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及其综合效益评价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础效益归属为生态效益,即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效益评价
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是对水土保持措施贡献的计算和分析。通过效益评价可 查明水土保持措施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认识理解水土保持措施对水土流失的 影响机理及其区域适宜性,为制定修编进一步的治理规划方案提供依据。因而水 土保持效益评价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保水和保土是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基本功能。其中,保水作用包括拦蓄地表 径流、增加降水入渗等,保土作用则表现为拦蓄坡沟泥沙、减少土壤侵蚀等。另 外,水土保持林草措施形成的水土保持林草植被具有防风固沙、增加生物多样性、 固碳制氧、 改善气候、 提供游栖等功能。 以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具体措施为基础, 分别针对水土保持农业措施、 水土保持林草措施和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实际功能 可以确定效益评价内容,构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图 1) , 并逐一建立具体的价值核算方法。
1、农业措施效益评价
水土保持农业措施具体可分为耕作措施和覆盖措施两种类型。 其中,耕作措施 增大了地表粗糙度,提高了土壤入渗,能够有效减少坡耕地侵蚀,提高作物产量,主 要包括等高耕作、等高带状间作、沟垄耕作、丰产沟、深耕密植、坑田、间作套 种和混种等方法。覆盖措施则主要抑制土壤无效蒸发,从而增加土壤含水量、促
积,������ ′ ������ 和������������ 分别为采用措施前、后不同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 为不同作物的核算 基准年单价,α 为采用措施后的土地管理费用增幅 ,������ ������ 为采用措施前单位土地面 积管理费用,������ 为不同作物种类。 2、林草措施效益评价 (1)保育土壤效益 林草措施形成的森林草地利用地上特殊的林冠结构、 地下庞大的根系组织和枯枝 落叶层削减侵蚀性降雨,拦截、分散、滞留及过滤地表径流,同时增强土壤腐殖质 及水稳性团聚体含量,起到固持土壤、减少土壤养分流失、改良土壤理化性质等 保育土壤的作用。 a、减少土壤侵蚀效益 采用机会成本法,将流失土壤的机会成本作为减少土壤侵蚀的价值。 b、减少养分流失效益 采用替代价格法,以同养分含量的化肥售价作为减少养分流失的效益。
2、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效益
水土保持效益是指水土保持措施对于减弱和预防水土流失、 保护和改良水土 资源、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社会经济系统健康发展的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 国国家标准”中的“水土保持效益计算方法”将水土保持效益分为 4 大类,分别 是基础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现实中都习惯称三大效益,将基
2、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四项任务
(1)预防监督 重点加强对主要供水水源地、库区、生态环境脆弱区和能源富集、开发集中 区域等水土流失的预防保护和监督管理, 把项目开发建设过程小造成的人为水土 流失减低到最低程度。
(2)综合治理 继续加强长江、 黄河上中游、东北熙土区等水上流失严重地区的治理和防沙 治沙工程建设,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综合整治。有条件的地方,大力推进淤 地坝建设。 (3)生态修复 在地广人稀、 降雨条件适宜的地区实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通过封育保 护、封山禁牧,利用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促进大范围的水上保持生态建设。 (4)监测预报 加强水土流失收测和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提高水土流失的监测预报水平,最 大限度地减少水土流失所造成的灾害。
2、生态环境建设
生态环境建设是指对已经退化或被破坏, 正在退化或遭受破坏的生态环境通 过人为措施进行生态恢复( 通过预防保护,依靠自身调解) ,生态修复( 辅助人 工措施) 和生态重建( 完全依靠人工措施) ,从而使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控 制, 使生态系统内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重新趋向平衡,达到一种相对平衡的状 态,使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趋于协调。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及其综合效益评价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是在促进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前提下, 运用生态系统的基 本原理,有针对性地实施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规模的水土保持措施,改善 恢复现存的自然生态系统或模拟设计优化的人工生态系统, 充分发挥自然资源生 产潜力,有效制止生态环境恶化,实现生态、经济、社会综合效益的最大化。作 为一项系统工程,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通过造林种草等生物措施和淤地改坡等工程 措施,不仅使区域生态环境得到恢复和改善,并且能够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 进步。
三、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措施和效益 1、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措施
水土保持措施是指在水土流失区,为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 水土资源而采用的农业技术措施、林草措施、工程措施的总称。水土保持农业技 术措施、林草措施、工程措施是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措施体系的主要组成都分,三 种措施相互结合形成完整的综合防治措施体系。 (1)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 在水蚀和风烛的农田中,采用改变小地形、增加植物被覆、地面覆盖和增强 土壤抗蚀力等方法,达到保水、保土、保肥、改良土壤、提高产员的农业技术方 法,即为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又称水土保持农业耕作措施。 (2)水土保持林草措施 为保护、 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 在水土流失地区采用的人工或飞播造林种草、 封山育林育草等措施,统称水土保持林草措施。 (3)水土保持工程措施 工程措施是指为防治水土流失危害, 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而修筑的各项工程 设施,包括治坡工程(各类梯田、台地、水平沟、鱼鳞坑等) 、治沟工程(如淤 地坝、拦沙坝、谷坊、沟头防护等)和小型水利工程(如水池、水窖、排水系统 和灌溉系统等) 。
