄色,这是因为植物染料色素一般是有机弱酸或有机弱碱,具有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在不同的酸、碱性介质中能发生化学平衡的移动。

15.《天工开物》记载:“凡炉中炽铁用炭,煤炭居十七,木炭居十三……”
【说明】“炽铁用炭”是指碳还原氧化铁。

16.《天工开物》中有关“火法”冶炼锌的工艺记载:“每炉甘石(主要成分为Z n C O3)十斤……然后逐层用煤炭饼垫盛……发火煅红……冷定毁罐取出……即倭铅也”。

【说明】从“炉甘石”中提取“倭铅”(锌)的反应是置换反应。

17.《天工开物》中记载“然铜入银内,使白质顿成红色,洪炉再鼓,则清浊浮沉立分,至于净尽云”。

【说明】在一定温度下,铜变为氧化铜,而银不发生化学变化,再次熔炼后,通过后续操作即可得到纯银。

18.《天工开物》中有如下描述:“世间丝、麻、裘、褐皆具素质”。

【说明】“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麻”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裘”指的是动物的毛皮,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19.《物理小识》中“以汞和金涂银器上,成白色,入火则汞去而金存,数次即黄”。

【说明】“以汞和金涂银器上”说明汞和金形成了液态合金,“入火则汞去”说明加热时液态汞转化为汞蒸气,该过程为汽化。

20.《本草经集注》中“强烧之,紫青烟起,仍成灰。

不停沸如朴硝,云是真硝石也”。

【说明】硝石的主要成分为硝酸钾,钾元素焰色反应为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利用焰色反应来辨别“硝石”真假。

21.《清嘉录》中记载:“研雄黄末,屑蒲根,和酒以饮,谓之雄黄酒”。

【说明】其中“雄黄”的主要成分是A s4S4。

22.《徐光启手记》中记载了“造强水法”:“绿矾(F eS O4·7H2O)五斤(多少任意),硝五斤。

将矾炒去,约折五分之一。

将二味同研细,听用。

次用铁作锅……锅下起火……取起冷定,开坛则药化为水,而锅亦坏矣。

用水入五金皆成水,惟黄金不化水中,加盐则化……强水用过无力……”。

【说明】“炒”即实验操作中的烘干灼烧,会使结晶水合物先脱水,后分解;“约折五分之一”即质量减少五分之一。

1m o l F e S O4·7H2O的质量为278 g,其质量的五分之一即55.6 g,换算成结晶水的物质的量约为3 m o l,所以“炒”后得到的产物为F e S O4·4H2O。

古代“硝”是指K N O3,“用水入五金皆成水”是指“强水”能溶解大多数金属。

K N O3与F e S O4·4H2O经过一系列反应生成能溶解大部分金属的“强水”,“强水”应为H N O3。

加盐”则引入C l-,相当于配成了“王水”,能溶解金,发生了反A u+H N O3+4H C l==H A u C l4+N O↑+2H2O。

“强水用过无力”的原因是H N O3反应后生成了硝酸盐。

23.《游宦纪闻》中记载了民间制取花露水的方法:“锡为小甑,实花一重,香骨一重,常使花多于香。

窍甑之傍,以泄汗液,以器贮之”。

【说明】文中描述的制取花露水的方法和现代蒸馏的方法是一样的,“窍甑之傍,以泄汗液,以器贮之”说的就是液体的冷凝过程。

24.《吕氏春秋》中有关于青铜的记载:“金(铜)柔锡柔,合两柔则为刚,燔(烧)之则为淖(液体)。

【说明】青铜的主要成分是铜和锡,锡的熔点是232℃,含锡25%的青铜熔点约为800℃。

“合两柔则为刚”是指将两种硬度较小的金属熔合起来却变成硬度较大的合金。

25.北宋《千里江山图》中的颜料来自于矿物质,并经研磨、溶解、过滤这三道工序获得,这三道工序涉及的均是物理变化。

26.春秋时期的“越王勾践剑”历经两千多年依旧锋利。

“越王勾践剑”依旧锋利的原因与其所处环境几乎无氧有关。

27.“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说明】“青丝”与“白发”的主要成分均为蛋白质,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28.《梦溪笔谈》中记载:“古人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

【说明】剑刃等需用硬度较大的铁合金,即“剂钢”指的是铁的合金。

29.《梦溪笔谈》记载:“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

【说明】“胆矾”为C u S O4·5H2O,涉及的反应为F e+C u2+==C u+F e2+。

30.《抱朴子内篇》记载:“取雌黄雄黄烧下其中铜,铸以为器……,此器皆生赤乳,长数分……”。

【说明】“赤乳”为升华得到的雄黄或雌黄晶体。

31.《过江州岸,回望庐山》中“庐山山南刷铜绿”。

【说明】铜绿的主要成分为碱式碳酸铜,可由粗铜发生析氢腐蚀产生。

32.《泉州府志》:元时南安有黄长者为宅煮糖,宅垣忽坏,去土而糖白,后人遂效之。

【说明】泥土具有吸附作用,能使红糖变为白色。

33.《石灰吟》中“……烈火焚烧若等闲……要留清白在人间”。

【说明】描述的是碳酸钙的受热分解,其中“清白”指氧化钙。

34.《咏煤炭》中“凿开混沌得乌金……不辞辛苦出山林”。

【说明】描述的是煤炭的开采,其中“乌金”的主要成分是煤炭。

35.《菽园杂记》对海水提取食盐有如下记载:“烧草为灰,布在摊场,然后以海水渍之,俟晒结浮白,扫而复淋”。

【说明】将稻草等燃烧得到草木灰,将草木灰铺在沙滩上,用海水浸湿,草木灰即可吸附海盐,利用了草木灰的吸附性。

36.《本草衍义》中对精制砒霜过程有如下叙述:“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之”。

【说明】“置火上”是指加热,由“生砒→砒烟→凝结”的过程可知生砒受热后由固态变为气态(砒烟),砒烟遇冷又变为固态,前者为升华,后者为凝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