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一:
要了解为什么马克思高居保守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作出不同的回答。

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来讲,马克思主义是有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封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从他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及其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规律的学说。

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法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然而正是因为马克思所创立的理论是科学的,它的鲜明品质就是与时俱进。

他的思想与共产主义革命运动相结合,产生了世界范围的影响,在一种程度上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

它有效地继承了前任的成果,创立了唯物史和剩余价值学说,实现了人类史上伟大革命,又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伟大的思想家,其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的鲜明特征无孔不入的从理论和实践上都像世人证明了这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学说,而创立这伟大思想学说的人必将受人敬仰和尊敬,值得注意的是,作出这样评价的不是东方社会主义国家的人们,而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人们。

这是耐人寻味的。

西方资本主义的故乡,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故乡。

资本主义经过几百年的发展,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繁荣,现在的西方国家在许多方面比较成熟,被我们中的一些人看作是天堂胜境。

但是,生活在那个社会的人们并没有失去基本的清醒。

马克思接连在几次评选中胜出,就说明这一点。

人们认识到,西方社会的若干进步,是马克思学说和工人斗争的结果。

只要资本主义存在,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就不会过时。

所以马克思能在多次历史评比中高居榜首。

尽管世界历史不断向前发展,时代风云不断变幻,但马克思的理论所面对的
社会背景依然存在,他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对美好社会的向往都以最深刻的方式回应了他自身的时代以及当前社会存在的问题。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并不意味着对马克思主义的证伪,而只是说明共产主义运动的艰巨性和长期性,而马克思本人也早就预言了这一点,这其实更让人注意到马克思学说的价值。

当然我们也不能对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现状过于盲目乐观。

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不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同时也要积极回应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立足于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把马克思主义学说中那些在今天的生活仍具有重大意义的思想资源凸显出来,以更好地我们今天的生活和实践。

案例十
1.你怎样评价袁隆平“用财富衡量科学家价值太低级、太庸俗”这一说法?你认为衡量人的价值大小的标准是什么?
答:袁隆平是非常鄙视“身价千亿”说的。

“用财富衡量科学家价值太低级、太庸俗”,其短短的一句话,足以刺痛我们长期“被量化”的心,让它疼了一下有了些催人觉醒的冲动。

当下各种财富榜盛行天下,我以为:给商人们排个序无可厚非,但是给科学家、给作家、艺术家,乃至给明星排序都不可取。

物质文明的创造可以物质论之,而精神文明的创造又岂能简单的套用前者之标准?袁隆平喜欢穿着15元一件的衬衫,挽起裤腿下田和庄稼泥巴为伴,这是真正的“学者境界”。

而我们的有些学者、作家、演员却到处走穴牟利,巴不得成为“名利双收”的两栖超人。

历史告诉我们,这样的想法和做法只能是自欺欺人。

我认为衡量一个人价值的大小的标准。

不仅要体现在金钱或者财富的创造上,也要体现他对社会的贡献,不仅要他创造的经济利益,也要看他创造的社会效益,也要看他对社会做的贡献,我们不能单纯的从经济利益的评价一个人。

当然这根源是少数人对马克思主义的误读,肤浅片面的强调“唯物”,而无视一个问题:思想、文化、科学、教育等上层建筑的进步之承载者、研究者的价值是无法用财富丈量的。

商人大可以亿万财产彰显其能力,而上层建筑的构造者既不能也不齿于此。

因为后者的价值有无形
的特点、无价的特质。

马克思主义价值论承认哲学和一切具体科学对价值问题的研究,承认了价值论成为一种科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承认了价值论的存在和发展要受生活实践的检验,同时也就排斥了将价值论完全主观随意化、直观化、非理化的倾向。

2.你怎样评价袁隆平的财富观?
答:听罢此言,有种高山仰止之感,由衷敬佩他不愧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伟大科学家、袁隆平的财富观体现了知行统一观,其中闪耀着精神的光芒,不禁令人肃然起敬。

