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会计国际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年来,一些国际知名的会计公司,如毕马威 (KPMG)、德勤(Deloitte & WEF)已经在我国的
一些大中型城市,如广州、大连、天津、南京设立了 常驻代表处。1992 年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在上海 与上海会计师事务所合作开办了中外合作会计师 事务所沪江德勤会计师事务所,1998 年在北京设 立了北京分所;1992 年毕马威国际会计公司与北 京的华振会计师事务所合作开办了毕马威华振会 计师事务所。在与国内会计师事务所开展各式各 样、广泛的项目合作之中,我国逐步形成了一批具 有品牌效应的国内事务所。在国际化合作事务 中,我国的注册会计师、注册审计师的素质水平和 业务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和进步,在使用国际会 计准则方面也更加成熟。有了高素质的从业人 员,才能对会计国际化进程起到积极的推动和促 进作用。
(二)对中国会计国际化建设的几点意见 1.中国会计制度的国际化方向
(1)会计政策借鉴国际会计惯例。即我国在 制定会计法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过程中,在 政策内容、结构体系、制定方法和程序等方面应借 鉴国际会计的构架、理论、方法和准则。其中的核 心是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因为会计准则是会计规 范的核心,一国的会计准则在结构、体系和规范的 内容及方法上是否与国际会计准则惯例趋同,是 影响会计国际化进程的主要因素。
(2)会计管理体制借鉴国际会计惯例。目前, 由于分行业、分业务的会计制度导致了各会计制 度之间在衔接上存在问题,特别是对从事多种经 营的企业集团,问题表现得更为突出。为适应全 球经济一体化的需要,财政部应进一步建立一套 适用于包括工商企业在内的一般企业的《企业会 计制度》;根据中小企业和金融企业的特点,制定 《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和《中小企业会计制度》。健 全会计监管体系,尽快与国际会计组织管理体制 接轨,规范企业会计核算,统一国内企业会计制 度。
通过对我国会计国际化的进程和现状的分 析,我们必须解决的是如何再快一点、再完善一 点、再积极一点地向国际会计准则靠拢,在符合我 国的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的国情下,逐步提高我 国在世贸组织中的地位,正确认识我国企业会计 制度和会计准则的不足,并尽快完善我国现有的 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巩固我国在全球经济网络 中的地位,加快中国特色经济的发展步伐。
2010 第 4 期 (总第 102 期)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Journal of Changchun Finance College
No. 4,2010 Sam No. 102
浅析我国会计国际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郭文尧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 会计系,吉林 长春 130028)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各国在资本市场国际化的大环境下,在构建特色经济体制的形势下,开
· 61 ·
济类人才 注重注册会计师素质和会计从业队伍建设,
努力提高注册会计师、国际注册审计师的专业技 术和职业道德水平,提高其独立、客观、公正的执 业自觉性和责任感,使其尽快向国际水平靠拢。 在加强注册会计师和从业队伍的专业技术、职业 道德和社会责任等方面素质培养的同时,我们还 应进一步打开国门,开放国内会计服务市场,积极 推动国内会计师事务所与国际著名会计事务所的 联合。
(二)我国会计国际化的发展进程及特色 1. 中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相比,尚
有差距 客观地说,随着改革开放几十年来经济制度的
不断完善,我国的会计准则正在逐步走向成熟。 1985 年,财政部发布实施了《中外合资经营
企业会计制度》,从此,我国会计界人士开始引进 国外会计著作、研究探讨会计基本理论问题。
在众多开展合作办学的院校中,合作项目主 要以优势学科为重点,比较多的是工商管理硕士 (MBA)教育、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会计、国 际审计等。这些经济类学科的国际融合,更及时、 更准确地使会计信息反映出最前沿的经济理念、 最新的经济信息和经济形势分析。在经济全球化 的形势下,中国真正实现从会计的国际化到学科 的国际化,从培养经济型应用人才逐渐转变为国 际型高级人才,有完善的国际化教育和优秀的国 际化人才。
1992 年,财政部开始了全面的会计改革,出 台了“两则两制”。[1]
