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凝血四项检验结果影响因素的logistics分析

合集下载

凝血检验项目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

凝血检验项目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

凝血检验项目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各种因素对凝血检验项目的影响,并做出分析与对策,使临床检验的准确性大幅度的提高。

方法选取200例来本院参加体检的学生,抽取他们的血液作为血液检测样本,在不同的放置时间和离心时间以及是否溶血等环境下进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和纤维蛋白原(Fib)等的检验。

结果APTT、Fib 及TT值因标本放置时间的不同而存在差异,PT值不受标本放置时间的影响;PT、APTT 值在一定程度上受离心时间的影响,TT及Fib值不受离心时间的影响。

结论在临床凝血检验时,标本放置的时间和离心时间影响检验结果,因此患者的血液标本应当即采即检,并且在离心的过程中要把握好离心的时间与转速,防止出现溶血现象。

关键词凝血检验;标本;放置时间;影响因素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在医学技术的发展上(如免疫学、生物学技术以及生物化学),并且伴随着各种精密仪器的使用(如高精度的凝血分析仪),临床应用时,血液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与实际结果的符合程度对患者有着重要的意义,并且作为一种辅助指标被广泛的应用于临床诊断中[1]。

凝血检验的项目逐年增多,其中常见的项目有APTT、TT、PT、Fib等,相应的,在临床诊断时,对于这些项目的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与精确度有着更加严格的要求,而且各方面的因素均会对PT、APTT、TT、Fib的结果产生影响[2]。

在不同的影响因素下,随机抽取200例本院体检人员的血液进行凝血检测实验和分析实验结果,并且对实验结果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从2014年7~10月来本院抽血体检学生的血液样本中随机抽取200例,所有的血液样本均是健康的血液样本,并且是在学生空腹且心情放松的状态下抽取的静脉血。

学生的年龄19~22岁、性别不限、身高150~175 cm、体重35~65 kg。

1. 2 方法1. 2. 1 检测仪器应用Sysmex CA-1500全自动血凝仪,检测试剂和质控用品均应用配套产品[3]。

分析前因素对凝血四项测定结果的影响分析

分析前因素对凝血四项测定结果的影响分析

分析前因素对凝血四项测定结果的影响分析目的分析影响凝血四项测定结果的前因素。

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6月—2014年5月不合格采血标本206份,与其重抽后合格标本,检测凝血四项指标;采集送检合格标本26份即刻、4°C放置8 h、室温下放置8 h再检测。

结果采血量不足组的PT、APTT、TT显著高于重抽合格标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FIB显著低于重抽合格标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血量过多组的PT、APTT、TT显著高于重抽合格标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显著低于重抽合格标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溶血组的TT显著高于重抽合格标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APTT显著低于重抽合格标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FI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室温环境下即刻PT、APTT显著低于8 h后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即刻、8 h后TT、FIB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C 下即刻PT、APTT、TT、FIB指标与8 h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凝血四项检测结果分析前质量控制是确保实验室检查结果准确性的前提。

[Abstract] Objective Analysis of factors affecting four before the determination results of blood coagulation. Methods 206 copies of unqualified blood specimens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3 to May 2014 were selected,With the qualified samples,detection coagulation four indicators;26 inspection qualified samples immediately,4 ° C placed 8 h,placed to 8 h at room temperature. Results TT,APTT,PT of Insufficient blood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resampling qualified samples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While the FIB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resampling qualified specimens,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TT,APTT,PT of much blood volume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resampling qualified samples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While the FIB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resampling qualified specimens,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TT of Hemolytic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resampling qualified samples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APTT,PT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re sampling qualified samples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FIB 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room temperature environment of immediate PT,APTT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8h index,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and immediately after 8h,TT,FIB index had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P<0.05);4°C immediate PT,APTT,FIB,TT index and 8h after comparison,he difference h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Pre analysis quality control of the results of four items of blood coagulation detection is the premise to ensure the accuracy of laboratory results.[Key words] Quality control;Pre analysis;Coagulation four indices人体的止血功能极其重要,当人意外受伤流血时,止血功能可以快速凝固血液,使伤口止血[1]。

凝血4项检测结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凝血4项检测结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投稿邮箱:sjzxyx88@·医学检验·(下转第164页)0 引言凝血4项是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及纤维蛋白原。

凝血4项是当前临床上用于观察抗凝治疗效果、血栓形成常用的检验方法,可对机体止血和凝血系统的病理变化、凝血疾病筛查等方面进行判断,是重要的指标项目[1]。

因此,凝血4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对临床诊治有着重要意义。

但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不难发现,凝血4项检测结果极容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大大下降,不利于临床诊断[2]。

本次主要选取本院于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采集的3800份血液标本进行研究分析,旨在分析凝血4项检测结果的影响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更有力的保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检验科于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采集的3800份血液标本作为实验标本,对其检验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2 方法材料准备:选择雷杜的全自动血凝仪、配套试剂和质控品。

试验方法:凝血4项严格按照试剂说明书完成检测。

将标本分别放置于1、2、4h 进行放置时间试验。

使用低速离心机,将离心速率设置为3000r/min,分别进行离心5、10、15min 进行离心时间试验,取血浆上机自动检测凝血4项;在进行溶血标本观察的时候,离心速度为3000r/min,观察上层血浆标本的变化。

1.3 观察指标对比分析不同放置时间、离心时间及溶血与未溶血标本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1.4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 19.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行t 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行卡方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不同放置时间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对比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放置4h 后的检测结果与2h 前的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见表1。

2.2 不同离心时间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对比离心5min 的检测结果与10min、15min 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尤其是凝血酶、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显著降低,见表2。

