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太阴脾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脾胃病:腹胀,腹痛,泄泻,便秘,肠鸣,胃痛。 ✓ 妇科前阴病:月经不调,崩漏,小便不利,遗尿,
遗精。 ✓ 外经病:下肢痿痹,胁肋痛。
四、足太阴脾经腧穴
➢ 腧穴特点 本经一侧21穴, 11穴分布于下肢内侧前缘 及脚,10穴分布于胸腹部。 特定穴8个,起于隐白穴, 止于大包穴。
➢ 腧穴主治特点 本经腧穴 主要治疗脾胃病、妇科病、 前阴病等相关脏腑器官的 病候,与外经病候等。
直刺0.6~1.2寸。
4.三阴交(SP6) 5. 地机(SP8)(郄穴) 6. 阴陵泉(SP9)(合穴) 【作用】 共性:调理脾胃
调理气血 通络止痛 特性:三阴交:调理肝、脾、肾 地机:调经止带 阴陵泉:健脾利湿,通利 下焦。
三阴交
地机
阴陵泉
特定穴
郄穴
合穴
共性 特性
刺灸
1脾胃病:腹胀、肠鸣、泄泻等。 2水湿病:疝气、小便不利、水肿、黄疸等。 3外经病:下肢疼痛痿痹。
◼ 外线(有穴通路):隐白→大包(左右各21穴)
二.足太阴脾经脉病候
◼ 《灵枢·经脉》:是动则病,舌本强,食则呕,胃脘 痛,腹胀善噫,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身体皆重。
◼ 是主脾所生病者:舌本痛,体重不能动摇,食不下, 烦心,心下急痛,溏瘕泄,水闭,黄疸,不能卧,强 立(欠)股膝内肿、厥,足大指不用。
→入腹→腹部正中线4寸,胸部6寸→腋下大包 ◼ 表里经相接: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交心经。
一、足太阴脾经经脉
3.循行小结
◼ 止点:胸外侧,第6肋间隙,腋中线(大包)
◼ 属络表里关系:属脾;络胃(阴经属脏络腑)
◼ 气血流注顺序:
手阳明胃经
足太阴脾经
手少阴心经
◼ 气血的多少:少血多气;旺于巳时(09:00~11:00 )
1妇科病:月经不调, 1妇科病: 1长于治疗水
痛经,闭经,带下,难 月经不调, 湿病。治湿第
产,胎不下。
痛经,遗精。一要穴。
2生殖泌尿病:遗精, 遗尿,小便不利,阴挺, 不孕,不育,阳痿。
3失眠、心悸。
2生殖泌尿病: 阴部痛,遗精, 带下,痛经。 3膝关节痛。
4阴虚诸证。
直刺1-1.5寸。可灸。 直刺1.0-1.5 直刺1~2寸。
◼ 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 (脾之大络,名日大包,出渊腋下三寸, 布胸胁)
一、足太阴脾经经脉
足大趾内侧-内踝前-胫骨内侧后缘-股内前 缘-入腹-属脾络胃-膈-咽-舌本、舌下
注心中
◼ 联系脏腑器官: ◼ 属脾,络胃。 ◼ 并与咽、舌、心联系。
一、足太阴脾经经脉
3.循行小结 ◼ 起点:起于足大趾内侧(隐白); ◼ 循行走向:属足三阴经,从足走胸腹; ◼ 分布规律:分布于下肢内侧前缘(8寸以下行于肝经之后) ◼ 体内相联系的脏腑器官:脾、胃、咽、舌、心 ◼ 体表主干:足大趾内侧→内踝前→胫骨内侧后缘→股内前缘
8.大包(SP21)(脾之大络) 【作用】
宽胸利胁,温经通络 脾之大络,总统阴阳诸络, 治全身络病。 【主治】 咳喘。 胸胁痛,全身疼痛,四肢无 力。 【刺灸】 斜刺或平刺0.5-0.8寸。可灸。
足太阴脾经经脉循行小结
1、经脉走向 体表:起于足大趾内侧端,沿足内
侧胫骨后缘,大腿内侧前缘,经腹、 胸部,止于腋下第六肋间。
1.隐白(SPI)(井穴) 2. 太白(SP2)(输穴,脾之原穴) 3. 公孙(SP3)(络穴,八脉交会
穴) 【作用】
共性:调理脾胃, 通络止痛。
特性:隐白:醒脑开窍,宁心安 神,长于治疗崩漏
太白:健脾除湿 公孙:络穴,治疗表里两经病变。
八脉交会穴,配内关,治 疗心胸胃疾患。
隐白
太白
公孙
特定穴 共性
井穴
输穴,脾之 络穴,八脉交会
原穴

1脾胃病:腹痛,呕吐,腹胀,泄泻,肠鸣等。 2外经病:下肢疼痛。
特性 刺灸
1十三鬼穴(鬼垒): 体重节痛, 癫狂痫,惊风,多梦。脚气。 2长于治疗崩漏、月 经过多等妇科病证。
浅刺0.1寸,可灸。 直刺0.5-0.8 寸。
1神志病:心烦、 失眠、狂证等。 2逆气里急、气 上冲心(奔豚气) 等冲脉病证。
体内:属脾络胃,有支脉夹食道, 连舌本,散舌下;有支脉从胃上膈, 流注心中。 所联系的脏腑器官有脾、胃、心、咽 、舌。
足太阴脾经主治概要
✓ 脾胃病: 腹胀,腹痛,泄泻,便秘,肠鸣,胃痛。 ✓ 妇科前阴病: 月经不调,崩漏,小便不利,遗尿,
遗精。 ✓ 外经病: 下肢痿痹,脚气。
足太阴脾经穴位主治
✓ 隐白治血证、神志病。 ✓ 三阴交治难产。 ✓ 血海治皮肤病。
孕妇慎用。
寸。可灸。
7.血海(SP11) 【作用】
调理气血,治一切血病 祛风除湿 通络止痛 【主治】 月经不调,崩漏,闭经,痛经。 瘾疹,湿疹。 膝股内侧痛。 【刺灸】 直刺1-1.5寸。可灸。
8.大横(SP15) 【作用】
温中散寒,调理脾胃 【主治】
腹痛、腹泻、便秘等脾 胃病证。 【刺灸】 直刺1-2寸。
第三章 经络腧穴各论
足太阴脾经与腧穴
The Spleen Meridian of Foot-taiyin
一、足太阴脾经经脉
1.经脉循行 ◼ 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循指
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 上腨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 上循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 上膈,挟咽,连舌本,散舌下。
◼ 脾之大络……实则身尽痛,虚则百节皆纵。
二.足太阴脾经脉病候
1.经络病候: 下肢痿痹,体重肢痛,足踝痛。股内侧痛,四肢无
力,全身疼痛。 2.脏腑病候:
腹痛,腹胀,肠鸣,泄泻,便秘,月经不调,经闭 ,崩 本经腧穴主治脾胃病、妇科病、前阴病及经脉循行 部位的其他病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