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申报范文:2443-构建家园协同的教育共同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建家园协同的教育共同体

一、问题的提出

家园协同作为促进幼儿发展的教育方式,受到各国教育工作者的关注。1979年美心理学家布朗芬布伦那提出:家庭、学校、社区三个主要环境系统影响儿童发展。第44届国际教育大会频布的《综合行动纲领》提出“就学校和家庭之间的协作而言,应该采取措施鼓励家长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而且有必要为加强学校工作制订成人和整个社区的教育计划。”2012年我国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基于此,提出本研究。

二、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1.协同:指协调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不同资源或者个体,协同一致地完成某一目标的过程或能力。各要素之间相互配合、相互协作、相互支持而形成的一种良性循环态势。

2.家园协同:是指在现代教育观念的指导下,家园双方主动协调、积极合作、形成合力,对教育对象实施同步教育,以求教育效果的最优化。

3.教育共同体:德著名社会学、哲学家斐迪南﹒滕尼斯在《共同体与社会》一书中定义了“共同体”的概念,通过某种积极的关系而形成的群体,统一地对内对外发挥作用的一种结合关系。本文中所指的教育共同体是以促进园所和幼儿发展为共同目标,由幼儿园子系统与家庭子系统中相关人员建构的群体,双方都承担着促进园所发展及教育幼儿的责任,有着共同的需求。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从CNKI及各大网站检索此究情况,分别从协同、教育共同体两方面进行相关研究的检索、汇总与分析。

1.关于协同教育方面相关研究综述:

以“家园协同教育”“家园协同管理机制”为关键词进行的文献检索中发现,从2007年至今相关研究共有43篇,关注家园协同管理机制研究的有3 篇,而在家校协同教育方面检索到的文献有170余篇,表明教育工作者已经开始关注家园、家校协同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如:何菲、王海娟2016年2月发表于《亚太教育》中的文章《关于幼儿园、家庭与社区协同教育的思考》,认识到幼儿园、家庭与社区三方对于协同教育认识不足,提出加强有效合作与提升对教师培训实效性的建议。华南师范大学的林培淼、袁爱玲于2007年3月发表于《学前课程研究》的论文《学前协同教育概论》一文,尝试构建符合信息时代的学前协同教育模型,探索优化学前协同教育模式。巴蜀幼儿园罗虹2012年1月发表于《早期教育》中的文章《“四位一体”家园协同教育机制的探索》一文中提出以保障机制、交流机制、培训机制、激励机制的方式,使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有机配合,促进幼儿健全人格发展。王薇2015年2月发表于《上海教育科研》的论文:《构建家校协同机制的实证研究》,指出可从为家校协同提供制度保障、促进民主组织机制形成、提供多样的家校协同方式等方面,保障家园协同机制的实施。

幼儿园不仅要看到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在幼儿成长中,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与意义,同时还要能够根据幼儿的不同发展需要,有目的地引导家庭教育力量的主动协作配合,这才是协同教育理论的核心所在。

2.关于教育共同体方面相关研究综述:陕西师范大学李艳,2013年5月的硕士论文《0-3岁早期教育共同体的实践研究——基于幼儿园主体的运行模式》中,从制度视角、观念视角、专业视角三个方面提出0-3岁早期教育共同体发展的建议。武汉市教科院陈红梅2011年3月,发表于《学前教育研究》的论文《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共同体的建构与保障》,则更为

强调让有着“共同需求、共同价值理念的主体”,能够在共同体这个平台上积极合作、良性互动。吴邵萍所著《家园共同体的建构——幼儿园家长工作的方法策略》一书中(2011年1月,教育科学出版社),从幼儿园家长工作的视角,介绍幼儿园家园共同体构建的途径、与不同类型家长工作的策略与方式、对于教师开展家长共同体的建议。

以上研究扎实有效,分别从理论角度阐述家园教育共同体的建构理论、实施方式。我们也发现现有研究中的不足:一是鲜有针对3-6岁幼儿阶段家园教育共同体的研究成果;二是既有研究中缺少以生动、有效的协同机制建设为突破口的家园教育共同体研究。

四、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纵观现代幼儿园教育制度建设,“家庭与幼儿园相互配合,共同参与幼儿教育”这一观念虽为家园认可,但在具体实施中,家园之间由于缺乏系统性、规范化、常态化、约束性、互动性的协同机制,因而呈现家园双方在共育工作中教育主体性不平等、家园教育培训不到位的诸多操作层面问题。家园共育更多停留于资源运用的表层合作,而缺乏协同共育、互助共赢的协同机制引导、支持家园共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五、理论依据:

1.教育管理理论与教育共同体的构建。

幼儿园管理包含硬件和软件管理两部分,对家长的管理也属园所软件管理内容之一,幼儿园在此方面可做观念上的改变,尝试使家长以决策者的身份参与幼儿园管理,介入到园所管理的各环节。使家长将关注的目光转向园所各层次管理,可为园所园所发展提供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持;同时利于改变园所在管理、教育中存在的空间封闭性、形式单一性、内容滞后性问题,有利于促进园所管理民主化、社会化与开放化。

2.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与教育共同体的构建。

人类发展生态学是由著名的生态学家布朗芬布伦纳创立的,其基本观点为:人是在与自身、与环境相互的作用中发展起来的。社会生态环境是影响人发展的环境的总和,它由微系统、中系统、外系统、宏系统等几个不同层次所组成。幼儿所处的微系统,即家庭、社区、幼儿园、父母与教师等的互动,当互动质量越高,促进幼儿发展的可能性则越大。

六、研究目标

通过研究家园协同教育的管理体制,构建家园教育共同体,共同促进幼儿成长与进步。七、研究内容

(一)家园协同的教育共同体构建的组织设计相关研究。

通过资料查阅、家园访谈、实践分析等方式,归纳、提炼家园协同的教育共同体的性质、特征、组织理念、指导思想等共同体组织设计的内容

(二)家园协同的教育共同体的组织机制研究。本课题中将围绕家园协同的组织体系机制、主体关系机制、宣传教育机制等多方面展开系统设计与研究。

(三)家园协同的教育共同体的实施策略的研究。确立幼儿园家园协同管理及幼儿园家园协同教育两个子课题组,根据幼儿发展目标,结合幼儿在园生活、游戏、集体学习各类活动中,梳理、总结与提炼全园或各年龄段幼儿家园管理与教育中,协同教育的内容、途径与组织方式。

八、研究假设

1.家园协同管理机制的研究。课题研究中,在幼儿园和家庭理解家园协同教育意义的基础上,使他们做到两点:一是各自做好对幼儿的教育工作。二是相互协作、主动配合,使教育合力达成最佳。

2.以家园协同为突破口的教育共同体的构建研究。首先,教育共同体以家园双方主动协商、积极协作、相互支持作为构建的基础与突破口,克服家长盲目、被动参与教育的局面。其次,教育共同体的参与人员为园所行政后勤、保教人员,家庭祖辈与幼儿父母;教育共同体将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