凝血四项检测结果影响因素的分析

凝血四项检测结果影响因素的分析

凝血四项检测结果影响因素的分析目的探讨凝血四项检测结果影响因素。

方法收集我院近年来进行静脉采血患者血标本300例,觀察其凝血四项检测结果,并对影响四项检测(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结果的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溶血、脂血、血液凝固不良、采血量不足、小凝块等均是导致凝血四项结果偏差的重要原因(P<0.05)。

结论凝血四项检测结果能够受到抗凝剂使用、采血时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为提高检测准确性,相关人员要加强控制静脉采血过程及时间。

标签:凝血四项;检测结果;影响因素凝血四项是患者术前必须接受检查之一,目的在于对患者止血功能是否存在缺陷进行观察,减少术中大出血现象。

凝血四项是指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然而在实际检测中常受到各类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检测出现偏差,对手术造成严重不良后果,因此对影响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因素进行分析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1]。

笔者对我院收治的300例患者血液标本检测情况进行观察,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自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300例患者血液标本,患者情况:男186例,女114例,年龄6~75岁,平均年龄(32.65±5.21)岁。

1.2方法使用CA1500全自动血凝仪(生产公司:日本sysmex公司),使用质控品与试剂均为进口配套产品。

患者晨起状态下抽取静脉血5mL,加入枸橼酸钠109mmol/L,抽出血液后,将之放入含有抗凝剂的真空采血管内,枸橼酸钠:血液为1:9。

查看血液样本体积,是否出现溶血、止血及血块等现象。

抽血完成后分别在1、2、4h随机抽取50份血液标本,严格按照操作说明书进行凝血四项检测。

将剩余150份血液标本随机分为三组,3000r/min离心机离心5、10、15min,取上层血浆进行凝血四项检测。

1.3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x±s),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影响凝血四项检测的因素

影响凝血四项检测的因素

影响凝血四项检测的因素由于许多凝血因子是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常温下易失活,而凝、止血又一个当复杂的病理过程,凝血四项检查在临床上对于出血性疾病的诊断、鉴别、病情观察治疗检测预后判断和术前检查具有重要的作用。

影响此实验的因素具有特殊性,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是临床应用的前提。

因此,为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现将影响因素总结如下。

1样本因素①样本采集超过或不带划线部分;②未使用规定的抗凝剂(枸橼酸钠与血1:9)抗凝剂的比例及用量不准确;③血样有凝块、溶血、黄疸、脂血;④血样本混匀不当,剧烈混匀产生气泡;⑤使用塑料试管来收集血样;⑥采血器或储血管不洁,或受到污染;⑦患者服用抗凝药物。

2检验人员因素①对血样本离心时间和相对离心力选择不当;②未规定时间内对样本进行检测;③试剂复溶及预温时间不当;④试剂复溶时,稀释倍数不准;⑤实验人员对仪器操作方法不准确。

以上实验人员因素是引起实验结果不准确的重要来源。

3试剂因素①试剂复溶时,稀释倍数不准或未使用I级试剂和厂家规定是稀释液;②试剂已被污染;③所用试剂超过了复溶后的稳定期。

不同厂家试剂的稳定性不同,尤其是凝血酶原时间检测,国际敏感指数(INI)的试剂影响较大。

以上试剂因素是影响检测结果的重要因素,未开启的试剂及干瓶复溶剂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进行,确保试剂等符合测定要求。

冰冻保存的试剂不能反复冻溶,反复冻溶会使试剂中的因子失活而影响测定。

4仪器因素主要是仪器的校正、保养和维护不当导致实验结果的不准,因此定时测试和校正仪器的性能,特别是对光源灯要定期检查、校正,避免因光源灯光学性能衰退对检测的影响,同时保持机械和光学附件的清洁。

以上影响凝血四项检测的主要影响因素。

因此为保证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有效、稳定性及准确性,除克服上述因素外,各实验室还应用各自的方法,对一部分健康人进行检测,建立自己实验室的参考值,做好室内质控,同时提高检验人员的业务素质,要求检验人员对仪器的原理、性能、注意事项及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知识全面全面了解掌握,进一步保证检测结果准确性、可靠性。

康派X血凝仪检测凝血四项影响因素分析

康派X血凝仪检测凝血四项影响因素分析

康派X血凝仪检测凝血四项影响因素分析摘要】目的分析血凝仪测定PT、APT T、TT、Fib的最佳因素。

方法用德国BE 的康派X血凝仪测定20例健康体检者在不同抗凝剂、不同试管、不同操作技术相应的PT、APTT、TT、Fib值。

结果血液和枸橼酸钠之比为1:9与1:5存在差异,1:9为好;玻璃管与硅化和塑料试管相比影响检测结果;技术熟练者与技术生疏者操作的实验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

结论检测PT、APT T、TT、Fib时要严格控制血液与抗凝剂比例,忌用玻璃管,操作者熟练后在操作。

【关键词】凝血四项血凝仪影响因素PT、APTT、Fib、TT为凝血四项,反映了血液的内源性凝血系统的各凝血因子的综合情况,此项目是我科常规检查项目,在术前必需做。

德国BE的康派X血凝仪性能稳定,操作简单,故障率低,效率高。

其原理为运用比浊离心分析法检测样品凝集前后的光散射变化。

虽血凝仪具有快速、敏感、检测项目多的优点,在急救、溶栓治疗、抗凝及术前检测等诸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临床科室的诊断水平和诊断鉴别能力也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但是,因为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医生对检测的结果反映不一。

我们把日常我院工作碰到的一些对凝血四项检测结果有影响的相关因素总结如下。

1标本的采集与处理1.1 血样的采集神经紧张、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都会使血小板增多,凝血及纤溶活性增强。

