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12章路基路面

合集下载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目录第一章编制依据及原则 (1)第一节编制依据 (1)第二节编制原则 (2)第二章工程概况 (3)第一节工程概况 (3)第二节施工条件 (3)第三节工程特点 (4)第三章施工组织机构设置 (5)第一节施工组织机构设置及其职责 (5)第二节主要职责分工 (7)第三节组织机构高效运行措施 (10)第四章施工部署 (12)第一节施工方针及施工目标 (12)第二节施工准备 (13)第五章施工进度计划 (17)第一节施工工序和施工段的划分 (17)第二节施工进度计划安排 (18)第六章施工平面布置 (19)第一节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原则 (19)第二节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19)第七章资源配备计划 (22)第一节施工机械配备 (22)第二节劳动力安排 (23)第三节材料供应计划 (23)第八章工程测量 (25)一、构筑物施工定位放线、测量 (25)二、轴线及标高控制方法 (25)三、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方法 (26)第九章箱涵施工方案 (27)第一节施工放样 (27)第二节基坑的开挖 (27)第三节箱涵的施工一般要求 (27)第四节涵身的浇注顺序 (29)第五节箱涵的检验评定 (29)第六节涵背回填 (29)第十章排水管网施工方案 (30)第一节排水管网总体施工方案 (30)第二节管沟开挖 (30)第三节钢筋混凝土雨污水管施工 (33)第四节检查井及雨水井施工 (37)第五节闭水试验及沟槽回填 (40)第十一章质量管理体系与措施 (43)第一节质量目标 (43)第二节质量保证体系 (44)第三节质量管理职责 (46)第四节工程质量保证组织及技术措施 (47)第五节原材料质量保证措施 (52)第六节计量保证措施 (52)第十二章工期保证措施 (53)第一节工期目标 (53)第二节工期保证体系 (53)第三节工期保证措施 (54)第十三章安全管理体系与措施 (60)第一节安全目标 (60)第二节安全生产保证体系 (60)第三节安全管理措施 (61)第四节安全施工技术措施 (62)第五节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保证措施 (64)第六节施工临时用电安全措施及消防措施 (65)第十四章文明施工管理体系与措施 (67)第一节文明施工目标 (67)第二节文明施工保证体系 (67)第三节文明施工组织措施 (67)第十五章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与措施 (70)第一节环境保护目标 (70)第二节环境保证体系 (70)第三节水土环境保护措施 (70)第四节扬尘治理措施 (70)第十六章夏雨季施工技术措施 (72)第一节夏雨季施工技术措施 (72)附表一:拟投入本标段的主要施工设备表 (74)附表二:拟配备本标段的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表 (75)附表三:劳动力计划表 (76)附表四:计划开、竣工日期和施工进度网络图 (77)附表五:施工总平面图 (80)附表六:临时用地表 (81)第一章编制依据及原则第一节编制依据一、招标文件:///*********)施工招标文件。

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

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

UDC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P CJJ 194-2013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Specification for design of urban road subgrades(2013年版)2013-05-13发布 2013-12-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Specification for d esign of urban road subgrad esC J J194-2013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日期:2013年12月1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年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公告第29号关于发布城乡标准《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的公告 现批准《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程》为行业标准,编号为CJJ194-2013,自2013年12月1日起实施。

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与城乡建设部2013年5月13日目次1 总则 (1)2 术语 (2)3 路基设计基础调查与路基土分类 (4)3.1一般规定 (4)3.2路基设计调查 (4)3.3路基土分类 (5)3.4岩体分类 (5)4 一般路基 (7)4.1一般规定 (7)4.2路床及其设计回弹模量 (7)4.3路基干湿类型 (7)4.4填方路基 (8)4.5挖方路基 (10)4.6路基填料 (12)4.7路基压实 (13)4.8特殊部位的路基填筑与压实 (14)5 路基排水 (16)5.1一般规定 (16)5.2地表排水 (16)5.3地下排水 (18)5.4中央分隔带及边缘绿化带排水 (22)6 路基防护与加固 (24)6.1一般规定 (24)6.2路基稳定与变形计算 (24)6.3路基防护 (30)6.4地表处理与处治 (33)6.5支挡结构 (33)6.6路基边坡加固 (35)6.7路基监测 (36)7 特殊路基 (39)7.2软土路基 (39)7.3高液限土 (46)7.4黄土地区路基 (47)7.5盐渍土地区路基 (53)7.6膨胀土地区路基 (57)7.7季节性冻土地区路基 (59)7.8岩溶地区路基 (61)7.9沿河路基 (63)7.10滨海路基 (65)8 管线工程中的地基处理 (68)8.1一般规定 (68)8.2沟槽回填与压实 (68)8.3窨井部位的路基处理 (68)8.4暗挖施工中的路基处理 (69)8.5掘路工程中的路基修复 (70)9 路基改扩建 (71)9.1一般规定 (71)9.2既有路基性状评价与利用 (71)9.3路基拓宽 (72)9.4道路改造工程中的路基处治 (74)附录A 路基土统一分类法 (76)附录B 特殊路基土分类 (81)附录C 岩质边坡的岩体分类 (82)附录D 路基回弹模量测定方法 (84)附录E 路基临界相对高度 (91)附录 F (95)条文说明 (96)1总则 (97)3路基设计基础调查与路基土分类 (98)4一般路基 (99)5路基排水 (103)6路基防护与加固 (104)8管线工程中的地基处理 (128)9路基改扩建 (130)1 总则1.0.1 为适应城市道路建设发展的需要,使城市道路路基工程设计符合安全适用、技术经济合理的要求,制定本规范。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城市道路交通工程项目规范》的公告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城市道路交通工程项目规范》的公告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城市道路交通工程项目规范》的公告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日期】2021.04.09•【文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2021年第68号•【施行日期】2022.01.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标准定额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2021年第68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城市道路交通工程项目规范》的公告现批准《城市道路交通工程项目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5011-2021,自2022年1月1日起实施。

本规范为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全部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现行工程建设标准相关强制性条文、国家标准《城市道路工程技术规范》(GB 51286–2018)同时废止。

现行工程建设标准中有关规定与本规范不一致的,以本规范的规定为准。

本规范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户网站()公开,并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出版传媒有限公司出版发行。

