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生态系统理论
复合生态系统管理理论与实践述评——兼论流域生态系统管理
![复合生态系统管理理论与实践述评——兼论流域生态系统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5926ec0452ea551810a68746.png)
TI n E Ya ,W EN u n— o Ch a ha ,W ANG a y n Din. i g
( . ee rhIsi tfr ni n et n eo re rt t nL w,Wua nvri ,Wua 3 0 2 1R sac tue o vr m n dR sucs oe i a n t E o a P co hn U i sy e t h n4 07 ; 2 a gz p i r c nmi R sac etr h n qn eh ooya dB s esU i ri , hn qn 0 07, hn ) .Y nt U r e o o c eerhC ne,C og igTc nlg n ui s nv s C o g i 4 0 6 C ia e v E n e t y g
Re i w f Th o y a a tc f v e 0 e r nd Pr c ie 0
Co plx Ec s se a a e e m e o y t o y tm a a e n an g sn Ec s se M n g me t
・
人 口 资源 环境 ・
西部 论坛
W e tFo u s r m
第2 0卷 第 1 期
21 00年 1月
Vo. 0 No 1 J n 0 0 12 . a .2 1
复合生态系统理论
![复合生态系统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8b9a9515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4c.png)
复合生态系统与环境规划与管理
自然子系统与环境规划与管理
自然环境的结构、特点不同,人类利用自然发展生产 的方向、方式和程度亦有明显的差异;人类活动对环 境的影响方式和程度,以及环境对于人类活动的适应 能力,对污染物的降解能力也随之不同。同时,随着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能动地 改造自然,改变原来自然环境的某些特征,形成新的 环境。
环境规划就是环境保护的行动计划,为了便于纳入国 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对环境保护的目的、指标、 项目和资金等方面都需要经过科学论证和精心规划。 而且在规划 过程中必须掌握复合生态系统的特征。
复合生态系统与环境规划与管理
✓ 环境规划是为使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对自身 活动理
经济子系统与社会子系统与环境规划与管理
复合生态系统中,社会、经济、自然三个子系统之间相 互联系、相互制约,且总是处在不断的动态发展之中, 因此,环境规划必须考虑到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规模和发 展速度。
如果当社会、经济的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调整时,环境
规划与管理未能作出相应调整,那么环境规划与管理由
于与实际情况相距甚远,本身将失去意义。
如果未能作出及时调整,那时牵涉的方方面面很多,工
作量将很大,从而影响到规划与管理的顺利实施。
复合生态系统
人类社会是一类以人的行为为主导、自然环境为依托、 资源流动为命脉、社会文化为经络的社会-经济-自然 复合生态系统
自然子系统
社会子系统
经济子系统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结构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d83e773dbcd126fff7050bd5.png)
二、农林复合经营的意义
提高土地利用率 提高单位面积的物质产出和经济效益 改善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
以短养长,以耕代抚,解决育林资金,扩大林业生产
缓解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矛盾 缓解林农争地的矛盾
三、农林复合经营的研究内容
适合林农复合经营的优良树种(品种)的选育 林农复合系统复合增益机理研究 林农复合系统的优化组合 林农复合经营系统实施方案的制定 林农复合经营系统可持续经营技术的研究 林农复合经营系统效益评定
学和系统工程为基本理论,并根据生物学特性进行物种的时空合理搭配, 形成多物种、多层次、多时序、多产业的人工农林复合生态系统。 定义二:国际农林复合经营研究委员会(ICRAF)给林农复合经营下 的定义是:农林复合经营是在同一土地经营单元上,把多年生木本植物 与栽培植物或动物精心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空间或时序的安排以多种方式 配置的一种土地利用制度。这个系统不同组分之间存在生态和经济方面 的联系。
营养结构:植物、草食性动物、食虫性动物、腐食性动物、微生物等
系统结构的合理性与协调性,是优化农林复合模式、提高生态经济社会功能 及效应的关键。
五、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
多样性 系统性
复杂性
集约性 稳定性 高效性 可持续性
六、林农复合经营的生态经济学原理
生态学原理
共生互惠原理 生态位原理 界面层原理 边缘效应原理 食物链原理 生态系统原理
第十六章 林农复合经营
本章授课内容
一、农林复合经营的基本概念 二、农林复合经营的意义 三、农林复合经营研究的主要内容 四、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结构
五、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特征
六、农林复合经营的经济生态学原理 七、农林复合经营的模式
八、农林复合经营的规划设计
环境规划学重点整理
![环境规划学重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3be847f8d5bbfd0a7956736f.png)
