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流域水资源循环利用理念

合集下载

城市规划中的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策略

城市规划中的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策略

城市规划中的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策略在当今社会,城市化进程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大量资源的消耗和浪费。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中的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策略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城市规划中的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策略,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资源节约策略1.1 能源节约能源是城市发展中最重要的资源之一。

为了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城市规划师应该鼓励使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

此外,建筑物的能源效率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城市规划师可以制定建筑节能标准,并鼓励使用节能灯具和高效设备。

1.2 水资源节约水资源是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资源。

为了节约水资源,城市规划师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

例如,建立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用于植物浇灌和公共设施冲洗。

此外,城市规划师还可以制定合理的用水政策,鼓励居民节约用水。

1.3 土地资源节约土地资源是城市发展中的有限资源。

为了节约土地资源,城市规划师应该鼓励高密度城市化,减少城市扩张。

此外,城市规划师还可以制定土地使用政策,鼓励合理利用土地,避免浪费。

二、循环利用策略2.1 废物循环利用废物的产生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难题。

城市规划师可以制定废物分类和回收政策,鼓励居民进行废物分类,并建立回收系统。

此外,城市规划师还可以鼓励企业进行废物再利用,将废物转化为资源。

2.2 水资源循环利用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可以减少对自然水源的依赖。

城市规划师可以建立废水处理系统,将废水经过处理后再利用于农业灌溉和公共绿化。

此外,城市规划师还可以鼓励居民使用雨水和灰水进行植物浇灌。

2.3 能源循环利用能源的循环利用可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城市规划师可以建立能源回收系统,将废弃物转化为能源。

例如,城市垃圾焚烧发电可以将垃圾转化为电能,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使用。

三、建议与展望为了实现城市规划中的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策略,城市规划师需要与政府、企业和居民合作。

政府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鼓励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

企业应该积极推动绿色发展,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排放。

水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利用的策略

水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利用的策略

水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利用的策略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说,合理管理和可持续利用水资源是至关重要的。

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管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为了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我们需要制定一系列的策略和措施。

一、加强水资源保护水资源保护是水资源管理的基础,只有确保水资源的质量和数量,才能实现可持续利用。

为此,我们需要采取以下策略:1.加强监测和评估:建立全面的水资源监测体系,定期对水质和水量进行调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2.严格管理水污染:加强水污染的监管和惩罚力度,推动企业和个人加强环保意识,减少水体污染的发生。

3.加强湿地保护:湿地是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生态屏障,加强湿地的保护,可以有效减少洪涝和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发生。

二、优化水资源配置水资源的分布和供应不均衡是当前水资源管理的一个主要问题,为了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我们需要采取以下策略:1.加强跨流域调水:在不同流域之间进行水资源的调配,根据各个流域的需求和供应情况,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2.提升节水意识:加强社会宣传和教育,提高社会各界对节水的重视程度,推动节水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3.建设水资源调度中心:建立统一的水资源调度中心,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手段,实现水资源的科学调度和合理利用。

三、推动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是实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途径,为了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我们需要采取以下策略:1.发展水回用技术:利用先进的水回用技术,将生活和工业排放的废水进行处理和再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然水资源的依赖。

2.推广雨水收集利用:制定相关政策,推广雨水收集利用的技术和设施,将雨水用于农业灌溉、景观绿化等领域,减轻对地下水的开采压力。

3.加强水资源的再生利用研究:加大对水资源再生利用技术的研发力度,提高再生水的质量和可靠性,实现水资源的有效循环利用。

四、加强国际合作和科技创新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是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各国携手合作,共同应对。

水资源回收利用实现循环经济

水资源回收利用实现循环经济

水资源回收利用实现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指一种资源利用方式,通过最大程度地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将废弃物转化为资源,实现资源的循环再利用。

在当前全球资源紧缺和环境污染严重的情况下,水资源回收利用成为实现循环经济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将主要论述水资源回收利用的意义、技术和应用。

一、水资源回收利用的意义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但由于不合理的开采和使用,导致水资源短缺、水质下降以及水环境恶化等问题。

水资源回收利用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具有以下意义:1.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通过回收利用废水,可以充分利用水资源,从而提高利用效率,并减少对自然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消耗。

2. 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回收利用废水可以补充可用水资源,缓解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尤其是在干旱地区或水资源稀缺地区,回收利用可以起到关键作用。

3. 改善水环境质量:回收利用废水可以减少直接排放到水体中的污染物,避免对水环境产生污染,从而改善水环境质量。

4. 降低环境污染风险:废水中含有各种有害物质和污染物,如果不进行回收利用,就会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

通过回收利用,可以降低环境污染风险,保护生态环境。

二、水资源回收利用的技术实现水资源回收利用需要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和设备。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水资源回收利用技术:1. 生活污水回收利用:通过污水处理设备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去除其中的污染物和杂质,获得高质量的水源,可以用于农田灌溉、工业生产等。

2. 工业废水回收利用: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用物质,如重金属、盐类等。

通过适当的处理工艺,可以回收利用其中的有用物质,减少资源的浪费。

3. 雨水收集利用:雨水是一种天然资源,通过收集、储存和处理雨水,可以作为非常可靠的水源,用于农田灌溉、建筑景观绿化等。

4. 膜技术应用:膜技术是一种高效的水处理技术。

通过膜分离、膜过滤等工艺,可以去除水中的杂质和污染物,获得高质量的水源。

三、水资源回收利用的应用水资源回收利用已经在许多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城市流域水资源循环利用与可持续发展规划概论.doc

城市流域水资源循环利用与可持续发展规划概论.doc

城市流域水资源循环利用与可持续发展规划概论摘要:在当今全球城市化的进程越来越快,城市需水量日渐增加,水污染状况有增无减,资源型与水质型缺水城市越来越多的情况下,传统的或现行的城市给水排水专业规划观念已不能保证城市流域水资源污染和区域自然水环境遭受破坏。

