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1语文《井底之蛙》教案

合集下载

井底之蛙教案

井底之蛙教案

井底之蛙教案井底之蛙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故事《井底之蛙》,培养学生的虚心求知精神,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通过讨论和写作的形式,让学生深入理解故事的寓意。

3. 引导学生从井底之蛙的角度思考,关注和尊重不同的观点和思维方式。

教学重点:1. 学习与理解故事《井底之蛙》的主要内容和寓意。

2. 能够发表自己对故事的想法和看法,展示个人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粉笔。

2. 故事《井底之蛙》的文本。

3. 学生练习用纸和笔。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使用图片或视频引入主题,引起学生的兴趣。

例如,展示一张图片,上面有一个在水井内上下跳跃的蛙,然后引导学生讨论图片中蛙的状态和动作,并拓展到生活中不同的观点和思维方式。

2. 故事阅读(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阅读故事《井底之蛙》,注意学生理解故事的重点和寓意。

可以适时停下来解释故事中的生词和短语。

3. 讨论(15分钟)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故事中蛙的状态和心态,引导学生思考井底之蛙的想法和思维方式。

提出以下问题供学生讨论:- 井底之蛙是不是一个聪明的蛙?为什么?- 井底之蛙为什么不愿意离开井?- 井底之蛙有没有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能力?- 井底之蛙和井外的蛙之间有什么不同?- 我们有没有像井底之蛙一样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或整体讨论的方式进行,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寓意和教育意义。

4. 思考与表达(15分钟)教师让学生回到自己的座位,要求学生根据故事的寓意,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井底之蛙教会了我们什么?-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不同的观点和思维方式?教师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想法与故事联系起来,并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来。

学生可以通过短文、演讲、图画等形式进行表达。

5. 展示与分享(15分钟)教师指导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和分享给同学们。

学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展示,例如口头表达、朗读、展示图画等。

《井底之蛙》教案

《井底之蛙》教案

1、井底之蛙教学目标:1、通过听故事、讲故事理解“井底之蛙”的意思,会写成语,会说句子;学习收集数字成语,感受数字成语的奇妙。

2、培养学生倾听、表达、书写和收集整理知识的能力。

3、体会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使学生受到不做“井底之蛙”的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井底之蛙”的意思,会写成语,会说句子。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田字格黑板。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同学们好!从今天起,咱们班每周三的校本课由我和大家一起学习。

(板书:美好)认识这两个字吗?齐读一遍。

(板书:姜)我姓姜,美好的开端就是“姜”,以后你们该怎样称呼我呀?希望这节课能成为我们校本课学习的一个美好的开端!在学习新课前先做个对口令游戏:三二一,坐整齐;小眼睛,看黑板;小嘴巴,不说话。

以后的课堂上我会不定时的喊口令,看谁反应最快,做的最好。

一、谈话导入:出示上学期《七色光(六)》的几个词语,指名领读:(或用字卡)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绿水青山万紫千红介绍成语:像以上四词一样,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叫成语,它充分体现了中国汉语的博大精深。

成语来自于古代经典或著作、历史故事和人们的口头故事。

成语的意思精辟,往往隐含于字面意义之中。

它结构紧密,一般不能任意变动词序或增减其中的成分。

成语的形式以四字居多,也有一些两个字和多字的。

简单的说,成语就是,说出来大家都知道,可以引经据典,有明确出处和典故,并且使用程度相当高的用语。

这学期的校本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和成语交朋友,你们高兴吗?白板出示:趣学成语弘美德。

这是我们校本课的主题,请大家跟我读一遍。

二、学习新知:1、观故事,明其意。

喜欢这个故事吗?再看一遍,然后看谁能把故事讲给大家听。

2、讲故事,练表达。

指名讲故事,同桌练习讲故事。

说说你喜欢故事中的青蛙吗,为什么?从中懂得了什么道理?如果青蛙跳出了它生活的井,看到了更大的世界,它会说些什么呢?(原指在井底的青蛙只能看见井口的一小片天。

现指鼠目寸光,目光短浅的意思。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井底之蛙教案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井底之蛙教案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井底之蛙教案教案标题: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井底之蛙》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井底之蛙》,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故事情节,把握故事的主题。

2. 学习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1. 课文《井底之蛙》的复印件。

2. 图片、幻灯片或其他多媒体工具,用于辅助教学。

3. 学生课前阅读材料,用于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如:“你们见过蛙吗?蛙在哪里生活?你们知道蛙的特点吗?”Step 2: 阅读理解(15分钟)1. 教师朗读课文《井底之蛙》,并辅以图片或幻灯片展示,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2. 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及停顿的地方。

3. 分组合作,让学生互相讨论并回答一些问题,以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Step 3: 语言表达(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一些重要词语和句型,如“井底”、“天空”、“大”、“小”、“比较……”等,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 学生模仿教师的示范,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情节,并尝试使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