标本不能含有凝块,否则自动血凝分析仪对PT、APTT及TT的检测结果会缩短,Fib会降低。

最好使用含枸橼酸钠液的专用硅化采血管和大号针头采血;操做者应该熟练做到穿刺一针见血、避免淤血、防止产生气泡和组织液污染;防止组织损伤,进入外源性凝血因子;止血带不宜过紧、时间不应过长(小于3min);采血时要平稳顺利,防止产生气泡;不能从输液处或伤口侧附近采血。

尽可能单独采血,如果和其他项目一起抽血时,应取第一管为好[1]。

1.2 样本的抗凝抗凝剂的浓度关系到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建议使用血液与枸橼酸钠(0.109mol/L)1∶9抗凝。

分析前因素对凝血四项测定结果的影响分析

分析前因素对凝血四项测定结果的影响分析

分析前因素对凝血四项测定结果的影响分析前言凝血四项检测是常规的临床检查项目,通过对血液成分的检测,了解患者的凝血状态,为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参考。

但是,在进行凝血四项检测时,很容易被各种因素所干扰,导致最终的检测结果并不准确。

因此,本文将针对影响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前因素进行分析。

影响因素饮食我们的身体会因为所摄入食物的不同而改变体内的化学平衡,这也会影响到血液的凝固状态。

比如,高脂肪、高糖分和高盐的饮食会影响凝血酶原时间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的测定结果。

而饮食过量,特别是过量的蛋白质摄入也会导致血液粘稠度过高,影响红细胞沉降率的测定结果。

活动体力活动对血液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当我们进行剧烈运动时,身体会释放出大量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其他激素,这些激素会刺激心脏加速跳动,提高血压和心率。

这也会影响到凝血状态的测定结果。

因此,如果需要进行凝血四项检测,需要在运动后适当休息一段时间后再进行检测。

药物许多药物也会影响凝血四项检测结果。

抗凝药物,如肝素和华法林等,会使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

而止痛药和非甾体抗炎药等药物则会影响血小板的功能,导致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活化时间的测定结果异常。

因此,在进行凝血四项检测前,应告诉医生自己正在服用的药物和剂量。

情绪和压力情绪和压力也会对血液凝固状态产生影响。

当身体感到紧张或情绪上的压力时,我们的身体会分泌一些荷尔蒙,如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这些荷尔蒙会影响血液的凝固状态并导致血压升高。

在进行凝血四项检测时,应尽量保持心情愉悦,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结论以上我们详细讨论了影响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前因素,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一些基本技巧,如正确采血、标本保存和处理等。

只有在合理的情况下,才能保证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从而为医生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参考文献•Voller LM, Collinson PO. Interference by lipaemia in routine haematology and biochemistry tests. Ann Clin Biochem. 2001;38(Pt 5):514-21.•Debois W, Hendriks DH, Kockx MM. Influence of hemolysis, icterus, and lipemia on routine coagulation testing. Clin Chem. 2003;49(10):1727-30.•Caro JJ, Salas M, Ward A. Influence of clinical variables and biochemical measurements on von Willebrand factor and coagulation factorVIII levels in a community-based sample. Am J Hematol. 2001;68(4):248-51.。

影响凝血试验结果的常规因素分析

影响凝血试验结果的常规因素分析

影响凝血试验结果的常规因素分析发表时间:2018-06-27T14:20:38.130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3月上第5期作者:黄光安[导读] 因此检验人员和临床医护人员掌握和了解影响凝血试验结果的常规因素尤为重要。

(广西宾阳县人民医院检验科,广西宾阳 530405)关键词:凝血试验;影响因素凝血试验作为临床上常规的检验项目,主要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及D-二聚体等。

临床上常用于抗凝药物治疗监测、出血及血栓性疾病诊断及术前检查等。

由于其反应的特殊性不同于一般的项目检测,当其起动因子被某个因素激活后,就会发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导致检测结果的极大误差。

因此检验人员和临床医护人员掌握和了解影响凝血试验结果的常规因素尤为重要。

现就其影响因素总结如下:1标本的采集1.1采集的时机:采集标本时患者的状态也是影响凝血试验结果的常规因素,例如:剧烈运动和月经期纤溶活性增强。

高脂肪食物造成血脂升高抑制纤溶活性。

吸烟可使血小板聚集性增高。

饮酒可抑制血小板聚集性。

口服避孕药可增加凝血活性,降低纤溶活性。

1.2采血技术要点:采血时止血带不能太紧太久,采血人员应技术熟练,做到一针见血,如果采血不顺利,组织液进入标本,凝血因子被激活,PT、APTT结果延长,且注意采标本时不要拍打手臂。

采血针头必须在21号(外径0.8mm以上)以上,小孩可用23号。

1.3抗凝剂的选择:最好采用含0.105mol/L枸椽酸钠抗凝剂硅化的真空采血管取样,同时注意血液和抗凝剂的比例,对于凝血实验来说,当血液和0.105mol/L枸椽酸钠的比例,由9:1降至7:1时,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测定试验的结果就会有显著的延长;降到4.5:1时,凝血酶原时间试验的结果就会有显著改变.对严重贫血或红细胞压积明显增高的血液应调整抗凝剂的用量[1].1.4标本质量:标本采集后立即与抗凝剂充分混合1O次 避免用力振摇而破坏凝血蛋白。

凝血四项检测结果影响因素的分析

凝血四项检测结果影响因素的分析

凝血四项检测结果影响因素的分析目的:分析不同的放置时间、标本离心时间以及标本是否溶血对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影响。

方法:随机选取笔者所在医院进行凝血四项检测患者的血液标本,分别进行不同放置时间试验、不同标本离心时间试验以及溶血和未溶血试验,记录不同处理后凝血四项检测结果,分析不同因素对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影响。

