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1008

英文名称:Agriculture Ecology

一、课程说明

1. 课程类别

学科基础课程

2. 适应专业及课程性质

农学专业、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必修

3. 课程目的

(1)学习、理解和掌握生态学的基本理论,为学习农业生态系统部分内容及为农学专业的相关专业课打下坚实的生态学理论基础。

(2)了解和掌握生态学原理在农业生态系统能流、物流调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及农业环境保护,农业生态系统合理结构的建立及管理,农业生态建设及生态农业模式的设计、规划等方面的具体应用。

(3)学生能够应用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及方法,指导农业生产,规划设计生态农业模式,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4. 学分与学时

学分为2.5,学时为40

5. 建议先修课程

《生态学》、《农业系统工程》

6. 推荐教材或参考书目

推荐教材:

《农业生态学》(第二版)。廖允成,林文雄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参考书目:

(1)骆世明. 农业生态学(第二版).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9

(2)陈阜. 农业生态学(第二版).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2

(3)沈亨理. 农业生态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8

(4)王兆骞. 农业生态系统管理. 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

7. 教学方法与手段

(1)课堂讲授与实验教学、实践教学、专题讨论相结合。

(2)传统教学手段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8. 考核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试

成绩评定:考试课(1)平时成绩占10 % ,形式有:考勤、课程作业

(2)考试成绩占90 %,形式有:实验实习成绩、笔试成绩

9. 课外自学要求

(1)按时通过完成课程作业和实验。

(2)学生通过自学阅读相关参考书目,来巩固所学的知识和对课堂内容的理解。

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

基本要求

1. 了解生态学和农业生态学的概念、产生与发展。

3. 了解农业生态学的学科特点、研究内容与任务。

3. 了解农业生态学研究方法。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

一、基本要求

1.了解光、热、水、土等的生态作用及划分生态类型。

2.掌握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

3.认识生物的生态效应和生态适应性,明确生活型、生态型及生态位的概念。

二、考核目标和具体要求

第一节环境因子的生态作用

识记:

1.环境、生态环境的生境的概念。

2.最小因子定律和耐性定律。

3.光照强度、光照长度的生态作用及生物对其的适应。

4.温的生态作用及积温应用的局限性。

5、干燥度及以干燥度和降水为依据的干湿划分。

6.土壤反应的生态作用及对其适应的生态类型。

识记:

简单应用:

学会进行环境分析,找出环境因子中的限制因子。

综合应用:

某地(如西北黄土高原的作农区)环境因子的特点及影响农业生产的限制因素发展农业生产的途径。第二节生物的生态效应

识记:

1.森林生物、淡水生物、土壤生物、草原/草山植被和农田生物的生态效应。

第三节生物的生态适应性

2.生活型、生态型、生态位的概念。

3.生态适应环境的方式和机制。

领会:

1.生态型的形成、生态型的类型及生产中的应用。

2.生态位概念发展。

简单应用:

根据生态位理论,如何进行生态为位组合,以获得高的生态位效能;

第三章生物种群

一、基本要求

1.了解种群数量增长过程和种群增长模型、原因及调节。

2.掌握生物种间关系的类型及生物他感效应和生物种间关系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二、考核目标和具体要求

第一节种群的概念与特征

识记:

1.种群的概念

2.种群的特征

3.第二节种群的数量动态和与调节

识记:

1.种群的指数增长和逻辑斯蒂增长。

2.种群的波动与调节。

3.生态对策——r对策和k对策。

领会:

生物种群波动的情况及调节对策。

第三节生物种间的相互作用

识记:

1.正相互作用的类型。

2.负相互作用的类型

3.生物种间关系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领会:

1.负相互作用虽然是一个种群对另一个种群的生长和存活产生负效应的相互作用但这种作用不一定有害的原因。

简单应用:

1.种间竞争原理在立体种养、间作套种中的应用。

2.捕食与奇生关系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3、种间互利关系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第四章生物群落

一、基本要求:

1.了解群落的概念及群落的一一般特征。

2、了解群落的垂直结构、水平结构、时间结构及成因。

3.了解群落演替的原因及演替过程中群落结构及功能的变化。

4.掌握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含逆行演替)的特征。

二、考核目标和具体要求

第一节生物群落的概念及特征,

识记:.

1.生物群落的概念及一般特征。

2.领会群落组成多样性与稳定性的关糸“

第二节生物群落的结构

识记:

1.群落垂直、水平、时间结构的概念及成因。

2.群落的边缘效应、成因及利用。

第三节生物群落的演替

识记:

1.演替的概念及主要原因。

2.演替过程中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变化。

3.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特征。

4.顶级群落及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