同时,也为那些越来越量化思考的感到汗颜,竟然认为钞票的拥有量与个人价值趋于统一。

袁老竖起的财富观标杆,让人浮想联翩。

有人对金钱过度追逐而在物欲横流中迷失自我,现实中所表现出的太多商业逐利:明星广告代言愚弄公众;论文造假骗取科研经费;等等。

同时,袁老的模范行为也让一些贪官污吏、自私自利者无地自容。

看看那些贪官动辄贪污受贿几百上千万;看看那些垄断企业高管,年薪动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还有那些通过坑蒙拐骗、违法违规而致富的人,更是相形见拙、不堪一击!
3.什么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作为大学生应该怎样做到这二者的统一
答:科学精神是由科学性质所决定并贯穿于科学活动之中的基本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是体现在科学知识中的思想或理念。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文精神的理解和诠释尽管各不尽同,但其基本内涵不外乎:(1)忧国忧民意识;(2)求道至乐精神(3)和合精神(4)人本精神(5)笃行精神。

在当代,人文精神又注入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同时又借鉴汲取了西方自由主义、人文主义、人本主义、非理性主义、女权主义、生态主义等合理性的东西。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如下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一)培养自己求真务实的精神(二)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三)培养自己的批判精神(四)培养自己的人文精神(五)培养自己的协作精神。

案列十一:
1.你认为本案例反映了一个什么问题?蕴含着什么哲理?
答:我认为本案例放映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问题。

印度洋大地震后引发的疫情,这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这也给我们一些启示:一、我们必须要善待自然,学会同自然和谐相处,而不过分陶醉在人类取得的科技成果当中,因为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而规律是客观的,当人们遵守自然规律的时候,似乎感觉不到它的存在,而一旦违背了规律,就必然会受到它的惩罚。

反观我们今天对自然的破坏,为了经济的一时发展而烧鸡取卵的做法,是我们该反省的时候了。

二,人的意识对客观规律具有反作用,其中,正确的意识促进事务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所以人类的科技应该更多的关注自然而不是相反,在自然界中,我们还有很多没有认识的,或者没有完全认识的领域和方面,比如地震、非典、沙尘暴等等,我们应该加强国际合作,共同维护我们唯一的家园——地球。

2.是什么原因加重海啸损失?
主观上:人们违背自然规律是加重海啸损失的原因。

人类对于科学、技术、财富、霸权的迷失和不择手段地逆天行道。

引致过度剥夺资源、加速物种消失、病毒传播畸变、食物空气土壤中毒,造成了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加剧了贫困地区的脆弱性。

人类的自大傲慢削弱了回应生态危机的警觉性。

客观上:缺乏公共危机管理中的预防,预警和预控机制,即危机管理的缺失,是加大海啸损失的重要原因,预警机制缺失也是缺乏预防意识的直接后果。

预警机制缺失的表现:第一,是没有建立起高效的危机预警监测系统。

第二,没有建立起开放,灵敏。

准确的信息搜索和信息传递系统和信息确认系统,也未建立相关的制度,自己无法收集和传递海啸来临的信息。

如果有来预警信息的传递,加上,当地居民和游客又经过了必要的宣传和培训,人们完全有足够的时间逃生。

3. 地震与海啸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是不意味我们在海啸面前就无能为力?
面对类似自然灾害,我们可以在哪些方面有所作为?
答:虽然地震很难预测,但是地震引发的海啸却具有可预测性。

地底深层的地质变化会造成井水水位的突然变化,因此井位水位变化可观为地底潜在活动的先兆。

而长久以来动物也被认为拥有预测地震的能力。

地震和海啸的联系是客观的,但是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海啸对人类有巨大的破坏作用,但是,人们可以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限制某些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范围,使人们少受其害或免受其害,直至变害为利,为人类造福,人们可以通过对海啸的研究,掌握其规律,利用其发电,解决人类日益严重的能源问题,从而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