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镇总设计师”陈向宏

合集下载

乌镇戏剧节: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乌镇戏剧节: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乌镇戏剧节: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作者:杨子来源:《上海艺术评论》 2019年第6期杨子迄今为止仅举办七届的乌镇国际戏剧节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虽然因举办地作为旅游景点而陷入过度商业化运作的质疑中,但不可否认的是,戏剧节的举办有力提升了乌镇的国内、国际知名度,增加了乌镇景区旅游的文化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打造了独特的特色小镇“乌镇模式”。

人类城市文明在经历了“政治型城市”“经济型城市”两个阶段之后,“文化型城市”已成为世界城市社会发展的更高目标与理想模式。

对于一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来说,戏剧节是人们以情感、想象力和创造力把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是一场集中的精神聚餐、感情集合、品味追求与愉悦共享,是代表城市主体形象和特色文化的重要节点,被誉为城市的“眼睛”,它不仅彰显城市或地区的特色和魅力,揭示地方精神与文化特质,还推动当地文化产业的发展,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但是,如何理解“戏剧节”这种特殊文化艺术空间的本质特征?节日的公共性和社会价值体现在哪里?如何因地制宜通过戏剧节的运营创造和繁荣充满活力、启迪人们心灵的文化,如何让复杂的艺术生态和文化经济得以形成,并与社会和城市形成良好互动,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作为社会减压阀的战后产物,英国爱丁堡艺术节和法国阿维尼翁戏剧节都是举办国从精神上修复国民战争创伤的产物,其宗旨和理念都是为了推动国家文化艺术的复苏与发展,让高雅的戏剧艺术走出殿堂、走入民间,让普通百姓通过艺术节庆的熏陶,在潜移默化间提高艺术修养和文化情趣。

这些节庆活动带动主办地文化、经济的发展,成为主办地的文化标签,提升主办地国际知名度与文化影响力。

世界各地艺术节庆活动多种多样,办节模式也多元各异,戏剧/艺术节应如何与举办地的特色文化、可持续发展相协调、相促进?从举办地的地理位置与人口规模来看,小城镇和大都市因为地理空间容量、市政布局以及人口数量、文化、经济发展规模不同,戏剧/艺术节庆活动的运作模式也相应不同。

业界反思:乌镇模式是什么?

业界反思:乌镇模式是什么?

陈妙林,开元旅业董事长乌镇的成功,首先在于陈向宏这个人,他是一个工作狂,非常用心、非常专注,而且有才华。

乌镇的改造设计,特别是西栅景区,65%的建筑都是新建的,很多图纸都是他亲手画的。

乌镇成功的第二个因素是低成本。

一方面,陈向宏当时是乌镇的镇长兼旅游开发公司总经理,而且当年的土地利用成本很低,几乎是零成本。

现在乌镇到北京去做古北水镇,北京的土地成本低,但是建设成本不低。

因此乌镇模式有些能够复制,有些则难以复制。

当然我对陈向宏是满怀信心,至于如何形成成熟模式,要看第二个第三个项目。

第三个成功的因素是运营的模式。

江南几大古镇,论文化积淀,南浔并不比乌镇差,古建筑也不比乌镇逊色,为什么乌镇那么成功?我认为乌镇一期东栅为它打了招牌,东栅保护得好,但不赚钱,赚的是西栅的钱。

西栅不仅有古建筑的风貌,而且规划了四种不同类型的酒店,留住了客人,而且保持了相当水准的服务质量。

总的来说,乌镇乃至桐乡旅游在浙江省是非常成功的,这得益于当地政府的解放思想,让中青旅控股乌镇。

很多人说乌镇把控股权让给了中青旅,是吃亏的,但正因为有了中青旅的介入,大笔资金注入,给予乌镇开发的关键人物陈向宏一定的个人股份,充分发挥了陈向宏的积极性,才让乌镇的发展更加可持续,才让人们看到了一个世界级的古镇。

吕白,乌镇模式是一个旅游地产开发模式!说来说去,乌镇模式根本就不是古镇模式,它本质上就是一个旅游地产开发模式!它不过是借了古镇的形,做了一个房地产项目。

所谓的“借尸还魂”就是它。

所谓的历史文化传承、当地人文风情,都是这个漂亮的房地产项目上的点缀,起到的是锦上添花和讲故事用的,并不是这个项目的本质。

所以,中青旅在乌镇成功以后,又马不停蹄的在北京开发了古北水镇,这就完完全全抛掉了历史的幌子,因为古北水镇是完全新建的,没有一栋历史文化建筑。

它是在北方砖瓦建筑结构上,借鉴了乌镇的南方水系打造,完全无中生有的一个项目。

因此,可以说,乌镇模式本质上是可以复制的,可以由房地产公司来操盘的,但是房产公司未必有中青旅那样强大的旅游营销能力和渠道带客能力。

陈丹清:乌镇为什么能搞好?因为有陈向宏这个奇才

陈丹清:乌镇为什么能搞好?因为有陈向宏这个奇才

陈丹清:乌镇为什么能搞好?因为有陈向宏这个奇才问:我在媒体上见过几次这个故事。

2000年前后,陈向宏通过王安忆联系到你,希望由你牵线请到木心先生回乌镇居住,又过5年,木心先生终于归乡。

你当时对于这样一个陌生的基层官员提出的请求感到突兀、奇怪吗?陈丹青:1994年末,上完世界文学史课,木心独自归国,1995年元月潜回乌镇,寻访暌别五十多年的家园。

翌年,台湾《中国时报》发表他记述此行的散文《乌镇》。

1998年左右,乌镇徐家瑅先生弄到这份报刊,给当时甫上任的陈向宏看。

向宏着即四处打听,没人知道谁是木心。

1999年,安忆因《长恨歌》获茅盾文学奖去乌镇领奖,向宏再次问起,安忆说,她的朋友陈某认识木心,于是有了那通越洋电话。

我与安忆通信十余年,从未彼此越洋通话。

只听她飞快地说:「丹青你赶紧告诉木心,他家乡在找他!」——八十年代初,我就把安忆的小说给木心看过,他特意捻出某段,说「很会写,很会写。

」——2005年木心到乌镇与向宏见面,看新建的故居,道经上海时特地请安忆吃了饭,那时安忆已是老作家,和一个更老的作家说话。

文革后打开国门,各地政府主动接待或联络海外侨民,十分普遍,所以乌镇找来,我不惊讶,而是感动,直觉到来了一个有心人。

这件事,木心回乡原是天定的伏笔,现在镇方出面,在情理中。

我记得转告木心时,他眼睛一亮,显然诧异而高兴。

此后的情形不很记得了,反正我与向宏开始通信,他明确说:请先生考虑回乡,占用故居的厂家已经迁出了,只要老先生回话,随时翻新故居。

2000年我回国定居不久,向宏派车来上海接我去乌镇。

我母亲是浙江人,幼年在乌镇边上的练市小镇住过,于是随我一起去了。

向宏的办公室很小,那年他才38岁,红堂堂的脸,是我从小熟悉的江浙地方领导模样。

他朗声说:「陈老师啊,老先生回来,我们没有任何意图和条件,一切镇上负责。

」问:在那之前你和政府基层官员打过交道吗?陈向宏和他们有什么不同呢?他如何打动了你和木心先生?陈丹青:我们中小学常到郊外劳动,熟悉郊县领导,都很爽快,大嗓门说话。

