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学与气候学复习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科学专业《气象学与气候学》期末考试复习题
一、简答题
1.为什么暴雨总是发生在暖季?。
答:因为高温时饱和水汽压大,空气能容纳的水汽量多,因而能使原来已经处于饱和状态的蒸发面变成未饱和状态,重新出现蒸发。饱和水汽压随温度改变的量,在高温时比低温大,在高温饱和空气中形成的云雾要浓,所以。。
2.霜和霜冻有什么区别?
答:霜冻是因为气温剧降所引起的植物受冻现象,有霜时农作物不一定出现遭受霜冻之害。要预防的不是霜而是霜冻。
3.雾形成的条件有哪些?
答:形成雾的基本条件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充沛;有使水汽凝结的冷却过程:有凝结核存在。
4.降水的形成过程是怎样的?
答:降水的形成过程是云滴增长成雨滴的过程。首先是水汽由源地水平输送到降水地区,这就是水汽条件;其次是水汽在降水地区辐合上升,在上升中绝热膨胀冷却凝结成云,这就是垂直运动的条件;最后是云滴增长变为雨滴而下降,这就是云滴增长的条件。
5.气团的形成条件有哪些?
答:一是范围广阔、地表性质比较均匀的下垫面。二是有一个能使空气物理属性在水平方向均匀化的环流场。
6.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四个方面?
答:全球气候变暖;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北半球积雪减少;
7.晴天的天空为什么是青蓝色的?
答:太阳辐射通过太阳辐射时,由于空气分子散射的结果,波长短的光波被散射的较多,雨后天晴,天空呈青蓝色是因为辐射中青蓝色波长较短,容易被大气散射。
8.为什么阴天的早晨比晴天的早晨要温暖一些?
答:阴天有云,云能阻挡地面辐射返回宇宙空间,使得大气逆辐射增大,称为云被的保温效应。而晴天的时候,天空云层少,因而大气逆辐射少,更寒冷
9.为什么山地的迎风坡降水量比较多?
山地迎风坡迎接温湿的海洋气流,温湿的海洋气流随山地地势的升高温度下降水汽凝结形成降水,叫做地形雨。山地背风坡温湿的气流随山地地势的下降温度升高水汽升腾难以形成降水。所以,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10.影响水分蒸发速率的因子主要有哪些?
答:水源,热源,饱和差,风速与湍流扩散强度。
11.大气产生与云形成有关的上升运动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12.何为厄尔尼诺事件?
厄尔尼诺事件是指赤道东太平洋海域水温季节性上升的现象每隔几年就有一次异常发展,从南美海岸延伸至迟到东太平洋向西至日界线,海面温度异常增暖,称为~~
13.降水按照降水强度分为哪几种?
答:按强度分可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小雪,中雪,大雪
14.活动在我国境内的气团主要有哪几种?
答:活动在我国境内的气团,大多是从其他地区移来的变性气团,其中最主要的是极地大陆气团和热带海洋变性气团。
15.中央气象局规定的寒潮天气的标准是怎样的?
"由于冷空气的入侵,使气温在24小时内剧降10℃以上,而且在这一天内最低温度又在5℃以下,称为寒潮。"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强冷空气南下,造成48小时内气温下降10℃以上,也称为寒潮。
二、论述题
1.针以当前全球气候变化,人类当采取何种对策?(从气候变化的历史事实、当前气候变化的原因、气候变化造成的影响和气候变化对策四个方面加以论述。
2. 论述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活动规律以及对我国天气气候的影响。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是夏半年对我过天气气候影响最大的天气系统,特别是西太平洋高压的东西脊线随着季节变化有南北跳跃移动的特征,这种南北移动对我过雨带的分布和移动很有影响。5月以前,西太平洋副高脊线在15N以南,对我国华南天气有一定影响,6月副高脊线第一次跳过20N,西太平洋北侧的雨带正处于我过长江中下游和日本一带,正是梅雨开始的时期。7月上中旬,f副高脊线第二次跳过25N,梅雨结束,雨带移动到黄河流域,7月到8月副高脊线第三次跳跃到30N,华北东北雨季开始,长江中下游进入
伏旱期,华南地区开始受到台风影响。8月中旬副高脊线达到最北,伺候开始难退。9月退至25N以南,江淮地区秋雨绵绵,长江以南秋高气爽。10月便退至20N以南,接着转为冬季形势。
3.试比较北半球信风带大陆东岸和西岸的气候特征。
4.试述青藏高原季风的形成及其对我国大气环流和气候的影响。
第一,它使我国冬夏对流层低层的季风厚度加大。我国西南地区冬夏分别处于青藏冷高压和热低压的东南方向,分别吹东北季风和西南季风,两者叠加,使西南地区季风厚度特别大。第二,高原季风破坏了对流层中部的行星气压带和行星风带。由于高原冷高压和热低压都很强大,加上高原大地形的强迫作用,造成高原上深厚气层的上升和下沉运动,形成强的季风经圈环流。
5.试述冰雹的形成、危害及其如何防御?
6.试述我国梅雨的形成及天气过程。
梅雨是初夏季节长江中下游特有的天气气候现象,它是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北移过程中在长江流域停滞的结果,梅雨结束,盛夏随之到来。这种季节的转变以及雨带随季节的移动,年年大致如此,已形成一定的气候规律性。但是,每年的梅雨并不完全一致,存在很大的年际变化。
在气象上,把梅雨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分别称为"入梅"(或"立梅")和"出梅"(或"断梅")。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平均每年6月中旬入梅,7月上旬出梅,历时20多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