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福陵景区导游词
沈阳福陵导游词(4篇)
![沈阳福陵导游词(4篇)](https://img.taocdn.com/s3/m/faa5ba09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81.png)
沈阳福陵导游词(4篇)沈阳福陵导游词(通用4篇)沈阳福陵导游词篇1福陵位于辽宁省沈阳市东郊浑河北岸的天柱山上。
福陵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和孝慈高皇后叶赫那拉氏的陵墓,因为位于盛京的东边,故又称东陵,是著名的盛京三陵(永陵、福陵、昭陵)之一。
努尔哈赤是清王朝的创业君主,他最初是明朝的建州左卫指挥使,从明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开始统一女真族各部落。
到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20__年)正式称汗自立,创建了后金政权,成为与明王朝对立的地方政权。
以后其力量逐渐壮大,开始不断往外发展,与明朝中央争夺政权。
后金天命十一年(公元1620__年)正月,在宁远战役中,努尔哈赤负了重伤,8月11日,死于离沈阳四十里的瑷鸡堡,终年68岁。
天聪三年(公元1620__年)三月,才选中浑河北岸的天柱山,开始在这里营建陵寝,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竣工。
以后又经过康熙、乾隆等朝的增建,逐渐形成了今天这样一组完整的陵寝建筑群。
陵园的总面积约为19.48万平方米。
南向,四周围以红墙,正中是正红门,自南而北地势逐渐升高,门外的两旁对立着石狮、华表、石牌坊和刻有满、蒙、汉、回、藏五种文字的下马碑。
正红门是很长的一段神路,路的两侧有坐狮、立马、卧驼、坐虎等四对石兽。
尽头是利用天然山势修筑的一百零八级砖阶,以象征三十六天罡和七十二地煞。
砖阶之上是碑楼,楼重檐歇山式,黄琉璃瓦顶,内立康熙帝用汉、满两种文字书写的大清福陵神功圣德碑。
再向北便是城堡式的方城。
南面的正中是隆恩门,上建三层歇山式的门楼建筑。
方城的四角各有一座角楼,城内正中是坐落在须弥座式大台基上的隆恩殿,是单檐歇山式,殿内供奉着木主神牌,殿前有焚帛楼,殿的东西两侧各有配殿五楹。
殿的后边有洞门,洞门之上建有重檐歇山式的大明楼,中间立有太祖高皇帝之陵的石碑。
方城内的建筑,屋顶都铺有黄琉璃瓦,廊柱是朱红地仗,梁枋间都是和玺壁画。
方城之后是月牙城。
前壁的正中有琉璃一座照壁,其后是圆形的宝城。
辽宁导游词沈阳福陵导游词_065文档
![辽宁导游词沈阳福陵导游词_065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f284844cec3a87c24128c456.png)
2020辽宁导游词沈阳福陵导游词_065文档EDUCATION WORD辽宁导游词沈阳福陵导游词_065文档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教育,就是实现上述社会功能的最重要的一个独立出来的过程。
其目的,就是把之前无数个人有价值的观察、体验、思考中的精华,以浓缩、系统化、易于理解记忆掌握的方式,传递给当下的无数个人,让个人从中获益,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也支撑整个社会的运作和发展。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到达福陵时已经是下午四点了,不过应该还是能好好游玩一番的,旅游指南上说游览时间只需约四十分钟。
沈阳人很少称它为福陵,都是叫的东陵,大概是因为它在沈阳市的东北处吧。
这个称呼很容易让人误解,以为这里就是清东陵。
其实真正的清东陵在遵化,埋葬着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同治五位皇帝,就是后来被军阀孙殿英盗掘了的那座陵墓。
而福陵,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陵墓。
这是不是冥冥中的一种巧合呢?清朝的奠基者和鼎盛时期的统治者、衰落时期的在位者,在安睡的地方上,无意中用了相同的名字。
一进门就能看到覆盖整座福陵的古松林,郁郁葱葱,连绵不断的一片墨绿,让人顿觉神清气爽,胸襟为之一开。
据说当年建陵时曾植下松柏30000棵,历经世事沧桑,到今天只剩下1600棵。
“福陵叠翠”、“天柱神松”这些令人向往的美景,也只能在书本上领略了。
陵墓的红墙黄瓦掩映其中,若隐若现,愈显其清幽闲适。
正对着大门的是一条长长的神道,神道两侧是石兽。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左右一对石骆驼,然后依次是石马、石虎、石狮,均匀地顺着神道排列着。
这些石刻被参天古松包围着,掩藏在杂草中,默默守护着这份宁静。
我踩进去细细观看,石兽的雕工虽然不是很细致,拙拙的样子倒显得很可爱,配得上关东的大气率直。
来自南方的我看着骆驼一个劲地追问:“清代沈阳有骆驼吗?现在有没有?这些是想像出来刻的吗?”同伴苦笑着说不知道,我自己也有些不好意思了。
回来翻一翻书,好象明清两代的陵墓都有石骆驼,不知道是什么用意。
2023年沈阳福陵导游词
![2023年沈阳福陵导游词](https://img.taocdn.com/s3/m/4b131453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39.png)
2023年沈阳福陵导游词2023年沈阳福陵导游词1到达福陵时已经是下午四点了,不过应该还是能好好游玩一番的,旅游指南上说游览时间只需约四十分钟。
沈阳人很少称它为福陵,都是叫的东陵,大概是因为它在沈阳市的东北处吧。
这个称呼很容易让人误解,以为这里就是清东陵。
其实真正的清东陵在遵化,埋葬着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同治五位皇帝,就是后来被军阀孙殿英盗掘了的那座陵墓。
而福陵,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陵墓。
这是不是冥冥中的一种巧合呢?清朝的奠基者和鼎盛时期的统治者、衰落时期的在位者,在安睡的地方上,无意中用了相同的名字。
