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上册《听听声音》教案

合集下载

教科版科学四上《听听声音》备课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上《听听声音》备课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上《听听声音》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听听声音》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的基本知识。

教材以实验和实践活动为主线,引导学生探究声音的奥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关于声音的基础知识,如声音的产生、传播等,但对于声音的特性(如音调、响度、音色)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有所提高,但在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还需要加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的基本知识。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2.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探究法、小组合作法等,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和实践中学习声音的基本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振动的物体(如鼓、尺子)、声音传播的介质(如空气、水)、音叉、尺子等。

2.课件:关于声音的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声音的图片,让学生说出他们熟悉的声音,引出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感受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提问学生关于声音产生和传播的问题。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用振动的物体产生声音,并观察声音的传播。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关于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的问题,学生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声音的利用,如电话、广播等,并让学生举例说明。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和记录生活中的一些声音,并思考这些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8.板书(5分钟)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方便学生复习。

四年级科学听听声音教案

四年级科学听听声音教案

四年级科学听听声音教案四年级科学听听声音教案如下: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是通过什么途径传播的,以及噪音对人的危害。

2.能力目标:通过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和归纳能力。

3.情感目标:教育学生爱护耳朵,注意噪音对人体的危害。

二、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活动,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是通过什么途径传播的。

三、教学难点探究噪音对人体的危害。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音叉、噪音录音等;学生准备小鼓、纸、水等实验材料。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听一听是什么声音。

(2)提问:你们听到了什么?这些声音是通过什么途径传播到我们耳朵里的?你们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吗?(3)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引入新课。

2、学习新课(1)声音的产生:教师介绍实验材料(小鼓、纸、水),并让学生摸一摸小鼓,感受一下鼓面的震动。

接着让学生敲击小鼓,观察鼓面的变化,并让学生用手指摸一摸鼓面,感受鼓面的震动。

最后让学生总结声音产生的原因。

(2)声音的传播:教师播放一段录音,让学生听一听是什么声音(噪音),并问学生这种声音有什么感觉(刺耳、难受)。

接着问学生这种声音是通过什么途径传播到我们耳朵里的,并让学生讨论声音传播的途径。

最后让学生总结声音传播的途径。

(3)噪音的危害:教师介绍噪音的危害,并让学生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减少噪音的危害。

最后让学生总结防噪的方法。

3、巩固练习(1)说一说下面哪些是噪音?为什么?A. 优美的钢琴声B. 拖拉机的轰鸣声C. 电钻钻石头的声音D. 清晨的鸟叫声E. 流水声F. 猛击鼓面的声音(2)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减少噪音的危害?4、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听听声音”这一内容,通过实验活动探究了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是通过什么途径传播的以及噪音对人体的危害。

希望大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护耳朵,减少噪音的危害。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1《听听声音》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1《听听声音》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1《听听声音》教案一. 教材分析《听听声音》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第一课第一节,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教材以生活中的声音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关注声音,并通过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科学知识的魅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周围的声音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原理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进一步了解。

同时,学生可能对实验过程中的一些细节需要注意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需要通过介质传播。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原理。

2.实验过程中对细节的观察和注意。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讲授法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振动的物体(如音叉、橡皮筋)、放大镜、记录纸等。

2.课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动画演示。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些生活中的声音,如鸟叫、汽车鸣笛等,引导学生关注声音。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吗?它们是如何传播到我们的耳朵里的呢?”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动画演示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然后讲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需要通过介质传播。

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振动的物体(如音叉、橡皮筋)并记录物体的振动情况。

学生通过观察和记录,了解声音的产生。

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你们知道为什么声音需要通过介质传播吗?”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然后讲解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和影响因素。

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空气,还有哪些介质可以传播声音呢?”让学生讨论并回答。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听听声音》教科版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听听声音》教科版
课堂上,我尝试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解释声音的基本概念,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们看到声音在现实中的应用。在讲解重点难点时,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对声音传播的原理和音调频率的关系感到困惑。于是,我及时调整了教学方法,用实验和生活中的实例来进行解释,这样他们就能更直观地理解了。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得非常热烈,每个小组都能够围绕声音的实际应用提出自己的观点。在小组讨论中,我尽量让自己成为一个引导者和参与者,而不是一个评判者。这样,学生们更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也愿意听取他人的意见。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继续优化教学方法,比如准备更多有趣的实验和案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和观察中学习。同时,我也应该提高课堂提问的技巧,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而不是仅仅追求答案的正确性。
1.科学探究: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主动探究声音产生、传播、特性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2.逻辑思维:训练学生运用逻辑思维,对声音现象进行归纳、推理和解释,增强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
3.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在探讨声音应用的过程中,发挥想象,提出创新性见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4.环保意识:通过学习声音保护,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环境,主动参与噪声防治,提高环保意识。
5.团队合作:在小组活动中,培养学生协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以及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方式。
-举例:通过敲击音叉产生声音,观察音叉振动;讨论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掌握这三个基本概念,并能区分它们在声音中的作用。
-突破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声音在不同介质(如空气、水)中的传播效果,强调声音传播的条件。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1《听听声音》优秀教案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1《听听声音》优秀教案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1《听听声音》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听听声音》是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探究活动,旨在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掌握科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声音有一定的认知。

