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心理健康与自我心理调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务员心理健康与自我心理调适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时期。社会急剧变革和经济体制渐进转轨,一方面带来经济繁荣、社会发展,另一方面也给社会各个群体带来巨大冲击和压力。公务员作为政府管理社会事务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他们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他们个人的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精神得以陶冶,大多数公务员乐观进取,心中充满阳光。但是,部分公务员也存在着心理障碍大、焦虑困惑多和缓解压力弱的现实问题。这一现象值得关注。本文试就我国当前公务员心理健康状况与自我心理调适问题谈一点个人粗浅认识。

一、当前我国公务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原因分析

谈及公务员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在有些人眼里似乎是小题大做、无病呻吟。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三点:一是我国传统观念认为,公务员大都是一种闲散、轻松的生活状态,不太可能有工作倦怠;二是公务员被淘汰的可能性较小,不太可能面临失业;三是公务员一般拥有相对理想的工资福利待遇及完善的社会保障,不太可能有生活压力。这“三个不太可能”是“老皇历”了,是一种片面的、孤立的、静止的观点,是与当前我国公务员心理现状不符合的。实际情况是我国当前公务员群体心理健康问题不容乐观。2005年河北省社科院心理学家通过1000份问卷调查发现:公务员私下里常有诸如“清贫”、“有想法实现不了”、“没劲”、“想应酬又烦应酬”等抱怨。北京市是较早关注公务员群体心理健康的地区,相关机构对中年公务员进行了精神健康检查,结果显示:有近50%的人存在着不健康的倾向。2006年重庆市部分专家采用国际通用的scl——90测评法对公务员队伍进行调查,得出结论:30%的公务员心理表现为敌对情绪,他们对环境不认可,经常牢骚满腹,相当多的男性公务员选择了“我经常想到要哭”。(1)安徽省黄山市委党校对100名官员进行了心理健康问题调研发现,官员普遍有较大“心理压力”、“焦虑”和“忧郁”等情绪。(2)安徽省行政学院最近作出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高血压、颈椎疾病、脂肪肝成为公务员所患比例最高的三大慢性病,以脂肪肝为例,省直单位男性公务员患脂肪肝的比例高达28.6%。(3)

那么,公务员群体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令人吃惊的亚健康状况呢?其原因有四点:

一是旷日持久地劳碌使公务员积劳成疾。当前,我国各级干部肩负的任务很重,面临的矛盾很多,承担的压力很大。比如,灾区有些干部既遭遇个人家庭遭受灾难、痛失亲人的不幸,又要日以继夜地参加抢险救人、重建家园的工作,使他们的身心不堪重负。原四川省南江县县委常委纪委书记王瑛、原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第一书记沈浩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先后倒在工作岗位上,他们的先进事迹在充分体现共产党人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的同时,也告诉人们公务员担子的沉重。二是不健康的“公务文化”摧残了公务员的身心健康。在我国少数地区所谓官场“潜规则”仍有很大“魔力”,全国政协常委张维庆曾在一次政协小组会上痛批目前官场上的权钱交易、任人唯亲、买官卖官、明规则与潜规则双轨运行、高规格接待等不正之风。三是官场竞争激烈导致心理危机。如今,官员的升迁与个人的

绩效相挂钩,问责制的不断健全与完善、民主进程的加快、监督与反腐高压态势的常态化都能使部分官员心理健康问题增多。

二、压力下的自我心理调适

2005年,人事部颁布的《国家公务员通用能力标准框架(试行)》和2006年3月中央下发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中的有关条款对公务员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论述,这也是党和政府首次以正式文件形式对公务员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根据党和政府这些重要文件精神,对公务员群体应在鼓励其顽强拼搏奋发有为的同时,更多地给予人文关怀、情感关怀。注重公务员心理健康,这是继承和发扬我们党关心爱护干部光荣传统的体现,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需要。党和政府的有关部门理应从战略的高度做好此项工作。但是,解决公务员心理健康问题又是一项系统工程,绝非单方面或哪一个部门能独立做好的。就公务员个体来说,则应当适时地进行自我心理调适,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自我心理调适应是缓解公务员心理压力的主要对策,也是公务员完善自我、提高幸福感、提高行政能力、树立良好形象的最佳途径。

