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池塘大世界科学教案

小池塘大世界科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能够了解小池塘的特点及其在大自然中的作用;

2.让学生了解小池塘如何影响本地环境;

3.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池塘里的动物及其行为,从而加强学生对大自然中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4.让学生学会如何正确使用和保护小池塘,以及在小池塘中发现的珍贵生物体的保护。

(二)课前准备

1.准备小池塘的地理位置资料,以及小池塘的特征和作用;

2.准备有关小池塘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物种及生活习性的相关资料;

3.了解当地气候和气候变化状况;

4.准备有关小池塘的保护、保护方法及当地的保护措施等资料。

(三)教学活动

1.结合地理位置和小池塘的特征,介绍小池塘的地理环境及其在大自然中的作用;

2.介绍小池塘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3.学习池塘里的动物,建立动物的特征;

4.了解小池塘如何影响本地环境以及其生态平衡;

5.介绍小池塘的保护及保护当地的野生生物的意义;

6.让学生充分了解小池塘的珍贵性,学会及认识如何正确使用和

保护小池塘;

7.举办一些小比赛,激发学生的参与愿望,增强他们对自然的热爱;

8.制订完善的小池塘的保护方案,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四)课后检测

1.让学生就小池塘的地理位置、特征、生物多样性及保护等内容展开讨论;

2.让学生进行知识检测,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3.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作文,让学生根据相关材料和课堂讨论,写出小池塘的简介;

4.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让学生尝试自己去实践,体会保护小池塘的重要性。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10 小池塘 大世界|冀教版 (1)

《小池塘大世界》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有序的生态环境中第十课的教学内容,本课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池塘生物的组成,分析池塘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进而认识、分析生态系统的构成。在观察、记录、讨论等一系列探究活动的基础上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培养学生与同伴和谐相处、合作研究的能力和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学情分析 因为学生身在农村,对于池塘并不陌生,而且通过对前面两个单元“风格各异的建筑”和“奇妙的人体”的学习,学生对“系统”及其构成层次有了初步的认识。本课在此基础上,继续用类比的方法,引领学生学习由生物和非生物组成的生态系统。虽然学生每天生活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但是,很少从系统和结构的角度来研究和分析自己生活的环境。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让学生理解生态系统是怎样构成的。 2.让学生明白科学研究生态系统的大体过程以及每个过程的作用; (二)、科学探究目标 1.学生能通过观察找出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各种动植物; 2.学生能通过类比的方法掌握生态系统的构成; 3.学生能正确地分析生态系统中各部分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的环境的意识;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能与其他同学积极、和谐地研究问题。 四、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认识生态系统的构成,学会简单的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五、课前准备: 1、课前让学生观察调查池塘中的动植物;按小组打印记录表发下去 2、有关池塘生物的图片、视频资料等;同学生交谈是否去过池塘,发现了什么? 六、教学过程

(一)、情景激趣,导入新课 课下和同学们谈心的时候,我了解到许多同学去过池塘,哪位同学能给大家讲讲池塘和池塘周围都有什么呢?有什么有趣的事情? 学生回答后教师可适时引导,并加以补充。“同学们观察事物可真认真,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在歌声的陪伴下去观察池塘吧!看谁观察的更仔细。” (二)新课教学、探索新知。 活动一:播放池塘的视频资料让学生观察池塘,同时播放《童年》歌曲。 活动二:让学生各抒己见,谈谈“我的发现?”然后小组交流补充。教师加以指导。让学生试着填写池塘观察记录表(课本49页)写完后让一名学生把记录写在黑板上活动三:分析生态系统的构成 (1)分析池塘中的动植物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老师说:“好,现在同学们看黑板,这是咱们班的一位学生写的池塘观察记录表。大家看看她观察到的生物有鱼、虾、水草、蟹、荷花、鸭子、鹤、水藻、浮游生物。那么我问问其中的水草、水藻和荷花属于什么生物?鱼、虾、蟹、鸭子、鹤呢? 学生会回答:水草、水藻和荷花属于植物。鱼、虾、蟹、鸭子、鹤属于动物 教师接着说:在池塘中动植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是怎样的呢? 学生回答:动植物之间会形成食物网。教师讲解:食物网不是一条食物链,而是有多条食物链。 老师提问:大家看看这条食物链出了什么问题?蟹鹤 学生会指出没有植物。 让学生找出一条食物链,写在书上。并且说明:画食物链时应该从植物指向食草动物再指向食肉动物。 老师提问:学池塘中没有了水草、水藻等植物,行不行?为什么? 学生生回答后教师补充讲解:没有了植物,动物也不能生存。动物的粪便又变成植物的肥料,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动植物是相互依存的(3)分析池塘中动植物关系(2)分析池塘中的细菌 老师:池塘中除了动植物以外还有其他生物吗? 学生可能会说微生物,老师追问:说详细点,或是猜猜微生物在池塘中具体是什么? 学生就会想到:细菌。老师接着问“谁能知道细菌在池塘中有什么用?没有细菌难道就不行吗?”

