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深度学习的教学改进让学习真实发生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指向“深度学习”的教学改进:让学习真实发生

”深度学习〃旨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它以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目标追求,对学科知识进行深度加工,促进教与学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在项目实施中,要做好区域顶层设计和推进机制构建,让教师在活动参与中获得专业成长,让教研为改革提供最强有力的专业支撑。

01

“深度学习”的基本主张是什么?

提起“深度学习",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人工智能领域的“深度学习"。但是,本文所提“深度学习”是指学校教育领域内教师如何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有 "深度”的学习,与人工智能背景下机器的“深度学习”在场景、对象、学习方式与深度及其背后的寓意方面均有不同。

一、“深度学习”的基本内涵

我们所谓的“深度学习",是指在教学中学生积极参与、全身心投入、获得健康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在素养导向学习目标的引领下,聚焦引领性学习主题,展开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与活动,掌握学科基础知识与基本方法,体会学科基本思想,建构知识结构,理解并评判学习内容与过程,能够综合运用知识和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形成积极的内在学习动机、高级的社会性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成为既有扎实学识基础、又有独立思考能力,善于合作、有社会责任感、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创造美好未来的社会实践的主人。

所以,“深度学习”强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亲身经历知识发现、发生、发展的过程,形成丰富的内心体验;强调着眼于学科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向学生提供具有典型意义的例证和学习材料;强调对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帮助学生全面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强调为学生创设适当的具有真实情境的活动,提供解决真实问题的机会,促进知识的

实践转化和综合应用;强调正确的价值立场与价值判断,关注教学的价值取向,引导学生理解、反思所学习的内容与过程,进而形成积极的社会性情感、态度与责任感。

二、“深度学习”的项目定位

静态而言,教学是由教师、学生和课程(也有人把“课程"理解为“知识”)等核心要素联结起来的一个系统。当我们静态描述教学系统时,教师、学生、课程三者的关系是相对稳定的,而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三者关系又是动态变化且较为复杂的。古今中外的教学之法都是在研究调整教师、学生、课程三个教学核心要素之间的关系。其中,教师具有很强的主动权和主导性,教师看待学生和处理课程的基本立场、观念和方法决定着教学活动的走向和基本形态。教师只有把握好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课程的本质属性和特点以及学生在学习相应课程时的一般规律,才能在教学活动中协调好三者关系。

我国民国时期的教育家萧承慎认为,"最优良之教法是教师审度自己之才识、学生之个性、教材之性质,而取其在此三方面皆能产生最大之效率者。在实施上,绝无单独存在之最优良的方法。”教师只有学会理解并科学把握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科的本质特征,学会正确处理教师、学生和课程三者的关系,才能按照个人风格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和组织实施,进而形成独到的教学之法。好的教学之法既应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强调教

师的主导作用。所以,“深度学习”项目

既从学生立场出发,直指学生有深度、有意义的学习,又从教师角度切入,引导教师在对教学做系统思考和相应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形成有个性的教学活动方案,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最终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发生。

所以,“深度学习”项目不主张为教师提供一个现成的、固定的教学之法或教学模式,而是定位于让教师掌握思考教学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搭建探索教学的“脚手架”,使其学会理解教学、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尝试通过自己或与伙伴合作,运用现有的或新进的知识积累研究解决教学中的核心问题,并通过不断改进达成教学的更优状态。三、“深度学习”的实践模型

当然,“深度学习”作为教学改进项目,不能仅停留在理念的标示和理论阐释上,还需有实践模型来支撑教师加深对教学系统、教学过程的认知和理解,给予教师如何从确定目标、选择内容、设计活动、预设评价等方面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为教师提供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支架"。所以,在以单元学习整体落实核心素养培育的主张下,“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综合组于2014 年先行构建了“深度学习”的实践模型 1.0(见图1),通过单元学习把教学设计过程中必须考虑进去的教学目标(学习目标)、教学内容(学习主题)、教学活动(学习活动)、教学评价(评价持续性)等相关要素进行系统性整合,强调目

近期,在多年研究和大范围教学实验的基础上,教学实践模型 1.0已升级为

教学实践模型2.0(见图2)。在此过程中,项目组一方面继续坚持“单元学习" 主张,鼓励教师进行“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另一方面进一步凸显"学习目标” 的素养导向、"学习主题”的引领性、”学习任务/活动"的挑战性以及"学习评价”的持续性,强调以大概念为引领对教学内容进一步结构化,按照学习进阶把教学活动系列化、情境化并使其具有挑战性,让学习评价伴随教学全过程,营造开放性的学习环境。当然,作为教学改进项目,需要重视引导教师善于通过教学反思、诊断进行经常性的教学改进,不断优化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进而实现学生的“深度学习”,提升教学效益。

02

第一,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缺少儿童立场和学生视角,是我国教育

实践中很值得重视的问题。“深度学习"致力于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通过教师设计的引领性学习主题、挑战性学习任务/活动以及持续性的学习评价,吸引学生主动地、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之中,感受学习的乐趣,体会学习的价值和意义,不断生成成就感和效能感,进而达到为理想和热爱而学习的境界。当学生能够主动学习,愿意接受并努力完成挑战性学习任务时,就从学习的“奴隶”转变为学习的主人,这时候的学习是自发的、无所谓“负担”状态的学习。当然,

“深度学习”作为一个教学改进项目,教师在其中的主导地位是不容置疑的。"以学为主”强调的是教师在教学立场上更加重视、尊重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基本规律,教学内容应从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转向回归社会生活,教学方式应从单向灌输转向师生双边互动、共同探究,教学应从无"趣"到有"趣",在此过程中使学生从被动变主动,真正回归"学习主体"角色,进而学会理解世界、解决问题、学以致用。

第二,以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目标追求。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目标经历了从“双基”"三维目标"到“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过程。应该说,“每一次都是飞跃,都带来课程体系结构、课程内容、教学过程乃至考试评价的必然变化。这是课程目标变化所引发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结果。“同时我们也注意到,课程目标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并没有带来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目标的根本性调整。可以说,很多课堂的教学目标仍然停留在“双基”上,甚至还放弃了

“技能”,直接窄化为"知识的掌握”,而能力培养、品格和价值观念被严重忽视,学生的学习自然是浅显、缺乏深刻性的。“深度学习”项目致力于引导教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