附件:1.城市道路交通工程项目规范2.废止的现行工程建设标准相关强制性条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21年4月9日附件2废止的现行工程建设标准相关强制性条文1.《预应力混凝土路面工程技术规范》GB 50422-2017第3.0.5、4.2.5、4.3.1条2.《盾构法隧道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446-2017第3.0.3、7.8.6条3.《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 50688-2011(2019版)第5.1.5、7.1.2、7.1.3、8.2.8、10.3.2(3)、11.1.1条(款)4.《城市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GB 51038-2015第3.1.1、4.1.6、12.9.6条5.《沉管法隧道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GB 51201-2016第8.1.7、10.1.4、14.1.4、14.2.3条6.《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1-2008第3.0.7、3.0.9、6.3.3、6.3.10、8.1.2、8.2.20、10.7.6、11.1.9、17.3.8条7.《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2-2008第2.0.5、2.0.8、5.2.12、6.1.2、6.1.5、8.4.3、10.1.7、13.2.6、13.4.4、14.2.4、16.3.3、17.4.1、18.1.2条8.《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 11-2011(2019版)第3.0.8、3.0.14、3.0.19、8.1.4、10.0.2、10.0.3、10.0.7条9.《城镇道路养护技术规范》CJJ 36-2016第4.2.7、4.4.1、10.4.1、11.1.1、11.1.6、11.2.1、14.1.1条10.《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37-2012(2016版)第3.4.2、3.4.3、13.3.4条11.《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 45-2015第7.1.2条12.《城市人行天桥与人行地道技术规范》CJJ 69-95第2.3.1(1、3、4、5)、2.3.2(1、2)、2.3.3(1)、2.5.1(1)、2.5.2、2.5.4、2.5.7、2.6.1、2.6.4、2.6.6、2.6.8、3.1.11、3.4.5(1、2)、3.7.2、3.9.1、3.9.5、4.2.4(2)、4.5.1、5.1.2、5.1.4、5.1.5、5.1.6、5.2.1、5.2.2、5.2.5、5.4.2、5.4.3、5.5.4条(款)13.《城市道路照明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CJJ 89-2012第4.3.2、5.2.4、5.3.3、6.1.2、6.2.3、6.2.11、7.1.1、7.1.2、7.2.2、7.3.2、7.3.3、8.4.7条14.《城市桥梁养护技术标准》CJJ 99-2017第4.3.17、5.3.10、5.9.8、11.2.1、11.3.4条15.《城市快速路设计规程》CJJ 129-2009第3.0.5、3.0.9、5.4.1、9.3.1、9.3.4条16.《快速公共汽车交通系统设计规范》CJJ 136-2010第4.3.3、5.1.8、5.2.1、7.1.4条17.《城市桥梁桥面防水工程技术规程》CJJ 139-2010第3.0.1条18.《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 152-2010第3.4.1、4.3.3、5.5.1、6.2.9条19.《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 169-2012第6.2.5条20.《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 193-2012第6.6.1、10.2.1条21.《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 194-2013第3.0.7条22.《城市地下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221-2015第3.5.3、4.3.2、4.3.4、5.3.3条23.《城市道路与轨道交通合建桥梁设计规范》CJJ 242-2016第3.0.9、3.0.12条24.《城市梁桥拆除工程安全技术规范》CJJ 248-2016第3.0.5、6.1.3条。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2016年版)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2016年版)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 ode f or d esign of u rban r oad e ngineering(2016年版)2012-01-11发布2012-05-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修订说明本次局部修订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6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函[2015]274号)的要求,由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对《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进行修订而成。

本次局部修订依据海绵城市建设对城市道路提出的相关要求,对原有条文中道路分隔带及绿化带宽度、道路横坡坡向、路缘石形式、道路路面以及绿化带入渗及调蓄要求、道路雨水排除原则等相应修改或补充规定。

本次局部修订条文合计9条,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补充了需要在道路绿化带或分隔带中设置低影响开发设施时,绿化带或分隔带的宽度要求,以及各种设施间的设计要求。

2.增加立缘石的类型和布置型式。

3.细化了道路横坡的坡向规定。

4.按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补充道路雨水低影响开发设计的原则和要求。

5.按《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修订的内容,调整了道路排水采用的暴雨强度的重现期规定。

6.补充了低影响开发设施内植物的种植要求。

本规范中下划线为修改的内容,用黑体字表示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北大街32号3号楼(市政总院大厦),邮政编码:100082)本次局部修订的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员、主要审查人员:主编单位: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参编单位: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重庆市设计院主要起草人员:和坤玲王晓华杨斌盛国荣审查人员:张辰包琦玮李俊奇赵锂白伟岚任心欣5 横断面5.3 横断面组成及宽度5.3.4 路侧带可由人行道、绿化带、设施带等组成(图5.3.4),路侧带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图5.3.4路侧带1 人行道宽度必须满足行人安全顺畅通过的要求,并应设置无障碍设施。

路基路面工程道路工程概论讲义PPT课件精选全文

路基路面工程道路工程概论讲义PPT课件精选全文
第37页/共94页
路基的干湿类型
路基湿度的来源
大气降水、地面水、地下水、
水蒸气及其凝结水、给排水设施泄露
路基干湿类型的划分
标准:平均稠度Bm=(WL-Wm)/(WL-Wp) 类型:干燥、中湿、潮湿、过湿
路基临界高度
第38页/共94页
6.2路基设计 一. 路基横断面基本形式
路堤
路堑
半挖半填路基
3.1竖曲线设计
定义 分类 作用
第19页/共94页
竖曲线要素计算
变坡角 1 (2 “”为凸曲线、“”为凹曲线) 曲线长L R
切线长T
L 2
外矢距E T 2 2R
切高y x2 2R
竖曲线起点桩号=变坡点桩号-T 竖曲线终点桩号=变坡点桩号+T 某桩号在凸(凹)曲线上的设计标高
=该桩号在切线上的设计高-(+)y
拓宽路口式交叉口设计 拓宽车道数
拓宽位置的选择
拓宽车道长度的计算
环形交叉口设计
中心岛的形状和尺寸
环道的宽度
交织角
环岛进出口的转弯半径
第32页/共94页环 道 的 横 截 面
交叉口竖向设计
原则
基本形式
设计方法及步骤
O2
E2 A
E D3
E3
M3
O3 F3 F
第33页/共94页
计算图示
5.2立体交叉设计
路基土方施工
开挖
运输
填堆
压实
第45页/共94页
修整
路基压实
压实土基的意义
影响路基压实效果的因素:

