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案例】2019年某知名企业中国新能源行业发展分析

合集下载

中国新能源行业分析报告

中国新能源行业分析报告

中国新能源行业分析报告中国新能源行业是指在能源结构转型升级的背景下,以可再生能源为主要发展方向的一种产业形态。

中国新能源行业在过去几年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成为世界上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最大的国家。

下面将从市场规模、发展趋势和政策支持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中国新能源行业的市场规模非常庞大。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传统能源的压力日益增大,因此新能源的发展具有巨大需求。

根据中国国家能源局的数据,2019年,中国新能源装机容量达到了758.32GW,占全国装机容量的比重超过了40%。

其中,风电、光伏发电和水电是主要的新能源发电形式。

新能源行业的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为相关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其次,中国新能源行业的发展趋势积极向好。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下降,风能和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的竞争力逐渐增强。

特别是光伏发电,在技术突破和政策支持的双重推动下,已经成为中国电力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新能源汽车、储能技术和智能电网等新兴领域也获得了迅猛发展,为新能源行业的全面升级和结构调整提供了动力。

最后,中国政府对新能源行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以促进新能源行业的健康发展。

例如,制定了一系列的补贴政策和优惠税收政策,鼓励企业投资新能源项目;加强能源市场改革,提高新能源发电的上网电价;加大研发和技术创新力度,提高新能源技术的竞争力等。

这些政策的出台为新能源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综上所述,中国新能源行业在市场规模、发展趋势和政策支持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推动,新能源行业将进一步扩大市场规模,提高技术水平,推动能源结构优化升级,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019新能源行业数据分析报告

2019新能源行业数据分析报告

2019新能源行业数据分析报告目录1.新能源车:补贴退坡后的平价时代 (5)1.1. 新能源车补贴退坡测算 (5)1.2. 2018年全年新能源汽车产销点评 (6)1.3. 行业数据跟踪 (7)1.4. 行业要闻及个股重要公告跟踪 (8)2.新能源发电:商务部对美韩进口多晶硅双反进行复审调查 (10)2.1. 行业观点概要 (10)2.2. 行业数据跟踪 (12)2.3. 行业要闻及个股重要公告跟踪 (13)3.电力设备及工控:2交2直开标在即,乡村电气化规划5000亿 (14)3.1. 行业观点概要 (14)3.2. 行业数据跟踪 (16)3.3. 行业要闻及个股重要公告跟踪 (17)4.本周板块行情(中信一级) (18)图表目录图1:2017-2018年新能源汽车月销量(辆) (7)图2:电芯价格(单位:元/wh) (7)图3:正极材料价格(单位:万元/吨) (7)图4:负极材料价格(单位:万元/吨) (7)图5:隔膜价格(单位:元/平方米) (7)图6:电解液价格(单位:万元/吨) (7)图7:国内风电季度发电量(亿千瓦时) (12)图8:全国风电季度利用小时数 (12)图9:多晶硅价格(美元/kg) (12)图10:硅片价格(156*156,美元/片) (12)图11:电池片价格(156*156,美元/片) (12)图12:组件价格(单位:美元/W) (12)图13:制造业短期出现大幅收缩(PMI指数) (15)图14:我国传统工业机器人市场表现 (15)图15:工业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速维持高位 (16)图16: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速维持高位 (16)图17:固定资产投资完成超额累计同比增速情况 (16)图18:长江有色市场铜价格趋势(元/吨) (16)图19:中信指数一周涨跌幅 (18)表1:全生命周期使用价差 (5)表2:购臵价差 (5)表10:新能源汽车行业要闻 (8)表11:新能源汽车行业个股公告跟踪 (8)表12:风、光、储行业要闻 (13)表13:风、光、储行业公告跟踪 (13)表14:主要设备企业中标预估 (14)表15:电力设备及工控行业要闻 (17)表16:电力设备及工控行业公告跟踪 (17)1.新能源车:补贴退坡后的平价时代1.1. 新能源车平价测算2019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新政落地临近,继上周补贴退坡对产业链影响测算后,本期我们主要探讨新能源汽车全生命周期的平价测算(以荣威Ei5和i5为测算对象)。