������
������������ = ∆MS
������=������
������������������ ������������������ ��益,������1������ 为土壤氮、磷、钾平均含量,������2������ 为氮、磷、钾折 算比例,������3������ 为化肥市场售价。 c、减少泥沙淤积效益 采用替代价格法,用人工清淤费用作为减少泥沙淤积的效益。 ������������ = ������������������������������ 式中:V4 为减少泥沙淤积效益,λ 为侵蚀泥沙淤积比,β 为泥沙人工清除费用。 d、培育土壤效益 植被建设形成的森林草地 ,借助光合作用 , 吸收土壤和大气中的无机物 ,合成 有机物,并以枯枝落叶的形式将有机物输送到土壤中,在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下 提高土壤腐殖质含量,同时向土壤归还了矿物质元素。其次,植被根系增加土壤通 透性,吸收土壤深处矿物元素并将其向上搬运 ,增加了表层土壤肥力 ,起到了培育 土壤,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 采用替代价格法,以同养分含量的化肥售价作为植被凋落物提高土壤养分的 价值。 ������������ =
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较严重的国家之一,其水土流失的基本特点是:分布 广、类型多、强度高、危害深、治理难度大。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 绿洲生态环境恶化、 天然草场退化、山区生态屏障破坏导致的水资源涵养功能下 降等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生态环境改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在新的形势下, 水利部确立了以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维系良好的生态环境,支撑经济社会可持 续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保障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基本思路,明确了水土 保持生态建设的“三大目标” 、 “四项任务” 。
进作物生长,主要包括秸秆覆盖、残茬覆盖和农膜覆盖等。可以看出,虽然农业措 施包括很多具体方式,但主要的功能都表现为减少水土流失和提高作物产量两方 面。 (1)减少土壤侵蚀效益 采用机会成本法,将流失土壤的机会成本作为减少土壤侵蚀的价值。 ������������������������ ������������ = ������������
式中: V1 为减少土壤侵蚀价值,T 为核算区域单位面积土地的年均收益,S 为有效措 施面积,Δ M 为措施实施前、后的土壤侵蚀强度变化,ρ 为土壤密度,h 为生产土地 耕作层的平均厚度。 单位面积土地的年均收益可根据效益核算区域主要生产性土 地(耕地、草地和林地)的面积和年产值进行加权平均获得。 (2)提高土地产出效益 根据农业生产中的投入、产出状况,按实施农业措施带来的土地产出净增值,评价 农业措施提高土地产出的效益。 ������ ������2 = ������������ ������������ ������������ −
一、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
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水土保持”以及“生态环境建设”两 个概念被引入到国家相关政策中,两个概念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水土保持
水土保持是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均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 地的生产力, 以利丁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 境的事业。水土保持的对象不只是土地资源,还包括水资源。水土保持的内涵不 只是保护,而且包括改良与合理利用。 对于水土保持工作,有关法律法规明确地定义:水土保持是指对自然因素和 人为活动造成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主要涉及预防、 治理以及成果 管护 3 个层面。 预防主要是针对一些尚未造成水土流失或水土流失状况较轻的地 区,在这一地区除了要采取植物"工程等技术措施外,还要加大水土保持宣传, 激发地区人民的积极性以及保护意识。 而治理则是针对已经发生水土流失现象的 地区,这一地区会采取植物、工程以及耕作措施等进行治理。成果管护是水土保 持工作的最后一个步骤也是非常关键的环节, 它可以有效巩固水土保持工作的效 果。
������
������ ′ ������ ������ ′ ������ ������′ ������ − ������������������ ������
������ =1 ′ ������ =1 式中:V2 为提高土地产出效益 ,������ ������ 和������������ 分别为采用措施前、后不同作物的种植面
3、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
自然环境由多个生态系统构成。水土保持所对应的范围则是水土生态系统, 具体的保护对象是水土资源,内容较为具体,且范围较窄。而生态环境建设将自 然环境中的所有的生态系统包括在内,所保护的对象涵盖了整个自然环境,范围 极为广泛,内容也非常复杂。因此,水土保持是生态环境建设重要组成部分。同 时,水土保持是生态环境建设的前提和条件。 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都是属于自然环境的范畴, 两者所要治理以及保护 的对象都是自然环境, 最终的目的也都是有效遏制生态环境污染情况,保护生态 环境以及自然资源,还人类一个舒适、健康以及生态化的生活环境。 对于水土保持工作,所采取的措施有 3 类: 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以及耕作措 施。 由于生态环境建设涵盖了水土生态系统,所以具体措施也包括水土保持的众 多措施, 此外, 还有生物防治措施、 生态移民措施、 化学防治措施等多方面措施。
������=������ ������
������������������ ������������������ ������������������ ������������ϵ
式中:V5 为培育土壤效益,������4������ 为植被凋落物不同养分元素的含量,W 为单位面积植 被凋落物的重量,ε 为植被凋落物有效分解率。 (2)涵养水源效益 林草植被能够增加土壤孔隙度 , 增强土壤蓄水能力 ,同时, 植被本身的生物结构也 会含蓄大量水分,具有涵养水源的潜在功能。 首先可基于水量平衡原理确定水土保持措施实施前、后的水量变化。 ������ ������ = ������′������ − ������������′������ − ������′������ − ������������ − ������������������ − ������������
1、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三大目标
(1)在有效减轻水土流失、减少进入江河泥沙的同时,加强对化肥、农药等面 源污染的控制和对重点江河湖库周边的水源保护及生态改善。 (2) 在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同时, 突出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开发, 集约、高效、可持续利用水土资源,有效增加农民收入。 (3)在改善生态环境,减轻干旱、洪涝灾害的同时,重视城乡人居环境质量的 改善,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建设美好家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