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保平宏观经济学习题详解(第8篇消费理论)Word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任保平《宏观经济学》
第四篇 宏观经济学模型的扩展
第八章 消费理论
课后习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
行咨询。

1.试述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

答:凯恩斯所提出的绝对收入假说可以用标准的消费函数来表述,其公式为:
D C a bY =+(0a >,01b <<)
上式说明,消费是可支配收入D Y 的函数,其中,a 为自发消费,b 为边际消费倾向。

将上式两边同时除以实际可支配收入D Y ,就可以得出平均消费倾向APC :
D D
C a APC b Y Y ==+ 上式表明,平均消费倾向APC 大于边际消费倾向b ,根据绝对收入假说,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边际消费倾向是递减的;同时,
D a Y 也将减小,故平均消费倾向也是递减的。

2.什么是消费之谜?其产生的根源是什么?各种消费理论是如何对其进行解释的? 答:(1)凯恩斯之后的许多经济学家认为凯恩斯提出的绝对收入假说与实证研究不相符合,两者之间的矛盾称为“消费函数之谜”。

根据绝对收入假说,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边际消费倾向是递减的;同时,平均消费倾向也是递减的。

但是,这一研究与对消费统计资料的实证研究并不一致。

根据美国1929~1941年的逐年资料,消费函数是:
47.60.73D C Y =+
但根据美国1948~1988年的逐年资料,消费函数是:
0.917D C Y =
上述结论并不一致,首先是边际消费倾向并不是递减,而是递增;其次,短期边际消费倾向是波动的,而不是稳定的。

另一个证据是美国经济学家库茨涅兹研究了1869~1933年间每30年左右的长期消费资料,得出如下结论:①长期平均消费倾向是基本稳定的,而不是下降的;②根据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资料所得出的平均消费倾向,与根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料所得出的平均消费倾向是不一致的。

故可以得出,边际消费倾向不是下降而是上升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是基本相等的。

以上结论与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不一致,这些矛盾称为“消费函数之谜”。

(2)消费函数之谜产生的根源
凯恩斯把消费视为现期收入的函数,仅考察了现期收入对消费的影响,并据此得出平均消费倾向递减的结论。

(3)经济学家正是在对“消费函数之谜”的解释中提出了各种消费理论。

①相对收入假说。

杜森贝里提出:人们的消费会相互影响、相互攀比形成“示范效应”,人们的消费不是决定于其绝对的收入水平而是取决于和别人相比的相对收入水平。

消费具有习惯性,当期的消费不取决于当期的收入而是取决于过去所达到的最高收入和最高消费,具有不可逆性,这就是“棘轮效应”。

②生命周期假说。

莫迪里安尼提出:人的一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参加工作挣取收入,第二阶段纯消费而没有收入,靠第一阶段的积蓄维持消费。

这样,个人的可支配收入和财富的边际消费倾向取决于该消费者的年龄。

它表明在人生的某一年龄段,当收入相对于一生收入高时储蓄也高,当收入相对于一生平均收入低时,储蓄也低。

同时,还指出总储蓄取决于经济增长率和人口的年龄分布等变量。

③持久收入假说。

弗里德曼提出消费行为与人们的持久收入密切相关,而与当期收入很少有关联。

因此,持久收入改变对消费的影响较大,当期收入改变对消费的影响较小。

④理性预期学派认为消费者是理性的,是前向预期决策者。

消费者利用经验及信息对未来收入进行预测,从而做出消费决策,而不是将过去收入的平均值作为持久收入水平。

理性预期、生命周期和持久收入消费理论结合在一起就是前向预期理论。

3.持久性收入假说的基本思路是什么?它是怎样解答消费之谜的?
答:(1)持久收入的消费函数理论是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提出来的。

该理论认为,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不是由他的现期收入决定的,而是由他的持久收入决定的。

也就是说,理性的消费者为了实现效应最大化,不是根据现期的暂时性收入,而是根据长期中能保持的收入水平即持久收入水平来做出消费决策的。

其基本思想是家庭消费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长期预期(即持久的收入)。

(2)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得出的线性消费函数(d C a bY =+)在短期内得到现实的验
证。

但是,在1942年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针对凯恩斯提出的消费倾向递减理论,对1869~1938年的资料进行回归分析时发现,消费函数表达式应为p C b Y =⋅,即在长期内,
自发性消费为零;任何收入水平上边际消费倾向与平均消费倾向相等。