2019年新能源汽车行业深度分析报告

2019年新能源汽车行业深度分析报告

2019年新能源汽车行业深度分析报告正文目录一、新能源乘用车:全球布局势趋明,消费需求风渐起 (4)1、政策端:补贴退坡边际递减,双积分保障2020年目标 (4)2、产品端:新品节奏布局加快,消费者需求风渐起 (6)3、全球化分析:自主先发优势明显,德系最为激进 (13)二、新能源客车:集中度提升,有望率先应用燃料电池 (18)1. 公交车:新能源渗透率提高,保有量仍有提升空间 (20)2. 座位客车:产品结构发生变化,龙头市占率提高 (21)3. 新能源客车出口有望进入快速增长期 (22)4. 燃料电池汽车技术有望率先在客车领域推广 (23)三、新能源中游:全球电动化趋势近几年有望加速,中国中游将深度参与全球供应 261、海外车企有望在近几年启动新一轮高增长 (26)2、中国的中游产业将深度参与全球分工 (28)3、补贴退坡对中游供应链的影响分析 (32)图表目录图1 新能源汽车重要政策——销量时间轴 (4)图2 17-19年补贴政策一览 (5)图3 2020年市场双积分临界值弹性测算 (6)图4中国新能源乘用车/乘用车月度销量及占比(万辆) (6)图5中国/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及占比(辆) (6)图6新能源乘用车月度销量分级别走势(万辆) (7)图7 新能源乘用车各级别销量占比 (7)图8中国新能源市场产品布局1(价格低于12万的车型) (8)图9中国新能源市场产品布局2(价格位于12万-25万的车型) (9)图10 几何A车身图 (10)图11 广汽aion S车身图 (10)图12 中国新能源市场产品布局3(价格大于25万的车型) (11)图13 全球各大车企电动化战略历程梳理 (14)图14 大众MEB平台核心标的梳理 (18)图15:客车行业历年销量(万辆) (18)图16:新能源客车历年销量(万辆) (18)图17:客车行业月度销量(辆) (19)图18:新能源客车月度销量(辆) (19)图19主要企业新能源客车市占率 (19)图20:公交车历年销量(万辆) (21)图21:公交车月度销量(辆) (21)图22:公交车历年销量中新能源渗透率 (21)图23:新能源公交车月度销量(辆) (21)图24:公交车保有量中燃料结构 (21)图25:国内公交车历年保有量持续增加(万辆) (21)图26:座位客车历年销量(万辆) (22)图27:国内大中型座位客车销量结构 (22)图28:座位客车月度销量(辆) (22)图29:宇通在国内大中型座位客车市场占有率 (22)图30 Mirai历年销量(单位:辆) (24)图31 Clarity历年销量(单位:辆) (24)表1:2019、2020年市场双积分弹性测算表 (5)表2:新能源乘用车按级别销量一览 (7)表3:A0-A00级别主要新车型参数对比 (8)表4:紧凑型车参数对比 (10)表5:中型SUV参数对比 (12)表8:新能源客车2017年、2018年与2019年国补对比 (20)表9:荣威950 Fuel Cell与丰田Mirai以及本田Clarity参数比较 (25)表10:国内外燃料电池客车对比 (26)一、新能源乘用车:全球布局势趋明,消费需求风渐起1、政策端:补贴退坡边际递减,双积分保障2020年目标汽车电动化浪潮趋势不可逆转。

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趋势分析报告(2019年4月29日)在出租车及网约车等运营市场拉动下,2019年有望成为A级车型放量元年,预计2019-2020年新能源车销量可达180/250万辆,动力电池需求90.6/143.6GWh,复合增速将维持55%以上。

进入2019年在续航里程、能量密度等技术指标达到新的阶段后,新能源车产品竞争逐步从硬性技术参数竞争迈向柔性消费体验竞争转变。

续航里程:2019年政策激励下A/A0级车将升级至400km以上,A00级车300km以上,两年时间200km翻倍增至400km突破续航瓶颈。

能量密度:补贴政策已助力国产三元电池突破180Wh/kg赶超日韩,下一阶段竞争方向逐步从能量密度转向工艺与成本,而磷酸铁锂技术突破140Wh/kg,成本率先降至1元/Wh,逐步打开车型应用空间。