生态环境规名词解释1、生态环境规划:是针对区域社会发展状况,环境特征及其环境发展趋势,结合生态环境承载力分析,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建设所做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合理安排。
区域生态环境规划是区域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制定和指导生态环境计划的重要依据。
2.环境规划:是人类为使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预先对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是政府履行环境职责的综合决策过程之一,是约束和指导政府行政行为的纲领性文件。
3、环境容量:环境容量是指对一定地区(一般应是地理单元),在特定的产业结构和污染源分布的条件下,根据地区的自然净化能力,为达到环境目标值,能够承受污染物的最大排放量。
4、环境承载力:指某一时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阈值。
(区域性;时序性;可变性;可调控性;客观性)5、环境规划目标:是环境规划的核心内容,是对规划对象在未来某一阶段环境质量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所作的规定。
6、环境评价:是在环境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数学方法,对环境质量、环境影响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述,旨在获取各种信息、数据和资料。
7、环境预测:根据已掌握的资料,对未来环境质量状况和环境质量发展趋势进行分析预测。
8、环境功能区划:依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不同地区在环境结构(自然环境结构)、环境状态(环境质量)和使用功能(干什么用)上的差异对规划区域进行合理划分。
9、水环境规划:是对某一时期内的水环境保护目标和措施所作出的统筹安排和设计。
其目的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好水质,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水资源,充分地发挥水体的多功能用途,在达到水环境目标的基础上,寻求最小(或较小)的经济代价或最大(或较大)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10、大气环境规划:就是为了平衡和协调某一区域的大气环境与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以期达到大气环境系统的最优化,最大限度的发挥大气环境系统组成部分的功能。
11:、水环境容量:水体在特定环境目标下所能容纳污染物的量。
第3章:环境规划学的理论基础(2)
![第3章:环境规划学的理论基础(2)](https://img.taocdn.com/s3/m/32a4bedd50e2524de5187ec4.png)
一、可持续发展与可持续发展观
实现可持续发展
以自然资源永续利用为前提的可持续发展 模式 清洁生产与可持续发展 生态技术 做到环境资源商品化,促进可持续发展Biblioteka 一、可持续发展与可持续发展观
可持续发展观
强调持续性 体现公平性 追求协同发展 推崇人与自然和谐
可持续发展作为时代的最强音,它既要 作为环境规划的指导思想,又要成为环 境规划的最终目标。对持续发展的最求, 应贯穿于环境规划的始终。
第三节
复合生态系统
一、复合生态系统理论 二、复合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三、复合生态系统的特性 四、复合生态系统与环境规划的关系 五、复合生态系统对环境规划的指导作 用
一、复合生态系统理论
环境问题的实质都是生态问题; 现在人们生活的环境明显不同于自然环境, 它受人类活动的太多的影响――单纯的生态 学理论不完全适用于这个人类生存的环境。 因此我国生态学家马世骏1981年提出复合生 态系统理论:人类社会是以人的行为为主导, 自然环境为依托,资源流动为命脉,社会体 制为经络的人工生态系统,人类赖以生存的 社会、经济、自然三大系统是一个整体,是 个复合生态系统。
一、复合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一)复合生态系统的结构
社会、经济、自然三个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子系统共同构 成一个庞大的复合生态系统。 自然子系统以生物结构及物理结构为主线,以生物环境的协 同共生及环境对人类生活的支持、缓冲及净化为特征,它是 复合生态系统的自然物质基础; 社会子系统以人口为中心,包括年龄结构、智力结构和职业 结构等,通过产业系统把它们组成高效的社会组织; 经济子系统和物质的输入输出,产品的供需平衡以及资金积 累速率与利润 ,是促进社会进步环境保护的必要条件。 这种子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即构成 了复 合生态系统的结构。它决定着复合生态系统的运行机构和发 展规律。
生态学中的复合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
![生态学中的复合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https://img.taocdn.com/s3/m/556946d4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d8.png)
生态学中的复合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复合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是生态学领域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生态学研究的是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复合生态系统则指的是由多个互相联系、相互影响的生态系统所组成的一个更加复杂的整体。