Step 4: 创作活动(15分钟)1. 学生分组合作,每组选择一个场景,通过绘画、表演或其他形式,展示蛙的成长历程。

2. 每组派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创作成果,并进行简短的介绍。

Step 5: 总结与评价(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和鼓励。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自己编写类似的故事,展示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 鼓励学生阅读其他与自然有关的故事,拓宽他们的视野。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阅读《井底之蛙》,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表达能力。

井底之蛙教案教案

井底之蛙教案教案

井底之蛙教案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寓言故事《井底之蛙》的主题和寓意。

2. 学习理解故事中的关键词和表达方式。

3. 掌握故事的基本情节和主要角色。

4.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和分析故事中的主题和寓意。

2. 掌握故事的基本情节和主要角色。

教学难点:1. 分析和解读故事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

2. 运用故事中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进行思考和判断。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寓言故事《井底之蛙》的故事大纲,词汇表。

教学过程:Step1:导入与铺垫(10分钟)1. 教师出示图片或小动画,引发学生对井底之蛙的好奇并引起他们对故事主题的思考。

2. 引导学生讲述自己对井底之蛙的了解和联想。

Step2:讲授故事情节(15分钟)1. 教师以简短的语言讲述故事的大致情节,引发学生对故事发展的猜测和期待。

2. 教师向学生介绍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帮助学生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

Step3:阅读和理解故事(20分钟)1. 让学生阅读故事《井底之蛙》。

2. 引导学生通过问题的形式思考阅读故事的意义。

比如:“蛙从井底一看到天上的月亮,觉得自己的世界已经很大了吗?为什么?”、“蛙仰望星空时,你觉得他是在表达什么情感?”等。

3. 分组讨论和分享学生的想法和答案。

Step4:解析故事的寓意(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井底之蛙》的寓意,指导他们理解故事背后所传达的哲理。

2. 教师提供关键词或句子,引发学生对故事象征意义的思考和解释。

3. 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以口头或书面形式表达他们对故事寓意的理解和解释。

Step5: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教师总结并概括这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2. 鼓励学生对故事中的寓意进行拓展和联想,以及与自己的生活和学习联系起来。

3. 鼓励学生写下一段自己理解和解读寓言故事《井底之蛙》的心得体会。

Step6: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按照教师提供的问题写一篇关于《井底之蛙》故事寓意的小短文。

井底之蛙课文原文教案

井底之蛙课文原文教案

井底之蛙课文原文教案篇一: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井底之蛙教学设计13(坐井观天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8个新词。

着重理解“坐井观天”、“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比喻的是什么。

并从中受到启发。

3(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生字新词和小鸟与青蛙的三次对话。

2(揭示寓意,理解成语“坐井观天”的意思。

教学方法: 集中识字、表演朗读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揭题解题。

l(“观”是什么意思,2(“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坐在井底看天)3(谁坐在井里看天,它看到的天是什么样的,它的看法对不对,读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认读生字、词语。

2(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听准生字的读音,看看课文分几个自然段,在每一自然段的前面标上序号。

3(分段指名读课文,正音。

4(这是发生在谁和谁之间的故事,它们为一件什么事争论,谁的意见对,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读第1自然段。

第1自然段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了什么,“井沿”是指哪里,(看图理解井沿。

) 2(读青蛙和小鸟的第一次对话。

说说从他们的对话中你知道些什么, 指导朗读课文第一次对话。

“你从哪儿来,”要读出疑问的语气。

“我从天上来??”要用叙述的语气读,语调要平缓。

3(读青蛙和小鸟的第二次对话。

“大话”是什么意思,课文里的“大话”是指什么,青蛙认为“天”只有多大,4“弄错”是什么意思,小鸟说谁“弄错”了,“弄错”了什么,“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小鸟为什么会说天是“无边无际”的,(因为小鸟飞了一百多里。

) 5(指导朗读第二次对话。

“朋友,别说大话了~???有那么远吗,”要读出劝告的语气,第二句要读出反问的语气。

“你弄错了??”要读出肯定的语气。

6(读青蛙与小鸟的第三次对话。

7(青蛙为什么笑,(它认为自己的意见对,是小鸟错了。

)8(小鸟笑什么,它为什么劝青蛙出井口看一看,(小鸟笑青蛙的确是弄错了,还自以为是。

《井底之蛙》教案

《井底之蛙》教案

《井底之蛙》教案教学目标读懂课文,感受井底之蛙见识浅陋、目光短小,孤陋寡闻,只见一井之水,不知沧海之大。

知道成语“井底之蛙”比喻目光短浅、见识浅薄的人。

体会“用千里之遥,不能形容海的辽阔;千仞之高,不足以形容海的深度“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读懂课文,感受井底之蛙见识浅陋、目光短小,孤陋寡闻,只见一井之水,不知沧海之大。

体会“用千里之遥,不能形容海的辽阔;千仞之高,不足以形容海的深度“的含义。

教具准备PPT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PPT:出示井底之蛙的图片】同学们,昨天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井底之蛙》这篇课文,都知道这篇课文的主人公是这一只住在井底的青蛙,那么文章讲了它的什么故事呢,你能简单地复述一下课文吗?一只井底之蛙原本在井底生活得很快乐,可当它听到东海之鳖所描绘的大海景观后,瞠目结舌,觉得自己非常渺小。