但在具体实验操作和科学思维方面还需加强。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声音有着丰富的体验,但往往缺乏对声音本质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逐步深入到对声音的科学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需要介质传播。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2.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培养实验操作能力。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培养分析问题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鼓、尺子、气球等。

2.教学课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相关图片和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各种声音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感受声音的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吗?声音需要什么介质传播吗?2.呈现(10分钟)教师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鼓、尺子、气球等物体的振动现象,引导学生认识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同时,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声音在空气、水等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有什么特点?让学生结合实验现象进行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除了空气和水,还有哪些介质可以传播声音?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

最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1.1听听声音》优质教案

最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1.1听听声音》优质教案

听听声音【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我们周围充满着不同的声音,我们也可以利用物体来制造出不同的声音。

过程与方法:运用语言来描述和记录听到的声音,并能根据声音的高、低、强、弱给听到的声音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观察和描述各种声音的活动中,逐步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并乐于与同伴交流。

【教学重点】细心倾听周围的声音。

【教学难点】能根据声音的高、低、强、弱给听到的声音分类。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大小不同的音叉、风铃管、实验记录单【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2min)1、师:我们先来玩一个游戏,这个游戏叫做“听音乐猜歌名”。

2、游戏(师用铝板琴敲击乐曲,学生猜)。

3、师:同学们太厉害了,你们是怎么猜出来的?(声音、节奏)你们是怎么听到声音的?(用耳朵)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虽然声音看不见、摸不着,但利用耳朵我们可以听到各种声音,所以今天请同学们竖起你们的小耳朵,来听听声音!(板书)二、新课1、既然我们要研究声音,那听声音的时候有什么要求吗?要求:(1)安静地听(2)边听边分辨、思考2、听听周围的声音(1)师:首先30秒的时间先来听听周围的声音。

(2)30秒听声音。

(3)师:在这30秒时间内,大家听到了哪些声音?这些声音是由什么物体发出的?(声音都是由物体发出的)(4)师:教室很安静,我们细细听能听到这么多物体发出的声音,我们周围充满着各种不同的声音,生活中还听到过哪些声音?(6)师:有这么多的声音,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了一些声音,请大家一起来听听这些声音。

(7)汇报(8)过渡:想不想自己制造声音?3、听听音叉发出的声音(一)强弱(1)师: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种发声仪器,我们先来认识一下(2)师:(出示一支音叉)谁能让这支音叉发出声音?(生演示)有没有办法能让音叉发出两种不同的声音?这两种声音有什么不同?我们自己实际敲一敲听一听,并把听到的结果记录在记录单一上。

记录单一第小组(参考词汇:强、弱;大、小;响、轻)(4)汇报:用很大的力敲击音叉,发出的声音很响、音量很大、重;用小的力敲击音叉,发出的声音轻、音量小。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科办第一单元1-听听声音教案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科办第一单元1-听听声音教案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科办第一单元1-听听声音教案篇 1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准确辨别不同声音的特点。

2. 帮助学生了解声音产生的原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 引导学生学会辨别各种不同声音的特点。

(2) 使学生理解声音产生的原理。

2. 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通过实践和观察深刻理解声音产生的原理。

三、教学方法1. 直观演示法: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声音的产生过程。

2. 游戏教学法:组织声音模仿游戏,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声音。

有的声音清脆悦耳,像小鸟的歌声;有的声音低沉厚重,像雷声。

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声音的世界,听听声音的奥秘!(二)背景介绍在开始正式的课程之前,老师先给大家讲一讲声音的重要性。

声音不仅能让我们交流、欣赏音乐,还能传递信息,比如汽车的喇叭声能提醒我们注意安全。

那同学们想一想,还有哪些地方离不开声音呀?(三)作者介绍咱们这节课的内容是来自于咱们的科学教科书,这本书的编写者们可是花了很多心思,就是为了让同学们能更好地了解科学知识,探索世界的奥秘!(四)课文朗读现在老师来给大家朗读一下课文的部分内容:“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当物体振动时,会引起周围空气的振动,这种振动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的耳朵里,我们就听到了声音。

”同学们,仔细听哦!(五)问题思考1. 老师提问: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不一样呢?比如敲鼓和弹琴的声音就不同。

(给学生 3 分钟时间思考和讨论)2. 引导学生回答:因为物体的材质、形状、大小等不同,振动的频率和幅度也不同,所以发出的声音就不一样啦。

(六)实验演示老师准备了一个小鼓、一些沙子和一个音叉。

现在老师来敲敲小鼓,大家看看鼓面上的沙子有什么变化?(学生观察)同学们发现了吗?沙子在跳动,这就说明小鼓在振动。

再看看老师敲击音叉,把音叉放入水中,水面有什么变化?(学生观察)水面出现了波纹,这也说明音叉在振动。

听听声音(教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听听声音(教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听听声音教学内容:听听声音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从倾听周围的声音开始,观察并简单的区分、归类和鉴别各种不同的声音以及声音的大小、高低、远近、方向。