运营车辆:营运车辆给予0.7倍补贴强化运营强度与使用效率,保障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出租车电动化铺开以及主机厂入局网约车,将为A级市场提供需求增量。

2019年补贴对于非快充类纯电动客车考核从能量密度转变为综合能耗,反映稳健平衡技术和安全要求。

新能源货车补贴更加强调内生经济性实现,淡化硬性技术指标考核,磷酸铁锂及锰酸锂电池应用有望持续拓宽。

2019年政策更加突出在“技术上先进”的同时“质量上可靠、安全上有保障”,对于电池系统能量密度、整车能耗等技术指标要求中增加“稳步”、“适度”等表述,特别强调鼓励企业注重安全性、一致性。

政策更加强调补贴退出过程对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包括乘用车在内,实现优胜劣汰的积极作用。

2017年是新能源乘用车元年。

2016年12月工信部发布了新能源汽车新版补贴方案,刺激2017年以A00级为代表的纯电动乘用车型迅速放量。

2018年补贴新规进一步提升技术指标门槛,A00级补贴下。

2019年新能源发电市场现状与发展策略分析,促进新能源消纳仍是重中之重「图」

2019年新能源发电市场现状与发展策略分析,促进新能源消纳仍是重中之重「图」

2019年新能源发电市场现状与发展策略分析,促进新能源消纳仍是重中之重「图」一、中国发电量与用电量情况用电量方面,2019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达到7.23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7%,2020年上半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33547亿千瓦时。

2013-2020年上半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及增长情况资料来源:中电联,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发电量结构方面,2019年我国以火力和水力发电为主,火电占总发电量的72.32%,水电占比16.15%。

2019年中国发电量结构分布情况资料来源:国网能源研究院,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二、新能源发电行业市场现状装机容量方面,我国新能源发电累计装机容量不断增长,截至2019年底,新能源发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41477万千瓦,同比增长15.66%,占全国总装机容量的比重达到20.6%。

2010-2019年中国新能源发电累计装机容量走势资料来源:国网能源研究院,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发电量方面,2011-2019年中国新能源发电量迅速增长,2019年我国新能源发电量达到630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95%。

2011-2019年中国新能源发电量统计情况资料来源:国网能源研究院,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2019年我国新能源消纳矛盾继续缓解,新能源弃电量为215亿kWh,同比下降35.2%,利用率达到96.7%,同比提升2.5个百分点,提前一年实现新能源利用率95%的目标。

2015-2019年中国新能源弃电量与利用率情况资料来源:国网能源研究院,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更多内容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5年中国新能源发电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行业发展趋势报告》三、新能源发电行业相关政策分析2019年政府部门出台了一些列新能源产业政策,内容涉及年度规模管理、项目建设管理、运行消纳、价格补贴等环节。