提出城市流域水资源循环利用与可持续发展规划新概念,目的是要建立起现代城市的给排水规划理念,为实现节能减排,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打下基础。

关键词:水资源;规划;给水排水;循环利用随着全球城市化的进程,城市需水量日渐增加,水污染状况有增无减,水量性缺水也逐渐向资源性与水质性缺水转变。

本文提出城市流域水资源循环利用与可持续发展规划概念,主要是基于对目前现行的城市给水排水专业规划在规划理念上一种转变的探讨。

传统的或现行的城市给水排水专业规划的基本要求是:如何满足城市生产与生活用水的需求和保证排水快速安全;而城市流域水资源循环利用与可持续发展规划概念是:除保证城市生产与生活用水的需求和安全外,是将一个城市或一个区域的供水或污水废水都把它看成是一种资源,而对这种资源进行系统的规划,使之合理的进行处理与循环利用,达到本区域或本流域的水环境平衡,保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构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

1、水资源循环概念水是循环性资源,亦是可以再生的资源。

根据其客观规律和循环的方式,我们可以把它分为自然循环与社会循环。

1.1自然水循环水在自然界中以固态、液态、气态三种方式存在,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范围内处于往复不停的循环运动状态中。

在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的作用下,水从海洋蒸发变成云(水汽),又以雨、雪等方式降落到地面,部分蒸发,部分渗入地下或汇成地下径流和地表径流,最终又回归大海。

水的这种周而复始的循环运动称为水的自然循环。

自然水循环的特点:①自然水循环是一个相对稳定的、而又错综复杂的动态系统,不论是大循环还是小循环,都和气候、土壤、地质地貌和植被条件等自然因素有关。

城市水循环系统的重要性

城市水循环系统的重要性

城市水循环系统的重要性城市水循环系统是指城市内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系统,包括雨水收集利用、污水处理再利用、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等。

城市水循环系统的建设和运行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资源节约利用、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探讨城市水循环系统的重要性。

首先,城市水循环系统有助于资源节约利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传统的城市供水方式主要依靠引江济河,长途输水,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

而城市水循环系统通过雨水收集、污水处理再利用等方式,可以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对传统水资源的依赖,从而节约水资源,降低城市用水成本。

其次,城市水循环系统有助于水资源保护。

城市污水排放是造成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传统的污水处理方式往往只是简单的去除污染物后排放到江河湖泊中,导致水体污染加剧。

而城市水循环系统采用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可以将污水处理后再利用于农业灌溉、景观水体补给等方面,减少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开采,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质量。

此外,城市水循环系统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

城市是人类活动的集中地,城市化进程不仅带来了经济的发展,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

城市水循环系统可以有效地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增加城市绿地覆盖率,提高城市空气质量,减少城市热岛效应,促进城市生态平衡的形成,为居民提供更加宜居的生活环境。

综上所述,城市水循环系统的建设和运行对于资源节约利用、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应加大对城市水循环系统建设的投入和支持,推动城市水循环系统的健康发展,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只有不断完善城市水循环系统,才能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护水环境,建设宜居城市,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城市水循环系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其建设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城市规划中的环保理念有哪些

城市规划中的环保理念有哪些

城市规划中的环保理念有哪些在当今社会,城市的快速发展带来了诸多机遇,但也伴随着一系列环境问题。

为了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环保理念在城市规划中愈发重要。

那么,城市规划中的环保理念究竟有哪些呢?首先,资源节约是城市规划中环保理念的核心之一。

这包括对水资源、土地资源、能源等的合理利用。

在水资源方面,城市规划应注重推广节水器具和技术,建设雨水收集和回用系统,减少对地下水的过度开采。

通过合理规划城市的供水网络,降低管网漏损率,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土地资源的节约同样关键。

城市的扩张不应无节制地占用耕地和生态用地,而应通过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的容积率和使用效率。

例如,鼓励建设高层建筑,发展紧凑型城市,减少城市蔓延对土地的浪费。

同时,对于闲置土地进行合理的再开发和利用,使其重新发挥价值。

能源节约也是城市规划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在城市能源规划中,应优先考虑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合理布局能源设施,减少能源传输过程中的损耗。

推广节能建筑设计,采用高效的保温隔热材料,优化建筑的采光和通风,降低建筑能耗。

其次,生态保护理念在城市规划中占据重要地位。

保护城市周边的自然生态系统,如森林、湿地、河流等,对于维护城市的生态平衡和生态服务功能至关重要。

通过划定生态红线,限制开发活动对生态敏感区的破坏,确保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在城市内部,规划建设绿色空间,如公园、绿地、街头花园等,不仅能够美化城市环境,还能调节城市气候,吸收空气中的污染物,提供居民休闲娱乐的场所。

同时,加强城市的绿化覆盖率,选择本土植物物种,提高生态系统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再者,绿色交通理念也是城市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鼓励居民采用公共交通、自行车和步行等绿色出行方式,减少私人汽车的使用。

通过优化公交线路和站点布局,提高公共交通的覆盖率和便捷性,吸引更多人选择公交出行。

建设完善的自行车道和步行道网络,创造安全、舒适的出行环境。

在城市规划中,合理规划停车场,控制停车位的数量,通过经济手段提高私家车的使用成本,从而引导居民改变出行方式。

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海绵城市理念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设计理念,它通过模仿自然水循环过程,提出以“透水、滞留、净化和利用”为基本原则,在城市规划与设计中将降雨水资源充分利用,并减少城市内部和外部径流的总量。

1. 雨水收集与利用:海绵城市强调将降雨水资源充分利用,而不是简单地排放到污水处理系统中。

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可以设置雨水收集系统,将降雨水收集起来,并用于绿地灌溉、生态湿地补水或景观水体的补给,从而减轻了城市用水压力。

