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苏教版必修二高中数学B版必修II知识点总结教案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教案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二次函数的定义和性质2. 掌握二次函数图像的特点和变换3. 能够根据给定的条件,求解二次函数的参数4. 运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1. 二次函数的定义和性质2. 二次函数图像的特点和变换教学难点:1. 利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和教案2. 学生准备纸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知识(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发学生对二次函数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介绍二次函数的定义和性质(10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二次函数的定义和性质,包括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和图像特点。
2. 教师通过例题和实例,让学生理解二次函数的性质和特点。
三、学习二次函数的图像特点和变换(15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二次函数的图像特点和变换规律。
2. 学生通过绘制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改变系数的大小,理解二次函数图像的变化规律。
四、联系实际问题解决二次函数(15分钟)1. 教师通过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二次函数解决问题。
2. 学生根据给定的条件,运用二次函数求解参数,解决实际问题。
五、巩固和拓展(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二次函数的知识点,巩固所学内容。
2. 学生尝试解决更复杂的问题,拓展二次函数的应用领域。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的知识点。
2.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二次函数的定义和性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灵活运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希望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能够继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高一必修二b版数学知识点
高一必修二b版数学知识点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高一必修二b版数学的知识点,供同学们参考学习。
以下是具体内容:一、函数与方程1.1 一元二次函数:二次函数的定义、图像、性质和变形。
1.2 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判别式及应用。
1.3 根与系数的关系:根与系数之间的关系及其特性。
二、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2.1 任意角与弧度制:弧度与角度之间的转化及应用。
2.2 正弦定理:在任意三角形中,边与角之间的关系。
2.3 余弦定理:在任意三角形中,边与角之间的关系。
2.4 解三角形:根据已知条件求解三角形的各个元素。
三、数列与数学归纳法3.1 等差数列:等差数列的定义、求和公式及应用。
3.2 等比数列:等比数列的定义、求和公式及应用。
3.3 通项公式与递推关系:通过已知条件求解数列的通项公式与递推关系。
3.4 数学归纳法:数学归纳法的原理、应用及证明方法。
四、平面向量与解析几何4.1 平面向量:向量及其运算、向量的数量积与向量的夹角。
4.2 平面直角坐标系:坐标和向量的关系、平面上的点与向量的表示。
4.3 空间向量:向量及其运算、向量的数量积与向量的夹角。
4.4 空间直角坐标系:坐标和向量的关系、空间中的点与向量的表示。
五、数学推理与证明5.1 条件与充分条件:条件命题与充分条件的关系。
5.2 命题的等价与推理:逻辑等价关系、命题的逻辑联结词、三段论等。
5.3 数列数学归纳法的证明: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数列的性质。
5.4 几何图形的证明:通过几何性质和定理推导证明几何图形的性质。
六、概率论与统计6.1 随机事件与概率:随机事件定义、事件间的运算、概率的定义与性质。
6.2 条件概率与独立性:条件概率的定义、乘法定理、独立事件的概念。
6.3 排列与组合:排列组合的概念、排列组合的应用。
6.4 统计与抽样:样本与总体、统计量、抽样与估计。
以上就是高一必修二b版数学的知识点总结。
希望本文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加油!。
高一数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b版
高一数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b版一、函数与导数1. 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函数是一个量与另一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通常用字母表示。
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决定了函数的取值范围。
2. 导数的定义与求法导数表示函数在某一点上的变化率。
导数的定义是函数在某一点的极限值,并可通过求导法则进行计算。
3. 函数的单调性与极值函数的单调性表示函数值的增减趋势,可以通过导数的正负性来判断。
极值即函数的最大或最小值,在极值点处导数为零。
4. 函数的图像与性质通过绘制函数的图像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其性质,如函数的增减性、极值点、拐点等。
5. 函数的应用函数在实际问题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如利润最大化、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等。
二、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1. 三角函数的定义与性质三角函数包括正弦、余弦、正切等,可以通过单位圆角度定义和直角三角形的边长比定义。
2. 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利用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可以简化计算,如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
3. 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绘制三角函数的图像有助于理解其周期性、振幅、相位差等性质。
4. 解三角形的方法与公式通过给定的角度和边长条件,可以利用三角函数的逆运算求解三角形的未知量。
5. 应用题解析与推导通过实际问题的应用,掌握三角函数和解三角形的解题方法。
三、数列与数列的应用1. 数列的概念与表示数列由一系列有序的数按照一定规律排列而成,可以用通项公式或递推公式表示。
2. 等差数列与等差数列的性质等差数列是一个数列,其中每一个数与它前一个数的差都相等。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简化计算。
3. 等比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性质等比数列是一个数列,其中每一个数与它前一个数的比例都相等。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便于求解。
4. 递归数列与递推公式递归数列是一个数列,其中每一个数与它前一个数由递推公式确定。
5. 应用题解析与推导将数列的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如求和、找规律等。
总结:高一数学必修二b版的知识点主要包括函数与导数、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以及数列与数列的应用。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教案
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表示函数,什么才算“恰当”?分段函数的表示及其图象.一起看看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教案!欢迎查阅!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教案1
教学目的:
(1)明确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
(2)在实际情境中,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表示函数;
(3)通过具体实例,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
对于给出“若 p 则 q ”形式的复合命题,应能找到条件 p 和结论 q .
