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冶金史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专业并不是搞考古学的 人,袁翰青的《中国化学史论文集》中有关 炼铜技术的研究,周则岳先生发表的《试论 中国古代冶金史的几个问题》(《中南矿冶学 院学报》1956年 1期),王琎先生 1957年出版 了《中国古代金属化学及金丹术》,华觉明 等人在1960年发表的《战国两汉铁器金相学 考查的初步报告》(《考古学报》1960年1期) 等。
0.2.2 三十年代到七十年代——资料积累期 随着对殷墟发掘工作的开展,出土了大批有地 层关系及年代学依据的青铜器,以及矿石、炼 渣、木炭、坩埚、炉壁、铸范等与冶铸有关的 遗存。研究者在利用这些遗物建立年代标尺的 同时,也进一步注意到青铜器的内部结构和冶 铸工艺等。刘屿霞先生在1933年发表了《殷墟 冶铜术之研究》,发表在《安阳殷墟报告》第 4册上。这是冶金史的研究与实际出土的考古 学资料结合的开始。主要是通过观察实物资料 进行的分析和研究。
新中国成立后,考古工作很快得到恢复和发展, 与冶金史有关的遗存的发现层出不穷。开始用 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主要是古代墓葬中出土的 金属器物进行分析化验,使考古学和冶金史的 研究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陈梦家先生1954年发表《殷代铜器的合金成份及其铸 造》(《考古学报》第7册)。 杨宽先生出版了《中国古代冶铁技术的发明和发展史 》。 郭宝钧先 生1963年出版的《中国青铜时代》。 时在台湾的石璋如发表的《殷代铸铜工艺》,李济、 万家保发表的《殷墟出土青铜觚形器之研究》、《殷 墟出土青铜爵形器之研究》、《殷墟出土青铜斝形器 之研究》、《殷墟出土青铜鼎形器之研究》、《殷墟 出土五十三件青铜容器之研究》等。
0.1.3 对今天冶金技术的启发
了解和研究古代冶金史,不仅可以更好地了 解人类的过去,也对今天的冶金技术有所启 发。有些冶金技术虽然是很古老的,但其技 术思想是可以借鉴的。
0.1.4了解与冶金有关的遗存
有关古代冶金方面的遗存包括二大类。 第一类是金属遗物,即铜器、铁器、金银器等,这 类遗物在考古工作中比较常见,容易引起发掘者的 注意。这类遗存是冶金技术被实施后的结果,即产 品。 第二类遗存,是与冶炼、加工有关的一些遗迹,像 冶炼场地、冶炼设备如炼炉、燃料、矿石、红烧土, 以及炼渣等。这类遗存能够说明冶炼、加工等技术 实施的过程。 第二类遗存更重要。
中国古代冶金史
滕铭予 2013.09
“金”,是广义的金,泛指金属,重点讲铜 和铁,以及铜和铁的一部分合金。 冶金,包括矿冶--对矿石的开采和冶炼, 也就是从矿石到金属的过程;熔化--单 质金属、废旧铁器的重熔;加工--铸造、 锻造和各种热处理等。 冶金史,就是上面所说的冶金技术发展的 历史。
绪
论
Baidu Nhomakorabea
学习冶金史,很重要的一个意义就是要使我们 在将来的田野工作中,不至于错过任何一个机 会,能够尽快地认识这些与冶金有关的遗存, 并将它们科学地发掘出来,以进行进一步的研 究。
0.2 中国古代冶金史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从上世纪二十年代始就已有人开始了中国古 代冶金史的研究,到现在已有近九十年的历 史。大体上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殷墟发掘 前、三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八十年代到上个 世纪末,新世纪以来。
这一时期研究的特点是已经与考古学非常紧密 地结合在一起了,研究的范围也已经涉及到中 国古代冶金史的许多方面,并开始讨论到一些 重大问题,如早期铁器出现的时间、商代青铜 器的制造、合金成份等,但还没有形成系统的 研究,有些问题或多或少都还和当时的政治背 景有些关系。 这一时期一直持续到文革后期,北京钢铁学院 出版了《中国冶金简史》为止。
0.1 研究中国古代冶金史的意义 0.1.1 与考古学、历史学研究的关系 在人类掌握了对金属的冶炼和加工之前,已 经掌握了加工石器、制造陶器等技术。但是 作为制造生产工具的原料,金属材料的利用 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 人类社会直到目前为止的物质文明,绝大部 分都与人类对金属的认识和利用有关。
考古学上通常以生产工具的原料和制件技术 作为标准来划分不同的时代。旧石器时代是 一百多万年,新石器时代是七八千年,青铜 时代开始于距今约五千年前,大约在约二千 年后,有些地区进入了铁器时代,即铜器时 代和铁器时代加在一起也不过五千年左右, 只占整个人类社会历史的不到1%的时间, 而在这一段时间里,人类文明所取得的进步, 却是以前任何一个时代都不能相比的。
0.2.1 殷墟发掘前——萌芽期 在二十年代时,就有一些研究者对中国古代冶 金史发生了兴趣,最早有王琎在 1920年发表了 《中国古代金属原质之化学》(《科学》1920年 5期),梁津 1925年 发表《周代合金成份考》( 《科学》1925年9期),章鸿钊先生 1927年 出版 《 中国铜器铁器时代沿革考》,朱希祖先生 1928年发表《中国古代铁制兵器先行于南方考 》(《清华学报》1928年5期)等。
0.2.3 八十年代到上个世纪末——发展期
从《中国冶金简史》出版到上个世纪末,北京钢铁学院 冶金史研究室的学者做了大量的工作。因为他们具有丰 富的冶金学知识,很清楚一些古代的冶金技术在冶金学 方面的价值和意义。另外他们具有各种各样的专业手段, 可以对大量的金属遗物进行科学鉴定。他们还先后与全 国各省市的考古、文物部门合作,先后对几十处古代的 矿冶遗址进行调查研究,还搞过一些模拟试验。同时由 于他们的工作,也促进各地方的考古工作者对冶金史的 研究引起足够的重视。
关于文明的起源问题,西方的传统史学一 直把发达的金属工业作为文明产生的一大 要素。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 起源》一书中也提出了这种观点。在我国 考古学界和历史学界也有学者坚持把金属 工业的出现作为文明起源的一大要素。
0.1.2 考古学和冶金学的结合 冶金史的研究是运用冶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 考古学资料中所传递的与冶金有关的信息进行 研究,来说明冶金技术发展的历史。也可以称 为冶金考古。类似的学科还有动物考古学,植 物考古学,环境考古学,土壤考古学,血液考 古学等。都是在考古学的前面加一个限定的名 词,都是利用一定的自然科学手段,对考古遗 存进行多方位的研究,最后要说明的问题往往 都与自然科学有关。从学科发展的角度看,这 也是当前考古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