2. 防洪排涝:海绵城市强调透水性,通过设置透水铺装、透水砖、绿地等措施,减少城市内部的径流,并利用滞留、渗透等方法将雨水回归地下水系统,提高地下水位。

可以通过设置绿色屋顶、蓄滞洪池等措施,缓解城市排涝问题,降低洪涝灾害的风险。

3. 水体净化:海绵城市倡导将污水和雨水分开处理,通过构建生态湿地、自然池塘等设施,对污水进行初级和中级处理,使其能够得到较好的净化效果。

可以利用植物、微生物等自然生物除污技术,进一步提高水质。

4. 水景设计: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可以融入水景设计,营造更具生态和艺术感的城市环境。

通过设置人工湖泊、雨水花园等景观水体,不仅可以美化城市环境,还可以提供生态服务功能,如调节气温、增加湿度、增加氧气等。

5. 城市绿地设计:海绵城市理念强调绿地的重要性,可以将绿地设计与市政给排水设计相结合,通过设置雨水花园、湿地公园等绿地设施,使其既能起到美化城市环境的作用,又能够吸收降雨水,增加地表透水性,降低径流量,提高绿地的生态价值。

需要强调的是,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应用海绵城市理念不仅需要考虑设计效果,还需要考虑城市的实际情况。

这就需要政府、规划设计机构及相关专业人才共同努力,制定出适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和环境条件的市政给排水设计方案,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城市规划中的绿色理念有哪些

城市规划中的绿色理念有哪些

城市规划中的绿色理念有哪些在当今社会,城市的快速发展带来了诸多机遇,但也伴随着一系列挑战,如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等。

为了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绿色理念在城市规划中变得愈发重要。

那么,城市规划中的绿色理念究竟有哪些呢?首先,生态优先是城市规划中绿色理念的核心之一。

这意味着在规划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城市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比如,保护和修复城市中的湿地、森林、河流等自然生态区域,这些区域不仅能够提供生态服务功能,如净化空气、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等,还能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提升生活质量。

在进行土地开发时,应避免对生态敏感区的过度干扰,尽量减少建设用地对生态空间的侵占。

其次,绿色交通理念也是至关重要的。

城市交通是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

为了减少交通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应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如地铁、轻轨、公交车等。

优化公交线路和站点布局,提高公共交通的覆盖率和便捷性,鼓励居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

同时,积极推广绿色出行方式,如步行和自行车骑行。

建设完善的步行和自行车道网络,提供安全、舒适的出行环境,不仅有助于减少碳排放,还有利于居民的身体健康。

再者,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是绿色理念的重要体现。

在城市规划中,要注重水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

推广雨水收集和回用系统,用于城市绿化灌溉、景观补水等;加强污水处理和回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在能源方面,鼓励使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

在建筑设计中,充分考虑采光、通风等自然条件,减少能源消耗。

对于废弃物的处理,推行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制度,建设垃圾处理和资源回收设施,实现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

另外,绿色建筑理念在城市规划中也占据着重要地位。

绿色建筑强调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

在建筑设计阶段,采用节能、环保的建筑材料和技术,如保温隔热材料、高效节能门窗等。

合理规划建筑的布局和朝向,充分利用自然光和自然通风,降低建筑的能耗。

水资源管理中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水资源管理中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水资源管理中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水,是生命之源,是地球上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

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以及人类活动的日益频繁,水资源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水资源管理显得至关重要。

可持续发展理念强调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

在水资源管理中,这意味着我们需要综合考虑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和节约,以实现水资源的长期稳定供应和生态环境的平衡。

首先,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水资源的有限性。

地球上的水资源总量虽然巨大,但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却十分有限,仅占全球总水量的约 03%。

而且,这些淡水资源的分布极不均衡,有些地区水资源丰富,而有些地区则极度缺水。

因此,在水资源管理中,我们必须树立节约优先的意识,杜绝浪费水资源的行为。

在农业方面,传统的灌溉方式往往导致水资源的大量浪费。

采用滴灌、喷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可以显著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同时,推广耐旱作物的种植,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农业用水需求。

工业生产也是用水大户。

通过改进生产工艺,提高水循环利用率,可以大大降低工业用水量。

例如,一些工厂可以对废水进行处理后再回用,既能减少新水的取用,又能降低废水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比如随手关闭水龙头,避免长流水;合理使用洗衣机、洗碗机等家电,选择合适的水位和洗涤模式;安装节水器具,如节水马桶、水龙头等。

这些小小的举动,汇聚起来就能为节约水资源做出巨大的贡献。

除了节约,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同样重要。

在开发新的水资源时,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避免过度开发导致生态破坏。

例如,在建设水利工程时,要进行充分的环境影响评估,采取措施减少对周边生态系统的影响。

同时,要加强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根据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用水需求,合理分配水资源。

对于缺水地区,可以通过跨区域调水等方式来缓解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但在调水过程中,也要注重保护水源地的生态环境,确保调出的水资源质量安全。

城市流域水资源循环利用与可持续发展规划概论

城市流域水资源循环利用与可持续发展规划概论

1 水 资 源循 环 概 念
水 是 循 环 性 资 源 ,亦 是 可 以 再 生 的 资 源 。根 据 其 客 观 规 律 和 循 环 的 方 式 , 们 可 我
以把 它 分为 自然 循 环 与社 会循 环 。 11自然 水 循 环 .
pl nn o d n ts tsyt e d an ig c ul o a if h em a d t r t c n o p o e t
关 系 ,而 且 还 存 在着 水 质 的 动 态 平 衡 关 系 ,
需水 量 日渐 增 加 , 污 染状 况 有增 无减 , 源 型 与 水 资
即水 质 的可 再 生 性 。 在 大 自然 循 环 条 件 下 ,全 球 的 水 量 循
水质型缺 水城市越 来越 多的情况下 , 传统 的或现行 的城市给水排水专业规划 观念 已不能保证城市流 域水资源污 染和区域自然水环境遭受破坏 。 出城 提 市 流 域 水 资源 循 环 利 用 与可 持 续 发 展 规 划 新概 念 ,
地 降 雨 量 1 1 0 m。 1 0 0K ,全 球 水 分 总 降 雨 水 量 4 6 0 m。 总 降 雨 水 量 与 总 蒸 发 水量 9 00K 。
关键词 : 水资源, 规划 给水排水: 循环利用
Abstact W i h ev lpmen r a ia— r t t e d eo h tofu b nz t t u b n i on he r a wa er eman i k epn i— t d d s e ig n c e sn r a ig,m e w hl a e p lton ec m es an i w t r ol i b o e u
杨青 山 Y NG Qig h n 城 市 化 的 进 程 越 来 越 快 , 市 在 城

