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相微萃取新技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 卷第 # 期 !""! 年 # 月

谱Fra Baidu bibliotek
WF\D-J- B@H]D=Z @[ WF]@A=S@E]=PFI
^K1_ !" DK _ # B/65/N Q !""!
固相微萃取新技术
! 马继平#, , 王涵文# , 关亚风# (# 8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辽宁 大连 ##+"#!;! 8 抚顺石油学院应用化学系,辽宁 抚顺 ##*""#) 摘要: 固相微萃取是基于萃取涂层与样品之间的吸附 ( 溶解$解吸平衡而建立起来的集进样、 萃取、 浓缩功能于一体 固相微萃取、 新型萃取头以及固相微萃取与 的技术。综述了固相微萃取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 介绍了管内 (06$;5>?) 其他分析技术的联用情况。 关键词: 固相微萃取; 样品预处理; 吸附$脱附平衡; 综述 中图分类号: @+,%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 #"""$%’#* "#$""#+$",
!"# $"%&’()(*+", (- .()+/01&2," 3+%4("5642%6+(’
! ,C=DE F/6$G?6# ,EH=D I/$3?6 4# A= B0$ :06 4#,
( ! " #$%&$’ (’)*&*+*, - . /0,1&2$% 304)&2) , 50, /0&’,), 62$7,1 4 - . 82&,’2,) ,#$%&$’ !!9:!; ,/0&’$ ; ; " #,< $=*1,’* - . 6 << %&,7 /0,1&)*= 4 , >+)0+’ 3,*=-%,+1 (’)*&*+*,,>+)0+’ !!?::! ,/0&’$)
[E] 对 I-4J-. ;(K>) E&77 自动进样 G4*H54 等人 器进行改良设计实现了自动化操作, 与手动操作相
比, 定量分析的精密度得到改善 ( L<: 达到 2M ) , 而 手动操作的 L<: 为 $7M 。他们还发现纤维头在汽 化室中的位置对分析结果有很大影响, 这是因为汽 化室顶部温度要低于中部和下部, 若纤维头伸入汽 化室内的时间太短则解吸温度不够, 解吸不完全。 解吸温度稍高于最高沸点化合物的沸点即可, 以防 止被分析物高温分解和 <9;A 涂层流失。 F4(*> 等 [C] 人 将进样、 样品制备、 萃取、 色谱分离、 检测全部 实现自动化, 以聚丙烯酸酯 ( 9G ) 为涂层, 测定了德 国化 工 厂 废 水 中 $! 种 极 性 化 合 物。顶 空 池 容 积 样 品 体 积 $ B 2 ,8, 用火焰电离检测器 2 B 0 ,8, ( NO:) 检测, 对氯苯、 氯酚等极性化合物的检出限为 精密度 (以 L<: 表示) 达到 &M 7 B & %D % 8 P 2 %D % 8, (手动为 6M P $7M ) 。 P @M !&! "#$%(+#,* 联用 <9;A1F3 联用不适于热不稳定化合物及表面
活性剂、 药物、 蛋白质等半挥发和不挥发组分的分 析, 而 <9;A1Q983 联用可以解决其局限性, 扩大 <9;A 的应用范围。 一种 <9;A1Q983 联用目前主要有两种设计, [&7] 是由 3H>. 等人 提出的、 采用传统的外表涂有涂 层的纤维头, 其 <9;A1Q983 联用界面包括一个六 通进样阀和一个解吸池, 样品萃取后, <9;A 纤维头 浸入解吸池中用适当溶剂解吸, 之后将阀切换至进 样位置, 用 Q983 分析检测 (示意图略) 。另一种设
・ ’S ・

谱 性的限制。 !"# 其他联用技术
第 @A 卷
[’’] 计是由 !"#$%& 等人 提出的 "()&*+$),-.!。这种 设计是 将 涂 层 涂 在 石 英 管 的 内 表 面, 因此可采取
并将 /0 毛细管萃取柱放 /0 毛细管柱涂层的方法, 于 1-20 自动进样阀和取样针之间。用注射器吸 入样品, 当样品待测组分分配到毛细管内壁固定相 上时, 将阀切换至取样位置, 以适当溶剂解吸后将解 吸溶液转移到样品管中, 再切换至进样位置, 样品管 内溶液随流动相进入 1-20 柱 (示意图略) 。这种 设计的优点是涂层方便易得, 种类多样; 易于实现自 动化, 节省分析时间; 比手动分析有更好的精密度。 目前 常 用 的 /0 毛 细 管 柱 涂 层 有: ,-3)’, ,-3)4, -5!)4, ,*6$789:;<, =>$?;:;< @4A 等。 B()&*+$),-.!)1-20 直接进样时的萃取平衡 时间 ! 与溶剂的线性流速 " 及柱长 # 满足下列关 系式: (’ D $ ) (E) !C # %" 其中 $ C & F# ’ F G ’ H C E & F# ( # G ( 8, & F# 为涂层样品间 的分配系数, ’ F 为涂层体积, ’ H 为装有萃取相的毛 细管的容积, ( 8 为柱内径, ( # 为涂层厚度。