并指出,凯恩斯理论和统计数据相矛盾:在美国尽管个人收入有很大增长,但国民收入中的储蓄份额并无长期上升现象。

这种短期消费函数和长期消费函数表现出来的差异被称为“消费函数之谜”或“凯恩斯-库兹涅茨悖论”。

消费函数之谜具体表现为:平均消费倾向在长期不变,在短期递减;长期边际消费倾向大于短期消费倾向。

消费函数之谜推动了对消费函数进一步的研究。

弗里德曼的理论认为,在保持财富完整性的同时,个人的消费在其工作和财富的收入流量的现值中占有一个固定的比例。

持久收入假说的消费函数可以表示为:
p C b Y =⋅
其中,C 代表消费,b 代表边际消费倾向,p Y 代表持久收入。

而在实际情况下,个人在
任何时期的实际收入可能与持久收入不同。

该假说认为只有持久收入才能影响人们的消费,也即是说消费是持久收入的稳定的函数。

按照持久收入假说,凯恩斯提出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的“规律性”便不一定存在,因为人们一旦愿意预支未来收入作为现期消费支出,消费倾向就会发生不规则的变化,而不一定是递减的。

所以,政府如果以此“规律”
为根据,用刺激需求的办法来刺激消费则很可能会带来滞胀的恶果。

由于该假说认为消费是持久收入的稳定的函数,所以从长期看,随着收入的提高,平均消费倾向相当稳定,从而揭开了“消费之谜”。

4.根据持久性收入假说,请分析在以下情况下你是否会把春节奖金更多地用于消费?
(1)你知道每年都会有这么多的奖金;
(2)这样的奖金只发放1年。

答:(1)会把奖金更多地用于消费。

弗里德曼认为消费是持久性收入的函数,人们在安排自己的消费支出时不是根据短期的、暂时的收入,而是依据长期的、持久的收入。

持久性收入是指人们预期在长期中能持续获得的稳定收入,可将其视为长期平均收入;暂时性收入是指未预期到的、偶然获得、不可持续的收入,可将其理解为实际收入与持久性收入的暂时背离,如一个人因职务晋升而增加的工资是持久性收入,而因加班增加的收入则为暂时性收入。

理性的消费者为了实现效用最大化的目标,会依据长期稳定的收入来进行消费决策,即依据持久性收入来安排其消费支出。

暂时的收入变动只有在能够影响持久收入时,才会对消费产生影响。

每年都发奖金属于持久性收入,因此会增加消费。

(2)不会。

由(1)可知,只发一年的奖金属于暂时性收入,不会影响消费者的决策。

5.假设持久性收入的估算值为过去5年收入的平均数,即
()12341/5t t t t t YP Y Y Y Y Y ----=++++
且假设消费函数为:0.9C YP =。

(1)如果你在过去10年中每年赚取20000元,你的持久性收入是多少?
(2)假设下1年(即1t +年)你的收入为30000元,你新的持久性收入是多少?
(3)你在t 时期和1t +时期的消费分别是多少?
(4)你的短期边际消费倾向(MPC )是多少?长期边际消费倾向(MPC )是多少?
(5)假设从1t +年开始你将一直赚取30000元,利用持久性收入计算公式,用图表示你每一年的持久收入值。

解:(1)如果收入保持不变,那么持久性收入就等于当前收入,今年的持久性收入就为:()()01/552000020000YP =⨯⨯=。

(2)下一年的持久性收入将为:()()11/53000042000022000YP =⨯+⨯=。

(3)由于0.9C YP =,今年的消费00.92000018000C =⨯=。

来年的消费10.92200019800C =⨯=。

(4)消费为:()12340.90.91/5C YP Y Y Y Y Y ----==⨯++++。

所以,短期边际消费倾向:
()0.91/50.18MPC =⨯=。

但长期时各期收入相等,所以长期边际消费倾向0.9MPC =。

(5)以上已经计算出了今年和下一年的持久性收入,在每一个下一年中,加上3万美元,再减去2万美元,从而持久性收入(即5年期的平均收入)每年都将增加2000美元,直到5年后持久性收入达到3万美元。

利用持久性收入计算公式,可得每一年的持久收入值为:
()()()01/552000020000YP =⨯⨯=;
()()()11/53000042000022000YP =⨯+⨯=;
()()()21/523000032000024000YP =⨯⨯+⨯=;
()()()31/533000022000026000YP =⨯⨯+⨯=;
()()()41/543000012000028000YP =⨯⨯+⨯=;
()()()51/553000030000YP =⨯⨯=;
()()()61/553000030000YP =⨯⨯=。

每一年的持久收入值可如图8-8所示。

图8-8 持久性收入变化情况
6.试述生命周期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1)生命周期假说是由美国经济学家F ·莫迪利阿尼、R ·布伦伯格和A ·安东提出的一种消费函数理论。