在判断一个命题是简单命题还是复合命题时,不能只从字面上来看有没有“或”、“且”、“非”.例如命题“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此命题字面上无“且”;命题“5的倍数的末位数字不是0就是5”的字面上无“或”,但它们都是复合命题.
让学生自主学习函数单调区间的定义,为接下来例题学习打好基础。
3、 例题讲解,学以致用
例1主要是对函数单调区间的巩固运用,通过观察函数定义在(—5,5)的图像来找出函数的单调区间。这一例题主要以学生个别回答为主,学生回答之后通过互评来纠正答案,检查学生对函数单调区间的掌握。强调单调区间一般写成半开半闭的形式
(这样的教学目标设计更注重教学过程和情感体验,立足教学目标多元化)
三、教法学法分析
1、教法分析
“教必有法而教无定法”,只有方法得当才会有效。新课程标准之处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教学过程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本着这一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开放式探究法、启发式引导法、小组合作讨论法、反馈式评价法
新课教学
(一)典型例题
例1.某种笔记本的单价是5元,买x (x∈{1,2,3,4,5})个笔记本需要y元.试用三种表示法表示函数y=f(x) .
高一数学必修二b版知识点
高一数学必修二b版知识点导语:高一数学必修二B版是学生们进入高中后学习的数学教材之一。
这个版本的教材内容相对来说较为完整,包含了一些必要的数学知识点。
本文将简要概括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
一、数列与数列的表示法数列是指按照特定规则,由一系列有序的数字所组成的序列。
数列的表示法有多种,如通项公式、递推公式等。
学生们需要掌握如何根据已知信息写出数列的表示方法,以便能更好地分析和解决数列相关的问题。
二、等差数列与等差数列的性质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的相邻两项之间的差值是一个常数。
学生们需要熟悉等差数列的性质,如首项、公差、通项公式等,并学会应用这些知识解决与等差数列相关的问题。
三、等比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性质等比数列是指数列中的相邻两项之间的比值是一个常数。
学生们需要掌握等比数列的性质,如首项、公比、通项公式等,并学会应用这些知识解决与等比数列相关的问题。
四、三角函数的概念与初步探索三角函数是古希腊人用于解决三角形相关问题的数学工具。
学生们需要了解三角函数的定义、性质以及与角度的关系。
此外,还需要学习如何应用三角函数求解实际问题。
五、平面向量及其运算平面向量是指在平面上具有大小和方向的物理量。
学生们需要学习平面向量的定义、性质以及基本运算法则,如加法、减法、数量乘法等。
此外,还需要熟悉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方法,以便能更好地解决与平面向量相关的问题。
六、立体几何初步立体几何是研究空间中的点、线、面以及与它们相关的性质和关系的数学分支。
学生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概念和定理,如平行与垂直、距离、正交等,并学会应用这些知识解决与立体几何相关的问题。
七、数列、函数及其表示数列和函数是数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
学生们需要了解数列和函数的定义、性质以及表示方法,并学会应用这些知识解决与数列、函数相关的问题。
此外,还需要掌握如何在数列和函数之间进行转化,以便能更好地理解和分析这两个概念的关系。
结语:高一数学必修二B版知识点的学习是学生们打好数学基础的关键之一。
苏教版高中必修2数学教案
苏教版高中必修2数学教案课程名称:高中数学必修2课时数:2课时教学内容:二次函数的性质教学目标:1. 理解二次函数的性质,包括开口方向、顶点坐标以及判别式。
2. 掌握二次函数的标准式和一般式的转化方法。
3. 能够通过解二次方程判断二次函数的零点数量。
教学重点:1. 二次函数的性质及判别法。
2. 二次函数的标准式和一般式的转化。
3. 二次方程的解法。
教学难点:1. 利用判别式判断二次函数的性质。
2. 掌握二次函数标准式和一般式的转化方法。
教学准备:1. 课件、黑板、粉笔。
2. 习题册、教学视频。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提出问题:什么是二次函数?它的性质有哪些?二、讲解(30分钟)1. 介绍二次函数的定义,性质和判别法。
2. 分别讲解二次函数的标准式和一般式,并演示其转化方法。
3. 通过实例操作,让学生掌握二次方程的解法以及判断零点的数量。
三、练习(40分钟)1. 给学生分发习题册,让他们自主完成练习题目。
2. 班内互动,让学生互相交流解题思路和方法。
3. 教师巡视,并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
四、总结(10分钟)1. 在黑板上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和难点,让学生做适当补充。
2.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出疑问。
五、作业布置1.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2. 鼓励学生积极复习,并提前预习下节课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和实例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二次函数的性质和转化方法。
在练习环节,学生的参与度很高,通过互相交流和讨论解题思路,使得整个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有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数学解题能力和创新意识。
高一数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苏教版
高一数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苏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苏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一、函数与方程1.1 有理函数在数学中,有理函数是指两个多项式的商函数,即f(x)=P(x)/Q(x),其中P(x)和Q(x)是两个多项式,Q(x)不为零。
有理函数的定义域为定义它的多项式Q(x)的零点的补集。
1.2 函数的应用函数在数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函数可以用来描述物体的运动规律、经济中的供需关系、概率统计中的随机事件等。
在实际问题中,可以通过建立函数模型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二、解三角形2.1 任意角的概念在三角函数中,我们将角分为标准角和一般角。
标准角是指角度为0、30、45、60和90度的角,而一般角则是指其他的角度。
