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尔逊干涉仪 (14)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迈克尔逊干涉仪
迈克尔逊干涉仪是利用干涉条纹精确测定长度或长度改变的仪器.它是迈克尔逊在1881年设计成功的。

迈克尔逊和莫雷应用该仪器进行了测定以太风的著名实验.后人根据此种干涉仪研制出各种具有实用价值的干涉仪。

预备知识
⏹光程:光波实际传播的路径与折射率的乘积,
⏹光程差:,在杨氏干涉的例子里,它的光程差就可以表示为
⏹光程差与相位差的变换关系为:
⏹相干条件:两束光满足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相位差恒定时即可成为相干光源,这时的光
强应表达为:
令;对应的位相差为
⏹获得相干光光源的两种常见方法
1.分波阵面法:从同一波阵面上获取对等的两部分作为子光源成为相干光源;如杨氏实验等。

2.分振幅法:当一束光投射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时,它的所有的反射光线或所有的透射光线
会聚在一起时即可发生相干;如薄膜干涉等。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G2是一面镀上半透半反膜,M1、M2为平面反射镜,M1是固定的,M2和精密丝相连,使其可前后移动,最小读数为10-4mm,可估计到10-5mm, M1和M2后各有几个小螺丝可调节其方位。

当M2和M1’严格平行时,M2移动,表现为等倾干涉的圆环形条纹不断从中心“吐出”或向中心“消失”。

两平面镜之间的“空气间隙”距离增大时,中心就会“吐出”一个个条纹;反之则“吞进”一个个条纹。

M2和M1’不严格平行时,则表现为等厚干涉条纹,M2移动时,条纹不断移过视场中某一标记位置,M2平移距离d 与条纹移动数N 的关系满足。

迈克尔逊干涉仪示意
经M2反射的光三次穿过分光板,而经M1反射的光只通过分光板一次.补偿板就是为了消除这种不对称而设置的.在使用单色光源时,补偿板并非必要,可以利用空气光程来补偿;但在复色光源时,因玻璃和空气的色散不同,补偿板则是不可缺少的。

若要观察白光的干涉条纹,两相干光的光程差要非常小,即两臂基本上完全对称,此时可以看到彩色条纹;若M1或M2稍作倾斜,则可以得到等厚的交线处(d=0)的干涉条纹为中心对称彩色直条纹,中央条纹由于半波损失为暗条纹。

迈克耳孙干涉仪实验的内容(修订2005.9)
1.调节干涉仪并观察有关现象:
旋转底座下的螺母,调节干涉仪底座的水平。

打开激光电源,摆正干涉仪的两臂使动臂与光束垂直,静臂与光束重合,使细激光束的光点反射回激光器出射口,且使落在动镜和静镜上的激光光点位于镜中心。

调节静镜后面的螺钉使两个最亮的亮点重合(观察毛玻璃屏上两个反射镜一共有多少个亮点?分别走过的路径?思考哪两个亮点强度相差最小,且最强)。

将扩束镜插入光路,应该看到毛玻璃屏上的干涉环。

转动干涉仪的大鼓轮,使标尺的示数在30mm附近(注意整个调节过程在20-40mm范围内,不要超过,以免损坏仪器)。

然后转动大鼓轮和小鼓轮观察有关现象。

记录在下表中:
2. 测量氦氖激光的波长
将条纹调成同心园,注意螺距间隔问题和读数方法(依次读出标尺(精确到mm)、大鼓轮(以mm为单位,小数点后1-2位)、小鼓轮(小数点后3-4位为精确读数,第五位为估读位)。

记下
初始位置,按同方向旋转小鼓轮,使条纹吞(或吐)50环,记下当前位置,连续重复10次。

再反方向旋转小鼓轮,使条纹吐(或吞)50环,记下当前位置,连续重复10次。

用最小二乘法进行数据处理,并给出波长的不确定度的表达式。

思考题
1.在单色光干涉的条件下,去掉补偿镜是否影响实验的正常进行?
2.测He-Ne激光波长时,要求n尽可能大,为什么?测量数据的处理方法是什么?
3.如果去掉干涉仪中的补偿板,对哪些测量有影响?哪些测量无影响?
4. 白光干涉条纹的出现必须在两臂基本相等的条件下,为什么?
参考书目:
1.《大学物理实验》第二册,谢行恕康世秀霍剑青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中国大百科全书》I,II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3.《光学教程》姚启钧高等教育出版社
4.《光谱仪器设计》
<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