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诗与菊文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渊明诗与菊文化

学生姓名:王静学号:20057021047

院系:中文系专业:汉语言文学

指导老师:章宗文职称:讲师

摘要:中国的菊文化由来已久,并随着时代的推进而逐渐有了越来越丰富饿内涵。在菊文化发展过程中,陶渊明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人物,他诗中的菊花意象,更是丰富和提高了菊花的美感。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为中国的士大夫提供了一种崭新的生活模式,一种理想的人格范型。他爱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他悠然自得生活的写照,在他的诗中,菊是他反复吟咏的对象,菊成了他的化身,成了中国文学里象征着高情远致的优美意象。

关键词; 菊花; 仕隐; 菊诗

Abstract :Tao Yuan-ming is the spirit of the Chinese literati,a destination for the Chinese scholar-officials to provide a new way of living and an ideal type of person. He Ai-ju,"Picking chrysanthemums under Dongli nanshan leisurely see" is his laid-back portrayal of life,where ju is the object of his repeated chant,he became the embodiment of chrysanthemum has become a symbol of Chinese literature to the high feelings is far image.Chrysanthemum culture for a long time to form,when we look at the culture of Chinese chrysanthemum development,at the Tao Yuan-ming to a kind of high.Ju Chinese people love to be reflected here.

Key words:Chrysanthemum ; Shi implicit ; Ju Poetry

前言

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菊从最初的药用花卉,到深受文人雅士喜爱的观赏花卉,其文化意蕴逐渐显现。特别是在对菊的吟咏、赞叹之中,历代文人常借菊抒怀,或比颂高洁,卓而不群;亦或坚守气节,不屈不挠;有抒发友谊,怀思亲友;也有慨叹迟暮,感伤孤独。从而使菊成为不同境遇中的文人的象征,赋予了菊丰富的文化内涵。

两千多年以来,儒道两种人格精神一直影响着中国的士大夫,文人多怀有一

种“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尽管世事维艰,文人心中也有隐退的志愿,但是,那种达观乐天的胸襟,开朗进取的气质,使他们始终不肯放弃高远的目标。所以历史上就有了这些隐逸之士,有了这些咏菊的诗人。咏菊之人可以上溯到战国时代的屈原,他的《离骚》里就有对菊高洁品性的赞颂。菊在魏晋文人笔下成为高洁不俗、特立高标的象征。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一位使菊独步古今的人物,那就是被钟嵘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的陶渊明。他在《饮酒》诗中以一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使菊赋有有了无穷的美感,并让千古以来的文人雅士无限向往。在陶渊明深情地吟咏过菊花之后,千载以下,菊花更作为士人双重人格的象征而出现在诗中画里,那种冲和恬淡的疏散气质,与诗人经历了苦闷彷徨之后而获得的精神上的安详宁静相契合。因而对菊花的欣赏,俨然成为君子自得自乐、儒道双修的精神象征。在历代文学作品里写菊的诗,我们也能经常见到,纵观中国菊文化的发展,我们难以统计菊究竟抚慰了多少失落文人的心灵,但是那种临菊咏怀时的宁静,却是历千年而不变,在今天依然让人向往追崇。

一、中国菊文化的发展

(一)菊花与诗人

菊作为一种多年生的草本花卉,其花期晚于众卉,独荣于万物萧疏的深秋,有着傲寒凌霜、卓而不群的禀性气质。在以物比德的传统文化影响下,古代文人常将菊比作具有高洁德操的君子。屈原则是赋予菊高洁内涵的第一人,《离骚》中的“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表现出诗人对自己美好德操的培养,对高尚人格的不懈追求。在《九歌·礼魂》中,又有“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将兰与菊并称,因其共有的禀赋,被文人寄予了崇高的精神品质。汉魏以来,文人雅士认同了屈原对菊的精神品质的赞颂,并进一步加以阐述。东晋卢谌在其《菊花赋》中赞之曰:“何斯草之特伟,涉节变而不伤。超松柏之寒茂,越芝英之众芳。”南朝卞伯玉的《菊赋》曰:“不履苦而渝操,不在同而表淑。伤众花之飘落,