二、体会“井底之乐”1.是啊,这只井底之蛙原先对于自己的生活非常满足,感到十分快乐,所以当它遇到东海之鳖时,忍不住对它说——【PPT出示井底之蛙所说的话,全班齐读。

】2.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青蛙说的内容吗?我生活在这里真快活!【PPT:标画红线】井底之蛙说的话很长,可都是围绕这句话来说的,所以说这句话这一段话的——中心句。

(嘱咐学生做好笔记)3.为什么这一只井底之蛙生活在这口浅井之中这样快活呢?找出相应的句子,并标记出重点字词。

【PPT出示要求】A、.高兴时,我跃出井外,攀缘栏杆,尽情地蹦跳。

——尽情这一句的确能看出小青蛙很快乐,特别是哪一个词?尽情。

什么是尽情呢?不受约束的,自由自在的。

想象你就是那只小青蛙,你今天很高兴,跃出井外,攀缘栏杆,可以不受约束地、自由自在地蹦跳,读——【个别读】“尽情”是这一句的重点词,如果我们把重点的词稍微读得重一些,能更好地帮助我们抒发情感,把文章读得更生动。

【齐读】井外B.疲倦了,我回到井中,躲在井壁窟窿里,安然休息。

——安然,什么是安然?没有顾虑;很放心。

是啊,不用担心外面发生了什么事,也没有人来打扰我,可以放心休息了,读——井内C.跳进井水中,井水刚刚浸没我的两腋,托住下巴;稀泥没过我的双脚,绵软舒适。

成语故事教学井底之蛙教案

成语故事教学井底之蛙教案

成语故事教学井底之蛙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和掌握成语“井底之蛙”的含义及引申义。

2. 能够运用成语“井底之蛙”谈论和比喻狭隘的见识。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拓展视野的能力。

教学准备:1. PPT工具2. 小黑板或白板3. 活动卡片(写有井底之蛙相关内容的卡片)教学步骤:引入:1. 展示一张图片,图片上有一只青蛙生活在水井底部,让学生猜测图片中的动物是什么。

2. 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这只青蛙无法看到外面的世界,因为它被井墙所限制,只能看到很小的一部分。

导入:1. 出示“井底之蛙”这个成语,让学生猜测其含义并展开讨论。

2. 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猜测与其他同学分享,然后向全班解释该成语的真实含义。

讲解:1. 利用PPT或黑板,给学生解释成语“井底之蛙”的来历和意义。

2. 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和成语相关的例子,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该成语的用法。

运用:1. 分发活动卡片或在黑板上列出一些句子,要求学生在句子中填入适当的成语“井底之蛙”以使句子完整且意义准确。

2. 随机选择几位学生分享所填写的句子并进行讨论和纠正。

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井底之蛙”这个成语是否适用于现实生活中的某些场景。

2. 分组讨论并让学生给出自己所了解的与成语“井底之蛙”相关的故事或事件。

总结:1. 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再次强调成语“井底之蛙”的含义和用法。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拓展自己的视野,避免成为“井底之蛙”。

拓展活动:1. 让学生在家庭作业中写一篇关于成语“井底之蛙”的文章,描写自己对这个成语的理解和应用。

2. 在下一堂课上,学生可以相互分享自己写的关于成语故事的文章。

教学评估:1. 课堂上的讨论和活动卡片填写情况是否准确地使用了成语“井底之蛙”。

2. 学生在拓展活动中,是否能够运用成语“井底之蛙”的思维拓展自己的视野。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对成语“井底之蛙”的含义和用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2 课《井底之蛙》教学设计

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2 课《井底之蛙》教学设计
教师备课教案表
学年度
年级

学科
语文
授课时间
备课时间
星期
节次
授课教师
课程名称
12、坐井观天
课时
2
主备教师
参备教师
知识技能目标
会认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哪、号、当”。引导学生初步读通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熟读精思,感悟对话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找出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
2、学习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
(1)自读对话。
(2)指名读,师生评读。
(3)同桌分角色练习朗读,再现对话情形。
(第一次,小鸟在天上飞了一百多里;第二次,青蛙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小鸟认为天是无边无际的;第三次,青蛙认为自己不会弄错,小鸟让它跳出井口来看一看。)
3、指名小组分角色朗读,组织评议。指导学生读出青蛙和小鸟的不同语气,重点指导体会第三次对话中青蛙和小鸟的“笑”各有什么含义。
(1)自读课文,提出自己的问题。
(2)联系课文内容思考问题,然后交流自己的想法。
(3)小组展示分角色朗读,师生共同评议后再读,深入体会人物的语气和内心。重点体会第三次对话中青蛙的“笑”:骄傲的、自以为是的笑;小鸟的“笑”:又好气又好笑,无奈的笑。
教学反思
反思时间:年月日
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教师创设情景,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说说这个故事可以用哪个成语来概括。
(认真观看视频,感知人物形象,了解故事大意,总结得出:讲的是“坐井观天”的故事。)
2、教师解释什么是寓言,让学生说一说知道的或者读过的寓言(只说寓言的名字)。