一进门就能看到覆盖整座福陵的古松林,郁郁葱葱,连绵不断的一片墨绿,让人顿觉神清气爽,胸襟为之一开。
据说当年建陵时曾植下松柏30000棵,历经世事沧桑,到今天只剩下1600棵。
“福陵叠翠”、“天柱神松”这些令人向往的美景,也只能在书本上领略了。
陵墓的红墙黄瓦掩映其中,若隐若现,愈显其清幽闲适。
正对着大门的是一条长长的神道,神道两侧是石兽。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左右一对石骆驼,然后依次是石马、石虎、石狮,均匀地顺着神道排列着。
这些石刻被参天古松包围着,掩藏在杂草中,默默守护着这份宁静。
我踩进去细细观看,石兽的雕工虽然不是很细致,拙拙的样子倒显得很可爱,配得上关东的大气率直。
来自南方的我看着骆驼一个劲地追问:“清代沈阳有骆驼吗?现在有没有?这些是想像出来刻的吗?”同伴苦笑着说不知道,我自己也有些不好意思了。
回来翻一翻书,好象明清两代的陵墓都有石骆驼,不知道是什么用意。
福陵是倚天柱山而建,山势北高南低,整座陵墓前低后高,依山而起。
神道的尽头是108级台阶,俗称“108磴”。
这台阶并不是一直向上,而是在中间有一处平台,好让人歇歇脚。
108是个非常圆满的数字,到处都能碰到,在沈阳的饭馆吃了几次饭,有两次都不约而同地支付了这个数目的饭钱。
当时修这个台阶时,用了这个数字,就是为了这个圆满的意思吧?清代的每一位皇帝在位期间,都会前来拜祭一次祖坟。
参考2019著名旅游点沈阳福陵导游词五篇
![参考2019著名旅游点沈阳福陵导游词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2aee96aedaef5ef7ba0d3c5e.png)
参考2019著名旅游点沈阳福陵导游词五篇福陵位于沈阳东郊的东陵公园内,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陵墓,因地处沈阳东郊,故又称东陵,为盛京三陵之一。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沈阳福陵导游词,仅供参考。
沈阳福陵导游词(一)各位朋友,你们好!“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欢迎大家到福陵参观游览,福陵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及其皇后叶赫那拉氏的寝陵,因其位于沈阳城的东郊,故又称东陵,它与新宾的永陵,沈阳昭陵被合称为清初的关外三陵。
福陵,建在天柱山上,天柱山是长白山的余脉,原名石咀头山,东牟山,福陵的修建历史大体经过了三个阶段:即天聪时期的草创,顺治时期的修缮,康熙时期的改建。
各位朋友,现在呈现在我们面前,座落于翠绿的群山之中,气势雄伟的古建筑群就是福陵。
福陵占地面积19.48万平方米,依山傍水,整个陵园由低向高巧妙的依山势而建,宝城、宝顶俱建在山峦之颠。
福陵按其自然布局可分为三部分,即大红门外区、神道区、方城、宝城区三部分,从下马碑到正红门为第一部分。
福陵的下马碑有6座,四座在陵前,两座在东、西红门附近,正红门前两侧的下马碑上用满、汉、蒙三种文字写着“官员人等至此下马”。
过了下马碑,陵园前东西两侧各耸立着石狮一对,华表一对,石牌楼一对。
石碑楼也叫下马牌楼,为诸色仿木石材建成,四柱三楼,横坊上有斗拱,二龙戏珠等纹饰。
正中心刻有文字及各种瑞祥图案,文字朝外,用满汉蒙三种文字刻着“往来人等至此下马,如违定依法处治”整个牌坊的雕工古朴、典雅、精美。
从正红门到碑楼为陵园的第二部分,也就是神道区,正红门是陵园的正门,两侧是五彩蟠龙袖壁,四周是矩形红包缭墙将整个陵园圈为一体,正红门为三楹单桅歇山式仿木架结构,上顶铺满琉璃瓦、大脊、重脊、大吻、重善一抹金黄。
拱门三道,彩油为饰,上有染金门钉及兽面“铺首”、三道拱门,正中一间叫“神门”,是供所谓墓主“神灵’出入的门户,此间平日不开,只是在大祭时供抬祝版,制帛以及其它祭品的官员出入,其它人不得行走。
2019年精选的著名地区东陵导游词分享
![2019年精选的著名地区东陵导游词分享](https://img.taocdn.com/s3/m/3c2dae2c7e21af45b307a8aa.png)
2019年精选的著名地区东陵导游词分享沈阳东陵,又称"福陵",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和孝慈高皇后叶赫那拉氏的陵墓,位于沈阳市区东北部丘陵地带,距市区约十八公里。
下面是收集整理的东陵导游词,仅供参考。
东陵导游词(一)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各位来唐山旅游,我是XX旅行社导游XX,大家可以叫我XX,我代表假日旅行社对各位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这位司机师傅姓X(手指向司机),他驾驶技术一流,经验丰富,今天的唐山之旅就将由X师傅和我共同为大家服务,我们一定努力让您感觉象家一样舒适、顺心,恳请您对我们的服务多提宝贵意见。
在这里祝大家玩的轻松、游的顺心,谢谢。
下面我为大家介绍一下今天的行程:今天我们将要游览的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清东陵。
一同去欣赏探寻这规模宏大、体系完整的皇家陵墓群。
从现在开始到抵达我们的目的地大概需要两个小时,在这段时间里,我将向您介绍一下我的家乡“唐山”。
我们唐山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它南滨渤海,北依燕山,东隔滦河与秦皇岛市相望,西与北京、天津二市接临,是具有百年历史的中国沿海重工业城市。
大家往车窗两边看一下,看到什么了?对了,一排排整齐的楼房和干净的街区,我们唐山啊,是一座震后崛起的新型城市,城市功能完善,1990年在全国第一个荣获联合国人居荣誉奖,1995年被评为“国家级卫生城”;而且在2003年11月已踏入“全国园林城”的行列,更是“双拥模范城”及“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
唐山的交通四通八达,境内有京哈、京秦、大秦三条干线铁路和102、112、205国道穿境而过,京沈、唐津、唐港、西外环四条高速公路交织成网,京唐港已和120多家港口通航,跻身国内港口20强。
