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位置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位置教学反思
《认位置》这堂课的内容是要认识及分辨上、下、左、右、前、后,其中辨析左、右是教学的一个难点。
课的开始由小朋友熟悉的教室情境图引入,在教学了左右之后,教材安排了想想做做一的一个小游戏:左手握拳头,右手握拳头,左边拍拍手,右边拍拍手,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
游戏是小朋友乐忠的一种形式,看着他们极认真的表情,带着几分欣喜,几分紧张的跟着我做游戏,很快我就发现,他们单独做的时候,有一部分小朋友很容易把左右混淆。
总是红着脸,飞快的换左换右。
怎么办呢?作为他们的老师,我可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啊!怎样能巧妙地突破这堂课中分辨左、右的教学重点、难点呢?突然,我灵机一动,想起小朋友每天早上一起来就会用右手刷牙,用右手吃早饭,来到学校又会用右手写字等等。
随即编了一个顺口溜来做小游戏:右手刷牙,右手吃饭,右手写字。
左手转个圈,拍拍手,一起来劳动。
边说,边做着相应的动作。
因为刷牙、吃饭、写字这些事情小朋友天天接触,非常熟悉,他们做起来可熟练,可开心了。
这些由生活中来的经验,使小朋友很轻松的分辨了左、右手。
由此我想到,生活经验是小朋友数学学习的重要资源,尊重并意识到生活经验是小朋友数学数学的重要资源,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每一位教育一线的教师们正确的选择自己的教学方式,正确地进行课堂教学设计,从而促进小朋友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其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如果对小朋友已有的生活经验不能正确地加以分析、利用,也许就很难准确地把握信学生学习的起点,教学又会回到灌输的老路
上去。
况且,着力实施一种基于学生生活经验的数学教学这不也正是是数学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吗?
篇二:认位置教学反思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能清楚的加以辨认上下、前后,但不少同学对左右往往不太容易分清。
本节课首先是分辨自己的右手和左手,要发言的请举右手既是对学生的常规教育,也让学生记住自己的右手。
接着以练习本在数学书的左面数学书在练习本的右面为例,教学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然后让学生看图说说其他物体间的位置关系,初步学会语言描述。
在教学练习本和数学书的位置关系时要注意三点:一是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左手和右手分辨这两个物体哪个在左面、哪个在右面;二是指导学生用在的哪面这样的语言进行表达;三是两句话中的任何一句都清楚地表达了练习本与数学书的位置关系,可以这样说,也可以那样说。
看图说一说以左、右关系为主。
图中的小明、小红、小刚、小芳四人的朝向与学生是一致的,学生按自己对左、右的感受确定小明在小红的左边、小芳在小刚的右边等位置关系不会有困难,也不会有歧义。
如果学生说出了前后或上下关系也是可以的。
一年级学生辨别左右的时候,大多数都要先想一想自己的左手、右手,才能作出判断,这是学生年龄、心理发展特征的表现。
练习时涉及左右的时候,要提醒学生先想自己的左手与右手,分清左面与右面,然后回答问题和操作活动。
即使发生错误,也要联系左手和右手认识错误,从而改正。
表达语言是多样的,学生喜欢怎样说就怎样
说,只要求表达正确完整,不要求用统一模式的语言,更不要进行说法多样的训练。
课堂教学中,在设计、安排和组织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应当有意识地体现探索的内容和方法,让学生能够亲自参加的活生生的数学活动。
根据教学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把课本中的例题、结论等,转化为学生能够亲自参加的活生生的数学活动。
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与发展。
遵循这个规律设计游戏活动,先是握拳头,记住自己的左手与右手;再拍手,体会左手那边是左边,右手那边是右边;最后是摸耳,从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感受左右是相对的。
这些游戏都是学生喜欢的,要反复进行,才能达到教学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过多的讲解,而是把课堂作为数学活动的舞台,让学生在自由、活跃的氛围中学习,使原本枯燥的教学变的有趣。
但是我发现,这样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接受,有个别同学对知识的掌握还不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过程与方法的探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都有所欠缺,这说明我这节课的设计还存在问题,需要做进一步的改进。
篇三:认位置教学反思
今天上了认位置这课,教学重难点都是:认识左右。
可以开始就问小朋友喜欢上数学课的请举手,有的举左手,有的则是举得右手,现在想想就应该规定好统一举哪只手,这样就可以了解学生对于左右是否分清。
之后就是找找身上还有像左右这样一对一对的好朋友,学生都能说出一些,并能指出哪个是左边的,哪个是右边的。
接下来的儿歌游戏:左手握拳头,右手握拳头;左边拍拍手,
右边拍拍手;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
通过这样的练习先让学生知道左右在哪边。
但在教学时,只顾形式了,没有观察学生是否都作对,也没有反馈学生做的情况,所以可以开始就把这节课的重点给忽略了,学生有的根本还不清楚左和右。
之后出示课本的主题图,直接问学生:小明和小红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学生被这一问题问到了,没有多少学生会回答。
之后就转而问,看看小明在小红的哪面呢?这样的问题学生还是会回答的。
在让学生说说其他人或者事物的位置关系时,学生还是不太会说谁在谁的左边,谁在谁的右边,说的比较乱,而且在图上的事物学生还是很难分辨清楚它们位置关系。
但当找两个学生说一说他们的位置关系时,学生都会说的很好,我在谁的左边,我在谁的右边这样的句子用的也很好。
之后教学上下、左右位置关系,学生由于对图的观察能力还不够,因此,只能说一些简单的上下位置关系,对左右还是不能说明白,学生还是搞不清楚,真是愁人啊!