内因: 含水量
容 重
土质
外因: 压实功能
压实机具
第46页/共94页

路基路面工程-行车荷载的分析

路基路面工程-行车荷载的分析

第二章2-1 车辆荷载的分析一、车辆的类型:1.小型客车:包括小卧车、小面包车等,它们的车速高,重量小,总重一般大于12KN,最高车速一般大于100km/h,6m长,2m高,1.8宽.2.大型客车:用于城市交通或城乡运营,有些地方还使用铰接式大客车。

满载重量一般大于100KN,最小车速常不小于60km/h3. 载货汽车:有一般载货汽车、自卸汽车牵引车及被牵引的拖挂车、平板车和集装箱车等。

一般总重为50~150KN,最高车速约为70-80km/h.自卸车总重为150~500KN以上,多用于矿山内部运输及施工工地的材料运输,一般不作长途运输,最高车速约为40-50km/h.牵引车自重约为50KN,被牵引的拖挂车,平板车,集装箱车的最大重量大于1000KN.在路面设计中,一般将特种工程车辆视为载货汽车.在路面结构设计及路基稳定性验算中,主要考虑大型客车及载货汽车的作用。

而在评定路面的表面特性(如平整度,抗滑性)时,应考虑小车高速行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变差系数:标准离差与静载的比值。

通常变差系数﹤0.3动荷载与静载的比值称为冲击系数µ,µ常为1.3(在较平整路面上,车速50km/h时)设计时:设计轮载=µ·静轮载二、轮载作用的瞬时性:使路面变形量↓,意味着路面结构的抗变形能力(刚度)和强度↑行车以一定速率行经路面时,路表面上任一点所经受轮载的时间很短,通常只有0.01-0.1秒。

路表面下不同深度处应力持续作用时间稍长些,但仍很短。

见P14如此短的荷载作用时间,使路面结构中的应力来不及传递分布,其变形不会像静载时那样充分。

美国公路工作者协会(AASHO)曾经做过试验发现:不同车速下沥青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表面的变形进行过实测,表明:当车速由3.2km/h→56km/h时,柔性路面的总弯沉量f(变形)减少了36-38%;而当车速由3.2km/h→96.7km/h时,刚性路面的板角挠度f和板边应变量ε降低了29%左右。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2016局部修订CJJ37-2012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2016局部修订CJJ37-2012

UDC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CJJ P CJJ37 - 2012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ode for design of urban road engineering(2016年版)2012-01-11发布2012-05-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修订说明本次局部修订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6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函[2015]274号)的要求,由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对《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进行修订而成。

本次局部修订依据海绵城市建设对城市道路提出的相关要求,对原有条文中道路分隔带及绿化带宽度、道路横坡坡向、路缘石形式、道路路面以及绿化带入渗及调蓄要求、道路雨水排除原则等相应修改或补充规定。

本次局部修订条文合计9条,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补充了需要在道路绿化带或分隔带中设置低影响开发设施时,绿化带或分隔带的宽度要求,以及各种设施间的设计要求。

2.增加立缘石的类型和布置型式。

3.细化了道路横坡的坡向规定。

4.按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补充道路雨水低影响开发设计的原则和要求。

5.按《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修订的内容,调整了道路排水采用的暴雨强度的重现期规定。

6.补充了低影响开发设施内植物的种植要求。

本规范中下划线为修改的内容,用黑体字表示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北大街32号3号楼(市政总院大厦),邮政编码:100082)本次局部修订的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员、主要审查人员:主编单位: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参编单位: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重庆市设计院主要起草人员:和坤玲王晓华杨斌盛国荣审查人员:张辰包琦玮李俊奇赵锂白伟岚任心欣5 横断面5.3 横断面组成及宽度5.3.4 路侧带可由人行道、绿化带、设施带等组成(图5.3.4),路侧带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图5.3.4 路侧带1 人行道宽度必须满足行人安全顺畅通过的要求,并应设置无障碍设施。

CJJ37-2012 规范修订_路基

CJJ37-2012 规范修订_路基

条文根据各地的建设经验,将路基压实度标准分别提高了1%~3%,并将填方路基压实度标准控制到路床顶面以下深度150cm。
原规范土质路基压实度
取消轻型击实标准;快速路与主干路分列;增加深度范围;调整压实度。
新规范土质路基压实度
表12.2.4 土质路基压实度
填挖类型 路床顶面以下深度 (cm) 0~80 填方 80~150 >150 零填 或挖方 0~30 30~80 路基最小压实度(%) 快速路 96 94 93 96 94(96) 主干路 95 93(94) 92 95 93(95) 次干路 94 92(93) 91(90) 94 — 支路 92(94) 91(93) 90 92(94) —
12.2 路基
主要变化: 1.章节调整 2.设计土基回弹模量 3.路基压实度
章节调整
原规范 第八章 路基设计
第一节 设计原则与规定 第二节 路基设计调查 第三节 路基土分类 第四节 土质的干湿类型 第五节 土质路基压实度标准 第六节 土质路基最小填土高度 第七节 路基边坡 第八节 路基疏干与加固稳定措施
cjj3720122012年5月1日施行cjj3790使用超过20年难以满足城市道路发展建设的需求经济技术和环境城市道路路基认识上的深化和处治上的技术进步城市道路路面施工机械方法的技术进步特色特点把握原则简明扼要注重共性系统科学通专分开层次清楚避免重复便于修订使得新规范的原则性系统性灵活性开放性大大增强可以充分吸纳成熟的城市道路工程设计最新技术成果与时俱进持续发展
2 修订背景
9 CJJ37-90使用超过20年,难以满足城市道路发展建 设的需求(经济、技术和环境) 9 CJJ37-90使用中积累了很多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 9 城市道路路基认识上的深化和处治上的技术进步 9城市道路路面施工机械、方法的技术进步 9 城市道路交通荷载的变化发展 9 道路材料试验技术、评价方法的发展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2020年版)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2020年版)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 ode f or d esign of u rban r oad e ngineering(2016年版)2012-01-11发布2012-05-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修订说明本次局部修订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6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函[2015]274号)的要求,由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对《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进行修订而成。

本次局部修订依据海绵城市建设对城市道路提出的相关要求,对原有条文中道路分隔带及绿化带宽度、道路横坡坡向、路缘石形式、道路路面以及绿化带入渗及调蓄要求、道路雨水排除原则等相应修改或补充规定。

