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充碳源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何为碳氮比?在水质调节中有什么指导作用?(来自恒兴对虾可控养殖模式资料)
碳氮比即养殖水体中的可利用有机碳和可利用氮的比值,碳和氮都是水体微生物和藻类必须的营养物质,池塘水体中氮的主要来源是对虾粪便、残饵,池塘水体中有机碳的主要来源是藻类的光合作用。池塘中的微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碳,将氮转化为蛋白质;或反硝化细菌以光合作用产生的碳为能量,将池塘水体中的亚硝酸盐或硝酸盐转化为氮气。一般来说,将1克氮转化为蛋白质至少需要5.25克左右的碳水化合物,随着养殖时间的延长,饲料投入量不断增加,也就是氮的输入不断增加,而光合作用并没有大幅增加,所以,碳氮比降低,即氮越来越多,而碳却相对不足,在养殖中后期,尤其在阴雨天,施用小分子碳源(如恒兴肥水利生素、有机解毒威),能有效促进池塘水体中的亚硝酸盐转化为无毒的氮气,降低氨氮和亚硝酸盐的含量,尤其是在阴雨天缺乏光合作用的情况下,对维持水体稳定效果明显。一般碳氮为10~15时可获得高产。
结论:在C/N 较低的条件下,异养细菌会将有机氮矿化为无机氮,使得水体中的无机氮水平升高。有研究表明异养细菌生长所需C/N 最适宜值为 4. 5 ~6. 7,由此可见精养虾池水体的C/N 偏低,C( 主要是有机碳) 成为异养细菌生长的限制性因素。梅志平和施正峰也发现池塘水体中有机碳水平往往较低,通过添加有机碳有效促进了水体中细菌
生长和对无机氮的吸收。在养殖中、后期如果要提高水体中异养细菌含量,可以通过添
加C 源来实现。
对虾精养池塘是受人类活动直接影响的生态系统,其内部的C、N 和异养细菌含量均具有一定的变化规律并且相互影响和制约,通过该研究得出,在对虾精养池塘中、后期 C 成为一个影响异养细菌繁殖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养殖生产中可以考虑在养殖中、后期合理添加 C 源,促使异养细菌生长,从而转化吸收水体无机氮,促进物质循环利用,改良水质,优化养殖环境。
结论:高位池精养模式作为1种高密度集约化的养殖模式,主要依靠外界人工饲料的投喂来进行对虾养殖,在养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残饵和代谢产物沉积于池底,由于人工饲料中氮元素的流失和残饵中氮元素的积累,导致沉积物中氮元素大量增加,底质环境逐渐恶化。同时养殖过程中需要大量换水,养殖污水的排放对外界环境也造成较大的影响。生态养殖模式虽然产量相对较低,但在养殖过程中没有外界氮源的添加,在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下虾池生态系统中碳元素含量逐渐上升,虾池沉积物中C∶N值也随之上升,单位生物量底栖细菌的代谢能力逐渐增加。在底栖细菌的代谢下,虾池底部物质循环更加通畅。由本研究结果可以得出,在对虾养殖系统中,当底栖细菌周围环境中C∶N值维持在较高的水平时(在本研究中为>16.59),单位生物量底栖细菌代谢能力保持恒定,当周围环境中C∶N值较低时(在本研究中为<15.58),单位生物量底栖细菌碳代谢能力会随着环境中C∶N值的增加而逐渐升高。在虾池生态系统中,底栖细菌通过自身代谢可以有效地分解残饵和代谢产物,减少沉积物中有机质的积累。在高位池精养模式中,沉积物中C∶N值随着养殖时间的增加而逐渐降低,较低的C∶N值会抑制底栖细菌的代谢活动,可以通过添加含较多碳源的物质(如糖类)来调节虾池沉积物中C∶N值,提高底栖细菌的代谢能力,从而改善虾池底部的物质循环效率,维持底质环境的稳定。
市面上很多环境改良剂如有机酸类、低聚糖类、生物肥等,都含C,按道理上说都能提供碳源,稳定水体;但这一点量能提供的C可以说是微乎其微,何来补充碳源,稳定水体(不否定它们的其他功能);所以呀,下糖类不失为一种简单经济行之有效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