城市雨洪调蓄利用的理念与实践

城市雨洪调蓄利用的理念与实践

城市雨洪调蓄利用的理念与实践城市雨洪调蓄利用是一种将城市雨水通过合理的方式进行收集、蓄存和利用的技术。

它可以很好地解决城市中由于建筑物、道路和其他硬化地表引起的大量表面径流水问题,同时也能提高城市水资源的利用率和节约用水成本。

下面将从理念与实践两个方面来探讨城市雨洪调蓄利用。

一、理念城市雨洪调蓄利用是一种生态水利工程,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应该始终坚持保护自然环境、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等原则。

具体来说,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尽量减少对土壤和植被的影响:在城市雨洪调蓄利用工程中,应该尽可能地减少对土壤和植被的破坏,使之能够更好地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减少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生态环境质量的下降。

2.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在城市雨洪调蓄利用工程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应该注重生态环境的建设,例如,鼓励植物覆盖率的提高,设计湖泊、河道等水体,修建宽敞的步行道和无车流的绿化带等等,这些措施有助于提高城市生态环境的质量。

3.创新技术手段:城市雨洪调蓄利用需要采用多种技术手段,如渗滤、雨水花园、生态沟渠、绿色植被屋顶、蓄水池等等,在技术的创新上也需不断进行探索和改进。

二、实践城市雨洪调蓄利用实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建立雨洪调蓄利用系统,二是实现雨洪利用的可持续性。

1.建立雨洪调蓄利用系统建立雨洪调蓄利用系统是城市雨洪调蓄利用的基础。

具体而言,需要进行以下建设:(1)雨水收集系统:通过地面渗透、河涵连通、雨水收集、调蓄、提高降雨利用率等手段,建立城市雨水收集系统和处理设施,形成雨水收集系统。

(2)雨水蓄滞设施:利用河、湖、水库、蓄水池等水体进行雨水蓄滞,并建设雨花井、雨水花园等设施,实现雨水的调蓄和利用。

(3)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生态清洁污水处理设施,使处理后的污水可以循环利用。

(4)治理污染:加强工业园区雨水管理,改善排污条件,防止污染的发生。

2.实现雨洪利用的可持续性实现雨洪利用的可持续性是城市雨洪调蓄利用应该追求的目标。

基于水资源循环经济理念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论文

基于水资源循环经济理念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论文

基于水资源循环经济理念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探讨摘要水资源作为一种具有经济和社会特征的自然资源,必须走资源开发利用可持续之路。

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高效益为基本特征的水资源循环经济是实现水资源开发利用可持续、生态环境可持续的重要途径。

基于水资源循环经济的理念,探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与模式,初步提出水资源循环经济可持续利用的保障体系。

关键词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资源循环经济中图分类号 s2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4-0211-031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历程1.1 可持续概念的提出1980年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首先提出了“持续发展”的术语。

1987 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的共同未来》中给出了公认的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1992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制定的《21世纪议程》,把可持续发展的提出、形成、演化的概念推向了行动。

1992年召开的国际水和环境大会——21世纪的发展与展望,提出了水资源系统及其可持续性研究问题。

1994年我国政府发表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作为制订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文件。

从此,可持续发展概念陆续成为各国制订国民发展战略的中心议题和理论基点,水资源作为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可持续利用问题亦逐渐成为水问题研究的热点。

1.2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进展20世纪90年代,国内外有关组织和专家学者主要在概念和定性分析方面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进行了研究。

1989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简要提出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概念内涵;1997、1998年,冯尚友等提出了水资源持续利用的指导思想、原则与实践框架[1-2];2000年,王先甲等提出了水资源持续利用的基本原理,并用数学模型作了初步描述[3],同年冯尚友所著的《水资源持续利用与管理导论》一书,比较系统地介绍了水资源持续利用的概念、内涵、原则和框架[4]。

流域治理高三地理知识点

流域治理高三地理知识点

流域治理高三地理知识点流域治理是指对一个特定的地理区域内的水资源进行整体规划和管理,以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综合治理。

在高三地理的学习中,流域治理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从流域治理的概念、原因、目标以及具体的治理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概念流域治理是指对一个特定的地理区域内的水资源进行整体规划和管理的过程。

流域是指一个河流及其支流以及附着在其上的山地、平原和湖泊等,流域治理就是在这样一个地理单元上进行的综合规划和管理。

流域治理的核心理念是“水资源调度”,即利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确保流域内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二、原因流域治理的出发点是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由于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水资源的需求与供给之间出现了严重的不平衡。

此外,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等因素也给水资源的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流域治理成为一种必要的手段。

三、目标流域治理的目标是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综合治理。

具体来说,流域治理的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保障水资源的供应安全,改善水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系统,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四、治理方法流域治理的方法多种多样,具体的选择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流域治理方法:1. 建立流域管理机构:建立专门的流域管理机构,负责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在整体、综合、科学的原则下进行流域治理。

