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司法考试宪法重点讲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宪法
第一章宪法基本理论
第一节宪法的概念
一、宪法的含义
是调整公民权利和国家权力之间基本关系的部门法,是一个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根本法法律地位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宪法的基本特征
1、是国家的根本法。
2、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3、是民主事实法律化的基本形式。
三、宪法与法律的关系
1、具有共同的经济基础,其性质主要取决于社会的物质文化形态。
2、是由国家制定并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行为规范。
3、通过规定社会关系参加者的权利义务来确认和保护社会秩序和法律秩序。
4、具有制裁性等。
四、宪法与宪政的关系
1、宪法是宪政的前提,即存在通过制宪产生的宪法是实现宪政的基础;而宪政是宪法的具体实现过程或状态。
2、宪法规定了一系列的调整宪法关系的规则体系,侧重于静态的调整;而宪政提供了实现规则的环境与过程,侧重于动态的调整。
3、宪法是一种规范形态,而宪政往往是一种现实形态,是宪法的实施。
4、宪法提供的规则通常表现为一种方式或方法,而宪政提供的更多是一种社会共同体追求的目标。
五、宪法的分类
传统的宪法分类:1、成文宪法与不成文宪法。2、刚性宪法与柔性宪法。3、钦定宪法、民定宪法和协定宪法。马克思主义宪法学的分类:资本主义类型的宪法和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第二节宪法的历史发展
一、近代意义宪法的产生
1、近代宪法的产生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普遍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2、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的建立和以普选制、议会制为核心的民主制度的形成,为近代宪法的产生提供了政治条件。
3、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提出的民主、自由、平等、人权和法治等理论,为近代宪法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旧中国宪法的历史发展
《钦定宪法大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宪法性文件。《重大信条十九条》,是清朝政府最后一部宪法性文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惟一的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性文件。
三、新中国宪法的产生与发展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共同纲领》的基础上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1975年颁布的第二部宪法是一部内容很不完善并有许多错误的宪法。1978年颁布的第三部宪法,从总体上说仍然不能适应新时期的需要。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新中国的第四部宪法。
四、现行宪法的修改
1、1988年第一次修正。
2、1993年第二次修正。
3、1999年第三次修正。
4、2004年第四次修正。
第三节宪法的基本原则
一、人民主权原则
是指国家中的绝大多数人拥有国家的最高权力的原则。
二、基本人权原则
是指作为一个人所应该享有的权利的原则。
三、法治原则
是指统治阶级按照民主原则把国家事务法律化、制度化,并严格依法进行管理的原则。
四、权力制约原则
是指国家权力的各部分之间相互监督、彼此牵制,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原则。
第四节宪法的作用
一、宪法的一般功能
确认功能、保障功能、限制功能、协调功能。
二、宪法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中的作用
立法、执法、司法、守法。
第五节宪法的渊源与宪法典的结构
一、宪法的渊源
宪法典、宪法性法律、宪法惯例、宪法判例、国际条约。
二、宪法典的结构
序言、正文、附则。
第六节宪法规范
一、宪法规范的概念
是宪法最基本的要素和最基本的构成单位。
二、宪法规范的主要特点
根本性、最高权威性、原则性、纲领性、相对稳定性。
三、宪法规范的分类
确认性规范、禁止性规范、权利性规范、义务性规范、程序性规范。
第七节宪法效力
一、宪法效力的概念
是宪法作为法律规范所发挥的约束力与强制性。
二、宪法效力的表现
特点、对人的适用、对领土的效力
三、宪法与条约关系
我国现行宪法文本没有对宪法与条约关系作出具体规定,但从宪法序言中可以看出其基本的原则,即我国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发展同各国的外交关系和经济、文化的交流。
第二章国家的基本制度(上)
第一节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一、人民民主专政的概念与性质
概念:是指由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对广大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的政权。实质:无产阶级专政。
二、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主要特色
1、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爱国统一战线。
第二节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
3、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国家保护社会主义公共财产和公民合法私有财产
社会主义公共财产是公有制经济的物化形式,是国民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提供我国各族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物质源泉和实现公民各项权利和自由的物质保障。我国宪法不仅将私有财产权明文规定为公民的基本权利,而且将私有财产的平等保障上升为一项重要的宪法原则。
第三节国家的基本文化制度
一、文化制度的概念与特点
概念:是指一国通过宪法和法律调整以社会意识形态为核心的各种基本关系的规则、原则和政策的综合。特点: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具有历史性、具有民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