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饵料培养学结课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

枝角类通称水蚤,俗称红虫,属小型浮游甲壳动物,体长0.2~1mm,是淡水浮游动物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枝角类适应性广,繁殖力强,生长迅速,且营养价值高,干重粗蛋白含量达55%左右,特别是它的休眠卵能长期保存,需要时可随时孵化获得幼体,因此广泛作为育苗阶段的活饵料来源。但由于条件和种源的限制、天然枝角类资源不能满足育苗、育种生产的需要。因此,人工培养枝角类是解决鱼、虾、蟹类定塘开口饵料的重要途径,本文就简单的介绍一下枝角类的培养技术。

关键字

枝角类;培养技术;精养;

正文

一、枝角类的培养条件

枝角类培养对象应选择生态耐性广、繁殖力强、体型较大的种类。溞属中常见的大型溞、蚤状溞、隆重线溞、溞及裸腹溞属中的少数种类均适于人工培养。人工培养的溞种来源十分广泛,一般水温达18℃以上时,一些富营养水体中经常有枝角类大量繁殖,早晚集群时可用浮游动物网采集;在室外水温低,尚无枝角类大量繁殖的情况下,可采取往年枝角类大量繁殖过的池塘底泥,其中的休眠卵(冬卵)经一段时间的滞育期后,在室内给予适当的繁殖条件,也可获得溞种。枝角类虽多系广温性,但通常在水温达16~18℃以后才大量繁殖,培养时水温以18~28℃为宜。大多数种类在pH6.5~8.5环境中均可生活,最适pH值为7.5~8.0。枝角类对环境溶氧变化有很大的适应性,培养时池水溶氧饱和度以70~120%最为适宜。有机耗氧量应控制在20毫克/升左右。枝角类对钙的适应性较强,但过量镁离子(大于50毫克/升)对生殖有抑制作用。人工培养的溞类均为滤食性种类,其理想食物为单细胞绿藻、酵母、细菌及腐屑等。

二、小型培养

一般可用养鱼盆,花盆及玻璃缸等作为培养器具。如用直径85cm的养鱼盆,先在盆底铺厚约6~7cm的肥土,注入自来水约八成满,再把培养盆放在温度适宜又有光照的地方,使菌、藻类大量滋生繁殖,然后引入枝角类2~3克作种源。经数日即可繁殖后代,其产量视水温和营养条件而有高、有低。当水温为16~19℃时,经5~6天即可捞取枝角类10~15克;当水温低于15℃时,繁殖极少。培养过程中,培养液肥度降低时,可用豆浆、淘米水、尿肥等进行追肥。另外,

也可用养鱼池里换出来的老水作培养液,因这种水内含有各种藻类,都是枝角类的好食料,故培养效果效好,但水中的藻类也不能太多,多了反百不利于枝角类取食。下面介绍两种常用的培养液:1.班塔法用肥泥1㎏、马粪(经发酵)170克、过滤池水10升配培养液,将其放在15-18摄氏度下,经3到4天,用细筛绢过滤,然后再用过滤池水稀释(1:2或1:4)后即可用来培养枝角类。这样的培养液培养的枝角类常呈红色、产卵较多。2.绿藻法单细胞绿藻、小球藻、栅藻是枝角类的天然饵料,可直接用于枝角类的培养。另外每立方水体加硝酸铵3.5到35克,过磷酸盐6.6到24.6克,为确保藻类不断繁殖需经常追加这两种无机盐类。利用微藻和酵母为饵料时,小球藻饵料密度控制在2×10^6个细胞每毫升,扁藻控制在5×10^5个细胞每毫升,饵料密度过多反而不利于枝角类摄食。

三、大量培养

(一)精养

1.培养设备培养池10-100平方米为宜,水深80-100厘米,每池布设1-2个气石供充气。

2.培养用水枝角类的培养用水必须经过砂滤,去除大量敌害生物。为了提高培养成功率,首次接种的培养用水要预先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水体消毒,待曝气

