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城走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稷山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阳城走兽
贾国军
阳城走兽
非遗介绍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保护非物质文化
遗产的一种方式。联合国有《保护非物
质遗产公约》,而我国在2006年5月20
日,国务院国务院在中央政府门户网上
发出通知,批准文化部确定并公布第一
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的家
乡-稷山的阳城高跷走兽很幸运的就在
这第一批名录中。
•稷山县地处山西西南部,运城北部,有
着悠久的历史。阳城高跷走兽作为稷山
首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幸
运儿”,又有其独特的文化和历史内涵。
历史渊源◆高跷,也称拐子,是由表演者脚踩
木跷表演。由于表演者高出一截,
观众需要仰起头来或是站在高处观
看,所以也有人把高跷称为“高瞧
戏”。
◆踩高跷这种形式,据说是古代人为
了采集树上的野果为食,给自己的
腿上绑两根长棍而发展起来的一种
跷技活动。
◆我们山西的高跷表演起源于北魏。
这种活动在我们山西全省境内流行
甚为普遍,是一种群众喜闻乐见的
民间文艺活动形式。
高跷走兽的历史
●走兽高跷”是我们稷山县清河镇阳城村
庙会活动中的一种独有的表演形式。它
盛行于清朝雍正初年,出现在规模盛大
的庙会活动中,经久不衰,至今已有
300多年的历史。据传清朝雍正年间设
立在阳城村的县城建成了火神庙,在正
月二十九这天举行大型祭祀活动,高跷
走兽表演是其中最受欢迎的一项,从那
时起,这项表演每年举行。
●一直延续到上世纪60年代,文革期间杨
丙耀等老艺人凭着一种对祖先文化遗产
的酷爱,将道具悄悄保存下来,使这项
艺术得以继续传承。这种罕见的民间表
演艺术现仅存于稷山县。
现状特点
制作工艺
现有的走兽形象基本都由古时流传
下来,虽经多次修补,原貌仍存。
兽头由技术很高的艺人做出模型,
再用软布、麻纸、草纸经胶多层裱
糊、阴干,取模并修饰,上色油漆
而成。兽身主要由主架、竹板、麻
带、麻丝、麻绳、铁丝、软布、草
纸等缝制和绑缚,并粘贴、装饰而
成。稷山县清河镇阳城村分为南、
北阳城,北阳城的走兽包括:独角
兽、貅狼、麒麟、竹马、猫等,南
阳城的走兽包括:黑狸虎、梅花鹿、
貘等。
表演形式
阳城走兽高跷是庙会祭祀活动游行
表演时的一种主要节目形式。因为
走兽是一座大兽体,由两人足踩高
跷同演骑兽状,饰演者均负重荷,
脚下高跷必须是同步行走并协调一
致。表演时需要辅助配乐锣鼓、花
鼓等打击乐器调整两个人的步伐,
难度极大,常使扮演者大汗淋漓。
由于两人脚踩高跷,腰间装饰一个
巨大的野兽,从外观看像真人骑兽
表演,表演者披甲跨骑、气势威武
雄壮,摆弄各种姿势,活灵活现、
引人入胜。
保护传承
传承现状
经过300多年漫长岁月的磨练和积累,
阳城走兽高跷表演的规模更加宏大,走
兽高跷艺术的内容更加充实,节目更加
精彩,演技更加高超,如:挂画、张公
背婆、自行车、各类走兽等精美的节目,
至今已经独一无二了,高水准的节目质
量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好评与喝彩。遗憾
的是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始,阳城村再
没有举行过大型的庙会祭祀活动,使部
分精彩节目已经失传。
媒体关注•2006年6月,在省、市、县各级政
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各级文化部分
的大力支持下,“稷山高跷走兽”
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中
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颁发,授予
“稷山高跷走兽”首批国家级非物
质文化遗产。同年8月,稷山县人
民政府文化局批文成立了“稷山县
阳城庙会文艺理事会”,旨在保护、
挖掘、开发这一文化遗产。《运城
日报》、《黄河晨报》、《三晋都
市报》、《山西日报》、《山西电
视台》、《黄河电视台》等新闻媒
体相继进行了采访报道、录像播放。
进
京
表
演
骑着灵兽“进京赶考”
•行走在朝阳门前,围观的群众络绎不绝
胡同里的接触
传承建议•政府方面,应该利用现今的媒体,网络等资
源,对这一文化遗产在电视,互联网,报纸
等各种形式的媒介上传播。比如成立公共的
微信证号。同时,还应该大力加强在周边县
市,乃至更远的地方,进行走兽表演。推行
走出去的方针,以扩大这一文化遗产的影响
力。最后,可以召集经验丰富的老艺术家,
创造出更为丰富的走兽内容,拓展这一文化
的表现形式,拓宽这一文化的发展渠道。
•个人方面,作为稷山的一份子,我们不仅可
以组织观看走兽表演,还能在个人的微博,
微信上晒出各种照片,视频。以主人翁的身
份去了解,并热爱这项遗产。身体力行的去
传承保护我们的共同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