技术以来, 众 取 ( MK109$ :L/M? .0<NK?O;N/<;0K6, JPA-) 多分析工作者对其进行研究, 使该技术得到进一步 的发展及广泛应用
[ !, *]
。基本的固相微萃取是通过
石英纤维头表面涂渍的高分子层对样品中的有机分 子进行萃取和预富集, 然后在气相色谱 ( EW) 进样器 中直接热解吸, 使样品预处理过程大为简化, 提高了 分析速度及灵敏度。其检出限的数量级为 6 4 ( 4 X 相对标准偏差小于 *"Y , 线性范围为 * X , 个 :4 ( 4, 数量级。固相微萃取技术的主要优点是: 不用或少 用溶剂; 操作简便; 易于自动化和与其他技术在线联 用。与其他常用的富集技术相比, 克服了传统的液$ 液萃取法需使用大量溶剂和样品、 处理时间长、 操作 步骤多的缺点。 JPA- 与近年来新发展的样品前处 理技术相比也具有独到之处, 如: 超临界流体萃取装 置价格昂贵, 不适于水样分析; 以溶剂脱附的固相萃 取法回收率低; 热脱附的固相萃取法需要专用的加 热装置, 且固体吸附剂的孔隙易被堵塞。 JPA- 最初与 EW 联用主要用于环境样品的分
第&期
马继平等:固相微萃取新技术
・ &@ ・
中, 尤其适于气态样品和干净基体的液体样品。直 接取样时液相与涂层之间达到分配平衡时的关系式 。 见文献 [!] 升高温度 ( !) 有利于加速平衡: " " ## ( % $ $ #)
$
吸附 管 填 充 聚 二 甲 基 硅 烷 ( 9:;< ) 颗粒以取代 这是因为 9:;< 比 =>.-? 担体有更好 =>.-? 担体, [@] 采用顶空 <9;A 法富 的惰性。刘稷燕与江桂斌 集沉积物中的四丁基锡化合物, 用毛细管气相色谱1 火焰光度检测器检测, 一丁、 二丁和三丁锡的最低检 出限分别为 &6 B C %D % 8, & B 2E %D % 8 和 7 B &@ %D % 8。
78,642%6:JK109$ :L/M? .0<NK?O;N/<;0K6( JPA-)0M / ;?<L6K1K 4Q G0;L 356<;0K6M K3 M/. :106 4,?O;N/<;0K6 /69 <K6<?6;N/;0K6 >/M?9 K6 /9MKN: ;0K6 ( />MKN: ;0K6$9?MKN: ;0K6 ?R5010>N05. >?;G??6 <K/;06 4 /69 M/. :1?8 SL? N?<?6; 9?T?1K: .?6; K3 JPA- 0M N?T0?G?9 8 J;590?M K6 ;L? 06$;5>?$JPA- ;?<L6K1K 4Q, 6KT?1 ?O;N/<;0K6 :NK>?M /69 0;M <K5:106 4 G0;L K;L?N /6/1Q ;0</1 ;?<L6K1K 40?M /N? M5../N0U?9 8 9": #(4/,: MK109$ :L/M? .0<NK?O;N/<;0K6; M/. :1? :N?$;N?/;.?6;; /9MKN: ;0K6$9?MKN: ;0K6 ?R5010>N05.; N?T0?G
[#] 自 #&%& 年 V?1/N90 与 P/G10MUQ 6 提出固相微萃
析。对于挥发和半挥发性样品, 顶空进样应用较多。 因为顶空时样品基体不与萃取涂层直接接触, 既保 护了涂层, 延长其使用寿命, 又缩短了萃取平衡时 间。#&&, 年, P/G10MUQ 6 等人设计出 JPA-$高效液 相色谱 ( FPZW) 联用仪, 并由 J5:?1<K 公司生产出商 品, 因此 JPA- 在生物样品、 药物等的应用也逐渐 增多。#&&’ 年, P/G10MUQ 6 等人又推 出 自 动 化 的 管 内 ( 06$;5>?) 具有可自 $JPA- 与 FPZW 联用的设计, 动化操作、 萃取涂层易得等优点, 受到广泛重视, 近 如 两年相关的应用文献较多。 JPA- 与其他仪器,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 [ S \]) 、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 谱仪 ( \WP$AJ) 及拉曼光谱仪联用的情况也有报道。 新型 近几年 JPA- 的研究工作主要在新型萃取头、 涂层和提高富集倍数方面发展。本文对这些新技术 做以综述, 并着重介绍 06$;5>? 固相微萃取的情况。
[6] 取效率降低; 的研究表明, 顶空体积小于 3-,-4-#5 样品瓶体积的 & % 0 时, 灵敏度增加但精密度降低。
!