六年级科学下册 第3单元 10《小池塘 大世界》教案 翼

10、小池塘大世界 引入新课,讨论什么是生态系统。 为了进一步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请学生看教材P.151[看一看,想一想],根据教材的要求,考虑以下几个问题并进行讨论。 (1)这些生物各有什么特点? (2)这些生物之间是否有关系? (3)在这个环境中,生物要生存,还需要哪些条件? (4)在小麦成熟时,为了防止鸟吃小麦的种子,对这些田地加网,会出现什么新的问题? 小结:从讨论的结果可以看到,一个环境中有各种生物。各种生物之间有着一定的关系。一些生物在自然界中是相互制约的。除此之外,生物要生存下去,环境中还要满足生物所需要的各种非生物因素。所以,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生态系统的概念:我们将在一定地域中,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整体,称为生态系统。 根据地域不同,生态系统可以分为各种类型,如草原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等等。 4.关于“生态系统的组成”: 讨论:(1)各小组介绍本小组在校园观察时看到的生物。教师可以将学生看到的生物根据其营养方式写在黑板上。 (2)校园中这些生物的营养方式是否相同?若不同,说明各类生物的特点。 (3)以校园为一定的地域,在校园这个生态系统中,各类生物发挥的作用是否相同?若不同,各类生物各具有什么作用? 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在生态系统中被称为生产者。 各类动物不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只能吃现成的,因此称为消费者。 细菌、真菌能把动物、植物的遗体分解成无机物,所以叫做分解者。 讨论中,学生可能会提到蚯蚓这种动物,蚯蚓是属于消费者还是分解者,理由是什么。(4)有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等生物,是不是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缺少什么因素? (5)分析教材P.152图V-15“湖泊生态系统”、P.153图V-17“森林生态系统”有哪些成分组成。

6年级科学教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 10 小池塘 大世界冠军奖

《小池塘大世界》教学设计 李 健 全 迁西县第二实验小学 《小池塘大世界》一课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有序的生态系统” 的第一课。本教学设计为第一课时,引导学生从观察学生熟悉的小池 塘入手,分析池塘里各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画出池塘里生物之间的 食物链、食物网,进而在观察、记录、讨论等一系列探究活动的基础 上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学会用分类的方法认识生态系统的构成。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通过观察找出池塘中的各种动植物 2、能分析出各种生物间的食物关系,并能把这些关系用图 形描述出来 3、能用类比的方法说出生态系统的构成 4、能以合理的形式正确记录观察结果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较好地倾听别人观点,愿意表达自己的见解

三、科学知识目标 能通过观察认识生态系统的构成 教学难重点: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认识生态系统的构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播放歌曲《童年》)谁知道这首歌的名字?你记住这首歌的前两句歌词了吗? 学生回答 师:这首旋律优美的歌曲一定会勾起我们幼儿那段美好时光的回忆:在父母的陪伴下,走进令人向往的池塘,在池塘边支起一个秋千,坐在秋千上,仰望蔚蓝的天空,不时看到草丛里飞来飞去的蝴蝶,真是幸福极了,那时候你一定觉得池塘多么如痴如醉,可是你了解吗?这美丽的池塘背后还隐藏着一个大大的世界,你会更加喜欢它,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揭开池塘背后这层神秘的面纱吧!(板书课题)设计意图:用优美的音乐勾起同学们对美好时光的回忆,进而激起学生们急于揭开池塘这层神秘面纱的迫切心情。 二、学习新课 (一)、观察池塘 师:(播放课件)仔细观察池塘,你发现了哪些生物? 学生分组讨论并记录