井底之蛙教案

井底之蛙教案

《井底之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借助已有学习经验学会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深读课文,引导学生通过浅井与大海的对比,在自读自悟中体会井底之蛙前后思想的变化,感悟寓言的寓意,并从中培养孩子善于表达自己观点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追求。

3、帮助学生借助白话文在反复朗读中初步感知文言文。

教学重点:体会井底之蛙前后思想的变化,感悟寓意。

教学难点:借助白话文在读中初步感知文言文;体会什么样快乐是“大快乐”?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刘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两位老朋友,(贴图:青蛙和小鸟)看看是谁?他们啊曾经在一起交谈各自的生活,可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观点,你还记得吗?(引导学生说出《坐井观天》这个小寓言故事)师:(生没有说出寓意)是啊,这真是一只见识有限、目光短浅的井底之蛙(板书课题,齐读)啊。

今天他又遇到了一只从东海来的鳖,看看这次他们说了些什么?这个小故事的名字就叫《井底之蛙》(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1、.请同学们把书翻到95页,快快读读吧,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把文章读通顺。

(学生自由读文)遇到难读的地方就多读几遍,如果遇到不理解的词也可以把它标注出来!(观察孩子读的表情,听声音、音准,断句。

)2.解决字词过度:师:这一课的生字词语很多,看看哪个词语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指名:你想提醒哪个词语?)出示生字:疲倦邀请两腋迈进鳖绊住渺小商汤跃出虾蟹倚井栏千仞之高八年七旱十年九涝瞠目结舌指名汇报(开火车)师:字词问题解决了,谁愿意来分自然段读读课文?(生读)按照我刚才的要求(读通顺)(指名3人读)其他同学别着急,注意听他们读,一会儿,老师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的说一说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生:读文他读的怎么样?(生简单评)师:了不起,那你们读懂了他们的谈话了吗?三、探究课文(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体会井底之蛙那目光短浅的“快活”1、通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指导)师:青蛙的观点是什么?生:小青蛙认为自己是最快活的师:你是怎么知道的?(找中等学生来读。

井底之蛙教案

井底之蛙教案

井底之蛙教案引言: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知识或观念的局限性,就像井底之蛙一样。

这个比喻源自于一只生活在井底的青蛙,它只能看到井口的一小部分天空,不知道外面世界的辽阔。

井底之蛙的局限性给我们带来了思考:我们是否也会被自身的视野所困住,无法看到更广阔的世界呢?本教案将通过多角度、多元化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认识井底之蛙,并帮助他们拓展思维,开阔视野。

一、教育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井底之蛙”这个比喻,并知道它的含义;2. 培养学生开放的思维方式,拓宽他们的视野;3. 引导学生认识到局限性的存在,激发他们追求知识、追求进步的意愿;4.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二、教学内容1. 井底之蛙的故事通过讲述井底之蛙的故事,激发学生的思考:“井底之蛙”指的是那些只知道眼前世界、目光短浅、无法看到真正的世界的人。

让学生思考,是否我们也会有井底之蛙的局限性呢?2. 展示井底之蛙的局限性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从自身经验出发,讨论自己曾经受到局限性限制的情况,并尝试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限性。

通过这个活动,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思考知识和观念的局限性。

3. 开拓视野的活动a) 视频展示选择一部内容丰富、涵盖广泛的纪录片或科普视频,让学生观看并进行小组讨论。

学生可以借此了解更多的世界,拓展视野。

b) 阅读广告、新闻等选择一些有意思的广告、新闻资料,让学生阅读并分享他们的观点。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激发他们对于信息的敏感性和深度思考的能力。

4. 学习井底之蛙的克服方法为学生提供一些克服井底之蛙局限性的方法,如多阅读、旅行、交流等等。

引导学生认识到只有通过积极主动的学习和体验,才能摆脱井底之蛙的局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讲述井底之蛙的故事,引发学生思考井底之蛙的含义。

2. 展示井底之蛙的局限性:分组讨论,学生分享自身经历和分析局限性的原因。

3. 视野拓展活动:a) 观看纪录片或科普视频,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小学拓展第课井底之蛙教案

小学拓展第课井底之蛙教案

小学拓展第课井底之蛙教案概述:小学拓展课《井底之蛙》是一篇富有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通过描述井底之蛙的狭隘视野和局限性,引导学生拓宽自己的视野,提倡勇于探索和开拓创新的精神。

本教案旨在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寓言故事的寓意并培养他们的拓展思维。

一、教学目标:1.理解《井底之蛙》寓言故事的寓意。

2.培养学生的拓展思维和创新精神。

3.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团体合作能力。

二、教学准备:1.课本《井底之蛙》2.多媒体设备3.小组合作讨论题目4.教学PPT和绘本三、教学过程:1.导入(15分钟)引导学生回忆他们最近的一次困难经历,并让他们分享这个经历。

