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濒临灭绝的内在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熊猫濒临灭绝的内在因素

众所周知,大熊猫(学名猫熊)是我国的一级保护动物,是中国的国宝。之所以得到这样的待遇,可不单单是因为它长得憨态可掬,更主要的是因为它稀少,它已经濒临灭绝了。那么,导致大熊猫灭绝的原因除人类的影响与破坏以外,与它自己有没有关系呢?

在物竟天择、适者生存的大自然里,什么样的动物才能生存下去呢?这是个不好回答的复杂问题,每种动物都有自己的适应特点和生存秘笈。但一般说来动物要生存下来至少要具备以下几点中的某几点:1、有强健的肌肉,有锐利的爪或锋利的牙齿。比如猎豹、狮子、老鹰等。这样的动物是位居食物链顶端的肉食者。它们能通过强健的肌肉迅速地捕捉猎物,并通过锋利的爪或牙齿使猎物毙命,然后将其吃掉。2、有快速奔跑的能力。比如羚羊、鹿、斑马等。这类动物属于草食动物,它们通过快速的奔跑逃避敌害,或到很远的地方觅食。

3、有挖洞穴居的习性。如田鼠、野兔、蛇等。这类动物也属于草食动物,它们通过洞穴保护自己,繁育后代。

4、有爬树的本事。他们通过树栖攀援躲避敌害,储藏食物,如猎豹。或通过在树枝间来回跳跃躲避敌害,如长臂猿;或在树上筑巢繁育后代,保证后代的安全,如很多鸟类。

5、有很强的繁殖能力。最典型的例子是老鼠,其它动物都在人类的捕杀或影响下大受影响,有的甚至灭绝了,唯有老鼠还是那么猖獗,很大一个原因是因为它们有超强的繁殖能力。母鼠满6个月就有了生育能力,一窝能产下8至10只小鼠。在食物充足的情况下,一只老鼠一年可受孕数次,这样累计下来,一只母鼠一年几乎可以繁殖到近200只小鼠。

6、有很杂的食性。很多动物都在进化中形成了非常杂的食性,只要有营养的就能吃。还说老鼠,它们的食性就很杂,凡是人爱吃的东西不管酸、甜、苦、辣老鼠都能吃。而且有很强的记忆性、拒食性。对熟悉的环境,发现稍有改变会立刻警觉,受过袭击会长期回避此地。

7、有很好的消化吸收能力。在长期的进化中,动物们都进化出一副好胃口,能把食物中的营养吸收的非常干净,仅剩下一点食物残渣作为粪便排出去。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大熊猫吧。它具备以上7点中的哪一点?哪一点都不具备!在动物学上,大熊猫属食肉目,奥布赖恩博士等提出了把大熊猫作为熊科的一种亚种的方案,现在一般将它命名为大熊猫科(Ailuropodidae),学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 。它的祖先是一种凶猛的食肉动物。可我们看到今天的大熊猫既没有锐利的爪,也没有锋利的牙齿。早没有了往日的威风。看它一副懒洋洋、温顺可人的样子,见了谁,不论是多么可怕的动物都不知道害怕,这在弱肉强食的大自然里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啊!它还保留有爬树的本领,但凭它的速度我们就知道,那也仅仅是饭后的消遣了。进化到今天,它的食谱已经非常特化了。以一种新鲜的竹叶作主食。有人曾经将肉切成细细的像饺子馅一样的肉末喂食大熊猫,结果它的消化系统只能将肉末表面薄薄的一层消化掉。即使现在它每天都吃的竹叶,也只能消化掉一小部分,大多数营养都白白地浪费了。再就是大熊猫的繁殖能力非常差。雄性大熊猫的生殖器特别短小,这会造成交配失败率很高。而雌性的发情期只在每年的3-5月份,通常不超过2-4天。所以经常有雌性大熊猫长达几年不能受孕。它的怀孕期大约为5个月。野外偶尔会有孪生的情况出现,但是雌性熊猫一般只喂养一只幼崽。圈养种群中,孪生的情况较多。由于幼仔出生时很小,在幼仔出生几天到一个月之后,母熊猫会把幼仔独自留在洞中或树洞里外出觅食。母兽有时会离开2天或者更长时间。这一切又使得幼仔死亡率很高,约40%左右。可见大熊猫的繁殖能力是很差的。