六年级科学下册小池塘大世界教案

1 0."小池塘大世界 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将引导学生从观察熟悉的小池塘入手,进而认识、分析生态系统的构成。本课设计了两个活动“观察池塘”、“分析生态系统”。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池塘生物的组成,分析池塘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画出池塘生物间的食物链、食物网。在观察、记录、讨论等一系列探究活动的基础上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学习简单的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在进行这一系列活动的同时培养学生与同伴和谐相处、合作研究的能力。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通过观察找出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各种动植物。 2.能通过类比说出生态系统的构成。 3.能正确分析出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组成成员之间的关系。 4.能以合理形式正确记录观察结果。 5.能用恰当的形式描述生态系统中各组成成员之间的关系。 6.能有根据地对研究问题提出自己的假设。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1.能做到保护研究区域内的动物和植物。 2.能与其他同学积极、和谐地研究问题。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说出科学研究生态系统的大体过程以及每个过程的作用。

2.能说出生态系统的构成。 教学重点和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认识生态系统的构成,学会简单的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池塘生态系统的图片。 课时建议: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2听《童年》歌曲。 讲述: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地叫着夏天……”让我们在歌声的陪伴下,开始对池塘的观察吧! (二)新课教学 ◆活动1:观察池塘 (1)提出任务: 仔细认真观察池塘,找出其中生长着哪些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分析这些生物生活所需要的条件。 (2)观察记录:

2019-2020年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小池塘大世界》2课时详细教案设计

2019-2020年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小池塘大世界 》2课时详细教案设计 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将引导学生从观察熟悉的小池塘入手,进而认识、分析生态系统的构成。本课设计了两个活动“观察池塘”、“分析生态系统”。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池塘生物的组成,分析池塘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画出池塘生物间的食物链、食物网。在观察、记录、讨论等一系列探究活动的基础上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学习简单的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在进行这一系列活动的同时培养学生与同伴和谐相处、合作研究的能力。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通过观察找出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各种动植物。 2.能通过类比说出生态系统的构成。 3.能正确分析出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组成成员之间的关系。 4.能以合理形式正确记录观察结果。 5.能用恰当的形式描述生态系统中各组成成员之间的关系。 6.能有根据地对研究问题提出自己的假设。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做到保护研究区域内的动物和植物。 2.能与其他同学积极、和谐地研究问题。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说出科学研究生态系统的大体过程以及每个过程的作用。 2.能说出生态系统的构成。 教学重点和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认识生态系统的构成,学会简单的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池塘生态系统的图片。 课时建议: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听《童年》歌曲。 讲述:“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地叫着夏天……”让我们在歌声的陪伴下,开始对池塘的观察吧! (二)新课教学 ◆活动1:观察池塘 (1)提出任务:仔细认真观察池塘,找出其中生长着哪些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分析这些生物生活所需要的条件。 (2)观察记录:

最新冀教版科学小学六年级下册《小池塘大世界》公开课教学设计

《小池塘大世界》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通过观察找出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各种动植物。 2.能正确分析出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组成成员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展示池塘生态系统的图片,引导出科学研究生态系统的大体过程以及每个过程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认识生态系统的构成。 2.与其他同学积极、和谐地研究问题。 教学重点 观察认识生态系统的构成。 教学难点 理解生态系统的构成。 教学方法 互动教学法、探索发现法。 课前准备 准备池塘生态系统图片,课件以及相关多媒体教学器材。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好,很高兴今天能和大家一起上课,希望我们的合作愉快。课下和同学们聊天的时候我听说有很多同学都去过池塘边,谁能为大家简单的描述一下你见到过的池塘。(池塘和池塘周围都有什么。)

学生主动站起来说。 学生可能会说:我见到的池塘很美,池塘的水很清,池塘里有小鱼,有鸭子,有水草,池塘边有柳树。 教师可适时引导(看哪个学生说的最动情),你们说的太好了,听了你们的讲述,我都想马上去池塘边看看,可惜今天我们不能去,不过没关系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张小池塘的图片和一首非常好听的歌,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在歌声的陪伴下去观察池塘吧! 二、新课学习 1.论什么是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概念:我们将在一定地域中,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整体,称为生态系统。 根据地域不同,生态系统可以分为各种类型,如草原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等等。 关于“生态系统的组成”。 讨论: (1)各小组介绍本小组在校园观察时看到的生物。教师可以将学生看到的生物根据其营养方式写在黑板上。 (2)校园中这些生物的营养方式是否相同?若不同,说明各类生物的特点。 (3)以校园为一定的地域,在校园这个生态系统中,各类生物发挥的作用是否相同?若不同,各类生物各具有什么作用? 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在生态系统中被称为生产者。 各类动物不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只能吃现成的,因此称为消费者。 细菌、真菌能把动物、植物的遗体分解成无机物,所以叫做分解者。 讨论中,学生可能会提到蚯蚓这种动物,蚯蚓是属于消费者还是分解者,理由是什么。 (4)有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等生物,是不是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缺少什么因素? “食物链与食物网”。