结果:放置4 h的血液标本,APTT明显长于放置2 h的标本,TT明显短于放置2 h的标本,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T方面,离心时间5 min的标本明显短于离心时间10 min和15 min的标本,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PTT方面,离心时间5 min的标本明显短于离心时间10 min和15 min 的标本,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血标本的PT和Fib均明显低于未溶血标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TT方面,溶血标本的APTT显著短于未溶血标本,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TT方面,溶血标本的TT显著长于未溶血标本,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进行凝血四项检测的血液标本的放置时间、离心时间和是否溶血等因素会影响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标签:凝血四项;检测;标本凝血四项包括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是目前临床上用于诊断与观察血栓形成、抗凝治疗的常用检验项目,是判断机体止血与凝血系统病理变化的重要指标[1]。

实验的标准化是保证结果准确性的关键,但是许多因素如样本送检时间、保存温度等影响着血栓与止血筛检试验测定结果的可靠性[2-3]。

本组选取2010年11月-2012年11月于笔者所在医院门诊或住院部做过凝血四项检查的患者2300例,比较分析影响因素与凝血四项结果的关系,从而为提高凝血四项临床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0年11月-2012年11月于笔者所在医院做过凝血四项检查的患者2300例,所有参与本研究的患者凝血功能均正常。

凝血四项测定影响因素的分析

凝血四项测定影响因素的分析

凝血四项测定影响因素的分析摘要:目的:本文对影响凝血四项测定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主要从血液标本、采集、运送以及放置时间方面分析了测定结果的影响因素。

方法:针对某医院2011-2012年间,2149例住院患者的血液标本,分别对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活性部分凝血火煤时间以及凝血酶时间进行了测定。

结果:在这2149例标本中,有273例出现了误差,误差率为12.7%。

通过分析发现,样本出现误差的原因主要是采血量比例不当、标本与抗凝剂未充分混匀、标本防治时间过长等,还有1例是因为血液样本混有肝素。

结果:通过分析影响凝血四项测定结果的因素发现,采血量比例不当有253例,占误差总数的92.7,样本放置时间过长有8例,占误差总数的2.93%,所以,血液标本自身问题、送检时间不当是影响凝血四项测定结果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凝血四项;测定结果;影响因素凝血四项测定是临床医疗事业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在测定的过程中,影响测定结果准确性的因素很多,为了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必须做好质量控制控制,相关工作人员要做好标本采集、运送等工作,避免出现标本采血量比例不当、运送时间延误等问题,这会影响凝血四项的测定结果。

凝血四项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影响着医护人员对凝血系统病理变化的判断,也影响着术前筛查凝血系统指标的制定。

国外有学者认为,Duke法不能作为测定出血时间的唯一标准。

我国卫生部也命令禁止了术前对患者进行常规出、凝血时间检测,这样会造成临床样本量大量增加。

一、材料与方法1、样本来源所有标本均来自于某医院住院患者,由护士采集送到本科。

收集该医院2011年至2012年2149例标本住院患者静脉血。

收集不合格标本273例(非病理因素引起结果异常者),其中血量比例不当者253例,标本与抗凝剂没充分混匀者11例,混有肝素者1例,标本放置时间过长者8例,重新抽血复查。

2、方法本次研究采用的仪器为 ACL-200贝克曼血凝仪(美国库尔特),其中使用的试剂全部为该仪器原装试剂,组织活酶PT测定ISI值设为 1.41;标本采集使用的是一次性使用血凝真空负压采血管#测定的项目主要为凝血四项,即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凝血四项检测结果影响因素的分析

凝血四项检测结果影响因素的分析

3 讨论
价 ,为术后复查和预后评估提高了重要信 息。高分辨率 的 C T薄
层扫描能够对 颞骨 的精 细解剖结果进行 清晰地显示 ,从 而实现
临床上 ,慢性 中耳乳 突炎为 耳科 的一种 常见疾病 ,依 照患 者的病理 结果和 临床表现 ,可将 其分成单纯 型 、肉芽型 和胆脂 的 肉芽或 者是息 肉 ,又被称之 为黏膜型 ;肉芽型又被称作 是坏
中国误诊 学杂志 ,2 0 0 8 ,1 3 ( 6 1 : 1 1 2 — 1 1 3 .
窦 以及乳 突小 房均会 出现 出血 、坏 死等征象 】 。乳 突一般 表现
为硬化 型 ;胆脂瘤 型为一种 内衬 鳞状上皮 的囊肿 ,在囊 内会发
现充满 角质脱 屑,并 不是病理 上的肿瘤 ,会 对周 围骨质产 生直 【 2 】 薛正和, 刘稳芳, 潘利周 . 胆脂瘤型中耳炎高分辨率 c T诊 断及评价 [ J J . 接压迫 。胆脂 瘤 中的胶 原酶或者 是伴有 明显 炎症时会对 骨质造
死型或者 是骨疡 型 ,黏膜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发生广泛 破坏 ,听骨 、鼓 环 、鼓
了对慢性 中耳乳突炎 的及时发现 、准确 定位 ,对 于临床早期治 疗具有重要意义 ,值得临床对其给予关 注 。 瘤 型。单纯 型病变一般 在 中耳鼓 室黏膜 出发 生 ,不会 出现 明显
参 考 文 献
[ 1 ] 慕建 成, 侯 艳军 ,范红燕,等 . 慢性 中耳乳突炎 3 5 例c T 表 现分析 [ J 1 _
医技与临床 Y i j i y u l i n c h u a n g 《 中 外 医 学 研 究 》 第1 1 卷第2 3 期( 总 第2 1 1 期) 2 0 1 3 年8 月
凝血 四项检测 结果影 响 因素 的分 析

常见影响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因素

常见影响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因素

常见影响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因素凝血过程既是纤维蛋白原形成的物理现象,又是一系列生化反应的终点。