培养他们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

2.经历有关声音的实验过程。

获得“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没有物体就没有声音”等的初步认识。

教学准备:小组观察实验用:(1)物体发声活动——各种固体材料、瓶子、杯子、水等;(2)分辨声音的变化活动——相同玻璃杯4只、水、筷子等。

教师演示活动用:包含各种声音的课件。

教学过程:一、学习引入研究声音的活动开始了,说说你对声音的哪些问题比较感兴趣?你想研究关于声音的哪些问题?二、倾听周围的声音(1)教师先让学生们安静下来,再让学生倾听周围发出的声音。

(2)学生交流听到的周围发出的声音,并说明是由什么物体发出的。

(3)教师播放各种声音,并让学生逐个说明发出声音的物体。

(4)学生交流听到过的其他声音。

(5)教师小结: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我们总能听到各种声音,大自然的风声、雨声、雷声,田野里的蛙叫蝉鸣声,城市里的车水马龙声。

各种各样的声音包围着我们。

那么,这些声音中,哪些是自然界发出的声音?哪些又是人类活动发出的声音呢?(6)对声音进行分类。

(7)学生小组进行分类记录。

(8)各组交流记录表。

三、听听固体、液体、气体发出的声音的活动(1)听听固体发出的声音。

想办法让桌上的各种固体发出声音,听听这些声音是否相同,有什么特点。

(2)学生交流和描述:用()方法使()物体发出声音,这种声音的特点是()。

(3)听听液体发出的声音。

想多种办法使水发出声音,听听不同的方法产生的水的声音是否相同,有什么特点。

(4)学生交流和描述。

(5)听听气体发出的声音。

在我们听到的声音中,哪些声音是由空气发出的?你有什么办法使空气发出声音?(6)学生进行“使空气发出声音”的活动。

(7)讨论交流:从以上的活动中,你认为声音与物体有什么关系?没有物体能有声音吗?(8)教师反诘:有人认为没有物体也能产生声音,比如雷声就不是什么物体发出的。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听听声音》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听听声音》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听听声音》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听听声音》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实验探究、声音的传播、声音的特征等。

本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声音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声音传播和特性方面,还需进一步引导和探究。

此外,学生对实验操作的兴趣较高,通过实践活动,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学会用实验方法探究声音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

2.难点:声音传播的原理,声音特性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探究:让学生通过实验,直观地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

2.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3.启发引导: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鼓、锣、尺子、塑料管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

3.学习材料:学生实验记录表、作业纸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简单的生活实例,引发学生对声音的兴趣,如:“你们听说过千里传音吗?为什么我们能听到远处的声音?”引导学生思考声音的传播和产生。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实验器材,介绍实验目的和步骤。

如:用鼓、锣等器材展示声音的产生,用尺子、塑料管等演示声音的传播。

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身体验和观察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它是如何传播的?声音有哪些特性?”学生结合实验结果,进行思考和回答。

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听听声音》教案

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听听声音》教案

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听听声音》教案一. 教材分析《听听声音》这一课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以及声音的特征。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声音的奥秘,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周围的声音有了一定的认知。

但是,他们可能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机制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实验和讲解来进一步揭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需要介质来传播。

2.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声音的特征,如音调、响度和音色。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2.声音的特征及其观察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讲解法、讨论法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声音的奥秘。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实验器材(如振动的物体、声音源等)、幻灯片、录音机、音响设备等。

2.学具:实验记录本、笔、实验器材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幻灯片引入课题,让学生听一些不同的声音,如钟声、掌声、音乐声等,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的声音,激发学生对声音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让学生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需要介质来传播。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不同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如敲击不同材质的物体、吹动不同长度的管子等,观察声音的特征。

4.巩固(5分钟)讨论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声音的特征,如音调、响度和音色。

5.拓展(5分钟)讲解声音的应用,如电话、广播、音乐等,让学生了解声音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以及声音的特征。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课后观察和记录生活中的声音,思考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如何传播的,以及声音的特征。

8.板书(课后整理)整理实验结果,归纳声音的特征,如音调、响度和音色。

四年级科学上册《听听声音》教案

四年级科学上册《听听声音》教案

四年级科学上册《听听声音》教案第一篇:四年级科学上册《听听声音》教案四年级科学上册《听听声音》教案一、教学目标:、引领学生用心去倾听、分辨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2、让学生以关注的态度在充分感知声音的活动中,学会对各种不同声音加以简单的区分和鉴别,对声音产生的原理和声音的变化有适当地了解。

3、通过对声音的研究,培养学生探索声音的兴趣,热爱生活、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能够区分、鉴别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并加以归类。