通过使用三角函数,我们可以计算任意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值。
2.2 任意三角形的面积求解任意三角形的面积是解决三角形相关问题的重要一步。
根据海伦公式,我们可以计算任意三角形的面积,海伦公式的表达式如下:S=√[s(s-a)(s-b)(s-c)]其中,S代表三角形的面积,a、b、c分别代表三角形的三条边长,s表示三角形的半周长。
三、平面向量3.1 向量的定义和表示向量是有大小和方向的量,常用箭头表示。
在平面向量中,我们可以通过两点坐标的差值来表示一个向量。
3.2 向量的加减法向量的加法是指将两个向量的对应分量相加,得到一个新的向量。
向量的减法是指将两个向量的对应分量相减,得到一个新的向量。
3.3 向量的数量积向量的数量积可以用来判断向量之间的关系,具体应用包括计算两个向量的夹角、计算向量在某个方向的分量等。
四、数列与数学归纳法4.1 递推数列递推数列又被称为等差数列,它是指一个数列中的每个数与它的前一个数之差等于一个常数d。
递推数列可以通过递推公式或通项公式来表示。
4.2 等比数列等比数列是指一个数列中的每个数与它的前一个数之比等于一个常数q。
等比数列可以通过递推公式或通项公式来表示。
高中数学苏教版必修二高中数学B版必修II知识点总结教案
高中数学B版必修II知识点总结一、立体几何初步(一)几何体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1)柱棱柱:一般的,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并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柱;棱柱中两个互相平行的面叫做棱柱的底面,简称为底;其余各面叫做棱柱的侧面;相邻侧面的公共边叫做棱柱的侧棱;侧面与底面的公共顶点叫做棱柱的顶点。
底面是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的棱柱分别叫做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圆柱: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其余边旋转形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圆柱;旋转轴叫做圆柱的轴;垂直于轴的边旋转而成的曲面叫做圆柱的侧面;无论旋转到什么位置,不垂直于轴的边都叫做圆柱侧面的母线。
棱柱与圆柱统称为柱体;(2)锥棱锥:一般的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锥;这个多边形面叫做棱锥的底面或底;有公共顶点的各个三角形面叫做棱锥的侧面;各侧面的公共顶点叫做棱锥的顶点;相邻侧面的公共边叫做棱锥的侧棱。
底面是三角锥、四边锥、五边锥……的棱柱分别叫做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圆锥: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其余两边旋转形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圆锥;旋转轴为圆锥的轴;垂直于轴的边旋转形成的面叫做圆锥的底面;斜边旋转形成的曲面叫做圆锥的侧面。
棱锥与圆锥统称为锥体。
(3)台棱台:用一个平行于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底面和截面之间的部分叫做棱台;原棱锥的底面和截面分别叫做棱台的下底面和上底面;棱台也有侧面、侧棱、顶点。
圆台:用一个平行于底面的平面去截圆锥,底面和截面之间的部分叫做圆台;原圆锥的底面和截面分别叫做圆台的下底面和上底面;圆台也有侧面、母线、轴。
圆台和棱台统称为台体。
(4)球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半圆面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叫做球体,简称为球;半圆的圆心叫做球的球心,半圆的半径叫做球的半径,半圆的直径叫做球的直径。
苏教版高中必修二数学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高中必修二数学知识点总结苏教版高中必修二数学知识点篇1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1)棱柱:几何特征:两底面是对应边平行的全等多边形;侧面、对角面都是平行四边形;侧棱平行且相等;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与底面全等的多边形.(2)棱锥几何特征:侧面、对角面都是三角形;平行于底面的截面与底面相似,其相似比等于顶点到截面距离与高的比的平方.(3)棱台:几何特征:上下底面是相似的平行多边形侧面是梯形侧棱交于原棱锥的顶点(4)圆柱:定义: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其余三边旋转所成几何特征:底面是全等的圆;母线与轴平行;轴与底面圆的半径垂直;侧面展开图是一个矩形.(5)圆锥:定义: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旋转轴,旋转一周所成几何特征:底面是一个圆;母线交于圆锥的顶点;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6)圆台:定义:以直角梯形的垂直与底边的腰为旋转轴,旋转一周所成几何特征:上下底面是两个圆;侧面母线交于原圆锥的顶点;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弓形.(7)球体:定义: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半圆面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几何特征:球的截面是圆;球面上任意一点到球心的距离等于半径.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定义三视图:正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前面向后面正投影);侧视图(从左向右)、俯视图(从上向下)注:正视图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长度;俯视图反映了物体的长度和宽度;侧视图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宽度.3、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斜二测画法斜二测画法特点:原来与x轴平行的线段仍然与x平行且长度不变;原来与y轴平行的线段仍然与y平行,长度为原来的一半.4、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与体积(1)几何体的表面积为几何体各个面的面积的和.(2)特殊几何体表面积公式(c为底面周长,h为高,为斜高,l为母线)(3)柱体、锥体、台体的体积公式苏教版高中必修二数学知识点篇2直线与方程(1)直线的倾斜角定义:x轴正向与直线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直线的倾斜角.特别地,当直线与x轴平行或重合时,我们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度.