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筑工程测量精度的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建筑工程测量精度的研究
摘要:对于工程测量工作而言,测量精度是评估其工作性能质量高低的重要依据,也是诸多测量学者共同努力希望提高的一个指标。
本文结合工作中积累的经验,从对建设工程测量的精度要求出发,阐述制定科学的测量方案,应布设一个比较优化的整体测量控制及施工控制网,并有效的进行施工控制网及放样点位的精度分析,才能有效控制工程测量的精度,文章最后提出了几点控制工程测量精度应注意的事宜,与之商榷,以起共同进步之效。
关键词:建筑;工程测量;精度要求;分析施工控制网;施工放样;研究;控制
abstract: the engineering survey for job, precision is to assess its performance quality high and low important bases, and many scholars joint efforts hope to improve measuring a index. combining with the work of experience of th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from the demand of the accuracy of measurement, the paper to make a scientific measurement system, should be laid a more optimized overall measurement control and construction control nets, and efficiently construction control nets and layout of the point precision analysis, can effective control of the project the accuracy of measurement, and finally puts forward some control engineering measurement accuracy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matters, and american, in a common progress effect.
keywords: architecture; engineering measurement; precision requirements; analysis of the construction control nets; construction lofting; research; control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建筑工程测量是建筑工程施工的首要工序, 是各工序确保施工质量的重要依据,在整个工程建设中起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满足工程测量精度的要求,制定科学的测量方案,进行合理的精度分析,使施工测量的精度达到规范的要求,最大限度地满足建筑工程的需要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一、建设工程测量的精度要求
通常为了确保建筑施工的质量,使建筑群各个构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程都符合设计的要求,工程测量应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细部”的原则:“即先在施工现场建立统一的施工平面和高程控制网,然后根据施工控制网测设构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建筑工程有民用、商用、工业用之分,实际中不管是何种建筑,其土建工程部分对测量精度的要求通常都不是很高,而与设备安装等有关的工程部分,对测量精度的要求则比较高,比如工业建筑中吊车轨道的安装以及连续生产的自动作业线的安装等。
由此可知:建筑工程测量的精度要求,应根据工程的性质而定,不是一成不变、千篇一律的,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关具体工程的具体精度要求,如施工规范中有规定,则工程测量可参照执行,如若没有规定则由
设计、测量、施工等几方人员合作共同协商科学的制定施工方法,精算测量精度;有关建筑工程施工放样的精度通常会随建筑材料,施工方法等因素而有所改变,实践表明根据建筑物所用材料的不同,施工放样精度从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毛石混凝土结构—土石方工程依次递减,按施工方法不同分,预制件装配式的方法较现场浇灌的精度要求高一些,钢结构用高强度螺栓连结的比用电焊连接的精度要求高些。
总之,在工程测量中,对建筑工程测量的精度要求是有一定规律可参考的,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依据工程性质的不同,要做不同的精度分析,制定科学的测量方案,才能有效控制工程测量的精度。