然后问学生在面临困难时,他们有什么解决问题的策略。

2.故事讲解(15分钟)通过展示《井底之蛙》的绘本或故事内容的图片,在学生的帮助下,引导学生理解故事的情节和主要角色。

3.理解寓言(20分钟)让学生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解释什么是寓言,并让他们思考一下为什么作者选择用寓言方式来讲述这个故事。

4.小组讨论(20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并提供一些问题供他们讨论,例如,“井底之蛙”寓意何在?在你的生活中,你认为有哪些事情或思维模式是具有局限性的?请举例说明。

5.学生展示和讨论(20分钟)请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来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

鼓励其他学生提问、分享观点,并引导学生思考他们觉得哪个小组提出的观点最有启发性。

6.创新思维活动(3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一个创新思维活动,让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提出解决一个具体问题的创新方案。

例如,请学生设计一个可以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新交通工具。

7.总结和反思(1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本课的学习内容,并帮助他们总结本课的重要点。

然后让学生思考他们在本课中学到了什么,并鼓励他们思考如何将本课的所学应用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中。

四、教学延伸:1.课后阅读和写作:要求学生阅读其他寓言故事,并尝试运用寓言的形式来写作。

2.拓展讨论:组织学生讨论其他拓展主题,如勇于尝试、乐于接受挑战等。

课文井底之蛙的教案

课文井底之蛙的教案

课文井底之蛙的教案课文井底之蛙的教案王琳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疲倦、邀请、瞠目结舌、渺小”等词语的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井底之蛙为什么觉得自己很渺小。

3、对照课文,注意朗读古文的语调,领悟寓意。

重难点、关键:朗读课文,体会井底之蛙为什么觉得自己的很渺小。

教具准备:1、生字卡片;2、教学挂图;3、有关大海的录像片段。

教学设计:一、汇报预习,导入新课1、由学生汇报课前预习——所搜集的寓言故事概要及其寓意。

2、教师小结:寓言是借助一则故事来揭示较为深刻的道理。

3、引入新课:出示挂图,板书课题:井底之蛙。

师引导:今天学习《井底之蛙》来看看这则寓言有什么寓意,1/12精品文档要告知我们。

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1、生字卡片抽读、正音。

2、自由读文,画出不理解字词,同桌合作互释对方不懂字词的意思。

3、全班交流:提出同桌合作仍无法理解的字词意思,全班讨论解决。

4、指名分节读文,师点拨。

三、再读课文,感悟大意。

1、默读课文,思考你读懂了什么内容,2、课堂交流: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学生自由说,教师相机疏理。

四、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学习第一节1、师导:青蛙生活在井底有什么快乐之处,用“_______”画出。

2、齐读青蛙之乐的名字“我生活在这里真快活……算是到了极点。

”3、用自己的语言说说青蛙之乐4、指导朗读第一节,要求读出夸耀的语气,注意抑扬顿挫的节奏。

师指导。

学习第二节2/12精品文档1、师导:海鳖生活在大海快乐何在,用“”画出。

2、指读海鳖之乐的语句,“用千里之遥,不能形容海的辽阔……这也可以说生活在东海的大快乐吧~”3、出示古文片段,自由读一读,注意古文语调节奏,师指导读。

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

禹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加益;汤之时/八年七旱,而/崖/不加损。

夫/不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

4、课堂讨论:鳖生活在海里快乐是什么,5、观看有关海的录像片段,直观感受大海之大。

童年启蒙之国学——《井底之蛙》教学教案分享

童年启蒙之国学——《井底之蛙》教学教案分享

童年是一个人最纯真的时期,这个时期的一些经历和教育会影响着一个人的一生。

而国学经典是最古老的文化传承方式,它是最能够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和探究精神的一种教育形式。

今天我将和大家分享一个《井底之蛙》的教学教案,该教案适合小学生使用,能够让他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

一、教学目标1.了解《井底之蛙》的内容和哲学思想。

2.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中的道理。

3.提高学生们的思想独立性和自我认知能力。

4.培养学生们质疑的意识和勇气。

5.激发孩子们对古代哲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掌握《井底之蛙》的故事情节和哲学思想。

三、教学流程1.开场白老师介绍《井底之蛙》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们产生问号:为什么井底之蛙的眼界如此之小呢?再向学生们介绍一些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概念。

2.故事复述教师一边在黑板上画图,一边向学生们复述这个童话故事。

3.提问环节教师会从以下方面着手提问:1)井底之蛙为什么只知道井的大小和深度?2)引申到人们会因为自身的条件而局限自己的思想,孩子们怎样才能拓宽自己的眼界?3) 有没有遇到类似井底之蛙般的情况?你是怎样拓展眼界的?4.思考问题没有正确和错误的思考方式,如果能够锻炼孩子们的思考能力,让他们在不断思考中找到自己的方向,这节课的目标就达到了。