政策以完善项目规划建设、加速新能源补贴退坡、推进新能源平价上网,建立新能源消纳保障机制为重点,推动新能源由高速发展向质量发展转变。

2019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分析报告

2019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分析报告

2019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分析报告2019年5月目录一、新能源乘用车:全球布局势趋明,消费需求风渐起 (5)1、政策端:补贴退坡边际递减,双积分保障2020年目标 (5)(1)汽车电动化浪潮趋势不可逆转 (5)(2)2019年补贴新政退坡幅度较大,短期企业盈利承压,长期终归市场化 (6)(3)双积分考核保障19-20年新能源乘用车复合增速“红线”37% (6)2、产品端:新品节奏布局加快,消费者需求风渐起 (8)(1)中国成为电动车全球最大市场,行业进入高速成长期 (8)(2)分级别:新品布局节奏加快,爆款车成为增长新引擎 (10)①A00-A0级:牺牲盈利or性价比降低--补贴退坡迫使车企做出选择 (10)②A级:密集投放新车型,多款车型具备“爆款”潜质 (12)③B级及豪华车:新车型加速布局,带动消费者认知改观 (15)3、全球化:自主先发优势明显,德系最为激进 (17)二、新能源客车:集中度提升,有望率先应用燃料电池 (24)1、公交车:新能源渗透率提高,保有量仍有提升空间 (27)2、座位客车:产品结构发生变化,龙头市占率提高 (28)3、新能源客车出口有望进入快速增长期 (30)4、燃料电池汽车技术有望率先在客车领域推广 (31)(1)燃料电池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能源技术 (31)(2)国内外企业加码燃料电池车 (31)(3)国内乘用车与海外差距大,商用车或先推广 (35)三、新能源中游:全球电动化趋势近几年有望加速,中国中游将深度参与全球供应 (37)1、海外车企有望在近几年启动新一轮高增长 (37)(1)海外主流车企在电动车平台上已经展开战略级投入 (37)(2)传统大汽车的新车型将在未来几年密集上市,并有望在2025实现10-15%以上的渗透率 (38)2、中国的中游产业将深度参与全球分工 (39)(1)中国已经培育了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中游产业集群 (39)(2)中国中游的竞争力将会进一步加强 (43)3、补贴退坡对中游供应链的影响 (44)未来十年将是行业变革的十年,“电动化、智能化、国际化”是行业发展大趋势,而电动化无疑是进度最快的趋势,中国凭借起步较早和前期大量投入在行业中游和下游已经积累了先发优势,未来随着全球电动化浪潮加速,有望充分受益。

2019新能源行业数据分析报告

2019新能源行业数据分析报告

2019新能源行业数据分析报告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新能源行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

2019 年,新能源领域取得了诸多重要进展,本文将通过对相关数据的深入分析,为您呈现这一年新能源行业的发展态势。

一、新能源行业整体发展态势2019 年,新能源行业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

全球范围内,对新能源的投资不断增加,新技术层出不穷,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新能源所占的比重逐渐上升,对传统能源的替代作用日益明显。

太阳能和风能作为新能源的两大主力,其装机容量在 2019 年实现了显著增长。

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成本不断降低,效率逐步提高,使得其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风能发电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大型风电机组的研发和应用,提高了风能的利用效率。

二、新能源汽车市场新能源汽车在 2019 年迎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

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攀升,其中中国市场表现尤为突出。

政府的补贴政策、消费者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技术的不断进步,推动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

然而,新能源汽车行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充电基础设施的不完善,限制了新能源汽车的使用便利性。

电池续航里程和安全性问题,仍然是消费者关注的焦点。

此外,新能源汽车的生产成本较高,导致价格相对传统燃油汽车仍缺乏竞争力。

三、储能技术的发展随着新能源的大规模接入电网,储能技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2019 年,储能技术取得了重要突破。

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的成本逐渐降低,性能不断提升。

同时,液流电池、超级电容器等新型储能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应用。

储能技术的发展为新能源的稳定供应和电网的平衡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但目前储能技术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储能容量有限、充放电效率有待提高等。

四、政策对新能源行业的影响各国政府纷纷出台支持新能源发展的政策,为新能源行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环境。

补贴政策、税收优惠、可再生能源配额制等措施,有效地促进了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在中国,政府加大了对新能源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了新能源产业链的完善和发展。

2019年浅析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研究

2019年浅析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研究

2019年浅析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研究篇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目前,全球能源和环境系统面临巨大的挑战,汽车作为石油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大户,需要进行革命性的变革。

目前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已经形成了共识,从长期来看,包括纯电动、燃料电池技术在内的纯电驱动将是新能源汽车的主要技术方向,在短期内,油电混合、插电式混合动力将是重要的过渡路线。

目前来看,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还面临着一些共同的难题,例如关键技术的突破、汽车工业的转型、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消费者的接受度等。

具体到各国,应该说,引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还是美国、日本以及欧洲的一些国家,这些国家起步比我国要早很多,它们的发展也各有侧重。

美国长期侧重降低石油依赖、确保新能源安全的战略,将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交通领域实现根本上摆脱石油依赖的重要措施,并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了新能源汽车的战略地位。

早在克林顿时期,美国就提出了以提高燃油经济性为目标的计划,混合动力是当时主要的技术解决方案。

到了布什时期,变为追求零排放和零石油依赖,技术解决方案主要是氢燃料电池汽车,后来还有一个计划,想用十年的时间实现20%的石油替代和节约,主要措施是生物质燃料。

国际金融危机以后,奥巴马政府将大力发展电动汽车作为实施新能源战略的重要内容,提出了总额40亿美元的动力电池以及电动汽车研发和产业化的计划,产品上,选择了以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车为重点。