它指出,在人一生中的各个阶段,个人消费占其一生收入现值的比例是固定的。

消费不取决于现期收入,而主要取决于一生的收入。

生命周期假说的消费函数可以表示为:
L R C bY W σ=+
其中,C 代表消费,b 代表劳动收入中的边际消费倾向,L Y 代表劳动收入,σ代表实
际财产的边际消费倾向,R W 代表实际财产。

(2)生命周期理论的基本假设有以下几点:①收入变动取决于个人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工作时可获取年收入Y ,退休后将不再有任何收入;②个人进行储蓄的目的是为了维持退休后的日常消费开支;③利息率为0,储蓄不能带来利息收入;④个人偏好稳定、均匀的消费水平。

基于以上假设,人们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消费、收入及财富的跨期选择可以用图8-9表示。

图8-9 生命周期中的消费、收入及财富的跨期选择
(3)生命周期假说认为,理性人根据自己一生的收入和财产来安排自己一生的消费并保证每年的消费水平保持在一定水平。

人们在一生中的消费规律是:青年时以未来收入换取借款,中年时或清偿早期债务或储蓄防老,老年人逐日消耗一生积蓄。

一般而言,中年人具有较高水平的收入,青年人和老年人收入水平较低。

所以,中年人具有较低的平均消费倾向,青年人和老年人具有较高的平均消费倾向。

但终其一生,个人具有相对稳定的长期平均消费倾向。

这就很好地解释了消费函数在长期和短期中的不同形式。

7.相对收入假说是如何解释消费之谜的?
答:(1)消费函数之谜是指消费统计资料研究的结论与原有消费函数理论之间的矛盾。

①20世纪40年代后期,美国经济学家研究了消费的时间序列资料。

这一研究发现,根据短期消费资料所得出的结论与根据长期消费资料所得出的结论并不一致,而根据已有的消费函数理论(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又无法解释这种不一致;②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关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和边际消费倾向低于平均消费倾向的结论与库兹涅茨关于长期消费统计资料研究得出的结论并不一致。

美国经济学家S .库兹涅茨等人研究了长期消费统计资料,得出1869~1898年、1884~1913年和1904~1933年的平均消费倾向分别为0.867、0.867和0.879,而且还发现了在长期内平均消费倾向与边际消费倾向是一样的,它们都相当稳定,并没有递减的趋势。

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也无法解释短期与长期消费行为的不一致性。

这种理论与实际的矛盾被称为消费函数之谜。

(2)相对收入假说是由杜森贝利在1949年最早提出来的。

杜森贝利的分析基于以下两个相对收入假定:
①人们并不关心自己的绝对消费水平,相反,他们更加关心自己与他人相比的相对消费水平。

因此,消费者的效用函数应为:
00,,,,t T t T C C C U U R R R ⎛⎫= ⎪⎝⎭
这样,只有个人的消费相对于平均消费上升时,效用才会增加。

同样,一个人的消费在其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取决于他在收入分配中所处的位置。

对于收入水平低于平均水平的人,其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就较高。

这是因为他要用较低的收入维持既定的平均消费标准。

因此,在将人口按照收入进行分组后,收入水平越高的组,其平均消费倾向就越低;收入水平越低的组,其平均消费倾向就越高。

这说明了在横截面分析中,有MPC APC <的结论。

②现期消费不仅受到现期绝对收入水平和相对收入水平的影响,而且受以前曾经达到的最高消费水平的影响。

某一时期,从已经达到的消费水平上降下来要比减少收入中进行储蓄的比例困难得多。

这就是“消费不可逆”。

这一思想意味着,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决定于现期收入和从前的高峰收入的相对水平。

01ˆS Y a a Y Y
=+ 其中,Y 是现期实际可支配收入,ˆY
是从前曾经达到的高峰收入。

当现期收入相对于从前的高峰收入上升时,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上升;当现期收入相对于从前的高峰收入下降时,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下降。

根据消费和储蓄的关系:()/1/C Y S Y =-,就可以得出杜森贝利消费函数:
()011ˆC Y a a Y Y
=-- 当收入沿着趋势增长时,从前的高峰收入将总是上一期的收入,因此,ˆ/Y Y
就等于1加上实际收入增长率,二者之和是一个常数。

因此,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也是一个常数,即平均消费倾向保持不变。

这就说明了在长期中,MPC APC =。

在短期中,实际收入围绕长期增长趋势上下波动,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将随着收入
的波动反向变动。