2、难点:了解声音产生的原理,声音的变化。

三、教学准备学生小组活动:制造声音——学生的学习用具,课桌等教师演示:声音是如何产生的——音叉等。

四、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创设情景:.欣赏优美转噪音的乐曲。

2.PPT呈现耳朵很大的小孩图片衔接语二.寻找教室里存在的声音1.讲解要求2.点评学生的发现。

3.衔接语:从教室的声音——声音的世界三.听听常见的声音,声音的简单分类.讲解要求2.播放常见的一些声音(共9种:2种人类活动产生,种大自然产生。

)3.学生个人回答4.师生一起总结9种声音分别是什么。

5.引导进行简单的归类6.再听一次,感受声音的美。

7.衔接语:简单的任务——困难的任务。

四.利用身边的材料制造声音.讲解要求。

2.同桌合作制造声音(3分钟)3.评点制造方法衔接语五.声音产生的秘密.衔接语,出示音叉。

72.听音叉的声音3.学生代表摸音叉并分享感觉。

4.摸喉咙六.声音的变化衔接语1.猜一猜录音中一共有多少人——音色的不同。

放录音学生的分析放视频总结:为什么能猜对?衔接语:声音音色的不同——声音其他的变化2.声音其他的变化七.回顾总结快乐的心情总是能让我们的学习事半功倍,因此在开始上课前,让我们首先来欣赏一首优美的乐曲。

关闭噪声,解释:现在,出了一点问题,优美的音乐放到一半就变成噪声了。

现在老师想请刚才听得投入的孩子。

Q1:在优美的音乐还没有变成噪声的时候,你的感觉怎么样?Q2:后来音乐出问题了,变成噪声了,你的感觉怎么样?的确是这样,人人都喜欢优美的声音,安静的环境,不喜欢吵闹。

科学《听听声音》教学设计

科学《听听声音》教学设计

科学《听听声音》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关于声音的科学知识,旨在培养学生对声音的感知能力,认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规律,并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实践,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掌握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受的原理;•了解声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养成观察、思考和实验的习惯;•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的科学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对声音的敬畏之情;•培养学生积极合作和分享的态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受的原理;•声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学生对声音的传播过程的理解;•声音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速度差异的解释。

四、教学准备1.教学用具:•单个铃铛、扬声器、音乐播放器等。

2.教学素材:•与声音相关的图片、视频和实验材料。

3.教学环境:•教室内保持安静。

五、教学步骤与内容第一步:导入(5分钟)1.利用图片或视频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声音情境,引起学生的好奇和兴趣;2.向学生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你知道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吗?”、“声音是如何传播的呢?”。

第二步:探究声音的产生(15分钟)1.分发铃铛给学生,让学生摇动铃铛并听到声音;2.引导学生观察铃铛的振动,提问:“铃铛为何会发出声音?”;3.学生们进行合作讨论,老师逐个点评。

第三步:探究声音的传播(15分钟)1.随机选取数名学生,站在教室不同位置;2.老师用扬声器或音乐播放器发出声音,让学生观察声音传播的路径;3.学生们进行合作讨论,总结声音的传播方式。

第四步:声音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速度(20分钟)1.老师用示波器或音叉演示声音在空气、水和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差异;2.学生们观察示波器或音叉的振动,理解声音在不同媒质中的传播规律;3.学生们进行合作实验,尝试用不同物质传播声音,记录实验结果。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1.1《听听声音》教案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1.1《听听声音》教案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1.1《听听声音》教案一. 教材分析《听听声音》是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感知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的基本知识。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实验探究、观察现象、总结规律等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动手能力,对周围的声音有一定的感知。

但他们对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来进一步探究。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的基本知识。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3.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四. 教学重难点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2.声音的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探究: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观察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现象。

2.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实验心得,共同探讨声音的特性。

3.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声音现象,加深对声音特性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音叉、尺子、气球等。

2.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段音频,让学生分辨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引发学生对声音的兴趣。

接着,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PPT,介绍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

同时,教师讲解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一:将音叉放在桌子上,用尺子敲击音叉,观察音叉的振动和声音的产生。

实验二:让一名学生发音,另一名学生观察其喉咙和嘴巴的振动,了解声音的产生。

实验三:两人相距一定距离,一方说话,另一方听,观察声音的传播。

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让学生回答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相关问题。

同时,学生互相交流实验心得,分享观察到的现象。

听听声音教学设计

听听声音教学设计

听听声音教学设计第一篇:听听声音教学设计《听听声音》教学设计教材简析:《听听声音》是教科版科学课四年级(上)第五单元《声音》第一课时内容。

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让学生用心去倾听、分辨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让他们以关注的态度在充分感知声音的活动中,学会对各种不同的声音加以简单的区分,对声音的大小、高低、远近、方向加以区别。

以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创新能力。

本课为后面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是怎样传播的》等课时的探究活动做好充分的知识准备。

也为未来建立有关声音的一些科学概念打下感性的基础。

教学设想科学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以探究为核心,所以在设计这节课时,我处处着眼于以生为本,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理念。