本次局部修订条文合计9条,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补充了需要在道路绿化带或分隔带中设置低影响开发设施时,绿化带或分隔带的宽度要求,以及各种设施间的设计要求。

2.增加立缘石的类型和布置型式。

3.细化了道路横坡的坡向规定。

4.按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补充道路雨水低影响开发设计的原则和要求。

5.按《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修订的内容,调整了道路排水采用的暴雨强度的重现期规定。

6.补充了低影响开发设施内植物的种植要求。

本规范中下划线为修改的内容,用黑体字表示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北大街32号3号楼(市政总院大厦),邮政编码:100082)本次局部修订的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员、主要审查人员:主编单位: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参编单位: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重庆市设计院主要起草人员:和坤玲王晓华杨斌盛国荣审查人员:张辰包琦玮李俊奇赵锂白伟岚任心欣5 横断面5.3 横断面组成及宽度5.3.4 路侧带可由人行道、绿化带、设施带等组成(图5.3.4),路侧带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图5.3.4路侧带1 人行道宽度必须满足行人安全顺畅通过的要求,并应设置无障碍设施。

第12章 沥青路面设计

第12章 沥青路面设计

1)沉陷 2)车辙 3)疲劳开裂 4)低温缩裂 5)反射裂缝 6)推移、拥包 7)松散、坑槽
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 重庆交通大学
第12章 沥青路面设计
沥青路面设计标准
由于沥青路面破坏模式和原因较为复杂,因此应选择既能反映沥青路 面主要破坏特点,同时又能在路面结构设计中起到控制作用的临界破坏 状态和设计标准。目前,国内外的设计方法均以开裂和变形为沥青路面 的两大主要破坏模式。 r [ r ] (1)疲劳开裂 r [ r ]
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
重庆交通大学
第12章 沥青路面设计
路面结构组合设计的原则
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
重庆交通大学
第12章 沥青路面设计
路面结构组合设计的原则
(3)考虑结构层自身结构特征 注意相邻层次的相互影响,尽量避免和消除相邻层次间的不利影响。例如, 沥青面层不能直接铺筑于碎(砾)石基层上,而宜在其间设沥青碎石作过渡 层,以防止由于基层的松动而造成面层不平整或变形开裂。又如,在无机结 合料稳定类半刚性基层上铺筑沥青混凝土,为防止和减缓基层干缩和温缩开 裂而引起面层反射裂缝,通常宜适当加厚面层,或者设置沥青碎石、级配碎 石等联结层。此外,在软弱潮湿的路基上,不宜直接铺筑碎(砾)石基层, 以防止污染基层或产生过大的变形。
路面设计弯沉值
弯沉值的大小反映了路基路面的整体强度。在达到相同的路面破 坏状态时,回弹弯沉值大小同作用于路面的行车荷载累计作用次数 或使用寿命成反比关系。
轮载累计重复作用次数N与此时路表面回弹弯沉的关系,可通过对 已使用多年的各类路面进行弯沉测定,并调查路面已承受的累计交通量, 经整理分析后得出。 在使用期末不利季节,路面处于临界破坏状态时的实测回弹弯沉, 称为路面的容许弯沉值。 将容许弯沉值同该路面在使用期间标准轴载累计作用次数相关联, 得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道路地面排水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道路地面排水

第一节道路地面水的排除第12.1.1条设计范围及原则如下:一、城区道路排水设计应按城市排水规划进行,并应符合现行的《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规定。

无排水规划时,应先作出排水规划,再进行设计。

因修建道路引起两侧建筑物或街坊排水困难时,应在排水设计中解决。

二、城区道路排水一般采用管渠形式。

设计时应根据当地材料和道路类别选择。

城区道路排水设计包括偏沟、雨水口和连接管的布设,不包括排水干管设计。

三、郊区道路排水设计包括边沟、排水沟与涵洞等。

设计流量可按当地的水文公式计算。

四、郊区道路排水设计应处理好与农田排灌的关系。

五、快速路的路面水应排泄迅速,以防止路面形成水膜影响行车安全。

第12.1.2条道路排水设计标准如下:一、城区道路排水设计重现期见表12.1.2,重现期高于地区排水标准时,应增设必要的排水设施。

二、当郊区道路所在地区有城市排水管网设施或排水规划时,应按表12.1.2规定选用适当的重现期。

三、郊区道路为公路性质时,其排水标准可参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1)规定进行设计。

第12.1.3条道路路面雨水径流量应按现行的《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执行。

计算道路雨水口流量时,偏沟水深不宜大于缘石高度的2/3。

第12.1.4条雨水口的设置规定如下:一、道路汇水点、人行横道上游、沿街单位出入口上游、靠地面径流的街坊或庭院的出水口等处均应设置雨水口。

道路低洼和易积水地段应根据需要适当增加雨水口。

二、雨水口型式有平箅式、立式和联合式等。

平箅式雨水口有缘有平箅式和地面平箅式。

缘石平箅式雨水口适用于有缘石的道路。

地面平箅式适用于无缘石的路面、广场、地面低洼聚水处等。

立式雨水口有立孔式和立箅式,适用于有缘石的道路。

其中立孔式适用于箅隙容易被杂物堵塞的地方。

联合式雨水口是平箅与立式的综合形式,适用于路面较宽、有缘石、径流量较集中且有杂物处。

三、雨水口的泄水能力,平箅式雨水口约为20l/s,联合式雨水口约为30l/s。

路基路面工程习题选择和判断

路基路面工程习题选择和判断

第一章课程简介与公路建设发展(路基路面工程习题判断与选择题)二、选择题1、公路路基是路面的基础,是公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路基必须主要具有足够的( abd )。

a、强度;b、稳定性;c、刚度;d、耐久性。

2、公路路面时直接承受交通荷载、大气温度及雨水作用的结构,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足够的强度、刚度,其表面还应满足( acd )的要求。

a、平整;b、耐磨;c、抗滑;d、排水。

3、土基路床分为上路床、下路床,其层位厚度上、下路床为( b )。

a、30cm、80cm;b、30cm、50cm;c、80cm、70cm;d、80cm、150cm。

三、判断题(正确√;错误×)1、面层分为表面层(×)。

2、面层分为上面层、中面层、下面层(√)。

3、基层分为上基层、下基层及底基层(√)。

4、土基分为路床、路堤(√)。

5、土基路堤分为上路堤、中路堤、下路堤(×)。

四、简答题1、简述路面分层主要分几层?面层、基层、底基层、路基(含垫层)五、论述题1、论述国家高速公路网布局规划中“79186”代表意义?其中“6”代表的具体内容?“79186”中的“7”代表的是以北京为中心的7放射线,“9”代表的是南北纵(经线),“18”代表的是东西横线(纬线),“6”代表的是地区环线。