因此,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0°≤α<180°(2)直线的斜率定义: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的正切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直线的斜率常用k表示.即.斜率反映直线与轴的倾斜程度.当时,;当时,;当时,不存在.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注意下面四点:(1)当时,公式右边无意义,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倾斜角为90°;(2)k与P1、P2的顺序无关;(3)以后求斜率可不通过倾斜角而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直接求得;(4)求直线的倾斜角可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先求斜率得到.(3)直线方程点斜式:直线斜率k,且过点注意:当直线的斜率为0°时,k=0,直线的方程是y=y1.当直线的斜率为90°时,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它的方程不能用点斜式表示.但因l 上每一点的横坐标都等于x1,所以它的方程是x=x1.斜截式:,直线斜率为k,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为b两点式:()直线两点,截矩式:其中直线与轴交于点,与轴交于点,即与轴、轴的截距分别为.一般式:(A,B不全为0)注意:各式的适用范围特殊的方程如:(4)平行于x轴的直线:(b为常数);平行于y轴的直线:(a为常数);(5)直线系方程:即具有某一共同性质的直线(一)平行直线系平行于已知直线(是不全为0的常数)的直线系:(C为常数)(二)垂直直线系垂直于已知直线(是不全为0的常数)的直线系:(C为常数)(三)过定点的直线系()斜率为k的直线系:,直线过定点;()过两条直线,的交点的直线系方程为(为参数),其中直线不在直线系中.(6)两直线平行与垂直注意:利用斜率判断直线的平行与垂直时,要注意斜率的存在与否.(7)两条直线的交点相交交点坐标即方程组的一组解.方程组无解;方程组有无数解与重合(8)两点间距离公式:设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两个点(9)点到直线距离公式:一点到直线的距离(10)两平行直线距离公式在任一直线上任取一点,再转化为点到直线的距离进行求解.苏教版高中必修二数学知识点篇3圆的方程1、圆的定义:平面内到一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叫圆,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圆的半径.2、圆的方程(1)标准方程,圆心,半径为r;(2)一般方程当时,方程表示圆,此时圆心为,半径为当时,表示一个点;当时,方程不表示任何图形.(3)求圆方程的方法:一般都采用待定系数法:先设后求.确定一个圆需要三个独立条件,若利用圆的标准方程,需求出a,b,r;若利用一般方程,需要求出D,E,F;另外要注意多利用圆的几何性质:如弦的中垂线必经过原点,以此来确定圆心的位置.苏教版高中必修二数学知识点篇4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相离,相切,相交三种情况:(1)设直线,圆,圆心到l的距离为,则有;;(2)过圆外一点的切线:k不存在,验证是否成立k存在,设点斜式方程,用圆心到该直线距离=半径,求解k,得到方程一定两解(3)过圆上一点的切线方程:圆(x-a)2+(y-b)2=r2,圆上一点为(x0,y0),则过此点的切线方程为(x0-a)(x-a)+(y0-b)(y-b)=r24、圆与圆的位置关系:通过两圆半径的和(差),与圆心距(d)之间的大小比较来确定.设圆,两圆的位置关系常通过两圆半径的和(差),与圆心距(d)之间的大小比较来确定.当时两圆外离,此时有公切线四条;当时两圆外切,连心线过切点,有外公切线两条,内公切线一条;当时两圆相交,连心线垂直平分公共弦,有两条外公切线;当时,两圆内切,连心线经过切点,只有一条公切线;当时,两圆内含;当时,为同心圆.注意:已知圆上两点,圆心必在中垂线上;已知两圆相切,两圆心与切点共线5、空间点、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是所有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应用:判断直线是否在平面内用符号语言表示公理1:公理2: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符号:平面α和β相交,交线是a,记作α∩β=a.符号语言:公理2的作用:它是判定两个平面相交的方法.它说明两个平面的交线与两个平面公共点之间的关系:交线必过公共点.它可以判断点在直线上,即证若干个点共线的重要依据.公理3:经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推论:一直线和直线外一点确定一平面;两相交直线确定一平面;两平行直线确定一平面.公理3及其推论作用:它是空间内确定平面的依据它是证明平面重合的依据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苏教版高中必修二数学知识点篇5空间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异面直线定义: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异面直线性质:既不平行,又不相交.异面直线判定:过平面外一点与平面内一点的直线与平面内不过该店的直线是异面直线异面直线所成角:作平行,令两线相交,所得锐角或直角,即所成角.两条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范围是(0°,90°],若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直角,我们就说这两条异面直线互相垂直.求异面直线所成角步骤:A、利用定义构造角,可固定一条,平移另一条,或两条同时平移到某个特殊的位置,顶点选在特殊的位置上.B、证明作出的角即为所求角C、利用三角形来求角(7)等角定理: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角相等或互补.(8)空间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直线在平面内——有无数个公共点.三种位置关系的符号表示:aαa∩α=Aaα(9)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平行——没有公共点;αβ相交——有一条公共直线.α∩β=b2、空间中的平行问题(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线线平行线面平行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和交线平行.