在某些病理情况下,止血、抗凝血或纤溶系统发生异常,正常凝血功能失去平衡,导致出血或血栓形成。

止血缺陷或纤溶亢进可引起出血,抗凝和纤溶缺陷引起高凝状态或血栓形成。

当局部血管损伤时,机体首先启动外源性凝血途径,再激活内源性凝血途径。

整个过程涉及许多凝血因子,这些凝血因子是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常温下易失活。

因此控制好凝血四项常规检测前、检测中、检测后的各种影响因素,对于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为临床医生提供疾病诊断的可靠依据,具有重要意义。

标签:凝血四项;检测;影响因素止血与凝血机制相互制约,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它涉及临床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治疗及预后的各个方面。

临床上止血、凝血的主要信息都可以从PT、APTT、TT、FIB等基本筛检试验中获得。

凝血四项除了能对出血性疾病筛查与诊断外,还用于各种血栓性疾病及血栓前状态的诊断和预测、对DIC的试验诊断及使用各种抗凝药物剂量监测和预后评估等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非常重要。

现对血凝四项检测前、检查中、检测后的影响因素分析总结如下:1 检查前影响因素1.1 仪器、器材与试剂现在凝血四项检测一般都采用仪器法,检测前仪器要接通电源,预热10分钟后再开始进行测试,以避免某些凝血因子的活化或失活。

标本管应使用质量好带盖真空采血管、硅化玻璃管或塑料管,防止标本的污染或异常。

试剂应在37℃水浴箱中预温10分钟,如果试剂预温不充分,则不能得到准确的测试结果。

另一方面试剂有老化的可能,因此,不要使用预热超过20分钟的APTT和预热超过40分钟的其他试剂。

1.2 标本采集1.2.1 患者准备应停用影响止血、凝血试验的药物至少一周。

采集血标本的同时不能输液。

要求患者安静,尤其不要在患者精神紧张、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等易引起血小板升高的情况下采血,否则会激活凝血因子和纤溶系统活性。

对常规凝血四项检查的影响因素分析

对常规凝血四项检查的影响因素分析

对常规凝血四项检查的影响因素分析常规凝血四项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 凝血酶时间(TT)活分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IB)测定,是血栓与止血的常用筛检实验,在临床上常用于术前准备,抗凝药物用量的观察,出血性的疾病或血栓性疾病的初步诊断和疗效评估,所以保证实验结果准确性至关重要,但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较多[1][2]。

因此,对于检验人员和临床医生掌握和了解影响凝血试验相关因素显得尤为重要。

主要包括以几个方面。

1.标本的采集1.1患者应空腹。

进餐后,血中的乳糜微粒等将对血凝试验结果造成干扰。

1.2患者应处于平静状态。

因为情绪紧张,剧烈运动会激活或干扰血小板、凝血因子和纤溶酶原等成分。

1.3血样采集用的试管必须是塑料或硅化过的玻璃试管或真空带盖采血管以免激活凝血,如不加盖,可使血液中二氧化碳(CO2)丢失,PH增高,从而凝血时间延长。

1.4采血必须顺利,一针见血,避免混入组织液或发生溶血。

因为组织液中会有丰富的因子Ⅲ,可激活外源性凝血途径,加速凝血酶源的消耗,使试验结果偏低。

溶血可引起FⅦ激活,使PT缩短。

1.5抽血不顺利,血液与抗凝剂未充分混匀,血浆中可见微小凝血块,也可产生误差。

1.6采血速度要适当,若太快易产生气泡,使纤溶蛋白原、因子V、因子VII变性。

因此,建议使用定量真空采血管。

1.7止血带使用时间要短,过长可使局部血液浓缩,内皮细胞释放t-PA。

引起纤溶活动增强。

1.8如一次采集多管样本,则用于凝血四顶的样本的采集位应为第二管或第三管较好。

1.9采血后要立即与抗凝剂混合,但不要用力震荡,防止溶血和产生气泡。

2.标本的储存和运送2.1要及早分离血浆,最好在2h内分离测定,对于当前不能做的标本,可将血浆分离分装在带塞子的塑料管内,冷冻在-20℃的冰箱内,冰冻的血浆融化时不能静置于室温中逐渐融化,这样会有纤维蛋白遇冷沉淀蛋白析出,应放置37℃水浴中轻轻摇动,使其迅速溶化。

2.2标本需要在室温下运送,因低温会损伤血小板,活化因子Ⅶ和因子Ⅺ,使PT、APTT结果缩短。

影响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原因分析

影响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原因分析

影响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原因分析[关键词] 凝血检测分析凝血四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r)、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血浆凝血酶时间(TT)的检测是临床应用较多的检测项目,在血栓和出血性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治疗的监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但由于凝血因子检测受多种因素的干扰,因此实验的标准化和质量控制对提高凝血试验的准确性非常重要。

现将我科2006~2007年经复查确定的54例检测错误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l 材料与方法1.1 标本所有标本均来自于本院住院病人,由护士采集,本科人员收集。

1.2仪器BeckmanACLl00全自动血凝仪。

1.3试剂Beckman原装试剂。

1.4 比色杯原厂比色杯。

1.5 质控血浆达德CI—Trol凝血控制,1级(Dade CI-TrolcoagulationControl,Level 1)。

1.6 试管扬州市华光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

2ml血凝管连盖。

1.7 方法对第一次检测结果显著异常者,而临床上病人没有相关病史或明显出血征象者,由同一检验人员重复检查3次,三次结果均无显著差异者,要求临床重新采集病人标本复查,此法排除由于仪器和人为原因导致的偶然误差。

