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白蛾的危害特点及综合防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白蛾的危害特点及综合防治
□郑福山董红霞郭青春
【摘要】美国白蛾,是举世瞩目的世界性检疫害虫,它广泛分布于北纬19ʎ 55ʎ的广大地区。

由于这种害虫具有传播速度快、繁殖力强、危害寄主植物多、取食量大等特点,因而常常暴发成灾,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国务院办公厅针对防治美国白蛾专门下发了通知,我国农林部门采用了有效的方法对美国白蛾进行了综合防治。

【关键词】美国白蛾;危害特点;综合防治;环境保护
【作者简介】郑福山,山东人,莱芜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董红霞,山东人,莱芜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郭青春,莱芜市园林管理局
一、美国白蛾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美国白蛾Hlyphantria cunea(Drury)又名秋幕毛虫、美国灯蛾、秋幕蛾,属鳞翅目,灯蛾科。

是举世瞩目的世界性检疫害虫。

卵:美国白蛾的卵为圆球形,直径约0.5mm,初期产的卵为浅黄绿色或浅绿色,后变灰绿色,在孵化前变灰褐色,有较强的光泽。

虫卵单层排列成块,上覆盖白色鳞毛。

幼虫:它的老熟幼虫体长28 35mm,头为黑,具光泽。

体色黄绿至灰黑,气门上线、气门下线、背线浅黄色。

背部毛瘤为黑色,体侧毛瘤多为橙黄色,毛瘤上着生白色长毛丛。

腹足外侧黑色,气门白色,椭圆形,具有黑边。

根据幼虫的形态,可分为黑头型和红头型两型,其在低龄时就明显可以分辨。

蛹:体长为8 15mm,暗红褐色,腹部各节除节间外,布满凹陷刻点,臀刺8 17根,每根钩刺的中凹陷,末端呈喇叭口状。

成虫:其体长13 15mm,白色中型蛾子。

复眼黑褐色,口器短而纤细;胸部背面白色绒毛密布,多数个体腹部为白色,无斑点,少数个体腹部为黄色,上有黑点。

雄成虫有黑色触角,栉齿状;翅展为23 34mm,前翅散生黑褐色小斑点。

雌成虫为褐色的触角,锯齿状;翅展长33 44mm,前翅纯白色,后翅通常为纯白色。

围岩蚀变强烈,蚀变带宽度5 30米,岩性主要为黄铁绢英岩化花岗闪长质碎裂岩。

在该蚀变带中赋存有金品位较好的1号矿体。

(二)次级断层控矿。

主断裂型金矿内部常发育有许多派生次级断层构造,这些次级断裂分为两组:一组与主断裂平行,另一组在平面上与剖面上与主断裂斜交,断裂面倾角50 70ʎ,倾角明显大于主断裂面倾角。

在平面上斜交主断层者尤其发育。

含金黄铁矿脉充填于次级断裂面上,以及其次生的张、剪节理中,断裂本身就是矿体。

这两组断裂规模较小,断裂延深常大于走向延长,这些次级断裂面控制了小规模矿体的产出。

在这两组断裂相交部位往往是矿体富集部位。

多数次级断裂面控制了矿体上下盘边界,断裂的两侧蚀变及矿化均有所不同。

这两组次级断裂控制了下盘平行小矿体的产出。

(三)复合界面控矿规律。

河东金矿床的产出不能用一个简单的模式来概括,它既受断裂构造的控制,又受岩性边界的制约。

单有构造不能成矿,单有岩性边界而没有断裂构造的改造同样也不能成矿。

只有当两者甚至多种因素复合为一体时才有可能成矿。

这种规律我们称之为复合界面控矿规律。

在河东金矿的实际资料中可以证实上述规律。

如162线地质剖面图(图2)中显示矿体多数赋存于郭家岭花岗岩与玲珑花岗岩的接触带上,且受剪切断裂带的控制。

当剪切带穿过郭家岭花岗岩体内部相时则成矿能力减弱,说明成矿物质是聚集在两岩体的交代边界上,而当有脆性断裂叠加其上时,形成矿液的急剧富集。

四、结语
河东金矿主要受望儿山断裂带及次级断裂的控制,在主断裂带中形成蚀变岩型矿化,次级断裂中形成以细脉充填硫化物脉型矿化,矿体产于郭家岭花岗岩体的边界及靠近边部的构造裂隙中,岩体内部矿化蚀变较弱,说明断裂及岩体边界是矿化有利部位。