而生态平衡则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稳定状态。
在自然界中,复合生态系统常常出现。
例如,一个湿地系统中,有着不同种类的水生动植物和微生物,它们相互之间的生态位不同,有着互相竞争、互利共生的关系。
此外,还有其他的生态系统,例如森林环境、城市环境、河流环境等等。
这些生态系统之间也是有联系的,它们之间的生态位不同、生态功能不同,但也具有一定的联系和互相影响。
因此,生态学研究的不仅是一个个独立的生态系统,也包括了这些生态系统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
现代生态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探究生态系统在人类干预下的复合性变化。
人类的许多活动,例如城市化、农业、工业生产等等,都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而这些人为的干预也就导致了生态系统和复合生态系统的复杂变化。
例如,城市中的绿地系统,与周围的城市环境形成了某种程度上的联系,形成了一个复合生态系统。
但是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加剧,这种复合生态系统也出现了很多问题,例如水质污染、土壤污染等等。
而这些问题又影响了城市环境的发展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持。
在生态学领域中,生态平衡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生态平衡指的是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稳定状态,包括物质循环、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自然风险防控等等。
生态平衡具有动态性和稳定性,即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和环境之间会不断发生相互作用,但整个系统仍然保持着一定的稳定状态。
对于生态平衡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生态系统,为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提供了理论基础。
总的来说,生态学中的复合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复合生态系统由多个生态系统组成,具有更高级别的复杂性和互相联系和影响。
而生态平衡则是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稳定状态,具有动态性和稳定性,并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理论基础。
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
![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d184f66d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e1.png)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概念。这个系统包括社 会、经济和自然三个方面的要素,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这个系统中, 社会要素包括人口、文化、政策和法律等;经济要素包括企业、产业、金融等; 自然要素则包括土壤、水、生物等。
这个系统的特点在于它的复杂性和动态性。各个要素之间不断地进行着物质 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形成一个动态平衡。同时,这个系统也具有开放性, 它与外部环境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
二、生态保护与恢复
面对生态环境问题,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变得至关重要。近年来,中国政府 已采取多种措施加强生态保护与恢复。例如,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等 工程,加大生态补偿力度,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等。
此外,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 以浙江省安吉县为例,通过全面实施生态保护工程,实现了从穷山恶水到绿水青 山的转变。安吉县的竹林面积从20世纪80年代的不足10万亩增加到今天的180万 亩,不仅提高了生态环境质量,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生态旅游、竹制品 加工等。这一成功案例充分证明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并非不可兼得。
1、生态位理论
生态位理论是生态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 位置和作用。在农林复合生态系统中,不同的物种占据不同的生态位,形成了一 个复杂的生态网络。例如,高大乔木可以占据上层空间,成为林下植物的遮荫物; 低矮灌木和草本植物则可以在林下生长,形成次生群落;而一些特殊的植物和动 物可以在特定的生境中生存,如沼泽地、盐碱地等。
让我们更加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倡导绿色发展,推动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的美好家园。只有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同发展,才能为子孙后代留下一 个蓝天白云、绿水青山的美丽世界。
复合生态系统理论下的城市化现象透视
![复合生态系统理论下的城市化现象透视](https://img.taocdn.com/s3/m/4d4638cb9ec3d5bbfd0a7454.png)
统之 间通过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和信息传