说到这儿啊,让我想起一句话“要致富,先修路”,的确,唐山不仅是一个交通发达的城市,综合经济实力更是非常雄厚,2003年唐山国民生产总值1295亿,占河北省国民生产总值的1/5,相当于三个中等城市。
清福陵导游词
![清福陵导游词](https://img.taocdn.com/s3/m/876645ca58fafab068dc0219.png)
清福陵导游词清福陵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及其皇后叶赫那拉氏陵寝,因坐落在沈阳市东北11公里处。
故又称东陵,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
下面是收集推荐的清福陵导游词,欢迎阅读参考。
清福陵导游词篇一到达福陵时已经是下午四点了,不过应该还是能好好游玩一番的,旅游指南上说游览时间只需约四十分钟。
沈阳人很少称它为福陵,都是叫的东陵,大概是因为它在沈阳市的东北处吧。
这个称呼很容易让人误解,以为这里就是清东陵。
其实真正的清东陵在遵化,埋葬着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同治五位皇帝,就是后来被军阀孙殿英盗掘了的那座陵墓。
而福陵,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陵墓。
这是不是冥冥中的一种巧合呢?清朝的奠基者和鼎盛时期的统治者、衰落时期的在位者,在安睡的地方上,无意中用了相同的名字。
一进门就能看到覆盖整座福陵的古松林,郁郁葱葱,连绵不断的一片墨绿,让人顿觉神清气爽,胸襟为之一开。
据说当年建陵时曾植下松柏30000棵,历经世事沧桑,到今天只剩下1600棵。
“福陵叠翠”、“天柱神松”这些令人向往的美景,也只能在书本上领略了。
陵墓的红墙黄瓦掩映其中,若隐若现,愈显其清幽闲适。
正对着大门的是一条长长的神道,神道两侧是石兽。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左右一对石骆驼,然后依次是石马、石虎、石狮,均匀地顺着神道排列着。
这些石刻被参天古松包围着,掩藏在杂草中,默默守护着这份宁静。
我踩进去细细观看,石兽的雕工虽然不是很细致,拙拙的样子倒显得很可爱,配得上关东的大气率直。
来自南方的我看着骆驼一个劲地追问:“清代沈阳有骆驼吗?现在有没有?这些是想像出来刻的吗?”同伴苦笑着说不知道,我自己也有些不好意思了。
回来翻一翻书,好象明清两代的陵墓都有石骆驼,不知道是什么用意。
福陵是倚天柱山而建,山势北高南低,整座陵墓前低后高,依山而起。
神道的尽头是108级台阶,俗称“108磴”。
这台阶并不是一直向上,而是在中间有一处平台,好让人歇歇脚。
108是个非常圆满的数字,到处都能碰到,在沈阳的饭馆吃了几次饭,有两次都不约而同地支付了这个数目的饭钱。
2019年整理--沈阳福陵导游词
![2019年整理--沈阳福陵导游词](https://img.taocdn.com/s3/m/a7d98ba184868762caaed5cf.png)
沈阳福陵导游词各位朋友,你们好!“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欢迎大家到福陵参观游览,福陵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及其皇后叶赫那拉氏的寝陵,因其位于沈阳城的东郊,故又称东陵,它与新宾的永陵,沈阳昭陵被合称为清初的关外三陵。
福陵,建在天柱山上,天柱山是长白山的余脉,原名石咀头山,东牟山,福陵的修建历史大体经过了三个阶段:即天聪时期的草创,顺治时期的修缮,康熙时期的改建。
各位朋友,现在呈现在我们面前,座落于翠绿的群山之中,气势雄伟的古建筑群就是福陵。
福陵占地面积19.48万平方米,依山傍水,整个陵园由低向高巧妙的依山势而建,宝城、宝顶俱建在山峦之颠。
福陵按其自然布局可分为三部分,即大红门外区、神道区、方城、宝城区三部分,从下马碑到正红门为第一部分。
福陵的下马碑有6座,四座在陵前,两座在东、西红门附近,正红门前两侧的下马碑上用满、汉、蒙三种文字写着“官员人等至此下马”。
过了下马碑,陵园前东西两侧各耸立着石狮一对,华表一对,石牌楼一对。
石碑楼也叫下马牌楼,为诸色仿木石材建成,四柱三楼,横坊上有斗拱,二龙戏珠等纹饰。
正中心刻有文字及各种瑞祥图案,文字朝外,用满汉蒙三种文字刻着“往来人等至此下马,如违定依法处治”整个牌坊的雕工古朴、典雅、精美。
从正红门到碑楼为陵园的第二部分,也就是神道区,正红门是陵园的正门,两侧是五彩蟠龙袖壁,四周是矩形红包缭墙将整个陵园圈为一体,正红门为三楹单桅歇山式仿木架结构,上顶铺满琉璃瓦、大脊、重脊、大吻、重善一抹金黄。
拱门三道,彩油为饰,上有染金门钉及兽面“铺首”、三道拱门,正中一间叫“神门”,是供所谓墓主“神灵’出入的门户,此间平日不开,只是在大祭时供抬祝版,制帛以及其它祭品的官员出入,其它人不得行走。
东为:“君门”是皇帝祭陵出入之外,西为“臣门”是祭祀大臣走的门,过了。
正红门一条与神门相逢300米长的“神道”直至石拱桥、神道和神门一样有极严格的使用规定,除抬祭品的官员可以通行以外,其它人一律严行禁走,违者受法律惩处。
最新的东陵景区导游词五篇推荐
![最新的东陵景区导游词五篇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f9870358eefdc8d377ee320a.png)
最新的东陵景区导游词五篇推荐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东陵景区导游词,供大家参考。
东陵景区导游词(一)大家都到齐了,我们一起从这里步行去参观定东陵。
定东陵是咸丰皇帝的孝贞皇后和孝钦显皇后的陵寝,一在普祥峪、一在普陀峪,两陵并排,表面看来规模、形制完全相同。
与帝陵相比,后陵没有大碑楼和石象生,建筑布局相仿,规模较小。
两座陵寝同时开工兴建,历时六年同时完工,耗费银两各超过200万两,在所有皇后陵中均属上乘,但慈禧还不满足。
东太后驾崩后,西太后大权独揽,于1895年下令拆除三大殿重建,并严令原材料不得有丝毫迁就,重修工程持续了13年直至慈禧死时才休上。
重修后的慈禧陵是清代皇陵中最豪华的一座陵寝。
这就是慈禧陵了,我们看见重建的慈禧陵,用料之精美、工艺之高超、装修之独特,均居明清帝后陵之乎,堪称慈陵之“三绝”。
来,现在我们到殿前看一下这丹陛石,它的图案打破了龙凤并排的格局,而是凤在上飞,龙在下追的图案,在雕刻手法上采用高浮雕加透雕的工艺,凤足、凤冠、龙须、龙爪等10处透雕,增强了图案的立体感,这在当时可是最先进的雕刻艺术。
