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复习 专题(08) 坐标曲线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八)坐标曲线题
初中阶段常见的坐标曲线有三种:直线、曲线、折线。
坐标曲线题的解题步骤:①识图,弄清图像横坐标和纵坐标所表示的物理量,确定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②析图,分析图像的起点、交点、拐点和终点的意义,分析线段或曲线的趋势。
③用图,直接从题中提出的问题入手,顺藤摸瓜,从图像中寻找相关的解题信息,问题就可迎刃而解。
针对训练
类型一热学坐标曲线题
1.如图ZT8-1所示甲、乙两种物质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ZT8-1
A.甲物质是晶体,乙物质是非晶体
B.甲物质的熔点为210 ℃
C.乙物质在BC段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D.乙物质在BC段温度不变,不吸热
2.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分组实验时,各实验小组使用的器材规格完全相同。
兰兰同学所在的小组由实验数据描绘出的水的沸腾图像如图ZT8-2中A曲线所示;梅梅同学所在实验小组由实验数据描绘出的水的沸腾图像如图中B曲线所示。
两个实验小组从同一时刻开始对水加热,由图像可知,兰兰同学所在的实验小组的水(选填“先”或“后”)沸腾,造成沸腾有先后的原因之一是。
从图像还能看出,两个实验小组测得的水的点不同,是由于兰兰小组同学用纸板盖严烧杯口使烧杯内气压(选填“增大”或“减小”)。
图ZT8-2
3.如图ZT8-3甲所示是小东探究“不同物质吸热规律”的实验装置:
图ZT8-3
(1)两个相同烧杯中装有相同且初温相同的水和煤油,用相同的酒精灯对它们加热。
(2)根据实验数据,小东作出了水和煤油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
由图乙可知,杯中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选填“相同”或“不相同”),计算出煤油的比热容是J/(kg• ℃)。
[c水=4.2×103J/(kg•℃)]
4.小明在探究物质的放热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分别用质量均为0.5 kg的水和另一种液体进行对比实验,并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处理,绘制出如图ZT8-4所示的图像,实验过程中,水和另一种液体在相同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等,分析图像可以得出: (选填“甲”或“乙”)物质为水,另一种液体的比热容为,这种液体在0~15 min内放出的热量为。
[c水=4.2×103 J/(kg·℃)]
图ZT8-4
5.对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用相同的加热器加热,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ZT8-5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沸点一定是80 ℃,乙物质的沸点一定是40 ℃
B.0~6 min内甲比乙吸收的热量多
C.8~10 min时甲和乙持续吸热,虽然温度各自保持不变,但
甲和乙的内能都不断增加
D.甲的比热容大于乙的比热容
类型二力学坐标曲线题
6.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ZT8-6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ZT8-6
A.2~4 s 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B.4 s 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等
C.0~4 s 内乙的平均速度为2 m/s
D.3 s 时甲在乙的前方
7.如图ZT8-7甲所示,小明在同一水平地面上沿水平方向用力推木箱,推力F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木箱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图ZT8-7
A.0~2 s内木箱没有动,是因为人对木箱的推力小于地面对木箱的摩擦力
B.2~4 s内木箱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40 N
C.4~6 s内人对木箱的推力做功为80 J
D.6 s后小明如果停止用力,木箱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8.为了将放置在水平地面上重为100 N的物体提升一定高度,某同学设计了如图ZT8-8甲所示的滑轮组装置。
当用图乙所示随时间变化的竖直向下的拉力F拉绳时,物体的速度v和上升的高度h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分别如图丙和丁所示(不计绳重和绳与轮之间的摩擦)。
下列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图ZT8-8
A.1~2 s内,拉力F做的功是187.5 J
B.0~1 s内,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10 N