一切自然物种及其群落都与所在地域的环境条件相适应,只要条件不变,就能长期生存,即使发生扩散或缩减,其历程也是缓慢和渐变的。人类活动的加剧,却打破了这千古不变的平衡,导致物种灭绝:导致物种灭绝的外在因素有以下几点。

1.生境丧失、退化与破碎人类能在短期内把山头削平、令河流改道,百年内使全球森林减少50%,

这种毁灭性的干预导致的环境突变,导致许多物种失去相依为命、赖以为生的家——生境,沦落到灭绝的境地,而且这种事态仍在持续着。在濒临灭绝的脊椎动物中,有67%的物种遭受生境丧失、退化与破碎的威胁。

2.过度开发在濒临灭绝的脊椎动物中,有37%的物种是受到过度开发的威胁,许多野生动物因被做为“皮可穿、毛可用、肉可食、器官可入药”的开发利用对象而遭灭顶之灾。象的牙、犀的角、虎的皮、熊的胆、鸟的羽、海龟的蛋、海豹的油、藏羚羊的绒……更多更多的是野生动物的肉,无不成为人类待价而沽的商品,大肆捕杀地球上最大的动物:鲸,就是为了食用鲸油和生产宠物食品;惨忍地捕鲨,这种已进化4亿年之久的软骨鱼类被割鳍后抛弃,只是为品尝鱼翅这道所谓的美食。人类正在为了满足自己的边际利益(时尚、炫耀、取乐、口腹之欲),而去剥夺野生动物的生命。对野生物种的商业性获取,往往结果是“商业性灭绝”。目前,全球每年的野生动物黑市交易额都在100亿美元以上,与军火、毒品并驾齐驱,销蚀着人类的良心,加重着世界的罪孽。北美旅鸽曾有几十亿只,是随处可见的鸟类,大群飞来时多得遮云蔽日,殖民者开发美州100多年,就将这种鸟捕尽杀绝了。当1914年9月最后一只旅鸽死去,许多美国人感到震惊,眼瞧着这种曾多得不可胜教的动物竟在人类的开发利用下灭绝,他们为旅鸽树起纪念碑,碑文充满自责与忏悔:“旅鸽,做为一个物种因人类的贪婪和自私,灭绝了。”

3.盲目引种人类盲目引种对濒危、稀有脊椎动物的威胁程度达19%,对岛屿物种则是致命的。公元400年,波利尼西亚人进入夏威夷,并引入鼠、犬、猪,使该地半数的鸟类(44种)灭绝了。1778年,欧洲人又带来了猫、马、牛、山羊,新种类的鼠及鸟病,加上砍伐森林、开垦土地,又使17种本地特有鸟灭绝了。

4.环境污染1962年,美国的雷切尔·卡逊著的《寂静的春天》引起了全球对农药危害性的关注;人类为了经济目的,急功近利地向自然界施放有毒物质的行为不胜枚举:化工产品、汽车尾气、工业废水、有毒金属、原油泻漏、固体垃圾、去污剂、制冷剂、防腐剂、水体污染、酸雨、温室效应……甚至海洋中军事及船舶的噪音污染都在干扰着鲸类的通讯行为和取食能力。

所以,我们不难看出,大熊猫对现在的生活环境的适应能力真的很差,它既没有肉食动物所具备的锐利的爪和牙齿,也不具备草食动物快速奔跑的能力,又不会挖洞穴居保护自己,食性又非常单一,消化能力也很差,繁殖能力非常低。人类的急功近利,破坏环境等等这一切,都是是它濒临灭绝的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