小池塘大世界说课稿

小池塘大世界说课稿 小池塘大世界说课稿 蒋坊乡东伊完小教师:杨树丽 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蒋坊乡东伊完全小学的杨树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小池塘大世界》,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说教学反思五个环节进行。 一、说教材 1、《小池塘大世界》是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有序的生态系统》的第一课。 教学时,我分两课时。第一课时是观察池塘,第二课时是分析生态系统。 2、设计理念 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引领学生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使他们了解科学、环境与人类的关系,并乐于与他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在这些理念的指导下,我设计了《小池塘大世界》这一课。 3、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能用图形描述池塘中生物之间的关系。 能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的含义。 科学探究目标:能通过观察找出池塘中的动物和植物。 能正确分析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组成成员之间 的关系。 能通过类比说出生态系统的构成。 能以合理形式正确记录观察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与其他同学积极、和谐地研究 问题。 提高环保意识,能做到保护动植物。

4、重点、难点:指导学生通过观察、类比分析说出生态系统的 构成,并能分析出周围生态系统的构成。 二、说教学方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我确定采用观察、记录、讨论、类比分析、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究学习本课的内容。 三、说教学过程 根据《小池塘大世界》这课的特点,结合学生的知识层面,为让学生轻松地把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将本课设计为四个环节:激趣导入,观察记录,类比分析,巩固扩展。 激趣导入 ·播放歌曲《童年》引入本课,问这是什么歌?让我们在这首歌的陪伴下学习《小池塘大 世界>这一课,小小的池塘是一个怎样的大世界呢?让我们从观察池塘开始吧。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明确任务,引起学生对观察池塘活动的兴趣。 四、说板书 设计意图:既突出了基础知识,又体现了教材的设计理念;既让

六年级科学下册小池塘大世界教案

10.小池塘大世界 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将引导学生从观察熟悉的小池塘入手,进而认识、分析生态系统的构成。本课设计了两个活动“观察池塘”、“分析生态系统”。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池塘生物的组成,分析池塘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画出池塘生物间的食物链、食物网。在观察、记录、讨论等一系列探究活动的基础上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学习简单的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在进行这一系列活动的同时培养学生与同伴和谐相处、合作研究的能力。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通过观察找出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各种动植物。 2.能通过类比说出生态系统的构成。 3.能正确分析出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组成成员之间的关系。 4.能以合理形式正确记录观察结果。 5.能用恰当的形式描述生态系统中各组成成员之间的关系。 6.能有根据地对研究问题提出自己的假设。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做到保护研究区域内的动物和植物。 2.能与其他同学积极、和谐地研究问题。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说出科学研究生态系统的大体过程以及每个过程的作用。 2.能说出生态系统的构成。 教学重点和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认识生态系统的构成,学会简单的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池塘生态系统的图片。 课时建议: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听《童年》歌曲。 讲述:“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地叫着夏天……”让我们在歌声的陪伴下,开始对池塘的观察吧! (二)新课教学 ◆活动1:观察池塘 (1)提出任务:仔细认真观察池塘,找出其中生长着哪些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分析这些生物生活所需要的条件。 (2)观察记录:

小池塘教学设计二小池塘大世界教学设计

[《小池塘》教学设计二]小池塘大世界教学设计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8个只认不写的字。认识4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春天到来时小池塘的明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春天到来时小池塘的明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教学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接题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本课挂图)小朋友,图上画的是什么?(指名说,并板书:小池塘) 2.师:你觉得小池塘美吗?把课题美美地读一读。(引导学生读出小池塘美丽可爱的样子,指导读题2—3,全体) 4.师:春天来了,春风姐姐轻轻吹了一口气,小池塘就醒来了,想去小池塘边看一看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范读课文。 2.根据拼音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 (1)读准生字字音,遇到难读的多读几遍。 (2)读通句子,读不懂的句子多读几遍。 3.检查自读情况。 (1)老师这有几个词,看谁读得准:(指名读、开火车读) 姐姐 水波 一只 鲜红 芦苇 睫毛 倒映 白鹅 珍珠 (2)把拼音擦去,你们还能读准吗?(开火车读)