C.2~3 s内,拉力F的功率是100 W
D.2~3 s内,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62.5%
9.如图ZT8-9甲所示,弹簧测力计用细线拉着一长方体物块A,从水池中竖直向上匀速直线运动,上升到水面以上一定的高度。
物块上升的速度为1 cm/s,弹簧测力的示数F随物块上升的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
不计阻力及水面高度的变化,根据图像,回答下列问题:(g取10 N/kg)
图ZT8-9
(1)当t=15 s时,弹簧测力计示数F=N。
(2)物块A重N,高度为cm。
(3)当t=0时,A受到的浮力为N,此时A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大小为Pa。
(4)物块A的密度为kg/m3。
类型三电学坐标曲线题
10.[2019·淮安]如图ZT8-10(a)所示是电阻甲和乙的I-U图像;(b)(c)是它们的部分电路连接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图ZT8-10
A.当电阻乙两端电压为2.5 V时,它的阻值和甲的阻值相等
B.图(b)中,当电压U为3 V时,乙的阻值为5 Ω
C.图(c)中,当电压U为2 V时,干路总电流为0.6 A
D.图(c)中,在电压U从0增大到2.5 V的过程中,通过甲、乙两电阻的电流之差先变大后变小
11.如图ZT8-11甲所示电路中R2为定值电阻,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S,将滑片P从b端移到a端的过程中,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则电源电压为V,滑动变阻器R1的最大阻值为Ω,电阻R2的阻值为Ω。
图ZT8-11
12.有L1、L2两个小灯泡,分别标有“6 V 6 W”“6 V 3 W”字样,测得它们的I-U图像如图ZT8-12所示。
林红同学将L1、L2两个灯泡串联接入电路中,当L1、L2两个灯泡两端的总电压为8 V时,L1、L2两灯泡的总功率是()
图ZT8-12
A.9 W
B.4 W
C.8 W
D.4.5 W
13.如图ZT8-13甲所示,电路的电源电压为3 V,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 V, 图乙是小灯泡的I-U图像。
闭合开关S后,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图ZT8-13
A.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滑动时,灯泡变暗
B.电流表示数为0.4 A时,灯泡的电阻是25 Ω
C.电压表示数为2.5 V时,小灯泡的功率是1.25 W
D.小灯泡正常发光时,滑动变阻器的电功率是0.25 W
14.如图ZT8-14所示是小灯泡L和电阻R的I-U关系图像。
将小灯泡L和电阻R 接入图乙所示电路中,只闭合开关S1时,小灯泡L的实际功率为1 W。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图ZT8-14
A.只闭合开关S1时,小灯泡L的电阻为4 Ω
B.再闭合开关S2时,电流表示数增加0.2 A
C.再闭合开关S2时,电路总功率为1.4 W
D.再闭合开关S2后,在1 min内电阻R产生的热量为240 J
15.[2019·枣庄]在如图ZT8-15甲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为滑动变阻器,其规格为“20 Ω1.5 A”,闭合开关S,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一端滑到另一端的过程中,测到R的电功率与通过它的电流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则电源电压为V,定值电阻R0的电阻值为Ω。
图ZT8-15
16.如图ZT8-16甲所示,闭合开关S,随着压力传感器上重物的重力不同,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图乙是压力传感器的阻值与其所受压力大小的关系图像。
电源电压是24 V,g取10 N/kg。
重物与压力传感器是形状规则的长方体,重物完全放在压力传感器上,若重物质量为60 kg、底面积是400 cm2,压力传感器上表面积是300 cm2,则重物对压力传感器的压强是Pa,此时电压表示数为16 V,则电流表示数为A。
图ZT8-16
类型四其他坐标曲线题
17.如图ZT8-17所示的正比例函数图像中,所反映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
图ZT8-17
18.下列从图ZT8-18中得到的信息正确的是()
图ZT8-18
A.图甲说明物体的质量跟它所受的重力成正比
B.图乙表示物体正以5 m/s的速度做变速运动
C.图丙告诉我们小灯泡的电阻值是固定不变的
D.图丁表示同一段导体的电阻与通过它的电流大小无关
19.科学研究中常常发现某一问题的两个相关的量x、y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且可用图像表示。
下列相关的量之间不符合如图ZT8-19所示关系的是()
图ZT8-19
A.恒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所通过距离的关系
B.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与燃料质量的关系
C.某种物质制成的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温度的关系