二、制定科学的测量方案制定科学的测量方案,首先要在工程开工前,仔细勘探施工场地,综合全局,考虑图纸工程测量的内容,依据“以点定线、以线控面”的布网原则,布设一个比较优化的整体测量控制及施工导线控制网,确定工程测量精度和测量误差参数。
其次要结合施工总进度计划中的各项施工工序,以满足进度管理和保证质量管理为目标,制定一个比较优化的测量方案,作为施工中进行外业测量操作的执行线索。
最后要仔细分析施工控制网的精度和施工放样方法及精度分析,以满足建筑工程测量的精度要求,做到有效地加强与控制。
1、施工控制网的精度分析建筑工程测量的首要任务是建立施工控制网,然后根据控制网的控制点,按
图纸设计要求确定建筑物主轴线测设数据,再根据其他细部的几何
关系和尺寸分别放样。
足见控制网的精度会直接影响到随后的测量工作,对建筑限差起决定性作用,而建筑限差是建筑工程验收和质量评定的标准。
建筑限差△的大小,是根据工程建筑物的规模和性质来决定的,在相应的施工及验收规范中都有明确规定,若取建筑限差分别为10mm、20mm、50mm,接下来我们在满足限差的基础上来分析控制网的精度。
设工程建筑物轴线建筑限差为△,工程建筑物竣工后的轴线位置中误差为m(包括测量误差m测和施工误差m施),其中m=±△/2,那么如何确定测量误差m测和施工误差m施的关系,是施工控制网精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它们之间的关系由公式m2=m2测+m2施决定。
其中测量误差m测又包括控制点误差m控和放样误差m 放,随之确定控制点误差m控和放样误差m放就成为次要解决的问题,根据《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规定:测量误差m测一般应为工程位置误差m的1/3~1/2,即m测=nm,n=1/3~1/2,那么经计算得出:放样点精度和控制点精度如下:故实际测量中可作为依据参照。
2、施工放样方法及精度分析在施工过程中, 施工放样的方法很多,j具体可根据施工场地条件、仪器设备情况和放样精度要求来选择。
在诸多放样点位的方法中,极坐标法因其计算简单、操作方便更是被广泛应用。
并且随着全站仪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该方法显得更加便捷。
用极坐标法放样点位时,若不考虑标定误差,则点位误差mρ由公式:
可求得 ,式中mρ—放样点点位中误差;mα—边长中误差;m β—角度中误差;s—测站点至放样点的距离。
根据全站仪的不同标称精度和不同的放样距离,代入公式计算
后分析放样点位的精度,不难看出:当放样距离较短时,点位误差主要受测距误差影响,当放样距离较长时,点位误差不仅受测距误差影响,而且受测角误差影响。
因此,在实际放样时,应精心设计施工放样方案,并根据放样的距离,合理确定测角和测距的精度匹配,才能有效控制工程测量的精度。
三、控制工程测量精度应注意的事宜1、测量放线前要认真复查设计图纸,确保图纸无半点差错,随后熟悉图纸,掌握设计意图;设计图纸是施工测量放线的主要依据,测量人员在进入测量施工前应把与定位放线有关的平面总图、剖面图、立面图、基础平面图及其他建筑详图等都熟记于心,重点查找纵横主轴线与次轴线的关系、相邻建筑物的轴线关系以及建筑物内部的轴线与设备中心线的关系,并绘制出合理的测量放线草图,以便了解施工的建筑物与其他相邻建筑物的相互关系和各控制桩间的主尺寸,便于施工测量操作。
同时,应当结合现场的地形、地貌和施工方案,将各主控制桩布置在适宜的位置上,桩点位置的确定应尊重:视线开阔,投点无障碍物,转点方便的原则;桩位应设置在土质稳定处,必要时用混凝土填在桩周边,减少因为碰撞而发生桩偏移。
2、测量放线前要有制度化的做好测量仪器的检查和校核工作。
通常建筑施工流动性比较大,测量仪器的频繁挪动以及外界条件对测量仪器的精度都有很大的影响,故必须定期对测量仪器进行有序的维护、保养、检查与校核,对到期未送验的仪器应立刻送到当地有关部门进行核验,对于无法使用的仪器应及时停止使用,以防止测放过程中,因仪器本身的误差而影响到测量的精度。
3、施工控制网建立后一定要复测、检查,精度分析后如有较大的误差要及时寻找产生误差的原因,并合理解决避免其影响。
对于轴线控制要求较高的,在进行施工放样及检查时一定要放样,检查,才能有效控制测量精度。
4、测量工作开始于工程建设之初,所以测量要深入到施工的具体点位,确保每个阶段都要真实的反应出实地勘察、平面设计、竖向设计与初测、定测、放样各阶段的对应关系,方能体现工程测量的实质意义。
结论:总之,工程测量是从建筑勘探设计到施工、竣工过程中一项由粗到精的工作,实际中我们要结合工程的性质和施工的具体条件,制定科学的测量方案,注意细节的事宜,合理确定测量误差、施工控制网误差、控制点误差与放样点误差的关系,满足工程测量精度的要求,不断致力于研究提高精度指标的大任中去,才能更好的控制建筑工程测量的精度,更好的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铁东;浅析如何加强建筑工程测量精度[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年07期
【2】郑明贵;贾亚辉;浅析建筑工程定位放样技术[j];科技资讯;2011年08期
【3】徐卫波;关于提高工程测量质量的探讨[j];魅力中国;2009年14期
【4】张正禄;工程测量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5】顾孝烈、鲍峰、程效军;测量学[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