递相互依存 、协 同共生 ,并 以各类正 、负 反馈 的形式协调 着各子 系统在质和量上 的 关 系。与其他生态 系统相 比,人类复合生
城市化是多学科研究和争论 的热点和 焦点 问题 。但 关于城市化本 质和内涵的系
统和综合研究还 明显不 足。城市 化涉及人 口、社会 、经济及 空间结构 演变 ,不 同学 科研究城市化 的侧重或视 角不同 ,对 同一
切相 关的。
会规律 的调 节。该理论 的核心 思想在于揭
示人 类社会 与 自然环境的统一 ,在 这种 统
一
体 中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同时发生作用。 该理论 对社会科 学研 究具有明显的指
导意义。要解决传统科学分别研究 自然和
将城市化看成复合 系统结构 演化的过
程 ,它至少应该包括 三个 系统 、四个方面 的内涵。 三个 系统是经济子 系统 的城市化 、
社 会子系统 的城 市化和 自然子系统的城市 化。经济子系统的城 市化指人类的经济活 动逐步 向城 市转移或城市经济的 比重逐步 增大的经济城市化过程。社会子系统 的城
市化既包括农村人 口向城市人 口转变的人 口城市化过程 ;也包括城市文化和城市生
解各 种城 市化的影响 因素 ,才能在制定政
化杠杆是促进复合生态系统协调和平衡的 有效工具 ( 王如松 , 2 0 0 0) 。 尽管各子系统
发展变化分别受不 同的规律制约 ,但子 系
和影响强度也不 同,自然子系统的 “ 城乡
二元结构”也就形成和发展 了。 以化石能 源大规模使用为特色 的工业文 明拓展 了经 济聚集 的潜力 ,使得复合生态 系统及其三
( 二 ) 城 市化 的 内涵 与 结 构
1第一节(4)复合生态系统理论
![1第一节(4)复合生态系统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f5719219ba1aa8114431d9bf.png)
五、循环经济与产业生态学理论
循环经济和产业生态学指导下的环境规划理念
——以规划推动实现产业生态转型。 ——产业生态转型的实质是变产品经济为功能经济,变环境 投入为生态产出,促进生态资产与经济资产、生态基础设施与生 产基础设施、生态服务功能与社会服务功能的平衡与协调发展。 ——这就需要两个方面的创新。
♦ 生态效率的创新:怎样把产品生产工艺改进得更好,以生态和经 济上更合理的方式利用资源; ♦ 生态效用的创新:怎样设计一类生态和经济上更合理的产品, 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需求。
五、循环经济与产业生态学理论
循环经济和产业生态学指导下的环境规划理念
——在环境规划中贯彻循环经济的基本理念,就是要建立企 业、产业以及区域等不同层次的资源循环和污染减排体系,从而 在源头上减少对资源和能源和过度需求以及污染物的大量排放, 为产业结构调整、污染物源头削减和环境质量达标提供根本保障。
复合生态系统理论
复合生态系统内部的四个主要矛盾
——人类生活对自然生态环境条件的相对稳定性的要求与当 前自然生态环境急剧变化的矛盾。 ——人类改变自然环境的快速性与自然环境恢复和调节的缓 慢性之间的矛盾。 ——地球上蕴藏的矿产和地下水资源等的有限性与人类的需 要及开采能力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地球的体积是有限的,物质的生产也是有一定限度的, 人口的发展如无计划则是无限的。
复合生态系统理论
复合生态系统的功能
——生产:双面性——有用的、无用的甚至有害的 ——生活:为人们提供方便的生活条件和舒适的栖息环境。 ——还原:稀释、降解、净化,为了保证城乡自然资源的永 续利用。 ——信息传递:利用生态系统之间的信息传递过程,改变甚 至操纵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过程,向人类需要的方向发展。
环境规划学的理论基础
![环境规划学的理论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4d81dfc233d4b14e8524681c.png)
(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1)公平性原则(Fairness)。可持续发展强调发展
应该追求两方面的公平:一是本代人的公平即代内平
等。。二是代际间的公平即世代平等。
(2)持续性原则(Sustainability)。持续性原则的核 心思想是指人类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自然 资源与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 (3)共同性原则(Common)。
维持。
(二)人地协调共生的机制响应
环境规划的区域是由人类活动系统和地理环境系统组成的人地协调共生系
统,维持二者协调共生关系的充要条件是从其外部环境不断获取负熵流。复杂
系统的因果反馈关系,主要是自我强化的正反馈关系和自我调节维持稳定的负 反馈关系之间的相互偶合,决定着人地关系的行为和区域发展的前途。
功能造成影响,都将干扰系统的运行机制及状态,进而破
坏复合生态系统。当前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即社会一经 济一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内部存在着 4个主要矛盾。
(1)人类生活对自然生态环境条件的相对稳定性的要求与当前 自然生态环境急剧变化的矛盾 (2)人类改变自然环境的快速性与自然环境恢复和调节的缓慢 性之间的矛盾
第四节 空间结构理论
一 、城市空间结构理论与城市环境功能区划
(一)城市空间结构理论
城市空间结构理论又叫城市形态理论,城市的形态纷繁复杂,但又 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城市内部由于土地利用形态存在差异,因而形成了
不同的功能区和地域结构。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内部地域结构越 来越复杂,各功能区之间的联系也趋向紧密。当旧的结构无法承担人口 膨胀带来的压力,产生交通拥塞、环境污染、住宅拥挤、电力和水供应 紧张等问题,便会以一定的方式向外围扩展,形成新的空间结构。因此, 城市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空间结构。世界各国已提出了多种 城市空间结构理论模式,如西方的同心带理论、扇形理论和多核理论等, 前苏联、东欧和中国提出的分散集团模式、多层向心城镇体系模式等。 认识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化规律,才能因势利导地进行城市规划。