线面平行线线平行(2)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1)如果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线面平行→面面平行),(2)如果在两个平面内,各有两组相交直线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线线平行→面面平行),(3)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1)如果两个平面平行,那么某一个平面内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面面平行→线面平行)(2)如果两个平行平面都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面面平行→线线平行)3、空间中的垂直问题(1)线线、面面、线面垂直的定义两条异面直线的垂直:如果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直角,就说这两条异面直线互相垂直.线面垂直: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任何一条直线垂直,就说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垂直.平面和平面垂直:如果两个平面相交,所成的二面角(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是直二面角(平面角是直角),就说这两个平面垂直.(2)垂直关系的判定和性质定理线面垂直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判定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垂直这个平面.性质定理:如果两条直线同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面互相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他们的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4、空间角问题(1)直线与直线所成的角两平行直线所成的角:规定为.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两条直线相交其中不大于直角的角,叫这两条直线所成的角.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过空间任意一点O,分别作与两条异面直线a,b平行的直线,形成两条相交直线,这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不大于直角的角叫做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2)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平面的平行线与平面所成的角:规定为.平面的垂线与平面所成的角:规定为.平面的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锐角,叫做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所成的角.求斜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思路类似于求异面直线所成角:“一作,二证,三计算”.在“作角”时依定义关键作射影,由射影定义知关键在于斜线上一点到面的垂线,在解题时,注意挖掘题设中两个主要信息:(1)斜线上一点到面的垂线;(2)过斜线上的一点或过斜线的平面与已知面垂直,由面面垂直性质易得垂线.(3)二面角和二面角的平面角二面角的定义: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这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棱,这两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二面角的平面角:以二面角的棱上任意一点为顶点,在两个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叫二面角的平面角.直二面角:平面角是直角的二面角叫直二面角.两相交平面如果所组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那么这两个平面垂直;反过来,如果两个平面垂直,那么所成的二面角为直二面角求二面角的方法定义法:在棱上选择有关点,过这个点分别在两个面内作垂直于棱的射线得到平面角垂面法:已知二面角内一点到两个面的垂线时,过两垂线作平面与两个面的交线所成的角为二面角的平面角必修二知识点总结:解三角形(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2)应用能够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与测量和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苏教版高中必修二数学知识点篇61、直线方程形式一般式:Ax+By+C=0(AB≠0)斜截式:y=kx+b(k是斜率b是x轴截距)点斜式:y-y1=k(x-x1)(直线过定点(x1,y1))两点式:(y-y1)/(x-x1)=(y-y2)/(x-x2)(直线过定点(x1,y1),(x2,y2))截距式:x/a+y/b=1(a是x轴截距,b是y轴截距)做题过程中,点斜式和斜截式用的最多(两种合占90%以上),一般式属于中间过渡形态。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知识点整理大全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知识点整理大全1. 数列与数列的基本概念
- 数列
- 等差数列
- 等比数列
- 通项公式
- 递推公式
2. 平面向量
- 平面向量的概念
- 向量的加法和减法
- 数量积和向量积
- 平面向量的平移和旋转
3. 直线的方程与直线的性质
- 一般式方程
- 截距式方程
- 法线式方程
- 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4. 反比例函数与二次函数
- 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特征
- 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与应用
- 二次函数的概念
- 二次函数的图像特征
- 二次函数的性质与应用
5. 平面图形的变换
- 平移变换
- 旋转变换
- 对称变换
- 滑动变换
6. 概率
- 概率的基本概念
- 事件与样本空间
- 概率的计算方法
- 条件概率与乘法定理
- 独立事件与加法定理
7. 统计
- 统计的基本概念
-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 描述统计和推理统计
- 随机事件的概率估计
8. 三角函数和解三角形
- 三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 三角函数的应用
- 解三角形的基本步骤
- 解三角形的应用
以上就是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的知识点整理大全。