陈向宏:就当我是包工头吧

陈向宏:就当我是包工头吧

陈向宏:就当我是包工头吧作者:半夏来源:《中华手工》2017年第03期陈向宏生于乌镇,现任乌镇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文化乌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1999年开始对乌镇进行保护与开发。

他独创性地在全国提出“历史街区再利用”的保护思路,将一座默默无闻濒临消亡的江南小镇打造成世界著名的江南古镇典范,并获得“2003年亚太地区遗产保护杰出成就奖”。

一片新房子,一片老房子,还有一片破房子,唯一能谈得上被保护的建筑只有茅盾故居,旅游业几乎是空白。

这是18年前,陈向宏看到的乌镇。

1999年,陈向宏作为政府工作小组的组长前往乌镇开展火灾后的安置工作。

从小在乌镇长大的他,工作完成后就留下了。

2003年,在政府的支持下,乌镇融资10亿元对西栅实施保护开发。

与几年前开发东栅不同,陈向宏提出了全新的古镇开发理念。

通过产权置换,腾空了西栅所有民居,将整个西栅历史街区重新规划,并对布局、功能一一作出细化。

许多人可能不知道,乌镇以及比乌镇大两倍有余的北京古北水镇,甚至包括古北水镇里的露天长城剧场,全都是陈向宏亲自绘图设计的。

如今的乌镇,早已成为行业内竞相模仿的“模板”,都想复制陈向宏的古镇经验。

但他却自称为“包工头”,除了绘图、设计,许多时间都在工地现场度过。

谈及乌镇以及其他项目的成功,他有话要说。

乌镇的“图书馆管理员”您在乌镇出生,外出求学,工作后又回来,整个过程能不能跟我们分享一下?1963年,我参加工作,进工厂做车工。

3年后成为技术人员,接着保送读大学,学机械制图。

偶然的机会参加了招干。

1986年,进入审计局,知道自己不是这块料,就去做了团干部,进了市委办,从秘书到政研室主任,到市委办的副主任,为市委主要领导当秘书。

这5年对我的帮助很大,学会了要做成一件事情必须考虑方方面面,兼顾各方感受。

30岁不到又到乡镇当党委书记。

3年时间里,我学会了跟群众打交道,怎么跟老百姓沟通,怎么注意老百姓的情绪。

1999年的春节,乌镇发生了一场大火,作为市政府的工作组长我被派到乌镇,安置受灾老百姓。

乌镇戏剧节背后——陈向宏与小镇的文艺复兴

乌镇戏剧节背后——陈向宏与小镇的文艺复兴

乌镇戏剧节背后——陈向宏与小镇的文艺复兴作者:荆棘来源:《齐鲁周刊》2017年第41期2017年10月19日,第五届乌镇戏剧节将拉开帷幕。

这之前,“一票难求”的盛况已然上演,文艺大腕云集乌镇。

看戏,变成一种极其惬意的生活方式。

从初创到羽翼渐丰,带有先锋色彩的乌镇戏剧节已然成为可以比肩法国阿维尼翁和英国爱丁堡戏剧节的戏剧盛宴。

这背后,是“乌镇总设计师”陈向宏团队所打造的乌镇旅游成功的商业模式,也是一场文艺复兴,“乌镇戏剧节是一个梦,圆了戏剧人的梦,也圆了乌镇的梦”。

一场美梦,一个盛宴,一个乌托邦初次来到乌镇的人,总会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

栅外的光景,就是江南最现实的乡镇模样,还有点没落颓败,河边衰墙边堆着垃圾堆、鸟笼子,只有街道两旁鳞次栉比的餐馆和酒店提醒你这里是一个旅游地。

一旦进入西栅大门,仿若从现实进入一场梦境,入夜后更别具一番风味,空气中热腾腾的水雾和白天熙熙攘攘的游客已经散去,微凉夜色混着桥边水声,小夜灯枕河而眠,偶有晚归的桨声船影,坐在船舱里的艳妆女子也静谧起来。

清晨又在炊烟中醒来,没有敦煌的沧桑和欧洲的异域,这里是一个可以缱绻的故乡。

整个西栅,仿若巨大的做梦的舞台。

在很多艺术家、专家的形容里,都会为乌镇冠上与梦相关的名号,“乌托邦”“梦开始的地方”……到了10月,第五届乌镇戏剧节将要回归,今年的主题定为“明”,有着与观众约定与承诺,雄鸡高鸣,启明东方之意。

将乌镇和话剧结合,真真是个绝妙的主意,乌镇看戏,变成一种极其惬意的生活方式。

来自五大洲数百组艺术表演团体,以乌镇西栅的木屋、石桥、巷陌甚至摇橹船为舞台,与船头佳人对唱民歌,与异域舞者一起共舞,与鼓手共同击鼓狂欢,这一刻你分不清自己是演员还是观众,只是跌进一场迷乱,惹得一次不明不白,却又觉酣畅淋漓。

“乌镇会让你看到希望。

因为戏剧节集合了一批和你一样的人,你会觉得有安全感、认同感,而这种安全感和认同感不是金钱或者环境或者景色带给你的,是人的氛围。

陈向宏:共生思想下的古镇保护与开发

陈向宏:共生思想下的古镇保护与开发

陈向宏:共生思想下的古镇保护与开发关注一下又不会怀孕!陈向宏先生在组织古镇保护和从事旅游开发方面至今已有十多年一线操盘经验。

1999年带领团队本着“尊重历史,保护为先”的先进开发理念,使乌镇从一个日趋衰落的江南小镇迅速发展成为国家级首批历史文化名镇和国内外著名的旅游景点品牌。

2010年8月,再次带领他的团队奔赴北京古北司马台长城,在“乌镇模式”的成功经验基础上,结合北方“山”、“水”、“长城”、“民俗文化”、“北方建筑风格”等多种创意要素,力求在长城脚下打造一个兼具“观赏性”、“参与性”、“体验性”、“实用性”的综合旅游目的地,为乌镇旅游开创连锁景区迈出重要一步。

“共生思想”是建筑师黑川纪章提出的21世纪新理论。

“共生”一词是宗教“共存”与生物学共栖”重叠组合创造出来的概念,涉及人与自然的共生、理性与感性的共生等。

在中国古镇保护与开发的问题上,就存在许多不同诉求的共生情况,其中,古镇的保护与开发就是最典型的共生问题。

乌镇是中国江南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六个古镇中,无论保护还是旅游,都是起步最晚的。

起初乌镇没有景点,只有一个用来政府接待的茅盾故居。

乌镇是有1300多年的古镇,在浙江桐乡市,它有四条街,呈十字形,历史上成为东栅大街、西栅大街、南栅大街和北栅大街。

1一期保护开发工程(东栅景区)2001年,乌镇东栅景区正式对外开放,以其原汁原味的水乡风貌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一跃成为中国著名的古镇旅游胜地。