农业复合系统
![农业复合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dacacf2902020740bf1e9b14.png)
复合系统一、农业复合生态系统(一)定义及特征农业复合生态系统是由一定农业地域内相互作用的生物因素及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等非生物因素构成,在人类农业生产活动不断干预和影响下形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复合体。
它既不是自然生态系统,也不完全是人工生态系统,而是自然与人工的复合系统。
从宏观角度看,农业复合生态系统是由无机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四大部分组成的综合体,各组成部分间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而密切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存、互为条件。
农业复合生态系统是在对自然生态系统改造的基础上形成的,与自然生态系统有明显的不同。
在农业复合生态系统中,只有符合人们需要的植物、动物才得以扶持和发展,而妨碍此类生物正常生长发育的害虫、病菌、杂草等则被抑制和消灭。
因此,系统中生物少而单调,食物链短,反馈机制弱,自我调节能力差,稳定性低,易遭受不良环境因素的损害。
农业复合生态系统是典型的具有耗散结构的开放系统,其开放状况,是通过人类有目的的经济活动实现的。
系统生产的生物量中,相当一部分以农产品形式输出到系统外被人们利用;同时,人们从系统外输入各种有机肥料和化学物质,以补充土壤养分的消耗。
由于人们采取各种农业技术措施,加之农业复合生态系统具有开放性,农业生产中投入大量能源、物质、资金、劳动力等,因此,农业复合生态系统的生产效率比自然生态系统高很多。
农业复合生态系统在人类干预下由自然生态系统脱颖而出,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它带有强烈的人为性,不可能脱离社会经济条件,社会制度、经济体制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均会深刻地影响它的组成、结构和生产力。
[1](二)应用意义传统农业是用传统的耕作方法和农业技术,以人力、畜力为主要农业动力,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导地位的农业。
由于能源、肥料等农业生产要素短缺,生产者不得不重复利用秸秆、人畜废弃物等资源,以维持农业生产力水平,因此,传统农业已具备了农业复合生态系统的特征。
在传统农业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创造了多种传统复合农业模式,如平原地区的稻一猪、稻一渔、稻一菇、草一鹅一稻、桑基鱼塘草一渔等模式,丘陵地区的甘薯一猪一菜模式,北方的“四位一体”模式等,这些模式基本实现了物质循环和能量多层次利用,保持了农业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清洁生产。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重点归纳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重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7259add5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12.png)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要点概括一、基本观点A绿地城市绿地:以植物为主要存在形态,用于改良城市形态,保护环境,为居民供给游憩场所和美化城市的一种城市用地。
城市绿地系统:由城市中各样种类和规模的绿化用地构成的整体。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对各样城市绿地进行定位、定性、定量的兼顾安排,形成拥有合理构造的绿色空间系统,以实现绿地所拥有的生态保护,游憩休闲和社会化等功能的活动。
B城市绿地的种类按在城市中的地点:城市绿地;郊区绿地按规模:大型绿地;中型绿地;小型绿地按服务对象 : 公共绿地;私用绿地;专用绿地按功能系统:生活绿地系统;游憩绿地系统;交通绿地系统按服务范围:全市性绿地;地域性绿地;局部性绿地C各种绿地的用地选择公园绿地1市里级综合公园:综合性公园要求有景色优美的自然条件,丰富的植物种类,有广阔的草地与浓烈的林地,四时景观变化多样。
2小孩公园:地点应靠近居民区,并防止穿越交通屡次的干道。
3动物园:应与居民密集地域有必定距离,与屠宰场、动物毛皮加工厂、垃圾办理场,污水办理厂等保持必需的安全距离,布防备林带,并注意防备污染城市水体。
附设在综合公园中,应在下风、下游地带,一般应部署在独立地段,以便采纳安全隔绝举措。
4 植物园: (1) 因用地较大,其地点常离居住区较远,但要尽可能设在近郊,有较方便的交通条件,便于广大民众使用。
(2) 不要在有污染工业的下风下游地域,免得阻碍植物的正常生长,要有适合的土壤水文条件。
应尽量防止建在原垃圾堆场、郊外土壤贫乏的生荒地或地下水位过高或缺少水源的地方。
5 体育公园:体育公园用地较大 ( 一般不小于 10 公顷 ) ,建设投资大、管理保养费工,在一般城市中设置一到三处。
其投资、建设、经营管原因各级体育部门负责,或与园林部门共同管理保养。
由于有大批的人流集散,要求与城市居住区有方便的交通联系。
6 纪念性园林:市里以外的纪念性园林不计在公园绿地面积中。
生产绿地包含苗圃、花园,果园、林场,科研植物园,卫生防备林、风砂防备林,水土保持林、水源修养林等,是郊区用地的一部分 ( 也有苗圃、花园在市里内的状况 ) 。
复合系统名词解释
![复合系统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fa8174a9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cc.png)
复合系统名词解释
一、复合系统是什么呢?