2. 制定流域规划:根据地区的水资源状况和发展需求,制定流域规划,明确流域发展的方向、目标和任务。

3.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采取各种措施,如加强水资源的节约利用,推广节水技术和设施,改善农田灌溉制度等,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4. 加强水环境保护:制定严格的水环境标准,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加强河道和湖泊的生态修复,保护水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5. 发展多元化的水资源:通过发展新的水资源,如海水淡化、水库建设和水资源调配等,提高水资源供应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城市规划中的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策略

城市规划中的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策略

城市规划中的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策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水资源问题。

水资源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但由于过度开发和污染等原因,城市水资源的供应量和质量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为了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城市的水资源,城市规划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策略。

一、加强水资源保护意识城市规划中的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策略的第一步是加强公众对水资源保护的意识。

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向公众普及水资源的重要性,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节水意识。

同时,政府还可以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和监督,提高违法行为的成本,增强公众对水资源保护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二、优化城市供水系统城市供水系统是城市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提高供水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城市规划中需要优化供水系统的布局和结构。

首先,可以通过建设多元化的水源,如地下水、河流水、湖泊水等,减少对单一水源的依赖,提高供水系统的抗灾能力。

其次,可以推广利用海水淡化技术,将海水转化为可供生活和工业用水的淡水,缓解城市面临的供水压力。

此外,还可以加强供水管网的建设和管理,减少水资源的损失和浪费。

三、改善城市排水系统城市排水系统是城市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减少城市排水对水资源的消耗和污染,城市规划中需要改善城市排水系统的设计和运营。

首先,可以采取雨水收集和利用的措施,将雨水用于植物浇灌、冲洗马路等非生活用水领域,减少对淡水资源的需求。

其次,可以加强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和水质的净化程度。

此外,还可以推广利用城市生态系统,如湿地、河流等,对污水进行自然净化,减少对人工处理设施的依赖。

四、推动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是城市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手段之一。

城市规划中可以通过建设水资源循环利用系统,将废水、雨水等资源进行回收和再利用。

例如,可以采用灌溉用水回收系统,将废水中的营养物质和微量元素回收利用于农田灌溉,提高农田的水肥一体化效果。

水循环知识:水循环中的流域管理和水生态修复

水循环知识:水循环中的流域管理和水生态修复

水循环知识:水循环中的流域管理和水生态修复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强,水资源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严峻的挑战。

水循环是指水在地球上的循环过程,包括蒸发、降水、地下水、河流和湖泊等环节。

水循环中的流域管理和水生态修复,是当前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两个问题。

一、流域管理流域管理,是指对流域内的自然资源进行综合管理,通过科学的规划和管理,达到保护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益以及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的目的。

流域管理既涉及到人类生产生活中的用水问题,也涉及到自然保护和生态恢复问题。

1.保护流域水资源流域管理的核心是保护流域内的水资源。

水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资源,我们必须利用科学的方法来保护这一宝贵资源。

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1)建立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限制大量开采和过度污染的行为。

(2)加强对水源地的保护,杜绝破坏水体生态平衡的行为。

(3)加强治理河道淤积、疏导河道,提高河道排水能力。

(4)加强水土保持,控制流域内的水土流失。

(5)加强对水质的监测和管理,保证水质符合国家标准。

2.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益除了保护水资源以外,流域管理还需要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益。

在经济可持续发展背景下,要坚持“发展经济、保护环境”的基本方针,充分利用水资源的同时,尽量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鼓励节水技术的应用,实现对水的科学利用。

(2)推广水土一体化的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农业对水资源的占用。

(3)引进节水型生产设备,减少工业生产对水资源的占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益。

(4)通过生态修复和景观规划等手段,提高水资源利用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5)建立跨界合作的机制,协调流域内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形成流域内协调发展的局面。

二、水生态修复水生态修复是指针对受到污染和破坏的水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和重建,以恢复其正常的生态功能和地位。

在我们生产生活中,由于过度开发、大面积的林地砍伐、土地变质等原因导致了水生态系统的破坏,从而出现了许多环境问题。

2024版河流湖泊保护与水利管理的基本原则与理念

2024版河流湖泊保护与水利管理的基本原则与理念

基本原则与理念contents •河流湖泊保护的重要性•水利管理的基本原则•河流湖泊保护的关键措施•水利管理的核心理念•河流湖泊保护与水利管理的实践探索•加强河流湖泊保护与水利管理的建议目录生态平衡与水资源保护维持生态平衡河流湖泊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它们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

水资源保护河流湖泊是淡水资源的主要来源,对于满足人类生活和生产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保护河流湖泊,可以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河流湖泊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供生态服务河流湖泊具有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如净化空气、调节气候、提供栖息地等。

这些服务对于人类福祉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支持生物多样性河流湖泊是许多物种的栖息地,保护它们有助于维护生物多样性,进而保障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河流湖泊生态系统造成巨大压力。

水污染生态系统退化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导致的生态系统退化,如森林砍伐、湿地开垦等,对河流湖泊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增多,如洪涝、干旱等,对河流湖泊的生态环境带来巨大挑战。

030201面临的主要威胁与挑战综合性原则综合考虑水利管理需要综合考虑社会、经济、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确保水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多目标平衡在水利管理中,需要平衡防洪、灌溉、发电、航运、供水等多个目标,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

跨部门协作水利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和领域,需要加强跨部门之间的协作和沟通,形成合力推进水利事业发展。

水利管理需要注重河流湖泊生态保护,维护水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完整性。

生态保护在水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需要注重节约和保护,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资源节约制定长远的水利发展规划,确保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满足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长远规划可持续性原则在水利管理中,需要确保水资源分配的公平性,保障每个人平等获得水资源的权利。

水资源分配公平水利事业的发展成果应该惠及全体人民,实现利益共享和社会公正。

水循环知识:水循环中的城市生态系统水循环建设和管理研究

水循环知识:水循环中的城市生态系统水循环建设和管理研究

水循环知识:水循环中的城市生态系统水循环建设和管理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面积不断扩大,城市生态环境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其中,城市水循环是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对于城市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城市生态系统水循环建设和管理成为了当下城市化进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一、水循环的基本概念水循环是指自然界中水分从地表、大气层、海洋、土壤中不断转化、流动、蒸发和降水的过程。