日本长期坚持确保能源安全和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双重战略,通过制订国家目标引导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同时高度重视技术创新。

20XX年,日本提出了新的国家能源战略,目标是到2030年交通领域对石油的依赖从100%降到80%,为了配合这个新能源战略的实施,提出了下一代汽车燃料计划,明确提出改善和提高汽车燃油经济性标准,推进生物质燃料的应用,促进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的应用等。

近期,日本又将大力发展电动汽车作为低碳革命的重要内容,并且计划到2020年普及以电动汽车为主体的下一代汽车。

2019年中国能源行业分析报告

2019年中国能源行业分析报告
图 54 2010 ~ 2017 年中国石油消费占世界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
资料来源: 《 BP 世界能源统计年鉴 2018》 。
图 55 2010 ~ 2017 年中国城市用石油消费量及用气人口的变化
资料来源: 国家统计局。
中国石油储备持续增加。 从中国石油进口量的变化来看 ( 见图 56) , 中 国石油进口量从 2010 年的 5886 千桶/ 天, 增长到 2017 年的 10241 千桶/ 天, 呈 现了持续上涨的趋势。 从增长率来看, 最低增长率为 2013 年 4������ 5% , 最高 增长率为 2010 年 15������ 4% , 2017 年增长率为 11������ 1% 。 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 2018 年中国石油进口量为 4������ 62 亿吨, 较 2017 年增长 10������ 1% 。 中国石油进 口量增加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国际石油价格下跌, 中国趁机增加了 石油储备, 锦州和惠州等地的国家石油储备基地进口量显著增加; 二是 2019 年中国向非国有炼油厂分配进口配额增加, 导致规模较小的炼油厂增 加了石油进口量。
量为 59550 万吨, 增长了 32������ 8% , 石油消费的高速增长与中国经济的发 展息息相关。 从增长率来看, 2010 年以后基本维持在 2% ~ 7% 。 其中, 2015 年增长率最高为 6������ 4% , 2016 年增长率最低为 2������ 2% , 2017 年增长 率为 3������ 7% 。 根据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发布的 《 2018 年 国 内 外 油气行业 发 展 报 告》 , 2018 年 中 国 石 油 消 费 量 为 6������ 25 亿 吨, 同 比 增 加 0������ 41 亿吨, 增 速 为 7% , 占 2018 年 中 国 能 源 消 费 总 量 46������ 4 亿 吨 的 13������ 5% 左右。

2019 年中国新能源发展现状研究

2019 年中国新能源发展现状研究

2019 年中国新能源发展现状研究1. 2019年中国新能源发展取得了显著进展。

In 2019, China's new energy development made significant progress.2.随着政府政策的支持,新能源行业迅速发展。

With the support of government policies, the new energy industry has been developing rapidly.3.太阳能和风能是中国新能源发展的重点领域。

Solar energy and wind energy are the key areas of China's new energy development.4.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增长,成为中国汽车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The sales of new energy vehicles continue to grow andhave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hinese automobile market.5.中国的新能源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

China's new energy technologies are leading globally.6.新能源发电成本逐渐降低,具有更强的竞争优势。

The cost of new energy generation is gradually decreasing, making it more competitive.7.政府鼓励投资者加大对新能源领域的投资。

The government encourages investors to increase their investment in the new energy sector.8.新能源行业的发展为中国经济注入了新的动力。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w energy industry has injected new momentum into the Chinese economy.9.新能源技术的创新成为我国科技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竞争战略分析

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竞争战略分析

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竞争战略分析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投身其中。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必须寻求差异化竞争策略,才能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

本文将针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的竞争战略展开分析。

一、产业发展背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政府的政策扶持和市场需求的增长。

201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了369万辆,同比增长了62.5%。

此外,政府还推出多项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如免征购置税、财政补贴、电动汽车推广等措施,鼓励消费者和企业向新能源汽车转型。