哎呀,复合系统这个词听起来就很复杂的样子呢。
简单来说呀,复合系统就是由多个不同的子系统组合在一起形成的一个更大的系统哦。
就像是搭积木一样,每一块小积木就像是一个子系统,把好多不同形状、功能的小积木组合起来,就变成了一个超级大的积木建筑,这个建筑就好比是复合系统啦。
比如说,在生态环境里,有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等等,这些子系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地球这个超级大的复合生态系统。
森林里的树木、动物、微生物,它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就像一个小家庭一样。
而当森林和草原、湿地等这些“小家庭”组合起来的时候,就有了物质、能量的交换,这就变成了一个复杂的复合系统啦。
再举个例子,在我们的城市里,交通系统、能源系统、建筑系统等也构成了复合系统。
交通系统里的汽车、道路、交通信号灯等,能源系统里的发电厂、输电线路、加油站等,建筑系统里的高楼大厦、居民住宅、商场等,它们之间相互依存。
交通需要能源,建筑里的人需要交通来出行,同时建筑也需要能源来运转。
这些不同的子系统组合起来,就形成了城市这个复合系统。
还有在科技领域,计算机硬件系统、软件系统、网络系统等也是复合系统。
硬件是计算机的实体部分,软件是让硬件运行各种功能的程序,网络则是把不同的计算机连接起来的东西。
这三个子系统组合起来,才让我们能够在网上愉快地冲浪、办公、娱乐等。
概括来说呢,复合系统就是一种由多个子系统按照一定的规则和联系组合而成的大系统,它无处不在,在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挥着
超级重要的作用呢。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建设与管理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建设与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32dc6b94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f2.png)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是一种将农业与林业有机结合起来的生态系统,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农业和林业的互补效应,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介绍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建设与管理方法,以探索一种可行的农业发展模式。
一、理论基础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建设基于生态学的理论。
其核心思想是通过合理设计农业和林业的空间布局,使之相互促进、相互补充。
农业可以提供农产品和经济效益,而林业则能够保护土地、水源,调节气候等。
二、建设原则1. 资源合理配置: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建设应根据土地资源、气候条件等因素,合理配置农业和林业的比例。
既要考虑农业生产的需求,又要保护生态环境。
2. 多样性综合利用: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应充分利用土地的多样性,通过相互搭配种植不同的农作物和树种,实现生物多样性的维护和农产品的优质生产。
3. 循环利用: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建设应注重资源的循环利用,通过农作物、树木的秸秆、落叶等有机物的还田和堆肥处理,实现养分的循环利用。
4. 生态服务功能: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建设应注重发挥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包括土壤保育、水源涵养、气候调节等,从而提高农业生产的稳定性。
三、建设步骤1. 土地调查与评估:首先需要对土地进行调查和评估,包括土壤质量、水源状况、气候条件等,以确定适宜建设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土地。
2. 设计规划:在确定土地后,进行合理的农林复合生态系统设计规划。
考虑农作物和树木的相互搭配、种植方式、间作轮作等因素,实现最佳的生态效益。
3. 种植与管理:按照规划进行种植和管理工作。
对于农作物的种植,要合理施用有机肥料、合理排水和灌溉;对于树木的种植,要注意选择适生树种、合理疏伐和护林等。
4. 风险防控:在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建设与管理过程中,要加强对各类风险的防控。
包括病虫害防治、农田水土流失防治、草地退化防治等,保证系统的稳定性。
5. 维护与调整:定期对农林复合生态系统进行维护和调整。
生态环境规划复习题
![生态环境规划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c69e0936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62.png)
生态环境规划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环境规划:是指为了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开展,把“社会一经济一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刻和空间的合理安排。
2、容量总量操纵:是指环境容量所准许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操纵。
3、目标总量操纵:是指依据环境目标提出的污染物排放总量和削减量的操纵。
4、费用最小分配原那么:是以治理费用作为目标函数,以环境目标值作为约束条件,使系统的污染治理投资费用总和最小,求得各污染源的准许排放负荷。