水循环总体上是一个封闭的循环过程,它起到了维持自然环境平衡的作用。

在城市生态系统中,水循环最显著的特征是城市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城市雨水的收集利用。

二、城市生态系统水循环建设城市生态系统的水循环建设是指在城市环境中建立和完善水文信息网络、水平衡调节系统,借助水资源条件,优化水循环,并达到保护城市水资源和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一)循环利用城市水资源城市水资源循环利用是城市生态系统水循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生活产生的废水和工业废水可以通过生物、半导体、物理等处理技术,变成可以安全使用的回收水,用于浇灌公园、大草坪和建筑物的绿化。

在城市中,雨水可以通过“城市绿地雨水花园”和“雨水收集池”等设施进行收集和利用,用于灌溉、清洗和冲洗等一系列用途,并避免了因城市化进程引起的城市洪涝灾害。

(二)提高城市内涝的排水能力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市土地的大量流失使得城市地表水循环系统不断恶化,进而引发城市内涝等问题。

针对这个问题,城市生态系统的排水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可以通过建设绿色廊道、公园绿地、雨水花园等工程建设,改善城市地表网络和排水系统,恢复城市土壤的自然渗透能力,以达到提升城市生态系统排水能力的目的。

(三)维护城市地下水系统的水量平衡城市土地开发和城市化进程会破坏和改变原有的水文特征,引起水循环平衡和地下水水量的减少,使得城市生态系统的水循环功能受到损伤。

为了达到维护城市地下水系统水量平衡的目的,可以对原有城市地下水系统进行改造和建设。

城市水资源循环利用和给排水规划

城市水资源循环利用和给排水规划

城市水资源循环利用和给排水规划水资源在自然循环的过程,人类利用地上或地下径流来满足自身的生活与生产需要,这种循环称为社会水循环。

社会水循环在大体上可分为给水、排水两个系统。

给水和排水犹如生理学意义上的动脉与静脉,缺一不可。

若从江河中过度取水,则河流原有的生态平衡就会遭到破坏。

若用过的污水直接排放到河流中更是对自然的一种严重危害迄今为止,我国的社会水循环在大体上仍是一种比较粗放式的排放方式,尤其在三线城市或一些农村尤为明显。

即从水源地取水,用户经过一次使用以后,大部分的废水不经处理或稍作处理直接排放至水体中,在这一社会水循环中,水仅仅得到了一次有效利用,并没有形成我们所希望看到循环制利用。

并且一些用在农业的农灌水和农田径流会挟带未能分解的化肥和农药重新会水域中,在一些城市的边缘地带,也存在一些城市居民直接将污水排放至就近河流。

这些都构成了自然水循环和社会水循环的一组矛盾。

因此,传统的给水排水工程规划已经不能满足社会日益的发展需求,必须从城市径流水资源循环再利用这一新的高来重新思考给排水规划这一大发展问题。

2 城市水资源持续循环利用的原则循环经济的定义在国内外尚未有统一的认识,但对于循环经济普遍认同的原则,就是减少量化原则,增加再利用原则,和再度循环原则,是实现循环战略经济思想的三大类基本原则减少量化原则的核心在于减少资源的投入量,在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生产过程中,加强节约用水习惯,最大可能的减少自来水的使用量。

减少在生产过程中的能源物质流动,从根本上降低水资源的使用。

从而达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

再利用各种原则适用于产品加工的各个环节上,工厂的各个生产环节中,以节约水资源为导向,减少各个工地对洁净水资源的需求。

实现水资源的多次利用,提高水资源的使用率;再度循环原则是以水资源的回收再利用为目标,对排放的各种污水进水资源一体化,从而达到污水的循环一体利用,以避免污水向自然环境过度的排放,促进水资源在整个城市的体系中闭循环流动,实现“水资源-水资源开发利用回收-水资源”的循环水资源利用模式城市水资源在逐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遵循着这三个原则,根据不同的用水单位的用水需求以及对水质的需求,将回收到的水再进行处理利用,从而提高用水效率,大大缓解了水资源短缺对城市发展的制约作用。

城市规划中的生态环保理念是什么

城市规划中的生态环保理念是什么

城市规划中的生态环保理念是什么在当今社会,城市的发展日新月异,城市规划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而在城市规划中,融入生态环保理念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的趋势。

那么,究竟什么是城市规划中的生态环保理念呢?简单来说,城市规划中的生态环保理念就是在规划城市的过程中,充分考虑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为目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方法来减少城市发展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并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

这种理念首先体现在对资源的合理利用上。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各种资源,包括土地、水资源、能源等等。

在传统的城市规划中,往往存在着资源浪费的现象。

比如,不合理的土地开发导致大量耕地被占用,水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污染使得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能源的低效利用增加了对不可再生能源的依赖。

而生态环保理念要求我们在城市规划中,对资源进行科学评估和合理配置。

在土地利用方面,要根据城市的发展需求和生态功能分区,合理划定建设用地、农业用地和生态用地,避免盲目扩张和无序开发。

对于水资源,要推广节水技术和措施,加强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同时加大对水污染的治理力度。

在能源方面,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

其次,生态环保理念强调城市生态系统的构建和保护。

城市不仅仅是由钢筋水泥构成的建筑群,更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

城市中的绿地、公园、河流、湖泊等自然景观,以及各种生物群落,共同构成了城市的生态基础设施。

在城市规划中,要注重保护和修复这些生态基础设施,增加城市的绿地面积和生态廊道,提高城市的生态服务功能。

比如,规划建设城市公园和湿地公园,不仅可以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还能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涵养水源。

