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理解句子含义、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母亲的答案 有个孩子对一个问题一直想不通:为什么他的同桌想考第一就考了第一,而自己想考第一却考了 全班第21名? 回家后他问道:“妈妈,我是不是比别人笨?我觉得我和他一样听老师的话,一样认真地做作业, 可是,为什么我总比他落后?”妈妈听了儿子的话,感觉到儿子开始有自尊心了,而这种自尊心正 在被学校的排名伤害着。她望着儿子,没有回答,因为她不知该怎样回答。 又有一次考试后,孩子考了第17名,而他的同桌还是第一名。回家后,儿子又问了同样的问题。 她真想说,人的智力确实有三六九等,考第一的人,脑子就是比一般人的灵。然而这样的回答,难 道是孩子真想知道的答案吗?她庆幸自己没说出口。 应该怎样回答儿子的问题呢?有几次,她真想重复那几句被上万个父母重复了上万次的话:你太 贪玩了;你在学习上还不够勤奋;和别人比起来还不够努力……以此来搪塞儿子。然而,像她儿子 这样脑袋不够聪明,在班上成绩不甚突出的孩子,平时活得还不够辛苦吗?所以她没有那么做,她 想为儿子的问题找到一个完美的答案。 儿子小学毕业了,虽然他比过去更加刻苦,但依然没赶上他的同桌,不过与过去相比,他的成绩 一直在提高。为了对儿子的进步表示赞赏,她带他去看了一次大海。就是在这次旅行中,这位母亲 回答了儿子的问题。 现在这位儿子再也不担心自己的名次了,也没有人再追问他小学时成绩排第几名,因为去年他已 经以全校第一的成绩考入了清华。寒假归来时,母校请他给同学及家长们做一个报告。其中他讲小 时候的一段经历:“我和母亲坐在沙滩上,她指着前面对我说,你看那些在海边争食的鸟儿,当海 浪打来的时候,小灰雀总能迅速地起飞,它们拍打两三下翅膀就升入了天空;海鸥总显得非常笨拙, 它们从沙滩飞入天空总要很长时间,然而,真正能飞越大海横过大洋的还是它们。”这个报告使很 多母亲流下了眼泪,其中包括他自己的母亲。 【思考】 1.母亲最后给出的答案是什么?用横线在文中画出来,写写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 ——————————————————————————————————————————— 2、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实践操练
梅 花 ①我赞美坚贞的松柏,我赞美勇斗西风的篱菊,我赞美莲花的傲视污泥,可我更赞美梅 花的傲雪怒放。 ②在百花凋谢之时,唯有梅花生机勃勃。迎着漫天飞舞的雪花,傲然挺立在凛冽的寒风 中。数九隆冬,地冻天寒,那傲雪而放的梅花,开得那么鲜丽。股股清香,沁人心脾。 ③那花白里透红,花瓣润滑透明,像琥铂或碧玉雕成,有点冰清玉洁的雅致。有的艳如朝 霞,有的白似瑞雪,还有的绿如碧玉。梅花开放有早有迟,在同一颗梅树上,可以看到花开 的各种形态。有的含羞待放,粉红的花苞鲜嫩可爱;有的刚刚绽放,就有几只小蜜蜂钻了进 去,贪婪的吮吸着花粉;有的盛开许久,粉红柔嫩的花瓣若人喜爱;先前热热闹闹开过的梅 花,如今花瓣已凋谢。风吹花落,你不用担心花瓣会摔破,梅花不是娇贵的花,愈是寒冷, 愈是风欺雪压,它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古人有句话说的好:“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 苦寒来。”吹拂它的不是轻柔的春风,而是凛冽的寒风;滋润它的不是清凉甘甜的雨水,而 是寒气逼人的冰雪;照耀它的不是灿烂的阳光,而是严寒里的一缕残阳。只有具有挑战的生 活,才是美好的生活。它是寒意中傲人的芳香,面对如絮飘舞的白雪,她笑得更灿烂了。它 从不与百花争夺明媚的春天,也从不炫耀自己的美丽,它有着一副傲骨,也从不骄傲自大。 每当寒冬的清晨,一股别具神韵、清逸幽雅的清香就从窗外飘来。 ④它不仅是清雅俊逸的风度使古今诗人画家赞美它,更以它的冰肌玉骨,凌寒留香被喻 为民族的精华为世人所重。梅花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立志奋发的激励。 ⑤梅花的色,艳丽而不妖。 ⑥梅花的香,清幽而淡雅。 ⑦梅花的姿,苍古而清秀。 ⑧难道,这不正是江姐等一大批巴渝英雄儿女吗?无论国民党用怎样的白色恐怖,无论敌 人如何凶残,无论面对何种酷刑,他们都在为革命理想工作着、奋斗者。 ⑨我要学习梅花,我要做一个像梅花一样的人。
1、这篇文章抓住了梅花的哪些特点?