1.特点一期保护工程突出了历史街区建筑立面、街区道路路面、河道水面的“三面”的风貌整治,同时对重点历史保护的厅堂及建筑进行了修复,并实行了管线地埋、污水管道铺设等基础设施的改造。

一期的保护是目前大多中国古镇保护进行的实施模式。

2.做法坚持整体风貌整治优化最初东栅没有旅游规划,只有一个200米长的保护规划。

通过对知名古镇的大量考察,乌镇大胆的提出整体风貌优先的做法。

为了确保更加古朴纯粹,除了河道清淤、管线地埋等措施,乌镇还成为所有古镇中第一个进行拆迁和搬迁工作的,现今,整个东大街原有建筑的比例大概只是40%,60%都是后来建设的。

“乌镇总设计师”陈向宏

“乌镇总设计师”陈向宏

“乌镇总设计师”陈向宏作者:来源:《商周刊》2014年第24期11月9日,第二届乌镇戏剧节在浙江乌镇落下帷幕。

乌镇戏剧节成功地把自己变成了一种值得瞩目的文化现象,大戏越演越多,青年竞演一票难求,大师论坛听众挤爆……作为“乌镇总设计师”、乌镇戏剧节发起人、戏剧节主席、现任乌镇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陈向宏表示,未来的乌镇,将从观光小镇和度假小镇逐渐过渡到文化小镇,“乌镇戏剧节是一个梦,圆了戏剧人的梦,也圆了乌镇的梦”。

陈向宏是乌镇的掌门人,他迁出了西栅几乎所有的原住民,但留下了一个干净整洁、井然有序、古朴优美的古镇;他大手笔投入,在古镇保护上对修旧如旧又倍加苛求。

他运作乌镇的模式有叫好声,也有争议声。

根据一项数据显示,去年,乌镇景区游客接待量就突破600万人次,超越黄山,一举成为了全国第一。

单就商业运作模式,乌镇无疑是成功的。

或许在找到一条更好的道路之前,他的这种“就算不能保留古镇的灵魂,也要尽可能完整保留古镇躯壳”的方法,不失为一种可供参考的尝试。

旧貌与新颜在中国,古镇开发早已如火如荼,当年很多景区还是观光小镇时,陈向宏已想到把西栅打造成休闲度假小镇。

1999年,时任乌镇镇长兼乌镇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的陈向宏开始接手乌镇的开发工作,在其商业运作下,乌镇对所有历史街区重新定位,大量收购旧石板、旧木料门窗,使得乌镇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它的原真性。

2001年后,乌镇开始闻名全国,成为中国古镇旅游最早的代名词之一。

作为土生土长的乌镇人,陈向宏对乌镇的感情很深。

他记忆里的小镇曾经很摩登。

家里有蔡司相机,外婆家还有真正的手摇唱片机、有“狗听牌”黑胶木唱片,唱片里有首歌叫《蔷薇蔷薇处处开》。

乌镇处于苏杭沪中间,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每晚四点钟,都有一班大城市开来的轮船停靠在乌镇码头,上海的信息能很快传到乌镇。

当时大户人家子弟木心,在家里弹钢琴、看西洋画册。

“儿时古镇的景象深深印在我的脑海中。

”在乌镇西栅重新规划开发的时候,他一张手稿、一张手稿画出了儿时乌镇的样子,以至于如今游客看到的乌镇,就近乎他儿时的样子,原汁原味。

【奇创观察】下一站,乌村——坚守探索,解密乌镇风雨18年

【奇创观察】下一站,乌村——坚守探索,解密乌镇风雨18年

【奇创观察】下⼀站,乌村——坚守探索,解密乌镇风⾬18年导⾔2016年6⽉25⽇,第14届中国乌镇童玩节在乌村开幕,⾄此1⽉9⽇开业的乌村也已运营近半年,值此之际回顾乌镇的发展历程,虽起步较晚,却⼀次⼜⼀次引领着中国古镇发展的新浪潮。

1999年乌镇景区总设计师陈向宏总裁⾛马上任,作为乌镇⼈,怀着对这⽚⼟地深沉的爱与执着的情怀,陈总在家乡⼀守就是18年,⽤⾃⼰的脚,访遍江南各⼤古镇,丈量着乌镇的⾓⾓落落,从东栅、西栅到乌村,⼀点⼀滴描绘着实现着⾃⼰⼼中的乌镇。

“⼭⾼⼈为峰”,在陈总的带领下,相信乌镇探索之路将会越⾛越精彩。

⼀、18年历程概要:⾏进中的蜕变三部曲作为江南六⼤古镇的后起之秀,乌镇的保护和开发起步最晚却发展迅速,短短⼗⼋年,经历了观光旅游、度假休闲和新型⽂化⼩镇三个发展阶段,先后打造出东栅景区、西栅景区和乌村景区,以其独特的“乌镇模式”为业界所认可,并借助戏剧节、世界互联⽹⼤会⼀次次吸引世界的⽬光,成为了古镇开发保护的新样本,堪称“中国第⼀古镇”。

江南六⼤古镇旅游发展对⽐数据来源:⽹络2001-2015年乌镇景区年接待游客量(万⼈次)资料来源:凤凰⽹⽂化陈向宏专访、中青旅年报从观光旅游起步:东栅1999年,乌镇启动古镇保护⼯程。

当时,周庄、同⾥已经名扬天下,乌镇唯⼀现成的旅游资源是东栅年接待3万⼈次的茅盾故居。

乌镇以“⼀⽚破房⼦、⼀⽚⽼房⼦、⼀⽚旧房⼦”的东栅为起点,从观光旅游起步,“⼀年起步,⼆年成形,三年初见成效”,2003年刘若英和黄磊合作的电视剧《似⽔年华》使⽆数⼈知晓了乌镇,带⽕了东栅,这⼀年收回所有投资,营收3000万。

⽬前东栅有超过20个⽂化景点4场民俗表演总计2-3⼩时的经典观光游线。

与西栅相⽐,东栅⼩⼀些,更加⽣活化和平民化,适合体验原汁原味的⽔乡风貌和⽂化底蕴。

观光景点→度假休闲中⼼→新型⽂化⼩镇:西栅2003年底,投资10亿的西栅启动建设。

与东栅以旅游观光为主题不同,西栅是商务旅游、休闲度假为主,它完全颠覆了古镇观光游览思维,以居民全部搬迁的⽅式⼀劳永逸的保证了古镇经营开发的⾃主权,探索从观光景点向度假休闲中⼼转型。

乌镇掌门人陈向宏庖丁解牛“乌镇模式”

乌镇掌门人陈向宏庖丁解牛“乌镇模式”

乌镇掌门人陈向宏庖丁解牛“乌镇模式”从国际戏剧节到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一次次吸引世人的目光,也成为了一个古镇开发保护的新样本。