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教案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教案
学科:数学
年级:高中
教材版本: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平面向量的定义、性质,掌握向量的运算规律,能够灵活运用向量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向量的定义、性质和运算规律
教学难点:向量的坐标表示和向量的夹角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引入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如小球的运动轨迹,引起学生对向量的兴趣,并提出一个问题,如如何描述小球的运动方向和速度。
二、讲解(20分钟)
1. 向量的定义和性质
2. 向量的坐标表示
3. 向量的夹角
4. 向量的运算规律
三、练习(15分钟)
1. 计算给定向量的模长和方向角
2. 求两个向量的和、差和数量积
3. 判断两个向量是否共线
四、拓展(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向量在几何中的应用,如平面向量表示几何问题中的位移、速度等。
五、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可能的作业练习。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学生通过实际例子和练习,较好地掌握了向量的定义和运算规律。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练习和拓展,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向量的概念和应用。
高一数学b版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一数学b版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必修二是高中数学B版的教材内容之一,它主要涵盖了代数与函数、解析几何和数列与数学归纳法等知识点。
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总结:
一、代数与函数
1. 实数与运算:实数的性质、实数的运算法则等。
2. 多项式与因式分解:多项式的定义、基本运算及分类、因式分解的方法。
3.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及其应用。
4. 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一次函数的性质、图像和应用,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与应用。
二、解析几何
1. 点、直线和面:空间几何基本概念的理解与应用。
2. 空间中的位置关系:点到直线的距离、点到平面的距离等相关概念的计算。
3. 球面与球:球面上的点、球面上的直线、球面上的圆、球面与球的交点等相关概念的理解。
4. 平面向量:平面向量的概念、平面向量的基本运算、向量共线与向量共面等相关概念的应用。
三、数列与数学归纳法
1. 等差数列与等差数列的求和:等差数列的基本概念、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等。
2. 等比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求和:等比数列的基本概念、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等。
3. 数学归纳法:数学归纳法的基本思想与应用。
这些知识点是高一数学B版必修二的核心内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不仅可以提高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还能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不断巩固和提升自己的数学水平。
高中数学必修2教案苏教版
高中数学必修2教案苏教版
教学重点: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平面的夹角关系。
教学难点:直线与平面的方程。
教学准备:教材、教学课件、黑板、教具等。
教学步骤:
一、导入:通过引入一个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如:一个飞机在空中飞行时,飞机的飞行轨迹与地面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二、讲解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首先,向学生介绍直线与平面的基本概念,然后讲解直线与平面的相互位置关系,即直线与平面可能相离、相切或相交。
三、讲解直线与平面的夹角关系:介绍直线与平面之间的夹角,包括直线与平面的垂直、平行和倾斜的夹角关系,并讲解相关理论知识。
四、解题演练:通过几个实例让学生进行实际问题求解,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五、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所学内容,并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六、小结:对本节课学习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并提醒学生注意相关知识点。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实际运用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苏科版必修二数学知识点总结
苏科版必修二数学知识点总结
苏科版必修二数学知识点总结:
1. 线性方程组:
- 解线性方程组的方法:高斯消元法、矩阵法、克莱姆法则等;
- 解韦达定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时,可以用消元法计算。
2.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
- 二次函数的基本性质:顶点、对称轴、开口方向、最值等;
- 一元二次方程求解方法:配方法、因式分解法、求根公式法等;
- 判别式:判断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
3. 平面向量:
- 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模长、方向角、平行向量、共线、垂直等;
- 平面向量的运算:向量的加法、减法、数量积、夹角等;
- 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加法、数乘、线性组合;
- 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平面向量的坐标、向量的数量积的坐标表示等。
4. 概率与统计:
- 随机事件与样本空间:随机事件的概念、样本空间的概念、随机事件之间的关系等; - 概率的基本概念:频率与概率、概率的性质;