通过构建生态廊道,将城市中的绿地和自然景观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生态网络,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生态系统的稳定。

再者,交通规划也是体现生态环保理念的重要方面。

随着城市的发展,交通拥堵和尾气排放成为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浅议保护水资源,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浅议保护水资源,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浅议保护水资源,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摘要:如何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与管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已成为各国政府的重要议题,水资源对于人们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我国作为一个水资源严重匮乏的国家,怎样最大化的利用水资源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现在主要存在的问题。

我国水资源在开发利用和管理上都存在很多问题,这对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造成了阻碍,怎样改善现有的水资源利用理念,完善管理制度,是我国现今发展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

关键词:水资源;管理;可持续利用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旱灾频繁的国家,水资源贫乏,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衡。

众所周知,水是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是非常重要的。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工农业发展对水资源产生了严重的依赖,并给我国造成了严重的水源危机。

因此,为了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水源,必须加强水资源管理,规范水资源的利用方式,最大限度减少污染,杜绝浪费,缓解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危机,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求。

同时,做好水资源管理工作,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和谐。

1我国水资源现状概述随着改革发展的进行,社会发展的脚步也越来越快,这种快速的发展过程中就造成资源的过度开采以及浪费,这会造成环境污染,影响生态的平衡。

水资源紧缺已经成了世界性问题,而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对水资源的需求更大,水资源的问题已经成为了社会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

我国人口分布不均,水资源的分布与人口和土地的分布也不合适。

随着经济发展、人口的增长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我国未来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还将进一步增加。

如何保护水资源,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我们要研究的一项课题。

国家对于水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出台过相关法律,但是结果还是不断的浪费;曾经有一个大型工程叫做南水北调,希望用调节可以利用的资源来达到中国区域水资源不平衡的问题,但是目前来看,水资源的问题还是日益突出。

2需要解决的水资源管理问题2.1进一步健全水资源的管理体制我国在过去的时间中始终将经济发展作为国家建设的头等大事,因此在对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城市流域水资源循环利用摘要:在当今全球城市化的进程越来越快,城市需水量日渐增加,水污染状况有增无减,资源型与水质型缺水城市越来越多的情况下,传统的或现行的城市给水排水专业规划观念已不能保证城市流域水资源污染和区域自然水环境遭受破坏。

提出城市流域水资源循环利用,目的是要建立起现代城市的给排水规划理念,为实现节能减排,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打下基础。

关键词:水资源;规划;给水排水;循环利用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the urban water demand is keeping increasing, meanwhile water pollution becomes more serious. Now there's more and more water resource or water quality-induced water shortage , therefore the traditional or present concept on urban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planning could not satisfy the demand to protect the urban water resource and regional natural water environment. In the paper the new concept on urban water supply is proposed so as to set up the modern urban water and water drainage planning concept and make the basis for realization of energy-saving and emission-reduc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resource-saving and environmental-friendly city.Keywords:water resource; planning;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随着全球城市化的进程,城市需水量日渐增加,水污染状况有增无减,水量性缺水也逐渐向资源性与水质性缺水转变。

本文提出城市流域水资源循环利用概念,主要是基于对目前现行的城市给水排水专业规划在规划理念上一种转变的探讨。

传统的或现行的城市给水排水专业规划的基本要求是:如何满足城市生产与生活用水的需求和保证排水快速安全;而城市流域水资源循环利用概念是:除保证城市生产与生活用水的需求和安全外,是将一个城市或一个区域的供水或污水废水都把它看成是一种资源,而对这种资源进行系统的规划,使之合理的进行处理与循环利用,达到本区域或本流域的水环境平衡,保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构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

一、水资源循环概念水是循环性资源,亦是可以再生的资源。

根据其客观规律和循环的方式,我们可以把它分为自然循环与社会循环。

1)自然水循环水在自然界中以固态、液态、气态三种方式存在,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范围内处于往复不停的循环运动状态中。

在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的作用下,水从海洋蒸发变成云(水汽),又以雨、雪等方式降落到地面,部分蒸发,部分渗入地下或汇成地下径流和地表径流,最终又回归大海。

水的这种周而复始的循环运动称为水的自然循环。

自然水循环的特点:①自然水循环是一个相对稳定的、而又错综复杂的动态系统,不论是大循环还是小循环,都和气候、土壤、地质地貌和植被条件等自然因素有关。

还受到池塘、水库等人为因素影响。

水资源的质与量及其分布状况是自然历史发展的产物;②在水的自然循环中,不但存在水量的平衡关系,而且还存在着水质的动态平衡关系,即水质的可再生性。

2)社会水循环水的社会循环是指在水的自然循环中,人类不断地利用其中的地下径流或地表径流满足生活与生产活动之需。

循环系统主要由给水系统、用水系统、排水系统3个子系统组成。

给水系统与排水系统两者不可偏废任何一方。

给水系统中若过度取水,河流生态需水量就不能满足,或者用后的污、废水不经处理或处理不到位都会影响自然水循环。

3)社会水循环与自然水循环的关系社会水循环是自然水循环的一个附加组成部分,对自然水循环产生强烈的相互交流作用,不同程度地改变世界上水的循环运动。

开发利用水资源是人类对水资源时空分布进行干预的直接方式,在人类大兴水利带来巨大生产效益和能源效益的同时,社会水循环对自然水循环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日益显现出来。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水循环的途径被改变(时空变化);②水循环量发生变化。