总之,丹陛石图案的新颖,风格独具,风舞龙飞,栩栩如生,可谓石雕中的珍品。
大家请跟我来,我们看隆恩殿围以汉白玉石栏,为显示女人当政,在所有栏板上用浮雕技法刻成凤在前飞,龙在后追的图案。
76根望柱的雕刻打破了一龙一凤相间排列的传统格局,而是在柱头上全部雕刻翔凤,而龙则雕在柱身上,里外两侧各一条,形成了“一凤压两龙”的图案,这在中国是独一无二的。
像这样寓意其中的雕刻,世属罕见,怎能不称这之为一绝呢!步入慈禧陵隆恩门,一眼就看独具一格的红褐色门窗菱花和梁枋斗拱,浑然一体,给人以清心悦目之感。
乍看不如宫廷中常见的红漆彩梁柱那么艳丽,细瞧才可发现木质纹理精细、色彩典雅。
这是一种名贵的黄花梨木,多产于海南岛。
关于沈阳福陵导游词
![关于沈阳福陵导游词](https://img.taocdn.com/s3/m/68abd209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4bbdb65.png)
关于沈阳福陵导游词沈阳福陵位于辽宁省沈阳市东北郊区,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长子建文帝朱见深和其皇后马皇后的合葬陵寝。
福陵建于景泰年间(1450年-1457年),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
福陵占地面积达700余亩,是明代最大的陵墓之一,其中珍贵文物众多,是中国古代皇陵中重要的一座。
以下是关于沈阳福陵导游词的详细介绍。
一、沈阳福陵的历史沈阳福陵建于明朝景泰年间(1450年-1457年),是明朝初年皇帝朱元璋的长子建文帝朱见深和其皇后马皇后的合葬陵寝。
福陵是中国古代皇陵中重要的一座,也是中国现存皇陵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陵墓之一。
福陵历经了明、清两代的拓建和维修,经历了多次盗墓和战乱,但却始终保持着原有的规格、结构和神秘感,因此备受人们的推崇和喜爱。
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福陵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沈阳福陵的景观沈阳福陵是一座集建筑、森林、花园、雕塑、石刻为一体的古建筑群,形成了独特的景观特色。
陵区分为内、外两园,各具特色。
外园面积约400亩,主要由松树、柏树、榆树、水杉、梅树等形成的林区组成,有“南陵百花园”之称。
内园面积约400余亩,主要包括三大景区——前朝、后朝和陵墓,园内建筑规模宏大,包括大成殿、仪门、云门、石阶、龙凤桥、捧花门、苏公碑等。
整个福陵群建筑排列整齐,协调统一,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杰出代表。
三、福陵的建筑1、大成殿大成殿是陵区的中心建筑,也是陵区建筑的主体,为福陵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成殿三进,使用的是黄色琉璃瓦,两侧为方形宫殿,中为正方形大殿,殿内供奉朱见深和马皇后的神位和法器等。
2、云门和捧花门大成殿前的阶梯式过门云门和左右两侧的捧花门,是福陵建筑的标志,也代表了明朝文化的精髓。
云门、捧花门上的玉石雕刻和浮雕,是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杰出代表,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3、陵墓福陵的陵墓为三层结构,高达26米,面积达4000余平方米,中央设有圆形祭台,其上供奉皇帝、皇后的牌位和祭品等。
沈阳福陵导游词5篇
![沈阳福陵导游词5篇](https://img.taocdn.com/s3/m/bb4e2446cc7931b765ce158b.png)
沈阳福陵导游词5篇清福陵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及其皇后叶赫那拉氏陵寝,因坐落在沈阳市东北11公里处。
故又称东陵,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
下面是收集推荐的沈阳福陵导游词,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参考。
沈阳福陵导游词(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欢迎大家到福陵参观游览,福陵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及其皇后叶赫那拉氏的寝陵,因其位于沈阳城的东郊,故又称东陵,它与新宾的永陵,沈阳昭陵被合称为清初的关外三陵。
福陵,建在天柱山上,天柱山是长白山的余脉,原名石咀头山,东牟山,福陵的修建历史大体经过了三个阶段:即天聪时期的草创,顺治时期的修缮,康熙时期的改建。
各位朋友,现在呈现在我们面前,座落于翠绿的群山之中,气势雄伟的古建筑群就是福陵。
福陵占地面积19.48万平方米,依山傍水,整个陵园由低向高巧妙的依山势而建,宝城、宝顶俱建在山峦之颠。
福陵按其自然布局可分为三部分,即大红门外区、神道区、方城、宝城区三部分,从下马碑到正红门为第一部分。
福陵的下马碑有6座,四座在陵前,两座在东、西红门附近,正红门前两侧的下马碑上用满、汉、蒙三种文字写着“官员人等至此下马”。
过了下马碑,陵园前东西两侧各耸立着石狮一对,华表一对,石牌楼一对。
石碑楼也叫下马牌楼,为诸色仿木石材建成,四柱三楼,横坊上有斗拱,二龙戏珠等纹饰。
正中心刻有文字及各种瑞祥图案,文字朝外,用满汉蒙三种文字刻着“往来人等至此下马,如违定依法处治”整个牌坊的雕工古朴、典雅、精美。
从正红门到碑楼为陵园的第二部分,也就是神道区,正红门是陵园的正门,两侧是五彩蟠龙袖壁,四周是矩形红包缭墙将整个陵园圈为一体,正红门为三楹单桅歇山式仿木架结构,上顶铺满琉璃瓦、大脊、重脊、大吻、重善一抹金黄。
拱门三道,彩油为饰,上有染金门钉及兽面“铺首”、三道拱门,正中一间叫“神门”,是供所谓墓主“神灵’出入的门户,此间平日不开,只是在大祭时供抬祝版,制帛以及其它祭品的官员出入,其它人不得行走。
东为:“君门”是皇帝祭陵出入之外,西为“臣门”是祭祀大臣走的门,过了。
导游词范文沈阳福陵旅游导游词范文_0664