这些政策措施促进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迅速扩张,也推动了企业竞争的加剧。

二、竞争现状分析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十分激烈,主要的竞争者包括传统汽车企业和新兴企业。

目前,小鹏汽车、威马汽车、理想汽车等新兴企业正在崛起,挑战着传统汽车企业的霸主地位。

以下是竞争现状的分析:1.产品差异化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企业推出了各自不同的产品。

如比亚迪推出了战略合作的汉,小鹏汽车推出了整车的轻量化方案,理想汽车更注重用户的电动出行场景等。

不同的产品通过差异化来吸引消费者,提高市场份额。

2.技术创新新能源汽车作为新兴产业,技术的创新和发展至关重要。

企业通过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来提高产品性能,拓展市场。

以理想汽车为例,其借鉴了特斯拉的商业模式,在自动驾驶领域取得了突破,提高了产品竞争力。

3.品牌营销品牌的建设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和市场占有率至关重要,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资本青睐。

企业通过品牌营销来提高品牌知名度,在市场上增强竞争力。

如比亚迪作为国内市场占有率较高的企业,其品牌知名度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三、竞争战略分析竞争战略是企业为在竞争中获胜而制定的长期计划,这些计划涉及了产品、市场、营销等方面。

以下是针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的竞争战略分析:1.差异化竞争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企业应该根据消费者需求,推出适合消费者的产品,并在产品上进行差异化策略,提高产品的性能和品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年中国新能源行业发展分析发展替代能源是我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十一五期间,在现有的能源和资源边界的约束下,能源替代这一有助于解决经济可持续发展瓶颈问题的产业,孕育着重大投资机会。

在我国现有能源供给的约束条件下,我国面临着能源供需结构性矛盾,能源自给安全压力以及巨大的环保压力。

发展替代能源,实现传统能源之间、传统能源和新能源之间的替代是解决我国能源供需瓶颈,供需结构性矛盾以及减轻环境压力的有效途径。

在我国未来的能源消费格局中,决定不同形式能源的应用及发展前景的决定因素有两点,一是能源使用过程中的内外部成本,二是后继储量以及是否可再生。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可再生能源再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将达到16%。

一、各种能源形式发电成本比较风电是目前最具成本优势的可再生能源,风力资源较好的地区的风力发电成本与燃油发电或燃气发电相比,已经具备成本竞争力。

目前我国风力发电装机容量仅占我国可利用风力资源0.1%风电到2020年很可能超越核电,成为我国第三大发电形式。

2006年到2015年风机设备市场容量总计达到1000亿元以上,目前我国风机设备的国产化率仅有25%,目前对风电场招标有70%国产化率的要求,本土风机制造商面临巨大市场空间。

太阳能是最丰富的可再生能源形式,是所有化石能源及多种可再生能源的源头。

多晶硅价格上涨对于多晶硅太阳能电池行业的影响并非完全负面,行业内不具备竞争优势的厂商的电池片产能和组件产能成为无效产能,避免了电池片和组件价格的恶性竞争,行业优胜劣汰得以更快的实现。

高价多晶硅的压力下,优势企业也会有极强的动力削减成本,比如应用更先进的硅片切割技术,提高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等,以求获得成本优势和竞争力。

,多晶硅太阳能行业有可能08-09年重新进入黄金发展期。

在我国能源消费新格局中,中国富煤少油的能源禀赋格局决定了煤变油,煤代油具备比较成优势。

生物质能油品具有清洁环保,可再生的特点,中长期将成为重要的交通用能源。

十一五期间,在现有的能源和资源边界的约束下,能源替代这一有助于解决经济可持续发展瓶颈问题的产业,孕育着重大投资机会。

二、实施能源替代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前提发展替代能源是我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在我国现有能源供给的约束条件下,我国面临着能源供需结构性矛盾,能源自给安全压力以及巨大的环保压力。

我国能源的供给矛盾突出的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石油和天然气可采年限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其次是人均能源占有量较低。

我国石油的可采储备年限只有15年,相对丰富的煤炭资源仅能维持81年。

人均石油,煤炭,然气,以及水电资源的占有量分别为世界的6.8%,63%,6.0%,75%。

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2006的数据,世界2005年的能源消耗增量中,中国的贡献率超过了50%。