一个默默无闻的小镇,是怎样一步步蜕变成世界瞩目的古镇?乌镇现象又是怎样形成的?相伴乌镇保护开发15年的“乌镇总设计师”、乌镇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陈向宏,一一道来。

光保护好一个个点还不够问:从8小时的话剧如梦之梦、备受关注的乌镇国际戏剧节,再到刚刚落幕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在很多水乡古镇长着同样面孔的当下,乌镇很是与众不同。

您觉得乌镇不同于其他古镇的禀赋是什么?陈向宏:长三角的古镇确实都很像,乌镇也不例外,在保护之前,它与朱家角、周庄的建筑风格大同小异。

1999年我刚到乌镇时,恰逢文保专家阮仪三教授牵头6个古镇联合申报保护,乌镇起步最晚,保护基本没有。

触目所及,就是一片新房子、一片老房子、一片破房子。

谈得上保护的只有茅盾故居,旅游业态几乎一片空白。

所以乌镇的保护和发展,不是一蹴而就,或者天赋异禀,而是随着保护理念的推进,不断在与时俱进。

问:从1999年筹备开发到现在15年过去了,乌镇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镇成长为世界瞩目的名镇,主要走了哪几步?陈向宏:我把乌镇的保护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步是起步阶段。

1999年,乌镇的开发保护正式开始,当时以观光旅游为主。

我一开始先选了开发东栅,因为茅盾故居在那里,占地比较小,风貌却被破坏得厉害,比较适合作为试点进行开发,便于积累经验。

问:从点上的开发起步,后来怎么过渡到面上的整体规划?陈向宏:那时候,我经常去参观其他古镇。

看得越多越明确了一点:不能在古镇上选几个点,光保护好一个个点还不够,一定要强调整体风貌的保护。

比如,很多古镇的天际线,几乎都被杂乱的电线分割得支离破碎,乌镇一律采取管线地埋。

所以现在的乌镇,你几乎看不到一根错乱的电线,视觉感觉很好。

我们拆迁了一些与古镇风貌不和谐的房子。

修复老建筑时,坚持用旧料恢复故居的模样,修旧如故。

陈向宏:从商业走向公益,他能为贫困的乡村找到新出路吗?

陈向宏:从商业走向公益,他能为贫困的乡村找到新出路吗?

陈向宏:从商业走向公益,他能为贫困的乡村找到新出路吗?陈向宏:乌镇景区、古北水镇(北京)景区总规划师、设计师及总裁,国内著名大型景区建设管理的实践专家。

2013年组建中景旅游管理(北京)有限公司,致力于国内景区建设与连锁管理。

提到陈向宏,人们总会想到他最出名的作品乌镇景区和古北水镇景区,现在他把目光转向了下一个村落——长江村。

在这里,他想做一个与之前相比完全不同的公益项目,用旅游为这个资源条件并不发达的乡村解决贫困问题,也为更多面临类似处境的贫困乡村找到新的出路。

在今年9月山东滨州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古村镇大会上,陈向宏作为大会嘉宾将带来精彩演讲,更多传统村落保护与活化的实践者也会在「互通:基层实践&志愿者服务」分论坛分享他们的实践和心得。

《灵犀》抢先采访了陈向宏,和他一起聊一聊长江村的现在和未来。

长江村项目初心涧度假酒店选址//对话陈向宏:长江村的现在与未来//灵犀:您设计、开发、运营旅游产品已经有很多年的经验了,例如乌镇、古北水镇,您为什么会把目光转向长江村呢?陈向宏:我一直觉得贵州是一个很好的旅游目的地,生态环境非常好,特别是这几年交通也得到了质的改变,所以我觉得贵州未来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差不多五年前,公司组建调研组到贵州这个地方进行调研,调研了不下10次,我发现贵州还有好多不发达的地区,好多偏远的山村无论从生产条件还是生活条件都处于很低端的状态,老百姓的生活跟我们目前的社会甚至是有点脱节的。

我也看到了政府对扶贫、旅游开发倾注了很多精力和财力,但是似乎还没有找到一个好的途径跟方法,所以当时我萌生了一个想法:能不能把我们的单纯投资行为转化成通过发展旅游来实现扶贫呢?我个人想法是,以符合当地实际的手段,以最少的或者说以一个精准的成本来实现整个地区的农民收入、生态环境的改善,实现脱贫,这里面主要就是要找到一种合适的手段跟合适的方法。

我认为旅游确实是一个很合适的产业。

长江村其实从旅游资源条件来说在贵州是处于一个中等偏下的水平,但我觉得,我们不是去做锦上添花的事情,这个地方老百姓确实非常贫困,我想挑这个地方不仅可以更好地诠释我们的理念,另一方面我们做的东西在未来可以有普遍的推广意义。

乌镇戏剧节策划方案

乌镇戏剧节策划方案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乌镇戏剧节策划方案篇一:【尝鲜】《惊奇的山谷》:乌镇戏剧节传统的一部例外【尝鲜】《惊奇的山谷》:乌镇戏剧节传统的一部例外众所周知,乌镇戏剧节有一个传统,即参展剧目只能在乌镇上演。

但在今年刚刚落幕的第三届乌镇戏剧节上,却出现了一个例外——由著名导演彼得·布鲁克指导的《惊奇的山谷》。

这部舞台剧不仅作为戏剧节的闭幕大戏在乌镇上演,更登上了北京、上海等城市的舞台。

●《惊奇的山谷》为何能成为例外?作为乌镇戏剧节的艺术总监,孟京辉将这次例外解释为依据本届戏剧节主题所进行的创意之举。

因为这一届乌镇戏剧节的主题是“承”,而选取彼得·布鲁克指导的这部作品,让其从乌镇出发前往全国各地则正好能呼应这一主题的深刻内涵。

显然,《惊奇的山谷》能成为这次例外的关键就在于它的导演。

那么彼得·布鲁克是谁?为何能促使《惊奇的山谷》成为这次例外?其实,初次读彼得·布鲁克的名字,可能会让很多人首先联想到另一个相似名字——“现代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

而在戏剧界,彼得·布鲁克也是这样一名“管理学大师”:曾在皇家莎士比亚剧院担任导演的他,现在领导着位于巴黎的国际戏剧研究中心,所著的《敞开的们》、《空的空间》等书籍更已成为戏剧理论界的经典。

特别在《空的空间》中,彼得·布鲁克更对戏剧发表了他的27种理解。

无论是“如果演员不再去刻意寻找安全感,真正的创造力就会充满了空间”,还是“能量本身并没有形式,但是它有方向,有力量”??无一不在揭示着成功戏剧的真理。

因此,有些人将其称为当代戏剧泰斗或戏剧界仰望的大师,自然也就造就了《惊奇的山谷》这部乌镇戏剧节的例外。

●《惊奇的山谷》有何与众不同?尽管彼得·布鲁克的泰斗身份造就了这次例外,但细细看过《惊奇的山谷》的观众们也会发现这次例外即使不囿于导演的身份,也可能成为必然。

因为正如彼得·布鲁克对著名导演林兆华说的那样“请把《空的空间》扔掉吧”,《惊奇的山谷》是站在他过往理论基础上的又一次突破和创新,会让看过的观众在简单的场景变化中感悟到舞台剧的魅力,更是一种对“承”的诠释与解读。