1-2天水体无氯后即可接入枝角类。淡水种类可用曝气自来水,内陆盐水可在淡水中加入食盐或海水调节盐度。

3.接种枝角类接种的密度会影响培养的成败。一般接种密度小,在水体中不占优势,若有其他生物类群存在时,就容易被这些生物类群污染。因此,培养枝角类的接种密度越大,成功率越高,生长也越快。接种密度一般以100-500个每升为好。若培养枝角时种蚤不足,可降低培养水位,维持较高的接种密度,待枝角类长到一定密度再提高水位。

4.投饵枝角类的理想食物是单细胞绿藻、小球藻、酵母、细菌、以及植物汁。单独投以小球藻浓度为2.5×10^6-3.0×10^6个细胞每毫升,上午一次投喂;单独投喂面包酵母的饵量为30-40毫克每个每天,每天分上午和傍晚各投喂一次;两种混合投喂时,上午投喂小球藻2×10^6个每毫升,傍晚投喂面包酵母10毫克每个每天。

5.日常管理

(1)充气枝角对水中的溶解氧要我不高,达2-3毫克每升即可。因此培养时不充气或微充气,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大,逐渐加大充气量,若气量过大会影响

繁殖。

(2)温度、盐度控制据对多刺裸蚤的实验,在高水温下培养虽然增殖速度快,但缺乏持久性,在低水温下培养增殖速度慢。因此水温应控制在20-25摄氏度。海洋性和内陆盐水性的枝角类培养用水,由于培养过程中单细胞藻类而改变了盐度,均需进行盐度的调节。

(3)密度控制培养枝角类的种群密度不宜太大,不然会发生拥挤现象,生殖率降低,死亡率增高。因为种群密度太大时,饵料的获得量减少,排泄物增多,水质易恶化。这样种群生殖率就缓慢下来,甚至完全停止。但是,种群密度太小也不利于枝角类的生长,枝角类只有在适宜的种群密度时,生长量和生殖量才能达到最高限。枝角类的种群有个生长过程,可以用培养种群的幼体期个体和成熟期个体的数量比来判断种群的生长情况。当幼体期个体占60%时,种群处于增殖;相反,成熟期个体占60%时种群处于衰落期。控制枝角类的种群密度,一方面必须提供适宜的生态条件,另一方面对种群密度进行调整,如种群密度过小时,可增加接种量或浓缩培养用水;密度过大时,可扩大增养水体或采用换水的办法稀释水中的有害物质。对衰落期种群,应采取补充饵料数量和更换环境的办法。

(4)注意水质恶化枝角类由于摄食量大,且生产时易脱皮,池底污泥多,培养水体易恶化。因此,在培养过程中发现抱休眠卵的雌蚤大量出现,之后个体数急剧减少,即是环境不宜的表现,应及时换水。若池底污泥多,则必须移池重新接种培养。在室内水泥池培养枝角类,若单独投以面包酵母,则培养20天左右水质就会恶化;单独投以单细胞藻类,则培养过程一般能维持2个月以上;若混合投喂,则能维持30-40天。

6.收获在枝角类培养中,个体数增殖到高峰后,往往会出现急剧下降。因此要适时收获。半连续培养的方法就是当种群密度增长到影响个体生长时适当采收一部分,使之维持最适宜生长的种群密度。采收方法是在投喂饵料后枝角类大量浮游于表层,用100-120目的筛绢制成手抄网或锥网在水中反复拖捞,晚上也可以采用灯诱法捞取。

(二)粗养

1.纳水待清池药效消失之后,即可纳水入池。纳入的水必须通过80目的筛绢网过滤,以消除敌害生物,一次进水不宜过多,第一次进水约20-30厘米,待水中微藻培养繁殖达到一定浓度时再逐步增加。

2.施肥培养微藻纳水后即可施肥培养微藻。施有机肥时肥量为每667立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