按照我国目前的能源消费增速,我国传统能源储量不足的问题将会愈加突出,能源供给构成中长期内经济发展的重大瓶颈。

2005年世界石油、天然气、煤炭名义价格均创出了历史新高,我国的经济增长正为高价能源付出代价。

2005年中国原油表观消费量3.23亿吨,进口原油1.27亿吨,进口成品油3143万吨,石油严重依赖进口,进口运输路径严重依赖马六甲海峡,石油供应安全潜在风险成为我国外交战略的重大牵制因素。

在国际国内环境成本越来越显性化的趋势下,如果不改变目前我国以煤炭为并因而大量排放温室气体的一次能源消费方式,未来我国还将付出更多的环保代价。

作为发展中国家,目前我国在京都议定书框架下的权利多于义务,但作为世界第二大二氧化碳以及第一大二氧化硫排放国,未来可能需要承担更多的义务。

发展替代能源,实现传统能源之间、传统能源和新能源之间的替代是解决我国能源供需瓶颈,供需结构性矛盾以及减轻环境压力的有效途径,我国必将步入更为多元化、清洁、高效的能源消费新时代。

能源消费新格局的形成离不开各个国家策推动,欧、日、美、西班牙,印度等国替代能源的迅速发展,与上述国家政府的鼓励政策和相关促进法规息息相关。

三、我国未来能源消费将形成多元,清洁,高效的新格局2006年2月9日,国务院出台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在能源这一重点领域中,优先主题包括:工业节能,煤的高效清洁利用,可再生能源的低成本规模化开发利用。

规划纲要中还明确提出: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将达到16%。

《十一五规划中》,也提出要节约优先,多元发展,优化生产和消费结构,构筑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

2006年1月1日,《可再生能源法》在我国正式实施,这是国际上第五部正式的可再生能源的相关法律。

此外,国务院及有关部委已经并且即将出台的配套实施细则一共有12条。

这些实施细则从产业发展指导,电价,总量目标,财税补贴,专项基金,并网发电等各个细节方面对于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予以支持和细化。

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水电总装机达到3亿千瓦,风电装机目标为3000万千瓦,生物质发电达到3000万千瓦,沼气年利用总量达到443亿立方米,太阳能发电装机180万千瓦,太阳能热水器总集热面积达到3亿平方米,燃料乙醇的年生产能力达到1000万吨,生物柴油的年生产能力达到200万吨。

在我国未来的能源消费格局中,决定不同形式能源的应用及发展前景的决定因素有两点,一是能源使用过程中的内外部成本,二是后继储量以及是否可再生。

风电是目前最具成本优势的可再生能源,风力资源较好的地区的风力发电成本与燃油发电或燃气发电相比,已经具备成本竞争力。

我国可以利用的陆上风力资源达到2.5万亿千瓦,居世界第一,目前我国风力发电装机容量仅占我国可利用风力资源的0.1%。

2005年全世界新增风电装机容量11769兆瓦,比上年增加3562兆瓦,增长43%;新增风电总投资达120亿欧元或140亿美元。

2005年,世界风电装机容量前6位的国家,依次为德国18428兆瓦、西班牙10027兆瓦、美国9149兆瓦、印度4430兆瓦、丹麦3122兆瓦和意大利1717兆瓦,其中,丹麦电能供应的22%由风力发电提供。

2005年底风电装机超过百万千瓦的有11个国家,7个欧洲国家、3个亚洲国家(印度、中国、日本)和美国。

我国风电发展速度05年居全球第一,达到65%,从2004年底的76.4万千瓦增长到126万千瓦。

按照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未来十五年我国风力发电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6.5%。

按目前我国风力发电的实际速度,风电装机在2010年可能突破500万千瓦的规划,到2020年很可能超越核电,成为我国第三大发电形式。

2006年到2015年,保守预计风机设备类的市场容量将达到1000亿元以上,目前我国风机设备的国产化率仅有25%,我国中长期发展规划强调了要培养大型MW级风机整机的制造能力,目前对风电场招标设备有70%国产化率的要求,这为本土的风机制造商预留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由于风机体积巨大,风机受销售半径的影响较为明显,国内厂商在运输及后继维护方面具备成本优势。