乌镇是怎么操盘戏剧节的?(附陈向宏手绘设计图纸)

乌镇是怎么操盘戏剧节的?(附陈向宏手绘设计图纸)

乌镇是怎么操盘戏剧节的?(附陈向宏手绘设计图纸)如今,身边越来越多的上海文艺圈、时尚圈的朋友们开始去乌镇参加戏剧节,就如同越来越多的朋友们去无锡拈花湾禅修度假一样,这俨然成为上海近两年的一股新的文化旅游的时尚。

从专业角度来看,乌镇作为中国文化旅游界最著名、生意最好的景区,其所操盘的戏剧节的主题活动,是少有的可以跨界超越旅游行业内、成为时尚圈的大事的活动营销事件。

那么乌镇戏剧节发展至今,到底是如何操盘的?今天我们来看看乌镇自己的解读。

等忙过这段时间,我将给各位仔细分析乌镇戏剧节的操作模式、运作特点和运作手段。

下面我们先来看乌镇自己的介绍和分析。

刚刚过去的10天里,无疑是属于乌镇戏剧节的10天。

自10月13日盛大的“三剧开幕”以来,22部特邀剧目的接连首演、17组青年竞演的激烈角逐、1900场次古镇嘉年华的街头演出、19场次戏剧活动,乌镇成了戏剧的海洋。

立足当下、“眺”望未来的第四届乌镇戏剧节,实现了对戏剧的承诺,为来自全球的艺术爱好者们提供了高潮迭起的梦幻之旅。

回望20多天以前:10月10日,离乌镇戏剧节开幕还有3天,导演王翀坐在墙根下看乌镇日月广场上搭建的舞台,他的剧《群鬼2.0》还有3天就会在这里上演。

他来乌镇有段时间了,然而不真实的感觉从未离开。

“这里是中国的拉斯维加斯”,整个西栅,就是个巨大的做梦的舞台。

除了“拉斯维加斯”,在很多艺术家、专家的形容里,都会为乌镇冠上与梦相关的名号,“乌托邦”、“梦开始的地方”……姚燕是乌镇本地人,她不关心乌镇名号里的众多后缀,她关心的是11号,她打电话想订周末的戏票,带女儿去看剧,女儿点名要看的“水中之书”没票了,其他热门的开幕戏《大鸡》、《群鬼2.0》、《妈妈的诗》票都已售罄,她有些发急,是去看相对更小众的青年竞演的戏呢?还是推后一周,去看最后几部还有票的戏。

但没能犹豫多久,青年竞演的戏票预定也都没戏了……10月11日,乌镇戏剧节前两日,乌镇旅游的掌舵人陈向宏尚还在乌镇旅游在贵州的开发项目忙碌,戏剧节的艺术总监孟京辉孟导在乌镇旅业的管理中心大楼会议室里,直接给公司的全部中层干部开会,确认进程,细致地分配接下来戏剧节的任务。

2024届辽宁省瓦房店高级中学高考语文四模试卷含解析

2024届辽宁省瓦房店高级中学高考语文四模试卷含解析

2024届辽宁省瓦房店高级中学高考语文四模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传统史官将宋徽宗列入负面教材,认为他应该为北宋末年的“靖康之耻”负最大的责任。

《宋史·徽宗本纪》的记戴就是对宋徽宗的___________________:“特恃其私智小慧,用心一偏,疏斥正士,狎近奸谀……君臣逸豫,相为诞谩怠弃国政,日行无稽。

”今日主流的历史研究者对宋徽宗的评价,基本也是持类似的观点。

但另一方面,哪怕是那些对宋徽宗的治国理政很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也无法否认他在艺术领域的才华与成就。

在当时,金国的皇帝章宗就是宋徽宗的粉丝,他的书法“悉效宣和字(瘦金体)”,他还刻意模仿徽宗的绘画偏好。

而在今天,()。

传统史官乘承经史观念,强调修史的目的是“以史为鉴”,因此容易出现裁剪历史、以是非遮蔽史实、忽视历史丰富性的问题。

从某种意义上说,宋徽宗本人就是这种史笔的“牺牲品”。

美国华盛顿大学教授、汉学家伊沛霞女士的《宋微宗》一书却________,立足于史料,呈现了一个立体化而非脸谱化的宋徽宗形象,展现了一名“艺术家皇帝”的个人魅力,读来令人_____________。

伊沛霞女士凭借一种异于国内历史研究者的视角,利用西方学术背景来解读人物,她更对宋徽宗充满了“理解与同情”。

这种解读有助于我们摆脱单一视角来看待这位个性鲜明的北宋君主虽然伊沛霞对宋徽宗的某些辩解缺乏足够的说服力,但她对宋徽宗的整体还原还是成功的。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不刊之论不以为意不落窠臼拍案叫绝B.盖棺论定不以为然不落窠臼耳目一新C.不刊之论不以为然别出心裁拍案叫绝D.盖棺论定不以为意别出心裁耳目一新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徽宗的艺术魅力吸引很多文艺青年,他被亲切地称为“胖佶”B.徽宗被亲切地称为“胖估”,他的艺术魅力吸引很多文艺青年C.很多文艺青年也被徽宗的艺术魅力吸引,亲切地称他为“胖佶”。

志存高远求精品——陈向宏谈乌镇旅游开发

志存高远求精品——陈向宏谈乌镇旅游开发

在世界众多发展 中国家推广乌镇的做法。 总结三年来的经验 , 我 认为, 乌镇模式 ”主要包含两层 内容:一是坚持科学保护与合 I 3 2

— — 童 ——
维普资讯
酥向宏:在古镇开发 中,要做 到科学保护与合理开发的有 效结合 ,确 实非常难 ,刚到乌镇 时,什 幺都 不懂 ,不知 从哪儿
了,再一下子掀起红盖头,这就是乌镇给人的一个 “ 喜 ” 惊
Hale Waihona Puke 扦:乌镇 曲建谣速 度和开茧致王是有 一共 睹曲,观在莓 蔫界有 了 乌镇挂 成 曲说 法。 晾 t任,作 为 i抖乌镇古 镇像 护与稚 蔫开茧曲期 羊, 惠是 恙矗理 解 “乌镇 模 式 曲?
际向宏:击年上半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主任明
嘉杨女士一行来乌镇考察 ,对乌镇的古镇保护与整治工程 中体 现 出的先进理念 、规范严格 的保护 技术和手段 以及整个工程的 运作 方式相 当感 兴趣 ,称乌镇成 功地走 出了一条 能从 当地实 际
出发 ,依靠市场机制 ,达到保护历史街道与开发 当地旅游和谐 发展 的新路子 ,并要求乌镇将整个过程制作成光盘,联合 国要
熟景区必须花 5 1 年时间来完成,而乌镇仅用了 2 —0 年时间就完
成了,这就是 “ 乌镇速度 ” 。乌镇 自20 年 元旦正式对外开放 以 01
来,确实是创造 了一系列奇迹 :成功举办 了第五届茅盾 文学奖 记者 :江南古旗 乌镇蔫推 出仅一年,就创 造 了一 l列奇畦,
被业内人士称为是莓蔫界异 军突起 畸一 匹“工马 ’ 谙问晾 i任, 怠是恙矗看 待逮个 问盟 畸?
记者 :江南六土古镇 ,在地理位 王上比较邻近.近 几年 曲
宣晨郝 比接快, 听说 还垂作 为一个群体 中报世 界文化遗 产。 乌 稹 有哪 些优势?又是如何构 置 ●己曲竞 争能等?