2 结果标本因素导致的检测错误34例;抗凝剂与血液比例不当12例,因试剂放置时间过长8例。

3 讨论3。

1 标本国素标本因素是导致凝血检查错误的主要原因。

标本因素包括标本的采集、储存、运输和处理等。

采血时患者应在平静、放松和空腹状态下,避免剧烈运动后采血。

使用一次性塑料注射器,短粗针头,使用止血带不应扎的太紧,时间不宜过长,应一针见血,避免反复穿刺。

注入试管后立即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采集的标本应立即送检;运送过程中要避免阳光的照射、剧烈震动;标本放置时间不宜过长,通常从标本采集到完成测定时间不应超过2 h。

如无法在2 h内完成,应放于4t冰箱中保存[1,2];我院临床上—般6:30—7:OO时由临床科护士采血,约7:30分由本科人员负责收集。

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影响因素分析赵羚;马聪;韩丁丁;高玉娟;苏雁华【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8(024)016【摘要】凝血项是临床上最常应用的凝血功能初筛试验,主要用于出血性疾病的筛查和诊断、抗凝药物的监测以及术前凝血状态的评估.准确的凝血项检测结果对临床诊断与治疗非常重要,患者本身的状态(患者的体位、是否空腹、患者所患的疾病等)、血液标本的质量(是否存在溶血、抗凝剂与血液的比例失衡等)、血液标本的储存与运输、实验人员的操作(离心的时间等)均会影响凝血项的检测结果.因此,在进行凝血项检测时需要患者与临床工作人员及实验操作人员紧密的配合,避免因外界因素干扰影响检测结果,延误患者的诊断与治疗.【总页数】5页(P3264-3268)【作者】赵羚;马聪;韩丁丁;高玉娟;苏雁华【作者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内科,哈尔滨 150001;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内科,哈尔滨 150001;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内科,哈尔滨 150001;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内科,哈尔滨 150001;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内科,哈尔滨 1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52【相关文献】1.凝血真空采血管和标本放置时间与温度对常规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影响 [J], 周以华2.2645例凝血常规四项检测结果模式的临床意义分析 [J], 杨世国;代南英3.血凝仪的不同检测系统对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可比性探讨 [J], 郭吉;王爱玮4.兰州地区健康孕妇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检测结果分析 [J], 叶萍; 董雪梅; 张翀; 杜晓钟5.1831例临产孕妇凝血四项检测结果分析 [J], 许绘;梁艳;张金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凝血四项检测结果影响因素的分析

凝血四项检测结果影响因素的分析

凝血四项检测结果影响因素的分析作者:施武辉夏小明来源:《医学信息》2014年第22期摘要:目的探讨凝血四项检测结果影响因素。

方法收集我院近年来进行静脉采血患者血标本300例,观察其凝血四项检测结果,并对影响四项检测(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结果的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溶血、脂血、血液凝固不良、采血量不足、小凝块等均是导致凝血四项结果偏差的重要原因(P关键词:凝血四项;检测结果;影响因素凝血四项是患者术前必须接受检查之一,目的在于对患者止血功能是否存在缺陷进行观察,减少术中大出血现象。

凝血四项是指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然而在实际检测中常受到各类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检测出现偏差,对手术造成严重不良后果,因此对影响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因素进行分析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1]。

笔者对我院收治的300例患者血液标本检测情况进行观察,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自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300例患者血液标本,患者情况:男186例,女114例,年龄6~75岁,平均年龄(32.65±5.21)岁。

1.2方法使用CA1500全自动血凝仪(生产公司:日本sysmex公司),使用质控品与试剂均为进口配套产品。

患者晨起状态下抽取静脉血5mL,加入枸橼酸钠109mmol/L,抽出血液后,将之放入含有抗凝剂的真空采血管内,枸橼酸钠:血液为1:9。

查看血液样本体积,是否出现溶血、止血及血块等现象。

抽血完成后分别在1、2、4h随机抽取50份血液标本,严格按照操作说明书进行凝血四项检测。

将剩余150份血液标本随机分为三组,3000r/min离心机离心5、10、15min,取上层血浆进行凝血四项检测。

1.3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x±s),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2结果2.1检测结果显示,放置4h血液标本相较放置2h标本APTT更长(P0.05),见表1。

影响凝血四项检测的因素分析

影响凝血四项检测的因素分析

的标本 2 O例 ; 对不合格 的标本均按标准组规定 重新抽血复查 。 对2 O例 体 检 标 本 进 行 不 同 的 离 心 时 间 ( 即时 、 2 、 4 h ) ; 不 同 的
标本放置 时间( 5 、 1 O 、 1 5 mi n ) 的 比较 分 析 。 1 . 2 仪 器 与 方 法 应 用 A C L Ad v a n c e型 全 自动 凝 血 分 析 仪 及 I L公 司 原 装 配 套 试 剂 , 检 测 项 目为 P T、 T T、 AP T T、 F I B 。 每 日质 控 均 在 控 。 1 . 3 统计 学处理
2 结 果
固时 间 延 长 的 另 一 重 要 原 因 。 L 4 标 本 溶 血 大 部分 是 由 于 抽 血 过 程 不 当或 不 顺 利 等 机 械 因 素 而 造 成 红 细 胞 的 破 坏 。溶 血 样 本 中含 有 成 熟 红 细 胞 膜 破 裂 而 释 放 出 的磷 脂 , 溶血 标 本 具有 与 血 小板第 1 I I 因子 相 似 的凝血 活性 , 能够 缩 短溶 血血 浆 的 P T、 AP T T、 T T 时间 , 降低 F I B含 量 [ 5 ] 。本 文 资 料 显 示 , 当 标 本 有
如下 。
3 讨 论