D.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
20.如图ZT8-20所示是标准大气压下,质量为1 g的某液体的体积随温度变化的图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图ZT8-20
A.4 ℃时,液体密度最小
B.温度升高,液体密度不变
C.1 ℃时液体的体积比5 ℃时的大
D.由1 ℃升高到8 ℃,液体体积一直变大
21.(多选)如图ZT8-21所示,其对应判断正确的是()
图ZT8-21
A.图甲中,用恒定不变的拉力F沿斜面匀速向上拉木块,速度v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可用图像①表示
B.图乙所示的“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在阻力与阻力臂一定时,测出多组动力臂l1和动力F1的数据,其F1-l1的关系可用图像②表示
C.图丙中,往量杯中匀速注水直至注满的过程中,量杯底部受到水的压强p随时间t 变化的关系可用图像③表示
D.图丁中,弹簧测力计下挂一物体,将物体从盛有适量水的烧杯上方离水面某一高度处缓缓下降,然后将其逐渐浸入水中,弹簧测力计示数F与物体下降高度h之间的关系可用图像④表示
【参考答案】
1.C[解析]由图像可知,甲物质可能是非晶体,也可能是晶体(温度还未达到熔点),若甲物质是晶体,则从图中无法得知其熔点;乙物质是晶体,有熔点,故A、B错误。
乙物质在BC段处于熔化过程,持续吸热但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故C正确,D错误。
2.先水的质量不同沸增大
3.(1)质量
(2)不相同2.1×103
4.甲2.1×103 J/(kg·℃)4.2×104 J
[解析]相等时间内,两种液体放出的热量相等,由题图可以看出,乙液体的温度降低得快,甲液体的温度降低得慢;利用热量的计算公式Q放=cmΔt可知,在质量相等、初温相同、放热也相同的情况下,谁的温度降低得快,它的比热容就小,所以甲液体的比热容大;若甲、乙两种液体中一种液体是水,则甲液体一定是水。
由图像可知,15 min
Δt乙;因Q放水=Q放乙,时,Δt水=60 ℃-40 ℃=20 ℃,Δt乙=60 ℃-20 ℃=40 ℃,则Δt水=1
2
c水=2.1×103J/(kg·℃)。
15 min内即c水m水Δt水=c乙m乙Δt乙,又因m水=m乙,则c乙=1
2
乙液体放出的热量Q放乙=c乙m乙Δt乙=2.1×103 J/(kg·℃)×0.5 kg×40 ℃=4.2×104 J。
5.C
6.C
7.B[解析]木箱在0~2 s内没有动,处于平衡状态,则人对木箱的推力等于地面对木箱的摩擦力,故A错误。
由题图丙可知,在4~6 s内木箱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由平衡条件可知,此时木箱受到的滑动摩擦力f=F,由图乙可知,在4~6 s内推力F=40 N,则木箱受到的滑动摩擦力f=F=40 N;由图丙可知,木箱在2~4 s内做加速运动,受到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与推力大小无关,由于木箱与地面间接
触面的粗糙程度与木箱对地面的压力不变,则木箱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不变,则2~4 s 内木箱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40 N,故B 正确。
由图丙知,4~6 s 内木箱通过的距离s=vt=2 m/s ×2 s =4 m,由图乙知,此时受到的推力F=40 N,因此4~6 s 内推力做的功W=Fs=40 N ×4 m =160 J,故C 错误。
如果6 s 后小明停止用力,木箱仍然受到摩擦力的作用,因此会做减速运动,最后停下来,故D 错误。
8.A [解析]滑轮组绳子的股数n=3,则拉力F 移动的距离s=3h ,速度v 绳=3v 。
在1~2 s 内,拉力F 2=50 N,物体上升高度h 2=1.25 m,拉力的作用点下降的距离为s 2=3h 2=3×1.25 m =3.75 m,拉力做的功W=F 2s 2=50 N ×3.75 m =187.5 J,故A 正确。
由题图乙可知,在0~1 s 内,拉力F 1=30 N,由图丙可知,此时物体的运动速度为0,在水平地面上处于静止状态。
物体受竖直向下的重力G 、绳子竖直向上的拉力F'和地面对物体竖直向上的支持力;因不计绳重和绳与轮之间的摩擦,则支持力F
支
=G-F'=G-(3F 1-G 动)=100 N -3×30 N +G 动=G 动+10 N≠10 N,故B 错误。
由图丙可知,在2~3 s 内,重物做匀速运动,v 3=2.5 m/s,拉力F 3=40 N,绳子自由端移动速度v
绳
'=3v 3=3×2.5 m/s =7.5 m/s,拉力的功率P 总=F 3v 绳'=40 N ×7.5 m/s =300 W,故C 错误。
在2~3 s 内,滑轮组机械效率η=W 有
W 总=
Gh 3
F 3s 3=
Gh 3
F 3·nh 3=
G
F 3·n =
100N
40N×3
≈83.3%,故D 错误。
9.(1)15 (2)25 20 (3)20 2500 (4)1.25×103
10.B [解析]由图(a)可知,当电阻乙两端电压为2.5 V 时,电流为0.5 A,此时乙的电阻R 乙=
U 乙I 乙
=
2.5V 0.5A
=5 Ω,而甲的电阻R 甲=
U 甲I 甲
=
3V
0.6A
=5 Ω,则此时甲和乙的电阻相等,A 正确,
不符合题意。
图(b)中,甲和乙串联,由图(a)可知,当电压U 为3 V 时,电阻甲两端电压
为1 V ,电阻乙两端电压为2 V ,电路中电流为0.2 A,则乙的电阻为R 乙'=
U 乙'I 乙'
=
2V
0.2A
=10
Ω,B 错误,符合题意。
图(c)中,甲和乙并联,由图(a)可知,当电压U 为2 V 时,通过甲的电流为0.4 A,通过乙的电流为0.2 A,则干路总电流I 总=I 甲'+I 乙'=0.4 A +0.2 A =0.6 A,C 正确,不符合题意。