“6”代表的是沈阳环线、杭州湾环线、成都环线、台湾环线、珠江三角洲环线和海南环线。

第二章总论二、选择题1、公路用土按不同的工程特性划分为(abcd )四大类,并细分为11种土。

a、巨粒土;b、粗粒土;c、细粒土;d、特殊土。

2、利用( bcd )等无机结合料修筑半刚性路面,半刚性路面结构目前已广泛用于高等级公路与城市道路,成为一种主要的结构型式。

a、改性土;b、石灰;c、水泥;d、工业废渣。

3、我国公路自然区划图制定主要依据我国划分自然区划的目的和原则进行,该区划是根据以下( abc )原则制定的。

a、道路工程特征相似的原则;b、地表气候区划差异性的原则;c、自然气候因素既有综合又有主导作用的原则;d、主要考虑b和c。

城市道路工程路基、路面拼宽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城市道路工程路基、路面拼宽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城市道路工程路基、路面拼宽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发布时间:2023-01-15T03:08:53.421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2年8月第16期作者:吴瑞[导读] 随着我国公路交通网络的不断发展,各种环境因素对公路建设的影响也日趋严重,其中城市道路工程路基、路面拼宽施工的质量问题备受我国学者关注。

吴瑞身份证号:42900619860925**** 广东省湛江市 524000摘要:随着我国公路交通网络的不断发展,各种环境因素对公路建设的影响也日趋严重,其中城市道路工程路基、路面拼宽施工的质量问题备受我国学者关注。

本文从城市道路工程路基、路面拼宽施工现状入手,深入阐述了施工过程中的重、难点,并对城市道路工程路基、路面拼宽施工技术进行研究,为相关行业工作者提供参考意见,以此为我国城市道路工程的实际建设提供最大化的动力。

关键词:城市道路;路基;路面拼宽在城市道路建设中,路基、路面拼宽工程的施工质量对公路的总体质量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道路施工单位务必重视路基、路面拼宽施工的重要性,全面认识其技术要点,从而使我国城市道路建设朝着高效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道路路基、路面拼宽施工过程中,首先要进行实地勘察,掌握施工场地的具体条件和特点,然后根据道路路基、路面拼宽的施工工艺,提高施工效率与质量。

科学的施工技术助推我国城市道路建设,加速推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运行与完善。

1.我国路基、路面施工技术现状在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的大背景下,我国城市道路路基、路面拼宽施工技术正在逐步提高。

相关设计工作者在设计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以施工区域的地形、交通网络、城市的行政规划为基础,对不同路段的路基、路面拼宽进行施工。

工程作业者应对路况进行全面检测,遵循设计原则,找出如路基翻浆、滑坡等病害,以确保施工路线的安全性。

以路基沉陷为例,路基沉陷是我国城市道路建设中出现的常见问题,是指路基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沉情况,作业者可通过注浆法进行返修。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2016年版)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2016年版)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 ode f or d esign of u rban r oad e ngineering(2016年版)2012-01-11发布2012-05-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修订说明本次局部修订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6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函[2015]274号)的要求,由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对《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进行修订而成。

本次局部修订依据海绵城市建设对城市道路提出的相关要求,对原有条文中道路分隔带及绿化带宽度、道路横坡坡向、路缘石形式、道路路面以及绿化带入渗及调蓄要求、道路雨水排除原则等相应修改或补充规定。

本次局部修订条文合计9条,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补充了需要在道路绿化带或分隔带中设置低影响开发设施时,绿化带或分隔带的宽度要求,以及各种设施间的设计要求。

2.增加立缘石的类型和布置型式。

3.细化了道路横坡的坡向规定。

4.按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补充道路雨水低影响开发设计的原则和要求。

5.按《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修订的内容,调整了道路排水采用的暴雨强度的重现期规定。

6.补充了低影响开发设施内植物的种植要求。

本规范中下划线为修改的内容,用黑体字表示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北大街32号3号楼(市政总院大厦),邮政编码:100082)本次局部修订的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员、主要审查人员:主编单位: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参编单位: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重庆市设计院主要起草人员:和坤玲王晓华杨斌盛国荣审查人员:张辰包琦玮李俊奇赵锂白伟岚任心欣5 横断面5.3 横断面组成及宽度5.3.4 路侧带可由人行道、绿化带、设施带等组成(图5.3.4),路侧带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图5.3.4 路侧带1 人行道宽度必须满足行人安全顺畅通过的要求,并应设置无障碍设施。

《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

《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ode for pavement design of urban road2011年10月报告人:郑晓光1 规范编制的背景2 规范编制的必要性3 规范编制的依据4 规范编制单位及分工5 规范编制的进度6 规范编制的主要内容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5 《规范》送审稿的编写《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根据征求意见及采纳情况,对《规范》征求意见稿作了补充、调整、修改,经主要起草人多次反复讨论,并交送参编单位,再次征求意见后,形成《规范》送审稿。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主要内容《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主要内容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货车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一、行车荷载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p P δπ=一、行车荷载双圆图式4dpPπ=d-双圆荷载当量圆直径,《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3.2 设计要素《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沥青路面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的累计当量轴次计算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数应按下式进行计算: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3.2 设计要素《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3.2.5交通等级可根据累计轴次(万次/车道),按表3.2.5的规定划分为4个等级。

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

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

去时陌上804158787一、编制背景及意义《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2012》2012年年5月1日颁布实施 体现了20年来我国城市道路建设新的技术、经验和成果。