2、细读第三自然段用“-------”勾出描写梅花精神的句子,并说一说梅花到底 有一种什么精神。
3、作者由梅花的精神想到了谁?他们有什么共同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感情? 4、勾出第三自然段中的一个排比句,说说它有什么作用?
课外拓展 松树的风格 ①我对松树怀有敬仰之心不自今日始。自古以来,多少人就歌颂过它,赞美过它,把它 作为崇高品质的象征。 ②你看它不管是在悬崖的缝隙间也好,不管是在贫瘠的土地上也好,只要有一粒种子— —这粒种子也不管是你有意种植的,还是随意丢落的;也不管是风吹来的,还是从飞鸟的嘴 里跌落的,总之,只要有一粒种子,它就不择地势,不畏严寒酷暑,随处茁壮地生长起来。 狂风吹不倒它,洪水淹不没它,严寒冻不死它,干旱旱不坏它。它只是一味地无忧无虑地生 长。松树的生命力可谓强矣!松树要求于人的可谓少矣!这是我每看到松树油然而生敬意的 原因之一。 ③我对松树怀有敬意的更重要的原因却是它那种自我牺牲的精神。你看,松树是用途极 广的木材,并且是很好的造纸原料;松树的叶子可以提制挥发油;松树的脂液可制松香、松 节油,是很重要的工业原料;松树的根和枝又是很好的燃料,更不用说在夏天,用它的枝叶 挡住炎炎烈日,叫人们在如盖的绿荫下休息;在黑夜,它可以劈成碎片做成火把,照亮人们 前进的路。总之一句话,为了人类,它的确是做到“粉身碎骨”的地步 ④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这就是松树的风格。 1.填空。 (1)松树的风格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二自然段讲 讲 ,是用先 ,是采用先 后 的方法。第三自然段 最后 的方法写的。
第四讲
理解句子含义
所谓句子的含义,指的是有些句子除 了能够表达出字面所具有的意思之外,还 在字里行间表达出所包含的深刻意思。理 解句子的含义,主要包括:体会作者的写 作目的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句话所 要说明或揭示的道理;它与全文思想内容 的联系和关系;这句话对表达中心思想的 作用等。
理解句子含义,具体说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句子含义。 一篇文章,往往是作者在特定的背景下写成的。因此,结合作者写作时的特定时代背景来理 解句子,是体会句子含义的有效方法之一。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四周围黑洞洞的, 还不容易碰壁吗?” 2.抓关键词语,理解句子含义。 有些句子往往抓住了关键词语,弄清这些词语的意思,句子的含义也就理解了。所谓“词不 离句,句也不能离词”就是这个意思。例如理解《索溪峪的“野”》一文中“索溪峪的 ‘野’,荡涤着我的胸怀!”先让学生找出这句话中的关键词“荡涤”,弄懂“荡涤”的意 思是指洗涤,冲洗的意思。再联系上文是索溪峪的自然,清新,放松的生活环境,让人们少 了世俗中的凡夫俗节,有了快感和清爽。人们更和谐,更亲热。所以说索溪峪的“野”荡涤 3.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含义。 着我的胸怀。 句子的深层含义,往往和具体的语言环境——这个句子所在的上下文的内容有关。因此, 只有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才能体会出句子字里行间蕴含的意思。 因此,理解句意应瞻 前顾后,综观上下,这既是理解句意较普遍的方法,也应看作理解句意最基本的原则。 具体的说就是联系文章的中心,作者的意图,联系人物的品格,事件的意义,景物的特 点来理解。 4.思考言外之意,理解句子含义。有些句子我们要透过表面来探究它的言外之意,往往 这种“弦外之音”才是作者要表达的真正意思。也就是根据文章的中心思想去揣摩作者 写句的目的,想想这句话作者要表达所写人或物什么思想感情,或是要表现所写人、物、 景的什么特点,还是要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5.分析句子的修辞方法,理解句子的含义。 作者在写作中,常常会借助一些修辞方法,使自己要表达的意思在句子中变得生动、含蓄、 深刻起来。因此,仔细体味、揣摩作者所运用的修辞方法,有助于从中领悟作者在句子中 所蕴藏的更深一层的意思。
一、题目分析法
课题是文章的眼睛。有的文章题目 直接点明了写作目的。阅读时,可通过文 题,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根据题目体会文章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必须先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思考题目与 中心的关系,再把课题扩展成意思完整的 句子。
二、抓中心句分析法
在一篇文章中,有的句子能直接反 映作者的写作目的,称为“中心句”。 文章的中心句有的在开头,有的在 结尾源自文库有的在中间,还有的在文章中反 复出现。阅读时,找到中心句,就能直 接得出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主要人物分析法