![导游词范文沈阳福陵旅游导游词范文_0664](https://img.taocdn.com/s3/m/209905ada98271fe900ef95c.png)
2020导游词范文沈阳福陵旅游导游词范文_0664EDUCATION WORD导游词范文沈阳福陵旅游导游词范文_0664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教育,就是实现上述社会功能的最重要的一个独立出来的过程。
其目的,就是把之前无数个人有价值的观察、体验、思考中的精华,以浓缩、系统化、易于理解记忆掌握的方式,传递给当下的无数个人,让个人从中获益,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也支撑整个社会的运作和发展。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各位旅客朋友们:大家好!清福陵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及其皇后叶赫那拉氏陵寝,因坐落在沈阳市东北11公里处。
故又称东陵,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
努尔哈赤是满族人,姓爱新觉罗,受明册封为女真族(满族前身)建州部首领,后来统一了女真族各部,建立了金(史称后金)政权。
他精通汉蒙文字,不仅在军事上颇有建树,而且创立了八旗制度和满族文字,在政治上和文化上也颇有建树,为满族的初期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成为满族的民族英雄,死后葬于福陵。
其子皇太极建立清政权后,他被追尊为清太祖。
福陵始建于后金天聪三年(1620xx年).竣工于清顺治八年(1651年),经康熙、乾隆两帝增建,方具今日规模。
1920xx年,奉天省政府将福陵开辟成公园,因位于市区东部,故得此名。
福陵是沈阳名胜古迹之一,具有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传统和满族文化风格。
道路两侧耸立着成对的华表、骆驼、狮子、马、虎等石雕。
蹬上一百零八级台阶,有一座形似城堡的"方城",这是陵园的主体,方城后面为月牙形宝城,宝城正中是突起的宝顶,下面是埋葬努尔哈赤和叶赫那拉氏的地宫。
气势宏伟,古朴典雅,清幽肃穆,东陵依山傍水,令人流连忘返。
陵园坐北朝南,四周围以红墙,南面中央为单檐歇山式正红门三楹,拱门三道。
门内参道两侧成对排列着石狮、石马、石驼、石虎等石雕。
平地尽头,利用天然山势修筑了一百零八蹬石阶,以象征三十六天罡和七十二地煞。
过了石桥,正中为碑楼,重檐歇山式,四面券门,下为须弥座式台基,内立清圣祖玄烨亲撰的"大清福陵神功圣德碑",碑文用满、汉两种文字书刻,记载着努尔哈赤的功绩。
沈阳福陵简介
![沈阳福陵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9fd7b6c7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68.png)
沈阳福陵简介沈阳福陵是中国清朝第一位皇帝努尔哈赤和他的后人的陵墓,位于中国辽宁省沈阳市。
福陵是中国最早的皇家陵墓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皇家陵墓之一。
沈阳福陵占地面积较大,整个陵园被环境优美的山水环绕着,呈现出一种宏伟壮丽的气势。
福陵的主体建筑是牌坊、碑亭、神道、大门、墓室以及祭祀设施等。
福陵的建筑风格受到了明代和清代的影响,融合了汉族和满族的建筑特色,展示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独特魅力。
福陵的主墓室是努尔哈赤和他的皇后的合葬墓,墓室内陈设有努尔哈赤和皇后的画像、服饰以及生活用品等。
墓室的设计精美,展示了清朝皇室的富丽堂皇。
福陵的祭祀设施包括供奉神牌的神堂、祭祀用的大殿以及祭祀仪式所需要的各种器具。
沈阳福陵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遗址,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
福陵不仅是一座陵墓,更是一座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宝库。
福陵附近的景点还有沈阳故宫、沈阳北陵公园等,游客可以一同前往参观。
福陵所在的沈阳市是中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沈阳市还是中国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拥有许多重要的景点和名胜古迹。
沈阳福陵作为沈阳市的重要景点之一,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人们对历史的敬仰和传承。
沈阳福陵以其独特的历史价值和建筑魅力,成为了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对象。
福陵的保护和修复工作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使福陵得以完好地保存至今。
福陵的保护工作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一种努力。
沈阳福陵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遗址,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福陵的建筑风格独特,展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魅力。
福陵的保护工作得到了相关部门的支持和重视,使福陵得以完整地保存至今。
沈阳福陵作为沈阳市的重要景点之一,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也为人们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沈阳福陵导游词
![沈阳福陵导游词](https://img.taocdn.com/s3/m/38109d25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5c.png)