但只是一个通用规范 路基设计方面缺少全面具体的规定 需制定专用规范。

1 总则2 术语和符号3 基本规定4 一般路基5 路基排水6 路基防护与支挡7 特殊路基8 路基改建与扩建。

基础标准1 道路工程术语标准GBJ/T 124-88 在修订2 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T 50162-92 1993-05-013 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建质[2004]16号2004-04-01通用标准4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2012-05-015 城镇道路项目安全评价规范待编6 城市道路环境控制标准待编7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1-2008 2008-09-018 城镇道路养护技术规范CJJ36-2006 2006-10-019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CJJ/T 141-2010 2010-09-01专用标准10 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程部标在编11 城市快速路设计规程CJJ 129-2009 2009-10-0112 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 152-2010 2011-03-0113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 50-2001 2001-08-0114 城市客运交通枢纽设计规范部标在编15 快速公共汽车交通系统设计规范CJJ 136-2010 2010-09-0116 城市道路公共交通站、场、厂工程设计规范CJJ/T 15-2011 2012-06-0117 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程部标在编18 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程CJJ 169-2011 2012-07-0119 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范CJJ/T 135-2009 2010-07-0120 城市地下道路工程设计规范部标在编21 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 50688-2011 2012-05-0122 道路交通信号灯设置与安装规范GB 14886-2006 2006-12-0123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 5768.1,2,3-2009 2009-07-0124 城市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国标在编25 热拌再生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及验收规程CJJ 43-91 1992-02-0126 路面稀浆罩面技术规程CJJ/ 66-2011 2012-03-01 城镇道路技术标准体系表《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宣贯及技术研讨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集团 有限公司SHANGHAI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INSTITUTE (GROUP) CO.,LTD. 2.与其他规范的关系序号标准名称标准编号实施日期基础标准1 道路工程术语标准GBJ/T 124-88 在修订2 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T 50162-92 1993-05-013 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建质[2004]16号2004-04-01通用标准4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2012-05-015 城镇道路项目安全评价规范待编6 城市道路环境控制标准待编7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1-2008 2008-09-018 城镇道路养护技术规范CJJ36-2006 2006-10-019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CJJ/T 141-2010 2010-09-01专用标准10 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程部标在编11 城市快速路设计规程CJJ 129-2009 2009-10-0112 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 152-2010 2011-03-0113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 50-2001 2001-08-0114 城市客运交通枢纽设计规范部标在编15 快速公共汽车交通系统设计规范CJJ 136-2010 2010-09-0116 城市道路公共交通站、场、厂工程设计规范CJJ/T 15-2011 2012-06-0117 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程部标在编18 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程CJJ 169-2011 2012-07-0119 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范CJJ/T 135-2009 2010-07-0120 城市地下道路工程设计规范部标在编21 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 50688-2011 2012-05-0122 道路交通信号灯设置与安装规范GB 14886-2006 2006-12-0123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 5768.1,2,3-2009 2009-07-0124 城市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国标在编25 热拌再生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及验收规程CJJ 43-91 1992-02-0126 路面稀浆罩面技术规程CJJ/ 66-2011 2012-03-01 城镇道路技术标准体系表《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宣贯及技术研讨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集团 有限公司SHANGHAI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INSTITUTE (GROUP) CO.,LTD. 三、强制性条文说明《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宣贯及技术研讨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集团 有限公司SHANGHAI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INSTITUTE (GROUP) CO.,LTD. 3.0.7 快速路的机动车道内严禁设置管道检查井。

《土木工程图读绘基础》第12章 道路工程图

《土木工程图读绘基础》第12章 道路工程图

上页 下页 回章目录
返回
上页 下页 回章目录
(二)路线纵断面图的图示内容
路线纵断面图是沿道路中心线作一假想铅垂面,剖切后 展平获得的正立面投影图。
路线纵断面图表达的内容: (1)设计路线沿中心线的纵向坡度、标高、竖曲线要素。 (2)原地面起伏情况。 (3)水准点编号及高程。 (4)各构筑物的名称、规格和里程桩号。 (5)沿线的地质情况、各桩号位置和测设数据等。
第12章 道路工程图
第12章 道路工程图
§12-1 概述 §12-2 公路路线工程图 §12-3 桥梁工程图 §12-4 涵洞工程图 §12-5 城市道路工程图 §12-6 道路交叉口
下页
§12-1 概述
一、道路工程图的基本含义
道路是布置在大地表面供各种车辆行驶的线形带状构筑 物。道路可以分为城市道路和公路。位于城市内的道路称为 城市道路;位于城市以外和城市郊区的道路称为公路。
(3)绘两个不同观察方向的投影图
1/2台前
1/2台后
上页 下页 回章目录
(五)道路工程图常用符号 1. 指北针
外接圆为直径 24mm 的细实线圆,指 针尾宽3mm,当需要更大直径绘制指北针 时,指针尾宽宜为直径的1/8。 2. 公里桩、百米桩
公里桩:宜标注在线路前进方向的左侧。
百米桩:宜标注在线路前进方向的右侧。
(一)公路路线平面图的图示内容
公路路线平面图是路线及路线两侧一定区域内的水平投影。 (1)设计路线的平面位置、平面线形、平曲线要素。 (2)沿线两侧地域的地形、地物及方位。地形一般用 等高线、地物用图例表示。 (3)公里桩、百米桩、水准点和大中型桥梁、隧道位置。 (4)省、市、自治区、县的分界线。
看例图
上页 下页 回章目录

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城市道路施工规范

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城市道路施工规范

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城市道路施工规范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一览表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一览表路基土方路基一、土方路基(路床)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检查数量:每车道、每20m测一点。

检验方法:弯沉仪检测。

实、稳定、平顺等。

二、路肩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1、肩线应顺畅、表面平整,不积水、不阻水。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2、路肩压实度应大于或等于90%。