(3)词语都读好了,相信小朋友们课文一定能读好。再一次自由读课文。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 边听边思考:小池塘美不美,美在哪? 课文把小池塘比作了什么? (5)指名回答问题。 (6)师:通过朗读,我们初步感受到了小池塘的美丽,下节课让我们继续欣赏小池塘的美景。 三、写字 (出示生字:波、姐、只、吹) 1.学生自主识字记字。 师: 你们想怎么记住这些字?比一比,看谁记得又快又多。(学生自由讨论。) (波:重点在三点水,后组词。姐:你怎么记住它的?重点在女字旁。吹:重点在笔顺,学生书空“吹”的笔顺。只:字形记忆:一只板凳,只只只。) 2.师范写,后生在书上描红(师行间指导) 四、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习字册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读词: 姐姐水波一只鲜红芦苇睫毛倒映白鹅珍珠 二、诵读课文,体验感悟 下面我们继续学习《小池塘》,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了课文把小池塘比做什么?(生:大眼睛)(师板书并板画:大眼睛)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第一段。思考:小池塘是一个什么样的大眼睛? (2)指名说出描写小池塘的词语,师:把你眼中的大眼睛读给大家听一听。(指名3—4人)相机指导读好“轻轻”、“一闪一闪”、“长长的”等词。 (生在读中:“轻轻”读的好/

冀人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有序的生态系统 10 小池塘 大世界》教案_4

《小池塘、大世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 能够通过观察找出一个生态系统的各种生物。 2 能以合理形式准确记录观察结果。 科学知识目标: 1 能通过类比说出生态系统的构成。 2 能用恰当的形式描述生态系统各组分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能与同学交流自己知道的生态系统的知识。 2 能在研究过程中通过与其他同学的讨论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 STSE目标: 1 能够举例说明生物链受损对我们日常生活的有利和不利之处。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探究生物与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类比,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层次构成。 教学准备: Ppt 六种生物的小帽子红色箭头生态系统相关视频 教学过程:

一、联系前课内容,问题导入。 同学们,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万物生长靠太阳,也知道了动物的生长要靠食物来获取能量,那么生物与 生物,生物与非生物之间又有哪些关系呢?今天就让我 们带着问题一起来感受一下小池塘里的大世界。 二、创设情境,分析池塘里的食物链 1.首先让我们伴着童年的歌声一起来寻找小池塘里都 有哪些生物呢?并且把你找到的生物填写在书上的 记录单中。同时播放歌曲《童年》。歌声结束,谁来 说一说你找到的生物都有哪些? 2.这里面的小动物们靠吃什么维持生命呢?下面我们 来做个游戏,游戏的名称是“我”被吃掉了!老师手 里有印有不同生物图片的小帽子,我们请六名不同的 同学来扮演六种生物,并且在其中迅速找到自己要捕 食的对象,用红色大箭头来表示,看一看谁找的又快 有准。 3.请同学们按照谁被谁吃的顺序,用文字和箭头(箭头 指向捕食者)将这些生物的食物关系体现在记录表的 相对应位置。 4.观察分析食物链,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说出食物 链的开端多是植物,结尾多是较为复杂的动物。三、层层递进、走入生态系统。

冀人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有序的生态系统 10 小池塘 大世界》教案_0

小池塘大世界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能说出科学研究生态系统的大体过程以及每个过程的作用; 2.理解生态系统的构成。 (二)、科学探究目标 1.能通过观察找出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各种动植物; 2.能通过类比说出生态系统的构成; 3.能正确分析出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组成成员之间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做到保护研究区域内的动物和植物; 2.能与其他同学积极、和谐地研究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一)、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找出池塘生态系统中的各种动植物,指出其食物关系;认识生态系统的构成。 (二)、教学难点 分析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组成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教学过程 (一)、情景激趣,导入新课 许多同学的家门口有美丽的小池塘,池塘是我们一些同学的童年乐园;住在城里

的不少同学也在乡下见到过小池塘,谁能为大家简单的描述一下自己见到过的小池塘。 (二)、展示调查成果,交流已有知识 学生展示自己的课外观察调查的成果,着重介绍池塘和池塘周围都有哪些动物和植物,并交流自己对这些动植物食物的认识。 教师小结学生交流情况。 (三)、运用媒体,建构新知 1.科学一站:美丽的池塘世界,我也做个科学考察队员。 课件出示池塘生态系统图。 学生仔细观察池塘,找出其中生长着哪些生物,做好记录。 池塘里有鱼、虾、河蚌、螃蟹、水草、荷花、鸭子、鹤、 浮游生物等。 2、科学二站:奇妙的生命部落,我也做个科学分析师。 分析池塘各种各样生物之间形成的食物关系,并分析这些生物的生存离不开那些外界条件。 对学生的观察分析进行简单评价,然后交流。 课件演示池塘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