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在探究活动中自己感悟。

采用了倾听——观察——质疑,比较——分析,巩固归纳——演绎推理的学法设计。

对于教学重点,认识声音的大小和高低,我把教学的着力点放在认识声音的高低上。

通过敲击音叉,反复倾听,学会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用学生自己的语言描述,然后教师引入科学概念音调的高和低。

进而组织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情境中利用音调的高低描述声音,积极地内化体验。

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1、我们周围充满了声音,通过听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感知声音的产生与物体有关,没有物体就没有声音;2、通过游戏、实验,使学生懂得声音有大小、远近、高低的不同,初步分辩声音的大小和高低。

(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2、能在已有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简单的思维加工,作出自己的解释或结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观察和描述各种声音的活动中,逐步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并乐于与同伴交流。

激发学生想要了解世界、喜欢尝试新的经验、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记录卡》每人一张,塑料直尺、小鼓、小棒及笛子、口哨、塑料瓶、石子,两把口琴,透明玻璃杯6-8只,清水一小盆。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听听声音》优质课教学设计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听听声音》优质课教学设计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听听声音》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听听声音》是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的第1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感受声音的特点,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能力。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实验和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科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对周围的声音有所关注,但对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机制可能还不够了解。

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声音经验,但可能没有系统地思考过声音的特点。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逐步深入探讨声音的奥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知道声音的特点。

2.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能力。

3.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现象。

四. 教学重难点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2.声音的特点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感受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自主发现声音的特点。

3.讲授法:教师讲解声音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气球、盆子、尺子、绳子等。

2.教学课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动画、图片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首歌曲,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音乐中的声音。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能感受到歌曲中的哪些声音?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实验:将一个气球放入盆子中,用木棒敲打气球。

让学生观察和听觉气球被敲打时的变化。

引导学生思考:气球被敲打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用尺子敲打桌子,观察和记录尺子被敲打时的振动。

引导学生发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巩固(5分钟)教师讲解声音的传播原理,用课件展示声音传播的动画。

让学生了解声音是通过介质(如空气、水、固体)传播的。

拓展(5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你们还知道哪些声音的特点?如:声音的音调、响度、音色等。

2023秋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 1-1《听听声音》 (表格式教案)

2023秋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 1-1《听听声音》 (表格式教案)

《听听声音》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单元起始课,本课通过“听听周围的声音”和“描述你听到的声音”引导学生开始关注声音。

活动1:倾听周围各种各样的声音,对听到的声音进行简单的描述,初步辨别声音的“高低”与“强弱”的不同。

在活动1中,首先播放了鸟叫声,发现孩子们能够轻松辨别出“我听到的声音”、“声音由()发出的”,在描述“声音的特点”时,用的词汇非常丰富,比如“柔和”、“清脆悦耳”、“震耳欲聋”等,虽然词汇量丰富,在使用时不是太恰当,老师及时做了纠正,再播放其他声音的时候学生描述就更规范了。

活动2:对听到的声音进行简单的科学分类。

在活动2中,孩子们用了两种方法分类:
一种是根据声音强弱分类,把听到的机器轰鸣声归类到“强”,把流水声归类到“弱”。

另一种是根据声音来源分:
①把鸟叫声、鸡叫声、猫叫声归类为“家禽声”,后纠正鸟和猫不是家禽,但都属于动物,所以这类声音来源为“动物的叫声”。

②把流水声、风声归类为“野外的声音”,即“自然界的声音”。

③把人类使用工具发出的声音、生成建设发出的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声音称为“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

最后为了帮助学生识别乐曲《闪烁的小星星》中的音符,并分辨它们的高低顺序,使抽象的音高关系变得直观、形象,我们分别向音乐老师王珊珊和赵安迪请教并使用了音乐课中常用的"柯达伊"手势,用直观的手势表示出各音的相对高度。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听听声音》教案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听听声音》教案

第1单元第1课《听听声音》( 0.5-1 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 我们周围充满着各种不同的声音,我们虽然看不见它,但可以感受它。

2. 声音可以用高低,强弱,悦耳和刺耳等词语来进行描述。

科学探究目标
运用语言描述听到的声音,并能给声音进行简单的分类。

科学态度目标
1. 在认识声音的活动中,逐步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和态度,乐于与同伴交流。

2. 对声音的知识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

3. 能对声音提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初步认识到声音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他随时随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教学重点】
用词语描述我们周围各种各样的声音,并提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包含各种声音的音频视频。

学生准备:用记录表记录并描绘听到的声音。

【教学流程】

学环节教师指导与评价学生学习活动
评价
要点
一、导入2 分钟观察图片,想象图片中事物发出的声
音,将学生的注意力汇聚到声音这个
问题学生进行交流讨
论,用简单的词语描绘
自己想象的声音是怎
样的。