③水质的变化,水体经过人类用水循环的干扰后,在水中化学物质的种类和数量上都有了极大的增加。

二、我国社会水循环现状与传统城市给排水规划观念的反思目前,我国总体上来看,社会水循环仍是一种粗放式、单向流的循环机制。

即从流域上游或地下水含水层取水,经过用户一次利用之后,大部分排放至下游水体中。

在整个水循环过程中,水只是一次性得到利用,并没有形成负反馈机制。

全国可开采水资源总量的58%已经被使用,工农业发展和生活用水的增长全部依靠增加水资源的开采量来得到满足。

但是,这些用于农业的水挟带着大量的化肥、农药回归水体,城市用户产生的大量污水大部分直接排放,不断地加大了对自然水循环的干扰,从而造成了两者之间的尖锐矛盾。

这种传统用水模式的弊端是:①大量的长距离调水工程,带来日益增长的巨额费用,造成越来越重的财政负担和水价的上涨;②可供用水量会日益衰减,水质安全问题难以保证;③河流生命将逐步丧失,景观和地貌会加速改变;④城市和地区之间的冲突和潜在纠纷会日益增加。

在传统的排水模式方面,城市排水则是以防止雨洪内涝、排除和处理城市污水、保护城市公共环境和本区域流域水质为目的,普遍认为污水是有害的,应尽快排除到城市下游。

这种观念导致的结果往往是保护了局部的生活环境,危害了广大流域地区。

这种传统排水模式的弊端是:①对城市排水规划理念的认识不明确,内容过于粗糙,排水规划只是简单地根据用地规划和城市道路规划划分排水区域,确定排水体制,大致勾勒出排水主干线和污水处理厂的位置,没有进行必要的区域水资源方案论证和综合协调,缺乏科学合理的方案比较;②传统城市排水规划只局限于单一的排放而不具备水资源循环利用的观念,没有确立雨水、污水亦是一种资源以及要优先利用然后再排放的思想;③局限于本城市或本区域的排水规划,缺乏流域综合开发与利用的观念;④城市排水规划与市政污水与雨水处理设施建设缺乏有效的协调和配合;⑤缺少雨水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技术配套措施。

总之,在我国传统的城市给水排水规划理念中,比较多地受到“改造自然”、“人定胜天”等思想的影响,没有把人类作为流域内生态系统的一部分来加以研究和考察,片面地强调满足人类社会发展的愿望,以致干扰甚至破坏了流域和区域生态系统的协调和均衡。

三、现代城市流域水资源循环利用理念提出城市流域水资源循环利用概念,主要是基于对目前现行的城市给水排水专业规划在规划理念上一种转变的探讨,是实现现代城市给排水规划概念的关键,在现代城市供水系统的规划与设计中,新的供水规划理念是:首先考虑的是任何保护本区域的流域水源,科学分析流域水源的水量与水环境容量,全面提高水资源使用效率;在缺水城市和地区,要向当地政府和规划部门提出调整产业结构及控制用地规模,限制大耗水工业的发展,提高工业重复用水率;对与城市供水存在一定矛盾的上游农业区应积极发展节水农业,包括调整种植结构、产业结构使之与资源条件相匹配并推行节水灌溉,为下游城市提供丰裕的水资源环境;在城市用水规模预测中把工业节水指标考虑进去,并使工业复用水率这一主要节水控制指标落到实处;城市取水规划应立足于依靠本地区河流的水资源来解决,最大限度地控制远距离调水,在保证生态用水量的情况下控制取水规模。

一般认为取水量不超过径流量的40%是较为合适的;在缺水严重的地区,利用再生水补给,增加相应份额的生态用水量;上游城市的用水和排水不影响下游城市的用水,实现水资源共享,每个城市既需要限制取水的数量,也要控制排水的数量和质量,不至于污染下游河段,从而保证整条河流的水资源利用是可持续的。

这种新的供水规划理念的特点:①以流域为单元的水资源统筹利用模式。

做到统筹兼顾上下游城市、人类和河流生态系统的用水,更大程度地体现了流域水资源的公平性和共享性。

②水资源的共享与循环利用。

城市用水的主要水源要在本地区河流流域内解决,就要求改变一次性用水的直流模式,在城市流域范畴上实现水的利用、再生与循环;③经济、安全的供水系统。

本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可以减轻对外流域水资源的依赖性,相应地也就提高了本地用水的可靠程度。

在新的排水规划理念中,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如何保护本区域的流域水源,科学分析流域水源的水环境容量,根据地形与地貌,以流域来划分排水分区,确定排水体制,制定排放标准以及处理工艺路线,提出节能减排目标,提高水资源使用效率。

在进行城市总体规划时,要及时编制区域水资源规划。

排水规划应改变以往总是服从于总体规划,被动地与城市总体布局相配套的工作观念和工作方式。

应主动探索,为总体规划提出与区域水资源规划和排水规划密切相关的合理化建议;要积极与水利、城市防洪等专业规划配合,合理利用水资源;要树立流域观念,打破行政区划,站在全流域的高度来考虑城市及区域排水规划。

为了适应现代排水系统功能的变革,现今的城市排水系统将由污水收集系统、污水处理再生系统、再生水供水系统和优质处理水排放系统所组成。

与传统的排水系统相比,它增加了污水再生与回用的内容,提高了污水处理程度,由污水二级处理提高到污水深度处理甚至超深度处理,达到再生水的要求。

应对整个城市的功能分区、工业分布、排水管网及污水处理现状等做周密调查,调查现有的和预测潜在的再生水用户的地理位置及水量与水质要求,并将这种结果反应到专项规划中。

将污水处理厂视为再生水厂,改变将污水处理厂摆放在城市最下游进行高度集中处理的传统做法。

目前,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雨水的收集与利用,在我国的缺水地区已开始考虑利用雨水,但还没有被人们普遍接受。

合理地收集、蓄存、调节和利用,对改善市区的气候环境,削减城市流域洪峰,降低城市污染,对城市流域的影响都是十分有利的。

四、结束语城市流域水资源循环利用与可持续发展规划的研究,目的是在传统的城市给水排水专业规划的基础之上,提出一些新的城市给水排水规划理念。

在当今人类面临越来越严重的水危机情况下,采取更多的城市流域水资源循环利用的措施,为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打下良好基础,让人类和社会得以更好地可持续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