老师会要求孩子们分小组进行讨论,并记录下小组的思考成果,以便下节课的交流及总结。

五、总结教师向学生们汇总各小组的思考成果,呈现给全班同学,并对这些问题进行总结和回答。

六、结语教学教案分享完毕,我相信这样的课堂教学,可以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从而激发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希望这个教案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和支持,也希望能够看到更多的人用这样的方式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井底之蛙教案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井底之蛙教案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井底之蛙教案教案标题: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井底之蛙》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井底之蛙》,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2. 了解并理解寓言故事的寓意和道理。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并记忆《井底之蛙》的故事情节。

2. 分析并理解寓言故事的寓意和道理。

教学准备:1. 课文《井底之蛙》的复印件。

2. 图片或幻灯片展示寓言故事的相关图像。

3. 学生练习册和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幻灯片展示一些蛙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蛙的认识和兴趣。

2. 引导学生回忆并讨论一下井底是什么样子的,以及井底之蛙可能会有什么感受。

二、阅读与理解(15分钟)1. 师生共同朗读《井底之蛙》。

2. 学生个别阅读课文,然后回答问题:a. 井底之蛙为什么认为自己的井底是最大的天地?b. 井底之蛙是如何看待外面的世界的?c. 井底之蛙最终改变了自己的看法吗?为什么?三、讨论与思考(15分钟)1. 引导学生讨论井底之蛙的错误观念以及他的改变。

2. 提问学生:“你有没有类似于井底之蛙的经历?请分享。

”3.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四、拓展活动(15分钟)1. 分组让学生编写一个类似的寓言故事,可以自由设定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2. 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编写的寓言故事。

五、巩固与评价(10分钟)1. 学生完成练习册中与《井底之蛙》相关的习题。

2. 教师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对故事的理解。

教学延伸:1. 邀请学生观看其他寓言故事的动画或读取其他寓言故事,进一步理解寓言故事的寓意和道理。

2. 给学生布置一个写作任务,要求他们写一篇关于自己的成长经历的寓言故事。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阅读《井底之蛙》,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讨论和思考,学生能够理解寓言故事的寓意和道理。

拓展活动和写作任务的设置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井底之蛙》教案设计,为小学生打开想象之门

《井底之蛙》教案设计,为小学生打开想象之门

《井底之蛙》教案设计导言《井底之蛙》是一篇著名的寓言故事,故事讲述了一只蛤蟆生活在井底,视野狭窄,不曾见过外面的世界。

通过一些巧妙的手法,这只蛤蟆最终得以见到了真正的世界。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被自己的眼前小小世界所迷惑,要用开放的心态去探索更广阔的世界。

本教案旨在通过教学,让学生能够思考自己是否也是井底之蛙,鼓励学生敢于探索、勇于创新,打开自己的想象之门。

一、教学目标1.了解寓言故事《井底之蛙》的基本情节和寓意;2.能够感受和理解井底之蛙的心理状态;3.能够从故事中领悟到探索和创新的重要意义;4.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和创新;5.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步骤1.单元引入(1) 观看动画片《井底之蛙》,学生发表感想。

(2) 介绍寓言故事的特点和寓意。

寓言故事是在故事的表面形式下,蕴含着深层的道德或哲理意义的一种文学形式。

通过故事的生动形象和深刻寓意,能够使听众感受到道德东西。

《井底之蛙》寓意着“局限于眼前,无法看到更广阔的天地”。

这也是人们常说的“井底之蛙”。

2.教学主体(1) 分组朗读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自由选择角色朗读,或者教师可以指定。

(2) 听音导读听完故事后,让学生自由想象,描绘蛤蟆在井底的情景,以及蛤蟆看到外面的天地后的感受。

(3) 讲故事的主题和寓意让学生找出故事的寓意,同时也可以探讨寓意的深层含义。

(4)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就自己是否也有过井底之蛙的经历,以及如何才能避免成为井底之蛙。

(5) 创作学生可以自由发挥,以《井底之蛙》为素材,写一篇400字的故事,讲述自己探索未知世界的经历。

3.教学结束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同时教师也可以给学生一些反馈和指导。

同时,进行总结,让学生感受到探索和创新的重要性。

三、教学效果通过此次教学,学生学会了用寓言故事《井底之蛙》反思自己身上存在的“井底之蛙”现象,并积极探索、创新自己。

此外,通过朗读和创作,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动态评估与课堂互动——《井底之蛙》互动教案

动态评估与课堂互动——《井底之蛙》互动教案

动态评估与课堂互动——《井底之蛙》互动教案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现在的教学模式越来越注重“学生中心”的理念,即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通过互动来发现、发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对此,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的互动教学模式——《井底之蛙》互动教案,并介绍了该教案如何实现动态评估与课堂互动的目的。

一、教学目标本教案主要是针对小学二年级的学生,通过对《井底之蛙》这个寓言故事的学习,让学生明白自己应该拥有开阔的视野,不断扩大自己认识世界的范围,在遇到困难时,不应该轻易地放弃,要有勇气去尝试和探索。

同时,通过学生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维能力的提升,加强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爱学习的热情。