检查数量:每100m,每侧各抽检一点。

检验方法:环刀法、灌水法或灌砂法。

砂垫层的材料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数量:按不同材料进场批次,每批检查1次。

检验方法:查检验报告。

砂垫层的压实度应大于等于90%。

检查数量:每1000m2、每压实层抽检3点。

检验方法:灌砂法。

砂垫层允许偏差符合下表基层一、石灰稳定土类基层:(原材料)1、土应符合下列要求:1)、宜采用塑性指数10~15的粉质黏土、黏土。

2)、土中的有机物含量宜小于10%。

3)、使用旧路的级配砾砂石、砂石或杂填土等应先进行试验。

级配砾石、砂石等材料的最大粒径不宜超过分层厚度的60%,且不应大于10cm。

土中欲掺入碎砖等粒径时,粒料掺入应经试验确定。

2、石灰应符合下列要求:1)、宜用1~3级的新灰,石灰的技术指标应符合下表:Ⅰ等≥75%,Ⅱ等≥70%,Ⅲ等≥60%;未消化残渣含量指标均与镁质生石灰指标相同。

3、粉煤灰应符合下列规定:1)、粉煤灰中的sio2/ Alo3、和FeO3总量宜大于70%;在温度为700℃时的烧失量宜小于或等于10%。

2)、当烧失量大于10%时,应经试验确定混合料强度符合强度要求时,方可使用。

3)、细度应满足90%通过0.3mm筛孔,70%通过0.075mm筛孔,比表面积宜大于2500cm2/g。

4、砂砾应符合以下规定:1)、砂砾应经破碎、筛分、级配宜符合下表,破碎砂砾中最大粒径不应大于37.5mm。

5、基层、底基层的压实度应符合以下规定:1)、城市快速路、主干路基层大于97%,底基层大于或等于93%。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2016年版)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2016年版)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 ode f or d esign of u rban r oad e ngineering(2016年版)2012-01-11发布2012-05-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修订说明本次局部修订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6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函[2015]274号)的要求,由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对《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进行修订而成。

本次局部修订依据海绵城市建设对城市道路提出的相关要求,对原有条文中道路分隔带及绿化带宽度、道路横坡坡向、路缘石形式、道路路面以及绿化带入渗及调蓄要求、道路雨水排除原则等相应修改或补充规定。

本次局部修订条文合计9条,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补充了需要在道路绿化带或分隔带中设置低影响开发设施时,绿化带或分隔带的宽度要求,以及各种设施间的设计要求。

2.增加立缘石的类型和布置型式。

3.细化了道路横坡的坡向规定。

4.按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补充道路雨水低影响开发设计的原则和要求。

5.按《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修订的内容,调整了道路排水采用的暴雨强度的重现期规定。

6.补充了低影响开发设施内植物的种植要求。

本规范中下划线为修改的内容,用黑体字表示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北大街32号3号楼(市政总院大厦),邮政编码:100082)本次局部修订的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员、主要审查人员:主编单位: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参编单位: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重庆市设计院主要起草人员:和坤玲王晓华杨斌盛国荣审查人员:张辰包琦玮李俊奇赵锂白伟岚任心欣5 横断面5.3 横断面组成及宽度5.3.4 路侧带可由人行道、绿化带、设施带等组成(图5.3.4),路侧带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图5.3.4 路侧带1 人行道宽度必须满足行人安全顺畅通过的要求,并应设置无障碍设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JJ37-2012《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路基和路面2012.4.14-15,南京提要1、历史沿革2、修订背景3、特色、特点4、主要变化5、与其他规范关系1 历史沿革第一版:CJJ37-90,1991年颁布第一版修订:CJJ37-90,1998年颁布第二版:CJJ37-2012,2012年5月1日施行2 修订背景✓CJJ37-90使用超过20年,难以满足城市道路发展建设的需求(经济、技术和环境)✓CJJ37-90使用中积累了很多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城市道路路基认识上的深化和处治上的技术进步✓城市道路路面材料、结构组合和设计的技术进步✓城市道路路面施工机械、方法的技术进步✓城市道路交通荷载的变化发展✓道路材料试验技术、评价方法的发展3 特色、特点把握原则,简明扼要注重共性,系统科学通专分开,层次清楚避免重复,便于修订使得新规范的原则性、系统性、灵活性、开放性大大增强,可以充分吸纳成熟的城市道路工程设计最新技术成果,与时俱进,持续发展!专用规范:●《城市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送审稿)路基和路面⏹12.1一般规定⏹12.2路基⏹12.3路面沥青混凝土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12.4旧路面补强和改建12.1一般规定12.1.1 路基、路面设计应根据道路功能、类型和等级,结合沿线地形地质、水文气象及路用材料等条件,因地制宜、合理选材、节约资源。

应使用节能降耗型路面设计和积极应用路面材料再生利用技术,并应选择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方便施工的路基路面结构。

12.1.2 路基、路面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以及良好的抗变形能力和耐久性。

同时,路面面层还应满足平整和抗滑的要求。

12.1.3 快速路、主干路的路基、路面不宜分期修建。

对初期交通量较小的道路,以及软土地区、湿陷性黄土地区等可能产生较大沉降的路段,可按“一次设计,分期修建”的原则实施。

12.1.4 路基、路面排水设计应根据道路排水总体设计的要求,结合沿线水文、气象、地形、地质等自然条件,设置必要的地表排水和地下排水设施,并应形成合理、完整的排水系统。

12.2 路基章节调整设计土基回弹模量路基压实度章节调整第八章路基设计第一节设计原则与规定第二节路基设计调查第三节路基土分类第四节土质的干湿类型第五节土质路基压实度标准第六节土质路基最小填土高度第七节路基边坡第八节路基疏干与加固稳定措施第十二章路基和路面12.1 一般规定12.2 路基12.2.2路基回弹模量12.2.3路基设计高度12.2.4路基压实度12.2.5路基防护工程12.2.6特殊土路基设计原规范新规范《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送审稿)1 总则2术语3 路基设计基础调查与路基土分类4 一般路基5 路基排水6路基防护与加固7特殊路基8 管线工程中的地基处理9 路基改扩建主要条文12.2.1道路路基应符合下列规定(提出路基设计的一般要求)1 路基必须密实、均匀,应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抗变形能力和耐久性;并应结合当地气候、水文和地质条件,采取防护措施。

2 路基工程应节约用地、保护环境,减少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

3 路基断面形式应与沿线自然环境和城市环境相协调,不得深挖、高填;同时应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当地材料和工业废料修筑路基。

4 路基工程应包括排水系统、防排水设施和防护设施的设计。

5 对特殊路基,应查明情况,分析危害,结合当地成功经验,采取相应措施,增强工程可靠性。

重点为路基处理及防护工程12.2.2条(路基设计回弹模量的规定)1快速路和主干路路基顶面设计回弹模量值不应小于30MPa ;次干路和支路不应小于20MPa ;当不满足上述要求时,应采取措施提高回弹模量。

路基设计回弹模量8.1.2设计回弹模量值宜大于或等于20MPa ;特殊情况不得小于15MPa ;当不满足上述要求时应采取措施提高土基强度。

与《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一致原规范新规范•对照欧美等国家的相关规范,原规范标准明显偏低;而且调查表明,近年来我国城市道路的轴载不断增大,车辆荷载作用于路基的应力水平和传递深度显著提高。