所谓心理调适是指一个人出现了心理障碍的时候,能主动地运用心理学的一般原理和方法来调节自我,缓解原理,排除心理障碍,达到心理健康的过程。心理调适的目标是排除心理障碍,恢复心理平衡,营造快乐的心境。

公务员自我心理调适的基本策略有:

(一)调价值观。人的心态是由人生观、价值观决定的。人的需要具有多样性和层次性,大致有生理需要与社会需要;有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有高尚需要与平庸的需要;有合理的需要与不合理的需要,有有益的需要与有害的需要等,这些需要都可以在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指导下得到调整。

(二)调认知模式。认知模式说得通俗一点就是思想方法和思维习惯。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说:“一切错误的认知方法或不合理的信念是心理障碍、情绪和行为问题的症结。”(4)通常情况下,某种情绪及行为反应大都是由诱发性事件引起的,而对诱发性事件的看法、解释、评价又与一个人的思想方法、思维习惯有关。所以,同样的挫折事件只要改变对它的认知就可以改变由之产生的不良情绪反应,避免或减轻挫折感。

(三)调期望值。一个人能得到什么,往往取决于他想得到什么;一个人能成为什么,也往往取决于他希望自己成为什么。崇高的目标能够产生伟大的毅力。正因为这样所以我们提倡积极进取,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然而,一切又因一定的时间、条件、地点为转移,如果期望的水平太高,超过了客观条件和主观能力水平,实现的可能性就很小,也会挫伤信心,带来烦恼和痛苦。因此,当公务员碰到失败和挫折时,只要降低期望值同样能有快乐愉悦的心情。

(四)调个性。每个人都是有个性的。但在职场中有两种个性会让你一头撞入自毁之门,这就是“自恋”和完美主义。“自恋”主要特征是以自我为中心,不能客观

认识自我,没有自知之明,盲目抬高自己,贬损别人。其实在职场中,很多人自认为的“表现好”,未必是领导认可的,也未必是群众欣赏的,往往是孤芳自赏。完美主义最大特点是乐此不疲地追求完美,而这种欲望是建立在自认为事事都不满意、都不完美基础之上的。要知道世上根本就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有“自恋”和完美主义个性的人,几乎整天都生活在挫折、失败和忿怒的心情之中。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学会自我否定,低调做人,换位思考,对人、对事、对己都要客观全面地评价,不能无休止地追求所谓的“完美”,这样就能搞好人际关系,自己也会活得轻松快乐。

(五)调情绪。情绪是由身体明显变化而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状态。要获得稳定的情绪,首先要培养成熟的品质,成熟的品质包括适应性和可塑性(5)。通过培养良好的适应性,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可塑性也是衡量一个人是否成熟的标志。有了这两种品质,就可以在遭遇突如其来的打击、挫折和不幸时,很快适应新的环境,重新塑造未来的生活。

三、公务员缓解心理压力的几种方法

(一)快乐暗示法

我国当代著名作家、心理学家毕淑敏说:“幸福是有意义的快乐”。意思是真正幸福的人,不仅仅是他生活中的每一时刻都是快乐的,而是指他的生命的整个状态,即使有经历痛苦的时刻,但他明白这些痛苦的真实意义,他知道这些痛苦过后,依然指向幸福。甚至可以说,这些痛苦也是幸福的一部分,他在总体上仍然是幸福的。这就告诉我们:戴着快乐的眼镜看世界,整个世界都是快乐的。如果你的心态是消极的,那么生活就是忧伤的;如果你的心态是积极的,那么你的生活就会是快乐的。正如毕淑敏的另一句话:“幸福不是奢饰品。”只要你愿意让人都可以享有幸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