【参考文献】
1.山东招金集团公司.招远金矿集中区地质与找矿[M].北京:地震出版社,2002
2.李念凤,董建乐.胶东望儿山金成矿亚带控矿条件与成矿预测[J].黄金地质,2000
3.莫测辉,王秀璋.关于侵入岩体中金矿床成因研究若干问题的讨论[J].地质论评,1997
4.孙丰月,石准立,冯本智.胶东金矿地质及幔源C-H-O 流体分异成矿[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5
5.苗来成,罗镇宽,黄佳展等.山东招掖金矿带内花岗岩类侵入体锆石SHRIMP研究及其意义[J].中国科学(D辑),1997
·
501
·
美国白蛾的成虫喜夜间活动和交尾,交尾后即将产卵于叶背,卵单层排列成块状,一块卵有数百粒,甚至千粒,卵期为15天左右。

幼虫孵出几个小时后即可吐丝结网,随着幼虫生长,食量增加,更多的新叶被包进网幕内,网幕也越来越大,最后好像一层白纱包缚整个树冠。

幼虫共有7龄,
5龄以后进入暴食期,
把树叶蚕食一光后,转移危害,大龄幼虫可耐饥饿15天。

二、美国白蛾的分布地区及其危害特点
美国白蛾的源产地为北美洲。

1979年传入我国辽宁丹东一带,1981年由渔民自辽宁捎带木材传入山东荣成县,并在山东相继蔓延,
1995年在天津发现,1985年西安市有所报道,1985年在陕西武功县发现并形成危害,1999年以来,唐山市及周边地区都有此虫危害,
并作为主要害虫进行了具体防治。

由于这种害虫具有传播速度快、危害寄主植物多、繁殖力强、取食量大等特点,因此常常暴发成灾,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我国目前发生范围仍控制在辽、冀、津、京、鲁、陕6个省市。

美国白蛾喜爱温暖、潮湿的海洋性气候,在春季雨水多的年份,危害特别严重。

它的食性杂,繁殖量大,适应性强,传播途径广,是危害严重的世界性检疫害虫。

其在北方地区1年发生2代,以蛹结茧,在老树皮下、地面枯枝落叶和表土内越冬。

第二年的5月开始羽化,幼虫发生期分别在5月下
旬至7月下旬,
8月上旬至11月上旬;两代成虫发生期分别在5月中旬至6月下旬,
7月下旬至8月中旬;9月初开始陆续化蛹越冬。

其幼虫食性很杂,白腊、臭椿、法桐、山檀、桑树、苹果、海棠、金银木等为主要的被害植物。

这类害虫主要通过木材、木包装等进行传播,通过飞翔也可造成进一步扩散。

其繁殖力强、扩散快,每年可向外扩散35 50km 。

它可以危害果树、林木、农作物及野生植物等200多种植物。

在果园游览区,林荫道以及密集的地方,其发生危害严重时可将全株树叶吃光,造成部分枝条甚至整株的死亡,严重威胁林果业、养蚕业和城市绿化,造成惊人的损失。

三、美国白蛾的综合防治措施利用人工、机械、化学药剂等方法控制其危害,如人工剪除网幕;秋冬季人工挖蛹;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蛾;喷施溴氰菊酯、灭幼脲等化学和生物杀虫剂等。

美国白蛾的天敌有麻雀以及寄生性的赤眼蜂、茧蜂、寄蜂、姬蜂、细菌、真菌和病毒等30多种。

(一)生物防治。

1.天敌控制。

老熟幼虫期和蛹期:释放利用白蛾周氏啮
小蜂进行生物防治,
按1头白蛾幼虫释放3 5头周氏啮小蜂的比例,选择无风或微风上午10时至下午5时以前进行放蜂。

低龄幼虫期:采用美国白蛾NPV 病毒制剂喷洒防治网幕幼虫,防治率可以达到94%以上。

2.仿生制剂防治。

在4龄幼虫前(6月25日、8月25日
前)喷施,
使用浓度为1亿孢子/mL ,5 7天后防治效果可达98%以上。

此外,还可用25%灭幼脲III 号胶悬剂5,
000倍液,
或除虫脲(石家庄产)8,000 10,000倍液进行喷洒防治,或铃脲(吉林通化产)8,000 10,000倍液,防治效果均在
98%以上。