!&’
"#$% 联用技术
"#$%()* 联用 它貌 <9;A1F3 联用装置的商品化已有 C 年, 似一支微量注射器, 萃取头是在一根石英纤维上涂 上固相微萃取涂层, 外套细不锈钢管以保护石英纤 维不被折断, 纤维头可在钢管内伸缩。将纤维头浸 于样品溶液或顶空气体中一段时间, 同时搅拌溶液 以加速两相间达到平衡的速度, 待平衡后将纤维头 取出插入气相色谱汽化室, 热解吸涂层上吸附的物 质。若样品较脏, 纤维头插入 F3 进样器之前要在 蒸馏水中快速清洗一下, 除去盐、 糖、 纤维、 水溶性蛋 白和脏物。
最佳顶空体积为 0 ,8。$对顶空 &7 ,8 的顶空瓶, 瓶稍微施加压力会改善检出的灵敏度。因为顶空体 积内的任意组分气体 ’ 的分压为 * ’ " + ’ * ( +’ 为 顶空混合气体中气体 ’ 的物质的量分数, * 为顶空 混合气体的总压) 。当对顶空瓶施加微压时, * 增加 但 + ’ 基本不变, 导致 * ’ 增加, 因而增加了涂层上的 吸附量。但施压过大有顶空瓶的密封、 + ’ 变小和瓶 的耐压问题。另外,除了静态顶空进样方式外, 还 有动态顶空进样。动态顶空进样与吹扫捕集类似,
收稿日期: !""#$"%$!! 作者简介: 马继平, 女, 在职博士研究生, 讲师。 #&’! 年生,
;
取样方式
直接和顶空。直接取 JPA- 取样方式有两种:
样是将纤维头直接插入液体样品中或暴露于气体
通讯联系人: 关亚风, 博士生导师, 研究员, 电话 ( 传真: (")##) *+&*,#,, -$./01: 2345/67 ./018 91:;; 8 16 8 <6。 (批准号: 基金项目: 科技部 !""" 年科学仪器攻关课题基金资助项目 &+$=!*$"#$"&)
(&) ($)
$ # " %! ( % ! ")
其中 " 为萃取平衡时间, # # 为涂层厚度, $ # 为分析 物在涂层上的扩散系数, % 为 ’()*+,-.. 常数, !为 粘度, " 为分子间距离。 但升高温度会导致分配系数 & 降低。 & 与 ! 有如下对数关系: ( ’, (0) ). & " ’ / ( ) ! ( 为常数) 实际条件的选择是公式 (&) 和 (0) 中各项参数综 合考虑的折中结果。 水样与涂层接触时会形成一层水膜, 阻碍水中 有机物向涂层扩散, 导致萃取时间较长。一般都采 用搅拌的方法来加速萃取平衡。若采用顶空取样, 样品气体直接与涂层接触, 能缩短平衡时间。顶空 取样适于易挥发 (如苯系物) 和半挥发物质, 因为这 类物质容易逸出液上空间 (即顶空) 。对于固体及含 润滑油、 高分子质量腐殖酸的废水等不能直接取样 的样品, 可用顶空取样。与传统的顶空取样方法相 比, 顶空1固相微萃取由于顶空中的分析物被浓缩富 集在固相微萃取涂层上, 因而能提高检出灵敏度几 倍到几十倍。但实验条件相同时, 顶空吸附量小于 直接吸附量。顶空取样涉及顶空气体 (气相) 、 待测 样品基体 (液相) 及萃取涂层 (固相) 三相平衡, 分析 物在三相达到分配平衡时的关系式见文献 [2] 。 影响顶空取样的因素很多。如!顶空时搅拌水 样可连续产生新鲜表面, 从而加速分析物从水到顶 空的质量迁移。 " 顶空取样要求有一个最佳温度, 温度升高, 则更多分析物从基体中释放到顶空, 使顶 空的分析物浓度增加。但温度升高, 分配系数会降 低。#顶空体积的大小对检测的灵敏度、 方法的精 密度及萃取效率有重要影响。顶空体积增加时, 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