乌镇:从破烂小镇变为中国名片,我的6400字运营心得!

乌镇:从破烂小镇变为中国名片,我的6400字运营心得!

导读乌镇景区、古北水镇(北京)景区总规划师、设计师及总裁,国内著名大型景区建设管理实践专家陈向宏,在混沌大学首次公开授课。

为我们讲述他如何将自己家乡乌镇,打造成世界级观光小镇。

我出生在乌镇。

我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是乌镇人。

乌镇以前不是一个旅游小镇,而是一个破破烂烂、毫无知名度的小镇——跟中国江南的大多数古镇一样。

它做旅游比周庄晚了十年,比西塘晚了四年。

有人说,乌镇是新建的。

也对。

原来乌镇西栅这一块,就只有6万平方米,现在有50多万平方米,这是对的。

但也不对。

桥还是原来的桥,街还是原来的街,重要的节点都在。

我概括了一下我的人生,在膨胀期也有很多梦想和雄心:比如,要做中国旅游业的老大。

但至少,在最初的15年,我都只在专心致志做乌镇。

我只做了两件事。

第一,我做了一个壳。

第二,往壳里装新东西。

打比方,就是像是一个老奶奶,满嘴掉得只剩一颗牙。

我没有把她最后剩下的那颗老牙拔掉,做出一副全套的假牙给她装上去。

而是做了自然的生态牙给她镶上去,给了她一口完整的新牙。

这两件事始终围绕着一个基点:体验。

差异性形成竞争壁垒乌镇为什么会成功?有两点:第一,创新;第二,实干。

这两点始终要有一个目标——我们要做的乌镇是不一样的。

乌镇从观光小镇到度假小镇到文化小镇,核心是从资源产品和精神形态上制造差异性,生成商业模式,形成竞争壁垒。

焦裕禄说过一句话,让我记忆极其深刻:不嚼别人的馍。

什么意思?别人嚼过的馍,也就是馒头,我不嚼第二次。

这就是差异性。

乌镇开发保护一期工程——东栅景区(观光小镇):放大资源的差异性,构建观光类产品的观感体验感受,形成景区生来居上的独特优势。

那时候我用了半年把中国当时有名的几个古镇都看了一遍,发现它们有几个共同点:所有的古镇都不是一次开发的。

它们的形成,都是某个领导想起这件事,老百姓后面跟上,逐步开发的。

没有完整的产品形态考虑,甚至没有停车场。

所以,乌镇的东栅,是第一个建立停车场的景区。

点经营为主。

至今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很多景区,这里卖个东西,那里挂个喷绘,导游拼命讲“我们这里什么皇帝来过,出过多少圣人,有过多少状元”。

“油腻旅游”的生活突围

“油腻旅游”的生活突围

48摘要:最近冯唐写了一篇文章,叫“油腻中年男”,笔者将中国旅游业类比 “油腻中年男”,太老于世故、四平八稳、顺应着这个社会,却积习难返产生一些顽固的弊端。

旅游是生活,某种意义首先就是一个业内人或者说一个行业灵魂的创新、激情。

你看中国有很多大的旅行社,如果从旅游主业务来说,一年税后净利超过一千万的,在中国可能不到10家。

因此,中国的旅游业面临着一场从“油腻”到“清新”的突围战,而这场战役的核心正是生活场景的构建。

关键词:旅游景区;生活场景;改造策略中图分类号:F29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9138-(2018)02-0048-53收稿日期:2017-12-04作者简介:陈向宏,乌镇(乌村)景区、古北水镇景区独立规划设计师、总裁。

“油腻旅游”的生活突围陈向宏49CHINA REAL ESTATE1从旅游是“风景”到旅游是“生活”的转变我们熟悉的旅游都是对景点景区征服式的旅游。

比如在长城拍张照片,就觉得已经爬上长城了,完成了长城的旅游。

这是传统意义上观光旅游固定的模式。

我们今天要做的是概念的旅游,是从旅游到风景→旅游到概念→概念到生活的转变。

2017年10月我们股东在江苏宜兴签了一个项目,宜兴是紫砂之都,是一个产紫砂壶的地方。

我们一开始希望做一个紫砂小镇。

到公司注册的时候,我思想斗争了好几个晚上,与项目投入负责人商量,我觉得紫砂从大的概念来说,即从泛紫砂来说是“窑”。

窑是什么?从哲学上来说,窑是一个历炼淬变的过程,是一个变化的过程。

所以我觉得第一项目不能局限在紫砂当中,不做紫砂的展示,而是做紫砂的生活。

紫砂的生活是什么?这个地方还有茶山,要做禅茶的生活,禅茶的生活是什么?要做大隐隐于世的生活。

刚好这个地方有一个巨大的湖,所以我把这个项目的名称改了,改成“窑湖小镇”,因为我希望它不仅仅是紫砂,而是有关紫砂的生活。

可能有人问:这样怎么表达当地紫砂的特色?我说我只想做美景之下拿着紫砂锅烧你们当地最美的美食,之后拿着紫砂壶泡当地最好的茶叶,最主要的让所有造访者感受这种来自紫砂世界的质朴。

乌镇现象

乌镇现象

乌镇现象作者:石更刘旻海欣来源:《齐鲁周刊》2018年第43期一年一度的乌镇戏剧节开幕了。

2018年,已是它的第六届。

有人说,来到乌镇,从此余生皆假期。

无数人奔赴于此,无数故事发生于此。

这些文化艺术活动,让乌镇区别于江南其他同类别的水乡——在各个行业都在强调打造文化IP的时候,戏剧节、艺术展、木心美术馆等等,从不同角度扎实地建立起了“乌镇”的独有品牌。

“文化活动就是放大IP的最好手段。

”乌镇戏剧节主席、乌镇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陈向宏说。

以戏之名,聚众狂欢在全年中,乌镇“戏”最足的时候便在这十一日。

10月18日,第六届乌镇戏剧节开幕。

来自世界各地的上百组艺术表演团体,各凭创意,将以乌镇西栅内一屋一桥、一草一木为舞台,献上全天候无间断的精彩演出。

剧场里,人们可以领略到世界顶尖的好戏,甚至会在台下压低的帽檐下发现一张大明星的脸——徐峥、黄磊、谢娜、何炅……但在这里,他们基本不会遭到簇拥围堵,因为戏剧才是绝对焦点。