嘉兹卉之能灵。振劲朔以扬绿,含凝露而吐英。”菊在魏晋文人笔下成为高洁不俗、

特立高标的象征。在这一时期出现了的被钟嵘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的陶渊明,就是这样用菊来彰显其高洁不屈的人格魅力的。《晋书·阮籍传》言:“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1]而陶渊明就处在这样一个晋宋易代之际,曾先后三次入仕,又三次辞官。虽怀有大济苍生、匡时济世之志,但社会动荡,政

治黑暗,最终归隐。[2]在归隐田园的生活中,菊成为诗人生活中的伴侣和精神世界

的寄托。诗人种菊,食菊,赏菊,颂菊:“酒能祛百虑,菊为制颓龄”、“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托物言志,以物缘情,既赞菊花的品格,亦隐喻自己的情操。诗人作为一个怀有“修齐治平”之志的中国古代文人,辞官归隐实属无奈之举,

[1] [唐]房玄龄等.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24页.

[2] [唐]房玄龄.晋书选译·魏晋南北朝[M].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45页.

心中充满矛盾与痛苦。于是,菊又成了诗人寻求平静心态,遗世忘情的最好慰藉:“秋菊有佳色,挹露掇其英。汎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饮酒》其一),而《饮酒》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联,更是将诗人悠然的心境与大自然融合在一起,达到物我两忘之境。正如国学大师王国维所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无我之境也。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3]虽然陶渊明以菊入诗的只有6首,但由于其高洁脱俗的人品与菊的品性是如此相似,其诗更是达到了一种很高的人格境界,使菊被赋予了隐逸的意蕴,并得到后世文人的广泛认同。此后,菊花作为一种超功利的文化意象,与隐逸文化结下了千古不解之缘,成为隐士的象征。

(二)菊诗

菊作为一种诗歌意象,是从浪漫作家屈原开始的。《离骚》曰:“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九歌》曰:“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诗人要餐食秋菊飘下来的花瓣,而且要用各种香花香草来修饰仪容,他有爱美的天性,他十分注重自己人格的修养,菊意象给楚辞的创作增添了绰约的风姿和芳悱的情韵。大凡抒写高洁的人格和孤芳自赏的情操,历代诗人莫不以屈氏为先导,借秋菊春花来比兴来托喻。陶潜“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归去来兮辞》)是写远离官场、退隐田园的乐趣;杜甫“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秋兴八首》其一)是倾诉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感;杨万里“菜子已抽蝴蝶翅,菊花犹著郁金裳。”(《梦种菜》)则反映出心境的宁静和乡间的野趣,等等。可见,菊意象一旦与文人士子的创作生活联系在一起,便显示出独特的风味和深邃的内涵。细加分析咏菊之作的内容,不难看出,历代咏菊诗作的发展大致可以划分成四个阶段:六朝是滥觞期,唐朝是发展期,宋朝是顶峰期,明清则是延续期。历代文学名家莫不与菊花结下不解之缘,咏菊文学以其独特的文学符号抒写着诗人们的情感、信仰和审美心理,它在中国文学史上形成了一道别具特色的人文风光。真正可以称得上咏菊文学典范之作的是东晋田园作家陶渊明的《饮酒》(其五),后人往往为之顶礼膜拜: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诗作抒写一种远离尘世的平静心境,诗人采傲霜秋菊,与秀美庐山悠然心会,遗忘世情的隐逸之怀跃然纸上。心境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物我两忘,深融无迹,作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钟嵘《诗品》),陶氏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今古独步的偶像。而“秋菊”、“东篱”、“渊明”、靖节“、“南山”、“柴桑”等意象也频繁地出现在后世的创作中,如“渊明何处饮,三径冷香中”(王十朋《菊》);“爱花千古说渊明,肯把秋光不似春”(高翥《菊花》);“可怜陶靖节,共此一倾杯”(党怀英《西

[3]王国维.人间词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21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