在写人的文章中,作者的写作 目的一般是表现人物的性格、品 质方面特点或表达对人物的某种 感情。阅读这类文章往往要抓住 主要人物的言行来体会。
例文解析 (一)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 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漂在水面。梗上只留下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 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hándàn),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 叶中间立着。 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儿,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 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倾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 也无法可想。 被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 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 的荷叶上面, 聚了些 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母亲呵!你是___ _____,我是___ _____。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 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思考】 1、根据语境,请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内容。 2、读本文最后一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 ———————————————————————————————————— 3、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作者写一篇文章总有一个目的。确定写 一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叫立意。 我们在读一篇文章的时候,要了解作者 是怎样给自己的文章立意的,就要学会体会 文章的思想感情。
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 一、题目分析法 二、抓中心句分析法 三、重点段落分析法 四、关注开头和结尾法 五、主要人物分析法
再
(3)找出文中讲松树用途的句子,再填空。(2分) 松树的树干 松树的叶子 _____________ 松树的脂液 松树的根和枝 __________ (4)“粉身碎骨”在文章中指的是 ____________
2、写一句赞美松树的诗句。 3.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松树的生命力极强?
4.用横线画出文中的中心句。文章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
三、重点段落分析法 文章的重点段落,往往集中表 现了作者的写作目的,抓住重点 段落仔细分析,就能比较容易体 会到文章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关注开头和结尾
文章的结尾在文章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 用。也有的作者把思想感情放在文章的最后来 表达。根据这一特点,要学会分析文章的结尾、 体会思想感情的方法。例如:《再见了,亲人》 一课就能根据课文的最后一句“我们的心跟你 们永远在一起”的内容概括出体现中朝两国人 民深厚友谊的思想感情。
当然,这几种方法往往要根据具体语言 环境灵活地组合运用。比如,理解《草船 借箭》中“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 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一句, 在 抓关键词语“神机妙算”理解的时候,也 要用上联系上文的方法。又如,理解《再 见了,亲人》一文中“您为我们付出了这 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 人民的友谊?”除了从文章中心思想入手, 也要抓住“这样高的代价”这个关键词组 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