买张剧票,花上數十分钟,静静地看一场戏剧。

一呼一吸,一张一弛。

每一个动作与细节迸发出惊人的力量。

不曾做过的,未敢表露的,从未思考过的,在这个舞台上,张狂,内敛,癫狂,含蓄。

一束光,一把椅子,一个人,一群人。

剧场外,同样有“戏”。

刚观看完一场热情洋溢的弗朗明戈舞蹈,一转身就踏入了另一场来自异国的“爱情风波”;走走停停,忽然听见一阵“哈哈”大笑声,原来是角落里正在上演的温情默剧;累了,随意找一处美人靠休息,却不知从何处传来“咿咿呀呀”的唱腔,一回头,只见那小桥流水下的摇橹船上站着披挂戴冠的花旦,唱着曲调婉转的戏词。

戏剧节期间,乌镇嘉年华让整个古镇变成了一座没有围墙的乐园。

不用刻意寻找,它在任意一个角落;也不用刻意停留欣赏,因为你和它一样,都是乌镇整个大舞台上的演员。

有戏迷说,“古镇嘉年华,是一个没有边界的乌托邦国度,将所有的无常变化都抛之脑后,开心是主旋律,大家以戏之名,聚众狂欢。

”戏剧节期间,数十场“小镇对话”轮番上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月9日,第二届乌镇戏剧节在浙江乌镇落下帷幕。

乌镇戏剧节成功地把自己变成了一种值得瞩目的文化现象,大戏越演越多,青年竞演一票难求,大师论坛听众挤爆……作为“乌镇总设计师”、乌镇戏剧节发起人、戏剧节主席、现任乌镇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陈向宏表示,未来的乌镇,将从观光小镇和度假小镇逐渐过渡到文化小镇,“乌镇戏剧节是一个梦,圆了戏剧人的梦,也圆了乌镇的梦”。

陈向宏是乌镇的掌门人,他迁出了西栅几乎所有的原住民,但留下了一个干净整洁、井然有序、古朴优美的古镇;他大手笔投入,在古镇保护上对修旧如旧又倍加苛求。

他运作乌镇的模式有叫好声,也有争议声。

根据一项数据显示,去年,乌镇景区游客接待量就突破600万人次,超越黄山,一举成为了全国第一。

单就商业运作模式,乌镇无疑是成功的。

或许在找到一条更好的道路之前,他的这种“就算不能保留古镇的灵魂,也要尽可能完整保留古镇躯壳”的方法,不失为一种可供参考的尝试。

旧貌与新颜在中国,古镇开发早已如火如荼,当年很多景区还是观光小镇时,陈向宏已想到把西栅打造成休闲度假小镇。

1999年,时任乌镇镇长兼乌镇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的陈向宏开始接手乌镇的开发工作,在其商业运作下,乌镇对所有历史街区重新定位,大量收购旧石板、旧木料门窗,使得乌镇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它的原真性。

2001年后,乌镇开始闻名全国,成为中国古镇旅游最早的代名词之一。

作为土生土长的乌镇人,陈向宏对乌镇的感情很深。

他记忆里的小镇曾经很摩登。

家里有蔡司相机,外婆家还有真正的手摇唱片机、有“狗听牌”黑胶木唱片,唱片里有首歌叫《蔷薇蔷薇处处开》。

乌镇处于苏杭沪中间,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每晚四点钟,都有一班大城市开来的轮船停靠在乌镇码头,上海的信息能很快传到乌镇。

当时大户人家子弟木心,在家里弹钢琴、看西洋画册。

“儿时古镇的景象深深印在我的脑海中。

”在乌镇西栅重新规划开发的时候,他一张手稿、一张手稿画出了儿时乌镇的样子,以至于如今游客看到的乌镇,就近乎他儿时的样子,原汁原味。

陈向宏仍旧记得刚刚开始开发乌镇时的情景,“三句话:一片新房子,一片老房子,还有一片破房子。

乌镇有1300多年历史,其实使它遭受最大破坏的不是‘文化大革命’,跟中国有些古镇一样,真正被破坏应该是近20年,城镇在向城市化、工业化迈进的过程中。

”乌镇的道路也是“摸着石头过河”。

1999年,先开发的是乌镇的东栅,思路比较传统,一条老街加几个博物馆,临街的老房子修个外立面,然后破墙就开店了,全国很多古镇都是这样做的,古镇做的都是观光旅游。

2003年,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乌镇融资10亿元对西栅实施保护开发,保护工程是东栅景区的三倍多。

在东栅开发经验下,陈向宏不愿再走老路。

他提出了全新的古镇开发理念,也就是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西栅。

他所采用的方法,是把原住居民统一搬迁出去,整个古镇重新规划,在原有老建筑的基础上,对于古镇的布局、功能区――作出细致规划。

“几十万方的图纸,都是我手绘出来的。

”他回忆了古镇的样子,也呈现出现在古镇的样子。

“我觉得现在搞古镇太浮躁,恨不得两三年里就能把所有东西保护下来。

由于这种浮躁,根本不尊重现有的历史遗存,把一些不存在的历史遗存当作保护的对象,去造一些假的东西来恢复它,而把真正的民间很重要的历史遗存给忽略了。

很多人到乌镇来说:哎呀,水乡风味真浓,其实我们是讨了一个巧,就是用减法,把所有不协调的建筑通通拆掉。

”陈向宏说。

“这个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争论,我记得有十多个老头天天在新华桥上骂我,他们说从来没有看到过拆新房子的事,说我是个败家子。

但我觉得这一步走对了,因为乌镇本身的历史建筑并不出色,但是风貌更好,我们选择做风貌是明智的。

为了整体的风貌,我们不仅把所有的管线埋到地下,还把景区里所有店铺的产权都拿回来。

”的确,这样的做法,阻力是巨大的,投入也巨大,但他所收到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脏乱差不见了,甚至连那纵横交错的电线都不见了,街道整洁了。

“随着星级宾馆的开放、民宿房间的统一推出,游客来了,真的就住了下来,实现了休闲度假型的旅游设计。

”还有一个故事很能说明乌镇改造时经历的问题:乌镇景区拆迁过程中,一家人开出的条件是旅游公司把家里所有的东西都买走,“破破烂烂的东西开价很高”,但陈向宏还是答应了。

旧东西里有张床,陈向宏从旧床得到一个启示,开始到处收集旧床,修旧如旧后在景区开了个“百床馆”,结果这馆成了游客最喜欢去的地方之一。

“现在乌镇所有的老房子里面都装了宽带,有了无线网络,通了管道煤气和直饮水。

”陈向宏说,“我最不喜欢听一句话,就是‘房子是斜的,看上去很美,千万不要动。

’”古老的外壳和现代化的设施糅合在一起,美与不美交给游客用脚投票。

商业化与防止过度商业化乌镇另一个有意思的地方是,虽然投入如此巨大,但陈向宏始终用一种独特的方式在商业化与防止过度商业化之间平衡。

“我向来反对把古镇的保护和商业开发对立起来。

”他说,历史上的古镇都是商业繁荣发达、商贾云集之所。

“难道旅客只有看到,当地居民在刷马桶、用煤球生火,才叫这个古镇保护的原汁原味?游客眼中的风景,何尝不是居民的一种尴尬?”开发古镇前,陈向宏去别的古镇考察,觉得江南任何一个古镇的管理和经营模式,都不可取。