想想做做第
3、4两天学生练习的还是比较好的,但在第5题的设计上,还是有些问题的。
我直接问学生:谁的前面有几个人,谁的后面有几个人,这样的问题学生很容易回答。
但最好是问他的前面有三个同学,他的后面有两个同学这样的问题,让学生猜一猜他是谁?这样的设计学生就会更感兴趣。
今天在有校长听课的情况下,我为了维持课堂纪律还发了小火,唉。
我怎么就不能克制一点呢?
之后,校长给了我很多宝贵的建议,让我受益匪浅。
我最大的问题就是现在还不能很好的控制课堂,学生上课还是很乱,做什么的多有,要通过激励的话让学生集中注意力,谁做得真端正,谁回答的真棒。
这样的语言要经常说,还要有一个榜样让其他学生学习,榜样的力量还是很重要的。
现在发现教书真是一门大学问,有太多的东西需要去学习,好好加油吧,我的学习路还很长呢!
篇四:认位置教学反思
本单元学习辨别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并学会从两个角度确定物体的位置等内容。
应该说上下、前后相对比较简单,左右和确定位置对学生来说相对难一点。
因为左右的相对性是一个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行、列确定位置这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比较难,因为学生既要明确是横着看还是竖着看,还要弄清数数的顺序:是从左往右数,还是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数,综合性比较强,这就需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进一步体会和领会。
这单元的教学也给我让我在教学左右相对性后随即的课堂练习中做了一个统计数据,更加深了我对这个难点的认识。
生活经验是小朋友数学学习的重要资源,尊重并意识到生活经验是小朋友学习数学的重要资源,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正确的选择自己的教学方式,正确地进行课堂教学设计,从而促进小朋友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为此在教学时,我首先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借助石头、剪子、布的游戏,帮
助他们认识右,列举生活中常用到右手的例子,唤起他们的回忆,调动已有经验,加深对方位右的理解,这样的教学也就水到渠成了。
然后注意结合教室里的情境,让学生看看课桌上的物体或自己前后、左右的同学或物体,用上下、前后、左右说说位置关系,同时让学生转换方向再说一说,这样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获取大量感性材料,为正确确定左、右奠定基础。
围绕学生间座位关系的讨论,使学生体会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是相对的,所以在描述两个物体位置时,应说清谁在谁的左边(右边)。
再通过学生相对而立,伸出右手握一握,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对面的同学与自己的方向不一样。
初步感知对面同学的左右方向和自己的左右相反。
进一步体会左、右的相对性。
这样的组织教学联系实际,操作性强,能够充分地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逐步发展空间观念。
其次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前,我似乎觉得上、下的位置关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经常接触,应该都懂了,但后来我发现:学生对上、下的位置关系,只是表面的感知,一种比较浅显的理解。
因此,我在讲练习时,让学生玩游戏,说一说,想一想,练一练等,在设计过程中,我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要教学手段,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积极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
上完这一课我深刻的体会到,如果对小朋友已有的生活经验不能正确地加以分析、利用,也许就很难准确地把握学生学习的起点,教学又会回到灌输的老路上去。
况且,着力实施一种基于学生生活经
验的数学教学这正是是数学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
所以,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要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去关心学生,不断地学习。
篇五:认位置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前,我似乎觉得上、下的位置关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经常接触,应该都懂了,但后来我想:学生对上、下
的位置关系,肯定只是表面的感知,一种比较浅显的理解。
因此,我精心设计了教学活动内容,让学生说一说,摆一摆,练一练,谈一谈等,在设计过程中,我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要教学手段,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积极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
教学中,学生积极参与,经过形式多样的数学活动,学生对上、下的位置关系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使学生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
事实证明,教师对任何一个知识点的教学设计,都不能掉以轻心,要持严谨的态度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