5、污染物的环境容量: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生态不致受害的前提下,某一环境单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6、环境容量:环境容纳某种特定的活动或活动速率而不造成无法同意的碍事的能力。
7、环境承载力:指某一时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阈值。
8、环境评价:是在环境调查分析的根底上,运用数学方法,对环境质量、环境碍事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述,旨在猎取各种信息、数据和资料。
这是制定规划的根底工作。
9、环境推测:在环境现状调查评价和科学实验根底上,结合经济社会开展情况,对环境的开展趋势作出科学的分析和判定。
10、复合生态系统:是由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和自然条件共同组合而成的生态功能统一体。
在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中,人类是主体,环境局部包括人的栖息劳作环境、区域生态环境及社会文化环境,它们与人类的生存和开展休戚相关,具有生产、生活、提供、接纳、操纵和缓冲功能,构成错综复杂的生态关系。
11、循环经济:确实是根基运用统筹学的理论和思维,针对整个经济运行体系,通过对产业和产品结构、地域空间和时刻布局的调整、优化、升级和转型,实现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的生态化耦合,从而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提高经济效益和质量12、环境功能区划:是依据社会经济开展需要和不同地区在环境结构、环境状态和使用功能上的差异,对区域进行的合理划分。
13、固体废物:是指人类在生产和生活活动中丢弃的固体和泥状的物质称之为固体废物,简称固废。
简析农林复合生态系统
![简析农林复合生态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24d89f1c6c175f0e7cd13767.png)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是一个 多目标 、多功 能、多层 次的生态系统, 因 此, 分类应 能体现 出系统 内各组分 的结 构和功能 , 全面 系统地 反映农林 复 合 生 态 系 统 的 现状 。 2 . 1 _ 2 有序性 农 林 复 合 系 统 是 由 多级 子 系统 组 成 的较 为 庞 杂 的 系 统 , 分 类 应 有 明 确 的等级顺序 , 找 出主要 因子和次 要因子, 建立有序的、 由高到低 的多等 级分类体系 , 并能反映出上下等级间的联系。 2 . 1 . 3 景观性 农林 复合 生态 系统是一种土地利用技术 ,是在 同一土地单 元上 , 把 多年生木本植物 与草本植物和动 物在空 间上按 一定的 时序 安排在 一起 进 行管理 , 因此 , 分类 时要考 虑各产业组合情 况及其在景观 格局 中的优 势。 2 . 1 . 4 准确 性 分类 是为了更好 的服务于科学研究和劳动实践 , 所做 的分类 应能使 农林复合 生态 系统各生产模式和结构得 以准确 的表达 , 真 实地反映各模 式的结构功能特 征。
2 . 1 分 类 原 则
建立 的农林 复合 生态 系统分类 体系, 首先应充分反 映系统 内部各 组 分 问的关系 、 结构和功能特征 , 其 次应反映 出它 的环境特 点和生物群 落 的特征 , 再次 , 应 便于 理解和应用, 利于对农林复合系统进行 更加深 入系 统地试验研究 、 分析 总结及借鉴推广 。因此 , 紫色土区农林复合生态系统 分类应遵循如下 原则 :
简 析农 林 复合 生态 系统
何 承 涛
( 三 都 县 国有 拉 揽 林 场 贵州 都匀 5 5 8 1 0 0 )
摘 要: 农林 复合生态 系统是一 个多组分 、 多层次 、 多生物 种群 、 多功能 、 多 目标 的综 合性开放 式人工 生态 经济 巨系统 , 农林复 合 生态系统 的应 用范 围随着科 学技术和生产 力水平的不 断发展而 日趋扩大 , 形成 了多种 多样的类 型、 模式 以及各物 种 的时空配置方 式, 介于 如此庞杂 的体系 , 为了使科研 人员更有条 理 的进 行深入 的验 研究和 分析评价 , 也为 了能够有助 于劳动 者进行 实践总 结和借 鉴推 广, 本文 简要分析 了农林 复合生态系统 的分类体系 以及 其组合结构特 征。 关键词 : 农林复合生态 系统; 紫色土 区; 分类体系 ; 结构特征 中图分 类号 : S 1 8 1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 号 : 1 0 0 4 — 7 3 4 4( 2 0 1 3 ) 1 6 — 0 2 4 0 — 0 2
第二章 环境规划学的理论基础
![第二章 环境规划学的理论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2e47c3edb0717fd5370cdc03.png)
第二章环境规划学的理论基础第一节环境承载力一、环境系统与环境规划(一)环境系统环境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由丰富多样、层次不一的元素组成,形成极其复杂的结构并能不断依靠能量、物质和信息的输入、输出维持自身稳态运动,这是一个巨大的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
研究环境系统可以从其功能入手,通过与人类系统的相互输入输出关系来掌握系统的整体特征,环境规划学正是侧重于从环境系统的功能角度来进行研究。
(二)环境系统与环境规划的关系环境规划既要研究环境系统本身规律,如人类排放出的污染物的传输和自净过程,又要研究人类社会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以便有效地减少环境破坏、治理污染。
二、环境承载力与环境规划(一)环境容量1、概念:根据《环境科学大辞典》中的定义:环境容量是一个复杂的反映环境净化能力的量,其数值应能表征污染物在环境中的物理、化学变化及空间机械运动性质。
由于环境容量的概念较多地使用于环境规划中,而在做环境规划时一般不去研究环境的自净机制,所以可以用环境浓度标准值与背景值之差,并通过一定的输入输出关系转换成排放量,即以污染物的允许排放量作为环境容量,也就是简化表达的环境容量。
2、应用目前较为通用的利用环境容量进行区域环境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继而控制区域污染浓度。