3.植物杀虫剂防治。

适用低龄幼虫,使用1.2%烟参碱乳油1000 2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二)人工物理防治。

1.剪网幕。

充分利用美国白蛾幼虫在3龄前群居于网幕内取食活动的特性,每隔2 3天进行一遍美国白蛾幼虫网幕查找,发现网幕及时用高枝剪将网幕连同小枝一起剪下。

剪网时要特别注意不要剪破网,以免幼虫漏出;剪下的网幕必须立即集中烧毁或深埋,
散落在地上的幼虫应立即杀死。

2.围草诱蛹。

适用于防治困难的高大树木。

7月5 15日、9月5 20日,在老熟幼虫化蛹前,在树干离地面1 1.5m 左右处,用稻草把、谷草或草帘上松下紧围绑起来,诱集幼虫化蛹。

化蛹期间每隔7 9天换一次草把,解下的草把可以用纱网集中起来,进行烧毁或深埋。

3.人工采蛹。

捕蛾在美国白蛾蛹期,采集美国白蛾蛹;其成虫羽化后常常停在附近的直立物体上,如电线杆、树干、墙壁等处,黄昏时组织人员进行人工捕蛾。

4.灯光诱杀。

利用趋光性,在成虫羽化期用诱虫灯诱杀成虫。

诱虫灯应设在上一年美国白蛾发生比较严重、四周空旷的地块,这样获得防治效果较理想。

此外,在距设灯中心点50 100m 的范围内进行喷药毒杀灯诱成虫。

(三)化学药剂防治。

1.树干注射有机磷类。

在美国白蛾幼龄幼虫期,树干注射具有内吸性的有机磷类农药,通过树内部液体流动传导到树叶,达到杀虫的目的。

2.喷洒拟除虫菊酯类。

美国白蛾幼虫破网后,在树冠上喷洒1,
500 2,000倍的拟除虫菊酯类农药。

3.仿生药剂。

灭幼脲、米螨(敌灭灵)等昆虫生长调节剂对控制害虫、保护天敌、保持生态平衡和避免环境污染等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一般在幼虫3龄前施用,施药时要注意均匀喷布,每代喷一遍就可以达到效果。

不要使用毒性较强
的农药,
以免杀伤天敌,污染环境。

4.性信息素诱杀。

利用美国白蛾性信息素,在轻度发生
区成虫期诱杀雄性成虫。

设置春季世代诱捕器的高度应在树冠下层枝条(2.0 2.5m )处,夏季设置在树冠中上层(5 6m )处,要在每100m 设一个诱捕器,诱集半径为50m 。

在使用诱捕器期间,内置的敌敌畏棉球每3-5天换一次,以保证熏杀效果。

喷洒使用的药剂,要求必须均匀周到,不能漏喷,不留死角。

(四)营林措施。

改善树种结构,在四旁造林和城市绿化中,多栽植美国白蛾厌食的树种;还可间隔栽植部分美国白蛾嗜食树种,作为引诱树,在防治时将重点放在这部分树木上,
从植物群落上抑制美国白蛾的繁衍。

美国白蛾的防治要以预测预报为先导,全面加强联防联治,采用仿生药剂、生物防治、植物性杀虫剂为主,以人工、物理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采取飞机和地面相结合的方法,减少发生面积,整体降低虫口密度。

【参考文献】1.刘华,孙学明,史善坤,王爱兴.美国白蛾的发生规律与综
合防治技术[
J ].种业导刊,20102.商贺利.美国白蛾防治技术[J ].河北果树,2009
3.张怀宇,周二峰.美国白蛾的综合防治策略[
J ].现代农业科技,
2007·
6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