二、互动设计以下是具体的互动步骤:(一)开场:教师利用课前准备好的画板在课堂前面画一口井,在黑板上写下一个问题:“井底之蛙是否应该出来?”。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和经历,回答这个问题。

这一环节,旨在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一开始就对主题有所了解,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二)阅读:教师将故事《井底之蛙》的插图放在课桌上,让学生看图,猜测故事大意。

将故事内容逐一解读,引导学生理解故事。

在出现关键内容时,教师通过问问题,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帮助学生建立适应新知识和新经历的认知框架,通过互动让学生学会理解故事。

(三)合作学习: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5-6人,让学生一起讨论,在自身角色设定的基础上,共同完成以下三个任务:任务1:设计出一座让井底之蛙逃脱井底的方案任务2:设计一个口号,帮助井底之蛙从困境中获得支持和鼓励任务3:通过展示小组成果的方式来分享自己的成功经验,分享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可以互相提出意见。

让学生通过合作完成任务,激发他们的成就感,为的教学积累经验。

(四)动态评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理解情况和表现,进行实时评估,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

同时,在每个环节结束后,要进行总结和反馈,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和不正确的观念,向优秀的学员学习。

《井底之蛙》教案

《井底之蛙》教案

《井底之蛙》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井底之蛙》的主要内容,把握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2)学生能够掌握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用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使学生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思考和推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课文《井底之蛙》,引导学生懂得开阔视野、增长知识的重要性,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式。

(2)学生能够把握课文的主旨思想和情感态度。

2. 教学难点:(1)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表达和交流。

(2)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和体验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3.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井底之蛙》课文。

2. 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等。

3. 教学卡片:生词卡片、图片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播放音频,引导学生关注井底之蛙的形象。

(2)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井底之蛙》的作者和背景。

2. 朗读课文:(1)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表达。

(2)教师指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式,帮助学生克服阅读障碍。

3. 学习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分段阅读课文,概括每段的主要内容。

(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深层含义。

4. 讨论与思考:(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2)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表达和交流。

二年级1语文《井底之蛙》教案

二年级1语文《井底之蛙》教案

二年级1语文《井底之蛙》教案华容县东山镇洪山头中心小学易娜教学目标1 能正确认读“跃”等5 个生字;能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蛙”等11个生字;并能在生活中准确恰当的运用。

2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语言表达的特点。

3 了解井底之蛙前后感情的变化过程;进而感知寓意;使学生懂得不能做见识短浅、盲目自大的人。

4 初步体会“先概括;后具体”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重点体会井底之蛙后来为什么“觉得自己非常渺小”;进而体会文章的寓意。

教学难点重点体会井底之蛙后来为什么“觉得自己非常渺小”;进而体会文章的寓意。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课;揭示课题。

1 复习以前学过的寓言。

2 师:这些寓言故事短小精悍;并且告诉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寓言故事《井底之蛙》;仔细看老师板书课题;并记住课题中出现的生字“蛙”;齐读课题。

请问“之”是什么意思?(的)整个题目的意思是?(井底的青蛙)(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大家想不想知道课文围绕着这只井底之蛙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注意听清老师的要求:①读准字音;读顺句子;难读难认的字多读几遍;②注意正确的读书姿势。

(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并及时纠正学生的读书姿势)2 检查预习。

重点强调:“涝”和“旱”是反义词解释:“夸耀”和“瞠目结舌”的词义;并找出它们的近义词(夸耀——炫耀)(瞠目结舌——目瞪口呆)3.读句子;找出多音字。

跳进井水中;井水刚刚浸没我的两腋;托住下巴;稀泥没过我的双脚;绵软舒适。

环顾那些虾、蟹、蝌蚪;没有谁能像我这样快活。

指名读一读句子;师问:你从句子中发现了什么?(指名回答)师板书多音字“没”(三)研读课文;体会寓意。

1 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一个问题: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 谁能概括地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回答;师评价)3 下面根据老师给你的提示再来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出示温馨提示:住在浅井中的青蛙对来自东海的鳖()说:“我在()的生活真快活!”鳖向青蛙介绍了()的景观;青蛙听了后;觉得自己()。

井底之蛙教案

井底之蛙教案

《井底之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井底之蛙的“渺小”。

2.理解本课的生字,能准确书写写字表里的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3.发挥想象力,初步理解寓意。

教学重点难点:懂得“井底之蛙”寓意,明白本词含有贬义。

教学准备:1.生字卡片。

2、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大家都喜欢读寓言故事,咱们就来做个看图猜寓言,说寓意的游戏吧!出示课件:图片《画蛇添足》、《守株待兔》、《夜郎自大》、《坐井观天》。

2、听过这个故事吗?谁来帮大家回忆一下。

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语。

过渡:就是这只小青蛙,跃出井外,看到了无边无际的天空,它的思想就改变了吗?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注重一下这只井底之蛙。