因此,条文将快速路和主干路的土基设计回弹模量值提高到30MPa ,以增强路基的抗变形能力,优化路基-路面结构的模量组合。

路基压实度调整相关规范:《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取消轻型击实标准;快速路与主干路分列;增加深度范围;调整压实度。

填挖类型路床顶面以下深度(cm )路基最小压实度(%)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填方0~8096959492(94)80~1509493(94)92(93)91(93)>150939291(90)90零填或挖方0~3096959492(94)30~8094(96)93(95)——表12.2.4 土质路基压实度注:表中数值均为重型击实标准与《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一致高速一级二级三、四级(公路)条文将路基压实度标准分别提高了1%~3%,并将填方路基压实度标准控制到路床顶面以下深度150cm 。

4 主要变化12.3 路面主要变化:1. 章节调整2. 仅进行原则规定具体设计内容见专项规范《城市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1 总则2 术语、符号和代号3 基本规定4 路基、垫层和基层5 沥青路面6 水泥混凝土路面7 砌块路面8 其它路面9 路面排水《城市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共9章12.3 路面12.3.1条路面结构层及性能要求12.3.2条路面面层类型及选用12.3.3条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要求12.3.4条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要求12.3.5条非机动车道路面设计要求12.3.6条人行道、广场路面设计要求12.3.7条停车场路面设计要求新规范砌块路面——《城市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第九章柔性路面设计第一节设计原则与规定第二节设计标准第三节结构组合设计第四节新建路面结构层的计算第五节旧路面补强厚度计算第六节路面防滑原规范5 沥青路面5.1一般规定5.2面层类型与材料5.3路面结构组合设计5.4路面结构设计指标与要求5.5路面结构层的计算5.6 加铺层结构设计《城市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第十章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第一节设计原则与规定第二节设计标准及参数第三节结构组合设计第四节混凝土板厚度设计第五节混凝土板平面尺寸、温度翘曲应力验算与及接缝设计第六节板的局部补强及其他处理原规范6 水泥混凝土路面6.1一般规定6.2设计指标与要求6.3结构组合设计6.4面层材料6.5路面结构计算6.6面层配筋设计6.7接缝设计6.8加铺层结构设计《城市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主要条文面层类型适用范围沥青混凝土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城市广场、停车场水泥混凝土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城市广场、停车场贯入式沥青碎石、上拌下贯式沥青碎石、沥青表面处治和稀浆封层支路、停车场砌块路面支路、城市广场、停车场1 道路经过景观要求较高的区域或突出显示道路线形的路段,面层宜采用彩色。

2综合考虑雨水收集利用的道路,路面结构设计应满足透水性的要求。

3 道路经过噪声敏感区域时,宜采用降噪路面。

4 对环保要求较高的路段或隧道内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宜采用温拌沥青混凝土。

12.3.2 路面面层类型的选用应符合表12.3.2的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表12.3.2 路面面层类型及适用范围12.3.3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设计应包括面层类型选择与结构层组合设计,各结构层材料组成设计,材料与结构层设计参数确定,结构层厚度计算,路面内部排水设计等。

2 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应选用多种损坏模式作为临界状态,并应选用多项设计指标进行控制。

3 城市广场、停车场、公交车站、路口或通行特种车辆的路段,沥青路面结构应根据车辆运行要求进行特殊设计。

《城市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5.4 新建路面结构设计指标与要求5.4.1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应满足结构整体刚度、沥青层或半刚性基层抗疲劳开裂和沥青层抗变形的要求。

应根据道路等级选择路表弯沉值、沥青层层底拉应变、半刚性材料基层层底拉应力和沥层剪应力作为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指标,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快速路、主干路和次干路采用路表弯沉值、沥青层层底拉应变、半刚性材料基层层底拉应力、沥青层剪应力为设计指标。

2支路可仅采用路表弯沉值为设计指标。

12.3.4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设计应包括面层类型选择与结构层组合设计,接缝构造、配筋和排水设计,各结构层材料组成设计,路面厚度计算,路面表面特性设计等。

2 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应采用行车荷载和温度梯度综合作用产生的疲劳断裂作为设计指标。

3 水泥混凝土面层应满足强度和耐久性的要求,表面应抗滑、耐磨、平整。

面层宜选用设接缝的普通水泥混凝土。

面层水泥混凝土的抗弯拉强度不得低于4.5MPa,快速路、主干路和重交通的其他道路的抗弯拉强度不得低于5.0MPa。

混凝土预制块的抗压强度非冰冻地区不宜低于50 MPa,冰冻12.3.4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5 水泥混凝土路面应设置纵、横向接缝。

纵向接缝与路线中线平行,并应设置拉杆。

横向接缝可分为横向缩缝、胀缝和横向施工缝,快速路、主干路的横向缩缝应加设传力杆;在邻近桥梁或其他固定构筑物处、板厚改变处、小半径平曲线等处,应设置胀缝。

6 水泥混凝土面层自由边缘,承受繁重交通的胀缝、施工缝,小于90°的面层角隅,下穿市政管线路段,以及雨水口和地下设施的检查井周围,面层应配筋补强。

7 其他水泥混凝土面层类型可根据适用条件按表12.3.4选用。

面层类型适用条件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预应力水泥混凝土路面特重交通的快速路、主干路沥青上面层与连续配筋混凝土或横缝设传力杆的普通水泥混凝土下面层组成的复合式路面特重交通的快速路钢纤维混凝土面层标高受限制路段、收费站、桥面铺装混凝土预制块面层广场、步行街、停车场、支路12.3.5 非机动车道路面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非机动车道的路面应根据筑路材料、施工最小厚度、路基土类型、水文地质条件及当地工程经验,确定结构层组合和厚度,满足整体强度和稳定性的要求。

2 非机动车道同时有机动车行驶时,路面结构应满足机动车行驶的要求。

3 处于潮湿地带及冰冻地区的道路,非机动车道路面应设垫层。

12.3.6 人行道和广场的铺面应满足稳定、抗滑、平整、生态环保和城市景观的要求,其设计应实用、经济、美观、耐久。

12.3.7 停车场铺面应满足稳定、耐久、平整、抗滑和排水的要求,其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 设计内容和方法与相应的机动车道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混凝土路面相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