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范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范式

【本章导读】

一谈到研究方法,相信马上掠过读者脑海的很有可能就是诸如访谈法、观察法之类的方法。但是研究者是如何选择以及为何选择这些研究方法而非其它?很大程度上是由研究者的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立场决定的。在这一章我们将挖掘隐含在学前教育研究中的范式。本章首先讨论了传统意义上,学前教育研究中“范式”的内涵以及实证主义范式、后实证主义、建构主义范式、参与—解放主义、实用主义这五大范式从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三方面作了阐释。同时,本章将五大范式与定量研究和质性研究进行了链接,提出了实证主义范式主要倾向于定量研究,建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主要倾向于质性研究,而混合研究主要仰赖于实用主义范式。其次,本章也介绍目前学前教育研究中的一种新范式:基于设计的研究。另外,并且立足于一项研究案例,从其定义、特征、主要观点等方面加以了阐述。

【关键词】

范式实证主义范式建构主义范式“参与-解放”范式实用主义范式DBR

新学期开学才没几天,“初生牛犊不怕虎”的D同学已经开始幻想自己游刃有余地进行研究时候的场景了。为了加快自己学会研究方法的步伐,她天天泡在了图书馆里检索、阅读相关的文献。不过,在书架上寻找所需的文献似乎还较为顺利,但阅读文献举步维艰却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一连串看似雷同或字面意思又好像一致的几个概念映入眼帘,D同学不禁有些犯迷糊了:“定量研究”、“质性研究”、“范式”、“方法”、“方法论”、“理论”、“实证主义”、“建构主义”、“实用主义”……它们的含义到底是什么?彼此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

D同学的直觉告诉她,理解这些概念对于一项研究而言应该是极为重要的。可是,她到底该从何处着手呢?

在上面的这则小故事中,相信D同学所遇到的问题对于其他初学者来说并不会陌生。这一系列概念——本章中即将为大家介绍的——很有可能是我们这部书中为数最多,最难理解,但同时也是最为重要的概念。它们对于任何一项学前教育研究而言,都是一座座绕不开的“高峰”。而由它们所共同组成的延绵不断的山脉,就是我们学前教育研究的哲学基础。

本章节中将给大家介绍的相关概念正是D同学学习中犯迷糊的地方,我们不禁要问:这一系列概念究竟有何含义?看似一致的名词之间又有何差别?在学前教育研究中,这些概念发挥着怎样的重要作用?我们又应该怎样操作实施学前教育研究?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将和D同学一起来学习本章的内容,帮助D同学及初学者了解学前教育研究范式,真正开始学前教育研究的旅程。

第一节范式基本问题梳理

一、概念界定

1957年,美国著名的科学史家,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Thomas Kuhn)在其酝酿十多年而完成的《哥白尼:西方思想发展史中的行星天文学》(The Copernican Revolution: Planetary Astronomy in The Development of Western Thought)中,他第一次提出了“范式”(paradigm)这个概念。[1]库恩虽然不是第一个在科学哲学意义上使用paradigm这一术语的学者,但他的确是赋予paradigm新的含义,并使之名声大振和广泛流行的第一人。[2]在1959年出版的《必要的张力:科学研究中的传统与变革》(The Essential Tension: Tradition and Innovation in scientific Research)中他又一次提出这一概念。不过,直至1962年出版的《科学革命的结构》(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一书中,他才[1] Thomas S K. The Copernican Revolution: Planetary Astronomy in the Development of Western Thought

[M].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57.

[2] 李醒民. 库恩在科学哲学中首次使用了“范式”(Paradigm)术语吗?[J].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05(4).

开始对“范式”做更多的论述。[3]但库恩本人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定义,而且对“范式”的解释也缺乏前后一贯性。玛格丽特(Margaret Masterman)曾经详细检查《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范式”一词的意思,在一一举证条列后,她发现“库恩运用一种类似作诗的风格来论述,使得读者难以了解范式的含义。依据计算,库恩在其书中至少使用了21种以上不同的意思来解释‘范式’。”[4]关于“范式”的具体涵义,或许是库恩也意识到了它重要性,在《科学革命的结构》出版之后,库恩曾自问自答式地补充了一段说明。这也许可以成为我们理解其观点的重要途径:“范式究竟是什么?首先,它是基本的科学成果,包括理论和试验及观察结果的一些典型应用,更重要的是,这是一种没有止境的成就,留下了所有各种要继续去做的研究工作,最后,这是一种公认的成就,就是说,它已为共同体所接受,这个共同体的成员不再为之竞争或另外创造一种来取而代之,而是努力用各种方法加以扩展和开拓。”[[1]在库恩看来,每个时代有会出现一个主流范式引导整个科学研究的发展。比如,历史上的哥白尼、牛顿、爱因斯坦等这些曾提出大量自然科学理论的科学家们。这些范式的开创者都被视为无人能出其右的科学精英,而其他学者的思维深受该范式的影响,因此,只能在该范式的指引下进行所谓的常态科学(normal science)的研究。因此,可以说,每个时代的范式都具有难共融性(incommensurability)。在研究的初始阶段,追随该范式的学者们就在范例(example)的指导下,不断做着解谜(puzzle-solving)的工作,并且不断修正原有范式。直到异端(anomalies)持续出现,并且致使原有范式招致挑战、质疑,并出现危机时,才有可能出现范式转移(paradigm shift)的情形。概括地讲,范式是指某一科学共同体(scientific community)从事某一类科学活动所必须遵循的理论框架;该框架在支配着研究者认识事物方式的基础上,也影响着他们对事物的理解。

作为一个科学哲学理论,“范式”的相关理论最初仅仅服务于自然科学研究领域。这其实倒也是名正言顺——不仅因为库恩是一名自然科学研究者,而且在阐释范式的理论时,他的确是基于自然科学的基本逻辑的。但是,奇怪的事情就在于,社会科学领域的学者们也热衷于使用“范式”理论来服务他们的学科发展。

[3] Thomas S K. 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M]. Second Edition, Enlarged.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62.7.

[4] Masterman M. The Nature of a Paradigm[A]. Imre Lakatos and Alan Musgrave. eds.Criticism and the

Growth of Knowledge[C]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0.61.

[1] 托马斯·库恩. 教条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J]. 科学与哲学, 198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