沈阳福陵导游词沈阳福陵导游词到达福陵时已经是下午四点了,不过应该还是能好好游玩一番的,旅游指南上说游览时间只需约四十分钟。
沈阳人很少称它为福陵,都是叫的东陵,大概是因为它在沈阳市的东北处吧。
这个称呼很容易让人误解,以为这里就是清东陵。
其实真正的清东陵在遵化,埋葬着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同治五位皇帝,就是后来被军阀孙殿英盗掘了的那座陵墓。
而福陵,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陵墓。
这是不是冥冥中的一种巧合呢?清朝的奠基者和鼎盛时期的统治者、衰落时期的在位者,在安睡的地方上,无意中用了相同的名字。
一进门就能看到覆盖整座福陵的古松林,郁郁葱葱,连绵不断的一片墨绿,让人顿觉神清气爽,胸襟为之一开。
据说当年建陵时曾植下松柏30000棵,历经世事沧桑,到今天只剩下1600棵。
"福陵叠翠"、"天柱神松"这些令人向往的美景,也只能在书本上领略了。
陵墓的红墙黄瓦掩映其中,若隐若现,愈显其清幽闲适。
正对着大门的是一条长长的神道,神道两侧是石兽。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左右一对石骆驼,然后依次是石马、石虎、石狮,均匀地顺着神道排列着。
这些石刻被参天古松包围着,掩藏在杂草中,默默守护着这份宁静。
我踩进去细细观看,石兽的雕工虽然不是很细致,拙拙的样子倒显得很可爱,配得上关东的`大气率直。
来自南方的我看着骆驼一个劲地追问:"清代沈阳有骆驼吗?现在有没有?这些是想像出来刻的吗?"同伴苦笑着说不知道,我自己也有些不好意思了。
回来翻一翻书,好象明清两代的陵墓都有石骆驼,不知道是什么用意。
福陵是倚天柱山而建,山势北高南低,整座陵墓前低后高,依山而起。
神道的尽头是108级台阶,俗称"108磴"。
这台阶并不是一直向上,而是在中间有一处平台,好让人歇歇脚。
108是个非常圆满的数字,到处都能碰到,在沈阳的饭馆吃了几次饭,有两次都不约而同地支付了这个数目的饭钱。
当时修这个台阶时,用了这个数字,就是为了这个圆满的意思吧?清代的每一位皇帝在位期间,都会前来拜祭一次祖坟。
沈阳东陵导游词范文(2篇)
![沈阳东陵导游词范文(2篇)](https://img.taocdn.com/s3/m/21cf1e70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7b.png)
沈阳东陵导游词范文东陵公园位于沈阳东郊东陵东街____号,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和孝慈高皇后叶赫那拉氏的陵墓,占地____万平方米。
福陵始建于后金天聪三年(____年),竣工于清顺治八年(____年),经康熙、乾隆两帝增建。
园内水绕山环,草深林密,景色十分清幽。
此陵面傍浑河,背依天柱山,由前向后地势逐渐升高,水绕山环,草深林密,景色十分清幽。
其布局虽与昭陵如出一辙,但因它建在北高南低的山坡上,故形成两大特点。
第一,晋谒此陵时,由正红门到碑楼,须登____级石台阶。
第二,建筑物随坡势起伏,显得更加错落有致、高大雄伟。
走入正红门,脚下是砖铺的甬路,两旁整齐地排列着成对的石雕,有华表、驼、马、狮、虎等。
沿"一百零八磴"台阶拾级而上,是一个平整的台地,正中立着一座重檐歇山式牌楼,内立"大清福陵神功圣德碑",碑文是康熙帝撰写的,内容是歌颂他曾祖创业开国的功德。
牌的两侧是祭祀用的茶膳房、果房、涤器房,均为回廊式硬山造,灰瓦顶建筑。
碑楼的北面是方城,这是福陵的主体建筑。
方城为砖筑长方形,周长约____米,墙高约____米,墙上有马道、垛口,墙城的四隅各有一座角楼,俱为二层重檐歇山式南面正中辟门,上有三滴水歇山式门楼。
方城的正殿叫隆恩殿,是供奉神牌和祭祀的地方,殿前有焚帛亭,两侧有东西配殿,均为歇山式建筑,带回廊。
殿后有石柱门、石五供和券门。
方城的北面就是月牙形的宝城,宝城前壁的正中有一座琉璃照壁。
宝城的正中是宝顶,系用三合土筑成,下面的地宫埋葬着清太祖努尔哈赤和孝慈皇后叶赫那拉氏。
在福陵的西北原有清太祖的太妃乌喇纳喇氏(阿巴亥)的陵墓,她是在清太祖死后殉葬的,时年____岁。
墓前原有享殿等建筑,现已不存。
福陵规模尽管比昭陵小,然而由于它有上述两大特点,再加之环境优美,仍独具魅力。
所以,人们游罢昭陵,依然能兴致勃勃地续游福陵,而不会产生雷同感。
沈阳东陵导游词范文(2)沈阳东陵位于中国辽宁省沈阳市东陵区,是清代皇帝南迁后葬于此的陵墓群。
辽宁沈阳导游词
![辽宁沈阳导游词](https://img.taocdn.com/s3/m/9a1ed97b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72.png)
辽宁沈阳导游词【篇一】福陵后倚天柱山,前临浑河,万松耸翠,大殿凌云,占地19.48万平方米。
福陵中利用地形修筑的"一百零八蹬"(108级台阶),象征着三十六天罡和七十二地煞,是福陵的重要标志。
福陵公园又称“东陵”,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及其孝慈高皇后叶赫纳喇氏的陵墓。
与沈阳市的昭陵、新宾县永陵合称“关外三陵”、“盛京三陵”。
东陵公园始建于公元1620xx年 (天聪三年),到公元1651年基本建成。
后经清朝顺治、康熙、乾隆年间的多次修建,形成了规模宏大、设施完备的古代帝王陵墓建筑群。
距今已有三百六十余年历史。
崇德元年(公元1636年)大清建国,定陵号为“福陵”,1920xx年被当时奉天当局辟福陵为东陵公园,1963年被列为辽宁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国务院将其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陵公园地处于沈阳市东郊二十里的天柱山上,整个占地面积为557.3公顷,其中陵寝占地为19公顷,整座陵墓背倚天柱山,前临浑河,自南而北地势渐高,山形迤逦、万松参天、众山腑伏、百水回环、层楼朱壁、金瓦生辉、建筑宏伟、气势威严、幽静肃穆、古色苍然,其优美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深邃人文景观早已为历代文人雅士所垂青。
福陵建筑格局因山势形成前低后高之势,南北狭长,从南向北可划分为三部分:大红门外区、神道区、方城、宝城区。