2005年世界前十大风机制造商中,西班牙和印度的风机整机制造商占到3家。

中国迅速发展的风电行业将使得一批企业,通过自主创新或以市场换技术的方式,成为具备竞争力的风机设备制造商,他们的崛起将进一步推进中国风电行业的发展。

预计我国的市场将能够容纳3-5家大型风机整机制造商。

风电设备相关上市公司有G湘电,G天威,*ST仪表。

太阳能是最丰富可再生能源形式,是所有化石能源及多种可再生能源的源头,我国一年接受的太阳能辐射热量相当于1.73万亿吨标准煤。

目前,由于太阳能发电成本远高于化石能源,仅在欧美日等国开始了推广和应用,但是太阳能电池组件的价格从1980年以来下降了80%以上,成本呈现快速下降趋势。

新增太阳能装机容量。

2005年,世界新增太阳能电池装机容量为1727MW,新增太阳能电池装机容量较2004年增长了44.5%,德国新增832MW,日本新增292MW,美国新增102.2MW。

太阳能电池装机容量的迅速增长,导致目前主流生产技术的多晶硅太阳能电池上游的多晶硅原材料供应日益紧张,零售价格从2003年的30美元/KG左右上涨到了目前的300美元/KG。

多晶硅价格上涨对于多晶硅太阳能电池行业的影响要从正反两个方面来看。

负面的作用有两方面,一是多晶硅的成本给下游厂商造成了巨大成本压力,同时使得厂商面临产能利用率不足的风险。

二是出现更具备成本竞争力的替代技术的可能性加大,现有多晶硅技术被替代的风险加大。

但正面作用也是存在的,尤其是对于优势厂商而言,部分优势企业与多晶硅原料供应商有长期的合作关系或者在某种程度上存在垂直一体化,行业内不具备竞争优势的厂商的电池片产能和组件产能成为无效产能,避免了电池片和组件价格的恶性竞争,多晶硅成本上涨在相当程度上得以转嫁,行业优胜劣汰得以更快的实现。

另一方面,在高价多晶硅的压力下,优势企业也会有极强的动力削减成本,比如应用更先进的硅片切割技术,提高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等,以求获得成本优势和竞争力。

我们可以预见,未来多晶硅价格回落后,多晶硅太阳能技术相对于其他技术的成本竞争力将进一步加强。

多晶硅太阳能行业极有可能08-09年重新进入黄金发展期。

我国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太阳能发电行业在2006年至2020年的复合增长率为23.1%。

光伏太阳能的优势是:资源无限,污染较少,时间空间限制少,安全可靠,补峰节能,在建筑物节能应用方面具备广阔前景,是中长期潜力最大的替代能源。

目前主流的光伏太阳能电池技术发电成本与传统能源相比仍然偏高,08年前多晶硅供应不足可能造成的产能利用率不足的问题,不排除薄膜电池获得突破性进展替代现有多晶硅技术的可能性,但是目前薄膜太阳能电池仍然存在着稳定性不够,转换率偏低,以及薄膜使用寿命较短的约束,在商业化应用方面仍有待开发。

国内光伏太阳能电池行业的相关上市公司有G天威,G航天,G南玻,G风帆等。

在我国能源消费新格局中,新的重要的一元将是传统能源之间的替代以及生物质能油品对于传统车用油品的替代。

由于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禀赋特征,未来以煤变油和煤代油为代表的煤化工将出现突破性进展。

煤变油有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两种形式,直接液化可以直接生成汽、柴油,由于反应条件较为苛刻,目前国际上尚无成功商业化的先例。

间接液化是先对煤炭进行气化处理,通过催化合成等反应途径生成汽、柴油。

煤变油在国际上的成功案例有南非的Sasol公司,该公司对于南非GDP的贡献高达4%,2005年该公司的净利润达到15.4亿美元。

中国与南非在能源禀赋方面具有一定相似性,即富煤少油,煤变油具备比较成本优势。

目前国内神华集团,兖煤集团,伊泰集团,潞安集团都在从事煤变油的前期工作,兖煤集团在股改时承诺在适当的时机将让上市公司参与煤变油项目投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