P <0 . 0 1 , 与及时和 2 h测 定 比较 。
血 标 本 采 集 是 保 证 检 测 结 果 质 量 的重 要 环 节 , 标 本 与 抗 凝 剂 比例 直 接 影 响 被 检 标 本 的结 果 。 据 文 献 报 道 抗 凝 剂 浓 度 增 收集 2 0 0 9年 7月 至 2 0 1 0年 4月本 院 外 科 住 加 或 减 少 对 凝 血 因子 有 直 接 影 响 , 当血量增加 0 . 5 mL, 可 使 凝

对常规凝血四项检查的影响因素探讨

对常规凝血四项检查的影响因素探讨

• 临床研究 •135对常规凝血四项检查的影响因素探讨韩英华(辽阳县血栓病医院检验科,辽宁 辽阳 111200)【摘要】目的 探讨对常规凝血四项检查产生影响的相关因素。

方法 本文实行分析的资料是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纳入并开展常规凝血四项检查的120例受检者共120份血液标本,根据血液标本放置时间不同和离心时间不同分成即时检测组、放置2 h 检测组,放置4 h 检测组、离心5 min 组、离心10 min 组、离心15 min 组。

结果 放置4 h 检测组血液标本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时间(12.6±0.6 s 、31.3±2.0 s 、3.2±0.5 g/L 、16.7±1.8 s )比较于即时检测组及放置2 h 检测组,P <0.05,出现统计学检测值之间分析意义,离心5 min 组血液标本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11.3±0.2 s 、28.3±2.0 s )比较于离心10 min 组、离心15 min 组,P <0.05,出现统计学检测值之间分析意义。

结论 血液标本放置时间及离心时间均会对常规凝血四项检查产生影响,需要至少离心10 min 并尽快检测。

【关键词】凝血四项;检查;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R446.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9)17-013 -02血液标本在采集之后的放置时间长短、离心处理时间及速率、是否采用抗凝剂及试剂、相关仪器和设备等因素均会对其检测结果产生影响[1]。

本文开展研究的目标是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纳入并开展常规凝血四项检查的120例受检者共120份血液标本,分析对常规凝血四项检查产生影响的相关因素。

1 资料与方法1.1 基本资料:本文开展研究的资料是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纳入并开展常规凝血四项检查的120例受检者共120份血液标本,120份血液标本的采集质量均合格(采血量是1.8 mL ,标本不存在溶血和凝块),其中,将血液标本采集后即时检测的20份标本作为即时检测组,将血液标本放置2 h 检测的20份标本作为放置2 h 检测组,将血液标本放置4 h 检测的20份标本作为放置4 h 检测组,将血液标本离心5 min 的20份标本作为离心5 min 组,将血液标本离心10 min 的20份标本作为离心10 min 组,将血液标本离心15 min 的20份标本作为离心15 min 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规凝血四项检验结果影响因素的logistics 分析*靳玉凤1,董杰1,严秋雁2,江少坤3#(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1.检验科;2.耳鼻喉科;3.药剂科,广东广州510620)摘要:目的探讨常规凝血四项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

方法选取收集的200例无出血倾向患者的血清标本检验记录和抽血前的个人信息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查阅200份凝血标本的采集量、离心时间、离心转度、储存时间、标本溶血及标本对应患者是否空腹采血、饮酒史、吸烟史等资料信息。

根据常规凝血四项正常参考范围值进行判断,通过单项因素逐步排查,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常规凝血四项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

结果对200份血清标本的常规凝血四项检验结果资料进行观察,发现23份标本检测出现误差。

排除出现误差的单项因素发现:患者饮酒史、吸烟史及离心转度均不是影响常规凝血四项检验结果的单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患者是否空腹采血、采集量、离心时间、储表2两组治疗前、治疗后FIM 评分比较(x 依s ,分)n认知功能运动功能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研究组t P636318.4±4.218.9±4.61.623>0.0524.7±5.129.4±5.414.572<0.0533.1±5.234.0±4.91.023>0.0554.8±8.168.2±9.713.962<0.05低频电刺激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电疗方法,其主要是使用频率<1000Hz 的脉冲电流进行相关疾病的治疗。

低频电刺激治疗的工作特征是其刺激的频率更低,电流刺激更小,低频低压,参数可调整;与直流电比较,电解作用更低,对机体所产生的副作用更少。

特别是针对肌肉神经、肌肉运动点及感觉刺激的作用更为显著,无热量但可起到止痛作用。

主要适用于临床术后防止静脉血栓形成、急性疼痛、慢性疼痛、运动神经麻痹、肌萎缩等。

低频电刺激属于一种物理治疗方式,其发挥的效果主要包括促使神经功能恢复、抑制血栓、抗炎、镇痛等,其作用机制主要为通过对神经末梢进行去极化及超激化理化反应,进而导致机体出现一系列生理反应[4]。

生理反应能激活机体脊髓内的突触前抑制,对上行传导产生阻止作用;进而激活机体下行的痛觉抑制系统,引起机体内啡肽及其他血管性肽升高,进而发挥消炎、镇痛、促进血液循环等功效。

本研究结果提示,研究组NIHSS 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运动功能及认知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

电刺激是临床的重要物理治疗方式之一,相关研究证实,使用双乳突法对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低频电刺激治疗,可显著改善受损的神经功能,且没有显著的副作用[5]。

低频电刺激对神经功能的作用机制推测为:(1)低频电刺激对局部小脑进行刺激后,能通过脑部皮质神经通路对脑部血管舒张中枢产生作用,进而增加脑部皮质的血液动力学。

(2)低频电刺激可对脑组织释放神经递质起到保护作用,以进一步降低因钙流失、神经元兴奋等导致的脑细胞对缺血损伤的耐受性。

(3)抑制因缺血而导致的各种炎症反应,降低机体内的自由基水平,缩小梗死面积、缓解脑水肿。

综上所述,应用低频电刺激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可显著降低患者的NHISS 评分,改善认知功能及运动功能。