将注
意力
集中
到声
音上。

二、
聚焦3分钟试着举例说一说你听到过的声音,用
什么词语可以描述它。

学生交流与讨
论。

聚焦
声音
的描

作者留言:
您好!非常感谢!您浏览到此文档。

为了提高文档质量,欢迎您点赞或留言告诉我该文档的不足之处,以便于作者对该文档进行完善优化,在此本人深表感谢!祝您天天快乐!谢谢!。

四年级科学上册听听声音教案

四年级科学上册听听声音教案

四年级科学上册听听声音教案【教学目标】第一课时科学概念:我们周围充满着不同的声音,我们也可以利用物体来制造出不同的声音。

过程与方法:运用语言来描述和记录听到的声音,并能根据声音的高、低、强、弱给听到的声音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观察和描述各种声音的活动中,逐步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并乐于与同伴交流。

【教学重点】细心倾听周围的声音。

【教学难点】能根据声音的高、低、强、弱给听到的声音分类。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大小不同的音叉、大小不同的3枚钉子、实验记录单、收集一些关于声音的各种资料【教学过程】一、引入:师:"这个单元我们要开始进行声音研究的活动,说说你所知道的关于声音的事情。

你对声音的哪些问题比较感兴趣?你想研究关于声音的哪些问题?"二、探究内容:(一)倾听周围的声音从本节课开始,我们要开始研究关于声音的问题,在研究的过程中,务必要保持教室内的安静,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研究有效进行。

1.打开教室门,仔细听听,你周围有哪些声音?有什么不同吗?这些声音是由什么物体发出的?2.你还听到过哪些声音?3.小组讨论:这些声音有什么不同呢?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反馈交流: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我们总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当你们听到这些声音的时候,经常思考哪些问题呢?小结: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要逐一的研究这些问题。

(二)听听音叉发出的声音1.介绍音叉:一种发音乐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的。

2.分组实验1:出示一组(两种)大小不同的音叉,用同样的力量敲击音叉,听听他们发出的声音。

比较:这两种音叉发出的声音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吗?能描述一下它们的声音吗?3.分组实验2:选择其中一种音叉,先轻轻击打,再重一点击打,两个声音有什么不同吗?4.小组交流讨论:刚才听到的这些声音,能进行描述和分类吗(尝试着用高、低、强、弱等词语对声音进行归类)?5.分组实验3:根据准备的不同材料按课本p26途中所示,进行轻轻击打和重一点击打,听到了怎样的声音,把它描述出来,并记录下表:击打钉子----我听到的声音课后反思过去,教师习惯以权威者的身份出现,习惯以自己的经验来评价事物。

四年级教科版科学《听听声音》教案

四年级教科版科学《听听声音》教案

四年级教科版科学《听听声音》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识别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

了解声音有高低、强弱之分。

学会用简单的词汇描述听到的声音。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倾听、比较、描述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感受声音,提高学生的综合感知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声音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

培养学生倾听的良好习惯和尊重他人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识别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特点。

理解声音的高低、强弱。

2.教学难点准确描述声音的特征。

三、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包含各种声音的音频,如鸟鸣、流水、音乐等。

提问学生:你们听到了哪些声音?声音是从哪里来的呢?引出课题。

2.倾听不同物体的声音准备一些不同的物体,如铃铛、木鱼、鼓、塑料瓶等。

让学生依次倾听这些物体发出的声音,并描述听到的声音特点,如清脆、低沉、响亮等。

组织学生讨论:这些声音有什么不同之处?3.认识声音的高低用钢琴或其他乐器弹奏不同音高的声音。

让学生倾听并感受声音的高低变化。

引导学生思考:声音的高低与什么有关呢?可以通过改变物体的哪些因素来改变声音的高低?4.认识声音的强弱用不同的力度敲击鼓或其他物体。

让学生倾听并感受声音的强弱变化。

引导学生思考:声音的强弱与什么有关呢?可以通过改变物体的哪些因素来改变声音的强弱?5.描述声音给出一些声音的例子,如风声、雨声、汽车声等。

让学生用恰当的词汇描述这些声音的特点,如柔和、嘈杂、急促等。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分享自己对不同声音的描述。

6.总结归纳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不同、声音有高低和强弱之分以及如何描述声音。

提问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声音有了哪些新的认识?你在生活中还听到过哪些有趣的声音呢?7.拓展延伸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倾听各种声音,并记录下来,尝试描述它们的特点。

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听听声音》教案教学设计(五篇范文)

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听听声音》教案教学设计(五篇范文)

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听听声音》教案教学设计(五篇范文)第一篇: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听听声音》教案教学设计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听听声音》教案教学设计1.听听声音【教材简析】《听听声音》是《声音》单元的起始课,声音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

教科书通过“听听周围的声音”和“描述你听到的声音”这两个活动展开,引导学生关注声音,关注身边的声音世界。

“听听周围的声音”板块,主要是通过学生认真倾听,感受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我们虽然看不到它,但能感受到它。