例如: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的程序为:(1)利用各种模型预测未来的环境质量;(2)通过浓度、排放量转换关系计算环境容量和污染物总削减量;(3)最后得出综合治理方案。
整个程序的核心或理论基础是环境容量,而其它的数学和经济方法都是其支持手段。
3、应用中存在的问题(1)对环境系统的理解不够全面如果将环境这样一个复杂的维持自组织的系统,视为一个容纳废弃物的“容器”,显然是不合适的,环境容量应是一个描述系统特征的、与人类社会行为息息相关的量。
(2)环境容量不足以涵盖环境对人类发展的支持能力环境容量的概念表述了环境具有容纳污染物的能力,但这只是环境功能的一部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支持作用远大于环境容量这一概念的内涵,环境还为人类提供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资源、能源,为人类提供各种精神财富和文化载体。
1第一节(4)复合生态系统理论概要
![1第一节(4)复合生态系统理论概要](https://img.taocdn.com/s3/m/1772e60f915f804d2b16c1dd.png)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营造循环经济的政策环境。 ——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制度,促进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 ——构建循环经济的绿色技术支撑体系。
五、循环经济与产业生态学理论
产业生态学理论
——产业生态学将产业系统看做是一类特定的生态系统,研究社会 生产活动中自然资源从源流到汇的全代谢过程、组织管理体制以及生产、 消费、调控行为的动力学机制、控制论方法及其与生命支持系统的相互 关系。 ——产业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是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五、循环经济与产业生态学理论
循环经济的特征
——循环经济可以在不同层面上将生产和消费纳入一个有机 的可持续发展框架。
♦ 第一个层面——小循环模式:企业内部的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 用; ♦ 第二个层面——中循环模式:共生企业间或产业间的生态工程网 络; ♦ 第三个层面——大循环模式:区域和整个社会的废物回收和再 利用体系。
♦ 清洁生产是指用尽可能少的原材料和能源来生产,或应用替代性 的可再生资源进行生产,最大限度地减少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废物的产生及 其对环境的污染。 ♦ 资源循环利用是指生产资源能被重复循环使用,减少资源的浪费。 ♦ 废物高效回收利用是指产品被消费以后,经过回收,重新变成可 利用的资源,进入新的生产过程。
♦ 生产者:包括初级生产者(利用基本环境要素的生产者)和高级生产者 (初级产品的深加工); ♦ 消费者:提供社会服务的第三产业,研发、教育、管理等第四产业; ♦ 分解者:以物质还原、环保教育和生态建设为目的的自然生态服务者。
——产业生态系统的形态结构为行业种类、企业数量和产业结构配 置。 ——产业生态系统的营业结构为物流、能流和信息流关系。
城市空间结构理论
四、空间结构理论
城市空间结构的环境经济效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合生态系统与环境规划与管理
自然子系统与环境规划与管理
自然环境的结构、特点不同,人类利用自然发展生产
的方向、方式和程度亦有明显的差异;人类活动对环 境的影响方式和程度,以及环境对于人类活动的适应 能力,对污染物的降解能力也随之不同。同时,随着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能动地 改造自然,改变原来自然环境的某些特征,形成新的 环境。
在复合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是社会系统,也就是 人类的生活。一方面,人类是经济活动的主人,以其 特有的文明和智慧让大自然为人类服务,从而提高自 己的物质文化水平。另一方面,人是大自然中的一员, 其所有宏观性质的活动,都不能违背生态系统的规则。
环境规划就是环境保护的行动计划,为了便于纳入国
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对环境保护的目的、指标、 项目和资金等方面都需要经过科学论证和精心规划。 而且在规划 过程中必须掌握复合生态系统的特征。
复合生态系统与环境规划与管理
环境规划是为使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对自身
活动和环境所做的合理安排。 在编制环境规划的过程中,无论是信息的收集、储存、 识别,核心功能区的划分,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环 境问题的识别,未来趋势的预测,方案对策的制定, 环境影响的技术经济模拟,多目标方案的评选等等, 都与复合生态系统的功能密不可分。
复合生态系统与环境规划与管理
经济子系统与社会子系统与环境规划与管理
复合生态系统中,社会、经济、自然三个子系统之间相
互联系、相互制约,且总是处在不断的动态发展之中, 因此,环境规划必须考虑到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规模和发 展速度。
如果当社会、经济的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调整时,环境
规划与管理未能作出相应调整,那么环境规划与管理由 于与实际情况相距甚远,本身将失去意义。
如果未能作出及时调整,那时牵涉的方方面面很多,工
作量将很大,从而影响到规划与管理的顺利实施。
会是一类以人的行为为主导、自然环境为依托、
资源流动为命脉、社会文化为经络的社会-经济-自然 复合生态系统
自然子系统
社会子系统
经济子系统
科学子系统
复合生态系统
王如松院士
复合生态系统与环境规划与管理
复合生态系统最终的目的是环保中发展经济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