陵寝建筑规制完备,礼制设施齐全,主要建筑规模宏伟,陵寝建筑群保存较为完整。
20xx年7月1日,在中国苏州召开的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批准中国的沈阳福陵作为明清皇家陵寝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篇二】没去沈阳之前,只知道沈阳的故宫是与北京故宫齐名的全国仅存的两大皇家宫廷建筑之一,似乎沈阳的名胜也仅如此而已。
去了沈阳才知,沈阳还有唐慈寺、舍利塔、太清宫、清东陵、北陵及“九一八”遗址、张大帅府等众多名胜。
更没料到,在沈阳朋友的热心安排下,我们一行游历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怪坡”,亲身体验了在此坡上发生的怪异之事,令人大开眼界,大感惊奇。
2022辽宁旅游导游词
![2022辽宁旅游导游词](https://img.taocdn.com/s3/m/db2d0723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4b.png)
2022辽宁旅游导游词2022辽宁旅游导游词1各位朋友,你们好!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欢迎大家到福陵参观游览,福陵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及其皇后叶赫那拉氏的寝陵,因其位于沈阳城的东郊,故又称东陵,它与新宾的永陵,沈阳昭陵被合称为清初的关外三陵。
福陵,建在天柱山上,天柱山是长白山的余脉,原名石咀头山,东牟山,福陵的修建历史大体经过了三个阶段:即天聪时期的草创,顺治时期的修缮,康熙时期的改建。
各位朋友,现在呈现在我们面前,座落于翠绿的群山之中,气势雄伟的古建筑群就是福陵。
福陵占地面积19.48万平方米,依山傍水,整个陵园由低向高巧妙的依山势而建,宝城、宝顶俱建在山峦之颠。
福陵按其自然布局可分为三部分,即大红门外区、神道区、方城、宝城区三部分,从下马碑到正红门为第一部分。
福陵的下马碑有6座,四座在陵前,两座在东、西红门附近,正红门前两侧的下马碑上用满、汉、蒙三种文字写着官员人等至此下马。
过了下马碑,陵园前东西两侧各耸立着石狮一对,华表一对,石牌楼一对。
石碑楼也叫下马牌楼,为诸色仿木石材建成,四柱三楼,横坊上有斗拱,二龙戏珠等纹饰。
正中心刻有文字及各种瑞祥图案,文字朝外,用满汉蒙三种文字刻着往来人等至此下马,如违定依法处治整个牌坊的雕工古朴、典雅、精美。
从正红门到碑楼为陵园的第二部分,也就是神道区,正红门是陵园的正门,两侧是五彩蟠龙袖壁,四周是矩形红包缭墙将整个陵园圈为一体,正红门为三楹单桅歇山式仿木架结构,上顶铺满琉璃瓦、大脊、重脊、大吻、重善一抹金黄。
拱门三道,彩油为饰,上有染金门钉及兽面铺首、三道拱门,正中一间叫神门,是供所谓墓主神灵出入的门户,此间平日不开,只是在大祭时供抬祝版,制帛以及其它祭品的官员出入,其它人不得行走。
东为:君门是皇帝祭陵出入之外,西为臣门是祭祀大臣走的门,过了。
正红门一条与神门相逢300米长的神道直至石拱桥、神道和神门一样有极严格的使用规定,除抬祭品的官员可以通行以外,其它人一律严行禁走,违者受法律惩处。
沈阳福陵景区导游词(精选6篇)
![沈阳福陵景区导游词(精选6篇)](https://img.taocdn.com/s3/m/935a14ef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17.png)
沈阳福陵景区导游词(精选6篇)沈阳福陵景区导游词(精选6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导游,时常需要编写导游词,一篇完整的导游词,其结构一般包括习惯用语、概括介绍、重点讲解三个部分。
怎样写导游词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销沈阳福陵景区导游词(精选6篇),欢迎大家分享。
沈阳福陵景区导游词篇1到达福陵时已经是下午四点了,不过应该还是能好好游玩一番的,旅游指南上说游览时间只需约四十分钟。
沈阳人很少称它为福陵,都是叫的东陵,大概是因为它在沈阳市的东北处吧。
这个称呼很容易让人误解,以为这里就是清东陵。
其实真正的清东陵在遵化,埋葬着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同治五位皇帝,就是后来被军阀孙殿英盗掘了的那座陵墓。
而福陵,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陵墓。
这是不是冥冥中的一种巧合呢?清朝的奠基者和鼎盛时期的统治者、衰落时期的在位者,在安睡的地方上,无意中用了相同的名字。
一进门就能看到覆盖整座福陵的古松林,郁郁葱葱,连绵不断的一片墨绿,让人顿觉神清气爽,胸襟为之一开。
据说当年建陵时曾植下松柏30000棵,历经世事沧桑,到今天只剩下1600棵。
“福陵叠翠”、“天柱神松”这些令人向往的美景,也只能在书本上领略了。
陵墓的红墙黄瓦掩映其中,若隐若现,愈显其清幽闲适。
正对着大门的是一条长长的神道,神道两侧是石兽。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左右一对石骆驼,然后依次是石马、石虎、石狮,均匀地顺着神道排列着。
这些石刻被参天古松包围着,掩藏在杂草中,默默守护着这份宁静。
我踩进去细细观看,石兽的雕工虽然不是很细致,拙拙的样子倒显得很可爱,配得上关东的大气率直。
来自南方的我看着骆驼一个劲地追问:“清代沈阳有骆驼吗?现在有没有?这些是想像出来刻的吗?”同伴苦笑着说不知道,我自己也有些不好意思了。
回来翻一翻书,好象明清两代的陵墓都有石骆驼,不知道是什么用意。
福陵是倚天柱山而建,山势北高南低,整座陵墓前低后高,依山而起。
神道的尽头是108级台阶,俗称“108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沈阳福陵景区导游词
沈阳福陵景区导游词
各位朋友,你们好!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欢迎大家到福陵参观游览,福陵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及其皇后叶赫那拉氏的寝陵,因其位于沈阳城的东郊,故又称东陵,它与新宾的永陵,沈阳昭陵被合称为清初的关外三陵。