“描述你听到的声音”板块,通过用科学的词汇将听到的声音描述出来,并能对声音进行简单分类。

通过对声音的描述,可以了解学生对声音原有的认识,激发学生想要更多的了解声音的问题,为后面声音问题的研究做好铺垫。

【学情分析】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声音对学生来说非常熟悉。

他们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声音的存在,这对本课学习打下了良好的生活基础。

对于声音,虽然学生非常熟悉,但并没有真正思考过关于声音的问题。

没有思考过他们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这些声音又是通过什么物体发出来的,这是本节课学习的障碍。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我们周围充满着各种不同的声音,我们虽然看不到它,但可以感受到它。

2.声音可以用高低、强弱、悦耳和刺耳等词语来进行描述。

科学探究目标运用语言描述听到的声音,并能给声音进行简单的分类。

科学态度目标在认识声音的活动中,逐步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和态度,乐于与同伴交流。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初步认识到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它随时随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教学重难点】重点:细心倾听周围的声音。

难点:能根据听到的声音高低、强弱给听到的声音分类。

【教学准备】教师:班级记录表、微课视频资料和课件PPT。

小组:作业本。

【教学过程】一、导课:导入新课(预设3分钟)1.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用半分钟的时间仔细听听我们周围的声音。

提问:都能听到什么声音呢?(预设:读书声、脚步声……)2.教师总结:是呀,只要我们仔细地、用心地倾听,你肯定能听到很多声音,声音无处不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科学上册《听听声音》教案
一、教学目标:
引领学生用心去倾听、分辨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让学生以关注的态度在充分感知声音的活动中,学会对各种不同声音加以简单的区分和鉴别,对声音产生的原理和声音的变化有适当地了解。

通过对声音的研究,培养学生探索声音的兴趣,热爱生活、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够区分、鉴别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并加以归类。

难点:了解声音产生的原理,声音的变化。

三、教学准备
学生小组活动:制造声音一一学生的学习用具,课桌等
教师演示:声音是如何产生的一一音叉等。

四、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景:
欣赏优美转噪音的乐曲。

.PPT呈现耳朵很大的小孩图片
衔接语
二.寻找教室里存在的声音
讲解要求
点评学生的发现。

衔接语:从教室的声音一一声音的世界
三.听听常见的声音,声音的简单分类讲解要求播放常见的一些声音
学生个人回答
师生一起总结9种声音分别是什么。

引导进行简单的归类
再听一次,感受声音的美。

衔接语:简单的任务一一困难的任务。

四.利用身边的材料制造声音
.讲解要求。

同桌合作制造声音
评点制造方法
衔接语
五.声音产生的秘密
衔接语,出示音叉。

听音叉的声音
学生代表摸音叉并分享感觉。

摸喉咙
六.声音的变化
衔接语
猜一猜录音中一共有多少人——音色的不同。

放录音学
生的分析
放视频
总结:为什么能猜对?
衔接语:声音音色的不同一一声音其他的变化
2.声音其他的变化
七.回顾总结
快乐的心情总是能让我们的学习事半功倍,因此在开始上课前,让我们首先来欣赏一首优美的乐曲。

关闭噪声,解释:现在,出了一点问题,优美的音乐放到一半就变成噪声了。

现在老师想请刚才听得投入的孩子。

Q1:在优美的音乐还没有变成噪声的时候,你的感觉怎么样?
Q2:后来音乐出问题了,变成噪声了,你的感觉怎么样?
的确是这样,人人都喜欢优美的声音,安静的环境,不喜欢吵闹。

而我们这节课的内容,恰好又是关于声音的,需要一个特别安静的环境。

这就离不开每一个小朋友的积极配合。

大家能够做到吗?
杨老师也觉得大家做得到。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
奇妙的声音世界。

诶?大家有没有发现图片上的小孩子有一个特点?他的耳朵怎么样?其实这是杨老师的一个希望,希望小朋友们,从这节课开始,能够多多地使用你们灵敏的耳朵,去发现一个,和平时不那么一样的世界?
既然我们现在要来研究声音,那么肯定得先找到声音。

而声音啊,比较奇怪,既看不见,也摸不着。

那么它容不容易找到呢?
那么我们就来用一用,灵敏的耳朵,一起来找一找,在这个教室里边,这个时候都有哪些声音在围绕着我们。

现在请所有的同学,闭上双眼,轻轻地呼吸,然后仔细地听一听,搜索一下,在我们教室里面,现在啊,都有哪些声音?30秒钟的时间,现在倒计时3、2、1、开始。

时间到,现在“天亮了”,大家睁开眼睛,我想请刚才听得认真,现在又坐得端正的同学……
其实一般来说,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我们总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大自然的风声、雨声、还有雷声,田野里的蛙叫蝉鸣声,城市里的车水马龙声等等。

可以说各种各样的声音包围着我们,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

这么多声音,聪明的小朋友一定在平时都记住了不少,那么接下来,我们就将接受一次小小的考验:老师将给大家播放一些常见的声音片段。

大家一边仔细地听,一边把你的答案记录下来。

完成记录表一。

注意哦:要保持安静,我待会儿会请那些听得认真的
孩子,来给我们讲一讲他的发现。

录音放到这里就结束了,我刚才看到这位同学听得挺认
真,那么你来告诉大家:Q1你都听到了哪些声音?
我再请一位同学:Q2你都听到了哪些声音?
Q3:还有没有不同的声音?
刚才小朋友们说出了各种各样的声音,他们说得对不对
呢?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
首先听到的是……?
那么这9种声音里边,有哪些是人类活动有关的呢?
剩下的7种,也就是大自然产生的,有鸟声……
表扬:咱们班的孩子可真是能干,基本上都通过了考验。