图(c)中,在电压U 从0增大到2.5 V 的过程中,由图(a)可知,通过甲、乙两电阻的电流之差先变大后变小,D 正确,不符合题意。
11.4 15 5
[解析]闭合开关S,滑动变阻器R 1和定值电阻R 2串联,电压表测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
由题图乙可知,当电流I=0.2 A 时,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U 滑=3 V ,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最大,则电源电压U=IR 2+U 滑①;当电流I'=0.8 A 时,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a 端,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0,电压表示数为0,则电源电压U=I'R 2②;联立①②两式得IR 2+U 滑=I'R 2,解得R 2=5 Ω,U=4 V 。
滑动变阻器R 1的最大阻值R 1=
U 滑I
=
3V
0.2A
=15 Ω。
12.B [解析]由题可知,两灯泡L 1、L 2串联,则通过它们的电流相等,又知两个灯泡两端的总电压等于8 V ,结合图像可知,当通过L 1、L 2的电流为0.5 A 时,灯泡L 1两端的电压为2 V ,灯泡L 2两端的电压为6 V ,总电压为8 V ,此时两个灯泡的总功率P=UI=8 V ×0.5 A =4 W 。
13.D [解析]由电路图可知,闭合开关S 后,小灯泡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向左滑动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小,电路总电阻变小,电路电流变大,小灯泡的实际功率变大,则小灯泡变亮,故A 错误。
由图像可知,电流表示数为0.4 A 时,U L =1 V ,此时小灯泡的电阻R L =U
L I L =
1 V 0.4 A
=2.5 Ω,故B 错误。
电压表示数为2.5 V 时,小灯泡两端的电压
为U L '=U-U R =3 V-2.5 V=0.5 V ,由图像可知此时通过小灯泡的电流为0.3 A,此时小灯泡的功率为P L '=I'U L '=0.3 A×0.5 V=0.15 W,故C 错误。
小灯泡正常发光时,U L 额=2.5 V ,
由图乙可知,对应的额定电流I L 额=0.5 A,则此时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为U R '=U-U L
额
=3 V-2.5 V=0.5 V ,滑动变阻器的电功率为P R =I R U R '=I L 额U R '=0.5 A×0.5 V=0.25 W,
故D 正确。
14.D 15.12 10
[解析]由电路图可知R 、R 0串联。
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时,电流为I min =0.4 A,根据欧姆定律I=U R+R 0
可
得0.4 A =
U 20Ω+R 0
①;
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小时,电流为I max =1.2 A,根据欧姆定律I=U R 0
可得1.2 A =U
R 0②;联立①②解得,U=12 V ,R 0=10 Ω。
16.2×104 0.8
[解析]重物对压力传感器的压力F=G=mg=60 kg ×10 N/kg =600 N;重物与压力传感器相互接触的面积为受力面积,则受力面积S=300 cm 2,所以重物对压力传感器的压强p=F
S =
600N 300×10-4 m =2×104 Pa 。
由于此时压力传感器受到的压力为600 N,由题图乙
可知,此时压力传感器的电阻R=10 Ω,由电路图可知,定值电阻R 0与压力传感器串联,电压表测R 0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此时压力传感器两端的电压U 传=U-U 0=24 V -16 V =8 V ,则通过压力传感器的电流I 传=U 传R
=
8V
10Ω
=0.8 A,所以此时电流
表的示数为0.8 A 。
17.C [解析]由A 选项图像可知,图像中反映的浮力与深度成正比,而浮力与浸没在液体中物体所处的深度无关,故A 错误;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所以B 选项图像不应是直线,应是曲线,故B 错误;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与质量是成正比的,而图像中也反映出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和质量的关系是成正比的,故C 正确;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有关,而与导体两端电压和
通过导体的电流无关,故D错误。
18.D
19.C[解析]某种物质制成的物体的质量、比热容均为定值,根据Q吸=cmΔt可知,其吸收的热量与升高的温度成正比,而吸收的热量与温度不成正比,不符合图中所示关系,故选C。
可知,4 ℃时液体20.C[解析]由题图可知,质量一定,4 ℃时液体体积最小,据ρ=m
V
密度最大,故A错误。
温度升高,液体体积不断变化,密度也不断变化,故B错误。
由图像可知,1 ℃时此液体的体积约为1.0001 cm3,5 ℃时液体体积明显小于1.0001 cm3,故C正确。
由1 ℃升高到8 ℃,液体体积先变小后变大,故D错误。
21.A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