1997—2001 年,财政部首次形成了《企业会 计 准 则 —— 关 联 方 关 系 及 其 交 易 的 披 露》;在 2000 年又陆续颁布了一系列具体会计准则,初步 建立了我国的会计准则体系;2001 年,国际会计 准则委员会制定了以国际化为主导兼顾中国特色 并逐步走向国际化的策略。[1]
个不可争的因素,就像打架的孩子们只按照自己 的想当然来判断对错一样,没有一个公道可循。 这些孩子们有的是国内企业、国内上市公司,还有 跨国公司母公司所在国的政府与子公司所在国的 政府,他们在进行国际经贸活动中或在利益协调 中,需要了解公司整体或者其子公司的财务状况 和经营业绩,都要求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公允 和会计实务的统一。
2006 年,是我国会计准则重大改革的一年。 财政部制定了新会计准则体系,使原有的会计准 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美国会计准则)基本对应 起来,新会计准则体系的颁布,使我国会计准则在 国际化进程方面有了大幅度的迈进。
2. 在加速会计国际化进程中,必须充分考虑
· 60 ·
中国的国情和特色 会计准则是在特定环境中产生的,是经过历
首先,要尽快建立健全我国自己的企业财务 会计概念,以国际会计准则的概念为参照,制定符 合我国具体国情的会计原则和方法。但在这方 面,我们做的还不够完善,只是就中外会计准则的 差异进行了分项处理,没有完全形成一套既有逻 辑、有条理、连贯一致的理论,又适合于我国经济 特征的具体会计准则。
其次,现有的会计准则体系尚不完善,应加快 补充制定更为具体的会计准则。在适应国情的条 件下要继续修订与国际会计准则存在差别的准 则。从目前上市公司和从业人员的反映来看,我 国还需制定具体的会计准则,如企业合并、金融工 具、所得税、资产减值等条例。[3]同时,要继续调 整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存在差异的项目,如利润 分配方案、商品销售和提供劳务收入的确认与核 算等。
(4) 会计 制度 的制 定借 鉴国 际会 计惯 例。[2] 凡是中国会计制度已有明确规定并在实务中得到 广泛认可、且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没有实质性差 异的,应继承并形成准则或纳入相应的准则项目。 以此为基础,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 标出发,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借鉴国际惯例,完 善中国的会计制度。
第三,中国市场国际化的需要。当今世界经 济市场已经突破了时空的界限,形成了庞大的经 济网络,此时各国经济的重要发展趋向之一就是 形成全球性的统一大市场,而不是各自说了算的 局面。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尤其是加 入 WTO 后,中国将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 与国际合作,这都迫切需要中国会计准则进一步 与国际会计准则协调,以有利于境外投资者更好 地了解中国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
史的验证而逐步走向成熟的。中国会计准则体系 构建的目标是:构建起与中国国情相适应同时又 充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涵盖各类企业 各项经济业务、能够独立实施的会计准则体系。 新会计准则的制度与实施是中国政府适应新形势 下国内外经济发展需要做出的重大会计改革决 策。
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策略是:趋同是方 向,趋同不是等同,趋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趋同 也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在这一思路的指导 下,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没有全部照搬国际准 则,而是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在实现实质性趋同 的同时,保留中国自己的特色。
第二,国际资本流动、利润分配的要求。随着 世界各国物质资源、人力资源、资金、劳务相互转 移的规模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各国的外资企 业以及众多的跨国公司有了空前的发展。跨国公 司的股东和债权人等为维护自身利益、母公司为 了加强控制各子公司之间的经济往来和实施国际 经营,都要求按国际惯例提供有效的会计信息和 协调处理利润分配等会计事务。这些庞大的国际 公司强烈要求在国际经济市场中有一个基本一致 的会计制度和会计程序,以适应投资者决策的需 要。在这样的经济市场趋势下,会计国际化势在 必行。