可能刚才大家都忙着去分辨去记录,而没有用心去感受这些声音的特点,那么我们再来听一遍。

这一遍老师希望闭上眼睛来聆听。

冈"才我们已经听了这么多的声音,并且能够简单地给声
音分类,但是我们班的小朋友都挺能干,一下就通过了考验。

大家想不想来点更难的?
这个任务的名字叫做:声音的发明家。

老师先给大家讲一讲规则:
需要同桌两人来完成,一个人制造声音,另一个人负责记录下
制造的方法。

这可是同桌两个人的并肩战斗,希望你
们一定要默契配合
时间有3分钟,也请大家要把握好时间。

不要一直制造同一种声音,比如……。

不能够使用嘴巴来制造声音。

除了嘴巴之外,我们的身体,身边的课桌、地板、文具盒等等,总之是你身边的材料都是你可以使用的。

当然老师就是大家的裁判了,我会一直观察大家的表现,待会儿呢,我就会请那些最认真、配合最默契的同桌给我们分享他们的制造经验。

好的,时间到,请大家停止手中的活动。

我刚才看到这一桌挺认真的,那就先请他们来。

Q1:你们谁是发言人?
Q2:你们都发现了哪些方法?
鼓励学生声音洪亮,请大家关注他的发言……
我再请一桌。

Q1Q2
那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我觉得我们班的同学真是能干,居然可以用这么少的材料,来制造出这么多的声音。

即使是困难的任务,也成功地完成了。

来,我们为自己鼓一下掌。

好的,刚才不仅听到了声音,也用身边的材料制造出了声音,那么声音,到底是怎么发出来的呢?声音产生的秘密是什么呢?大家看老师手中拿着的是什么?
这个器材的名字叫做音叉,那么音叉的声音听上去怎么样
呢?我们现在竖起耳朵来听一听。

音叉刚开始没有声音,老师一敲,他就很听话,就有声音了。

那么敲过之后的音叉,和没有敲过的音叉,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呢?现在,我想请4个坐得端正的孩子。

你们要放心老师不是坏人,要来敲你们。

.首先来摸一摸没有敲过的音叉。

感觉怎么样?同意吗?
.摸正在发声的音叉
感觉怎么样?同意吗?
那么为什么会有触电的感觉呢?原来啊,敲过之后的音叉正在做特别的运动振动。

通过振动,音叉就发出了声音。

我们再来做一个实验,现在请大家跟老师一起做:把手我们的喉咙上,一起发一个很短的:啊!tice
那么这就是我们人类声带的振动。

其实不管是刚才的音叉,还是人类的声带,所有的物体,要想发出声音,都必须通过什么?
这就是声音产生的秘密。

振动!!yESorNo?
那么大家再来思考一个新的问题,声音通过物体的振
动,产生了,是不是就一直是那样了?会不会变化呢?
恩,声音的确是会变化的。

它会有很多的不同。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声音都有哪些变化。

首先,是音色的变化。

那么音色是什么呢?现在不懂没有关系,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活动声音的小侦探。

图片上的小孩在干什么啊?他拿了一个玻璃杯,放在门上,偷听里面的说话。

我们待会儿要做的事情和他差不多,我会给大家播放一段录音,在座的各位小侦探的任务就是猜一猜,在整个录音中,一共有几个人说话?都有些谁?
侦探可不是那么好当的哦!请大家竖起耳朵,仔细的听,一共有几个人说话?都有些谁?
好的,现在录音已经播放结束了,我想请一个刚才听得认真的同学……好的,你来告诉老师:
Q1: —共有几个人说话?
同意吗?
Q2:猜一猜,这些人里面都有些谁啊?
你确定吗?大家同意吗?
那么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真相是什么?
现在我们知道了,到底有几个人啊?
那么我们刚才只听了录音,怎么也能猜对是4个人呢?
我想请一个坐得端正的孩子。

Q:你觉得你为什么能够猜对啊?
大家同意吗?
的确,我们刚才就是通过老年人、中年人、还有小孩子声音的不同,来找出正确答案的。

我们把声音的这种不同就成为音色的变化,其实声音除了有音色的变化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变化。

现在就请大家开动脑筋,想一想,声音除了有音色的变化之外,还有哪些变化?
好的,今天这节课上到这里就已经接近尾声了,我想表扬咱们班所有的小朋友,都非常聪明。

不仅能够找到声音,分辨声音,还可以制造声音,最后还弄明白了声音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声音的一些变化。

当然,有关声音的问题还有很多,如果你还想知道声音更多的秘密?就请课后继续思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