福陵,建在天柱山上,天柱山是长白山的余脉,原名石咀头山,东牟山,福陵的修建历史大体经过了三个阶段:即天聪时期的草创,顺治时期的修缮,康熙时期的改建。
各位朋友,现在呈现在我们面前,座落于翠绿的群山之中,气势雄伟的古群就是福陵。
福陵占地面积19.48万平方米,依山傍水,整个陵园由低向高巧妙的依山势而建,宝城、宝顶俱建在山峦之颠。
福陵按其自然布局可分为三部分,即大红门外区、神道区、方城、宝城区三部分,从下马碑到正红门为第一部分。
福陵的下马碑有6座,四座在陵前,两座在东、西红门附近,正红门前两侧的下马碑上用满、汉、蒙三种文字写着官员人等至此下马”。
过了下马碑,陵园前东西两侧各耸立着石狮一对,华表一对,石牌楼一对。
石碑楼也叫下马牌楼,为诸色仿木石材建成,四柱三楼,横坊上有斗拱,二龙戏珠等纹饰。
正中心刻有文字及各种瑞祥图案,文字朝外,用满汉蒙三种文字刻着往来人等至此下马,如违定依法处治”整个牌坊的雕工古朴、典雅、精美。
从正红门到碑楼为陵园的第二部分,也就是神道区,正红门是陵园的正门,两侧是五彩蟠龙袖壁,四周是矩形红包缭墙将整个陵园圈为一体,正红门为三楹单桅歇山式仿木架结构,上顶铺满琉璃瓦、大脊、重脊、大吻、重善一抹金黄。
拱门三道,彩油为饰,上有染金门钉及兽面铺首”、三道拱门,正中一间叫神门”,是供所谓墓主神灵’出入的门户,此间平日不开,只是在大祭时供抬祝版,制帛以及其它祭品的官员出入,其它人不得行走。
东为:君门”是皇帝祭陵出入之外,西为臣门”是祭祀大臣走的门,过了。
正红门一条与神门相逢300米长的神道”直至石拱桥、神道和神门一样有极严格的使用规定,除抬祭品的官员可以通行以外,其它人一律严行禁走,违者受惩处。
对神道的设置,清代陵墓有一项特殊的规定,郎神道与隆恩门之间必须修建一座做隔断、名曰一眼望不断”,寓意大清江山万事一系。
为此。
有的清陵在神道上修龙风门,沈阳昭陵修建神功圣德碑,福陵不仅建有神功圣德碑,而且根据条件还修有一百零八蹬。
起到双层隔断作用,这是福陵区别于其它清陵之处。
神道两侧成中轴对称,整齐的排列着一对石望柱和四对石象生。
石望柱上各坐犼一只,相传犼是龙的九子之一,因其好望,故让其守陵。
石象生依次为狮、虎、马、骆驼。
据说,石马是仿当年努尔哈赤的坐骑龙马——一种典型的蒙古马雕刻的。
神道尽头便是与两座神桥”相连接的,巧妙依山势而建的福陵天蹬”;俗称一百零八蹬”,欲知福陵绝佳处,石阶送尔上天登”;福陵天蹬是明清皇陵中独一无二的形式,那么石阶为什么要修一百零八级呢?一种说法与星宿有关,相传天上有三十六天罡星,七十二地煞.星,在《水浒传》中梁山好汉一百单八将就是就是这些星宿下凡”,一百单八蹬”寓意将天罡地煞星踩于脚下,以保福陵平安无事。
也以此显示至高无上的皇权。
另一种说法与佛教有关,佛家认为人生有108种烦恼,为去掉这些烦恼,念佛要108遍。
晓钟要叩108下,佛珠要用108颗,所以佛教建筑多与此数有关。
据专家考证一百单八蹬的建筑形式在全国仅有两处,另一处在山西五台山上的菩萨顶。
走过神桥,便会看到碑楼,碑楼建于公元1688元,重檐歇山式建筑。
正中立着康熙皇帝亲笔的大清福陵神功圣德碑”。
碑文是用满汉两种文字雕刻的,上面详细的定述了努尔哈赤的生平,创业的艰辛以及丰功伟绩,福陵的神功圣德碑有一种奇特的现象,每当阴雨天气,碑身的背面会显现宽袍大袖,飘飘然如踏云而来观音侧身像,所以又称观音石。
碑楼内地伏
四角各雕一凹型海水漩涡,每个漩涡内各雕一鱼、鳖、虾、蟹,每到阴雨天,漩涡内会蓄满水,其实这就是古称月晕而风,础润而雨”的现象。
碑楼东为茶膳房、果房。
面为涤器房、宰牲亭等,这都是祭祀时用来工作的建筑物。
过了碑楼,是一座城堡式建筑叫方城,这是陵园的主体建筑,也是最具满族特色的建筑,这是我们要参观的第三部分,方城高1丈5尺7寸,周长113丈8尺4寸,正中为隆恩门,上有三滴水歇山式门楼,周围边廊,尚北明间避门,黄琉璃瓦顶,原来隆恩门两侧有八颗松树,象征皇帝生前文武大臣垂手恭立于门前,故称为站班松”、隆恩门的两侧有砖砌石阶,拾级而上便到了方城之上。
相传,秦始皇陵的内埠和外郭,就是按秦都咸阳的规制建造的,如此看来,皇陵中的方城是都城的象征,以体现事死如事生”。
方城的四角有四座角楼,均为两层冲檐歇山式建筑,上悬风铃,风吹铃动,一是可以驱赶鸟雀,使其不在这里筑巢,二是可以渲染庄严、肃穆的气氛(方城角楼的独特建筑是沈阳这两座陵寝区别于其他明清皇陵之处)。
方城正殿叫隆恩殿,建在五尺高的大须弥座上,这里是祭祀的重要场所,隆恩殿为单檐歇山式建筑,周围边廊。
上盖黄色琉璃瓦,架梁全部为和玺彩绘,隆恩殿三间四门八窗,明三间以隔扇门为装饰。
殿内有大暖阁,大暖阁内供小暖阁,供有陵牌殿后有二柱门、石祭台、洞门,洞门之上便是大明楼。
楼中立太祖高皇帝之陵”的石碑,此碑就是福陵的圣号碑”。
由于圣号碑”具有特殊地位,此碑和其他碑制不同。
其中一点便是它被涂成许多色彩,碑面用朱砂染成红色,碑文填金,其它各部用红、黄、白、兰、绿五色彩丝、金光闪闪、鲜艳夺目。
清末以后由于失修色彩脱落,特别是1962年5月7日大明楼着火被毁,此碑受到一定损失,我们现在看到的大明楼是后来修复的,方城后是月牙城,古人认为天有阴晴,月有盈亏”,满月象征团圆,而月牙则代表离散。
人死谓之亏,所以把这修成月牙形,以示悲哀。
城内空旷、沉寂,只有北墙正中的琉璃照壁,为这座空城墙添了一些生气,据说这照壁地宫的人口。
月牙城以北便是宝城,这是一座半圆形的城”,高了丈七尺一寸,周围五十九丈五尺,相传修宝城要用童子夯”,就是修夯打衬上时,用十岁左右的男童踩踏,不用木夯或石夯,因为在古代人心中,童男童女是圣洁、吉祥的象征,宝城中间高大的土丘就是宝顶”,宝顶”之下就是福陵的心脏”部位——地宫。
努尔哈赤及皇后就长眠在这里。
宝顶之上有棵榆树是附会新宾永陵的神榆。
福陵建筑凝聚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技艺。
也受到了劳动人民的保护,虽几经战火仍保存完好,现已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陵区附近又开发了一批景区、景点,今天的福陵已成为一座具有历史文物,园林风光,旅游度假等多功能的观光旅游中心,正以其独特的睦力吸引着八方游客。
朋友们,当你在闲暇之余,不妨来看看这一代x国皇帝的长眠之地,聆听松涛阵阵,静静的的体味一下那古老的传说,感受一下春观杏林春晓;夏看隆楼烟雨;秋望芳草云天;冬赏西山晴雪的乐趣,福陵,着昔日的帝王陵寝,正以一种古老而崭新的面貌迎接着您,若老汗王泉下有知,也一定会感慨万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