2.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变迁和加速对策 (1)会计国际化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会计 准则的国际化。会计准则变迁的需求主要体现在 以下两方面:第一,会计准则的内容要规范。市场 经济需要的是能够规范现行会计实务的会计准 则,以便于投资者对不同的会计信息进行比较。 如果会计准则的制定过于落后于会计实务,这样 的制度将不能维持市场的公平与稳定。第二,会 计准则的质量,要有较强的相关性和稳定性。会 计准则如果相关性不强,将不利于利益相关者的 决策;而如果会计准则稳定性不强,频繁变更,将 失去权威性,也不利于监管和不同期间的会计信 息比较。 (2)加速对策。当前要进一步推进会计准则的 国际化,增进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水平。
(3)会计人员后续教育借鉴国际会计惯例。 全国范围内需大规模培训会计从业人员,使会计 准则从由专家探讨的理论话题,转变为注册会计
师和全国大多数企业会计主管人员能够理解和运 用的规则。同时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会计人 员职业道德建设,提高会计队伍素质,改善注册会 计师执业环境和执业质量。因此对会计从业人员 的继续教育,不能局限于我国目前的状况,而应以 发展的眼光积极学习和借鉴国外优秀的教育体制 和教育手段。
始不断探索和发展会计国际化的方向与进程。探讨我国经济环境下会计国际化的现状及日后发展趋势,有利于完善
我国现有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加快我国经济的发展步伐。
[关键词]国际化;会计准则;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 F233
[文献标识码] A
[收稿日期]2010 09 10
[文章编号]1671 6671(2010)04 0060 03
涉外监管信息网公布了经过合法批准的四百多家 本科中外合作办学名单,比较著名的院校有宁波 诺丁汉大学、东北大学中荷生物医学与信息工程 学院、同济大学中德工程学院等。开展中外合作 办学的宗旨是引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先进的教学 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吸取国外教育机构的 办学特色和成功的管理经验,实现中国高等教育 国际化、可持续发展化。
最后,要改善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之间存在 的一些混乱状况,摆正会计准则和传统会计制度 的关系,服从财务报告的基本目标,以适应经济发 展需要为前提,突出投资人和债权人的真实信息 需求,拓展准则的深度与广度,提高其适用性,使 财务信息的使用者和主要相关人员积极参与制定 会计准则的工作。
3. 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培养国际型经
[作者简介]郭文尧(1983 ),女,吉林长春人,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会计系助教。
一、近几年我国会计国际化的现状
(一)对会计国际化概念的理解 所谓会计国际化,是指在国际经济市场的原
则下,客观上要求各国在制定会计政策和处理会 计事务中,逐步采用国Baidu Nhomakorabea通行的会计惯例,以达到 国际间会计行为的相互沟通、协调、规范和统一, 即采用国际上公认的会计原则和方法来处理与报 告本国的经济业务,最终的目标是达成一个全球 化的、统一的会计处理标准。[1]
会计国际化是各国经济利益协调的需要。 第一,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发展的要求。随着 世界各国双边和多边贸易的不断扩大,包括以往 的商品、劳务和现代科学技术在内的交易活动日 益增加,在世界经济贸易谈判过程中,必然要对双 方的财务信息和财务状况做充分而全面的了解, 但各国不同的会计语言却成为阻碍了解过程中一
二、未来我国会计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一)会计国际化的必然趋势 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会计国际化是必然
的。全球性的资源配置、筹资、投资、贸易已经形 成了一个经济网,各个国家的关系在这张经济网 中变得更加紧密和脆弱。越是强大的企业越要在 世界范围内实现最优化资源配置以取得最大经济 效益,这便要求一个真实、公允的会计语言来协调 经济市场的发展。
(三)高等教育如何体现会计国际化 面对我国会计国际化的形势,我国的高等教
育也需要随之改革、创新。目前全国有近 2 000 所普通高等院校,逐步引进了“中外合作办学”的 教育模式。所谓中外合作办学,是指中国教育机 构与外国教育机构依法在中国境内合作举办以中 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教育教学活动。截至 2010 年,中国已先后与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澳 大利亚、新西兰、奥地利、俄罗斯等 23 个国家签订 了相互承认学历学位证书的协议。教育部在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