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昆明的雨》公开课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教材八上第四单元第16课《昆明的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汪曾祺散文的语言风格。
2、从色彩、味道及人情味的角度理解昆明的雨的特点。
3、学习作品“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写作手法。
二、教学重点:
从色彩、味道及人情味的角度理解昆明的雨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
学习作品“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写作手法。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用《端午的鸭蛋》中关于鸭蛋的食用方法的文字导入(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短评文字风格(方言及趣味性)引出作者。
(二)作者及其作品风格介绍: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当代散文家、戏剧家、也是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汪曾棋的散文,“记人事、写风景、谈文化、述掌故,兼及草木虫鱼、瓜果食物,皆有情致”,好处是“文求雅洁,少雕饰,如行云流水”。语言风格上,则追求拥有平淡有味的情调,乡土方言的情节和恬淡幽默的情趣。引入课文。
(三)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1、昆明的雨有什么特点?
要求:边读课文,边从文中划出作者对昆明的雨的特点的相关描述。
明确:关键语句——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2、作者如何来描绘昆明的雨?
明确:作者通过写雨季里的各种景物、事物和人物的特点来表现昆明的雨的特点。
(四)精读课文,赏析品味
教师通过展示提示词,找准角度,体会昆明的雨的具体特点。提示词1:色彩要求:大家在文中划出所有描写中有色彩的句子、明确:浓绿的仙人掌、金黄
色的仙人掌花
浓绿色的草木
牛肝色的牛肝菌、浅绿色的青头菌、深褐带绿的干巴菌、浅黄色的鸡油菌黑红色的杨梅
白色的缅桂花、木香花
小结:五颜六色的昆明的雨
2
提示词2:味道
要求:大家细读课文,寻找文中的不同味道明确:
⑴菌子的鲜味
快问快答环节:①哪种菌子最便宜?
②哪种菌子既名贵又不贵?
③哪种菌子让作者的态度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
重点赏析“干巴菌”描写片段(关注两处特殊标点的使用“?!”,语气由怀疑转向赞叹。学生反复朗读,直到读出味道。)
⑵果子的甜味
重点赏析“卖杨梅的苗族小姑娘”的描写语句(关注外貌描写,表现作者的用心观察。学生反复朗读,读出甜美的味道。)
⑶缅桂花的香味
重点赏析对女房东送花的细节的描绘。
提问: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那是什么?明确:是女房东的热情好意,赠人香花,为他人送去心灵上的温暖。
提示词3:人情味
要求:再读全文,寻找文中的人情味明确:昆明人的风土人情(倒挂仙人掌)昆明生活的悠哉闲情(昆明人坐火车途中捡菌子的笑话及作者在酒馆里喝酒赏雨的时光)
卖杨梅的小姑娘的烂漫纯情送花的女房东的热情作者淡淡的思乡之情
小结:味美诱人的昆明的雨
(五)总结全文“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写作手法
(六)分享并学习作者的写作心得:
平淡的生活中并非没有写作素材,而是缺少发现写作素材的眼睛。也不一定轰轰烈烈的事情才具有价值,有时平平淡淡才是真,才更能打动别人的心。
(七)推荐书目:《汪曾祺经典散文选》
(八)课后作业:动笔写写“南京的雨”,也赋予它一种颜色、一个故事和一种味道。
六、教学反思:
这篇文章是部编教材改革后新增的一篇文章,文字量大,语言风格显著是其最大的特点。如何让学生在这么多的文字里去感受作者的语言风格,成为了我的备课重点。导入部分,我选择了作者的另一部作品《端午的鸭蛋》一文中对如何食用鸭蛋的细节描绘,让学生初步了解作者的语言特点。进入《昆明的雨》后,我找到了三个角度“色彩”、“味道”及“人情味”,由表及里,步步推进,让学生由浅入深地感受到昆明的雨原来这般模样(即原文中提及到的“明亮”、“丰满”、“令人动情”)。实际上课时,课堂达成度较高,学生学起来也有条有理。但是,个人在部分环节的语言串联上还存在一些问题,语言啰嗦等问题还需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