参考文献:[1]张玥,王轶钊,侯玮佳,等.早期介入下肢重复性训练对脑梗死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步行能力的影响[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7,32(11):1285 ̄1287.[2]李晏.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康复训练对不同病理特点急性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疗效[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38(1):87 ̄90.[3]陈岚榕,王林林,陈松,等.艾灸曲池、合谷穴结合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上肢功能障碍恢复疗效的回顾性分析[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6(12):5652 ̄5655.[4]齐敬东,刘裔荣.圣愈汤联合早期康复运动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恢复期肢体及语言功能影响的研究[J ].辽宁中医杂志,2017,12(10):83 ̄86.[5]曲斯伟,朱琳,宋为群.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运动再学习方案对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改善作用[J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7,14(1):20 ̄24.[6]曲斯伟,朱琳,宋为群.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运动再学习方案对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改善作用[J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7,14(1):20 ̄24.[7]姜迎萍,王波,周益凡,等.头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疗效研究[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7,4(3):288 ̄292.[8]张立峰,王丽岩,李凌雁,等.头电针结合强制性运动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37(3):58 ̄62.[9]李荟,冯清云,王翠萍.舍曲林联合归因训练对脑卒中后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J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7,43(3):152 ̄156.[10]刘翠华,张盘德,崔伟,等.功能性电刺激同步虚拟现实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步态的影响[J ].实用医学杂志,2017,33(5):846 ̄847.收稿日期:2019 ̄04 ̄12表2可能是影响常规凝血四项检验结果因素及赋值代码赋值患者空腹采血采集量离心时间储存时间标本溶血情况X1X2X3X4X51=是,2=否1=>2ml ,2=<2ml ,3=采血量合格1=<5min ,2=5~10min ,3=>10min1=<2h ,2=2~3h ,3=>3h 1=溶血,2=未溶血表1影响常规凝血四项检验结果的单因素分析[n(%)]n正确(n=177)误差(n=23)χ2P患者饮酒史无有患者吸烟史无有患者空腹采血是否采集量(ml )>2<2采血量合格离心时间(min )<55~10>10离心转度(r/min )<3000>3000储存时间(h)<22~3>3标本溶血情况溶血未溶血9310711189174264944107337295109918678361544682(46.33)95(53.67)98(53.37)79(44.63)166(93.79)11(6.21)37(14.12)33(12.43)107(60.45)20(60.61)64(36.16)93(52.54)97(54.80)80(45.20)81(45.76)72(40.68)24(13.56)148(83.62)29(16.38)11(47.83)12(52.17)13(56.52)10(43.48)8(34.78)15(65.22)12(52.17)11(47.83)0(0.00)13(56.52)8(34.78)2(8.70)12(52.17)11(47.83)5(21.74)6(26.09)12(52.17)6(26.09)17(73.91)0.0180.01162.65529.90733.4780.05720.70538.0390.8920.9170.0000.0000.0000.8120.0000.000凝血四项是指纤维蛋白原(FIB )、凝血酶原(PT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及凝血酶时间(TT),是临床血液检查是主要项目之一[1]。

其可用于内源性、外源性凝血因子的过筛试验及抗凝药物、溶栓药物治疗监测、休克等出血性或血栓性疾病的初步诊断,同时也是手术前常规检查及评估必需检查项目[2,3]。

由此可见,凝血四项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会直接影响临床疾病的诊断、治疗及医患关系。

由于凝血因子具有丰富生物活性,常因各种因素引起失活,而凝血或止血又具有相当复杂的生理病理过程,故其影响因素较多[4]。

因此,筛查凝血四项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并及时纠正,对提高凝血四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及临床提高诊疗的正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本研究回顾分析2018年6~12月在我院收集的200例无出血倾向患者的血清标本的检验记录,找出凝血四项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以期为建立血液检验科检验凝血四项质量控制标准提供参考依据,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6~12月我院收集的200例无出血倾向患者的血清标本检验记录和患者抽血前的个人信息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入选对象的凝血功能经临床检查确认均为正常。

标本采集均采用真空凝血采血管(美国BD 公司),均由专职采血护士采集外周静脉血3~5ml 。

1.2方法通过查阅200份凝血标本的采集量、离心时间、离心转度、储存时间、标本溶血及标本对应患者是否空腹采血、饮酒史、吸烟史等资料信息。

1.3统计学处理数据用SPSS 22.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影响因素采用Lo ⁃gistic 回归分析,P <0.05为差异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200份血清标本常规凝血四项结果对200份血清标本的常规凝血四项检验结果资料进行观察,正确率的参考范围根据PT 时间:12~16s ,APTT 时间:24~36s ,TT 时间:16~18s ,FIB 含量:2~9g/L 标准,结果23份标本检测出现误差。

2.2影响常规凝血四项检验结果的单因素分析患者饮酒史、吸烟史及离心转度均不是影响常规凝血四项检验结果的单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患者是否空腹采血、采集量、离心时间、储存时间及标本溶血情况均是影响常规凝血四项检验结果的单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见表1。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12B061200005)#:通信作者存时间及标本溶血情况均是影响常规凝血四项检验结果潜在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经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患者未空腹采血、采集量、离心时间、储存时间及标本溶血均是常规凝血四项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患者未空腹采血、采集量、离心时间、储存时间及标本溶血均为常规凝血四项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

在临床管理中,检验人员及采血护士应做好相关的防范。

关键词:常规凝血四项;检测;标本中图分类号:R446.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11 ̄8174(2019)16 ̄2806 ̄032.3影响常规凝血四项检验结果的多单因素分析以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目(患者是否空腹采血、采集量、离心时间、储存时间、标本溶血情况)为自变量,自变量与赋值方式见表2。

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患者未空腹采血、采集量、离心时间、储存时间及标本溶血均是常规凝血四项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