- 概率计算:基本概率计算公式、加法原理、乘法原理等;
- 统计分析:频数分布表、频率分布图、均值、中位数、众数等。
5. 三角函数:
- 三角函数的概念与基本性质: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等; - 三角函数的单位圆解释法;
- 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周期性、奇偶性、单调性等;
- 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与恒等式。
这些是苏科版必修二数学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数学B版必修II知识点总结一、立体几何初步(一)几何体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1)柱棱柱:一般的,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并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柱;棱柱中两个互相平行的面叫做棱柱的底面,简称为底;其余各面叫做棱柱的侧面;相邻侧面的公共边叫做棱柱的侧棱;侧面与底面的公共顶点叫做棱柱的顶点。
底面是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的棱柱分别叫做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圆柱: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其余边旋转形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圆柱;旋转轴叫做圆柱的轴;垂直于轴的边旋转而成的曲面叫做圆柱的侧面;无论旋转到什么位置,不垂直于轴的边都叫做圆柱侧面的母线。
棱柱与圆柱统称为柱体;(2)锥棱锥:一般的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锥;这个多边形面叫做棱锥的底面或底;有公共顶点的各个三角形面叫做棱锥的侧面;各侧面的公共顶点叫做棱锥的顶点;相邻侧面的公共边叫做棱锥的侧棱。
底面是三角锥、四边锥、五边锥……的棱柱分别叫做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圆锥: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其余两边旋转形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圆锥;旋转轴为圆锥的轴;垂直于轴的边旋转形成的面叫做圆锥的底面;斜边旋转形成的曲面叫做圆锥的侧面。
棱锥与圆锥统称为锥体。
(3)台棱台:用一个平行于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底面和截面之间的部分叫做棱台;原棱锥的底面和截面分别叫做棱台的下底面和上底面;棱台也有侧面、侧棱、顶点。
圆台:用一个平行于底面的平面去截圆锥,底面和截面之间的部分叫做圆台;原圆锥的底面和截面分别叫做圆台的下底面和上底面;圆台也有侧面、母线、轴。
圆台和棱台统称为台体。
(4)球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半圆面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叫做球体,简称为球;半圆的圆心叫做球的球心,半圆的半径叫做球的半径,半圆的直径叫做球的直径。
(5)组合体由柱、锥、台、球等几何体组成的复杂的几何体叫组合体。
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三视图是观测者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几何体,画出的空间几何体的图形。
具体包括:(1)正视图:物体前后方向投影所得到的投影图;它能反映物体的高度和长度;(2)侧视图:物体左右方向投影所得到的投影图;它能反映物体的高度和宽度;(3)俯视图:物体上下方向投影所得到的投影图;它能反映物体的长度和宽度; 3.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 (1)斜二测画法 ①建立直角坐标系,在已知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中取互相垂直的OX ,OY ,建立直角坐标系;②画出斜坐标系,在画直观图的纸上(平面上)画出对应的O ’X ’,O ’Y ’,使'''X OY ∠=450(或1350),它们确定的平面表示水平平面;③画对应图形,在已知图形平行于X 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画成平行于X ‘轴,且长度保持不变;在已知图形平行于Y 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画成平行于Y ‘轴,且长度变为原来的一半;④擦去辅助线,图画好后,要擦去X 轴、Y 轴及为画图添加的辅助线(虚线)。
(2)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平行投影的投影线是互相平行的,中心投影的投影线相交于一点。
(二)面积与体积1.多面体的面积和体积公式名称侧面积(S 侧) 全面积(S 全)体 积(V)棱 柱棱柱 直截面周长×lS 侧+2S 底S 底·h=S 直截面·h直棱柱 chS 底·h棱 锥棱锥 各侧面积之和S 侧+S 底31S 底·h 正棱锥 21ch ′ 棱 台棱台 各侧面面积之和S 侧+S 上底+S 下底31h(S 上底+S 下底+下底下底S S ⋅)正棱台21(c+c ′)h ′ 表中S 表示面积,c ′、c 分别表示上、下底面周长,h 表斜高,h ′表示斜高,l 表示侧棱长。
2.旋转体的面积和体积公式名称圆柱 圆锥 圆台 球 S 侧 2πrl πrl π(r 1+r 2)l S 全2πr(l+r) πr(l+r)π(r 1+r 2)l+π(r 21+r 22)4πR 2Vπr 2h(即πr 2l)31πr 2h 31πh(r 21+r 1r 2+r 22) 34πR 3表中l 、h 分别表示母线、高,r 表示圆柱、圆锥与球冠的底半径,r 1、r 2分别表示圆台 上、下底面半径,R 表示半径。
(三)空间点线面 1.平面概述(1)平面的两个特征:①无限延展 ②平的(没有厚度) (2)平面的画法:通常画平行四边形来表示平面(3)平面的表示:用一个小写的希腊字母α、β、γ等表示,如平面α、平面β;用表示平行四边形的两个相对顶点的字母表示,如平面AC 。
2.三公理三推论:公理1:若一条直线上有两个点在一个平面内,则该直线上所有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A l ∈,B l ∈,A α∈,B α∈⇒α⊂l公理2:如果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还有其他公共点,且所有这些公共点的集合是一条过这个公共点的直线。