()()20101112ˆˆY C Y C a Y a a a Y Y Y
∂=--⇒=--∂。

这就说明了,在短期,从前的高峰收入保持不变时,MPC APC <。

图8-10 相对收入假说对消费函数之谜的解释
将杜森贝利对消费行为的短期分析和长期分析结合起来,就可以得出消费函数理论中著名的“棘轮效应”。

如图8-10所示,横轴代表收入,纵轴代表消费。

当收入沿着趋势增长时,消费C 和收入Y 沿着长期消费函数变动,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即平均消费倾向APC 保持不变。

假定现在是0Y 、0C 点,0Y 是历史上的高峰收入,经济开始进入衰退,消费和收入
不是沿着长期消费函数减少,而是沿着短期消费函数回到历史上的高峰收入,即0Y 、0C 点。

当经济继续增长时,消费和收入就重新沿着长期消费函数变动,假定收入将沿着另一条短期消费函数减少,当经济复苏时,再沿着这条短期消费函数回升。

短期消费函数曲线就像棘轮一样,对消费的下降起着阻滞的作用。

“棘轮效应”意味着,当收入离开长期增长趋势时的短期边际消费倾向小于收入沿着长期增长趋势时的长期消费倾向。

8.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与杜森贝的相对收入假说有什么不同?
答:(1)绝对收入消费理论是由凯恩斯提出的。

凯恩斯认为,消费取决于当期的收入水平。

收入和消费关系之间存在一条基本心理规律: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多。

二战后的经验数据表明,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与现实经济运行情况并不吻合,
绝对收入消费理论受到了动摇和抨击。

(2)相对收入消费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杜森贝利在《收入、储蓄的消费行为理论》中提出,在指出凯恩斯错误假设的基础上,杜森贝利提出消费并不取决于现期绝对收入水平,而是取决于相对收入水平,即相对于其他人的收入水平和相对于本人历史上最高的收入水平。

根据相对收入假设,杜森贝利认为:
①消费有习惯性,某期消费不仅受当期收入的影响,而且受过去所达到的最高收入和最高消费的影响。

消费具有不可逆性,即“棘轮效应”,即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②人们的消费会相互影响,有攀比倾向,即“示范效应”,人们的消费不决定于其绝对收入水平,而决定于同别人相比的相对收入水平。

(3)对比两者可以发现,绝对收入消费理论没有短期和长期的消费区别,而相对消费理论则认为短期消费函数有正截距的曲线,存在棘轮效应和示范效应,而其长期消费函数是从原点出发的直线。

9.中国计划经济时期的消费与转型时期的消费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对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产生了哪些影响?
答:(1)计划经济时期消费与转型时期消费的比较
①消费率的变化。

总体上是呈下降的趋势,基本上是一种先上升后逐渐下降的趋势,但这种下降又伴随着不断小势回升的波动。

消费率的变化都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加速增长、投资率的上升、信贷膨胀相关。

②居民消费倾向的变化。

经济转型以来,居民消费倾向始终保持下降的走势。

改革开放的深化,城镇居民受国际消费潮流示范效应的影响,消费选择集合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生活必需品转变为对耐用消费品的消费,致使居民消费倾向下降趋势不明显,而农村居民的消费行为也因为大量剩余劳动力的跨地区流动,受到城镇居民消费示范效应的影响,消费行为发生变化,平均消费倾向呈稳定下降趋势。

同时,居民经济生活中的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居民储蓄结构开始发生变化,储蓄率上升,消费倾向同时趋于下降。

③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居民消费经历了从贫困型向温饱型、由温饱型向小康型的阶段性转变,具体表现为恩格尔系数降低;衣着消费成衣化、高档化;住房条件改善,质量提高;家庭设备、用品购置趋热;医疗保健和交通通讯支出增长较快;文教娱乐投资增加。

消费结构变动呈现持续加速的趋势,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质态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城乡消费结构的城乡差异很大,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

(2)消费变化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①从国际比较来看,我国的消费率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长时期过低的消费率也将对经济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消费率的长期下降,导致消费对GDP的贡献率下降,投资速度增长,造成经济过剩。

②经济生活中的不确定因素增多、居民消费选择的变化等使消费倾向具有明显降低的趋势,收入很大一部分用于预防性动机支出,储蓄倾向不断增加,不利于扩大内需,促进宏观经济稳定发展。

③消费结构的变化一方面促进了耐用品生产部门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居民的生活水平;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问题。

以上内容为跨考网整理的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答案解析的一部分,限于篇幅原因,如果同学还想获得更多经济学课后习题资料,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平台索要经济学考研资料,你想要的资料都在这儿→jjxkyzs。

想了解经济学考研高分的秘密吗?请点击>>>:经济学考研解题技巧
跨考经济学考研辅导提醒您:成功的原因千千万,失败的原因就那么几个,加入我们的经济学考研交流群,考研经验交流,规避风险,锁定名校一次进!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