板书课题: 《井底之蛙》,齐读课1、自读课文。

过渡:你要想知道这个故事,请读读课文,你能够大声读,也能够小声读,还能够默读,你能够自己读也能够和同桌的同学一起读,要把字音读准。

2、检査生字。

(1)生字读准了吗?同桌互相读一读。

(2)全班汇报。

3、理解生词。

“涝”与“旱”反义词,出示图片。

瞠目结舌:4、词语都理解了吗?谁愿意为大家读课文?指名,朗读评价。

三、学习课文。

1、体会井底之蛙的快活。

(1)你用什么语气读小青蛙的话?为什么要这样读?哦,你知道朗读的语气要和小青蛙的心情联系。

这是一个朗读的小窍门,还需要用什么语气?(快乐、自大、骄傲满足……)<2)看,同学们读书的体会多丰富!你是从那些词语看出它满足、骄傲、快活的?(没有谁)这说明什么?哎呀,简直目空一切呀!(独占)哪里是井底之蛙!简直是井底大王!(极点)极点说明什么?在青蛙眼里快乐的极点是什么?板书:跨井栏、倚井栏(3)看,就是这些关键词,把青蛙那得意样儿表现的生动、形象, 他们能协助我们把课文读得更美吗?老师有个小窍门,重读关键词,小青蛙会更加活灵活现。

(4)自己练习朗读第一自然段,一会儿我要看看那只小青蛙最快活,学生练习朗读。

2、体会东海之大。

过渡:这么快乐的小青蛙最后怎么样了?(觉得自己很渺小)跨井栏、倚井栏,不是应该到了快乐的极点了吗?怎么还会觉得自己渺(遇到了螯)哪里来的鳌?(板书:东海之鳌)(1)为什么鳌的一番话,让青蛙理解到了自己的渺小?在小组里读懂鳌的话,讨论这个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井底之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华容县东山镇洪山头中心小学易娜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认读“跃”等5 个生字,能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蛙”等11个生字,并能在生活中准确恰当的运用。

2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语言表达的特点。

3 了解井底之蛙前后感情的变化过程,进而感知寓意,使学生懂得不能做见识短浅、盲目自大的人。

4 初步体会“先概括,后具体”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
重点体会井底之蛙后来为什么“觉得自己非常渺小”,进而体会文章的寓意。

教学难点
重点体会井底之蛙后来为什么“觉得自己非常渺小”,进而体会文章的寓意。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课,揭示课题。

1 复习以前学过的寓言。

2 师:这些寓言故事短小精悍,并且告诉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寓言故事《井底之蛙》,仔细看老师板书课题,并记住课题中出现的生字“蛙”,齐读课题。

请问“之”是什么意思?(的)整个题目的意思是?(井底的青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大家想不想知道课文围绕着这只井底之蛙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注意听清老师的要求:①读准字音,读顺句子,难读难认的字多读几遍;②注意正确的读书姿势。

(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并及时纠正学生的读书姿势)
2 检查预习。

重点强调:“涝”和“旱”是反义词
解释:“夸耀”和“瞠目结舌”的词义,并找出它们的近义词
(夸耀——炫耀)(瞠目结舌——目瞪口呆)
3.读句子,找出多音字。

跳进井水中,井水刚刚浸没我的两腋,托住下巴;稀泥没过我的双脚,绵软舒适。

环顾那些虾、蟹、蝌蚪,没有谁能像我这样快活。

指名读一读句子,师问:你从句子中发现了什么?(指名回答)师板书多音
字“没”
(三)研读课文,体会寓意。

1 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一个问题: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 谁能概括地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回答,师评价)
3 下面根据老师给你的提示再来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出示温馨提示:住在浅井中的青蛙对来自东海的鳖()说:“我在()的生活真快活!”鳖向青蛙介绍了()的景观,青蛙听了后,觉得自己()。

学生根据温馨提示练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指名起来说。

4. 那么课文中那些段落写出了井底之蛙生活得非常快乐呢?(指名回答或者一起告诉老师)
5. 你从这一段中的哪些句子体会到井底之蛙生活得非常快乐?他快乐到了什么程度呢?你又是通过句子中的哪些词语体会到的?重点强调:“夸耀”、“独占”、“极点”
6. 师小结:从这段的描写中我们仅仅可以体会到井底之蛙的快乐吗?你还体会到了什么?(体会到它很得意、很骄傲……)
7. 你从哪里体会到的?哪些词语最能体现出来?重点强调:“夸耀”、“没有谁”、“极点”
8 这只井底之蛙一直这么快活骄傲吗?后来怎么样了?(听了东海之鳖对大海的介绍后,觉得自己很渺小)那么东海之鳖是怎样来介绍大海的呢?
9 师范读古文。

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与之相对应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指名回答。

解释“仞”(仞是长度单位,一仞有七八尺,千仞就有好几千米)
10 师总结:所以井底之蛙听了后瞠目结舌,觉得自己非常渺小。

让我们一起读东海之鳖说的话,记住他对井底之蛙的教诲。

(生齐读东海之鳖说的话)(四)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但愿这个故事能象一颗健康的种子,种在你的心里,让你的见识更广,让你的目光更远,让你不自大,让你更谦虚,让你更好学,让你找到属于自己的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