公理3:经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一:经过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外的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二: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三: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3.空间直线:(1)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相交直线——有且仅有一个公共点;平行直线——在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异面直线——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没有公共点。
相交直线和平行直线也称为共面直线。
异面直线的画法常用的有下列三种:(2)平行直线:在平面几何中,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这个结论在空间也是成立的。
即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3)异面直线定理:连结平面内一点与平面外一点的直线,和这个平面内不经过此点的直线是异面直线。
推理模式:,,,A B a B a ααα∉∈⊂∉⇒AB 与a 是异面直线。
4.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1)直线在平面内(无数个公共点);(2)直线和平面相交(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3)直线和平面平行(没有公共点)——用两分法进行两次分类。
它们的图形分别可表示为如下,符号分别可表示为a α⊂,a A α=,//a α。
a b a b ab βαααaαaAαaα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如果不在一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和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
推理模式:,,////a b a b a ααα⊄⊂⇒.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和交线平行。
推理模式://,,//a a b a b αβαβ⊂=⇒.5.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有两种:两平面相交(有一条公共直线)、两平面平行(没有公共点)(1)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定理的模式://////a b a b P a b ββαβαα⊂⎫⎪⊂⎪⎪=⇒⎬⎪⎪⎪⎭推论: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于另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平行。
推论模式:,,,,,,//,////a b P a b a b P a b a a b b ααββαβ'''''''=⊂⊂=⊂⊂⇒(2)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1)如果两个平面平行,那么其中一个平面内的直线平 6.线线垂直判断线线垂直的方法:所成的角是直角,两直线垂直;垂直于平行线中的一条,必垂直于另一条。
三垂线定理: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它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的射影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垂直。
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和ba baααPPa b βα c b a βαaP αOA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垂直,那麽它也和这条斜线的射影垂直。
推理模式: ,,PO O PA A a AO a a AP αααα⊥∈⎫⎪=⇒⊥⎬⎪⊂⊥⎭。
注意:⑴三垂线指PA ,PO ,AO 都垂直α内的直线a 其实质是:斜线和平面内一条直线垂直的判定和性质定理 ⑵要考虑a 的位置,并注意两定理交替使用。
7.线面垂直定义:如果一条直线l 和一个平面α相交,并且和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我们就说直线l 和平面α互相垂直其中直线l 叫做平面的垂线,平面α叫做直线l 的垂面,直线与平面的交点叫做垂足。
直线l 与平面α垂直记作:l ⊥α。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
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如果两条直线同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8.面面垂直两个平面垂直的定义:相交成直二面角的两个平面叫做互相垂直的平面。
两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线面垂直⇒面面垂直)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两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面面垂直⇒线面垂直)若两个平面互相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的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二、解析几何初步1.倾斜角:一条直线L 向上的方向与X 轴的正方向所成的最小正角,叫做直线的倾斜角,范围为[)π,0。
2.斜率:当直线的倾斜角不是900时,则称其正切值为该直线的斜率,即k=t a n α;当直线的倾斜角等于900时,直线的斜率不存在。
3.过两点p 1(x 1,y 1),p 2(x 2,y 2)(x 1≠x 2)的直线的斜率公式:k=t a n 1212x x y y --=α(若x 1=x 2,则直线p 1p 2的斜率不存在,此时直线的倾斜角为900)。
4.直线方程的五种形式确定直线方程需要有两个互相独立的条件。
确定直线方程的形式很多,但必须注意各种形式的直线方程的适用范围。
名称 方程 说明 适用条件斜截式 y =k x +b k ——斜率 b ——纵截距 倾斜角为90°的直线不能用此式点斜式y -y 0=k(x -x 0)(x 0,y 0)——直线上 已知点,k ——斜率倾斜角为90°的直线不能用此式两点式121y y y y --=121x x x x --(x 1,y 1),(x 2,y 2)是直线上两个已知点 与两坐标轴平行的直线不能用此式截距式a x +by =1 a ——直线的横截距 b ——直线的纵截距 过(0,0)及与两坐标轴平行的直线不能用此式一般式 Ax +By +C =0B A -,A C -,BC-分别为斜率、横截距和纵截距A 、B 不能同时为零直线的点斜式与斜截式不能表示斜率不存在(垂直于x 轴)的直线;两点式不能表示平行或重合两坐标轴的直线;截距式不能表示平行或重合两坐标轴的直线及过原点的直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