“周庄满街都是卖猪蹄的,过度商业化就是我的噩梦。

”因此西栅的对外招商,实行了一种看起来很极端的方法,即“一品一店”的方针。

陈向宏介绍,就是一个品种,在西栅只招一家店。

这里有大饼油条、有饭团包子,有卖蚕丝的,有卖金银的,但都是一种商品只开一家店,绝不重样。

为了控制店家的质量,西栅对商家有严格的规定。

开店之前首先有严格审核,审核通过后双方有严格的协议,在质量和价格上都有协定;开店后,景区会对这家店铺有严格的考核,一旦发现违规现象,立即处理。

“你看很多店面都关着,为什么?就是没有找到合适的住户与合适的商店。

我不愿意让同类的店开得太多。

这会让商业的东西侵蚀古镇。

比如开一家老茶馆,先是卖茶,慢慢地卖胶卷,发现胶卷的利润比茶大得多,后来又卖明信片等,最后茶只是点缀,变成了杂货铺。

我们在二期的时候在这一点上做得更极端,所有的承租户由我来发工资,你就是卖茶,亏的钱我补给你。

”陈向宏说。

受控制的,还有居民们家中的装修,空调安装必须要在一定位置。

不少家的水泥墙被还原成木板门,据说冬天会很冷。

一家因为是两层小楼,坚决不同意把家里的水泥墙拆掉,结果景区改造者就在他家门前搭建了一座三四米高的有着乌瓦的高墙,把一切都遮掩在墙后面。

景点里面的民宅要是晚上留宿客人,会受到保安检查,发生过游客住下来又被保安带出景区的事情。

居民说:“旅游公司禁止的理由是不安全,说什么万一失火怎么办,怎么那么容易失火?”而旅游公司的说法是,景区里过多的民间旅馆存在巨大的不安全因素,万一出事,影响的是整个景区声誉,所以不允许居民自家开旅馆。

陈向宏强调控制对于古镇保护的重要性。

他的行为与想法得到了很多人认同,前来拍摄电视剧的黄磊说:“相比起其他的江南古镇,没有过度商业化的乌镇像世外桃源。

”陈向宏对这样的结果还是不满意,他的理想状态中,乌镇的风景最好能恢复到100年前那样,朴素、清淡、繁忙的各色工匠各行其是地劳作――尽管这种劳动有可能只是演员在表演,他的“产品”绝对不能沦为别的古镇那样杂乱的小摊贩的天下。

陈向宏认为,“乌镇就像一个图书馆,很大的图书馆,历史有很多的残本孤本,还有破损,我像图书馆管理员,不停地去修复。

我到今天只做了50%,你看乌镇有四条街,就东大街西大街南大街北大街,到今天只做了50%,南栅北栅我没做,为什么没做?因为我个人认为觉得我还没有找到一种合适的机制。

”小镇未来与戏剧艺术梦古镇的发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陈向宏的思路也在不断提升。

曾经乌镇以茅盾为傲,但近年来,却又因木心而成为文学青年的圣地。

陈向宏坦言,请木心回来其实是一种直觉,从来没想过他名声会如此大。

这位在外界人眼中的文学大家,于陈向宏而言,更像一个脾气倔强的可爱老人。

“他是乌镇人,但离乡多年,邀请他回来我们前后花了五年时间,他跟家乡所有的人都断绝了往来,后来因为王安忆的认真热心,又引荐了陈丹青。

木心先生跟我谈的最多的是‘文艺复兴’,他说乌镇就是在文艺复兴,所有国家的文艺复兴都是从小城镇起来的。

这也是我有勇气做艺术节的原因2--。

”选择戏剧也是机缘巧合:“平遥有摄影节、束河有音乐节。

我觉得如果搞个电影节,目前乌镇也接待不了这么多人。

而戏剧节受众更多是年轻人,这和乌镇的目标人群也是吻合的。

又因为认识了黄磊和赖导,所以就做了起来。

”陈向宏说。

时光回溯到2002年,因为一部自导自演的电视剧《似水年华》,黄磊和那时还不知名的乌镇结下了不解之缘,也因为“不打不成交”,而在一次小矛盾之后和一手造就了今日乌镇的“总设计师”陈向宏成为莫逆之交。

2006年,黄磊主演了中国台湾导演赖声川的《暗恋桃花源》,一演就是七年。

在合作的第四年,黄磊郑重邀请赖声川去一个叫乌镇的地方看看,“那个地方可以做一个戏剧节,真的”。

“你真的应该到这个地方来看一看。

这个地方很特别。

”经常在世界各地旅行的经历,让丁乃竺觉得赖声川不会轻易被一个地方打动,但当她踏入乌镇的一瞬间,同样感受到“惊艳”:“西栅是一个封闭的空间,它本身就像一个巨大的舞台,这里所有发生的人和事,都像是这个舞台所发生的一切。

”常年参与世界各地戏剧节,让赖声川和丁乃竺感觉到乌镇的某种可能性:“全球很多地方都有戏剧节,但只有英国的爱丁堡戏剧节和法国的阿维尼翁戏剧节被大家记住了,为什么?苏格兰的城堡很多,法国的城堡也很多,但戏剧强大的生命力让这两个地方滋生出一种活的新的东西,让这两个地方被大家记住了,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既然如此,那么,乌镇也可以。

”黄磊、赖声川关于“戏剧节”的想法,与本来就打算做艺术节的陈向宏一拍即合。

于是,陈向宏带着赖声川一处处考察古镇里可供利用的老宅,赖声川挑选了6处“烂到不行”的老建筑,自己画图纸设计,改造成小剧场。

丁乃竺则开始在世界范围挑选合适的剧目和戏剧人,排档期邀请他们参与第一届戏剧节。

“乌镇同阿维尼翁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同为世界遗产,空间相对封闭,我不知道游客会怎么想,如果换作是我,在乌镇住上一周,白天闲逛,再看个五六部戏,是很过瘾的一件事。

”但戏剧节毕竟需要一个大型的现代剧场,陈向宏很快又拍板决定建一个。

赖声川找来了自己的好友、台湾知名建筑师姚仁喜,就这样,一个耗资4亿多元的工程就在乌镇景区入口处开工了。

紧赶慢赶,这个充满设计感的剧场建筑终于在3年后完工,而第一届乌镇戏剧节就在这样不可思议的“疯狂”里诞生。

黄磊、赖声川对于能在3年内把乌镇戏剧节办起来感到十分高兴,而对陈向宏来说,他所想的远不止一个戏剧艺术梦,而是这个小镇的未来。

探索文化转型自去年开启乌镇戏剧节,并连续两届大获成功后,让陈向宏觉得一个新的转折点到来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